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2021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8.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docx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五种表情

悲情光伏巨人施正荣的2011五种表情

(1)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  2012-1-511:

30:

27  我要投稿

关键词:

光伏施正荣

北极星太阳能光伏网讯:

从业绩堪忧到高管离职,从“诈捐门”到破产谣传,扑面而来的危机几乎让施正荣的2011年无暇喘歇。

与前两次危局相比,施正荣面临的这一次危机似乎来得更加猛烈。

对于尚德掌门人施正荣而言,2011年无疑是悲剧性的一年。

扑面而来的危机此起彼伏,几乎让他无暇喘歇。

从业绩堪忧,到高管纷纷离职,再到深陷舆论涡的“诈捐门”,以及后来的破产谣传,施正荣的面前,似乎埋放着一颗颗无形的炸弹。

凄惨的行业现实,让这个光伏界的标杆式人物,被一次次推向舆论的风口浪尖。

2011年,距离尚德登陆纽交所、施正荣荣升首富的日子已经渐行渐远。

如今,股价下跌、业绩亏损,已是摆在他面前的现实问题。

去年,当很多光伏企业都赚得盆满钵满之时,尚德主营业务却出现了亏损;今年二季度,尚德报亏2.6亿美元。

与此同时,尚德第三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亏1.164亿美元。

其股价则从2008年高峰时期的90美元,一路狂跌至今年11月的2美元;市值也从最高峰时的170亿美元,降至不到5亿美元,跌去九成以上。

不过,尚德媒体高级经理张建敏对此解释称,这属于正常的股价波动。

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原有的高管纷纷弃他而去,频繁离职。

这无疑是对施正荣管理能力的一次考验。

5月,CFO张怡离职另谋高就;7月,其美国业务总裁陈立志离职;此外,他的高级副总裁蔡世俊,甚至跟随他多年的副总裁邵华千,也纷纷离职。

在张建敏看来,一个跨国企业的人员流动,这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不过,一系列的人士变故,还是让施正荣颇为不满。

这个平日里待人温和的专家型企业家,内心却充满了一股子执拗劲,对于身边的人此时离开,显得颇为情绪化,他认为这是一种背叛。

所谓“背叛”的背后,则是尚德高层在用人和企业扩张上的分歧日渐公开化。

去年8月,施任命了一批CXO。

但次年又将他们降级。

如此用人方式,致使一些高层颇有怨言,此前的各种传闻最终变成事实。

同时,曾有人对公司扩张过快导致的负债率高企提出质疑

面对业界大幅下滑,施正荣不得不采取了非常之策。

为了止血,他不惜以赔偿2.12亿美元的违约金,终止与MEMC(美国一家硅片生产企业)长达10年的硅片供应协议。

2005年底,尚德上市后融得巨资,次年便与MEMC签署合作协议,以低于当时市场价一半的价格(40美元/片)长期购买硅片。

如今,硅片接近3美元/片,如此高额重负,施正荣也唯有忍痛“割肉”。

与日渐弱势的业绩、名誉相比,“诈捐门”事件则将尚德推向了道德的对立面。

就在郭美美事件的当口,“诈捐”无疑是在尚德的伤口上狠狠地撒了一把盐,也让施本人很是受伤。

对于这一切,他似乎在刻意回避。

其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学者气,让他的态度多少有些消极。

他甚至表现出极其不屑,不愿去打口水仗。

他称,爆料者不是一次说清楚,而是一点点地向外界透露,他们根本没有时间与其纠缠。

这样无休止的口水仗,他认为会降低他的身份。

“我是做慈善的,又不是骗子,6000多万真金白银都拿出去了,我要骗国家六七百万的税?

逻辑都不成立。

”谈及至此,施稍微有些情绪,无意中提高了嗓门。

他所面临的挑战,远远不止于此。

10月份,传言尚德破产并会同时拿出一部分遣散费,无疑又是一枚重磅炸弹。

对于这样的负面消息,他似乎颇为不耐烦,也在刻意回避。

11月29日,在应对美国“双反”调查的新闻发布会上,施正荣未打领带,身着一件咖啡色休闲上衣,显得颇为轻松。

这与旁侧一身工作装的英利董事长苗连生截然不同。

在发布会上,有媒体指名向施提问:

近期传出关于尚德发布1000万美金遣散费和破产等传闻,施总如何看待?

