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概论.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137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4 大小:72.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心理学概论.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4页
心理学概论.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4页
心理学概论.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4页
心理学概论.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4页
心理学概论.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心理学概论.docx

《心理学概论.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心理学概论.docx(8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心理学概论.docx

心理学概论

《心理学概论》

第1章心理学的性质

第1节心理学的定义与科学特点

1、心理学的若干定义

(1)心理学的哲学定义:

心理学被认为是阐释心灵的学问。

(2)心理学的行为定义(在20世纪上半叶乃至更长的时间里,心理学一直被认为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1、1879年。

以德国学者冯特为代表的心理学家开始重视研究方法,从此心理学跟哲学划清了界限。

2、20世纪初美国行为主义学派的很多心理学家特别强调:

心理学只研究客观可观察的“行为”,不可测量的概念不属于心理学的研究范畴。

(3)心理学的心理定义

许多教材把心理学定义为:

研究人脑对外界信息的整合形式及其内涵、外显行为反应的一门科学。

(4)心理学的科学定义(思考题:

心理学的科学定义是什么?

1、【名】心理学是采用科学方法来研究个体的外在行为及内在心理学过程的学问。

2、三个要素:

科学方法、个体、行为及心理过程。

这个定义既强调了心理学的方法论(科学方法),也凸显了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个体、行为与心理过程)。

2、心理学的独特之处(思考题:

心理学的特点有哪些?

心理学三个主要特征:

第一、讲究科学的研究方法;第二、侧重研究个体;第三、关注个体的行为及其心理过程。

1、强调科学方法。

科学的研究方法是心理学的立足之本。

科学方法:

指一些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程序和技术,其直观特点是定量分析而非定性分析,数据基于大样本而非个案,结论是非分明,可以验证非模棱两可。

2、专注于研究个体(个体角度的研究非常有价值)

3、研究个体的行为及心理过程(心理学研究表明,人际关系不光有外在的行为表现,还有深层次的心理特质问题。

首先,人际关系好坏有客观的行为表现。

其次,人际交往差只是表象,当事人的内心世界可能是孤独、内向,甚至还跟自卑有很大关系。

第2节现代心理学的发展历程

1、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1、“心理学有着漫长的过去,但只有短暂的历史。

”——艾宾浩斯——非常贴切地表达了心理学的历史渊源。

2、1879年,德国莱比锡大学的——冯特——教授建立了心理学实验室。

冯特教授因为特别强调心理学的实验研究,所以被尊为“心理学之父”,1879年也就成为科学心理学的诞辰。

(1)心理学的哲学渊源

(2)心理学的生物学渊源(达尔文进化论思想的核心是“适者生存”。

2、心理学在中国的历史境遇(思考题:

心理学在中国的发展有那几个阶段?

现在心理学在中国经历了一个非常波折的发展过程。

按照时间顺序,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

1、第一个阶段是思想启蒙期(1840~1920年)

(1)在蔡元培的影响下,北京大学在1917年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

(2)1920年,南京东南大学设立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

2、第二个阶段是学科成型期(1921~1949年)

(1)1921年,中华心理学会成立,这标志着现代心理学在中国已经成为一门有影响力的学科。

(2)1922年,中国创立了第一本心理学刊物《心理》。

(3)郭任远咋国内外著述就颇有影响。

他撰文批评了麦独孤的“本能说”,并用实验示范证明可以训练猫不吃老鼠。

他主张以“行为学”来替代心理学,是行为主义的急先锋。

3、第三个阶段是学科低潮期(1949~1977年)

4、第四个阶段是重塑辉煌期(1978年~至今)

(1)1978年3月召开的全国科学大会堪称是里程碑会议。

3、心理学的主要研究取向

1、心理学是一门“前范式科学”。

2、【名】范式:

指的是理论主张、概念表述、研究方法的统一性。

【名】相对来说,物理、化学这样的传统自然科学因为理论统一、观念一致、方法统一,所以我们称之为“范式科学”。

心理学似乎出于自然科学与人文学科之间,有一些理论,但始终有分歧;有一些概念,但不通用,心理学文献到处都是小概念、小理论;有科学研究方法,但不一定用,比如弗洛伊德从不做定量科学的实证研究。

因此,我们把心理学定位于“前范式科学”。

3、当代心理学具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观点或者方法(思考:

当代心理学流派主要有哪些?

