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60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51.2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docx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

丙烯酸丁酯工艺规程

江苏三蝶化工有限公司

二0一一年七月

编号:

审批:

江苏三蝶化工有限公司

总工程师(签字)

年月日

审定:

江苏三蝶化工有限公司

技术处(签字)

年月日

审核:

江苏三蝶化工有限公司

丙烯酸酯车间主任(签字)

年月日

1.产品说明.......................................................................................4

2.生产能力.......................................................................................6

3、原材料规格................................................................................6

4、公用工程规格............................................................................8

5、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化学反应方程式........................................10

6、生产工序及流程叙述................................................................13

7、生产工艺条件一览表................................................................24

8、不正常现象的原因和处理方法................................................28

9、生产控制分析一览表................................................................31

10、原材料、动力及燃料消耗定额..............................................32

11、三废及处理..............................................................................33

12、安全生产基本原理..................................................................33

13、有关信号安全装置的说明......................................................37

14、应遵守的主要技术规程和制度..............................................41

15、设备一览表..............................................................................42

16、修改和补充..............................................................................46

1.产品说明

1·1产品名称

丙烯酸丁酯

分子式:

C7H12O2

结构式:

CH2=CHCOOCH2-CH2-CH2-CH3

1.2产品标准

项目

丙烯酸丁酯

指标

备注

纯度wt%

≥99.0

色相(APHA)

≤10

游离酸wt%(以AA计)

≤0.01

水分wt%

≤0.10

阻聚剂MQwtppm

50±5

1.3产品的物理化学性质:

项目

丙烯酸丁酯物理常数

比重20℃g/cm3

0.90

比热kcal/kg℃

0.46

熔点℃

-64.6

沸点(760mmHg)℃

148

蒸汽比重(air=1)

4.43

汽化热kcal/kg

60

聚合热kcal/kg

117

燃烧热kcal/kg(25℃)

7.6

水中溶解度g/100g(25℃)

0.2

开口闪点℃

43

闭口闪点℃

38

与空气混合的爆炸极限

上限vol%

20.5

下限vol%

5.5

电阻CM

3.91010

闻到气味浓度PPM

0.01

外观

无色透明

1.3.2化学性质

(1)与丁醇反应

CH2CHCOOC4H9+C4H9OHCH4H9OCH2CH2C00C4H9

丙烯酸丁酯丁醇-丁氧基丙酸丁酯

(2)与丙烯酸反应

CH2CHCOOC4H9+CH2CHCOOHCH2CHC00CH2CH2CH2COOC4H9

丙烯酸丁酯丙烯酸二聚丙烯酸丁酯

(3)氧化反应

CH2CHCOOC4H9KMnO4+H2OHOCH2CH(OH)C00C4H9

丙烯酸丁酯、-二羟基丙酸丁酯

(4)与次卤酸反应

CH2CHCOOC4H9+HOBrHOCH2CHBrC00C4H9

丙烯酸丁酯次氯酸-溴代-羟基丙酸丁酯

(5)与碱反应

CH2CHCOOC4H9+NaOHCH2CHC00Na+C4H9OH

丙烯酸丁酯碱丙烯酸钠丁醇

(6)羰基合成

CH2CHCOOC4H9+CO+H2HOCCH2CH2C00C4H9

丙烯酸丁酯-羰基丙酸丁酯

(7)与卤素反应

CH2CHCOOC4H9+CL2CH2CLCHCL00C4H9

丙烯酸丁酯次氯酸、-二氯代丙酸丁酯

(8)与乙炔反应

2C2H2+CH2CHCOOC4H9CH2CHCHCHCHCHC00C4H9

乙炔丙烯酸丁酯2.4.6.一三庚烯酸丁酯

(9)与水反应

CH2CHCOOC4H9+H2OHOCH2CH2C00C4H9

丙烯酸丁酯-羟基丙酸丁酯

(10)聚合反应

nCH2CHCOOC4H9-(-CH2-CH-)-n

C00C4H9

丙烯酸丁酯聚丙烯酸丁酯

1.4、产品的主要用途

丙烯酸丁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是高分子化合物的优良改性单体,在纺织、印染、上浆油漆涂料、胶粘剂、皮革处理、水处理、医药、造纸、石油开采等各领域都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2.生产能力

本装置设计能力为:

丙烯酸丁酯40000吨/年,运行时数8000小时/年。

3.原材料规格

3.1丙烯酸规格

规格

备注

纯度wt%≥

99.0

色相(APHA)≤

20

水分wt%≤

0.1

阻聚剂MQwtPPM

200±20

3.2丁醇的规格

项目

指标

备注

纯度wt/%

99.5

GB-9014-88(标准号)

外观

无色透明,无可见杂质

色相(APHA)≤

10

比重20℃g/cm3

0.808~0.812

酸度wt%

0.01

蒸馏范围初馏点℃干点℃

115

119.5

H2SO4实验色度

40

3.3化学品

序号

名称

指标名称

指标

标准号

备注

1

对苯二酚

单甲醚MQ

外观

色度APHA

熔点℃

对苯二酚wt%

灰份wt%

二甲氧基苯wt%

重金属wt%

白色晶体

10

>54

0.05

0.01

0.1

0.001

HG-176-87

2

对苯二酚

HQ

外观

熔点℃

铅含量wt%

铁含量wt%

纯度wt%

白色晶体

169

0.002

0.002

99.0

HG7-1360

3

AI-61R

熔点℃

灰份%≤

干燥失重%≤

含量%≥

73~76

20

1.5

95

4

苛性钠

含量wt%

Na2CO3wt%

NaClwt%

外观

42

0.8

2.0

25%时无色透明

GB-4348-84

4.公用工程规格

名称

指标名称

指标

标准号

备注

中压蒸汽

(MP)

供给压力(MPa)

供给温度(℃)

1.15~1.35

饱和

低压蒸汽

(LP)

供给压力(MPa)

供给温度(℃)

0.4~0.6

饱和

低低压蒸汽(LLP)

供给压力(MPa)

供给温度(℃)

0.2~0.3

饱和

冷却塔水

(CTW)

供给压力(MPa)

返回压力(MPa)

供给温度(℃)

返回温度(℃)

0.3~0.5

0.15~0.25

30

40

消防水

(FW)

供给压力(MPa)

0.7~0.9

仪表空气

(IA)

供给压力(MPa)

油含量

露点(℃)

0.6~1.5

无油

-40

锅炉给水

(BFW)

供给压力(MPa)

供给温度(℃)

25℃时PH

硬度(以CaCO3计)

(wtPPM)

烃类油(wtPPM)

电导率(25℃)

(S/CM)

总铁量(wtPPM)

铜(wtPPM)

二氧化硅(wtPPM)

COD(KMnO4)(wtPPM)

105℃溶解度wtppm

0.25~0.45

15

8.5~9.5

0.005

0.3

0.5

0.05

0.005

0.05

5

0.02

工业水

(PW)

供给压力(MPa)

氯化物

硬度(以CaCO3计)

(mg/l)

可溶性杂质(mg/l)

不溶物(mg/l)

碱金属(mg/l)

有机物(mg/l)

(KMnO4法)

Fe(mg/l)

0.2~0.45

25

40

280

5

20

40

0.3

氮气(N2)

供给压力(MPa)

纯度(Vol%)

油含量

露点(℃)

0..15~1.5

99.9

无油

-40

电源

高压电路电压(KV)

频率(Hz)

低压电路电压(V)

频率(Hz)

直流电V

6.0

505%

400/230

505%

220

3相3线

3相4线

低温水

低温水

(CWA)

低温水

(CWB)

供给压力(MPa)

返回压力(MPa)

供给温度(℃)

返回温度(℃)

供给压力(MPa)

返回压力(MPa)

供给温度(℃)

返回温度(℃)

0.25~0.4

0.1~0.3

9

10

0.25~0.4

0.1~0.3

14~20

21

热水

(HW)

压力(MPa)

温度(℃)

0.5~0.8

50~80

5.生产的基本原理及化学化学反应方程

5.1反应系统

丙烯酸和丁醇在硫酸的作用下反应生成丙烯酸丁酯和水,反应按下列机理进行:

CH2CHC=O+C4H9-OHCH2=CH-C-(OH)2

OHO-C4H9

丙烯酸丁醇过度化合物

CH2=CH-C(OH)2CH2CHCOOC4H9+H2O

O-C4H9

丙烯酸和丁醇的酯化反应是典型的可逆反应,而且丙烯酸和生成物丙烯酸丁酯的沸点很接近,用精馏的方法难以将丙烯酸分离出来,未反应的丙烯酸不能循环使用。

为了降低丙烯酸的消耗,必须使丙烯酸完全转化成丙烯酸丁酯。

这样就要在反应过程中不断破坏其反应平衡,促使反应向正方向进行,实现一个假的不可逆的一级反应,为此本工艺采取了以下措施:

(1)使反应生成的水与丁醇、丙烯酸丁酯共沸迅速从反应器中除去,以降低生成物的浓度。

共沸物经脱水塔分离后,醇和酯返回反应器做原料。

(2)采用醇比酸过量的摩尔比(1.1~1.2倍),增加反应物的浓度,并为脱水提供共沸剂。

(3)用硫酸作催化剂以加快反应速度,缩短反应的停留时间。

由于丙烯酸、丙烯酸丁酯在高温下易发生聚合,为降低操作温度,保证反应生成水的脱除,反应系统采用负压操作。

副反应

丙烯酸和丙烯酸丁酯都容易聚合,在酯化反应中丙烯酸、丁醇、丙烯酸丁酯三种物质能生成共聚物或均聚物。

各种副产物的量与酯化反应温度、催化剂的量有很大关系。

其主要副反应方程式如下:

ACH2CHCOOC4H9+C4H9-OHC4H9OCH2COOC4H9

丙烯酸丁酯丁醇-丁氧基丙烯酸丁酯

BCH2CHCOOC4H9+H2OHOCH2CHCOOC4H9

丙烯酸丁酯水-羟基丙烯丁酯

CCH2CHCOOH+C4H9OHC4H9OCH2CH2COOH

丙烯酸丁醇-丁氧基丙酸

D2CH2CHCOOHCH2CH2COOCH2CH2COOH

丙烯酸二聚丙烯酸

EC4H9OCH2CH2COOH+C4H9OHC4H9OCH2XH2COOC4H9+H2O

-烷氧基丙酸丁醇-丁氧基丙酸丁酯水

FCH2CH2COOCH2CH2COOH+C4H9OHCH2CHCOOCH2CH2COOC4H9+H2O

二聚丙烯酸丁醇二聚丙烯酸丁酯水

5.2回收系统

反应液首先经萃取塔洗涤催化剂硫酸后,在经碱洗塔将反应液中未反应的丙烯酸和残存的硫酸用碱中和,碱洗塔的水相和从装置其他部位排出的水经醇回收塔回收醇和酯。

CH2=CHCOOH+NaOHCH2=CHCOONa+H2O

丙烯酸苛性钠丙烯酸钠水

5.3精制系统

中和后的反应液(即粗丙烯酸丁酯)在两台串联的塔内,经减压蒸馏脱去BuOH、H2O和重组分,变得到高纯度的丙烯酸丁酯产品。

5.4装置的防聚措施

丙烯酸及丙烯酸丁酯都是极易聚合的化合物,这种特性对生产是极为不利因素,为了避免聚合的发生,保证装置的正常运行,本工艺采取了以下措施:

(1)负压操作:

为了降低操作温度,防止温度高引起聚合。

本装置反应系统,精制系统及醇回收塔采用负压操作。

(2)伴热和保温:

物料汽化后不含有阻聚剂,为防止物料在反应器、塔的设备表面发生相变,对反应器、塔以及它们的气相出料管线进行热水、蒸汽伴热保温,以防止相变后引起聚合。

并对有气、液停留的死区加喷淋。

(3)严格禁止设备、管线内的液体长期处于停留状态。

尤其对于温度高于40℃的物料。

所以各产品储罐、中间罐都设有自身循环系统。

且各罐都设有冷却盘管,以保证各储罐温度在要求的范围内。

(4)加阻聚剂和阻聚空气

为了防止在生产过程中聚合的加深,使形成的聚合中心失活,在可能形成聚合物的部位都加了阻聚剂,主要加在塔顶回流和反应器内,并向反应器各再沸器加阻聚空气,保证这些场所及塔、反应器内的氧含量,以延缓聚合的进一步进行。

(5)设备结构和管道设计

为缩短物料的停留时间,在确保工艺要求的情况下,尽可能使物料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最短,所以塔板选用大孔径无堰筛板,管道设计尽可能做到最短。

(6)设备和管线都选用不锈钢

变价金属离子是聚合的引发剂,为了避免金属离子的产生,本装置主要工艺设备、管线均选用不锈钢。

6.工艺流程叙述

6.1反应系统

反应系统由两台反应器和一台脱水塔组成,AA和BuOH首先在两台串联的反应器内进行酯化反应,用H2SO4作催化剂,反应生成的水与BuOH、AEB共沸迅速从反应器中除去,以使反应平衡向正方向进行。

反应终了的AA转化率达98~98.5%.