施稍作迟疑,而后一脸严肃,目光如炬。

他直接岔开了话题,回答到:

今天只谈“双反”,不提尚德。

这让在场的媒体大跌眼镜。

有消息称,尚德已难以接到欧美订单,只因为其供货的企业均认为尚德的付款速度极慢。

由于经营状况不佳,亏损不见扭转,传言破产也并非空穴来风。

同时,关于裁员遣散,尚德并非没有先例。

早在,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2009年1月,尚德曾出现过一次大规模的裁员潮。

当时,总计裁员800人,并暂缓了原计划招募2000名新人的工作。

对此,张建敏给出的解释是,很多企业都会在相应的时候,对企业做出一些相应的人员结构调整。

同时,尚德内部也有末位淘汰机制,所以人员出现变动不足为奇。

凡此种种,构成了施正荣与尚德的2011年脸谱。

在对美太阳能“双反”调查的新闻发布会现场,两个多小时的时间里,施始终一脸严肃,即便是走出会场大门的那一刻,也未曾有一丝笑意。

困倦、憔悴的施正荣,正在陷入前所未有的第三次危机。

第一次发生在2003~2004年,那时尚德两个月发不出工资,有员工甚至要搬走设备抵债,最终施靠股东担保、银行贷款渡过难关;第二次则是在2008年,这一年尚德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同样面临裁员、股价暴跌、资金紧张,一度传出破产消息。

那时,当地政府出面,帮其贷款才使其渡过难关。

与前两次危局相比,这一次危机似乎来得更加猛烈。

对于以往的推崇和当下的责难,施颇为无奈。

他认为,自己更多的是被推到了行业的前台,在闪亮的聚光灯下,接受众人的责难。

“因为尚德是一家明星企业,笼罩着很多光环,在市场不好的时候,大家都盯着你看,这很正常。

”面对众多声音,他如此解释。

(下接施正荣的年度表情)

关键词:

光伏施正荣

激昂慷慨之施正荣:

危机对尚德来说是个好机遇

施正荣似乎并未被破产流言所扰。

11月16日上午7点,他准时出现在无锡凯宾斯基酒店,精神焕发,对《财经》记者的提问他来者不拒,一口气回答了15个问题,直面创业十年来最困难复杂的局面。

采访结束后,施正荣直奔尚德全球客户会议的会场,在那里,尚德的客户和投资者还有更多的问题等着他回答。

问:

尚德二季报传递的信息比较负面:

账面现金有6.48亿美元,短期借款有16.66亿美元,经营性净现金流只有190万美元,后来的破产传言恐怕也与此有关,尚德的真实状况究竟如何?

施正荣:

资金链紧张是因为应收账款的周期比较长,这是市场因素造成的,比如意大利政府的政策使产品销量在季度末大幅提升,收款日期也相应顺延。

其实我们的账面现金一直都保证在7亿美元左右,这是由于短贷比较多,否则账上留3亿至4亿美元就够了。

至于债务水平,我觉得确实有些偏高,这主要是由于前期的投资和扩张。

我们正采取措施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把短贷转为长贷、削减公司的运营费用、控制应收账款周期等等,这样就可以腾出一些资金,缓解压力。

现在我们的库存大约是5亿多美元,应收账款8亿多美元,还有一些投资收益和现金,一共20多亿美元,这是实际的现金流。

三季报即将发布,到时大家会发现情况会好很多。

问:

财务压力大的时候会不会去寻求政府的帮助,比如无锡市?

施正荣:

尚德这么多年都没有找过无锡市政府,十年了!

现在我们还没有这个必要。

我们在国外投了一个太阳能基金GSF,总资产还有十几个亿。

问:

尚德的市场主要在欧洲,欧洲市场现在很不景气,会否对亚太市场寄予更大期望?

施正荣:

任何一个公司都必须坚持市场多元化战略,之前欧洲市场很好的时候,尚德就已开始布局亚太、中东和非洲市场。

现在不能说我们要把重心转移到亚太市场,在欧洲我们还要继续发展,市场份额继续要做到最大。

欧洲市场和新兴市场都重要,不能顾此失彼。

关键词:

光伏施正荣

愁多夜长之施正荣:

走下神坛

当演员不容易的。

”2月22日的上海国际太阳能光伏展会上,尚德电力((SuntechPower))董事长施正荣站在尚德展台前对人们说。

他个子不高,穿着一件蓝色的细格子衬衫,前额因头发日渐稀少显得越发光亮。

他正准备接受一家美国纪录片频道的采访,在摄影师的指挥下摆着各种姿势。

美国记者开始提问,问题宏大而官方。

“你如何看待新能源在全球的影响?