(1)心理动力学学派

1 代表人物:

弗洛伊德。

2 心理动力学最大弱点是方法。

(2)行为主义学派

1 代表人物:

美国心理学家华生、斯金纳等人。

2 行为主义优点重视科学研究方法,强调具体可操作的变量定义,严格的实验条件与程序,甚至为了方法严谨而舍弃研究题目或对象。

(3)进化论学派

1 核心特征:

是将心理学与达尔文的进化论思想结合起来,试图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角度来分析个体的心理机能与心理特点。

2 进化心理学认为,人是由生理和心理两部分构成的有机整体,人的生理和心理的机制都受进化规律制约。

3 科学进化论心理学在过去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习性学研究、社会生物学研究和进化心理学。

4 进化心理学在分析人类儿童依恋情感、成年人恋爱择偶标准、道德价值观的演变等方面取得了很大成就。

5 进化论优点:

分析个体与环境之间的关系,侧重研究人类及动物个体长期的进化过程。

6 缺点:

无法做严谨的实验研究,大多采用自然观察、纵向追踪,在方法上有一定的局限。

(4)人本主义学派(以批判者姿态崛起)

1 代表人物:

马斯洛、罗杰斯等人。

(在社会知名度上,马斯洛的威望可能仅次于弗洛伊德。

2 人本主义关注人本身,最大贡献是拓宽了传统心理学的思路。

强调生活的意义,不注重实验方法,脱离了科学心理学的立足之本。

(5)认知学派(继行为主义之后比较有影响的心理学学派)

(6)生物学学派

1 生物学学派侧重从生物学角度探索行为及心理过程的机制,认为人的心理与行为现象都可以找到生物方面的原因或者机制,特定的心理与行为现象都可以还原到基因、大脑脑电波、神经系统或内分泌系统。

2 生物学派属于边缘交叉学科,强调科学实验方法,是目前最活跃的心理学研究思路。

(7)文化学派

1 文化心理学学派视角非常特殊,它关注心理现象与心理机制的文化共性与差异。

2 文化心理学一方面可以验证已有心理学理论的文化共性与差异。

另一方面也为不同地区和民族特殊的心理学研究提供了机遇。

第3节心理学的用途

1、心理学的目标(思考题:

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什么?

1、心理学是一门理论价值与实用价值兼备的科学。

2、心理学的主要目标是描述行为、解释行为、预测行为、控制行为。

(1)描述行为——通过调查研究清晰地描述行为。

(2)解释行为

数据和事实本身并非是科学,科学是对数据或事实的可靠解释。

解释行为就是透过行为表象,深入挖掘背后的心理学机制。

也就是说,只有感悟了行为背后的道理,而且经过反复检验证明道理的正确性,才能成为心理学的理论。

(3)预测行为

(4)控制行为

2、心理学的应用领域(思考题:

心理学的主要用途有哪些?

从理论与实验的角度,心理学可以区分为两大类:

基础心理学与应用心理学。

基础心理学侧重心理现象的理论或方法研究,应用心理学侧重心理学原理的实际应用。

第2章心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要求

1、理论框架(思考题:

什么是理论?

什么是假设?

如何评价理论和假设的好坏?

理论框架是心理学研究的背景和前提。

任何一个心理学研究都需要一个理论框架支持,主要由理论、变量和假设组成。

(1)理论

1、心理学理论的构建是心理学研究的主要目的之一。

2、【名】理论是一个组织起来的概念集合,它是在观察的基础上,通过总结,将不同的概念和事实联系起来,由一系列有关各种现象之间关系的命题组成。

3、如何建立一个理论?

