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147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3 大小:154.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3页
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3页
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3页
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3页
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

《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1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docx

全面精要记叙文考点归类复习

记叙文考点分类指导(共70页)

内容索引

页码

中考指导

记叙文阅读

应考方法指导

中考阅读特点及变化

重点题型突破(3种)

归纳内容、概括中心

把握结构、理清思路

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及效果

开放性试题的重点题型

P2

教学指导

阅读能力

要求

P8

知识梳理

要素、人称、线索、顺序、语言、表达方式、表现手法

P9

感知感悟

感知方法、感悟方法

P10

概括解析

要求、策略(4点)、小结、类型题、解析方法

P13

鉴赏

词语解析

要求、策略(5点)

P18

赏析句子

考纲要求、题型(4种)、鉴赏方法(7点)

P22

段落作用

考点、相关知识、鉴赏(首中末段)、思路方法

P35

环境描写作用

自然环境(8点)、社会环境(2点)、方法、格式规范

P40

人物形象分析

考点、题型、策略(3点)、鉴赏方法(5点)

P43

人物情感分析

考点、相关知识、题型、思路方法

P50

小说

课标要求、考纲要求、知识、题型(11种)

P54

散文

相关知识、表达方式、表现手法、阅读技巧(5点)

题型(10种)

P64

第一部分中考---记叙文阅读应考方法指导

一、中考记叙文阅读的特点及变化

1、关注整体感知(即使是考查个别问题,也应从全文角度思考---语境)

题型:

考查概括能力

例如:

阅读《故乡的榕树》,请简要概括作者回忆的“记忆里的故事”

2、关注感受体验和创造性理解——开放性试题(分值较重)

题型:

考查自己对文章的阅读感受、启示

例如:

阅读《一窠八哥的谜》,结合你成长经验或阅读积累,谈谈你从文中获得的启示。

方法:

(1)平时注重培养自己的语文素养

(2)阅读理解文本

(3)阅读基础上的升华——启示(观察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

3、突出文化性和语文特色(选择富有文化性的文章来考查)

题型:

与民俗、文化等有关的内容

例如:

琦君写吃月光饼、喝春酒,为我们展示了浙江的风土人情;汪曾祺写端午吃鸭蛋,使我们对江南的端午习俗有所了解。

在中国这块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沃土上,还有很多民俗,请你举出一例并写出这种民俗所蕴含的意义。

方法:

(1)平时有积累;

(2)简要陈述

(3)点明意义

二、记叙文重点题型的突破

1、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句子含义

题型1: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含义

例:

下面句子是对学生的生态描写,分析加点词的表达效果。

“她的脸立刻亮了起来”

分析:

(1)“亮”的本意

(2)回原文,看此句的上下文,判断“亮”在此句中的意思是

“看到了希望”。

(3)答题格式:

这个词表面是----,在文中具体是----

题型2:

联系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含义

例:

茅盾先生的《白杨礼赞》中一句话:

“难道你竟一点也不联想到,在敌后的广大土地上,到处有坚强不屈,就像这白杨树一样傲然挺立的首尾他们家乡的哨兵”的含义?

分析:

(1)浅表意——文字表面的意思

(2)深层意——联系中心思想理解词句含义

(3)答题格式:

这个词表面是----,在文中具体是----

题型3:

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含义

例:

鲁迅先生在《孔乙己》中有这样一段话:

孔乙己一到店----,有的叫道:

----便排出九文大钱。

“排出”一词的含义。

分析:

(1)浅表意——文字表面的意思

(2)深层意——联系人物形象理解词句含义

(3)答题格式:

这个词表面是----,在文中具体是----

例:

一名公交车司机在行车的途中突然心脏病发作,-----把车缓缓地停在那路边,----。

“缓缓”的含义

分析:

同上例

题型4:

结合作者的思想感情理解词句含义

例:

《背影》我们过了江,进了车站。

----唉,我现在想想,那时真是太聪明了!