”“……通过我们生产的可再生能源,我们将生活在蓝天白云之下。

”施正荣的回答同样宏大。

即便这样,这依旧吸引了大批围观者:

他们快步穿梭于各展台间,努力地搜寻着这个新兴行业剩下的任何商业机会—尽管这个行业最好的商业机会早已被摄像机前的这个人拿走了。

在展会上,施正荣就像在巡视自家的店面一样跟所有人打招呼。

只要稍有停顿他就会被围起来:

有人拿出手机和照相机不断拍照;一名从东莞赶来的年轻女孩,拨开人群向他索要签名和合影;更有年轻人在人群中低声耳语,“嘿,你崇拜他吗?

施正荣无疑已成为这个新兴行业的“偶像级”人物。

光环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尚德创造的资本神话。

2005年12月,尚德在纽交所上市,施正荣以149亿元的身家成为当年的“中国首富”。

青云创投创始人叶东谈起他得知尚德上市那刻时感慨:

“我突然觉得天亮了”—这成为中国清洁技术行业的标志性事件,在尚德的引领下,中国在美国上市的新能源公司达到了15家。

不久前,尚德进阶为全球最大晶硅电池组件制造商(年产1.8GW)—在创立尚德10年后,施正荣终于在这一领域到达了全球第一的位置,这是对他最大的肯定。

但盛名之下,问题隐忧也日渐暴露。

最新的例证来自3月9日尚德发布的2010年四季度财报。

数字看上去很不赖。

其总营收达9.451亿美元,净利润达3.834亿美元,是去年同期和一季度利润的近10倍。

但需要说明的是,这大多数拜其光伏电站投资基金GSF所赐。

扣除投资收益,其主业(电池和组件)净利润仅6000多万美元,而综合其全年则亏损6000万美元。

事实上,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尚德的光环正在逐渐散去。

与竞争者相比,其毛利率仅是行业最高(33%)的一半,排名行业倒数。

这导致尚德股价长期维持在9美元附近(发行价为20美元),甚至一度还跌破资产净值。

尚德的一位欧洲客户曾毫不客气地质问:

“你们毛利率最低,销售价格却最高,到底在搞什么?

关键词:

光伏施正荣

大量后起之秀也开始逐渐威胁尚德的地位。

去年,晶澳太阳能号称在太阳能电池产量上超越尚德;在业内,论市值其不如天合光能(TSL.NYSE);论管理,英利(YGE.NYSE)是业内公认翘楚;论扩张快,它不如赛维LDK与此同时,尚德在内部管理、人才流失等多方面的弊端也日渐暴露。

这一系列事实,让昔日的仰慕者开始私下议论—尚德已经配不上它的光环,施正荣是否到了该走下神坛的时候了?

事实上,2006年以来,中国太阳能光伏产业正逐渐从资本热捧的新星过渡成为一个成熟产业,彼时的造神运动也终归与理性—从这个层面讲,施正荣走下神坛亦是产业发展的必然。

这对尚德来说,未必是坏事。

不过这些质疑注定让施正荣的本命年更加艰难。

他属兔,他说属兔的人都很敏感、敏锐和温和。

不难推断,凭借其“对任何事敏感”,他早已对上述问题了然于胸,但他却更愿意拿华为做类比:

“很多企业每到十年,就要发动很大的变革,包括尚德在内。

”施正荣对《环球企业家》说:

“我很清醒地知道,这些都是成长之痛。

章鱼战略

如果给施正荣找一个性格迥异的人当做镜子,英利董事长苗连生恐怕是最佳人选。

这位军人式领导者以精明务实著称。

他极少参加外界的社会活动,把全部精力聚焦于最现实的技术路线(多晶硅)的成本降低,宣称“10年内都不会做薄膜太阳能”。

有人把英利比喻成一把杀伤力极强的利剑,注意力高度集中于一点,出手又准又狠。

施正荣则不同。

国际化视野和流利的英语使他能跟各种人自由交流,他也非常乐于出席各种社会活动。

这种开放思想下,过去十年尚德呈现出了一种“章鱼式”的扩张路径:

以电池组件为中心,不断往上游延伸(参股硅料硅片公司),往下游试探(拓展系统业务和电站投资),往横向扩张(尝试薄膜电池和光伏设备制造)。

此外,尚德还是各种新设备和新技术的最先使用者,去美国投资建厂的第一个吃螃蟹者,亚太、中东、非洲等新兴市场的第一个深耕者和清洁化生产的最先倡导者。

与施正荣有20多年交情,现为尚德高级副总裁的蔡世俊认为,在不怕触摸新事物上,施正荣继承了他老师马丁格林(MartinGreen)的衣钵,这位“世界太阳能之父”以引入竞争机制,让多人同时进行一个研究项目著称。

蔡世俊指出,这种摊子铺很开的战略风险在于,如果实力不够或判断力不好,失误就在所难免。

“就像你赌一样,不可能次次赢”。

2010年8月尚德停止其薄膜电池生产线便是最好的例证。

作为与晶硅太阳能电池并行的另一种技术路线,薄膜电池在2006年多晶硅价格疯涨时被认为是中国企业的救命稻草(事实上也仅是稻草而已)。

尚德自然是第一批吃螃蟹者,但如今得停产意味着当年这一宣布投资3亿美元,计划在2010年形成400MW产能的宏伟计划,最终以亏损5000万美元、只产出几十兆瓦告终。

关键词:

光伏施正荣

类似的章鱼断腕事件还有两件:

3年前,施正荣为保证上游原料供给,以参股的方式与辉煌硅材料和环太科技合资组建了一家新公司辉煌硅能源,但在2010年6月,这个施精心打造的产业联盟宣告解散;2年前,施正荣曾高调向外界推出一种“革命性”的高转化率技术“冥王星”,也在最近半年不断传出“遭遇挫折”传闻,直接原因是迟迟不能实现产业化。

尽管上述事件造成的实质影响尚不足以动摇尚德的根基,但在恰逢尚德的主业电池组件利润下滑的2011年,业内怀疑尚德是否还名副其实的声音越来越大。

尚德赚钱能力的下降,是外界质疑尚德的核心。

其高成本主要源于上游硅料和硅片环节的缺失。

在业内,以英利为代表的中国企业无不践行垂直一体化的产业链布局,但施正荣对此举一直保持距离,他采取了更为稳妥的方式—通过少量参股的方式介入上游环节。

他称其为“虚拟垂直一体化”。

但这并没有自己直接投资可靠,加之2010年又是典型的硅片厂强势的年份,尚德利润率的持续下滑不可避免。

施正荣吸取了教训,今年1月15日,尚德在镇江投资的全资控股硅片厂荣德奠基,但施给这个工厂的任务是只需满足尚德50%的硅片供给。

在饱受上游成本压力之后,施的这一保守策略显示出其对垂直一体化真实的态度—不是不为,而是不想为。

蔡世俊解释了施的逻辑:

行业兴起时,都会在上游产生垄断利润,但长期看还是得市场者得天下。

光伏制造业为降低成本,不断扩大生产规模和投资上游产业链,这导致整个行业被推上了一条资金投入的跑步机。

但传统市场一旦萎靡,或者技术路线发生更迭,这些投资将成为沉重负担。

“如果哪天出来一个新技术,你那些多晶硅厂(投资动辄几十亿元)怎么办?

总不能炸了吧?

”施正荣说。

这解释了施为何坚定往下游走,深入国际市场布局得同时进入光伏电站领域。

与此同时,他还对任何新技术保持了最好得包容性。

“你很难判断哪一个方向是对的,但你必须考虑它的可能性。

”施正荣希望尚德能够做到一旦某个方向是正确的,就可迅速在这个方面快速成长。

为此,施正荣必须要忍受阶段性的低利润痛苦和尝鲜失误带来的损失—对于大多数上市公司来说,这是难以承受的,但对于施来说却不在话下。

“我们不追求最高利润率,而要可持续的利润率。

”他似乎对眼下这些对“技术性”的质疑并不在意。

“科学家”

以尚德的整体实力,施正荣本不必冒这样风险。

赛维LDK董事长彭小峰就持这一观点。

他认为只要有市场占有率和资金实力,就具备了随时整合创新技术的可能。

但一位光伏界资深人士评论说,施正荣不是那种精明的人,他只是做了他想做的事,而不是商业操作需要他做的事。

那么,施正荣想做的到底是什么?

