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243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93.6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

《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docx

山西政法干警考试笔试真题

2013年政法干警《文化综合》全真模拟预测试卷及答案

(二)

考生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须在答题卡和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填写姓名和准考证号,同时在答题卡上涂写考试科目和准考证号的信息点。

  2.选择题答案必须涂写在答题卡上相应题号下,非选择题的答案必须书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写在其他地方无效。

  3.填(书)写部分必须使用黑色字迹钢笔、签字笔或圆珠笔,涂写部分必须使用2B铅笔。

  4.考试结束,将答题卡、答题纸和试题本一并交回。

  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

l~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1.历史学家钱穆说:

“故中国政制之废宰相,统‘政府’于‘王室’之下,……其事乃起于明而完成于清,则相沿亦已六百年之久。

”据此,可以作出的合理推断是(  )。

  A.明以前政府权力完全被丞相掌控

  B.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隶属于皇帝

  C.明以前实行皇帝与丞相分权制度

  D.丞相制度经过六百多年才被废除

  2.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  )。

  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

  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

  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

  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

  3.1920~1929年,美国工人的工资增长2%,而工厂中生产率却增长55%。

农业工人的工资还不到非农业工人的40%。

国家财富的3/5由只占人口总数2%的人拥有。

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  )。

  A.社会公平问题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

  B.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

  C.经济危机严重影响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

  D.潜伏着经济危机的巨大风险

  4.罗斯福担任总统之前,美国出版的一本书提议政府增加开支,甚至不惜造成财政赤字,以便舒缓经济衰退。

罗斯福读后批注:

“哪有此等好事——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099这表明(  )。

  A.罗斯福在美国率先提出了政府干预经济的主张

  B.罗斯福上台之前美国尚未出现经济衰退

  C.罗斯福新政的理念在罗斯福担任总统前已经萌生

  D.罗斯福始终都是信奉新政理念的政治家

  5.公元前445年,罗马废除贵族和平民不能通婚的旧法;公元前367年,又以法律形式授予平民与贵族分享公有土地的平等权利……。

罗马制定上述法律的主要目的是(  )。

  A.完善法律体系

  B.稳定社会秩序

  C.保障平民利益

  D.维护帝国统治

  6.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代表的新思潮产生的重大影响是(  )。

  A.标志着闭关锁国政策的结束

  B.奠定了维新变法运动的思想基础

  C.推动中国人重新认识世界

  D.传播了以法治国的思想

  7.19世纪末,严复翻译《天演论》,将进化论引入中国,在当时的知识界广为流传,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冲击波。

这是由于进化论的思想适应了(  )社会思潮。

  ①中体西用②维新变法

  ③救亡图存④民主与科学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③

  8.培根指出:

“印刷术、火药、指南针曾改变了整个世界,变化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物,能比这三种发明在人类事业中产生更大的力量和影响。

”这里所说的“影响”主要是指(  )。

  A.促进了欧洲社会制度的转型

  B.奠定了中国古代文明古国的地位

  C.推动了欧洲工业革命的发展

  D.打破了世界各地彼此隔绝的状态

  9.1961年.东德政府修建柏林墙,阻隔东、西柏林之间的往来。

柏林墙的正式名称是反法西斯防卫墙,其“反法西斯”的含义应指(  )。

  A.抵制西方势力的渗透

  B.阻止欧洲一体化进程

  C.防止法西斯残余势力的进攻

  D.反对美苏“冷战”对峙

  10.法国和德国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

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这种“政治智慧”是(  )。

  A.认识到自己的人民是永不放弃、永不屈服的人

  B.自力更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C.法德和解。

开始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D.一定要不断完善民主和法制  11.“对内整顿朝政.对外‘尊王攘夷’。

终于成就了春秋之首的伟业”。

材料中的这位历史人物就是(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宋襄公

  D.楚庄王

  12.俄罗斯加强与欧盟关系的主要原因是(  )。

  A.加速经济私有化进程

  B.牵制美国的需要

  C.获得西方的财政援助

  D.对付分裂主义势力

  13.当北印度洋海区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开普敦地区温和多雨

  B.墨西哥湾飓风活动频繁

  C.中南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D.地中海沿岸受西风带控制

  14.读某地地质地形剖面图(图中1,2,3,4,5,6为地层编号,并表示地层由老到新).据

  此判断下题。

若图中①处与②处的相对高度为5米。

图中所示的沙丘为流动沙丘,为了治理沙漠化应该在何处种草植树最合适?

