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2132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4.7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

《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 历史试题.docx

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2017-2018学年山西省应县第一中学高一上学期月考(三)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共25题,每道2分,共50分)

1.《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写道:

“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辖和处置的制度……与中国古代社会中的宗族组织相配合,是统治阶级维护政治和社会秩序的重要手段。

”这说明宗法制()

A.有效维系了西周统治秩序的稳定

B.按照宗族组织原则组建地方政权

C.体现了血缘关系同政治关系的结合

D.实现了国家政治权力的高度集中

2.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阳说:

“中国历史绕不开封建制,也绕不开大一统和郡县制,就像中国的今天和未来绕不开现代化一样。

但是要从封建制中找到现代社会的必要元素,显然不大可能。

”下列对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

A.一部中国历史就是封建的历史

B.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是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C.研究中国历史,必须要研究封建制、大一统和郡县制

D.封建制中有现代社会的基本要素,只是需要去寻找

3.作为一位有作为的帝王,汉武帝在政治体制上形成了两个官僚系统:

一个由大将军、尚书等组成的中朝(又称内朝或内廷),是决策机关;一个以丞相为首的外朝,是政务机关。

这一局面的形成()

A.强化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

B.促使了官僚政治的基本形成

C.限制了权臣对皇权的威胁

D.避免了帝王暴政局面的出现

4.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管皇帝的生活供应,宗正管皇帝家族和亲戚等。

这反映了中国古代政体的本质是()

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

B.化国为家,君权至上

C.选贤举能,唯才是用

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

5.在中国古代,常有“前主所是著为律,后主所是疏为令”的做法,体现的是以皇权为代表的个人立法与决策,后实现一定的法定决策程序,并开始有所改观的是()

A.汉初的内外朝制度B.隋唐三省体制

C.宋代二府三司制度D.明朝内阁制度

6.易中天先生在《帝国的终结》一书中指出,皇帝对官员常有一种复杂的心理。

一方面,他离不开官员;另一方面,他又近乎本能地认为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

下列哪些属于皇帝为了避免“帝国的事情会坏在这帮家伙手里”而采取的措施()

①汉武帝设中朝②宋朝实行二府三司制③元朝设中书省④明朝废丞相,设内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

7.明朝都察院下设十三道监察御史,为正七品官,分区掌控监察,称“巡按御史”。

巡按御史“代天子巡狩”,大事奏裁,小事主断。

州县官员在巡按御史到来前,“迎跪道旁,倘遇风雨,即知府亦陷膝泥中”。

这表明()

A.监察官员位卑权重

B.监察官员掌握了地方行政权

C.监察机构庞大臃肿

D.监察制度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8.《清史稿》感叹说:

“任军机者,自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内阁成员),唐、元三公(唐设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正一品,宋元基本仿此制)尚不及也。

”这表明清代()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军机大臣品级不断提高

C.军机处获得内阁的控制权

D.亲王与大学士彼此牵制

9.从居民等级的划分看,雅典民主仅为拥有公民权的一些特权人物所享有;但从公民内部享有的权利看,全体公民都有权参加公民大会,都可担任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成员以及其他民选公职。

这反映出雅典民主的特点是()

A.狭隘性和普遍性相统一B.实行直接民主

C.广泛而又普遍D.维护奴隶主特权

10.公元前5世纪,罗马共和国早期的法律是习惯法,成为贵族为自身谋利益的工具。

后来,经过平民长期的斗争,迫使贵族成立委员会,制定并颁布了成文法,这就是《十二铜表法》,它被认为是真正罗马法的开端。

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说明罗马注重法律产生程序的合法性

B.表明贵族与平民矛盾是社会主要矛盾

C.成文法的产生维护了贵族对司法权的垄断

D.成文法的产生是罗马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

11.罗马帝国统治前期,出现了许多伟大的法学家。

法学家的学术活动、教学活动以及提供咨询的活动都是自由的,法学家的著作充满了独立和批判精神,富有创造性。

这一现象的出现()

A.标志着罗马法进入完备阶段

B.体现了罗马法理性务实的精神

C.抑制了罗马帝国集权的加强

D.成为近代资本主义法制的先声

12.孟德斯鸠在《罗马盛衰原因论》中指出:

“罗马的法律贤明地把国家的权力分配给许多高级官吏,这些官吏之间起支持、制止和限制的作用……它永远能够制裁任何滥用权力的事件。

”材料表明()

