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55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0.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docx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

热电联产结课论文

 

调整产业结构促进热电联产

 

姓名:

班级:

学号:

指导老师:

 

摘 要  国外电力工业最新动态表明,以大电厂、大电网为代表的第一代能源工业,由于效率不高,在生态和环境巨大压力下,正面临以小型、清洁热电联产为代表的第二代能源系统的严重挑战。

中国能源结构正在进行调整,新构成的多元化能源结构,为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基础条件。

热电联产以高效、环保有望成为21世纪能源工业发展方向之一。

为此,就对热电联产再认识,如何健康发展,打破垄断,以“效益定规模”而不是盲目追求“经济规模”,探讨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方向,以及影响热电联产经济效益有关问题等。

关键词 热电联产 产业结构

   

进入21世纪,随着新技术、信息时代的发展,人们在总结以大电厂、大电网为代表的第一代能源给生态和环境带来巨大压力,同时对它的效率越来越不满意。

为了更合理、有效的开发、利用资源,并对生态和环境尽可能减少破坏和污染,人们提出开发第二代能源系统。

第二代能源是高效率、环保的采用新技术的能源系统,它的发电系统部分就是小型分布式热电联产或热电冷多联产。

这是完全区别20世纪大电厂、大电网发展能源产业的全新理念。

按照这一理念,能源产业结构将产生重大调整。

在调整中,以高效、环保为特征的热电联产将成为能源产业发展方向之一。

中国热电联产产业同样面临着结构调整。

中国热电联产面临难得的发展机遇,机遇本身就是一种挑战。

关于热电联产与可持续发展战略

中国经济要保持可持续发展,必须解决好经济、资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这一重大课题。

中国能源资源总量约4万亿t标煤,居世界第三位。

其中,常规能源中,煤储量900亿t,储采比不足一百年。

石油储量23亿t,储采比仅为14年。

天然气储量38万亿m3,储采比约32年。

中国现为世界第三大能源生产国和第二大能源消费国。

中国能源消费量约为世界消费量的10%;人均能源消费量仅1吨标煤左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一半,是发达国家的1/10~1/5,居世界第89位。

据专家预测,到2050年中国人均能源消费量,如达到目前世界人均消费量的平均值,人均2.4t标煤,到时按16亿人口计算,要年消费38.4亿t标煤,是现在的3倍多。

中国的常规能源并不丰富。

   中国是世界上少数燃煤为主的国家,煤炭消费量占世界煤炭消费量的27%。

二氧化碳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占世界第二。

二氧化硫排放量占世界第一。

据国家统计局计算,中国环境问题所造成的总损失占国民生产总值的10%左右。

1997年,中国的能源利用效率仅32%,比工业化国低20个百分点左右。

中国每千克标准煤能源生产的国内生产总值为0.36美元,世界平均值是中国的5.2倍。

中国能源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存在巨大消费。

能源、环境已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节约能源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目标的最经济、最有利于环保,最有效的途径,是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中国的能源供应从全面紧张到暂时性的缓和,能源的价格相对上涨,节能的源动力,由过去单一仅为弥补能源供应缺口,到现在开始向节能要经济效益,为环保而节能等多方面转变。

这转变不仅具有“资源忧患”意识,还突出节能与经济效益、与生态和环境保护等市场机制及社会效益等“综合意识”。

节能自觉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

我们要抓住机遇,使热电联产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

为能源利用率高、经济效益显著、环境保护好的热电联产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机遇。

关于热电联产健康发展

  我国热电联产始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当时建了一批区域性热电厂。

近20年的改革、开放,是我国热电联产发展最快的时期。

1980年6MW以上热电机组装机容量在全国火电总装机容量占10.95%,到2000年上升到13.37%,提高了2.42个百分点,装机容量达29857MW。

近20年也是我国火电发展最快的时期,1980年装机容量仅40500MW,而2000年发展到223310MW,增长了5.5倍多。

   中国668座城市中有286座城市建有集中供热设施。

其中63%是热电联产实现的。

到2000年供热面积已达11.1亿m2,比1991年增加了4倍,平均每年增加0.9亿m2。

在“三北”地区,城市集中供热热化率达25%。

建设部规划“十五”期间城市新增集中供热面积为5亿m2,平均每年增加1亿m2。

2000年,集中供热能力:

蒸汽75439t/h,热水97475MW。

2000年供热量:

蒸汽23951万t,热水83450万GJ。

2000年我国供热企业有供热管道43748km,其中蒸汽管道7963km,热水管道35785km。

直埋敷设方式逐年增长,据1995年,直埋管道长9251km,占总管道长度的29%。

近几年,新建管道大部分采用直埋敷设方式。

   1998年6MW以上火电厂发电耗标煤为373元(kW·h),热电联产为200g/(kW·h),低44%。

当年节约4100万t标煤。

据统计,我国目前新建的热电机组,每1MW每年大约节约2500~4000t标煤。

1998年全国热电厂总发电量约1200亿kW·h,供热量10.36亿GJ,如以当年节能4100万t标煤计算,相当于减少烟尘排放量62万t,减少二氧化硫排放量82万t,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800万t。

   热电联产为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环境污染,促进城市现代化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热电联产得到国家鼓励、支持。

由国家计委、经贸委、建设部、环保总局颁发的《关于发展热电联产的若干规定》,是我国热电联产健康发展指导性文件。

《规定》提出:

“一个原则,二个指标”的方针。

即“以热定电”的原则;二指标:

一是总热效率指标,年平均大于45%;二是热电比指标,50MW以下机组,年热比均应大于100%,50~200MW以下机组为50%,200MW以上机组在采暖期应大于50%。

燃气轮机总热率55%,热电比30%。

对符合上述指标的热电联产企业,经认证后,可享受一系列优惠政策。

   贯彻执行“一个原则,二个指标”的方针,是热电联产健康发展的有效保障。

但有地方或企业,建设热电厂不是“以热定电”而是“以电定热”,导致热电厂,既不经济,又浪费能源。

如在中部经济并不太发达的一个省份,仅2001年报国家要求立项的200MW供热机组就达10台,100MW级机组8台。

其中有几个工业、民用热负荷并不太多的中等城市,却提出要新建2台200MW的规模。

该省是三峡水电9个受电省区之一。

近几年,电热负荷增长速度在国内不是最快的省份,这样规模的热电厂一旦建成,其发电供热形热很令人担忧。

据了解,2002年仅报国家经贸委要求立项,新建、扩建的热电联产项目就有100多个。

有喜有忧,喜是热电联产又得以发展,忧是让人怀疑有些项目表面冠以热电联产,而实质可能是小火电。

   中国实行竞价上网是迟早的事,发电成本高,经济效益差的电厂是注定要被淘汰的。

在惨烈的市场竞争中,热电联产之所以得以生存、发展,靠的是能源利用效率高和环保好。

热电联产要具备生存和竞争能力,就必须贯彻“一个原则、二个指标”方针。

这是我国几十年来热电联产发展的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

   有些地方或企业新建、扩建所谓热电联产项目,为了顺利通过审批,编造、夸大热负荷现状和不落实的供热规划,使建成的热电联产项目长期效益不好,不仅造成企业自身利益无法保障,还影响了整个热电联产的声誉。

甚至使有些政府部门和相当层次的有些领导,对中国热电联产产生了怀疑。

更为因集团利益格局划分,而处处对热电联产设阻碍的部门或个人提供了反对热电联产理由的实例,给整个热电联产发展环境造成困难和阻力。

为保证和引导热电联产健康发展,国家在电力行业实行关停小火电,同时对热电联产企业进行认证。

这项工作目前正在顺利进行中。

   应该看到:

热电联产项目有每千瓦单位投资偏高,再加上比其他电力项目多的热网投资,热负荷中心大多在工业集中和人口密度大的城市地带,受地价、拆迁使用各种资源(如水)等,造成项目建设投资较高的不利因素,人们常常以它片面与燃煤大火电比,显得单位投资造价高。

