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179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464.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2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docx

最新部编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人教版语文七下第13课《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教学设计

课题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单元

第四单元

学科

语文

年级

七年级

学习

目标

1、积累“商酌、累赘、颠沛流离、鞠躬尽瘁”等词语。

2、培养快速阅读的能力,理清全文思路,赏析精彩语段,对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

3、掌握本文在刻画人物方面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重点

1、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2、领会文中所记叶圣陶先生的语文观点。

难点

学习叶圣陶先生宽以待人、严以律己的品质。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大家都说“见字如见人”,你能从语文教材封面的“语文”二字,看出写这两个字的人有什么样的品质吗?

(学生回答,老师概括)对,圆润、敦厚,一点也不花哨。

知道这是谁写的吗?

叶圣陶。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几件事,了解他的人品。

 

听。

用教材封面的“语文”二字引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初读感知

1、本文写了关于叶圣陶先生的哪些事情?

明确:

写叶圣陶先生的事共分来两个方面:

一是他待人宽厚的方面,先写叶圣陶给他的文章描标点,接着写自己同叶圣陶修润课本时发生的事,接下来又叙述了叶圣陶在日常交往中宽厚待人的一些言行。

另一方面写他对己对学术严格的一面,先写在做学问和使用语言上一丝不苟,再说写作上叶圣陶都认真至极,要求妥帖和完美。

2、作者是怦着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来写叶圣陶先生的?

明确:

怀念和敬仰之情。

对叶圣陶先生去世的怀念,对他人格魅力的敬仰。

3、理清课文思路,划分课文层次,并概括层意。

明确:

第一部分(第1段):

叶老去世自己内心的悲哀。

第二部分(第2-8段):

写叶圣陶先生的高尚的品格。

第一层:

(2段)总写叶圣陶先生的高贵品质。

第二层(第3-5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的一面。

第三层(第6-8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律己严的一面。

第三部分(第9段):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听,并交流看法。

 

讨论交流。

 

培养学生朗读和归纳课文内容的能力。

 

培养学生划分段落层次并概括层意的能力。

 

作者介绍

张中行(1909—2006),原名张璇,学名张璿,河北省香河县人,当代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典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二十世纪末,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未名湖畔三雅士、“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曾参加编写《汉语课本》《古代散文选》等。

合作编著有《文言文选读》《文言读本续编》;编著有《文言常识》《文言津逮》《佛教与中国文学》等;代表作有随笔集《负暄琐话》等。

 

选择性笔记

了解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

人物介绍

叶圣陶(1894—1988),原名叶绍钧,字秉臣,当代著名作家、教育家、编辑家、文学出版家和社会活动家。

1916年,推出第一个童话故事《稻草人》。

1918年,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春宴琐谭》。

1923年,发表长篇小说《倪焕之》。

解放后,叶圣陶曾担任出版总署副署长、人民教育出版社社长、教育部副部长。

代表作品:

短篇小说集《隔膜》,长篇小说《倪焕之》,散文集《脚步集》《西川集》,童话集《稻草人》《古代英雄的石像》等,并编辑过几十种课本,写过十几本语文教育论著。

 

了解

通过写作背景的了解,为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作铺垫。

字词积累

1、生字积累

草率(shuài)生疏(shū)商酌(zhuó)

恳切(kěn)譬如(pì)朦胧(lóng)

晦涩(huìsè)搀合(chān)锋芒(máng)

牵涉(shè)冗长(rǒng)累赘(zhuì)

拖沓(tà)妥帖(tuǒtiē)

诲人不倦(huìjuàn)不耻下问(chǐ)

鞠躬尽瘁(jūgōngcuì)颠沛流离(diānpèi)

简明扼要(è)自顾不暇(xiá)

2、词语积累

草率:

轻率,不慎重,做事不认真,敷衍了事。

不耻下问:

乐于向学问或地位比自己低的人学习,而不觉得不好意思。

商酌:

商量斟酌。

鞠躬尽瘁:

不辞辛苦,勤勤恳恳,竭尽全力,贡献出全部精神和力量,一直到死为止。

颠沛流离:

由于灾荒或战乱而流转离散。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拖沓:

形容做事拖拉,不爽利,不简洁。

搀和:

chānhuo掺杂混合

冗长:

rǒngcháng(文章、讲话等)废话多,拉得很长,含贬义

著作等身:

形容著作极多,叠起来能跟作者的身高相等。

沾溉:

浸润浇灌

高文典册:

经典性著作

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比喻对同一个问题,不同的人从不同的立场或角度去看有不同的看法。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仁爱之人,自己决定对人建立仁爱之心,别人才会对你仁爱,自己决定对人豁达(宽容),别人才会对你豁达(宽容)。

下里巴人:

原指战国时代楚国民间流行的一种歌曲,今用于比喻通俗的文学艺术。

阳春白雪为其反面,比喻高深、不通俗的文学艺术。

 

笔记。

积累字词

 

深层探究

1、文章开头,作者说“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是什么意思?