A.孟德斯鸠的分权思想来源于罗马法

B.权力的制约与平衡推动了罗马发展

C.法律对权力的约束是罗马兴盛的重要原因

D.罗马法为近代西方法律的制定提供了依据

13.谢冬慧在《罗马法的借鉴价值》中指出,公元12世纪始,罗马法又为时人所发掘、整理和研究,再现昔日的辉煌,史称“罗马法复兴”。

由于特殊的历史需要,罗马法覆而不灭。

导致罗马法复兴的“特殊的历史需要”主要是指()

A.建立人文主义世界观

B.复兴古典文化以促进思想的解放

C.实现代议制民主政治

D.调整商品经济发展下的种种矛盾

14.古希腊女性可以参加奥林匹亚赛会中的马赛,拥有自己的节日赫拉节,可以参加“大泛雅典娜节”。

公元前451年,雅典公民大会通过了伯利克里提议的法令,规定享有公民权利之人仅以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为限。

这说明()

A.古希腊女性没有公民权,不能参加公共活动

B.古希腊城邦倡导男女平等

C.古希腊城邦实行轮番而治,主权在民

D.古希腊部分女性拥有公民权,可以参加一些公共活动

15.古代罗马法规定:

如果主人的严酷看起来是无法忍受的,将强迫主人出卖他们的奴隶。

这反映出罗马法()

A.关注奴隶利益,追求公平正义

B.打破贵族垄断法律,抑制上层强权

C.强调法律至上,向往天赋人权

D.力保社会稳定,维护阶级统治

16.《海国图志》记载:

“(某国)立绅士会询问政务,筹办国饷”“设有大事会议,各抒己见。

……国主若欲征税纳饷,则必绅士允从,倘绅士不允,即不得令国民纳钱粮。

若绅士执私见,则暂散其会而别择贤士”。

这段文字描述的制度最有可能是()

A.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度

B.法国的议会共和制

C.美国的总统共和制

D.德国的君主立宪制

17.1688年“光荣革命”建立起君主立宪制政体以后,议会虽然被宣布为国家最高立法机关,但由于土地贵族势力强大,资产阶级代表人物很难涉足。

这说明“光荣革命”()

A.确立的民主原则大于实际意义

B.对英国历史进程的影响不大

C.巩固了土地贵族在议会的地位

D.没有改变英国国家权力结构

18.根据美国宪法,总统集国家元首、政府首脑和武装力量统帅于一身,除拥有属于其本职的行政权、外交权和军事权之外,还掌握着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

这里“部分立法权和部分司法权”指的是()

A.对立法拥有一定的否决权

B.对法官拥有灵活的任免权

C.对宪法拥有权威的解释权

D.对国会拥有绝对的控制权

19.德意志第二帝国的联邦议会不同于西方的上院,在这里它是真正的实权机构,相当于各邦使节构成的帝国最高合议机关。

在正常情况下,皇帝以帝国的名义对外宣战,必须征得联邦议会的同意。

这反映出当时德国()

A.联邦议会有权行使立法权

B.联邦议会成为了国家的权力核心

C.国家元首形式上对议会负责

D.具备资产阶级民主权力制衡原则

20.17世纪中后期的英国革命和18世纪末的法国大革命,均宣布废除封建贵族等级制度,代之以财产资格限制为特征的社会标准,这为社会成员改变其社会地位提供了平等的舞台。

这种制度变革()

A.为下层民众社会革命树立了榜样

B.促成国家权力转移到议会

C.利于欧洲政党政治的普遍形成

D.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社会的到来

21.英国《权利法案》规定“未经议会同意,国王不能征税”;法国1875年宪法规定“共和国总统由两院联合组成的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

皇帝在军事、财政问题上享有否决权”。

这说明英、法、德三国()

A.议会都居于国家权力中心

B.法律地位至高无上

C.资产阶级完全掌握了国家权力

D.政体都体现了权力制衡的原则

22.17世纪英国革命中克伦威尔建立护国政体,18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后将邦联制改造成联邦制,19世纪初拿破仑建立法兰西帝国。

这一系列现象反映出()

A.新旧交替时代“君权神授”观念影响深远

B.确立制度与稳定秩序是巩固革命成果的必需

C.新兴资产阶级与封建势力斗争的曲折艰难

D.高效的军事体制有利于维护新生政权的统治

23.有学者认为鸦片战争带来了中国社会的蝴蝶效应:

《南京条约》的签订结束了广州十三行垄断贸易的时代,推动了上海的崛起,中国进出口重心转移到长江中下游。

广州与周边地区的衰落,引发了失业问题。

失业问题又直接引发了()

