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557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44.1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docx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一:

学子心理健康令人忧

新华网石家庄3月25日电(记者朱峰

李俊义)最近一段时期,一系列大学生自杀事件引起了河北省教育界的震动,大学生的心理教育问题一时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

河北省某高校一女生从12层的高楼飘然而坠,她在遗书中写道,家里本就贫困不堪,刚刚又遭遇极大变故,自己实在不能担负起振兴家庭的责任,唯有一死才会得到解脱。

另一位已经顺利与用人单位签下合约的毕业生,仅仅因为"单相思",在吃安眠药自杀未遂的情况下,再次在家里偷偷喝下农药,绝然走上不归路……

"人说少年不识愁滋味是幸福的时光,大学无是无非是人间的天堂。

"校园民谣中传唱出的显然是一种理想。

曾经的天之骄子如今是怎么了?

他们的心理究竟处于何种状态?

记者近日通过采访一些高校心理研究专家了解到,大学生心理健康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全国大学心理学专业委员会理事、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魏文风老师近年一直从事大学生心理调查工作,他向记者透露,从对河北省一些高校新生心理普查来看,存在严重心理障碍并导致心理疾病的学生占总数的0.8%-2%,这一群体的心理问题不是学校能解决的,需要进入医院接受正规医学治疗。

25%-30%的学生存在一定心理困惑或轻度心理障碍,这是最需要学校关注的一类人,也是容易走上极端的危险人群。

剩下的属于心理正常学生。

这些数字足以说明,现在大学生的心理状况难令人乐观。

魏文风老师在石家庄铁道学院设立的心理咨询中心每天都应接不暇,与过去心理咨询中心不为人所知相比,现在前来咨询的学生可用火爆来形容,学生提出的问题也各种各样,从情感、交际、自卑等传统话题到就业、独生子女、贫富差异等新话题,涉及到大学生生活的所有领域。

记者到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采访时,门上挂着"正在咨询,请勿打扰"的提醒牌,门口则还站着四名学生在焦急等待。

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河北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教授王欣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自己接受学生咨询的日期甚至已预约到一周后,前来咨询的学生中许多人还问题比较严重,多有想自杀的冲动。

王欣教授认为,由于这几年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加快,而我们的大学生多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完成了从小学到中学的学业,习惯了校园内风平浪静的节奏,来到大学猛然身处自由氛围内,有了自主意识,发现过去的思维、价值观等难以适应周围环境,自然就会产生心灵上的迷惘,可以说,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要比其他阶段的学生更值得关注和探究。

(完)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二:

"我是谁?

"

 

新华网石家庄3月25日电(记者朱峰、李俊义)我是谁?

我能做什么?

我应该怎么去做?

三个问题看起来是如此简单,却是现在的大学生最想搞明白的。

曾留学美国的心理学教授王欣向记者感叹,经常有学生把这样问题提出来向她寻求解答,中国大学生虽然经过无数次激烈紧张的选拔才进入高校,却对自己人生最起码的存在状态表现出无知。

王欣教授认为,这种现象应归咎于传统教育的弊端,多数孩子从小被动接受家庭、学校的强制教育,一直在为父母、亲朋、老师等其他人的愉悦去学习、考试,从未活过真的自我,到了大学后这种矛盾激化,才影响到大学生心理健康。

河北省某高校通过连续几年跟踪调查显示,与上世纪90年代相比,当代大学生呈现出的心理问题增多,而且在重要性次序上发生了变化。

情感、社会交往和学习在老一代大学生心理问题上的重要程度分列前三位,现在的前三位仍是这些问题,但社会交往上升到第一位,学习问题排第二,情感在第三位。

外表、就业、性等因素也成为大学生心理咨询的新热点。

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魏文风老师认为,所有这些问题归根到底都是大学生自己不了解自己的问题。

魏老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向记者解释说,大学生的社会交往障碍在于不知道自己该如何跟别人相处,由此产生出情绪上的焦虑不安。

