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2110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5.2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x

教育最新K12福建省福州市八县市协作校学年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

福州市八县协作校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联考

高二年语文试卷

【完卷时间:

150分钟;满分:

150分】

卷阅读题(70分)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阴阳的观念比气的观念出现更早,西周初年已经出现,最初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

《易经》中则把阴阳作为整个世界中的两种基本势力或事物之中对立的两个方面。

最著名的古代阴阳论的论断见于《易传》之《系辞》,《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指阴阳的对立分别与交互作用,是宇宙存在变化的普遍法则。

《说卦》把阴阳普遍化,《庄子》中已经有阴阳生成论。

在西周末期,已把阴阳的观念和气的观念结合起来。

庄子说“阴阳者,气之大者也”,把阴作为阴气,阳作为阳气,这样就产生了“二气”的观念。

《易传》中发挥了这一思想,不仅提出气分阴阳,也同时强调二气相感。

荀子也这样认为:

“天地合而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起。

”认为阴阳的对立互补是世界存在与变化的根源。

汉代以后,阴阳的观念成为中国哲学根深蒂固的基本特征。

汉代思想家董仲舒说:

“天地之气,合而为一;分为阴阳,判为四时,列为五行。

”汉代思想当中,阴阳、五行、四时都是天地之气的不同分化形式形态,同时阴阳与五行、四时、五方、五色、五味等有高度的关联性,由此发展出一套关联宇宙图式的建构。

除了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补充外,五行之间也被理解为相生相克,既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主张:

“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金木水火土。

”“二气五行,化生万物;五殊二实,二本则一。

”新儒学哲学家尤依赖于《易传》的阴阳哲学而不断发展阴阳的世界观。

如宋代理学家邵雍言:

“动之始,则阳生焉,动之极,则阴生焉。

一阴一阳交,而天之用见之矣。

”哲学上是指阴阳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冲突对立,而是感合、相互吸引和配合。

清代的戴震说:

“一阴一阳,流行不已,夫是之谓道。

”把“道”理解为阴阳二气流行不已的过程。

先秦《管子》中早有对阴阳作用的认识,“春夏秋冬,阴阳之推移也;时之短长,阴阳之利用也;日夜之易,阴阳之化也。

”把阴阳看做是自然世界各种现象变化推移的动力和根源。

宋代思想家张载说:

“气有阴阳,推行有渐为化,合一不测为神。

”宋代理学家朱熹云:

“阳中有阴,阴中有阳;阳极生阴,阴极生阳,所以神化无穷。

”所以,阴阳的相互联结、相互作用、相互渗透、相互转化,由此构成的动态的整体变化,是中国人宇宙观的普遍意识,影响到中国文明的各个方面。

宇宙是各种物体相互联系的总体,阴阳彼此为对方提供存在条件,阴阳的相互结合构成世界及其运动。

英国汉学家葛瑞汉指出:

“正如人们早已知道的那样,中国人倾向于把对立双方看成互补的,而西方人则强调二者的冲突。

”人类世界的一切问题都根源于如何处理各种对立面的关系,中国文明的古老阴阳平衡思维不仅是古代中国的基本思维方式,在现代仍然有其普遍的意义。

张载在谈到对立面关系时指出“有象斯有对,对必反其为,有反斯有仇,仇必和而解”,对立、冲突甚至斗争的结果,最终必定是相反相成、协调配合,走向和解,对立中求统一,化冲突为和谐,使整个世界不断焕发蓬勃的生机。

(节选自陈来《中国文明的哲学基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在先秦时期的思想中,阴阳被解释为世界存在与变化的普遍法则及根源,它也是自然世界各种现象变化的动力。

B.作为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阴阳是指日光照射的向背,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它先于气的观念出现。

C.汉代思想中,认为阴阳、四时、五行等形式形态是由天地之气分化而来,并且四时、五行与阴阳之间关系密切。

D.宋代一些思想家认识到阴阳之间的相互作用,这种作用不是冲突对立,而是构成了一种动态的整体的变化。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3分)

A.宇宙是一个整体,各种物体相互联系,有阴即有阳,有阳才有阴,阴阳的相互结合构成世界及其运动。

B.阴和阳,既互相对立又互相包容,都会朝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但这种变化不是一蹴而就的。

C.张载秉承阴阳二气说,认为万事万物都有其对立面,有对立必有冲突,最终只能靠和解去解决冲突。

D.世界就是由各种矛盾组合而成的统一体,如何处理这些矛盾关系,可以从中国古代阴阳观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自汉以来,中国思想家们在谈及阴阳时,从来不是把阴阳作为一个割裂开的概念,而是把阴阳作为一个整体来论述。

