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1890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9.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

《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2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一单元导学案 《窃读记》.docx

第一单元导学案《窃读记》

第一单元导学案

单元教材分析:

1.《窃读记》生动、细致地刻画了窃读的心理和乐趣,表达对读书的热爱与渴望。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通过小女孩和北大著名学者对阅读的交流,使我们得到读书的有益见解。

3.《走遍天下书为侣》则在假定和选择中,告诉我们要与书为伴,以书为侣,其乐无穷;提出善于读书,要常读常新,百读不厌,必有所获。

4.《我的“常生果”》通过著名作家叶文玲童年时读书、作文的经历,点明了读写中吸收与倾吐的关系。

教学目标:

1.认识本单元新字,正确书写本单元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本单元课文,背诵课文指定段落,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4.通过回顾、交流学习本组课文后的收获,引导学生体会读书的乐趣,并学习一些读书的方法。

5.读背古诗句,积累古诗句,品味读书的好处及方法。

6.学习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

练习修改自己的习作。

教学重点、难点:

一是要引导学生把握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书的深厚情感;

二是在阅读中要能够结合学习和生活实际,习得一些读书和习作的方法。

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明白阅读的重要意义,激发起阅读的兴趣,逐步养成阅读的习惯,从而受益终生。

教学策略:

要统筹安排,加强教材的整合和课内外学习的结合,努力把读与悟、读与写、读书与活动结合起来。

使阅读成为学生成长的需要。

课时分配:

1、窃读记2课时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2课时

3、走遍天下书为侣2课时

4、我的“常生果”2课时

语文园地一3课时

合计:

11课时

1、窃读记

【教材分析】

《窃读记》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节选自台湾著名作家林海音的同名作品。

课文以“窃读”为线索,以放学后急匆匆地赶到书店,到晚上依依不舍离开的时间顺序和藏身于众多顾客、借雨天读书两个场景的插入,细腻生动地描绘了“窃读”的独特感受与复杂滋味,表现了“我”对读书的热爱和对知识的渴望。

文章清丽平实,充分表现了林海音善于通过自语式的独白描绘心境,用细致入微的动作描写来表达自己的感情的写作风格。

品读课文,我们能真切体会到小女孩窃读时的担忧、恐慌与痛苦,体验到惊喜、快乐与满足。

这正是窃读的百般滋味。

文章中充满着对读书的热爱,对求知的渴望,能使学生受到感染,激发他们阅读的兴趣。

【导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3.重点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导学重点】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导学难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年龄在十一二岁之间,经过几年的学习,大都养成了一定的学习习惯和自学能力。

他们已经初步掌握了基本的阅读方法,如朗读、默读、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初步掌握了搜集处理信息资料的能力,具备了一定的阅读基础,这为我们开展有效的阅读教学奠定了基础。

但还应看到五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仍然有限,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既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做好课堂的组织者、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扶放有度,使学生能够轻松愉快地接受新知。

【知识链接】

林海音(1918-2001),原名林含英,小名英子,原籍台湾苗栗县。

父母曾东渡日本经商。

生于日本大阪,不久即返台,因父亲不甘在日寇铁蹄下生活,举家迁居北京,林海音即在北京长大,1948年回到故乡台湾。

曾任记者、编辑、后从事文艺创作。

她的创作丰富,代表队作有散文集《两地》《芸窗夜读》;短篇小说《城南旧事》《烛心》;长篇小说《春风》《晓云》;广播剧集《薇薇的周记》等。

导学资源:

林海音的资料。

导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5.8.31上课时间:

2015.9.1第5次

【导学目标】

1.认识“窃、腋”等七个生字,会写“窃、炒”等14个生字,正确书写“支撑、倾盆大雨、饥肠辘辘”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预习任务】

1.认真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看拼音,写词语。

jùpàqièdǔcháocaìwūyán

()()()()

3.窃:

A、偷B、偷偷地C、谦指自己《窃读记》中的“窃”选哪一个?

思考:

读书本是一件很愉快,光明正大的事,那作者却去“窃读”呢?

4.品读,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并写下来。

5.画出集中概括了窃读的百般感受的那句话并仔细品味。

导学过程:

一、直奔“窃读”,整体感知

(一)同学们,我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知道“窃读”可换成一个什么词?

(偷读),你知道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二)整体感知课文。

1.自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认读生字词。

3.指名分段读课文,看看字音是否读准,句子是否读通顺。

4.再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

(“我”因无钱买书而偷偷躲在书店看书。

5.品味“窃读”,感受渴望

①边默读课文边用“____”画出描写“我”是怎样“窃读”的语句。

读一读句子,说一说体会。

(小组交流、汇报)

②重点品读文中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

6.画出句中表示动作的词。

A感悟形象:

从这一系列的动作中,你仿佛看到什么?

B.“急忙打开书,一页,两页,我像一匹饿狼,贪婪地读着。

C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

D“饿狼”给我们留下的是不太美好的形象,可“我”却把自己比作“饿狼”那样“贪婪地读着”,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表现出作者如饥似渴地读书。

7.你在生活中有这样的体验吗?