因为目前在校的大学生多是上世纪80年代以后出生的独生子女,从小就缺乏同伴,交往活动少,个人主义意识过强,到大学后同学之间的背景、文化、性格有差异,就产生了心理困惑。

学习问题表现在心理上则是:

不知道自己该学什么,自己适合学什么专业不清楚。

这是由于当今社会竞争压力、就业压力突然增大,社会诱惑比较多,从而大学生对确定今后的人生目标摇摆不定。

情感问题最典型的是不懂如何与异***往,不懂得怎么接受或者拒绝爱,家长、老师在中小学就对异***往过于敏感,大学生生理状况已基本发育成熟,大学阶段突然解冻有了自由,学生一时就显得无所适从。

"我今年23了,狗屁都不会干,自私无聊爱慕虚荣人还挺贱,老妈说,你就在学校给我好好的念,我说着容易心里却在犯难。

我是社会养活的宠物还是废物?

苟且地活着是我的权利还是义务?

别看在学校人五人六,书到用时方恨少心里有数。

"这首如今在大学盛行的校园歌曲也许正表达着大学生们的共同困惑:

我是谁?

(完)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三:

心理健康教育走近学子

新华网石家庄3月25日电(记者朱峰、李俊义)随着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心理健康教育以各种方式在全国高校内普遍展开。

教育部在2003年初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被许多高校心理老师欣喜地称为"一号文件",《纲要》明确要求各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早在2002年,由河北省教育厅牵头,40多所高校联办的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会就在河北大学成立,这也是河北省首次成立专门服务于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官方组织,规模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在河北高校内展开。

在此之前一年,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也由多位热心于大学生心理咨询的心理学专家老师发起创建,主要职能是面向大学老师培训专业心理咨询员,为大学生心理咨询业务做解答。

河北大学建立了设施比较完备的心理咨询中心,包括心理测试室、档案室等6个场所,并开通了两部心理咨询热线,购置了现代化的心理测量软件等配套设备,以适应心理咨询和心理健康教育的需要。

据了解,河北大学心理咨询中心每年接待学生200人左右,解决了大量困绕学生心绪的疑难问题。

在石家庄铁道学院,学校把每年的4月份定为心理健康教育月,采取办板报、发传单、开讲座等形式宣传心理卫生知识,学生还自发组织了大学生心理健康协会,出版《心理健康导报》,给每个宿舍发送一份。

河北师范大学、燕山大学、石家庄经济学院等大部分河北高校都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通过面对面、网络、电话、问卷调查等咨询方式为大学生排忧解难,受到好评。

在南方一些省市,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开展得更早,上海市教育局还制定了2000-2005年的详细规划,要求在2005年全市将达到每1000名学生中配备一名专业心理教师。

最近,云南省教育厅决定近期对该省高校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普查,了解该省高校学生心理健康基本状况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希望今年在全省高校为新生建立心理健康档案。

在北京,一批经过培训的学生心理委员即将在中国农业大学上岗,目前这种心理健康辅助队伍的设置方式在全国高校中尚属首例。

在河北师范大学采访时,记者在心理咨询中心门前碰到了几名正在门外等候咨询的学生,他们毫不掩饰自己来接受心理咨询的目的。

一名男生对记者说,心理健康原本并不神秘,只是因为以前了解的太少,现在学校有关心理健康的宣传越来越多,慢慢地大家都意识到心理健康其实离我们学生很近,而且与生活密切相关。

全社会都正视问题的存在并勇敢去解决,我们学生心里就感觉比较踏实,矫正心理偏差也就更容易了。

(完)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四:

心理教育隐忧多

 

新华网石家庄3月25日电(记者朱峰,李俊义)虽然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如今呈现红火之势,但由于我国在这方面起步较晚,专业人才缺乏,设备简陋,加上一些人抱有旧观念对心理教育的误解,当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仍存在很多问题亟待解决。

记者在教育部门了解到,目前在高校内担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重任的主要是三类人:

德育教师、政工干部和心理专业人员。

其中前两者占绝大多数。

他们由于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很容易把心理教育当作思想政治工作来做。

其实心理教育涉及的专业性很强,要解决学生人格发展问题,跟思想政治工作完全不同,没有专业知识是不行的。

我国高校以前一直都没有开设心理咨询专业的本科,北京师范大学今年才开始招收这一专业的本科生。

据河北某高校一位资深心理老师介绍,在河北省高校中,专业心理咨询人员不超过20个,而且这里面大部分人员还属于兼职,根本没有那么多人力解决所有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按照国际通行标准,一所心理咨询中心必须具备可靠的硬件,在场地方面要有预约室、咨询室、测量室、团体训练室等,器材上要配备微机、读卡器、生物反馈仪、数码录音笔、闭路监控系统等。

但在记者走访的几所高校中,没有一家心理咨询中心完全符合上述要求。

另外,记者还了解到,许多高校并没有在财政开支中列入必要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经费,使得学校开展心理教育活动时在资金上捉襟见肘。

一些心理专业人员还向记者反映,包括学校在内的少数有关部门领导仍在观念上对心理教育有偏见,或者对此不以为然,或者把思想政治工作跟心理健康教育混为一谈。

除此之外,专业心理人员的理念也有待发展,因为我国现在的心理教育理论多来源于欧美国家,有些并不符合中国国情。

比如欧美心理教育强调非指导性原则,而中国人习惯从权威人士那里获得较明确的答案。

如何将欧美理论本土化,这是需要迫切解决的一个课题。

(完)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五:

谁制造束缚谁把它解开

新华网石家庄3月25日电(记者朱峰,李俊义)"现在许多大学生就好比是一件盆景,虽然长的好看,但并不是出自本意,而是成长过程中家长、老师、领导等人施加的外在压力迫使他变成这样。

所以要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整个社会都要担起自己的一份责任。

"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主任王欣教授这样评价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解决。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比较薄弱的形势,有关人士呼吁,从政府部门到学校再到老师、学生,需要社会各方面力量共同努力。

河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王心老师告诉记者,教育部2003年下发了《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纲要(试行)》,要求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但好政策却在基层难以真正落实。

当地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出台相应的硬性规定对学校进行监督,并统筹规划学校的具体活动。

虽然多数高校目前都开设了心理健康的选修课,但王老师认为,从普及的角度看,最好把心理健康纳入正规教学计划,有条件的学校可将选修课改进成必修课,这样就能使学生从心底强化心理健康意识。

心理专业人员短缺的问题既然不能在短期内得到彻底改善,从现有老师中挑选出一部分加以短期培训,不失为一条捷径。

石家庄铁道学院心理咨询中心主任魏文风老师对记者说,自身心理就有问题的老师将对学生的心理伤害最大,所以急需提高老师的心理教育水平,至少应对班级辅导员这类与学生联系密切的老师进行专业培训,使其具备必要的心理教育修养。

魏老师告诉记者,其实家长对孩子心理观的形成起着最关键的作用,有些看似学生的心理问题实则是家长心态不正,家长也要抛弃旧式权威思维,养成与孩子平等对话的习惯。

学生社团是大学校园中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如果能调动起学生自己的积极性,由社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燕山大学艺术系大一学生尚明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心理问题过去一直比较敏感,不少学生有戒心,如果学生自己组织的心理协会对大家进行宣传教导,肯定更容易获得同学们的认同。

据了解,河北省目前只有少数高校拥有学生自发组织的心理协会,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域仍有很大空间值得社团组织挖掘。

(完)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六:

毕业生心头有3支伤心箭

 