理解此句在文中的含义。

分析:

(1)结合上下文语境;

(2)结合全文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答题格式:

这句话表面是----,在文中具体是----

2、从修辞角度理解词、句含义

例:

我们有把手递过去,…..母亲的眼里闪过惊喜,笑容荡漾开来像一个老农面对丰收的农田,像一个渔民提着沉甸甸的鱼网——如何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分析:

(1)换掉比喻中的“本体”

(2)换掉“喻体”(即将含义不直白的内容换成含义直白的内容)

3、特殊位置语句作用的理解——要特别关注文末、开头、独句成段的句子

(1)作用或效果

(a)从内容表达上看,这些句子与文章中心思想有关,“能点明主旨,升华中心”

(b)从行文结构上看,这些句子在文章中起到“总领全文、总结上文、过渡、前后照应”

(c)从艺术表现手法上看,有些句子“先抑后扬、引人入胜、渲染烘托气氛、有象征手法的应用、托物言志、借物抒情、对比、衬托、突出中心的作用。

(2)方法:

(a)先观察句子在文章中的位置;

(b)再陈述其具体作用。

小结:

联系上下文(语境)---最重要

理解文中词句的含义联系中心思想

联系人物形象

结合作者思想感情

修辞角度

理解文中语句的作用——从形式(特殊位置)、内容两方面回答

三、归纳文章的内容要点,概括文章的中心思想——各类文体考试重点

1、归纳的方法:

(1)借助标题(标题有的涵盖内容,或是文章线索)

(2)关注主要角色

(3)关注景物、抒发的情感

2、概括中心方法:

(即回答为什么)

3、题型

例1:

概括——心理变化

《晶莹的泪珠》阅读第1---14段,请你用词语概括女教师在给“我”办休学证书过程中的心理变化。

思路:

A、回到相关原文,找与心理有关的词语(文中有此类词语呈现的);

B、如文中没有直接呈现心理的词语,需要根据原文自己概——即根据人物的言、行、神态外貌等词语;

例2:

概括——事件

《秋天的怀念》已悟透生活的作者用“艰难”一词评价“母亲”的一生,你所理解的“母亲”的艰难表现在哪些方面?

请结合全文概括归纳。

思路:

A、找人物主角---母亲;

B、回原文,找主角做的事情——文面的表象

C、发现事件之间的关联性——隐含的内象(如表象写了母亲自己有病、儿子有病两件艰难的事,但此外隐含的内象是自己有病却不愿让儿子知道,概括时应将其三个方面全部概括。

例3:

概括——人物形象

《家乡情感》文中的少尉是一个什么样的形象,试结合原文简单分析。

思路:

A、写出形象的一些——词B、结合原文对这些概括形象的词进行分析。

四、把握文章结构,理清文章思路

1、常规考法及解题方法:

(1)找出文章线索——从“标题、物件、情感、人物”入手

(2)分析“前后呼应”——从“一问一答、提出并解决问题、时间推移、地点变化等要素”入手。

(3)划分结构层次——依照文章内容

如:

两个部分内容都写惊喜,后一部分内容写痛苦,内容有变化,层次就应分开。

——情感有变,层次有变。

2、新考法及解题方法

例:

依据结构,用词语概括思路——巧借已知条件,回原文找答案。

《家乡情感》用四字词语填空,概括少尉心理的变化过程。

神色庄重------欣喜自豪----沉默无语----热泪盈眶----

思路:

A、先找到“神色庄重”和“欣喜自豪”两个词语所在的段落;

再找到二词之间的有关段落,并对此进行分析概括,答案即可填写在二词之间。

B、其余填空以此类推

五、简要分析表达方式的作用和效果(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

1、记叙中描写——人物、景物

(1)人物描写:

外貌、神态、语言、动作、心理

(2)景物描写:

自然环境(最重要,作用---表现人物、烘托气氛)

社会环境

2、记叙中抒情——理解人物、理解作者

3、记叙中议论——与中心思想有关

2、题型

例1:

自然景物——概括+表达方式

《家乡情感》小说写了少尉家乡哪些景物?