一般来讲,理论的来源有两种:

(1)来源于过去的理论和研究中的灵感。

许多研究者在仔细阅读和研究了过去的理论后,发现之前的理论可能不能很好地解释现在的研究结果,或者是有更好的理论可以来解释现象。

(2)建立在个人观察上。

有许多心理学研究者在平时的生活中发现一些现象,之后就去寻找现象背后的原因,从而形成理论。

(例如,社会心理学家比•拉塔内,就是在觉知大城市人情冷漠后,提出了“责任扩散”理论。

4、评价一个心理学理论的好坏可以通过以下四个标准来判断:

(1)准确性:

一个好的理论可以很好很准确地预测现象的发生规律;

(2)一致性:

一个好的理论解释现象必须前后一致,不能相互矛盾、相互抵触;

(3)简洁性:

一个好的理论对现象的解释简洁明了,不要复杂冗长;

(4)普遍性:

一个好的理论能够解释多种现象或者一般现象,不会仅仅局限于对个别现象的解释。

(2)变量

1、【名】变量:

是指在数量上或者质量上可变事物的属性。

2、【名】自变量:

是由实验者直接创造或者设置的差异,决定着行为或心理的变化。

3、【名】因变量:

是自变量造成的结果,是研究者观察或测量的行为变量。

4、因变量的选择要满足以下四个要求:

(1)可靠性:

是指同一被试在相同的实验条件下应该得到相近的结果。

(2)有效性:

即因变量能够充分代表当时的现象或过程的程度,选择因变量一定要考虑其有效性,反应指标的效度直接关系者实验的效度。

(3)敏感性:

当自变量变化的时候,因变量应该有相应的变化。

(4)数量化:

因变量应该是可以数量化的,这样便于记录、便于统计、也可以进行相互比较。

(5)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的联系很紧密,两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

没有自变量也就无所谓因变量,没有因变量也就没有自变量。

除了自变量之外,还有其他许多因素都会影响因变量的变化。

对因变量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都称为“相关变量”,除自变量以外的相关变量称为“额外变量”,而对因变量不产生影响的实验条件称为“无关变量”。

(3)假设

1、【名】假设:

是一个研究所要验证的观点,是指对于一个事件或一种关系的一种暂时性的解释,它是一种可验证的关于行为的预测或科学的猜测。

2、研究假设的普遍形式是:

自变量不同水平会对因产生影响,或者变量之间存在某种相关关系。

3、(什么样的假设才是好的假设呢?

)一般来说,心理学的研究假设需要满足以下几点要求:

(1)科学性:

即假设要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建立在明确的概念、已有的科学理论和科学事实的基础上,而不是毫无根据的推测和主观臆断。

(2)可证伪性:

即通过操作定义可被研究人员用实证的方法加以验证。

(3)预测性:

即假设是一种推测性的论断和假定性说明,要对未知问题给出可能的答案。

(4)假设应简单、明了:

要用简短的文字明确指出变量间所预期的关系及关系成立的条件。

2、标准程序

在科学研究中,为了避免除额外变量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研究者经常采用控制的方法来进行系统的研究,控制主要包括以下两种:

1、对变量的控制

在实验研究中,一般采用随机化原则对自变量进行控制,它具体包含两种含义:

(1)从限定的总体中随机抽取被试作为实验的样本;

(2)将抽取的被试随机分配到相应的实验处理中去。

2、使用控制组

(1)控制组:

又称对照组,是指不接受实验处理的被试组。

目的是为了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即使采用这种控制的方法,仍然有产生偏误的可能。

因为它控制不力心理因素的影响。

(2)【名】研究者发现,被给予新药的这种心理影响(宽慰效果)对病人的影响是非常积极的,即出现了“安慰剂效应”,那么病人病情好转究竟是吃了新药的结果,还是由于病人知道吃了新药而感觉有效,自己的心理因素起了作用,研究者没有办法做出定论。

(3)【名】单盲设计:

在实验中可能引起个人偏好或者使实验结果发生偏差的信息,不告诉实验的参与者,而主持实验的研究者完全掌握关于实验的所有信息,实验参与者不知道他们是属于实验组还是属于控制组。

(4)【名】双盲设计:

实验者和参与者都不知道哪些参与者属于对照组、哪些属于实验组。

3、代表性样本

1、【名】样本:

是人群中的一个亚群体,它可能能够代表整个人群。

2、【名】代表性样本:

是指能够准确反映总体的一组被试,即基于代表性样本的研究发现可应用于研究者感兴趣的整个群体。

3、标准的心理学研究必须选取有代表性的样本作为研究对象,这样通过样本所得到的结论才适用于整个群体。

4、选取代表性样本的方法主要有:

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组抽样和分层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一般地,设一个总体含有N个个体,从中逐个不放回地抽取n个个体作为样本(n≤N),如果每次抽取时总体内的个体被抽到的机会都相等。

(2)分层抽样:

是指将总体分成互不相叉的层次,然后按照一定的比例,从各层独立地抽取一定数量的个体,将各层取出的个体合在一起作为样本。

(3)系统抽样:

当总体中的个体数较多时,采用简单随机抽样显得较为费事。

这时,可将总体分成均衡的几个部分,然后按照预先定出的规则,从每一部分抽取一个个体,得到所需要的样本。

(4)整群抽样:

又称聚类抽样,是将总体各单位归并成若干个互不相叉、互补重合的集合,称之为群;然后以群为抽样单位抽取样本的一种抽样方式。

4、客观测量

为了客观准确地测量心理体质,正式测量必须满足三方面要求,即信度、效度和标准化。

1、【名】信度:

是指心理测验或者实验研究得到的行为数据具有一致性的程度。

2、【名】效度:

是指测验或者实验能测出研究者所要测量的心理体质的程度。

(鉴别一个测验或者实验的好坏,其首要指标就是效度,如果没有效度,不管有其他任何的优点,都是没有意义的。

信度和效度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高信度是高效度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

即:

一个测验效度高,信度也必然高,而信度高,效度未必高。

3、【名】标准化:

是指在数据的收集阶段使用统一的、一致的程序。

4、标准化的前提,是对所有受测者施测相同或者等值的题目,施测内容不同,所得的结果无法比较。

标注化的第二个条件是在相同的条件下施测;

标准化的第三个条件是评分的客观性;

标准化的第四个条件是对同一测验或实验结果要有一致的解释。

第2节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思考题:

心理学研究方法分为哪两大类?

各有什么特点?

1、实验研究(心理学家金和他的同事做了一个关于“老鼠酗酒”的实验,详见P31)(思考题:

什么是科学的研究方法?

1、该实验研究是通过控制盒操纵一个或多个自变量并观察因变量的相应变化以检验假设,从而揭示变量间的因果关系。

正如上文讲述的定义,自变量是由实验者直接创造或者设置的差异,而因变量是研究中测量的结果。

2、在控制的条件下对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叫做实验研究法。

3、实验研究法是用来检验假设有效性和正确性的一系列程序。

程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形成理论假设

2 变量的操作化

3 程序标准化

4 选择和安排研究对象

5 进行统计分析

6 得出结论

4、实验法的价值在于它对变量的精确控制并能揭示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但是实验也有缺陷或不足:

一方面,有些问题可能由于涉及伦理、道德而无法直接控制,不能使用实验法;

另一方面,由于实验法中严格控制了变量和条件,与现实生活中不免邮一定的差距,在推广应用实验结论时受到一定的限制。

2、相关研究法

1、【名】相关研究:

是描述两个或两个以上事件或者特征之间关系的强度。

两个事件之间的相关程度越高,越能够通过其中一个事件对另一个事件作出有效推测。

2、相关分为:

正相关、负相关和零相关。

【名】正相关:

是指一个变量的增加伴随着另一变量相应增加,或一个变量的减少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的减少。

【名】负相关:

是指一个变量的增加伴随着另一个变量相应减少的现象。

【名】零相关:

指两个变量之间没有相关关系。

3、相关研究法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

个案法、观察法、调查研究法、研究法、测验法等。

(1)个案法

1、【名】个案法:

是临床心理学最主要的研究方法,将某一个体作为研究的重点,收集这个被试各方面的资料来分析其心理特征,包括其历史资料、生活环境、别人对其的评价、测验结果等。

2、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就是来自于他对个案的临床观察与研究。

3、个案研究方法是以个案为对象的研究方法,而非指单独的一种方法。

只适用于个别情况。

(2)观察法

1、【名】观察法:

是指自然条件下,对表现心理现象的外部活动进行有系统、有计划的观察,从中发现心理现象产生和发展的规律性。

2、观察法按照时间划分,可以分为长期观察法和定期观察法。

1)长期观察法:

是指在比较长的时间内进行系统的、有计划的观察方法。

2)定期观察法:

是按一定的时间间隔进行观察的方法。

观察法按照内容划分,可以分为全面观察和单项观察。

1)全面观察法:

指在一定时间内对多种心理现象同时进行观察。

2)单项观察法:

指对被试的某种心理现象进行观察的方法。

3、观察法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使用:

1)对研究的对象没有办法加以控制;

2)在控制条件下,会导致一些其他行为的出现;

3)由于社会道德的问题,不能对某种现象进行控制。

4、观察法优点:

能够了解到各种心理现象的真实情况。

观察法缺点:

1)观察者偏差2)费时费力3)观察法所提供的资料不充分4)观察结果难以进行检验和证实。

(3)调查研究法

1、【名】调查研究法:

以提问的方式(问卷提问、访问提问),要求被调查者就某个问题或某些问题回答自己的想法。

旨在通过对有代表性的样本的研究以推断研究对象总体的各种行为变量的关系和特性的一种方法。

2、一般分为:

问卷调查(问卷法)和访问调查(访谈法)。

3、调查法优点:

1)可以控制访谈进程;2)可以使用不同的方式考察被试;3)可以根据被试的回答自行调整问题。

缺点:

耗时耗力。

(4)测验法

1、【名】测验法:

是指采用经过标准化的测验(量表)、按照一定的测量程序来测量心理品质的方法。

2、心理测验按内容可分为智力测验、成就测验、态度测验和人格测验。

心理测验按形式可分为文字测验和非文字测验;

心理测验按照规模可分为个别测验和团体测验。

3、测验法广泛应用于智力、特殊能力、人格特征、职业人员选拔等方面的测量。

4、测验法优点:

编制严谨、结构合理、定量化程度高、过程易控制、便于统计处理;

测验法缺点:

难以揭示因果关系,灵活性差,被试的成绩可能会受测验时间、受测经验等的影响。

相关研究法与实验研究法的比较

方法

定义

优点

局限

相关研究法

使用统计方法来检查两个或更多变量之间的关系

相关研究法能够澄清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是其他方法不能实现的;该方法允许对行为进行预测

不能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实验研究法

系统地操作一个或更多变量,以观察这种操纵对所研究的其他变量的影响

对变量的严格控制使得研究有机会得出因果关系的结论

人工实验环境会影响被试的行为;无法预期及无法控制的变量会混淆结论;许多变量无法控制和操纵

各种研究方法的优缺点

方法

优点

局限

观察法

能够在接近自然的条件下观察被试;一次观察可以得到大量信息

记录很难量化,信息的选择会受到观察者本身的影响;容易有其他因素影响;不易重复结果

实验法

条件简单纯粹;能够控制其他变量,只使必要的条件发生变化;能够看到自然状态下不易产生的现象;可以重复实验结果

人为制造的环境,容易让被试产生的行为脱离实际情况;费时;对自变量类型与强度的限制

测验法

编制严谨、结构合理、定量化程度高、过程易控制、便于统计处理

缺点是难于揭示因果关系,灵活性差

调查法

一次可以收集大量信息;可以了解调查对象整体的特征

不能缺点因果关系;人们对问题的回答可能与实际不符;代表性样本的选取问题

个案法

可以将个人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能够尊重个体的差异,了解个体的特殊性;具体实践性

记录容易因研究者的主观意识产生偏差;无法控制环境;难以再现;对独特个体研究的结论不一定有代表性;不能确定因果关系

第3章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

第1节神经系统的构造及功能

1、神经系统由两大部分组成,大量神经细胞体集中的地方叫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2、把中枢神经系统和各个感觉器官、运动器官以及内脏系统联系起来的一根根神经,组成了外周神经系统,或叫周围神经系统。

1、神经元及其功能(思考题:

神经元由哪些部分组成?

它有什么作用?