新华网石家庄3月25日电(记者朱峰、李俊义)近日,因就业问题而杀人的大学毕业生周一超被执行死刑,周案引起了人们关于毕业生心理健康问题的讨论。

记者近日在河北部分高校采访中了解到,毕业生的心理压力确实比一般学生要大,就业市场上的艰难、考研道路中的迷惘以及遭遇分离考验的爱情,是毕业生最大的三个心病。

"我现在一见到笑容满面的人就有种想上去打一架的冲动。

"河北科技大学的小张面对记者时出此惊人之语,即将毕业的他已经参加了4场招聘会,都没有找到合适的职位,心情极度沮丧的他对得意之人充满了一股莫名的仇恨。

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理科的李医师分析认为,现在社会竞争十分激烈,学生十年寒窗,渴望一毕业就有一份好工作,但往往不如意,心理落差很大,形成冲突,很容易颓废、暴躁或抑郁,这是他们人生中最大的困难之一。

很难想象一个考研的毕业生是如何度过考研结束后到分数出来前那两个月的。

记者在河北师范大学一中文系毕业生宿舍采访时,6名参加考研的学生用"煎熬"一词形容自己当时的心理处境,"每一天都在希望与失望中痛苦不堪。

"社会对学历的要求驱使多数本科生考研,未确定结果前还得找工作,遇到满意的单位签也不是,不签也不是。

一方面怀着继续深造的理想,一方面又充满着对工作的渴求,致命的是,两方面的梦想还随时都有破灭的可能,这种两难境地深深折磨着许多毕业生。

大学生活中的爱情也许是甜蜜的,但毕业时面临的分分合合却是现实和残酷的。

记者在石家庄某媒体碰到四名实习的毕业生,他们的恋人全部在外地工作或学习,一位男生告诉记者,虽然和女朋友说好要通过各自努力争取以后在一起,但毕竟在客观上要分离一段时间,至于将来,其实谁心里也没有底。

潜在的或实际的分手威胁时刻在侵扰着一部分毕业生的生活。

一位高校心理咨询中心老师向记者透露,学校现在针对毕业生的主要工作是提供就业信息,而心理指导这方面做的较少,这恰恰是毕业生的软肋。

如何指导大学生在毕业之际建立正确心态,是未来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关键。

(完)

 

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之七:

大学生性心理不容乐观

 

新华网石家庄3月25日电(记者朱峰、李俊义)前一段时期,河北某高校一位女生在参加体育课跑步时昏倒在跑道上,事后老师得知,就在前一天,她刚刚做完了一次人工流产手术。

随着社会开放度的增加,"性"在大学校园内早已不是学生羞于启齿的话题,但面对庸俗潮流中纷繁尘嚣的感官冲击,一些大学生在性心理趋向上表现出不成熟。

河北省大学生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魏文风老师曾进行过大学生性心理研究和调查,他把当今大学生的性心理状况归结为五个特点。

一是性行为低龄化,第一次性行为年龄大大提前,以前大三大四才发生的事情,现在在大一时就很平常。

二是学生对婚前性行为普遍持宽容理解态度,而不像过去视之为洪水猛兽。

三是一部分学生在性问题上表现出过度的随意性,多性伴侣、网恋、一夜情等行为被部分学生所接受。

四是很多学生缺乏对性病、爱滋病的防范知识。

五是一些学生在性行为过程中不懂得采取安全措施。

据了解,许多高校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中,性心理方面严重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即学校务虚教育与学生实际行为的背离。

一方面学校在性问题上往往刻意回避或忽视,另一方面学生却有着了解性知识的强烈愿望。

据石家庄铁道学院心理咨询中心的老师介绍,该学校曾举办过几次专题讲座,并开设了《性文明与性健康》的选修课,这些活动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得比老师还主动,也证明了大学生确实需要这方面的知识引导。

而在某些高校,学校在开设性内容的讲座时竟把男女生分开,引起学生们的反感。

魏文风老师告诉记者,当代大学生在性心理上开放程度越来越大,但责任意识却越来越小,恋爱动机也呈现多元化,他做过的一次调查显示,谈恋爱的学生中希望跟伴侣结婚的占不到60%。

魏老师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应该勇于直面现实,光明正大地向学生传播健康的性知识,校方与学生形成良性互动,才有解决问题的希望。