(  )

  A.①

  B.②

  C.③

  D.④

  15.下列关于生物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它只能被动地适应环境,没有能力改造环境

  B.生物的出现,深刻地影响和改造着周围的环境

  C.动物的分布受环境的制约影响较小,因为动物能自由移动

  D.光照是植物生长的必要条件,光照越强,植物长得越好

  16.可能造成土壤退化的人类活动是(  )。

  A.在坡度较小的山坡上修筑梯田

  B.在土质疏松的坡地上伐林种粮

  C.大力推广秸秆还田

  D.在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退耕还牧

  17.北京时间l0点时,新疆乌鲁木齐的学生才开始早读,其原因是(  )。

  A.乌鲁木齐在北京的东面

  B.乌鲁木齐的纬度位置偏高

  C.乌鲁木齐在北京的西面

  D.乌鲁木齐的纬度位置偏低

  18.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大陆东岸降水比较丰富,其主要影响因素是(  )。

  A.洋流的影响

  B.地形的影响

  C.季风环流的影响

  D.纬度位置的影响

  19.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左偏,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的地点是(  )。

  A.赤道

  B.北回归线

  C.南回归线

  D.南极圈

  20.有关地球上的五带的正确叙述是(  )。

  A.一年之中只要有太阳光照为900的地方就属热带

  B.温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介于l00与900之间

  C.春分与秋分是热带地区白昼最长的两天

  D.寒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均为00以下

 21.在下列4幅图中,反映位于北半球、且有寒流经过的海域的图是(  )。

  A.

(1)

  B.

(2)

  C.(3)

  D.(4)

  22.下列各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北半球气旋的气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出

  B.南半球反气旋的气流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出

  C.在三圈环流中.赤道地区为上升气流;极地地区和副热带地区为下沉气流

  D.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是暖锋北上形成的

  23.下列地貌类型的形成与流水作用相关的是(  )。

  A.长江口崇明岛的面积还在扩大

  B.我国黄土高原的黄土堆积

  C.新疆塔里木盆地的沙丘和风蚀蘑菇

  D.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24.下列选项中属于辩证法观点的是(  )。

  A.“人的感官是人认识外界事物的天然屏障”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

  D.“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25.在工作中防止“过”或“不及”的关键在于(  )。

  A.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

  B.认识事物的量

  C.确定事物的质

  D.把握事物的度

  26.下列说法与“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所蕴涵的哲学寓意相一致的是(  )。

  A.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B.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C.江山易改.秉性难移

  D.此情可待成追忆。

只是当时已惘然

  27.恩格斯指出:

“社会上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

则这种需要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

”这在认识理论上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技术推动了科学的发展

  C.科学技术的发展超过了社会实践的发展速度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28.下列各项中最能体现中国在国际社会中长期发挥重要作用的是(  )。

  A.担任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B.在亚非会议上倡导“求同存异”方针

  C.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

  29.货币是国家主权的主要象征之一,但是欧盟早已正式启用欧洲单一货币欧元。

这有利于(  )。

  ①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得到进一步加强

  ②欧盟各国政治、经济的发展

  ③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

  ④欧洲经济一体化向纵深发展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30.墨西哥曾经取消了来自美国和加拿大的多种农产品的进口关税。

不久,5万多农民因抵挡不住外来农产品的竞争,在首都举行示威游行。

这一现象表明发展中国家在经济全球化浪潮中,应该(  )。

  ①建立贸易壁垒②增加科技投入

  ③扶持弱势产业④提高产品竞争力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31.世界商业报道网曾经称。

美国奥巴马政府的经济刺激方案在众议院得到通过后增加了一条为“只买美国制造”作准备的、具有贸易保护性质的“美国条款”。

立即引起美国l5家行业协会的联合反对和各国的指责。

这说明了(  )。

  A.美国企业崇尚贸易自由主义

  B.世界各国对美国经济的依赖性增强

  C.美国企业反对国家进行经济干预

  D.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形成全球利益均沾的经济格局

  32.今天我国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下列哪个机构与其权力相似?