来自T-206(AA原料罐)的AA,经P-206A/B(AA加料泵)输送:

由FC-4001调节控制流量与P-405(H2SO4加料泵)送来的H2SO4溶液一起进入E-411(一段反应器再沸器),另外为了使BuOH、H2SO4、AA充分均匀地混合,控制AA的升温速度,由P-410A/B(R-411第一循环泵)从R-411A(第一反应器予混区)中抽出部分混合液与进料一起进入E-411,用LLP蒸汽加热到98.0℃,由TI-4001显示温度后进R-411A。

加热蒸汽由TC-4003和FC-4002串级调控制蒸汽流量,保持R-411A温度为92℃。

来自T-940(BuOH原料罐)的BuOH由P-940A/B(BuOH加料泵)输送分三路:

(1)去D-414(阻聚剂槽)配制阻聚剂(间歇使用)

(2)去D-404(PE槽)配制阻聚剂(间歇使用)。

(3)由FC-4004调节控制4600kg/h的流量和P-441A/B(脱醇塔顶出料泵)送来的C-440(脱醇塔)塔顶液一起进入E-416(BuOH加热器),用C-430(醇回收塔)塔顶蒸汽加热后,从第五块塔板进入C-410(脱水塔)。

C-410、C-430塔顶冷凝液在D-411(C-410塔顶受槽)内分层,上层液(H2O:

8.10%、BuOH:

50.8%、AEB:

40.51%)由P-411A/B(C-410塔顶回流泵)输送,经LC-4003和FC-4010串级调节控制流量与下列物料一起作C-410塔顶回流,控制塔顶温度为64℃。

(1)P-414、1#送来的50kg/h阻聚剂(ZJ-701:

2%、AI-61R:

0.15%、BuOH:

95%)。

会同新鲜BuOH一起从C-410底部排出,进入R-411A。

R-411A的反应生成液逐一流过反应区R-411B、R-412A、R-412B,在搅拌的条件下进行连续酯化反应。

各反应区都设有蒸汽盘管用LLP进行加热,加热的蒸汽量分别由TC-4004和FC-4007、TC-4005和FC-4008、TC-4006和FC-4009串级调节,控制各反应区的温度。

酯化反应生成的水与BuOH、AEB共沸从各反应区蒸出升入C-410底部,与塔顶来的物料进行热和质交换后,从C-410顶部蒸出,与C-430塔顶物料会合进入E-412(C-410塔顶冷凝器)用CTW(循环水)冷凝,冷凝液进入D-411,未凝气体进入E-413(放空冷凝器)用CWA(低温水)冷凝,冷凝液回收到D-411,不凝气体由P-415A/B(C-410塔顶真空泵)抽送到PD-415(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后,将尾气送往废物处理单元。

反应系统为负压操作,系统真空由P-415A/B形成,PC-4001控制R-411A/B压力(300mmHgA),C-410塔压力由PC-4002调节控制(160mmHgA),R-412A/B与C-410第三块塔板压力相同为(240mmHgA)。

D-411下层液(H2O:

95.38%、BuOH:

4.57%)由P-412A/B(C-410塔顶水泵)输送分两路:

(1)FC-4018调节控制2000kg/h流量,进入C-421塔顶作萃取剂。

(2)由LC-4004调节控制D-411液位,以344kg/h流量进入D-425(水缓冲罐)。

AA和BuOH经各反应器反应后,最终在R-412B中AA转化率达到98%~98.5%,酯化反应到此结束。

R-412B的反应生成液由P-413A/B(C-421加料泵)输送进入E-414与C-422(碱洗塔)塔顶液换热,由LC-4002和FC-4015串级调节,控制12000kg/h的流量进入E-415(R-412后冷却器)用CTW冷却到35℃进入C-421。

为防止E-411聚合堵塞及搅拌器A-411、A-412、A-413底部形成死区而发生聚合,把由FG-401、FG-404、FG-405和FG-406控制的仪表空气分别加入到E-411、R-411B、R-412A·B起分散阻聚作用。

6.2、回收系统

回收系统由C-421、C-422、C-430组成。

在此系统中,反应生成液中的H2SO4首先用水萃取。

然后用碱将残余的H2SO4和未反应的AA中和掉。

在装置各部位排出的废水都收集在D-425内,并与C-422塔底液一起在C-430回收醇和酯.

