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465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2.1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docx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

乙肝的传播途径及其预防治疗

一、乙肝简介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由乙肝病毒(HBV)引起的、以肝脏炎性病变为主并可引起多器官损害的一种传染病。

本病广泛流行于世界各国,主要侵犯儿童及青壮年,少数患者可转化为肝硬化或肝癌。

因此,它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世界性疾病,也是我国当前流行最为广泛、危害性最严重的一种传染病。

二、乙肝病毒的传播途径

HBV可通过血液、精液、乳汁等各种体液排至体外。

然后通过以下途径传染易感者。

  1、血液或血制品:

其中医源性感染占首位。

注射器的针头、手术器械,尤其是输血和血制品,可使乙肝病毒侵入体内。

所以主要途径是“病从血入”。

  2、母婴围产期传播:

母婴传播是HBSAG家庭聚集性的起因。

母亲受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尤其HBEAG(+)和HBV-DNA(+)时婴儿受染十分常见。

3、性接触亦可能传播乙肝,但不会经呼吸道传播。

三、预防乙肝要做好以下几点:

1.加强个人卫生意识:

加强卫生教育和管理工作。

防止医源性传播,确保一人一针一管一消毒,提倡一次性注射器,对带血污染物品彻底消毒处理。

加强血液制品管理。

  2.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

注意对具感染性病患的隔离,注意恢复期病毒携带者定期随访。

直接接触入口食品的人员及保育人员,应每年定期作健康体检。

急性期患者痊愈后半年内持续正常,HBsAg转阴者,可恢复原工作。

慢性患者应调离直接接触入口食品和保育工作。

疑似病例未确诊前,应暂停原工作。

对于住院病例,只要肝功稳定就可以出院。

按国家规定要求,严格筛选献血员。

  3.注射疫苗,保护易感人群:

乙肝疫苗高效安全,可按0、1、6月程序,三角肌肌注。

血源疫苗每次10~30μg,重组疫苗5~10μg。

产生的抗-HBs效价与保护作用呈正相关关系,一般认为>10U/L才具有保护作用。

对于血液透析病人和其他免疫损害者应加大接种剂量或次数。

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HBIg)主要用于HBeAg阳性母亲的新生儿,可与乙肝疫苗联合使用,国内生产的HBIg多数为U/ml,用量应为0.075~0.2ml/kg。

四、乙肝如何治疗

(1)乙肝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乙肝,主要是从湿、郁、虚三个方面着手。

一、湿

中医认为,乙肝病毒属于一种“湿热疫毒”的邪气。

临床研究也发现,湿热阻滞是慢性乙型肝炎最主要的中医临床证型。

溪黄草、茵陈蒿等众所周知能治疗乙肝的中草药,就是针对湿热的。

中医还认为,湿性黏腻,缠绵难去,因而容易造成病程延长,形成慢性病。

所以说湿邪不去,肝炎是无法痊愈的。

虽然如此,但不是每个肝炎病人都要用溪黄草、茵陈蒿祛湿的。

二、郁

郁就是肝气郁结,也就是平时所讲的不开心。

如果说不开心会得肝炎,大家肯定会说没道理。

没错,不开心是不会得肝炎的,但得了肝炎肯定会不开心。

中医认为:

“肝主疏泄,为风木之脏,其性刚暴,喜条达而恶抑郁。

”所以,肝炎病毒侵犯肝脏,首先会抑制肝气的疏泄,这就是肝炎患者不开心的病理基础。

  三、虚

一般说来,虚证多见于久病、得不到很好治疗的患者;也有一部分是先天不足引起的。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虚是比较特殊的。