(  )

  A.公民大会

  B.十将军委员会

  C.民众法庭

  D.五百人议事会

  33.温家宝同志曾说:

“我们愿意实行开放政策,学习世界上一切先进的文明成果,结合我们自己的实际,走中国式的民主道路。

”“中国式的民主道路”的制度保障是(  )。

  A.多党合作制度

  B.政治协商制度

  C.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34.2012年12月15-16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  )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A.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B.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C.加快调整产业结构

  D.夯实农业基础

  35.以下不属于“十二五”时期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的是(  )。

  A.蛋白质研究、全球变化研究

  B.量子调控研究、干细胞研究

  C.凝聚态物质、宇宙大尺度物理学规律

  D.发育与生殖研究、核聚变能研究专项

二、非选择题【请将答案写在答题纸指定位置上。

36~41小题,共80分)

  36.简述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及原因和评价。

(15分)

  37.如何理解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13分)

  38.读我国局部地区地形图,分析当时开凿运河选址时可利用的自然条件。

(8分)

  39.阅读分析某岛国有关信息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5分)

  材料一该国地形图

  材料二该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l7045美元,农

  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全国2/3的土地适宜农牧,畜牧业产值占出口总值的70%以上。

  

(1)该国地形类型与分布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2)该国河流的水文特征与日本相似之处是什么?

  (3)按生产对象划分,该国典型的农业地域类型是什么?

试分析该岛国发展这种农业地域类型的有利条件。

  (4)该国位于板块的交界地带,因此该岛国颇具特点的旅游资源是什么?

  4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3分)

  南京、成都、石家庄等地曾经相继发生奶农把鲜奶倒入下水道的事件。

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也曾报道,进入夏季之后,浙江某市160多户奶农也频频把鲜奶倒入水沟,有时在一天内倒掉l4吨。

倒奶那几天,畜牧兽医站的工作人员分头外出,帮助奶农联系收购鲜奶的企业,但收效甚微。

时隔不久.这样的事件又见诸媒体。

据新华网报道,陕西某村十几家奶农无奈把鲜奶倒进污水沟。

为帮助奶农售奶,当地政府联系了一家公司,收奶价格是每公斤l.2元。

可就是这样的低价.该企业后来也不收了。

人们不禁要问:

如今牛奶多得喝不完了吗?

其实,全球年人均奶类消费量为93公斤,中国仅为7.2公斤。

奶农倒奶固然与牛奶易变质且不能大量贮存有关,但前些年一些地方农民一窝蜂地饲养奶牛,鲜奶的供应大量增加。

同时,很多企业纷纷介入乳品加工业,有些产品尚未达标上市,消费者不敢购买。

当乳品销路不好时,企业便限量收购鲜奶。

  

(1)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危机时农场主把牛奶倒人大海的现象,与材料中的“倒奶事件”有何本质区别?

(5分)

  

(2)“倒奶事件”中隐含着什么样的经济规律?

(4分)

  (3)为避免发生类似的“倒奶事件”,你认为地方政府应如何作为?

(4分)

  4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6分)

  材料一“历史是这样创造的:

最终的结果总是从许多单个的意志相互冲突中生产出来的。

而其中每一个意志,又是由于许多特殊的生活条件,才成为它所成为的那样。

这样就有无数互相交错的力量,有无数个力的平行四边形,由此就产生出一个合力,即历史结果,而这个结果又可以看做一个作为整体的、不自觉地和不自主地起着作用的力量的产物。

……所以到目前为止的历史总是像一种自然过程一样地进行,而且实质上也是服从于同一运动规律的”。

  ——摘自《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第697页

  材料二列宁指出:

“设想世界历史会一帆风顺、按部就班地向前发展,不会有时出现大幅

  度的跃退.那是不辩证的,不科学的,在理论上是不正确的。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第694页

  材料三邓小平指出:

“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

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

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

所以,从一定意义上说,某种暂时的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

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社会主义好像削弱了,但人民经受锻炼,从中吸取教训,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

