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676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2.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docx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

 

创伤救护五大技术

 

灵武市人民医院急诊科编印

 

创伤救护技术——止血

急性大出血是人体受伤后早期致死的主要原因。

中等口径血管损伤出血,可导致或加重休克。

当大动脉出血时,如颈动脉、锁骨下动脉、腹主动脉、股动脉等出血,可于2~5分钟死亡。

因此,当人体受到外伤时,首要的应确保呼吸道通畅和当即采取有效的止血措施,防止因急性大出血而导致的休克,甚至死亡。

为更加适应现场及时、有效地抢救外伤出血伤员的需要,介绍以下几种简便可行、有效的止血方法。

  

(一)指压止血法

 指抢救者用手指把出血部位近端的动脉血管压在骨骼上,使血管闭塞,血流中断而达到止血目的。

这是一种快速、有效的首选止血方法。

止住血后,应根据具体情况换用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如填塞止血法,止血带止血法等。

这种方法仅是一种临时的,用于动脉出血的止血方法,不宜持久采用。

下面是根据不同的出血部位采用的不同的指压止血法。

  1.颞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垂直压迫耳屏上方凹陷处,可感觉的动脉搏动,其余四指同时托住下颌;本法用于头部发际范围内及前额、颞部的出血。

  2.颌外动脉止血法一手固定伤员头部,用另一手拇指在下颌角前上方约1.5厘米处,向下颌骨方向垂直压迫,其余四指托住下颌;本法用于颌部及颜面部的出血。

  3.颈动脉止血法用拇指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外侧与胸锁乳突肌前缘之间的沟内搏动处,向颈椎方向压迫,其余四指固定在伤员的颈后部。

用于头、颈、面部大出血,且压迫其他部位无效时。

非紧急情况,勿用此法。

此外,不得同时压迫两侧颈动脉。

  4.锁骨下动脉止血法用拇指在锁骨上窝搏动处向下垂直压迫,其余四指固定肩部。

本法用于肩部,眼窝或上肢出血。

  5.肱动脉止血法一手握住伤员伤肢的腕部,将上肢外展外旋,并屈肘抬高上肢;另一手拇指在上臂肱二头肌内侧沟搏动处,向肱骨方向垂直压迫。

本法用于手、前臂及上臂中或远端出血。

  6.尺、桡动脉止血法双手拇指分别在腕横纹上方两侧动脉搏动处垂直压迫。

本法用于手部的出血。

  7.股动脉止血法用两手拇指重叠放在腹股沟韧带中点稍下方、大腿根部搏动处用力垂直向下压迫。

本法用于大腿、小腿或足部的出血。

  8.腘动脉止血法用一手拇指在腘窝横纹中点处向下垂直压迫。

本法用于小腿或足部出血。

  9.足背动脉与胫后动脉止血法用两手拇指分别压迫足背中间近脚腕处(足背动脉),以及足跟内侧与内踝之间处(胫后动脉)。

本法用于足部出血。

  10.指动脉止血法用一手拇指与食指分别压迫指根部两侧,用于手指出血。

  

(二)加压包扎止血法

  伤口覆盖无菌敷料后,再用纱布、棉花、毛巾、衣服等折叠成相应大小的垫,置于无菌敷料上面,然后再用绷带、三角巾等紧紧包扎,以停止出血为度。

这种方法用于小动脉以及静脉或毛细血管的出血。

但伤口内有碎骨片时,禁用此法,以免加重损伤。

(三)止血带止血法

  四肢较大动脉出血时救命的重要手段,用干其他止血方法不能奏效时。

如使用不当可出现肢体缺血、坏死,以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严重并发症。

  1.结扎止血带的操作方法

  

(1)充气止血带如血压计袖带,其压迫面积大,对受压迫的组织损伤较小,并容易控制压力,放松也方便。

  

(2)橡皮止血带可选用橡皮管,如听诊器胶管,它的弹性好,易使血管闭塞,但管径过细易造成局部组织损伤。

操作时,在准备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以左手拇指和食、中指拿好止血带的一端,另一手拉紧止血带围绕肢体缠绕一周,压住止血带的一端,然后再缠绕第二周,并将止血带末端用左手食、中指夹紧,向下拉出固定即可。

还可将止血带的末端插入结中,拉紧止血带的另一端,使之更加牢固。

  (3)绞紧止血法如无橡皮止血带,可根据当时情况,就便取材,如三角巾、绷带、领带、布条等均可,折叠成条带状,即可当做止血带使用。

上止血带的部位加好衬垫后,用止血带缠绕,然后打一活结,再用一短棒、筷子、铅笔等的一端插人活结一侧的止血带下,并旋转绞紧至停止出血,再将短棒、筷子或铅笔的另一端插入活结套内,将活结拉紧即可。

  2.注意事项

  

