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1640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docx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省级德育课题开题报告

一、选题缘由

1、学校学生现状

我们学校是一所发展中的学校。

34个教学班1700余名学生办学已成规模。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处独特的地理位置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已成为学校受教育者的主体。

他们其中一部分习惯差、毛病多。

据我初步统计农村学生、留守学生占学生总人数的60℅左右。

他们的养成教育是当下必须面临亟待解决的问题。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更有刻不容缓的使命感和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感。

2、寻找空白填补空白

我们在课题立项之前在网上大量查找了国内学校进行养成教育研究的情况。

通过浏览看到钢花学校做得比较好。

但我们发现钢花学校在德育主题月活动、利用家长学校资源等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开发特别是针对留守学生的养成教育研究更是一个空白。

我们进行此项课题研究就是想在钢花学校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养成教育内容赋予养成教育新的时代内涵。

3、创品牌出特色

提炼办学理念打造学校品牌是我们学校当前的战略选择也是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

教育品牌一旦形成就会凝聚成一个地方或者一个学校教育方面的影响力彰显其办学水平及办学特色满足社会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二、课题界定

为避免产生混淆特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概念加以界定。

“体验”就是通过实践或亲身经历来认识周围的事物它具有过程性、亲历性和不可传授性是充满个性和创造性的过程。

“养成教育”是教育者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训练活动使少年儿童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帮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学会创造、学会生存的一种教育过程。

“体验式养成教育”是教育者依据德育目标和少年儿童的心理、生理以及个体经历有效创设相关的情景或氛围让少年儿童充分发挥主体作用用心去体验用心去感悟通过反思体验和内化体验形成个人的道德认知并逐步积淀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终形成“不教而教”的自律习惯并伴随终生。

三、研究意义

1、是创新德育工作的需要

当前一些教育者的德育教育方式仍然是灌输说服、限制防范、机械训练忽略了教育对象的道德思维和道德实践能力的培养忽视了教育对象道德观念的自主体验、感悟内化使得养成教育缺乏实效性。

因此养成教育要有实效不仅要优化外部环境更要变革、创新现行的养成教育方式走进学生心灵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促使其把学校提出的行为规范和期望变成自己的内在需要。

2、是学校发展的需要

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必然要求改进学生的道德教育。

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既是学生道德教育的基本内容又是学生道德教育的重要目标和道德形成的重要标志更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3、是学生发展的需要

养成教育是关系学生一生的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全面发展的基础工程。

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曾说过:

“少小若天性习惯成自然。

”说的就是小的时候养成的习惯会和他的天性一样自然。

这个时候养成的习惯决定了一个人性格。

总之本课题研究的意义是让学生在教师积极创设的各种德育活动情境中学生亲身经历自求自得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育情境进行体验并且在体验中学会避免、战胜和转化消极的情感和错误的认识发展、享受和利用积极的情感与正确的认识让养成教育悄无声息地蕴藏于这种教育活动中以达到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学生逐步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

四、研究目标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进一步丰富学校德育教育内容完善学校德育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德育教育特色。

3、拓展“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内涵按“分阶段、分层次”的原则从学习习惯、行为习惯、卫生习惯三个方面研究促进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五、研究内容

1.调查研究:

调查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探究其存在的问题分析问题普遍性存在的原因。

2.基础研究:

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3.主题研究:

“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构建研究。

4.应用与推广研究:

制定周密详实的研究计划对“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基本模式点上深化研究面上推广研究与应用。

六、研究方法

根据课题的性质本课题采用以下研究方法:

文献法:

本课题将对已有相关理论做综合研究。

收集整理现代德育理论、少先队体验教育理论组织教师学习讨论转变教师的教育观念明确体验式的养成教育的基本理念。

调查法:

本课题组将调查一些家庭通过观察、谈话等途径了解他们在习惯培养方面的经验和做法全面了解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过程。

个案法:

研究选择体验式养成教育中学生道德实践能力提高的个案作分析、反思。

行动研究法:

“实践——反思——实践”式的行动研究法。

在全校进一步进行养成教育的研究和实践同时加以理论指导把德育理论研究与德育实际工作紧密地结合起来。

经验总结法:

总结归纳体验式养成教育中的成功经验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

七、研究步骤

本课题研究的时间周期为3年研究步骤拟分为4个阶段。

研究工作由项目负责人全权负责安排、管理和落实。

总体安排和进度具体如下:

第一阶段(基础研究阶段)(__年5月——__年12月)

(1)课题研究准备。

①选定研究课题。

根据当前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学校小学生养成教育的现状确定“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课题。

②查阅文献资料。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了解国内兄弟学校“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开展情况找出空白填补空白以形成自己的研究特色。