A.太平天国运动B.民族工业兴起

C.新思想的萌发D.维新变法运动

24.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

“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

”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

25.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

其中一项权益是()

A.获得军费赔偿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

C.在华开设工厂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

二、非选择题(共4题,第26小题13分,第27小题12分,第28题13分,第29小题12分,共50分)

26.(13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绥绶,掌副丞相,有两丞相,秩千石,一曰中丞……外督部刺史,内领侍御史员十五,受公卿奏事,举劾按章。

——《汉书·百官公卿表》

材料二唐朝建立了另一套更有效的谏官系统,虽然谏官以皇帝为监察对象,把皇帝当作为国家最高官吏,对传统的以法治官,不失为一项重大突破。

谏官,职能为对君言行等违失进行直言直谏,劝使其改正错误。

……谏官系统作为皇帝的监察镜,及时纠正不少决策错误,避免祸国殃民之政。

虽受到皇帝和谏官自身政风的局限制约,但其监察功能是毋庸置疑的。

——李孔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史》

材料三明清时,中央集权达到顶峰。

同样,对官员的监察制度也达到了顶峰。

明改御史台为都察院,又罢谏院,设六科给事中,独立于六部。

科道并立,地方设十三道巡按御史,同时设督抚,各省的提刑按察司也有监察权,形成地方三重监察,网络可谓严密。

清朝,科道合一,地方依明制。

同时,“制定了我国古代最完整的监察法典《钦定合规》。

至此,中国古代监察制度达到了顶峰。

——杨鸿年、欧阳鑫《中国政制史》

材料四权力应当是居于制度、法律之下,权力应当是相对被动和受控制的。

遗憾的是,中国传统的人治政治,造成权力无限、为所欲为的后果。

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方面政治制度与法制十分发达,一方面却是贪污腐败盛行的矛盾现象的总根源。

王亚南先生甚至认为,一部二十四史就是一部贪污史。

——曾小华《强力与无奈——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政治分析》

(1)据材料一,归纳御史大夫的地位与职能。

(2分)

(2)据材料一、二,唐朝的监察制度相对于秦汉有何突破?

(3分)

(3)据材料三,概括明清监察制度达到顶峰的表现。

(4分)

(4)综合上述材料指出中国古代监察制度的特点。

发展到顶峰的清代监察制度为何不能肃清官员贪腐?

(4分)

27.(12分)法制是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法典的缘起与(罗马)查士丁尼法典的组成方式有相同之处……限制《中国法典》之外的出版物的发行(政府除外),罗马亦是如此:

两国都各自以公告、律令和诏书等形式立法,还有诸如过继、家庭财产共同占有关系等都有相同之处。

——田涛《西方人眼中的中国法律接触与碰撞》

材料二新兴地主阶级反对奴隶主贵族垄断法律,坚决要求把成文法律公布出来,以保护他们的私有财产和其他权利。

汉文帝接受贾谊的“儒家‘兴礼乐’,更新秦朝法律,‘刑不上大夫’”的建议。

汉律规定,对普通人犯随时逮捕,对有贵族官僚身份的人犯,如需要逮捕的,必须先奏请皇帝批准,逮捕后不加刑具,以示宽容。

刘邦时,法令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吕后、惠帝时规定“市井子孙不得为官吏”。

——据李小兵《中国古代法律制度》整理

材料三罗马帝国时期查士丁尼皇帝敕定的《法学总论》中明确界定:

“法学是关于神和人的事物的知识,是关于正义和非正义的科学。

”法律的目的是保证“正直生活,不害他人,各得其所”,“人生而平等,任何人都享有不能剥夺的一些基本权利;法是最高的理性;法是一种最高权力,是理智的人的精神和理性,是正义和非正义的人的标准。

”法制史学者将唐高宗时颁行的《唐律疏议》与“罗马法”相提并论,并视之为古代中华法系的代表著作。

《唐律疏议》首篇开宗明义:

“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可见中国传统的法律思想实质上是“以法制国(therulebylaw)”而不是“法治(theruleoflaw)”,不过是君主用刑罚律令来控制臣民罢了。

(1)根据材料一,归纳古代中国与罗马在法治方面,有哪些相似点。

(4分)

(2)对比材料二、三,指出古代中国与罗马法律在保护对象、立法理念、经济主张等方面有何不同。

(4分)

(3)根据材料三,比较罗马法和中国传统法律精神(或原则)的不同。

(4分)

 

28.(13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由于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的私有意识大大加强,商品货币经济的深度与广度都已今非昔比。