投融资资金来源方式和渠道均无法和大火电、大水电等相比。

中国热电联产能发展到目前规模,成为构成中国能源工业重要部分之一,是中国热电联产全体同仁共同努力的结果。

我们要珍视这个“名牌”,学会利用这个“名牌”为自身创造和争取更好、更宽松的发展空间和环境氛围,千万不要做“自毁长城”的事。

中国目前还是一个政策加法规,权利与法规并存的社会。

我们常讲要争取政策支持,因为好的政策能创造出更有效的发展机遇和生存环境。

好政策的产生,必须由我们创造出能产生好政策出台的条件为前提。

关于对热电联产的再认识

  规模经济曾是众多企业追求的目标。

一般认为实力强大的企业必是大规模的,企业规模大,可以降低成本,具有竞争优势。

企业规模小,则反之。

还有一种心理,企业规模做大了,仿佛进入生存安全地带,在商海大潮中“航空母航”总比“小舢板”要安全得多。

这种思想在热电联产的一些企业领导里也有,不顾热电联产受外部条件制约较多的客观存在,急于把热电机组规模在自己任期内尽快做大,称之为“经济规模”。

   在企业规模发展问题,究竟应该怎样对待,这是关系企业发展前景的战略性的重大决策,是每个企业决策人不能不慎之又慎的大事。

我们不妨放眼世界,启迪思路。

1.最新世界经济动态表明大未必就好

安然公司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交易商和最大的电力交易商,鼎盛时期,其年收入达1000亿美元,在美国大公司排行榜中,列第七名,可谓超级航母,但突然破产了。

其破产理由可列许多条,但致命一条是企业战略决策重大失误。

它盲目放弃了自己的主营业务,过度大规模转向新领域,从而导致失控而失败。

  国际汽车巨头“教育”我们:

达不到全球性规模的汽车是没有竞争力的。

但最新的统计数据却显示:

许多小汽车公司的日子,反比大公司过得好。

保时捷和宝马公司2001年财政年度都得到较高的税前收益率。

保时捷销售利润达12.1%。

宝马为7.8%。

与此相反,欧洲其他大汽车公司经营利润率却仅1~2%之间。

全球汽车企业平均利润率在5%左右。

热衷于搞联合,上规模的奔驰和克莱斯勒两家合并后,耗尽了奔驰的财力和物力资源,还分散了管理注意力,经营业绩不佳。

世界汽车巨人通用、福特二大公司,经营业绩一年不如一年,通用去年盈利仅15亿美元(这一点盈利额,对这么大公司意味着在亏盈点上徘徊),而2000年还为50亿美元,下降幅度不小。

福特去年亏损54亿美元。

  “小而强”,市场定位准确,产品有独特竞争力。

应了中国话“一招鲜,吃遍天”。

保时捷定位特别市场,专为特别消费群提供高档跑车。

另一家专做高档跑车的法拉利公司去年光景也非常火红。

宝马完全走“高档路线”。

产销规模排不到世界前10名,2001年产量88万辆,比上年增长7.1%,年收入增长3.3%,达385亿欧元,利润增至18.7%,增长54.3%。

它的利润平均高于世界汽车前“六大集团”。

  总结经验:

成功的企业都是相似的,而失败的企业却各有各的原因。

但有一条成败不在企业规模大小,盲目追求大规模,又不认真治理“大企业病”,离危机就不远了。

  还有人会说,大规模生产,利润率就算低(大规模生产一般规律利润率不会太高),但利润绝对额还是相当可观的。

这就是最易麻痹人的根结。

利润率低,是说离到零利润率或亏损点之间的距离空间非常狭小,换句话说,这段狭小空间就是风险空间。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这时的人们往往仅注意到相当可观的绝对利润额,而易忽视背后隐患着的“你就在那段生与死的狭小空间徘徊”。

这就是“大企业通病”中先天之隐疾。

不一定人人都会发作,但总有发作之人。

假如麻痹于这“先天之隐疾”,那他就可能离发作不远了。

企业规模大,一但出现问题,造成损失也巨大,救也难。

没有谁能保证规模大就不会出问题。

难怪曾多次排行世界500强第一的通用公司首席执行官说,总结通用最成功经验,就是通用历次任命的共10位首席执行官没出现大的问题。

2.电力工业正“悄悄”出现由“大”再转“小”的新动向

  20世纪的能源理念是,发电机组容量越大,压力、温度参数越高,效率越高,发电成本就越低,同时每千瓦单位造价一次性投资也越低,并由此得出结论经济合理性越好。

因此,发电厂发展的方向是“大机组,大电厂和自然伴随而来的大电网”。

  电力工业在此以前,一直最被认为是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的产物,最讲究大规模生产方式的典型。