说一说?

8.根据生活体验,相机指导朗读。

“我有时还要装着皱起眉头,不时望着街心,还像在说:

‘这雨,害得我回不去了。

’其实,我的心里却高兴地喊着:

‘大些!

再大些!

’”

9.读了这句话,你发现了什么?

(一般人物的神态和内心是一致的,从神态描写可以看出心理活动,可这句话神态和内心是相违背的。

10.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突出了作者酷爱读书已经达到了入魔的程度。

11.美读升华:

你能把自己对“窃读”的理解与感悟读出来吗?

生读,师评:

同学们的朗读,把一个渴望读书、热爱读书的孩子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那大家知道,“窃读”,我的心理有一种怎样的感受吗?

二、自主品读“窃读”的滋味。

1.出示句子:

“我很快乐,也很惧怕──这种窃读的滋味!

2.从课文中找到有关语句,自主交流:

“我”为何快乐,又惧怕什么?

3.相机指导朗读。

三、深悟”窃读”,回归整体

出示课文插图,激情:

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起走进书店“窃读”,在你的眼里,她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生答)确实是这样,她为了读书可以忍受饥肠辘辘、腿酸脚木,为了读书可以连跑几家店才看完一本书,为了读书可以克服任何的困难!

让我们再次投入地捧起书,读好课文,共同品味“窃读”的“快乐”与“惧怕”。

四、作业

《练习册》第一课第一、二、三题。

第二课时

备课时间:

2015.8.31上课时间:

2015.9.2第6次

【导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热爱读书的思想感情。

2.感悟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预习任务】

从文中找出描写“我”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

导学过程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导入:

上节课我们了解了“我”是怎样“窃读”以及“窃读”的滋味,请同学们把自己印象深刻的句子再读一读。

2.生自由读文。

3.这节课我们要探究是什么原因鼓励“我”窃读。

二、合作探究,深入研读

1.合作小组研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要求(课件显示):

a.联系课文和生活实际,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b.交流课前搜集读书名言,谈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

2.汇报交流

3.总结: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如果放弃了读书,那是多么可怕的事!

让我们时刻铭记这句至理名言──“记住,你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4.诵读句子。

三、回归整体,理清层次

1.同学们,课文学到这里,大家明白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这件事的吗?

2.尝试分段。

四、积累内化,课外拓展

1.自选感兴趣的、欣赏的描写“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的语句,进行美读积累,并摘抄在作业本上。

2.根据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自选活动,感受阅读的快乐!

【板书设计】 

                           1、窃读记 

                         复杂:

快乐 惧怕(心理描写 独特感受) 

                         急切:

(动作描写:

跨、踮、钻、挤、找)

【教学反思】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预习案

预习提示:

1.借助生字读音读通课文,在不理解的地方做好批注;对于不理解的词

语借助工具书理解。

2.勾画出我认为重点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我的体会。

3.课文内容我知道: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我的质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小苗与大树的对话》导学案

【导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导学重点】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并认真参与课外阅读。

【知识链接】

1.季羡林,文学翻译家、学者。

生于1911年,山东临清人。

著有《印度简史》、《1857-1859年印度民族起义》、《印度古代语言论集》,译有《沙恭达罗》、《五卷书》、《优哩婆湿》等,还曾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人民文学》等报刊上发表多篇散文。

2.《三国演义》原名《三国志通俗演义》,也称《三国志演义》,是我国第一部章回小说,也是我国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历史演义小说。

作者是元末明初的罗贯中。

3.《水浒传》创作于元末明初,作者施耐庵。

是第一部描写农民起义的小说。

全书围绕“官逼民反”这一线索展开情节,描写了一群不堪暴政欺压的“好汉”揭杆而起,聚义水泊梁山,直至接受招安致使起义失败的全过程。

小说塑造了108个农民起义英雄形象。

4.《彭公案》《施公案》《三侠五义》均为清代侠义小说,以行侠仗义、惩恶扬善为主题。

5.《古文观止》自清初定稿以来,流传城乡,雅俗共赏,影响甚广。

代表了中国古典散文的最高成就,是学习文言文散文的入门读物。

熟读了其中的文章,就把握了中国古代散文发展的大体轮廓。

第一课时

备课时间:

2015.9.1上课时间:

2015.9.6第7次

【导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能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读懂词句的意思。

2.正确、流利、分角色朗读课文,把握谈话的主要内容。

3.能从对话中得到怎样读书和学习的启示,进一步开展有关阅读的综合性学习活动。

一、预习检测:

A.给多音字注音、组词

()()()()()()

绿朝倒

()()()()()()

B.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季老指出:

把文章写好,要;要;要;要。

C.对词语的理解。

滚瓜烂熟:

形容朗读、背诵得熟练流利。

偏科:

指单独着重某一科,不能全面发展。

注:

用文字解释字句。

文中指对《古文观止》中难以理解的词句加上注释。

二、自主学习: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