用简洁的文字加以概括,并说明这些描写在文中的作用。

思路:

A、景物——表现家乡贫瘠;B、人物——记着回家乡;

C、作用——人物情感:

热爱家乡

例2:

社会环境——思路(选材、组材)+表达方式

《我的父亲爱迪生》爱迪生一生有1093项发明,对这些文中只是一笔带过,而把写作重点放在了爱迪生的失败上。

请说说作者这样选材的意图是什么。

思路:

A、回原文,看哪些内容着墨较多,哪些写得较少,加以对比;

B、分析出作者为什么这样选材;

例3、修辞+表达方式

思路:

A、修辞是什么;B、表达作用是什么(见总结的答题格式)

六、开放性试题——重点题型(分值较大)

1、考点

(1)就文章本身内容而言:

从“语言、写法技巧、形象”等方面发表自己的看法。

(2)在文本基础之上:

联系自己生活,发表看法。

2、题型

例1:

原文分析+自己的感受

《晶莹的泪珠》阅读文章,说出“40年前”和“今天”作者对女教师泪珠的不同感受,以及作者“今天”的感受带给你的启示。

思路---分两个部分:

A、回原文,分析“不同的感受”。

B、在原文的基础之上,联系自己生活感受,回答应从“我”的角度。

例2:

比较标题——考查鉴赏能力

《秋天的怀念》本文在内容上主要表达对“母亲”的怀念,但作者却不以“怀念我的母亲”为题,而以“秋天的怀念”问题,好在哪里?

思路:

A、结合原文,分析区别之一是否有“母亲”一词;

B、结合原文,分析“秋天”涵盖了哪些寓意;

C、分析两个题目的差异,从内容、主题、层次、寓意等方面谈好处。

例3:

选取一点或几点+感悟启发

《生命的化妆》读了这篇文章,你一定会有不少感悟。

请你就其一点,谈谈你收到了哪些感悟和启发。

思路:

A、从原文中找出有感悟的一点;

B、谈自己受到的启发;

C、结合自己的经历验证这个启发。

例4、鉴赏——语言---难点

语言鉴赏的角度:

A、从“修辞”的角度

B、“词语”的运用,尤其是“动词”的运用

C、“成语”“叠词”的使用

D、文章语言风格(活泼、俏皮、尖锐、抒情、质朴、深情等)

语言鉴赏的手法:

对比、象征、欲扬先抑等

思路:

A、回原文,找语言鉴赏的角度;

B、结合原文内容,谈鉴赏。

例5:

鉴赏——写法---难点

例6:

综合考查——停顿、补写、对己、对人

某班围绕下面一首诗开展诗歌诵读活动。

活动中有一些问题,请你参与解决。

(12分)跌倒(牧也)

风,跌倒了/才有了美丽的落叶

云,跌倒了/才有了慈润大地的雨水

所以/我们不再害怕跌倒

让我们在跌倒时/用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1)朗读诗歌要把握节奏,请用“//”为下面诗句标明停顿。

(要求:

只标一处,标在恰当位置)

才有了//慈润大地的雨水(根据后面的偏正短语)

(2)调皮的明明将抄在黑板上的诗悄悄擦去了两句。

请根据开头的四句诗内容和句式的特点,发挥想象,在线上补写出两句。

提示:

A、依据要求判断“前四句的格式”,确定应补写的诗句格式。

B、判断前四句内容,确定补写思路(风、云、日、月等)

C、太阳跌倒了,才有了静谧的夜晚

(或月亮跌倒了,才有了明亮的白天)

(3)莉莉朗读后兴奋地说:

“特别喜欢最后三句。

如果跌倒,我会大笑着站起来,这就是我的‘最美丽的姿势’!

”请写一写,你会以一种怎样“美丽的姿势”站起来。

【示例】我也会以一种“最美丽的姿势”站起来,这个“最美丽的姿势”它带着自信,带着迎难而上、不怕困难、越挫越勇的精神。

(4)一向胆小的文文也跃跃欲试,可站在讲台上,怎么也张不开口。

请你先写几句话,鼓励他大胆地把这首诗读出来。

【示例】文文,不敢在讲台上诵读是你人生的一道坎,成功跨过去,你会发现一片灿烂的天地,那里有你的自信,有你的荣耀。

文文,用你“最美丽的姿势”最美的嗓音,大胆去读吧,你失去的将是怯懦,收获的将是成功!