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的研究

化学与化工学院高红礼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经济的飞速发展,人类进入了知识经济与信息经济时代,同时知识与信息也在迅猛增长,作为青年一代中思维较活跃的一个群体,当代大学生,在整个大环境的影响下,其心理发展产生了新的特点,这也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要及时把握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新特点,采取新的方法加以引导,使当代大学生能健康成长。

下面我们就来分析一下当代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及针对不同的特点所进行的教育对策。

一、当代大学生心理的一般特点

1.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水平

当代大学生主要处于青年中期,心理发展是正在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

大学生一般年龄在十八九岁至二十二岁,心理发展已基本接近成熟,但如果更全面地仔细分析其心理发展,则可发现他们心理发展某些方面远未成熟。

大学生由于他们已达到公民法定年龄,又进入了大学,因此他们便自以为已经***,说话和行事力求带有***味道。

但从他们对社会问题的认识方面说,他们只能是"准***"。

大学生不象中学时那样,受到老师及家长太多的约束,而是比较自由和开放的,在处于这样的走向社会的过渡期中,他们往往不易深刻体会社会的准则以及他人的思想感情,总以为别人对一切都应该和自己设想的一样,因而在思想感情上往往容易与学校及社会的要求不一致。

所以从心理发展说,大学生也只是处在迅速走向成熟而又未真正完全成熟的阶段。

2.大学生心理特点的两面性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具有两面性,即积极面和消极面。

大学生心理发展正处于迅速走向成熟的阶段,这些成熟的方面表现出积极的特点,如情绪强烈但善于控制,情绪丰富,热情高涨,高尚情操日益发展;精力充沛,朝气蓬勃,具有勇往直前的气魄,对生活充满美好的愿望;抽象高度发展,辩证性日益提高,发散性思维有新发展,善于独立思考,求知欲强,创新意识强;自我意识有新的发展,对自己各方面的认识大大提高,主动性增强,自尊心特别强;人际关系进一步扩大,与他人交往能力提高;富有理想,积极向上,向往真理;等等。

由于大学生心理发展的未完全成熟特点,决定了其心理发展的消极特点。

如滥用充沛的精力与蛮干;对情绪、情感缺乏控制时,易成为情感的奴隶;自我意识强,情绪体验深,在外界的不良影响下,易陶醉于低级情绪;在客观条件未具备时,急于谋求需要的满足,导致失败;在缺乏正确理想指导时,求知欲与敏感性易导致迷信错误的、自以为是的"新知识"或"新思潮"。

3.大学生的内心矛盾

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存在明显的两面性,而且其各方面的发展也很不平衡,往往易引起各种的冲突与矛盾。

主要的内心矛盾有:

锁闭性所导致的孤独感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独立性与依赖性的矛盾;强烈求知欲与识别力低的矛盾;情绪与理智之间的矛盾;愿望、幻想与当前现实的矛盾;强烈的性意识与正确处理异性关系之间的矛盾等。

这些矛盾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正常的矛盾,但怎样化阻力为动力,正确解决内心矛盾,使心理发展更加趋于成熟,也给我们高等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二、大学生几个方面的心理特点分析

当代大学生在学习与生活中,需要不断适应几个方面,如学习与创造、人际交流、情感、独立的人格与生活等,在各个方面上,当代大学生们也具有着不同的心理发展特点,只有了解把握住了这些特点,并加以正确引导,才能使学生们健康成长。

1.大学生的学习与创新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在改革开放新的形势下,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里,教师单纯灌输知识已远远不能适应现时代的要求。

大学生们不仅要善于理解书本知识,而且应该善于在运用知识和创造知识,不仅要能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学习和创造,而且离开了老师的教导,离开了学校,也要善于学习和创造。

大学生的学习可从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和学习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

当代大学生由于受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学习动机也在发生着变化,高级的学习动机逐渐减少,而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及追求较高的物质生活占有很高的比例,值得注意的是有一部分同学不明确自己的学习动机,这样导致了学习积极性不高,目的性不强,学习动力不大。