B.汉代董仲舒认为,五行是与阴阳并行而列的观念,而宋代周敦颐则认为,五行是阴阳变化而产生的结果。

C.中国文明讲对立双方的互补,西方文明则强调二者的冲突,是因为对阴阳关系理解的角度不同而造成的。

D.先秦《管子》谈及阴阳作用,主要着眼于自然变化,后人发展其学说,认为阴阳构成了动态的整体变化,这种观念对中国文明有重要影响。

2.古代诗文阅读(37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吕诲,字献可,开封人。

祖端,相太宗、真宗。

诲性纯厚,家居力学,不妄与人交。

进士登第,由屯田员外郎为殿中侍御史。

时廷臣多上章讦人罪,诲言:

“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枢密副使程戡结贵幸,致位政地,诲疏其过,以宣徽使判延州。

复上言:

“戡以非才罢,不宜更委边任;宣徽使地高位重,非戡所当得也。

”兖国公主薄其夫,夜开禁门入诉。

诲请并劾阍吏,且治主第宦者罪,悉逐之。

英宗不豫,诲请皇太后日命大臣一员,与淮阳王视进药饵。

都知任守忠用事久,帝之立非守忠意,数间谍东朝,播为恶言,内外汹惧。

诲上两宫书,开陈大义,词旨深切,多人所难言者。

帝疾小愈,屡言乞亲万几。

太后归政,诲言于帝曰:

“后辅佐先帝历年,阅天下事多矣。

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遂论守忠平生罪恶,并其党史昭锡窜之南方。

神宗立,拜御史中丞。

王安石执政,时多谓得人。

诲言其不通时事,大用之,则非所宜。

遂上疏曰:

“安石外示朴野,中藏巧诈,陛下悦其才辨而委任之。

安石初无远略,惟务改作立异,罔上欺下,文言饰非,误天下苍生,必斯人也;如久居庙堂,必无安静之理。

”帝方注倚安石,还其章。

诲求去,乃出诲知邓州。

诲之将有言也,司马光劝止之,诲曰:

“安石虽有时名,然好执偏见,轻信奸回,喜人佞己。

听其言则美,施于用则疏;置诸宰辅,天下必受其祸。

且上新嗣位,所与朝夕图议者,二三执政而已,苟非其人,将败国事。

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诲既斥,安石益横。

诲三居言责,皆以弹奏大臣而去,一时推其鲠直。

居病困,犹旦夕愤叹,以天下事为忧。

既革[注],司马光往省之,至则目已瞑。

闻光哭,蹶然而起,张目强视曰:

“天下事尚可为,君实勉之。

”光曰:

“更有以见属乎?

”曰:

“无有。

”遂卒,年五十八,海内闻者痛惜之。

诏赠通议大夫。

(节选自《宋史》卷三百二十一,列传第八十)

【注】革:

通“亟”,病重。

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B.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C.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D.谏官许风闻言事/盖欲广采纳以补阙政/苟非职分/是为侵官/今乃诋斥/平生暴扬暧昧/刻薄之态浸以成风/请下诏惩革。

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进士登第”是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

古代科举考试,要通过层层选拔,通过第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

B.疏,又称“奏议”或“奏疏”,是臣僚向帝王进言使用文书的统称。

C.嗣位指继承君位,嗣的本义是(经皇上恩准)父亲传位或传业给嫡长子,位即君位。

D.后四史,一般指的是《宋史》、《元史》、《明史》、《清史稿》。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宗生病时,任守忠多次离间皇帝与太后的关系,吕诲上书两宫,申明大义;太后归还政权,皇帝将任守忠及其同党放逐南方。

B.吕诲任殿中侍御史,当时许多朝廷大臣上书揭发别人的罪过;吕诲认为谏官以外的人这样做就是侵权,请求皇帝下诏惩办革除。

C.吕诲认为王安石外表纯朴,内心狡诈,只会标新立异,欺上瞒下,将来会贻误天下;皇帝正倚重王安石,就退回了吕诲的奏章。

D.吕诲三次被贬出朝廷都是因弹劾大臣;病重后司马光前去探望,吕诲本已瞑目,听到哭声强睁眼睛嘱托司马光要为国事而努力,这正体现了吕诲的耿直。

7.把文中加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事之大者,宜咨访然后行,示弗敢专。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此乃腹心之疾,救之惟恐不逮,顾可缓耶?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10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8-9题。