正当人们还在一味追求工业时代的“经济规模”的生产方式时,世界最新潮流和方向趋势,已悄悄地发生转变了:

信息时代是以效益定规模的。

  21世纪能源工厂预计指标:

各种燃料的大型发电厂效率为35~60%,扣除输变配损耗,到终端用户前的可利用效率只能达25~50%。

而热电联产的效率可达70~90%,使用清洁能源的小型、微型、分布式热电联产或热电冷多联产,靠近终端用户,几乎没有输送损耗,到终端用户的能源可利用效率可达到80~95%以上。

在所有实用的能源转换系统中是最高的。

被认为是最经济合理,最高效和环保的能源生产方式。

  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和大量实际应用的总结,我们是否可以给热电联产冠以更符合其实际的新定义:

热电联产是一次能源转换系统中,可连续、同时转换成两种二次能源——电力和热力,并可对不同能源品位的需要,将热梯级利用再转换成其他能动形式的系统装置。

到目前为止,在所有实用的一次能源转换装置中,热电联产是能源利用效率最高,对环境污染较少的装置。

  在不断恶化的生态和环境的巨大压力下,在更苛刻的经济合理性的挑战中,随着新技术的发展。

国外越来越多的人对新世纪是否还沿着大电厂、大电网这条道路走下去,产生了不同的看法,出现了一些未来发展方向性的新迹象。

归纳主要有:

  a.电力工业正在“归根”

  英国《经济学人》杂志(Economist)1998年3月28日一篇文章说:

“可能发生——实际上正在发生的事情是新的发电中、小电厂发电的比重在增长。

20世纪20年代以前,大部分用户都是自己发电。

现在的趋势是,又回到这个方向上来了。

电力工业正在归根”。

  b.“大”的竞争不过“小”的

  美国有名的安德逊咨询公司在一份研究报告中说:

“电力工业2015年前将发生完全的变化,大型和远离负荷中心的电厂将越来越多地被靠近负荷中心的小型和清洁的发电方式所代替。

这些负荷中心将减少对昂贵的远距离输电的需求”。

  c.预言这是新世纪电力发展的方向

  国际电力组织——国际热电联产联盟最近已更名为国际小型热电联产联盟。

其宗旨是推动世界范围内的清洁、高效、分散的小型电力生产。

它预言这是新世纪中电力发展的方向。

  对世界能源发展的最新动态和趋势,我们不能不引起关注。

因为,如预言是正确的,人类将面临能源结构的重大调整。

调整的方向之一就是(小型)热电联产。

  中国电力工业也预兆出一些值得注意现象,在处于绝对垄断体制不公平竞争的中国电力市场中,占10%多的热电联产虽处逆境但顽强地生存着,并比以往更快速地发展起来了。

中国热电联产所具有的竞争力,也验证着上述世界电力工业发展新方向,给人们以启迪和思考。

3.第二代能源系统是能源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当前,被世界和国内能源界称之为第二代能源系统,有人预示它将成为新世纪能源工业发展的方向之一。

第二代能源系统区别与第一代能源系统最大不同是:

小型化、分布于负荷中心带、网络智能化。

  第二代能源系统主要具有如下特征:

a.燃料多元化。

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清洁能源资源,天然气、煤层气、垃圾、沼气、燃料电池、生物制气等,包括可再生能源。

  b.设备小型、微型化。

各种小型燃气机,小型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等,规模容量和安置部位完全根据用户“按需就近”,安装热电(冷)联产装置。