【评分标准】3分,有称呼,要结合本诗,要有鼓励性话语。

记叙文阅读小结:

1、仔细阅读,尽量“同情”(自己与作者有相同的感情)。

2、问什么,答什么(如问含义,答“含义是---”;

问作用,答“作用是-----”)

3、回原文(读、找、析、用)

 

第二部分阅读核心能力

一、语文课程标准: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整体感知(对文章整体的初步把握)粗读

识字写字能力筛选信息

语文阅读能力(核心)概括要点(对文章局部内容的理解)精读

素养写作能力形成解释

口语交际能力感悟鉴赏(深入阅读文本基础上的思维延伸拓展)

二、阅读的核心能力

1、整体感知:

指阅读者能将文本作为一个整体,对文本内容有基本的了解,形成整体的感受,能够准确、完整、简洁地概括文章的内容、表达情感或写作的目的等。

例如

(1)文章描绘了哪几幅春的图景?

(春草、春花、春风、春雨、春情)

《春》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

(3)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盼春---绘春---赞春)

2、筛选信息:

指阅读者能够关注文本的具体内容,能根据要求从文中找出明确陈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即根据要求对文章局部段落信息的提取。

例如

(1)请找出文中侧面表现春花开得繁盛特点的语句。

《春》

(2)文章哪句话表现了作者对春天充满生机特点的赞美之情

(三句中的后一句:

新、美、壮)

3、概括要点:

指阅读者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整合信息或通过简单的推论找出文章中隐含的信息,并提炼出要点。

例如

(1)作者笔下的春花图有何特点?

根据要求对文章局部段落的内容进

《春》

(2)作者描写的春风有哪些特点?

行分析提炼,完成由“具体”到“抽象”的思维过程。

4、形成解释:

指阅读者能够利用文本信息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人物行为、事件、写作手法及作者的感情和观点等进行充分、合理的解释(即开放性试题、或延伸至课外)。

5、感悟鉴赏:

指阅读者对文本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能从文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能够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人或物---《白杨礼赞》)、语言(如:

请改写春的结尾;“钻”一词的好处)。

第二部分记叙文知识梳理

一、文体介绍

1、记叙:

记述。

用文字叙述(把事情前后经过记录下来或说出来)、记载(把事情写下来)

2、记叙文:

泛指记人、叙事、描写景物的文章。

(人、事、景)

3、常见的主要内容是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

二、学段目标

表达方式:

指在阅读中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

1、叙述:

把人物的经历和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表达出来的一种表达方式。

2、描写:

是对人物的外貌、动作,事物的性质、形态和景物的状貌、变化所作的具体刻画和生动描摹。

3、说明:

是用简明语言、客观而准确解说事物或阐述事理的一种表达方式。

4、议论:

根据作品写出自己的见解或道理。

(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深化中心、解释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

5、抒情:

是作者通过作品中心人物表达主观感受,倾吐心中情感的文字表露,可分为直接抒情、间接抒情两种。

直接抒情即直抒胸臆。

间接抒情是在叙述、描写、议论中流露出爱憎感情。

三、记叙文相关知识梳理

1、六要素:

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2、人称:

第一人称(真实可信)第二人称(更加亲切)

第三人称(最为广泛)

3、线索:

(1)以时间推移(或地点转移)为线索

(2)以一人为线索

(3)以一事为线索

(4)以一物为线索

(5)以行踪为线索

(6)以人物或作者感情变化为线索

4、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5、语言特点:

生动、准确

6、表现手法:

衬托、渲染、对比、伏笔、铺垫、象征、比喻、以小见大、欲扬先抑、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卒章显志(在文章结束时,用一两句话点明中心、主题,也叫“篇末点题”,也称“卒章见志”,有“画龙点情”的艺术效果。

“志”就是指文章的主题中心;“卒”为完毕。

)等。

第三部分整体感知与感悟

一、分类(叙事类、抒情类)

(1)文章写了什么内容?