③召开课题会议。

学习现代教育理论和有关学生养成教育的研究成果奠定理论基础提高对课题研究的认识。

④申报课题立项。

⑤做好撰写准备。

撰写研究方案、计划、开题报告等组织开题论证会。

(2)现状调查研究。

①选定相关教师代表及本校相关班级学生为调研对象设置调查问卷及座谈提纲搜集统计相关数据;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3)开展课题组成员研究培训工作。

(4)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积极探寻“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策略与新途径建立相应多元的评价体系。

本阶段研究成果:

①课题研究方案、计划与开题报告;

②结合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撰写调查报告;

③针对我校及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梳理“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与新途径。

第二阶段(主题研究阶段)(__年1月——__年4月)

(1)针对第一阶段“体验式养成教育”的实效性策略和新途径通过实践后进行有效性筛选与整合;

(2)对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探索;

(3)研究出“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实施的方法、途径及其及其操作策略。

阶段研究成果:

(1)初步构建诸如思品课堂教学模式:

“体验入境——体验发现——体验探究——体验交流——体验创新”;

(2)初步构建诸如体验性德育教育活动的基本模式:

“创设情境——自主体验——交流评议——指导内化——形成习惯”等;

(3)“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在研究点上的有效应用;

(4)“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阶段研究报告及相关论文;

(5)撰写调查报告《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的现状与对策》。

第三阶段(推广研究阶段)(__年5月——__年10月)

(1)研究点上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持续应用和反思提升;

(2)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

(3)加强研究与创新力求在以上基本模式的指导下构建总结出不同年段、不同内容的课堂教学、德育活动新模式。

阶段研究成果:

(1)由点到面对“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进行推广研究的报告;

(2)“体验式养成教育”模式的研究论文、教学设计、教学反思、典型课例等。

第四阶段(总结研究阶段)(__年11月——__年5月)

(1)全面总结“体验式养成教育实践研究”的'成效与不足;

(2)对学生三年来养成教育的大检阅、大盘点;

(3)撰写课题研究报告;

(4)整理研究成果汇编研究资料;

(5)组织课题现场结题评审。

八、预期成果

(一)理论性成果

1.公开发表或获得省、市级以上奖励的论文;

2.课题组年度评选的优秀论文汇编。

(二)研究性成果

1.构建富有学校特色的“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

2.课题研究报告(包括阶段性研究报告和结题报告);

3.桃源县本地区小学生养成教育现状调查报告;

4.参加本课题研究的学生养成教育测评报告;

5.“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研究的优秀教学设计、典型课例、教学反思、教学故事等成果汇编。

(三)实际效果

1.“体验式养成教育”基本模式的实际应用与推广;

2.学生的良好习惯基本养成不良行为大面积纠正班风好校风正学生的综合素养全面提高;

3.参与课题研究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提升;

4.以养成教育为特色的创建学校品牌梳理出个性化办学思想体系(包括学生发展观、教育观、教育价值观等)并创意设计出具有深刻理念支撑的校园文化。

九、组织机构及人员分工

1、课题组顾问(指导)

刘中义常德市教科院计划与发展研究室主任、教授

姜胜云桃源县教研室主任

姚建华桃源县教研室副主任

周启安桃源县教研室思品教研员

2、课题领导小组

组长:

邹波武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副组长:

朱汝谆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成员:

刘志明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吴凤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李华初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葛国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教科室主任

姚志毅桃源县教师进修学校师训部主任

敬太浩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主任

袁万春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王芳桃源县实验学校小学部副主任

戴朝晖桃源县实验学校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3、课题研究小组

组长:

李德斌

副组长:

敬太浩王芳

主研人员:

高庆华蔡小玲李美芳

参研人员:

童玲林峰黄丽郭宏忠

戴朝辉张馨予姚建军余明祥

4、研究小组成员具体分工

李德斌、敬太浩课题主持负责《方案》、《计划》的拟定研究报告撰写、教师培训工作等;

高庆华课题主研各种调查报告的撰写等;

蔡小玲课题主研负责低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李美芳课题主研负责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林峰课题参研负责论文、课例推选研究资料的整理等;

童玲课题参研负责一、二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黄丽课题参研负责三、四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张馨予课题参研负责五、六年级组的研究工作等;

姚建军课题参研活动的组织开展;

戴朝辉课题参研负责会议记录等;

郭宏忠课题参研资料整理与装订等。

十、研究条件(经费的保障、设备的提供、资料的储备、时间精力的保证、所在单位科研氛围及技术支持情况等)

课题研究工作学校将予以大力支持学校提供课题研究的一切经费本课题拟投入研究经费__0元课题参与人员办公室均配备多媒体计算机学校配备多媒体教室二间以保障研究工作的顺利实施;学校将组织课题研究人员外出学习听课学习名优学校的先进经验;组织课题参与人员收集一批课题研究学习资料建立课题研究电子资料库明确分工专人负责充分考虑课题研究人员的实际情况合理安排研究人员的工作量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课题研究任务;学校各项事业态势良好研究氛围日趋浓厚研究成果日渐丰硕朝着市名优学校的目标迈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