  ——摘自《邓小平文选》第3卷,第383页

  

(1)结合材料,运用人的自觉活动和社会规律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社会发展是决定性和历史主体选择性的统一。

(6分)

  

(2)结合材料一、二、三,运用否定之否定规律、偶然性和必然性辩证关系原理、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的原理,分析材料中所体现的社会发展的道路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

(10分)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B。

解析:

由材料表述可判断明朝废除丞相后,六部直接归皇帝统领,A、C、D三项均与史实不符。

  2.【答案】C。

解析:

明代内阁参与军国大事的商讨,但最终决定权在皇帝手中;清代军机处的军机大臣可参与军国大事,但只能跪受笔录,其共同点为C。

  3.【答案】C。

解析:

题中所给信息并没有涉及“经济危机”影响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内容。

  4.【答案】C。

解析:

“提议政府增加开支”、“财政赤字”等,都属于国家干预经济政策的内容。

尽管这些主张遭到了罗斯福的否定,但说明国家干预经济的理念已经出现了。

故本题选C。

  5.【答案】B。

解析:

从材料可以看出罗马法修改的方向是力争实现贵族和平民在法律面前的平等.这样做的目的是缓和贵族和平民的矛盾,稳定社会秩序。

D项是制定上述法律的根本目的。

  6.【答案】C。

解析:

林则徐、魏源等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主张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开阔人们的眼界,启迪人们挣脱闭关锁国的牢笼,有利于引导近代中国人注意世界形势。

重新认识世界。

  7.【答案】B。

解析:

l9世纪末中国正处于维新变法时期,因此进化论思想适应了②维新变法、③救亡图存的社会思潮,故选B项;另外“中体西用”是洋务派的主张,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的口号,故排除。

  8.【答案】A。

解析:

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纪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

火药成为新兴资产阶级战胜封建势力的有力工具;指南针为资产阶级开辟广阔的活动天地提供了条件。

总之,这三大发明从政治、经济、思想三个方面推动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转变。

  9.【答案】A。

解析:

柏林墙的修建是美苏“冷战”的结果,是苏联和东德政府为了防止西方势力的渗透而修建的,所谓的“法西斯势力”。

实际是指西方势力。

  10.【答案】C。

解析:

“一笑泯恩仇”指的是法德两国和解,开始共同推进欧洲一体化的探索。

  11.【答案】A。

  12.【答案】B。

解析:

苏联解体后,美国继续视俄罗斯为其推行霸权政策的障碍,出于牵制美国的需要.俄罗斯加强了与欧盟之间的联系。

  13.【答案】D。

解析:

当北印度洋海区的洋流呈逆时针方向流动时,是北半球的冬季,南半球的夏季。

开普半岛在南半球,拥有地中海气候,夏季干旱,冬季多雨,A项错误。

墨西哥湾的飓风季从6月1日开始,一直延续到11月底,冬季活动不频繁,排除B项。

中南半岛属典型的热带季风气候。

每年3~5月为热季,冬夏季风均消退.气候炎热,月均温达25~30℃;6~10月为雨季,盛行西南季风,降水充沛;11月~翌年2月为凉季,盛行东北季风.天气干燥少雨。

因此C项错误。

地中海气候的特点是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因此D项正确。

  14.【答案】D。

解析:

先判断风向,沙丘迎风坡缓和,背风坡陡峭,可知风向为西风,要使流动沙丘转化为静止沙丘.必须在其运动前方植树种草。

  15.【答案】B。

解析:

生物与地理环境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生物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繁衍和发育,特定的地理环境提供给生物以特定的能量和物质输入,从而也就约束了生物的发展范围,同时生物的生命活动反过来会对地理环境产生影响。

因此可排除A、C。

B项正确。

D项忽略了喜阴植物,显然是错误的。

  16.【答案】B。

解析:

一般来说坡度小于250的梯田,可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水土流失;但是当坡度大于250时.不仅增加了修建的难度,而且更容易造成水土流失。

A项是符合科学地使用土地。

B项是破坏土壤的行为。

为正确答案。

C、D两项都是保护土地的措施,因此排除。

  17.【答案】C。

解析:

这里主要是地方时不同导致的,主要与经度相关。

显然乌鲁木齐的地方时要比北京晚.是由于在北京的西面,答案是C。

  18.【答案】C。

解析:

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大陆东岸因受夏季风、热带风暴、台风等影响,降水比较丰富。

因此答案诜C.