基本无电网和热网损耗并大大减少电网和热网的投资。

  c.热电多联产。

根据用户多元化的需求,供电、供热、制冷、供热水、从绿色温室等。

按“火用”的理论,实现按能源品质(位)全能量梯级综合高效利用。

能源利用率几乎接近100%。

  d.网络化。

将各个就近的小型能源系统(也可与电网)之间的电能、热能进行连接,形成互相保障、互相支持、互相调剂、互相平衡,最佳分配合理利用。

  e.智能化控制和信息化管理。

利用电脑网络,根据整体电、热、冷、热水等需求和燃料变化,进行过程能量优化控制,实现系统最佳化运营。

  f.做到对环境污染尽可能小。

因为高效地使用清洁能源。

  以小型、分布式热电联产为代表的第二代能源系统作为世界能源发展的新趋势,从根本上改变了电力工业大机组、大电网的传统观念。

第二代能源系统在我国的应用前景如何,我国是否具备发展第二代能源系统的条件,它对我国电力工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热电联产与第二代能源系统的关系等。

回答这些问题:

关键从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高度和我国能源结构的调整所涉及的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

关于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

  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是在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总目标下,基于中国能源结构调整和新技术发展支持的产业结构性的调整。

首先是国家能源战略政策影响的中国能源结构调整。

1.地区能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我国规划到2010年,使天然气在中国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例,由目前的2.2%提高到8%左右。

从全国总体范围上,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大格局,短期内不会大变化。

但就某局部地区而言(所谓局部地区其实相当于几个中等国家)。

国家实施新能源战略政策,使该地带能源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

同时,该地带电、热负荷的需求量的增长和用能方式的变化,都会直接影响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

1.1局部地区能源结构呈多元化

  中国天然气探明总储量为38万亿m3,仅次于前苏联和美国,是世界上天然气很富有的国家之一。

根据规划,到2010年,中国天然气年生产700亿m3,进口400亿m3,还有100亿m3的液化天然气。

中国天然气消费量将有较大的变化,其中,天然气比重将由8%提高到42%,城市民用燃料比重将由14%提高到20%,化工原料比重将由33%降到16%,工业燃料由45%降到22%。

  根据国家计委《中国“十五”节能规划思路》,我国从1993年成为能源净进口国,预计2010年约缺能8%,2040年约缺能24%,所缺能源将进口石油和天然气主要用于解决东部能源不足。

中央实施“西气东输”,中国东部地带以天然气为主的清洁能源的应用比重将大大增加。

中国能源结构多元化的变化,是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的物质基础和前提条件。

1.2能源需求呈多元化

  随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中国城镇全面进入暖通空调大发展时期。

农村用电条件得到改革,乡镇企业的大发展,使第一产业用电量呈增长。

第三产业用电、用热量是近几年增加最快的。

第二产业的工业用电负荷可以进行适当地削峰填谷调节。

而第一、三产业用电负荷较难调节,用电多集中在电网高峰期,对电网形成巨大压力。

进一步加剧本已存在的电网建设弱于或滞后电源建设的矛盾。

传统观念是加大备用电源和强化电网建设。

这种低谷设备、资产闲置,高峰又满足不了需要的做法,既不经济合理又不能解决问题。

2.生态和环境压力,迫使只能选择最清洁的能源生产方式

  中国能源资源主要在西部,大量用能的主要生产力却在东部。

投资巨大、超长距离、大规模的、大量无效损耗为代价的、世界罕见的“西电东送”,实是无奈的非最经济合理的选择。

即使如此,东部的能源需求量和用能多元化的问题也无法解决。

在东部环保容量有限的空间内,解决东部能源特别是用热、制冷等日益增长的多元化用能的需求。

热电联产无疑是所有可供选择的方案中,能源利用效率最高、污染环境最小、最经济合理的重大措施之一。

3.新技术发展的挑战

  大电厂、大电网过去一直被认为是经济合理的。

大型发电机组的出现主要是针对效率低、污染大的燃煤小火电。

与小火电相比大型发电机组的效率要高,环境得到相当程度的治理,是技术进步使大火电淘汰了小火电。

同样又是新技术的出现,使人们又越来越发现大电厂、大电网带来的新问题,核心仍然还是效率和环保。

不断追求高效率和低环境污染是人类对能源工程技术的永恒要求。

   中国能源资源和生产力的布局特点所决定,依目前技术条件和可供实际利用的能源资源,大电厂、大电网的能源生产方式在中国还会继续发展,自身也会不断技术进步。

但在能源结构和能源需求多元化、技术条件好、经济发展快和环保要求高的地区,在经济效益的追求下,大电厂将受到挑战。

首先燃煤大电厂将越来越没有市场。

其次许多大电厂因烧不起油而关闭或改烧其他较廉价燃料。

更多的较大负荷用户,经经济技术论证后会得出这样的结论:

只要条件允许,使用清洁能源,方便地自备发电,要比买大电网上的电要便宜的多,还会更经济合理的满足自身多样化的能源需求。

以小型分布式热电联产为代表的第二代能源系统将拥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于新技术成熟度的周期和传统观念的原因,新技术的应用是一个不断渐进的过程,敏感的人们会较早地先悟觉到它所显示出的发展方向和生命力。

4.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是渐进过程

  中国各个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变化很快,其国情较过去趋于更复杂化和多样性。

各地经济发展模式不同,气象条件、技术条件不同,生活水平、习惯等均存有很大差异。

能源资源的分布,国家能源政策,各地能源结构不同呈多元化。

客观条件和政策的不同,决定了各地应采取符合本地区实际的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

  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是新技术不断进步的结果,是能源结构和能源需求呈多元化变化的必然性的调整。

它的调整幅度大小,速度慢快,除受上述变化制约外,还要受市场机制和政策体制的影响。

关于热电联产与电力体制改革

   中国电力体制改革,经千呼万唤在众人瞩目中露出冰山一角。

在所有体制改革中,电力体制改革是最艰难的改革之一。

因为,它影响到国民经济和千家万户,涉及到国家、企业(企业与企业之间)、个人等,多层次集团利益调整。

热电联产尽管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护环境发挥出巨大作用,但在整个能源工业大行业中,是“弱势群体”,易被忽视。

在我国《电力法》列出国家鼓励支持的各种发电方式中,热电联产被“善良的遗漏了”,只字未提。

人们有必要担心,它在电力体制改革中究竟处何地位。

  衡量中国电力体制改革是否成功,在一定意义上的标志是:

一是对垄断的制约程度;二是能否建立起有序竞争和良好电力市场机制的游戏规则。

1.实行“厂网分开、竞价上网”原则,应有“抑强扶弱”配套政策

  在电源与电网,电源是弱者,电源中热电联产又是弱者。

广大消费者是更弱者。

它们的利益最易受侵犯,应得到保护。

靠自由竞争,不能改变这种强弱地位关系。

  据中国能源网最近报道:

在号称市场机制和法律体系最发达、完善的美国,原认为电力市场自由竞争,能够保持充足的电力和低水平的电价,使消费者受益。

在美国加州进行了一系列电力改革后,却出现了自二战以来,最严重的电力短缺,从去年入冬以来,开始频繁“拉闸限电”和电力中断。

连号称美国“经济火车头”的硅谷都不能幸免,一些大公司甚至动了迁出加州的念头。

电力的“短缺”,使加州经济蒙受巨大损失。

造成这种局面的直接原因:

加州两家主要电力公司利用改革取消管制的条款“改发电为买电”,在“缺电”时,以电力奇贷可居,不断抬高转手电价,从中获利;几家大发电商,联合垄断哄抬电价。

经美国总统、美国加州政府调节,矛盾至今还没完全解决。

  美国加州电力的危机给我们启示:

供电商不管发电商利益,以“竞价上网”为由,有意压低发电商的收益,以扩大自己的利润空间;大的发电商或发电商与供电商,联手制造新的垄断;供电商为保持市场垄断,会轻易制造各种理由和使用手段,遏制用户建设(自备)电源,在不能保证供电时,又不承担责任。

2.制定法规,凡涉及到主要利益集团应实行“回避”制度

  中国的国家和各地电力主管集团,经改制已成为企业了,尽管冠以国有,但在各种利益冲突时,它首先考虑的必是自身利益,这本无可非议。

关键是政府部门如何对待。

全国人大早提出“回避”制度的意见,但执行不力。

如电力集团公开发文宣称:

由它“协助”政府制定《电力体制改革》方案是不妥当的。

各级电力主管集团在辖区内,凡涉及有关电力方面,早超出一个企业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