它的虚,一个来源于“天灾”,一个来源于“人祸”。

中医认为,肝属木,脾属土,肝病会损伤脾胃功能,而脾胃功能不好,营养吸收不良,反过来自然就会影响肝脏。

土壤贫瘠,树木当然无法生长繁茂,这就是所谓的“天灾”。

而所谓的“人祸”,是指过量使用清热利湿的药物。

因此,肝病的虚证治疗首先要避免“人祸”,然后处理“天灾”。

(2)乙肝西医治疗方法

常用抗乙肝病毒治疗药物有:

干扰素、拉米夫定、阿德福韦和恩替卡韦等四种。

各有利弊,需权衡制宜使用。

进行药物治疗的原则有:

A)病毒携带者,若肝功能正常不进行抗病毒治疗,若肝功能检查提示谷丙转氨酶为正常值两倍以上应进行抗病毒治疗;B)注意因长期应用某个药物出现病毒变异而令药物失效的,注意整个疗程结束后的最初3个月每月监测一次肝功和乙肝病毒指标(HBeAg、HBVDNA),此后延长监测时间。

对于病情较重的肝硬化患者和疗效不好的患者,监测力度要加强,注意病情恶化;对于疗效较好者可以每半年或一年检查一次。

  1.急性肝炎的治疗:

绝大多数急性肝炎不需要抗病毒治疗。

急性病毒性肝炎一般具有自限过程,注意适当休息。

症状较重,有黄疸者应卧床休息。

给予清淡、富含营养且易消化吸收的饮食,注意蛋白质及维生素的摄入。

恶心呕吐致影响进食、热量不足者应每日输液补充。

根据病人不同征象采用相应的中药成方或辨证施治,对于缓解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是有利的。

但对于病程迁延超过8周,频繁复发者可考虑采用抗病毒疗法。

一般多不主张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并避免应用对肝脏有损害的饮食和药物。

  2.慢性肝炎的治疗:

慢性肝炎一般病程较久,超过半年。

在现有医学手段下,无法清除患者体内乙肝病毒。

且这个疾病的服药时间漫长,因此首选强效、低耐药、安全性高的抗病毒药物,长期抑制病毒复制,延缓疾病向肝硬化、肝癌进展,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患者生活上动静结合,有规律;饮食上适量进食优质高蛋白,适当补充维生素,微量元素,不宜过多吃糖及高脂肪的食物,要戒酒病配合医生给与必要的治疗:

   

(1)抗病毒药物:

    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只能抑制HBV复制,从而缓解炎症活动性,对整合病毒无作用,对肝细胞核内HBV的超螺旋共价闭合环形DNA(cccDNA)亦无作用,故停药后CCCDNA又重新成为病毒复制转录的模板。

目前对抗病毒治疗的研究有:

①导向抗病毒治疗:

应用现代医学生物技术,将有效抗病毒药物、生物活性多肽因子、毒素蛋白等,与一定的靶向载体交联,特异地将治疗药物运送到靶器官或靶细胞,以达到治疗目的的一种治疗方法。

此法具有选择性较强、特异性较好、药物用量小、毒性低、能提高疗效等优点。

目前国内正在研究的有脂质体干扰素,脂质体冬虫夏草治疗慢性乙肝;脱唾液酸糖蛋白受体导向Ara-amp的研究也见有报道。

这种给药方法为抗病毒作用强,但副作用较大的抗病毒药物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可靠途径。

②乙肝治疗性疫苗的研究:

上海通过改变抗原递呈途径,激活耐受动物的免疫应答,从而打破免疫耐受状态。

提出免疫复合物型治疗疫苗途径,已初步显示其治疗效果。

③DNA免疫用于病毒性肝炎的防治:

将含有目的基因的质粒直接接种到肌肉内,使其在体内较长期地表达目的基因,从而诱生体液和细胞免疫反应。

由于它比较稳定、几乎无抗原性、较易生产、便于应用;由于其抗原提呈方式与一般疫苗不同,有可能打破免疫耐受,故既可用于预防,又有可能用于治疗。

例如Tiollaais(1997)给小鼠肌注能够编码HBV包膜蛋白的质粒DNA,在两周内所有免疫动物均产生了抗体,抗-HBs滴度大于100IU/L。

同时可见细胞免疫反应增强。

这种治疗方法尚处于研究阶段。

④基因治疗研究。

  A)阿昔洛韦(ACV):