  19.【答案】C。

解析:

由某地水平运动物体左偏可知该地是在南半球,根据一年中只有一次太阳直射可以得出是在回归线上。

故答案选C。

  20.【答案】A。

解析:

A所描述的地区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属于热带,故正确答案是A。

温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介于0o与90o之间;春分与秋分的热带地区昼夜等长;寒带地区的正午太阳高度在其极昼时,太阳高度大于0o。

  21.【答案】D。

解析:

根据北半球等温线的分布规律,可以排除B和C,寒流经过的海域海水温度要比同纬度的海域海水温度要低,因此。

正确答案是D。

  22.【答案】C。

解析:

在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共同作用下,低气压的气流在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辐合(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辐合);高气压(反气旋)的气流在北半球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流出(南半球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流出)。

因此,A、B两项错误。

在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到高空分成向南和向北两支气流。

空气一开始运动就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离赤道愈远,地转偏向力愈大,到30o附近的地方,地转偏向力增大到与气压梯度力相等时,气流就沿纬圈方向流动,空气在此不断积压下沉,在副热带和极地地面就形成了高压,即下沉气流。

因此C项正确。

在我国北方夏季暴雨多是由冷锋形成的锋面雨,持续性的降雨则多是暖锋影响,D项错误。

  23.【答案】A。

解析:

B和C都是风力作用的结果,D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正确答案是A。

  24.【答案】C。

解析:

“人不能两次踏进一条河流”体现的是运动的绝对性和静止的相对性的统一,是辩证法的观点。

A项将认识与存在孤立开来,C项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D项只承认运动的绝对性,不承认相对静止。

故正确答案为C。

  25.【答案】D。

解析:

把握度这一范畴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度是判断事物是质变还是量变的根本标准。

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是量变,超出度的范围的变化,就属于质变。

其次,度又是实际工作中“适度原则”方法的理论依据,通常所说的“过犹不及”,“过”与“不及”的问题,就属于没有正确把握度的问题。

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选项。

  26.【答案】B。

解析:

题干表述的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道理,只有B项符合。

  27.【答案】D。

解析: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识论认为,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从实践中来,没有实践就不可能产生认识。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随着实践从低级向高级的发展,认识也跟着向前推进。

题干中说的就是技术上的需要(实践)推动科学(认识)的前进。

因此D项正确。

  28.【答案】A。

解析:

20世纪70年代以来,联合国成为国际社会伸张正义的舞台,在国际社会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中国在1971年恢复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席位后,在国际事务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以后也将长期发挥作用.故最符合题意的是A。

  29.【答案】D。

解析:

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欧元是欧盟启用于欧洲的单一货币,不可能推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③把欧元的作用扩大化了,排除③,故答案为D。

  30.【答案】D。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

降低关税,取消贸易壁垒,是全球化的必要条件。

在全球一体化的形势下,建立贸易壁垒不但不可行而且不可能。

故排除①,②③④均符合题意。

  31.【答案】D。

解析: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加强了世界各国之间的经济联系,形成了全球利益均沾的经济格局,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必然引起多米诺骨牌效应,损害本国企业和世界各国的利益。

当前的经济危机就是贸易自由主义盛行的结果,使企业蒙受惨重的损失;经济全球化造成的依赖性是双向的;贸易保护主义不是国家干预经济的表现。

  32.【答案】A。

解析:

公民大会是雅典最高权力机关。

  33.【答案】C。

解析: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奠定了新中国各项政治建设的基础,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34.【答案】A。

解析: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做好2013年经济工作,要深入学习和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主题主线,以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稳中求进,开拓创新,扎实开局,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

故本题答案选A。

  35.【答案】C。

解析:

C项属于“十二五”时期我国继续深化基础科学前沿领域的研究。

  二、非选择题

  36.【参考答案】

  

(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

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已经奴役和控制了世界上绝大部分的土地和人口,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

这样,从新航路开辟后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打破世界的封闭状态开始,又经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