(1)止血带不宜直接结扎在皮肤上,应先用三角巾、毛巾等做成平整的衬垫缠绕在要结扎止血带的部位,然后再上止血带。

  

(2)结扎止血带的部位在伤口的近端(上方)。

上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上臂的上1/3处,避免结扎在中1/3处以下的部位,以免损伤桡神经;下肢大动脉出血应结扎在大腿中部。

而在实际抢救伤员的工作中,往往把止血带结扎在靠近伤口处的健康部位,有利于最大限度地保存肢体。

  (3)结扎止血带要松紧适度,以停止出血或远端动脉搏动消失为度。

结扎过紧,可损伤受压局部,结扎过松,达不到止血目的。

  (4)为防止远端肢体缺血坏死,原则上应尽量缩短使用止血带的时间,一般止血带的使用时间不宜超过2~3小时,每隔40~50分钟松解一次,以暂时恢复远端肢体血液供应。

松解止血带的同时,仍应用指压止血法,以防再度出血。

止血带松解1~3分钟后,在比原来结扎部位稍低平面重新结扎。

松解时,如仍有大出血者或远端肢体已无保留可能,在转运途中可不必再松解止血带。

  (5)结扎好止血带后,在明显部位加上标记,注明结扎止血带的时间,尽快运往医院。

(6)解除止血带,应在输血输液和采取其他有效的止血方法后方可进行。

如组织已发生明显广泛坏死时,在截肢前不宜松解止血带。

 

创伤救护技术——包扎

(一)包扎的目的

  1.保护伤口,免受再次污染。

  2.固定敷料和夹板的位置。

  3.包扎时施加压力,以起到止血作用,为伤口愈合创造良好条件。

  4.扶托受伤的肢体,使其稳定,减少痛苦。

(二)包扎所用的材料和方法

  包扎的材料分别有制式材料(如三角巾、四头带、绷带等)和就便材料两种,以下主要介绍三角巾和绷带这两种材料的基本用法。

具体如下:

  1.各部位三角巾包扎法

  三角巾制作简单,使用方便,容易掌握包扎面积大。

三角巾不仅是较好的包扎材料,还可作为固定夹板、敷料和代替止血带使用。

三角巾急救包使用方法是先把三角巾急救包的封皮撕开,然后打开三角巾,将其内的消毒敷料盖在伤口上,进行包扎;还可将三角巾叠成带状、燕尾状或连成双燕尾状和蝴蝶形等。

这些形状多用于肩部、胸部、腹股沟部和臀部等处的包扎。

使用三角巾,两底角打结时应为外科结,比较牢固,解除时可将其一侧,边和其底角拉直,即可迅速地解开。

  

(1)头部包扎法

  ①头巾式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的中点放在眉间上部,顶角经头顶垂向枕后,再将底边经左右耳上向后拉紧,在枕部交叉,并压住垂下的枕角再交叉绕耳上到额部拉紧打结。

最后将顶角向上反掖在底边内或用安全针或胶布固定。

  ②脑组织膨出的包扎法:

遇有脑组织从伤口膨出,不可压迫包扎,要先用大块消毒湿纱布盖好,然后再用纱布卷成保护圈,套住膨出的脑组织,再用三角巾包扎。

  ③头顶下颌包扎法:

将三角巾底边齐眉,顶角向后盖头上,两底角经两耳上缘拉向头后部,在枕部交叉压住顶角,再经两耳垂下向前拉,一底角包绕下颌到对侧耳垂前下,与另一底角十字交叉后,又分别经两耳前上提到头顶打结,再将顶角反折到头顶部,与两底角相遇打结。

1)绷带的基本包扎法

  ①环绕法(也叫环行带):

把绷带作环形重叠的缠绕。

多用在胸、腹部和粗细相等的部位。

各种不同的绷带的开始和终了都用这种缠法。

要使绷带牢固,环行包扎的第一圈可以稍斜缠绕,第二、三圈用环行,并把斜出圈外的绷带的一角折回圈里,再重叠缠绕,这样就不会滑脱了。

  ②螺旋法:

把绷带逐渐上缠,每圈盖住前圈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成螺旋形,用在粗细差不多的部位。

如粗细相差较大时,可作反折包扎法,并把反折排在一条线上,呈人字形。

  ③“8”字带:

在弯曲关节的上下方,把绷带由下而上,成“8”字形来回地缠绕。

  

(2)全身各部位绷带包扎法

  ①头顶部包扎法

  风帽式绷带:

先将一条长约0.5米的绷带放在头上,两端经两耳前方下垂由助手拉住固定。

另一绷带绕头一圈。

当绷带缠绵到右侧轴带时,绷带绕过轴带经前额上部到左侧轴带绕过左侧轴带再转向后头部,然后再转向右头部到右侧轴带,再绕过轴带与第二道绷带并行并压盖呈屋瓦状。

反复缠扎直到把头发全部盖住为止。

最后将绕头绷带绕几圈后固定。

轴带的两个头在下凳下面打结。

风帽式绷带固定性好,伤员后送途中或烦躁不安的伤员均宜选用。

  ②下颌包扎法

  从一侧枕部开始,经枕骨粗隆下方,斜向对侧耳后绕到头顶,再经头顶部到起始部,继续经颈后到下凳部,再到颈后成“8”字形环绕。

如此反复缠绕将下颌部固定妥善。

  ③肘部“8”字形包扎法

  于肘上环绕,斜经肘前向下。

环绕肘下部,然后斜经肘内侧及肘后至开始处。

如此反复包扎,直至肘内侧均被包盖,最后于开始处环绕打结。

  ④手部包扎法

  a.半手套式包扎法:

先在指部环绕,从小指侧经手背向拇指根部、向掌面绕至背侧,再绕经食指基部,绕到小指侧,如此反复缠绕,每圈覆盖前一圈的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然后经手背至腕,环绕腕部,在腕部打结。

  b.拇指包扎法:

先于腕部环绕,经手腕掌侧、拇指桡侧,至手背虎口处,斜绕向拇指端,再经手背至腕,绕经拇指桡侧至拇指。

如此反复包扎,直至覆盖完全,最后在腕部打结。

  ⑤足部包扎法:

先于踝部环绕2-3周,再经足背至拇趾基部,然后环绕足趾基部,斜经足背至开始处。

如此反复包扎,覆盖足背与足弓。

最后于踝部打结。

⑥残端包扎法:

于残端近侧关节下方用绷带环绕数周后,先以螺旋缠法固定包扎残端的敷料,再在关节下侧环绕一圈。

然后将绷带反折由近瑞到远端,再由远端到近端成扇形,如此反复包扎,直至将残端完全覆盖打结。

 

创伤救护技术——外伤固定术

(一)外伤固定的注意事项

  1.有开放性的伤口应先止血、包扎,然后固定。

如有危及生命的严重情况先抢救,病情稳定后再固定。

  2.怀疑脊椎骨折、大腿或小腿骨折,应就地固定,切忌随便移动伤员。

  3.固定应力求稳定牢固,固定材料的长度应超过固定两端的上下两个关节。

小腿固定,固定材料长度超过踝关节和膝关节;大腿固定,长度应超过膝关节和髋关节;前臂固定,长度超过腕关节和肘关节;上臂固定,长度应超过肘关节和肩关节。

  4.夹板和代替夹板的器材不要直接接触皮肤,应先用棉花、碎布、毛巾等软物垫在夹板与皮肤之间,尤其在肢体弯曲处等间隙较大的地方,要适当加厚垫衬。

(二)具体的固定方法

  1.上臂的固定

  

(1)病人手臂屈肘90度,用两块夹板固定伤处,一块放在上臂内侧,另一块放在外侧,然后用绷带固定。

  

(2)如果只有一块夹板,则将夹板放在外侧加以固定。

  (3)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

  (4)如果没有夹板,可先用三角巾悬吊,再用三角巾把上臂固定在身体上。

  2.前臂的固定

  

(1)病人手臂屈肘90度,用两块夹板固定伤处,分别放在前臂内外侧,再用绷带缠绕固定。

  

(2)固定好后,用绷带或三角巾悬吊伤肢。

  (3)如果没有夹板,可利用三角巾加以固定。

三角巾上放杂志或书本,前臂置于书本上即可。

  3.大腿的固定

  

(1)将伤腿伸直,夹板长度上至腋窝,下过足跟,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大腿内外侧,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2)如无夹板,可利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

  4、小腿的固定

  

(1)将伤腿伸直,夹板长度上过膝关节,下过足跟,两块夹板分别放在小腿内外侧,再用绷带或三角巾固定。

  

(2)如无夹板,可利用另一未受伤的下肢进行固定。

  5、脊椎的固定和搬运

  在脊椎受伤后,容易导致骨折和脱位,如果不加固定就搬动,会加重损伤。

搬运时,要由医务人员负责,并指挥协调现场人员3人以上实施。

不要使脊柱受牵拉、挤压和扭曲的力量。

  

(1)颈部的固定

  用颈托固定。

或用硬纸板、衣物等做成颈托而起到临时固定的作用。

  

(2)胸腰部的固定

  胸腰部用沙袋、衣物等物放至身体两旁,再用绷带固定在担架上,防止身体移动。

怀疑脊椎损伤,切忌扶伤员行走或躺在软担架上。

 

创伤救护——搬运

(一)、搬运的方法:

常用的搬运方法有徒手搬运和担架搬运两种。

可根据伤者的伤势轻重和运送的距离远近而选择合适的搬运方法。

徒手搬运法适用于伤势较轻且运送距离较近的伤者,担架搬运适用于伤势较重,不宜徒手搬运,且需转运距离较远的伤者。

(二)、搬运注意事项:

(1)移动伤者时,首先应检查伤者的头、颈、胸、腹和四肢是否有损伤,如果有损伤,应先作急救处理,再根据不同的伤势选择不同的搬运方法。

(2)病情严重、路途遥远的伤病者,要做好途中护理,密切注意伤者的神志、呼吸、脉搏以及伤势的变化。

(3)上止血带的伤者,要记录上止血带和放松止血带的时间。

(4)搬运脊椎骨折的伤者,要保持伤者身体的固定。

颈椎骨折的伤者除了身体固定外,还要有专人牵引固定头部,避免移动。

(5)用担架搬运伤者时,一般头略高于脚,休克的伤者则脚略高于头。

行进时伤者的脚在前,头在后,以便观察伤者情况。

(6)用汽车、大车运送时,床位要固定,防止起动、刹车时晃动使伤者再度受伤。

 

心肺复苏术(CPR)

(一)、概念:

CPR是针对呼吸心跳停止的急症危重病人所采取的抢救关键措施,即胸外按压形成暂时的人工循环,采用人工呼吸代替自主呼吸,快速电除颤转复心室颤动,以及尽早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重新恢复自主循环的急救技术。

心肺复苏的目的是开放气道、重建呼吸和循环。

心肺复苏=清理呼吸道+人工呼吸+胸外按压+后续的专业用药

(二)、CPR的具体操作程序:

1.判定病人有无反映:

走近意识不清者,轻摇其肩并问:

“您怎么样啦?

”如无回答,可判定为昏迷。

2.呼救:

希望能把其他人招呼来协助,并及时拨达120。

3.病人体位:

使患者仰卧于硬板床或地上。

4.通畅气道:

术者将一手臂置于病人前额用力加压,使头后仰,另一手的食、中两指抬起下颌,使下颌尖、耳垂与平地成垂直,以畅通气道,并寻找和清除口腔异物(包括假牙)。

5.判定呼吸是否停顿:

一看,看胸部有无起伏;二听,听有无呼吸声;三感觉,感觉有无呼出气流拂面。

6.人工呼吸:

救护员将放在伤病员前额的手的拇指、食指捏紧伤病员的鼻翼,吸一口气,用双唇包严伤病员口唇,缓慢持续将气体吹入。

7.判定有无大动脉搏动:

常选用颈动脉。

术者一手置于患者前额使头部保持后仰,将另一手的食指和中指的指尖轻置于气管上,并向靠近术者一侧的气管与颈部肌肉带间的凹沟内滑动,触诊动脉搏动。

若脉搏存在,持续行人工呼吸,每一分钟检查一次脉搏;若脉搏消失,即刻采用胸外按压法维持循环。

8.胸外按压:

将食、中两指横放在剑突上方,手指上方的胸骨正中部位为按压区,术者将一手掌根部放在按压区,与病人胸骨长轴方向平行,另一手掌重叠放在前一手背上,并保持平行,手指可相互扣锁或伸展,但不应接触胸壁。

按压时肘应伸直,依靠肩和背部力量,垂直向下按压。

使胸骨压低约4~5厘米,松弛时要让胸部在按压间歇期完全放松,但不要让手离开原有按压位置。

按压频率:

约100次/分。

(三)、注意事项:

1.口对口吹气量不宜过大,一般不超过1200毫升,胸廓稍起伏即可。

吹气时间不宜过长,过长会引起急性胃扩张、胃胀气和呕吐。

吹气过程要注意观察患者气道是否通畅,胸廓是否被吹起。

2.口对口吹气和胸外心脏按压应同时进行,严格按吹气和按压的比例操作,吹气和按压的次数过多和过少均会影响复苏的成败。

3.胸外心脏按压的位置必须准确,不准确容易损伤其他脏器。

按压的力度要适宜,过大过猛容易使胸骨骨折,引起气胸血胸;按压的力度过轻,胸腔压力小,不足以推动血液循环。

4.心肺复苏的成功与终止:

进行心肺复苏术后,病人瞳孔由大变小,对光反应恢复,脑组织功能开始恢复(如病人挣扎、肌张力增强,有吞咽动作等),能自主呼吸,心跳恢复,紫绀消退等,可认为心肺复苏成功。

若经过约30分钟的心肺复苏抢救,不出现上述复苏的表现,预示复苏失败。

若有脉搏,收缩压保持在60mmHz以上,瞳孔处于收缩状态,应继续进行心肺复苏抢救。

如病人深度意识不清,缺乏自主呼吸,瞳孔散大固定,表明脑死亡。

心肺复苏持续一小时之后,心电活动不恢复,表示心脏死亡。

患者出现尸斑时,可放弃心肺复苏抢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