华清宫华清宫

吴融崔橹

四郊飞雪暗云端,草遮回磴绝鸣鸾,

惟此宫中落旋干。

云树深深碧殿寒。

绿树碧帘相掩映,明月自来还自去,

无人知道外边寒。

更无人倚玉阑干。

【注】华清宫:

唐代宫名。

故址在今西安市临潼区骊山上。

山有温泉,唐贞观十八年建汤泉宫,咸亨二年改名温泉宫。

天宝六载大加扩建,改名华清宫。

8.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吴诗以讽刺见长。

开头两句,一个“飞”字,突出雪大风猛,一个“暗”字,更显雪意正浓,接着轻描宫中“落旋干”的景象,此句不着议论,讽喻之情自在诗外。

B.吴诗“绿树”二句,写华清宫内的绿树和碧绿的门帘相映,没有谁知道外面的天气已非常寒冷,表达了诗人对宫内气候的赞美之情。

C.崔诗“草遮”一句,写用石头修得整齐的磴道因御驾匿迹而格外冷清,杂草已将石磴掩盖,与吴诗中的华清宫形成鲜明反差。

D.崔诗先写华清宫白天的景色,荒草丛生,寂无声息,宫中之树,直插云霄;再写夜间之景,情景相称,诗的韵味更加浓郁。

E.吴诗“无人知道外边寒”和崔诗“云树深深碧殿寒”中的“寒”都主要写出了天气寒冷之意。

9.两首《华清宫》诗,虽题材相同,但手法、主题各异,请具体分析两首诗各自使用什么样的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的思想情感。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8分)

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两句运用倒置式的暗喻,以璀璨晶亮的明星来比喻纷纷打开的妆镜,既贴切又形象。

(2)李煜的《虞美人》一词中用比喻.夸张.设问手法写出愁思的多与深广这与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

,。

(3)欧阳修在《伶官传序》中就后唐庄宗耽溺于伶人而丧国的史实,告诫后人应记住:

“,”。

(4)《蜀相》中诗人运用带有咏叹情调的自问自答句式极为深微表达追思缅想的诗句是,。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2分)(必做题)

