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1665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22.6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2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docx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下教案

课题

祖国有多大

学习

目标

学会看中国地图,知道图例、比例尺的含义。

了解我国的海陆疆域。

重点

难点

学会多角度看待问题,能够从不同角度来认识祖国大。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相关资料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

同学们,请看这是一张世界地图,在地图上,我们的祖国像什么?

二、“徒步旅行”,漫长的国界线。

1.读书查找数字。

我国的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

这节课我们就来感受一下祖国的辽阔。

2.识图做好铺垫。

3.计算获得感知

1、激趣引入

 

2、指导学生读书查找数字。

 

3、请同学们计算一下,如果我们每天走8小时,每小时走4千米的话,要走多少天?

1、聆听

 

2、说一说,小组合作,集体交流反馈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学习

目标

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重点

难点

知道我国幅员辽阔,为祖国感到自豪。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相关故事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对照比较,宽广的土地。

1.温差比较

2.时差比较

3.面积比较

我们的祖国真的很大。

陆地面积有960万平方千米,全世界超过中国面积的国家只有俄罗斯和加拿大,我国位于第三位。

二、总结:

通过这节课我们不仅知道祖国幅员辽阔,而且在内心深处已经升发起对祖国的热爱,下面就让我们在《大中国》中结束本课。

1、讲故事,提问

 

2、指导学生说一说,和学生一起探讨

1、聆听,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2、共同探讨,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首都北京

学习

目标

1、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2、了解北京悠久的历史和现代都市风貌。

重点

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相关资料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3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949年,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决定把北平改名为北京,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首都。

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亲手升起了新中国第一面五星红旗。

从此,北京成为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地方。

二.、提问:

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1、引入

 

2、指导学生说一说,北京作为祖国的首都和我国其他地方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说首都是祖国的心脏?

1、聆听,然后小组合作交流、评价

 

2、谈一谈自己的体会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首都北京

学习

目标

通过学习进一步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知道首都北京是我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相关资料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学生分小组选择其中一个方面的问题进行自主学习。

分别阅读教材第10页至12页,选择与本小组探究问题相关的内容进行学习和讨论。

二、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1、引导

 

2、引导学生汇报交流。

 

1、自主学习

 

2、学生汇报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香港和澳门

学习

目标

简单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知道香港和澳门是我国两个特别行政区;简单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重点

难点

了解什么是“一国两制”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搜集香港和澳门风光或旅游照片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5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1、提问:

我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有两个被称为特别行政区。

它们是哪两个呢?

它们在哪里呢?

为什么是特别行政区?

特别在哪里?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地图,找到香港和澳门。

3、学生阅读教材第16页“资料卡”,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4、学生探究:

“港人治港”和“澳人治澳”以及“高度自治”具体指什么?

“一国两制”的方针是怎么回事?

是谁提出的理论?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了解“特别行政区”的特别之处

3、学生探究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香港和澳门

学习

目标

通过历史与现实的对比,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重点

难点

了解香港和澳门的地理位置及其他历史演变,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和自信心。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港澳的历史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6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指导学生追寻历史

1、为什么根据在香港和澳门建立特别行政区?

2、学生阅读教材第15页“资料卡”内容后,指名说一说。

二、回顾港澳回归

讨论:

香港和澳门回归说明了什么?

三、在地图上认识香港和澳门,认识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

1、学生阅读教材地15页地图和教材第16页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2、让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3、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1、指导学生追寻历史

 

2、展示有关香港和澳门的资料,进一步了解香港和澳门

1、讨论、交流

 

2、学生画一画特别行政区区旗和区徽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宝岛台湾

学习

目标

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

重点

难点

了解台湾的基本情况和特殊历史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搜集台湾风光图片或旅游照片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7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入新课:

香港和澳门回归祖国,中国人终于圆了萦绕一个世纪的团圆梦。

现在我们还有一个夙愿:

就是实现台湾和大陆海峡两岸的和平统一。

 

二、指导了解台湾

1、提问:

台湾在哪里?

2、台湾什么样?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了解台湾

 

3、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宝岛台湾

学习

目标

知道台湾是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祖国的领土神圣不可侵犯,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

重点

难点

使学生初步形成维护祖国统一的愿望和信念。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台湾的历史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8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指导了解台湾

1、台湾和大陆分离多久了?

为什么会分离?

2、指导学生阅读《中国地图》.

3、阅读教材20页,师生总结:

美丽气候:

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自然环境。

4、引导学生探究海峡两岸关系

5、课外拓展

给台湾的小朋友写一封信,表达自己对两岸统一的渴盼心情。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我们的"母亲河"

学习

目标

了解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懂得择水而居,知道长江和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重点

难点

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母亲河"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9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指导学生阅读教材第25页《中国河流分布图》

找到黄河和长江,在图上找到自己知道名字的主要河流,并把它们的名字填写在表格里。

 

二、指导学生了解黄河

 

三、用同样的办法了解长江。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我们的"母亲河"

学习

目标

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懂得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热爱祖国山河。

重点

难点

理解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母亲河"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10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总结复习,完成练习。

1、水是生命之源,人类自古以来就懂得(“”)。

2、()和()是我国两条主要的河流。

3、长江发源于()西部,最后注入()。

长江流经()个省级行政区,全长约()千米,是我国第()大河。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练习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祖国名山知多少

学习

目标

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

重点

难点

了解祖国名山的自然风光和其他承载的历史文化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祖国名山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11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谈话引入新课