属于核苷类似物,对病毒DNA多聚酶具有抑制作用。

  B)干扰素(IFN):

IFN是目前最常用的抗病毒药物。

其抑制病毒复制具有广谱性、间接性、种属特异性及受性依赖性。

C)单磷酸阿糖腺苷(AraAMP):

能选择性抑制DNA多聚酶,从而抑制病毒DNA合成。

  D)膦甲酸钠(PFA):

为焦磷酸类似物,当病毒RNA或DNA合成时,作用于反转录酶,抑制DNA多聚酶活性。

 E)苦味叶下珠:

属大戟科油柑属中药,味苦、性凉,对四氯化碳和氨基半乳糖诱导的肝细胞毒性具有保护作用,其抗HBV效能,实验结果差异较大,此类药有600多种,产地不同、采集时间不同可能效果也不同。

  

(2)免疫调节药物 

  A)胸腺素(Thymosin):

用法5~20mg/d;肌注或静滴,疗程2~3个月  B)白细胞介素-2(IL-2):

用法:

重组IL-210万U/d,肌肉注射,28天为一疗程。

  C)左旋咪唑(Levamisole):

用法;成人150mg/d,疗程4~8周。

左旋咪唑涂布剂应用方便、副作用小,用法:

5ml,每周2次涂布于皮肤,疗程3~6个月。

  E)特异性免疫核糖核酸(IRNA)用法:

1~4mg,每周2次,疗程3~6个月。

   F)肾上腺皮质激素如泼尼松治疗慢性乙肝,经随机、双盲、对照的多中心临床观察,无明显效果,且可能有害。

  G)从中药提取的免疫调节药物:

猪苓多糖注射液,用量为每日40mg,肌肉注射,连续20天,休息10天,可重复3个疗程。

  (3)护肝降酶药物:

  A)强力宁或强力新:

用法:

40~120ml溶于葡萄糖液中静点,1次/d,ALT正常后宜逐渐减量停药,以防止反跳。

长期大量应用时个别病人呈现类固醇样副作用。

  B)甘利欣为甘草酸二胺,降酶作用优于强力宁,每天30ml(150mg)稀释后滴注;口服为每日450mg,分次服用。

注意事项同强力宁。

  C)肝炎灵:

降ALT效果显著,每天4ml肌注。

宜逐渐减量停药,防止反跳。

无不良反应。

  D)门冬氨酸钾镁:

用法:

10~20ml加入葡萄糖液中缓慢静点,1次/d。

对于降低血清胆红素,改善肝功能有效,有助于肝性脑病病人的苏醒。

  E)马洛替酯:

用法:

200mg,3次/d,12周为1疗程。

少数人有恶心、皮疹、瘙痒等副作用。

F)中药提取物:

五味子及联苯双酯滴丸:

前者根据病情酌量服用,后者每天20~45mg,分次服用。

   

3.重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疗:

    加强基础支持治疗,实施合理的综合疗法,促进肝细胞再生,改善肝内微循环,阻断肠源性内毒素血症及以TNF为核心的细胞因子网络。

加强监护,积极防治各种并发症。

对于保守治疗预期难以恢复的病例,可采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有条件时进行肝移植。

  

(1)基础支持治疗

  实施病重护理,严格消毒隔离,防止医院感染。

  

(2)促进肝细胞再生的治疗

  A)促肝细胞生长素的应用(PHGF):

用法为每天80~120mg加入葡萄糖液200ml内静滴,疗程1~2个月。

  B)胰高血糖素-胰岛素(G-I)疗法:

应用胰高血糖素1mg、胰岛素10U加入5%~10%葡萄糖400ml中静滴,1~2次/d,2~4周为一疗程。

  C)前列腺素E1(PGE1)的应用:

应用PGEl100~200μg加入葡萄糖250ml内静滴,1次/d,10天为一疗程。

  (3)免疫调控疗法

   A)胸腺素:

每天20~40mg肌注或静滴,或160~200mg,隔日或每周2~3次静滴。

胸腺素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减少重型病毒性肝炎严重感染的发生。

   B)肾上腺皮质激素可短程用于重型病毒性肝炎早期、病情迅速。

  (4)重型肝炎并发症的防治:

  A)肝性脑病的防治:

控制饮食蛋白的摄入,保持大便通畅,清除胃肠内积血,及早发现并控制感染。

间断服用抑制肠道菌群药物(如小檗碱、诺氟沙星等),减少内毒素及氨的生成、吸收。

间断服用微生态制剂,以防止菌群失调。

         B)脑水肿的防治:

缺氧、高碳酸血症、低血压、低血糖、低蛋白、低钾、钠症及内毒素血症等都可导致脑水肿。

保持病人安静休息,头部抬高30o~45o,经常监测血气分析、血浆渗透压及中央静脉压,尽可能调节其保持在正常范围。

      C)消化道出血的防治:

组胺H2受体拮抗剂如雷尼替丁0.15g,每晚1次或奥美拉唑20mg,1次/d或西咪替丁0.2g,2次/d口服,自应用此类制剂以来,消化道出血的发生率已有下降,出血程度亦有减轻。

  D)肝肾综合征(HRS)的防治:

早期与肾前性肾衰竭不能区别时,可行扩容治疗,扩容后若尿量达30ml/h以上,或超过补液前尿量,可继续补液。

补液最好在CVP监护下进行,切忌液量过多,可致肺水肿。

  E)继发感染的防治:

重型肝炎并发细菌、真菌感染常常为医院感染,应从宏观上加强医院感染的监测防治。

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避免使用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保持大便通畅,应用有利于保持肠道菌群平衡的微生态制剂。

抗菌药物使用原则:

应用抗菌药物前一定要按标准留取标本进行病原菌培养;对于原发性腹膜炎,在未得到病原学报告前,应用针对革兰阴性菌的药物;严重感染时合理联合应用抗菌药物,可加用针对厌氧菌的药物;用药量要根据肝肾功能状况适当减少;疗程要足,一般不短于2周;注意保护肝肾功能;严密观察有无真菌感染苗头,及时处置;必要时腹腔内抗菌药物注入治疗。

  F)人工肝支持系统及肝移植。

 4.瘀胆型肝炎的治疗

  A)熊去氧胆酸(UDCA):

减轻病人乏力、腹泻、瘙痒等症状,可保持细胞膜稳定性,减轻肝细胞炎症,改善肝功,增加毛细胆管碳酸盐分泌,促进胆汁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促进黄疸消退  B)苯巴比妥:

为酶诱导剂,可诱导产生Y蛋白,增强其活性,促进胆红素由非结合性向结合性的转化,提高肝细胞滑面内质网的酶活力和毛细胆管膜上Na-K-ATP酶的活力,促进胆汁酸分泌,增加胆汁流量,从而利胆退黄。

 C)肾上腺皮质激素:

具有非特异性消炎作用,能增加胆汁流量,促进胆汁排泄,从而具有退黄作用。

用法为泼尼松龙每天40mg,经5~7天后逐渐减量停药,疗程1个月左右。

应密切注意不良反应的发生,谨慎使用。

 D)中药:

可应用凉血活血药物治疗此类疾病。

解放军某医院以8味药作为主药(丹参、大黄、葛根、茜草、当归、赤芍、生地、丹皮),确立凉血活血重用赤芍治疗血淤血热型重度黄疸病人。

其他如硫酸镁可促进胆汁排泄,考来烯胺有退黄止痒作用,可酌情使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