11.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3)题。

毛猴的大树

徐国平

出事那天上午,全村的人正兴高采烈地挤在村委大院,个个蘸着唾沫,起劲地点着分到手的钞票。

  谁也没注意到毛猴。

  其实,毛猴一早就从大喇叭里听到消息,开发商要发放树木补偿款。

他却没有一丝兴奋,也没像老婆那样急三火四地撅着屁股朝村委跑。

  毛猴慢吞吞地扒拉了几口早饭,就耷拉着脑袋出了家门。

  村外已变得十分旷阔,没有了在晨风中梳理绿云的大树,没有了鸟儿的啼鸣,整个村野像是被掏空了心脏,干瘦苍凉。

毒辣辣的日头,一时晃得毛猴有些头晕眼花,双腿发软。

  最近这些日子,他总是一副病怏怏的样子。

  毛猴的这种心态,是从村外那些大树被伐倒后出现的。

  毛猴很小就离不开大树。

他生就一副瘦小骨肉,伙伴们小瞧他,就连村里的小猫小狗都欺负他。

有一回放学,一条恶狗死劲地撵他,他吓得哭爹喊娘,没命地逃,伙伴们一旁看笑话。

最后,他见路边一棵大树,被逼无奈,使出吃奶的力气,手脚并用噌噌爬上了树梢。

恶狗徒劳地围着大树汪汪叫了几声离去。

眼瞧着树下一个个扯着鸭脖目瞪口呆的伙伴,毛猴突然产生了一种至高无上的兴奋。

还有一次,毛猴骑在树头上,咔嚓一下把树梢压折了,整个人从十几米高的大树摔下。

伙伴吓个半死,毛猴却从土窝窝里爬起,竟然筋骨无伤。

  那时,村外四周大树极多。

当地有个风俗,伐树前要在最高的树梢上挂一块红布,然后用锯斧解下树头。

毛猴便有了用武之地,一年四季总有人请,好吃好喝,另有赚头。

没想到会爬树也是挣饭吃的一行。

邻村一老木匠还托媒上门,把小闺女嫁给了毛猴。

毛猴整天乐呵呵的。

  毛猴爬树最喜上面有鸟窝的树。

每到树顶,他就先把手伸到鸟窝里,摸摸是不是有鸟蛋,若有,就把那蛋在门牙上一碰,仰脖子喝干。

他说鸟采五粮之精杂草之华,饮天之露,喝了它们的蛋长寿呢。

他更喜欢登高后的眺远,白云在上,鸟雀比肩,纵横的河流在下,连土地上高大的房子都显得矮小了,自己就有了冲天豪情。

后来,大树越来越少。

一年当中很少再有人请他爬树了。

一想到站在树梢上的快意,他就激动得心颤,他想就是没有人请,自己也得找棵大树爬上去,掏几个鸟蛋,亮亮腔,活动活动身子骨。

只是,出了门,一连走了几十里地,都看不到一颗直刺云天的大树。

他沮丧极了。

  打那以后,毛猴就疯了似地买树苗,然后,没日没黑地在自家地里挖坑栽树。

恨不得一夜间,那些树苗能长成参天大树。

正当树苗碗口粗,村里所有的地,却被乡政府卖给了开发商。

自然,那片树苗要补偿大笔钱。

毛猴老婆的嘴都笑裂了,拿毛猴当财神一样供着。

村人自然眼馋,纷纷也在各家地里,杂七乱八插了一地树苗。

  毛猴却很气恼,连着骂了几天几夜开发商的娘。

  毛猴想着想着,就一跺脚搭上了一辆进城送民工的三轮车。

  劳务市场上,来招人的包工头问毛猴,有啥特长,毛猴说,会爬树。

  一阵哄笑后,包工头便带着毛猴来到一个建筑工地,安排他干架子工。

这活儿跟爬树一样,毛猴毫不怯生,一攀上架子,浑身顿时就来了精神。

  半晌,天空有些灰蒙蒙的。

毛猴感到有些压抑,便摘下安全帽。

  可偏在这时,发生点意外,随着吧嗒一声,安全帽上遍是蛋汁和碎壳,竟是个鸟蛋,蛋汁也迸溅了他一脸。

毛猴一惊,忙仰脸往天上看,只见一群鸟儿在他头上飞过。

他纳闷不解,这鸟怎么飞着飞着就下起蛋来。

随后,他环视了一下脚下的城市,光秃秃的竟然没有一颗大树,更没见到一个鸟窝。

  毛猴不由得为这群无处栖身的鸟儿,仰天长叹。

  猝然,一只鸟儿盘旋着又朝他头顶飞来,一声凄厉的啼鸣过后,就见一枚鸟蛋,清楚无比地坠下。

  毛猴惊喜万分,慌忙侧身翻过安全帽。

就在他全神贯注接住那个鸟蛋时,熟料,自己的整个身子却离开了脚手架。

一瞬间,他感到自己像一只折断了翅膀的大鸟,急速地向下坠落着。

这种感觉好久没有了,就像先前自己从一棵大树上落下来一样。

  只是,当他轰然落地,骨碎筋断,才感到再也没有先前那么幸运了。

透过模糊的视觉,他最后望了一眼身边的安全帽,那枚鸟蛋在里面竟然安然无恙。

  毛猴微笑了一下,闭上了眼。

  (选自《短篇小说》,有删改)

(1)下列对这篇小说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主人公以毛猴命名,生动贴切,很形象地体现了他古灵精怪、攀爬技艺高超的特征,表现出他强烈的环保意识。

B.毛猴爬上大树之后的所见所闻使其产生了强烈的自豪感,从而进一步反衬出他内心深处无法回避的自卑。

C.因妻子的贪婪和不理解与村民们的短视,毛猴一怒离开了这个给他留下无尽伤痛的村子,头也不回地搭上了进城务工的三轮车。

D.小说以插叙的手法,介绍了毛猴与大树的渊源,补充了相关的具体内容,既使得文章结构富于变化,也丰富了人物形象。

(2)请简要概括毛猴的形象。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说两次写到毛猴从高处坠落,有何区别?

请从这个角度探究小说的内涵。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实用类类文本阅读(12分)(必做题)

12.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

(1)-(4)题。

材料一

备受关注的2016年诺贝尔奖拉开了帷幕,在273位被提名的科学家中,日本科学家大隅良典最后折桂,将今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独自收入囊中。

其获奖理由是在细胞自噬领域的杰出贡献。

现年71岁的大隅良典是日本知名分子细胞生物学家,目前担任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名誉教授。

10月3日接到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奖通知时,他说:

“我很惊讶,我在我的实验室。

”之所以能走上这条科研之路,和他一直信奉的科研准则有直接关系——“做别人没做过的工作”。

1963年,大隅良典进入东京大学学习,随后他果断选择分子生物学作为自己的未来之路。

1974年年底,他进入美国洛克菲勒大学,师从1972年诺贝尔医学奖得主杰拉尔德·埃德尔曼。

1977年大隅良典回国担任研究助理,直到1986年才晋升为讲师,两年之后成为助理教授才得以开展独立研究,此时他已43岁,但随后很快即做出“诺奖级”工作。

1996年大隅良典来到国立基础生物研究所之后才成为正教授,距离他回国已将近20年。

对于这样美妙的基础研究,大隅良典付出了足够多的耐心。

2012年获得“京都奖”后,大隅良典曾寄语年轻科学家:

“做其他人没有在做的事,并且做你发现真正有兴趣的事。

做研究并不容易。

然而,如果你真的被一个课题吸引,并且对它感兴趣,那么你肯定会克服所有障碍,即便你的工作一时未获得赏识。

人只能活一次。

在所有事情都说完了做好了之后,你终将会品尝到成功的喜悦。

(取材于2016年10月4日《中国科学报》)

材料二

2016年10月3日,大隅良典因为自噬机制的开创性研究,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

日本科学虽然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却未雨绸缪,他认为,不能因为近年来日本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数增多就认为日本很棒,并对日本科学研究的空心化等潜在问题表现出忧虑。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的张宏研究员与大隅良典熟识,两人合办过4期“中日细胞自噬研讨会”。

张宏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说:

“先生做了很多极其重要的工作,但从来不追求CNS(Cell、Nature和Science三种最重要的期刊)。

他批评过度追逐CNS的评估体系,认为CNS也有不少文章是错的;文章发出来就可以,重要的是工作扎实。

”今年7月,大隅良典还在《发育细胞》杂志上发了一篇自噬机制的重要论文。

张宏说,大隅良典经常跟他强调基础科学对转化医学的重要性,非常重视基础研究。

大隅良典4日在记者会上也对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深表忧虑。

他坦承,日本的年轻研究人员减少,科研经费也不足。

他担忧当前重视应用研究的社会现状,认为“有用”这个词戕害社会,妨害基础科学。

大隅良典说,现在的日本硕士研究生出于现实考虑,很难做出继续攻读博士课程的决定。

他希望能让年轻人考虑5年、10年后的事情。

(取材于2016年10月8日《科技日报》)

材料三

1945年2月,大隅良典出生在日本福冈县,在兄弟姐妹四人中排行老四。

祖父长沼贤海,是日本史学者、九州大学名誉教授。

他的父亲大隅芳雄是九州大学工学部矿山学教授。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此话用在大隅良典身上最确切不过。

他对科学的兴趣萌发于对科学书籍的阅读。

比他年长12岁的大哥大隅和雄,当时还是东京大学的学生,为激活弟弟热爱科学的神经末梢,不惜省下自己的生活费为其购买科普书籍。

大隅良典在很多场合回忆起小时候最喜欢阅读的书籍时,总是津津乐道,这些书主要包括八杉龙一的《生物的历史》、迈克尔·法拉第的《蜡烛的科学》、三宅泰雄的《空气的发现》等等,是这些科普读物在年少的大隅良典身上播撒了科学的种子,是这些书籍启蒙了他日后走向科学研究的殿堂。

大隅从小体弱多病,家住福冈市郊外,朋友大多是农家子弟,一到夏天他们便相约在一起捞鱼抓虾,捕获昆虫,寻觅萤火虫,采摘野芹菜、野草莓等。

此外,大隅还喜欢摆弄显微镜、试管之类,还热衷于飞机模型、半导体收音机的制作。

“抬头看见满天的星星可以很容易辨认出星座,银河像地上的河流一样奔腾。

这些当时都没有想过,但今天作为自然科学专业的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者,这样的体验,就是一切的原点吧。

”摘得诺贝尔奖桂冠的时候,大隅不由感言。

(取材于搜狐网)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大隅良典在获得诺奖后,忠告年轻科学研究者,要做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与其进行大家都在从事的研究,不如从事别人没有触及过的研究。

B.21世纪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的日本科学家(含日裔)上升到17位,取得“井喷”式成就,但大隅良典仍旧为日本科学研究的急功近利现象深表忧虑。

C.从大隅良典幼时的成长经历可知,他之所以能斩获诺贝尔奖,是因为有浓厚的家庭学术氛围、科学书籍的启蒙以及丰富的自然体验。

D.上述三段材料向我们展现了一个从小即有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致力于基础科学研究,提倡踏实严谨治学的目光长远的科学家形象。

(2)材料中有多处引用,这些引用分别起到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