明确:

“双层的悲哀”的含义:

大处说,中国的文学界和教育界,失去了一位坚守语文主张的著名语文学家;小处说,“我”失去了一位相交多年、感情深厚的老师及朋友。

表达了张中行对叶老的尊敬与爱戴。

2、文章第2段中用到了对比的手法,请找出来,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明确:

一是把叶圣陶与鲁迅、郁达夫作对比,突出叶圣陶“平实规矩”的品格;二是把叶对陶与“儒、释、道”三种思想“搀合”在一起的学者进行对比,突出叶圣陶思想行为的一致。

3、“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这句话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明确:

起到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前一句对前文叶圣陶先生为经宽厚的一面作总括,后一下句子引出下文叶圣陶先生严律己的方面。

4、在第7段中,作者把叶圣陶先生对写文章的看法说成是“写话”,这咱“写话”的作文风格具体指什么?

明确:

平易自然,鲜明简洁,细致恳切,念,顺口,听,悦耳,说像话还不够,就是话。

还特别重视“简洁”

5、文章最后一段中,作者又一次写到《左传》的“三不朽”标准,这在文中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

第一是与前文照应,突出叶圣陶先生品德高尚;第二,用“三不朽”中占第一位的“立德”结尾,点明了中心,表达了作者对叶圣陶先生的崇敬之意。

6、一般来说,悼念性的文章,结尾总少不了对死者的追思和怀念,以寄托作者的哀思。

但本文作者却一反常态,重点写要人们向叶圣陶先生学习,这是为什么?

明确:

在结尾段的开头,作者用“人,往矣”一句已表达了作者对死的的哀痛,紧接着,作者又说“我常想到的是他的业绩”,这是因为在作者心目中,对死者最好的怀念是让人们永远记住他,学习他。

所以,他把学习叶圣陶作为结尾进行强调。

7、本文所写的都是关于叶对陶先生的一些小事,但小事不小,你能从这些小事中看出叶对陶先生的“大”吗?

明确:

从这些小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叶对陶先生的许多高尚的品质:

为人宽厚、严于律己、言行一致,这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推崇的品质,由此可以看出叶圣陶先生是一个高尚的人。

8、掩卷沉思,你从文中获得了哪些启示?

明确:

这么一个著作等身的人,在文学上的成就自不必说,单说他在细节上的那种认真、严格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在作人方面,叶圣陶先生也有许多值我们学习的地方:

他为人宽厚、不耻下问、严于律己。

 

讨论交流。

 

讨论交流。

 

 

分析人物形象。

 

写法探究

本文语言简洁明白,体现了叶圣陶先生“写话”的特点。

下面就其他方面作一些探讨。

1、在感情表达方面:

善于理性控制感情,反显其真挚。

2、在人物刻画方面,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人物的精神风貌。

3、在文风方面:

态度诚恳,叙述平实,语言朴素,所写正是简明而有条理的口头语,同时又不失其深致。

4、本文的文字转换过渡之处,下笔至简,如“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

又如“以上说待人厚,是叶圣陶先生为人的宽的一面。

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

这些地方都是文意转换的地方,而张中行先生均以一句话就完成了转折,简洁有力,深显功力。

拓展延伸

在本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的名人名言(包括被删减的部分内容),课后阅读原文(没删减),将这些名言都积累下来,并说说它们的意思。

【交流】

1.躬行君子,则吾未之有得:

做一个身体力行的君子,那我还没有做到。

2.学而不厌,诲而不倦,何有于我哉:

学习不觉得厌烦,教人不知道疲倦,对我来说,做到了哪些呢?