要想找到答案,不妨先到尚德无锡总部去看看。

这是一栋以一整面太阳能电池幕墙闻名的黑色大楼,出自施聘请的奥地利设计公司之手。

在流线型设计的大楼里,衣着体面的外国人来来往往。

在这个如行军打仗得行业,少有人精心修饰自己的办公室。

比如英利和赛维LDK的总部都是类似厂房的灰色建筑。

一位参观过尚德的同行感慨:

“去了尚德才觉得我们就是乡镇企业。

这正是施正荣乐见的效果。

他曾对高管们说,他希望尚德是一个35、36岁的中年男子—高大、英俊、强壮,有责任感,思维敏捷,开放且有活力,永远挑战自己的极限。

而这栋精心修葺的尚德总部,仅仅是施正荣这一诉求的缩影。

“他是个好面子的人。

”不止一位熟悉他的人这样说。

施正荣热衷于在国际上领各种奖项,尽管外界看来,尚德的地位已无需这些证明;另一方面,施正荣更在意别人的负面评价。

去年年底,他带了十几个高管去澳大利亚开会,晚上在一家中餐馆聚餐,因为“不想被老外说中国人吵”,饭前他亲自一桌一桌的去跟其他客人解释,每桌都打完招呼后,他才安心坐下吃饭。

施正荣的故事一直是“从科学家到首富”转型的典型。

事实上,这种转型至今为止都没有完成,尤其是在如何改变人类、如何让整个行业良性发展这类宏大到超出企业范畴的话题上,他更像一个身怀天下的科学家,而不是企业家。

对于尚德,不仅要求其赚钱,还要“高大英俊”,为行业做出表率。

“他不想成为会计师式的商人,他想当的应该是船长。

”施正荣多年好友,尚理投资董事长陈秋鸣对《环球企业家》说。

更多的时候,施正荣希望维护的是中国光伏行业的秩序和面子。

在大多数光伏领导人奉行闷头发财策略时,他宁愿当“出头鸟”反击外界对光伏行业的质疑;而当他认为的搅局者出现时,他又会厉声批评。

他还最先尝试新技术,最早进入新市场,他认为他都是为了行业着想。

仅从商业层面,很难解释施正荣这些行为的背后逻辑。

因为上述新尝试都不可避免地要付出学费。

施正荣也深知“当老大是要付出代价的”,但在施内心深处,他似乎多少为自己这些“牺牲”感到自豪。

但有时这并不怎么讨好,一些尚德的追随者对他这些客观上给行业探路的牺牲经常报以嘲笑。

多年来,尚德一直被视为标杆,处于万众瞩目之中的尚德很容易让“爱面子”的施正荣患上一种“领先强迫症”。

在施正荣看来,创造引领行业的商业模式、技术和品牌价值,要远比获得高利润更重要,这正是他并不太在意尚德低利润率的根源。

科学家式的远见和“领先强迫症”让施正荣更擅于谋定大的战略方向。

但他的另一个性格—容易把现实世界简单化(同样来自于科学家基因),又往往使他的战略计划执行不力。

2009年,尚德的“冥王星”技术(Pluto)研发获得成功,这种单晶和多晶光伏电池转换率分别达到约19%和17%,堪称革命性突破。

施很快就向媒体和投资者高调谈论此事。

但由于尚德“太想”把这个研发转化成为产品,导致忽视了一些影响产品25年寿命的指标,现在倒过来补做。

在蔡世俊看来,把尚未有把握的事情过早公布,施正荣在这方面还不够老练,或者说是“太容易兴奋了”。

中途搁浅的薄膜太阳能电池也是例证之一。

当时尚德采购了美国应用材料公司售价昂贵的薄膜电池生产设备SunFab系统,这套应用材料面对火爆的光伏市场匆忙上马改装出的产品,其性能存在很多瑕疵,但尚德则笃定世界500强公司不会把不成熟产品拿出来。

“双方都在赌,都不想错过这个机遇,最后却是两败俱伤。

”原湖南四十八所副所长,施正荣的多年好友王俊朝对《环球企业家》说:

“其实施正荣就想试试,他不能失去那个机会,在这方面尚德是不能落后的。

忧心如焚之施正荣:

“只谈‘双反’,不提尚德

11月29日,中国机电产品进出口商会联合国内14家光伏企业在北京举行新闻发布会,针对以SolarWorldIndustriesAmericaInc.公司为首的美国7家光伏电池厂商向中国电池片企业提起反倾销、反补贴(下称"双反")调查事宜发表声明,强烈反对美国对中国晶硅光伏电池产品进行"双反"调查。