1、【名】组成神经系统的神经细胞叫神经元。

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单位和功能单位。

神经元由细胞体、树突和轴突三个部分组成。

2、【名】神经元的细胞体(包括细胞核和细胞质)和树突是灰色的,轴突外部有一层白色的薄膜包围着,这层薄膜叫髓鞘,起着绝缘的作用,使轴突之间的电位变化不致相互干扰。

3、【名】前一个神经元和后一个神经元彼此接触的部位叫突触。

4、神经元分为:

感觉神经元(又叫传入神经元,它把神经冲动从感觉器官传至中枢神经)、运动神经元(又叫传出神经元,它把神经中枢发出的指令传至效应器官)和中间神经元(在感觉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起联络作用的联络神经元)三种。

2、外周围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外周围神经系统就是由遍布全身的神经组成的,它是联系感觉输入和运动输出的神经机构。

(1)从解剖上看,外周围神经系统包括:

12对脑神经和31对脊神经。

1、12对脑神经是由脑发出的神经,包括:

嗅神经、视神经、位听神经、动眼神经、滑车神经、外展神经、副神经、舌下神经、三叉神经、面神经、舌咽神经和迷走神经。

2、31对脊神经均由脊椎两侧的椎间孔发出,分为前、后两支,分管颈部以下身体相对部位的感觉和运动。

包括:

颈神经8对、胸神经12对、腰神经5对、骶神经5对和尾神经1对。

(2)从功能上划分,有可以将外周围神经分为:

躯体神经系统及自主神经系统。

(思考题:

外周神经系统的主要功能有哪些?

1、【名】躯体神经:

是到达各个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神经,中枢神经系统通过它们,支配着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

这些运动器官的肌肉都是由横纹肌组成的。

2、【名】自主神经:

又叫植物神经,是支配内脏器官的神经。

它们来自脑神经和脊神经,分布于心脏、血管、呼吸器官、肠胃平滑肌和腺体等内脏器官。

根据自主神经的中枢部位和形态特点,可将其分为交感神经(功能在于唤醒有机体,调动有机体的能量)和副交感神经(功能在于使有机体恢复或维持安静的状态,储备能量,维持有机体的机能平衡)。

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有拮抗的作用。

3、中枢神经系统及其功能(思考题: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哪些成分?

各有何种功能?

【名】大量的神经细胞集中的地方称作中枢神经。

中枢神经系统包括脊髓和脑。

脑又由脑干、间脑、小脑和端脑组成。

(1)脊髓

1、脊髓呈柱状,自上而下大体是越来越细的,中间是个管;其横切面接近于圆;管周围呈H形的灰质部分叫脊髓灰质。

其前端主要:

大型的运动神经元构成;后端主要:

感觉神经元构成;中段前后端之间集中了自主神经元。

2、灰质外边是脊髓的白质,由脊神经的神经纤维构成,负责向脑传递神经冲动,或者把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递到效应器官。

3、脊髓是中枢神经系统最低级的部位。

(2)脑干

1、【名】脑干位于颅骨内与脊髓相连接的部位,包括延脑(又叫延髓)、桥脑和中脑三个部分。

它是脑的最古老的部位,也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的主要机构。

2、在整个脑干上分布着一个灰色的、像渔网一样的组织,叫脑干网状结构。

(3)间脑

1、间脑位于脑干之上,被大脑两半球覆盖着,由丘脑、上丘脑、下丘脑和底丘脑四部分构成。

2、丘脑:

对传入的信息进行选择和整合,再投射到大脑皮层的特定部位。

3、上丘脑参与嗅觉和某些激素的调节。

4、下丘脑:

调节着内脏系统的活动。

5、底丘脑调节肌张力,使运动能够正常进行。

(4)小脑

小脑的结构与脊髓相反:

即表层是灰质,深层是白质。

其功能是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运动和不随意运动。

4、大脑的结构与功能(思考题:

大脑的结构包括哪些部分?

主要功能是什么?

1、端脑,也就是平常所说的大脑,覆盖于脑干、间脑和小脑之上,它中间的裂缝叫纵裂,纵裂把大脑分为左右两个半脑。

2、纵裂的底上有一个大的横行纤维束叫胼胝体,它把大脑两半球连接起来。

3、【名】大脑的外层是密集的神经细胞体,称为大脑灰质,又叫大脑皮质或大脑皮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