3.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自己要站得住,同时也要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时也要使别人事事行得通。

4、皇天无亲,惟德是辅:

意思是天公正无私总是帮助品德高尚的人,出自《尚书·蔡仲之命》。

5、不愧于屋漏:

愧:

惭愧;屋漏:

古代室内西北角安放小帐的地方。

不愧于屋漏,是汉语词汇,拼音是,原意是虽在宗庙里,但无愧畏之心。

后比喻即使在暗中也不做坏事,不起坏念头。

出自《诗经·大雅·抑》:

"相在尔室,尚不愧于屋漏。

"

课后听合唱。

培养学生的课后阅读能力。

 

巩固提高

1、给下面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晦涩()搀合()

冗长()累赘()

拖tà()草shuài()

生shū()朦lóng()

(huìsèchānrǒngzhuì

沓率疏胧)

2、找出下面句子中的错别字,改在后面括号里。

(1)鲁迅笔下多锋忙。

()

(2)普通话他深疏。

()

(3)谦虚而恳切地问我,同意不同意灰复()

(4)不能牵涉过多,甚至挑起论辨。

()

(5)几年前我在拙作《作文杂谈》的"累赘拖踏"一题里曾较详细地谈到。

()

(忙—芒深—生灰—恢辨—辩踏—沓)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C)

A.李老师勤勤恳恳,诲人不倦,为教育事业献出了毕生精力。

B.张叔叔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份安定的工作,希望从此可以结束颠沛流离的生活。

C.上课一定要认真听讲,有疑问要不耻下问,老师一定会耐心解答。

D.教育别人最好的方法就是以身作则。

4、结尾一段中“叶圣陶先生,人,往矣”句中作者连用两个逗号,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叶圣陶先生”和“人”构成复指关系,都可作“往”的主语,用逗号隔开,是为了强调先生的去世在作者心中留下的悲痛,突出作都对死者的深深的怀念之情。

 

完成练习

 

巩固课文所学知识。

课堂小结

把写文章叫做“写话”,多么直白的名字!

叶圣陶先生是要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写自己心里想说的话,这个“想说的话”既指自己的切身感受,更也指自己的口头语言,一种直白的、易懂的语言。

同学们,学了这篇文章,你们知道怎么写作文了吗?

听。

通过小结,让学生进上步理解文章主题。

板书设计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修改文章

以小见大

待人宽送客

复信

写话重风格

律己严文风重简洁

写作求完美

可笔记。

学生可直观地了解课文内容。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回忆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仰慕之情。

教师应指导学生在课上用适当的方式阅读文本,根据本班学情来确定阅读时间和方法,读后力求达到能够复述故事主要情节的目的。

对于学生理解人物,教师可采用补充阅读资料的方式,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本文写人的手法可与写作教学结合进行拓展。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2.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3.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理解文章,掌握文中所记述的叶圣陶先生的过人品性;

2.掌握本文对人物因小见大的刻画方法;

3.领会本文行文平易、内涵深厚的写作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学习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律己严的品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自主阅读领会文章主要内容,深入理解课文的主旨。

【教学难点】

1.体会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

2.学习本文通过若干件小事,写出人物特点的写作手法。

◆课前准备

自读《略读的指导》,作者叶圣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作者介绍导入(布置预习,请学生介绍,老师点评)

张中行,原名张璇,著名学者、哲学家、散文家。

主要从事语文、古代文学及思想史的研究。

是二十世纪末未名湖畔三雅士之一,与季羡林、金克木合称“燕园三老”。

季羡林先生称赞他为“高人、逸人、至人、超人”。

许怡评价他涉猎广泛,博闻强记,遍及文史、古典、佛学、哲学诸多领域,人称“杂家”。

今天我们要学的《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是一篇写人记事的散文,作者回忆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先生的崇高德行,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仰慕之情,让我们来一起走进文章。

二、略读把握内容,简要复述。

略读提示:

略读又称跳读或浏览,是一种快速阅读文章以了解其内容大意的阅读方法。

它要求读者可以有选择地进行阅读,可跳过某些细节,以求抓住文章的大概,从而加快阅读速度。

请同学们根据略读提示,阅读《叶圣陶先生二三事》,记下你的阅读时间。

阅读后请一到两位同学简要复述主要内容。

并让学生提出自己在略读中解决不了的问题。

读后指导:

1.不求甚解:

不在细枝末节上纠缠,也不追求对所有细节都理解,只要快速掌握文章大意即可。

2.借助提示:

要利用文章的标题、副标题、小标题、斜体词、黑体词、脚注、标点符号等,对文章进行预测略读。

3.抓住关键句:

阅读段落的关键句以快速掌握大意。

4.把握文体阅读要素进行快速阅读,如记叙文六要素。

在学生略读过程中,如有同学提出字词问题,可以在讨论环节集中选择重点解决。

在阅读的过程中,校正读音,积累字词:

简明扼(è)要:

指简单明了,抓住要点。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低资历浅的人请教问题为耻。

商酌(zhuó):

商量斟酌。

颠沛流离(diānpèi):

形容生活艰难,四处流浪。

朦胧:

①月光不明;,看不清。

②看不分明,没有鲜明轮廓或细节;勉强看得见。

③在感情或直觉的意义上微微感觉到或觉察到。

三、梳理结构,小结并板书:

提示:

理解文章结构,要注意通过文章的结构特色、文中提示思路的词语或句子加以理解。

散文的一般结构方式为提出对象,对对象进行直接描写和间接描写,点明意义。

理解结构要从抓线索或文眼入手。

第一部分(第1段):

叶老去世自己内心悲哀。

第二部分(第2段):

总写叶圣陶先生的品德有过人之处。

第三部分(第3-5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待人宽厚的一面。

第四部分(第6-8段):

详写叶圣陶先生行文律己严格的一面。

第五部分(第9段):

谈学习和仿效叶先生品德的思考。

叶圣陶先生二三事

张中行

叶老去世,我心悲哀

(1)躬行君子,人之师表

(2)

待人厚(2-5):

修改文章、恭敬送客、复信关怀

律己严(6-8):

为人作文、力求完美、以身作则

斯人已去,主张永存(9)

第二课时

一、导入:

著名诗人臧克家曾经说过:

“温、良、恭、俭、让这五个大字是做人的一种美德,我觉得叶老先生身上兼而有之。

”在现代汉语研究领域,叶圣陶主张规范现代汉语包含规范的语法、修辞、词汇、标点、简化字和除去异体汉字。

上节课,我们从总体上了解了叶老谨严自律、待人宽厚的节操和风范以及在行文方面的主张,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要深入理解文本内容,学习他在为人与为文方面的风范。

二、精读赏析:

朗读课文第一段,然后回答问题:

“心里立即罩上双层的悲哀”这句话表达了怎样的含义?

作者得知叶圣陶逝世时恰在除夕夜,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却带来不幸的消息,乐景衬哀情,徒增其哀,所以是双重的悲哀。

朗读课文相关文段,然后回答问题:

1.“相识之后,交往渐多,感到过去的印象失之太浅,至少是没有触及最重要的方面——品德”,这句话中“过去的印象”指什么?

“失之太浅”指什么?

明确:

“过去的印象”指:

只是编课本打过交道。

“失之太浅”指:

评价只看到了表面,没有触及品德。

2.“凡是同叶圣陶先生有些交往的,无不为他的待人厚而感动”,文章第三自然段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这一点的?

明确:

为吕叔湘先生的文章描标点;让张中行帮助用普通话修改文章,叶老认为改得不妥之处,谦虚而恳切地问张中行先生,同意不同意恢复。

3.“日常交往,他同样是一以贯之,宽厚待人”,文中举了哪些事例来说叶老在日常生活方面宽以待人的?

明确:

送别,一定还是走过三道门,四道台阶,送到大门外才告别,他鞠躬,口说谢谢,看着来人上路才转身回去。

晚年,有两次是已经不能起床了,我同一些人去问候,告辞,他总是举手打拱,还是不断地说谢谢。

我去拜访,他因与朋友有约不在家而非常悔恨,以为朋友因处境不好住旅店而悲伤。

4.“他还有严的一面,是律己”,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表现叶老律己严的?

明确:

是从三方面来表现的。

为文方面要求简明如话、文风简洁、力求完美。

朗读课文第九段,然后回答问题:

“都要常常想想叶圣陶先生的写话的主张,以及提出这种主张的深重的苦心”,这句话表达的含义是什么?

明确:

语文方面要学习叶老关于写话的主张,要体会他提出那种主张的良苦用心。

三、小结中心:

教学提示:

找出文章的写作重点和文章中对整体内容进行议论抒情的部分;结合上述内容,根据写作背景、写作意图等概括出文章的中心;理解这个中心的深刻或新颖之处,并理解这个中心在原文中是如何表达的;谈谈中心对自己的启示。

1.这篇文章表达了怎样的中心思想?

作者回忆了与叶圣陶先生交往的几件小事,表现了叶圣陶待人宽厚、谨严自律的节操和风范,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的追思仰慕之情。

2.本文的中心思想对你有何启示?

四、写法小结:

本文所叙述事情虽小,但是小事情见大品格;回忆内容多且杂,既写作者亲身经历感受的事,也有他人的转述和评价,因主旨统摄,并不觉得散乱。

人物形象因这些片段和细节真切丰厚起来。

行文沉稳平和,质朴蕴藉,平静的叙述中充满感情,评述随叙述自然生发,援引议论精要庄重,之间承合自如,这是大家的境界。

五、作业设计:

以《XXX二三事》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注意借鉴张中行先生在《叶圣陶先生二三事》中的写作技巧。

◆教学反思

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