英利、尚德、天合和阿特斯的董事长及首席执行官悉数出席发布会,并对美国提出的"双反"立案表达了自己的看法。

发布会邀请了包括新华社、CCTV、彭博社、BBC等全球115家媒体。

在提问环节,有记者问及近期在网络上传出关于尚德发布1000万美金遣散费、破产和诈捐等传闻问题时,尚德电力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施正荣的态度是:

今天只谈"双反",不提尚德。

会上,施正荣:

任何阻止历史车轮前进的言行都将被碾得粉碎

关于美国所谓的中国光伏企业低于成本价倾销组件这个问题,施正荣说:

"关于中国光伏企业的成本优势,来源于中国企业把握住了过去十年国际光伏产业的发展机遇,在产业链建设、技术开发和规模发展速度上抢占了先机。

"

具体到贷款利率和补贴,施正荣说:

"中国银行的贷款利率要比欧美高得多,而在补贴方面,根据公开报道,带头主张进行""双反""调查的非美裔光伏公司SolarWorld本身在美国获得了超过4300万美元的补贴,在欧洲也获得了约1.4亿欧元的补贴,而没有任何一家中国光伏企业享受到这样高的政府补贴。

"

会后,施正荣:

今天只谈"双反",不提尚德

发布会后,出席的"四大金刚"纷纷被媒体包围,有记者问道:

网上近期传出关于尚德发布1000万美金遣散费和破产等传闻,施总如何看待?

施正荣大手一挥,略带烦躁地扭头面对其他的记者,并回复到:

今天只谈"双反",不提尚德。

被一拥而上包围的施正荣,步步后退,助理在后面为其hold住。

一记者直接绕至施总及其助理后面,并以压倒一切提问声的分贝问到:

"欧洲是中国光伏企业的最大市场,如果欧盟也效仿美国,申请""双反"",那么中国光伏企业该如何面对?

"施正荣表示:

"该发生的总要发生,这是产业和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因素,企业要正面的面对这些暂时性的""噪音"",光伏产业不可能破产,企业也会生存下去。

"在施总看来,之前的任何一次反倾销,非但没有打垮这个企业,反而使这个产业更加壮大起来。

有着各国政策的支持,产业肯定不会垮掉,但对于企业来说,就很难讲了。

自今年二季度以来,尚德频繁传出诈捐、裁员和破产等负面新闻,无风不起浪,一起来看看尚德内部的人是怎么看,怎么想的。

延伸一:

一财爆尚德提计1000万元遣散费

第一财经日报29日报道:

有一名自称是尚德电力的员工爆料称,自己接到了上级"硬要我放假"的通知。

该人士还称,尚德电力有关领导要求其删除微博,但她个人"需要合情合理的劳动合同赔偿"。

而另一位也自称是尚德电力的职员则表示,裁员"属实"。

有多人传出裁员事宜,想必高层也会对此有个说法。

关于遣散费,尚德高级公关经理张建敏也证实了此款的存在,尚德在今年下半年确实有1000万美元的遣散费用作为储备,该笔资金是作为计提方式来做处理的,也就是说,到年底可能会最多用掉这些钱。

而施正荣在被问及此事时表示,公司并不会有大规模的裁员,但是各个业务和生产部门都会进行结构性的优化,以便提高公司的运营。

这里提到的结构性优化,不得不让人联想到是变相裁员的说辞。

在全球市场低迷的背景下,尚德现在的日子也应该不怎么好过,而"裁员"和"开源节流"也未尝不是企业过冬的准备之一。

延伸二:

各种"门"事件层出,难得是空穴来风?

从二季度的财报净亏损2.59亿美元以来,丑闻频出:

先是"诈捐门",接下来又是"毁约门"和"离职门"等事件,2011年对于尚德来说可谓是传闻层出不穷,难道这些都是空穴来风吗?

"诈捐门"事件再次将尚德推至风口浪尖,继郭美美事件之后,尚德在伪慈善的伤口上狠狠的撒了一把盐,各大媒体抨击双方为谋取各自的利益而欺人自毁。

"毁约门":

尚德于2005年上市后融得巨资,翌年以低于当时市场价一半的价格(40美元/片)与MEMC签订了长达10年的硅片供应协议,但如今硅片接近3美元/片,如此高额重负,尚德也就只能割肉毁约,赔偿违约金2.12亿美元。

曾被美国《时代》周刊评为全球环保人士的施正荣怎么可能会如此地没有先见之明呢?

据称,这是管理上的内因,有用人不当之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