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也是当务之急。

由于现在大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不断增多,需要自己计划和安排学习,但一大部分学生自制能力及自我约束力较差,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都较差,时间不能有效的利用,只是忙于应付老师的考试,而不去主动地获取其它许多重要的知识。

使学生懂得珍惜时间,懂得自学,懂得主动学习,也是我们需要加强的方面。

大学的学习不同于中学,它需要一定的学习方法,需要抽象思维与逻辑思维相结合,需要理解、归纳记忆,需要理论联系实际,在这方面,大部分同学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但也需要高校教师在这方面加强指导。

就创新而言,当代大学生似乎具有着强烈的创新愿望,有不断提高培养创造力的要求,有增强创新意识的主动性。

创造力形成也需要许多条件,如深厚的专业功底、知识广博、实践技能、学会学习、学会思维、良好心理素质、交往能力等。

学校及教师提供更好的条件,加强教学改革力度及积极引导学生进行创新相当重要。

大学生心理健康的调查研究

赵金龙(山东省聊城师范学院生物系)

说起大学生心理健康,好像颇有另类色彩。

因为在大学这片沃土上,人们已经习惯了岁月如歌、青春如画的大写意境界。

其实不然,大学校园是个多种文化磨砺碰接的地带,多样性的价值观、世界观在这里得到延伸或是方向性的改变,大学生心理疾患正是在这一特有环境中多种诱因共同作用下发生的。

大学生:

你真的很令人担忧

国内关于大学生心理素质状况的研究起步很晚,直到八十年代后期才出现,这种状况又常常被人们模糊地认识着,若走近真实和清晰,我们的思考也许将更有价值。

请看下面的资料剪辑:

1

肖正军北京市高校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调查结果:

北京市23所高校中抽取5220个样本,按照学校层次的类别、男女比例、不同年级、不同专业的调查得出:

有23.2%的大学生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卫生问题,女生的问题比为(17.34%)高于男生(16.07);低年级心理健康差于高年级,其中二年级心理症状最为突出为17.56%;农村学生差于城市学生为19%。

2:

1999年国家教委调查报告显示:

在调查的12.6万名大学生中20.23%的人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海淀区16所大学中,因精神方面有问题而休学的占休学人数的37.9%,退学占退学人数的64.4%,各居第一位。

3:

重庆教育学院心理咨询中心调查报告:

在问卷调查的600多名女大学生中,有效卷411份,结果52%的需要别人;48%的惧怕失败;43%在没人提示下感到自己既无能力又缺乏吸引力;42%不喜欢竞争环境;48%经常压抑自己;29%以为别人的要求比自己的更重要。

透过触目惊心得数字,我们不仅要问:

大学生:

你究竟怎么了

大学生正值人生的盛年,生理健康状况在社会群体序列中是仅居军人之后排第二位的。

然而,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却竟如此不乐观,实在令人费解。

那么大学生存在的心理卫生问题主要由那些方面引起的呢?

北京市高教会心理咨询研究会副理事长、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大学生心理咨询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中教授介绍说,从他长期从事大学生心理工作的实践中看,大学生出现的问题主要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一、

学业问题二、人际交往问题三、贫困问题四、失恋问题。

(一)大学学习?

?

?

你离我真的很远

高中阶段的学习基本靠老师的讲解,而升入大学以后往往老师讲得很少,自觉、自立、自主、创造是大学学习的特点。

一些学生在进入大学后因未能掌握大学学习的方法而导致考试不及格,从而带来厌学、自卑、自信心下降等一系列心理问题。

有的同学甚至得了考试恐惧症,每次考试时就生病或不敢考。

美国人类资源心理学家赫伯特说,未来的文盲已经不是不能阅读的人,而是没有学会学习的人,而学会学习的实质就是要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

初入大学的大学生正是由于没有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才阻碍了知识的获得和智能的发展,甚至导致整个心理活动的混乱。

良好的心理策略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1培养学习的动机。

大学生对学习的意义和目的认识愈明确,其学习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