其内容之丰富,形式之多样远非市民法所能逮及…由于社会的进步,市民法扩大为世界性的法律——万民法,已势在必行。

——米健《略论罗马万民法产生的历史条件和思想渊源》

材料二1787年宪法是新大陆第一份具备高度法律意义的文件,与之相当的就是古罗马的《十二铜表法》……《十二铜表法》和1787年宪法都包含了私法和公法两大门类。

但是,在罗马,这两大门类之间并没有清楚的区分,甚至也不存在形式上的划分,而1787年宪法则以公法和私法之间严格的内容和逻辑划分为特征和性格。

使人吃惊的是,最终的局势和未来的发展表明,在罗马,私法元素具备了压倒性的地位;而在美国,情况却恰恰相反,是公法元素或者说宪政元素获得了这个地位。

——林国荣《托克维尔眼中的美国1787宪法与古罗马〈十二铜表法〉之比较》

材料三1866年对奥地利战争胜利后,为了使新成立的北德意志联邦“有章可循”,惯于专断的普鲁士首相竟然像签发公文一样,将他拟定的宪法草案送给北德意志联邦议会强行通过。

故而有人称这部宪法是俾斯麦的个人“著作”。

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就是在这样一部宪法的基础上形成的。

——邢来顺《略论德意志帝国政治架构的发展趋势》

(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回答,为什么说万民法取代公民法“势在必行”。

(4分)

(2)结合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概括两部法律对世界民主法制建设发展的相同贡献。

(4分)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出台形式和内容的特点。

(5分)

29.(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古希腊)这种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人员的频繁扩散、迁入、交流,侵蚀、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

在进入阶级社会时,地缘战胜血缘、私有制战胜原始氏族共产制,在某种程度上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发展。

中华文化主要发祥地中原地区,属于辽阔领域精耕细作型农耕经济,生产力的发展并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导致氏族首领直接转化为统治阶级新贵,形成君主集政权、财权、神权于一身的格局。

探究性学习是高中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试从上述材料提炼一个探究主题,并对该主题进行论述。

(12分)(要求:

主题明确,逻辑清晰,史论结合。

 

高一历史月考三答案2017.11

1C2C3C4B5B6B7A8A9A10D11B12C13D14D15D

16A17A18A19D20D21D22B23A24B25D

26

(1)地位:

副丞相(丞相助手)。

职能:

执掌奏章;监察百官(负责监察系统)。

(2分)

(2)突破:

设置谏官;劝谏皇帝。

(3分)

(3)表现:

废谏院;中央监察独立(监察与行政分离);地方形成三重监察;形成完整的法规。

(4分)

(4)特点:

监察权力与皇权相连(维护专制);逐步严密。

原因:

为君主专制服务,属于人治。

(4分)

27

(1)相似:

政府垄断立法;立法形式多样化;保护私有财产。

(4分)

(2)保护对象:

中国保护封建地主阶级;罗马保护公民。

立法理念:

中国注重等级观念(礼仪或以儒入法);罗马注重理性、平等(自然法)理念。

经济主张:

中国重农抑商;罗马保护商业。

(4分)

(3)不同:

罗马法强调正义、平等、人权、理性原则,而中国古代法律强调为君主专制服务、为君主德礼治国服务、重视刑罚惩治。

(4分)

28

(1)私有制进一步发展,人们的私有意识加强;商品经济发展;公民法在内容和形式方面存在弊端;罗马领土的扩张,各种新的社会矛盾日益凸显。

(4分)

(2)内容都涉及私法和公法两大类;都要求保护私有财产;都有助于限制专制;都对后世其他国家的法制建设有重大影响。

(4分)

(3)形式上不是制宪会议或国民议会民主讨论的结果;内容上带有深厚的封建专制色彩。

(5分)

29解析从材料一中自然环境、经济结构、血缘关系等方面归纳,古希腊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导致多种经济形态并存”,“瓦解着古希腊血缘亲族组织”;而中国发祥地是中原地区,“耕细作型农耕经济”占据主导地位,“没有使这里的血缘纽带遭受侵蚀”,可以看出材料论述的是东西方不同社会、地理环境造就了东西方不同的政治文明。

答案示例:

主题:

中西方政治文明的不同走向

古代希腊雅典确立了民主制度;东方的中国走向了君主专制的道路。

主要原因在于古希腊是多山多岛的自然环境,而中国是辽阔的大平原;古希腊是多种经济形态并存,而中国则是精耕细作的农耕经济;古希腊的血缘关系遭到破坏,而中国的血缘关系未遭到破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