R-412B内的反应生成液,由P-413A/B打入E-414与C-422塔顶液换热冷却到55℃,由FC-4015和LC-4002串级调节控制13000kg/h的流量,经E-415用CTW冷却到35℃进入C-421塔底.

作为萃取剂的付产水(D-411下层液)由P-412A/B输送,经FC-4018调节控制2000kg/h流量从顶部进入C-421,经逆流接触H2SO4进入水相(H2O:

91.18%、H2SO4:

6.46%)塔底排出由LC-4007调节,控制C-421界面由FI-4006显示流量进入D-425作C-430原料。

萃余液(H2O:

2.01%、BuOH:

8.95%、AEB:

83.28%、β-BPB:

3.84%k萃取塔顶排出进入C-422底部。

C-422分为水洗、中和上下两段,C-421萃余液以15000kg/h的流量进入C-422底部。

来自T-427A/B(碱贮罐)的25%NaOH水溶液,经P-427A/B(碱加料泵)输送,由FC-4017调节控制63kg/h流量,用P-421A/B(NaOH循环泵)送来的由FC-4041调节控制350kg/h流量的C-422塔底液稀释后,从中部进入碱洗塔。

经逆流接触进料中的H2SO4、AA被NaOH中和然后中和液进入C-422水洗段进行水洗。

作为洗涤水的PW(工业水)由FC-4021调节控制170kg/h流量从顶部进入C-422,经逆流接触,中和产生的盐等其它溶于水的杂质进入水相(H2O:

80.12%、BuOH:

1.14%、NaOH:

2.62%、Na2SO4:

1.86%、ANa:

17.56%)从底部排出由P-421A/B输送分两路:

(1)由LC-4008和FC-4020串级调节控制C-422界面以151kg/h流量进入C-430塔。

(2)由FC-4041调节控制3500kg/h流量与NaOH水溶液一起返回C-422中部。

C-422塔顶液(H2O:

1.22%、BuOH:

9.07%、AEB:

84.77%、β-BPB:

3.91%)从塔顶排出进入D-426(C-440给料罐)分层,上层液由P-426A/B(C-440加料泵经E-440(C-440进料予热器)进入C-440(醇汽提塔)。

下层液由LC-4025调节控制分层界面,将下层液排入D-425。

从系统各部位排出的废水收集在D-425中,为回收其中的醇和酯,由P-425A/B(C-430塔加料泵)将D-425内液体(BuOH:

2.62%、AEB:

0.74%)抽送和C-422塔低液一起,经LC-4005和FC-4005串级调节控制677kg/h流量进入E-434(C-430进料加热器)与C-430塔底液换热到80℃,从顶部进入C-430,经蒸馏进料中的BuOH,AEB和水共沸从塔顶蒸出,由FI-4013显示流量进入E-416(BuOH预热器)与原料BuOH换热后,同C-410塔顶馏出物一起进入E-412用CTW冷凝。

C-430塔顶压力由PC-4003调节控制为:

(680mmHgA)。

C-430塔底液(H2O:

94.21%、ANa:

4.61%)从塔底排出,一部分进入自然循环方式的再沸器E-431(C-430塔底再沸器),用LLP蒸汽加热后返回塔底,加热蒸汽由FC-4014和TC-4011串级调节,控制塔底温度为100℃。

另一部分塔底液由LC-4006和FC-4012串级调节,控制塔底液位以575kg/h流量进入E-434与进料换热后进入废水池。

6.3、精制系统

精制系统主要由C-440(醇汽提塔),C-450(精制塔组成,经回收系统处理的粗酯中还含有BuOH、H2O、重组份等杂质,这些杂质将在此系统被除去,以得到纯度大于等于99.0的AEB产品。

D-426中的粗酯,由P-426A/B输送经E-414进入E-440用LLP蒸汽加热到80℃,加热蒸汽由TC-4052控制。

予热后的粗酯由LC-4009和FC-4022串级调节控制2547kg/h流量从第21块塔板进入C-440。

经减压蒸馏,水、BuOH和AEB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