 

二、说一说祖国名山

1、让学生阅读教材第33页图文。

2、教师以泰山为例,结合自然与人文进行讲解。

3、学生分小组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中国名山进行学习,结合搜集整理的文字、图片信息,进行汇报。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汇报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祖国名山知多少

学习

目标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重点

难点

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用恰当的方式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祖国名山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12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完成练习:

(1)“五岳”指的是我国的五座名山,它们是东岳(),位于()省,西岳(),位于()省,南岳()山,位于()省,北岳()位于()省,中岳(),位于()省。

(2)东岳泰山被尊为“”,孔子有“”之语,唐代诗人杜甫有“”的佳句。

(3)华山有“”的说法。

黄山有“”。

()山瀑布有“疑似银河落九天”的佳句。

二、课外拓展汇编名山之最;访谈家乡名山日月山。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练习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走上黄土高坡

学习

目标

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重点

难点

了解我国黄土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坡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13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走上黄土高坡

1、曲《黄土高坡》。

2、提出问题:

你知道这首歌中所说的“黄土高坡”在哪里吗?

“黄土高坡”是什么样子?

这里的人们是怎样生产、生活的呢?

我们能从歌词中找到哪些有价值的信息?

3、学生阅读教材第37页地图。

4、小结:

“黄土高坡”位于我国黄河中上游的山西、陕西、甘肃、宁夏等省区境内,平均海拔2000米左右,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黄土分布区,人们把这里叫做黄土高原。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走上黄土高坡

学习

目标

了解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重点

难点

初步形成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坡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14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质疑:

黄土高原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

阅读“资料卡”。

二、黄土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

1、生产方面:

修建梯田;植树种草;放牧。

2、生活方面:

开凿窑洞;打井取水;扎白毛巾。

3、课外拓展

学生收集人类与环境密切关系的相关资料,在班上相互交流。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登上世界屋脊

学习

目标

1、了解我国青藏高原的地理位置、环境及气候特点。

2、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重点

难点

了解青藏高原上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与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坡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15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了解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和气候特点

1、指导学生识图

观察:

教材第41页地图。

观察青藏高原范围:

青藏高原位于哪些省级行政区?

二、登上“世界屋脊”-----欣赏青藏高原自然风光

1、学生阅读教材第41页至第42页的山水风光图。

2、阅读教材第41页地图。

在地图上找到青藏高原上著名的山脉和河流。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登上世界屋脊

学习

目标

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难点

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黄土高坡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16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登上“世界屋脊”-----领略青藏高原气候

1、提出问题:

青藏高原海拔这么高,高原的气候和平原地区相比有什么不同?

2、说一说:

藏族人民是怎样适应环境的?

生产方面:

牧业为主;种植耐寒农作物----青稞。

生活方面:

藏袍服饰特点;住毡房;吃糌粑;礼节(哈达)。

 

2、课外拓展自主探究藏民的独特风俗。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走进东北黑土地

学习

目标

1、了解我国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特点及资源状况。

2、了解东北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他们的生活方式。

重点

难点

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东北物产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17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我国最北的地方

1、出示:

《中国政区图》教学挂图。

找一找:

中国的东北部是指哪里?

东北包括哪些省级行政区?

2、观察教材插图《东北地区》图。

找一找:

东北平原、大小安岭和长白山。

3、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我国最北的地方是什么样?

和我国其他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有谁去过东北?

东北有什么特别之处?

和我们这里有什么不同?

让学生描述东北。

(根据学生自己已有的生活经验,感性地描述一下对东北的印象。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走进东北黑土地

学习

目标

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重点

难点

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资料了解东北物产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课时

第2课时

备课总数

第18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这里的土地真肥沃

1、播放:

东北黑土地风光。

2、阅读教材第47页图文。

(通过形象直观的图片说明黑土地的肥沃。

3、提出问题:

这里为什么有如此肥沃的黑土地呢?

二、这里的森林真茂密

1、阅读教材第48页图文。

2、提出问题:

为什么东北原始森林中的树种多是针叶和小阔叶林,与我国其他地方的森林树种有什么不同?

3、森林宝库。

(1)学生阅读教材第49页插图。

(2)介绍自己了解的东北物产。

三、这里的冬天真寒冷。

阅读教材第50页至51页内容,教师讲解。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课题

享受热带风光

学习

目标

1、了解我国热带地区的范围、自然环境、气候特点及其资源状况。

2、了解热带地区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其环境的关系,理解和尊重人们的生活方式。

重点

难点

初步建立环境保护意识。

教法

选择

讲授法

课型

新授

课前

准备

查阅热带风光资料

是否采用多媒体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课时

第1课时

备课总数

第19课时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享受热带风光

1、阅读教材第53页至第54页图文。

2、联系实际:

有同学去过海南或西双版纳吗?

谈谈自己的感受。

二、识图

1、出示:

《中国政区图》。

2、讲解:

热带的范围及形成原因。

三、探究环境与人生活的关系

提出问题:

你在热带地区发现当地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有什么特别之处?

为什么会是这样?

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与什么有关系?

交流讨论:

发表自己的见闻,并分析上述问题。

四、小组学习探究祖国不同环境下的人们的生活

 

 

1、提问

 

2、引导

 

 

1、聆听

 

2、学生交流

检查签阅

第周,应备课时实备课时,共课时

评价:

时间:

检查(签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