(记叙六要素)

记叙类文章粗读思考

(2)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3)作者的行文思路是怎样的?

二、速读全文——整体感知

1、叙事类文章的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问题

例子---《永远的鹤》

1、作者写了一个(几个)什么样的人

护鹤工谭立为就救鹤尽心尽职,从容献身。

2、此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

谭立在母鹤遇到危险时尽力救助---事

在自己身陷泥泽地情况下,不忘解救母鹤而自己最终葬身泥泽。

---结果

3、表达了一个什么中心

赞扬了平凡世界中高贵清洁的精神。

4、文章的记叙顺序

时间先后顺序(事件发生、发展的先后顺序)

2、抒情类文章的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问题

例子---《地下森林》

1、作者写了什么景物

地下森林

2、所写景物有何特点

地下森林不畏生存环境的恶劣,艰辛地生成,顽强地追求光明,最终蔚然成林。

3、抒发了作者的什么情感

满怀激情地歌颂了地下森林的顽强不屈的生命力,表达了对地下森林的无限景仰之情。

4、作者的行文思路

记叙地下森林的形成过程

三、借助文本信息——感悟鉴赏

1、感悟鉴赏

指阅读者对文本有自己的体验和思考,能够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

能够初步鉴赏作品的形象、语言等。

(1)感悟:

阅读文本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从文本中获得感悟。

(2)鉴赏:

对文本中的好词好句以及塑造人物形象能作出浅层次的赏读。

2、感悟的思维途径

思维途径

例子---《永远的鹤》

1、审读问题、明确要求

问题:

谭立在自己生命遇到危难之际的所作所为令人感动,请从小说11---15段中选择让你感动的情节,结合具体内容说说你的感受。

方法:

概述最感动的内容---阐述受感动的原因。

2、阅读文段、确定范围

如:

选择其中一段——11段

3、概括内容、生发感悟

感动之处:

生命受到威胁——母鹤叫声让他冷静下来——迅速救鹤(表现出的精神令人感动)

4、锤炼语言、简明表述

答案:

小说的第11段让我感动。

——感动情节

当谭立身陷沼泽慌乱之时,母鹤惊骇而尖利的叫声让他冷静下来他果断而迅速地救出母鹤而全然不顾自己的危险。

——具体内容

这一情节让我读出了谭立对鹤的热爱,对工作的责任心,也让我懂得了什么是“平凡中的伟大”——感受

3、鉴赏的方法(见后页关于词、句、段、人物、环境的分析)

四、如何进行信息的筛选

(一)筛选信息

指阅读者能够关注文本的具体内容,能够根据要求从文中找出明确陈述的一个或多个信息。

(二)信息筛选的形式

1、近距离信息的筛选(信息集中在一个段落之中)

2、远距离信息的筛选(信息分布在几个段落之中)

(三)筛选的思维途径

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梳理内容、确定范围

仔细推敲、力求准确

五、如何进行要点概括

(一)要点概括

1、指阅读者在筛选信息的基础上,能够整合信息或通过简单的推论找出文章中隐含的信息,并提炼出要点。

例如《三峡》中找出春冬之水的特点

春冬之水,则素湍绿潭、回清侧影。

----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色绿)(清澈)(水急)(清澈)

隐含的信息:

“形态各异”

概括以上特点为:

水流清澈、形态各异

2、概括要点的方法

(1)字面信息:

分析特点

(2)隐含信息:

探究问题(透过字面挖掘字面背后的意思)

(二)概括的思维途径

仔细审题、明确要求

(找出相关句)--筛选信息、分析探究--(分析句子内容)

(概括要点)--概括整合、简洁表达

六、如何借助文本信息形成解释

1、形成解释

指阅读者能够利用文本信息对文本中的关键词语、人物行为、时间、写作手法及作者的

感情和观点等进行充分、合理的解释。

例如:

文本的题目是《戏缘》,你认为“我”与戏有缘吗?

请依据选文相关内容简述你的理由。

开放性问题(答案不唯一,但必须依据文本内容阐述自己的观点)

有缘无缘

(找出文中有缘的信息)(找出文中无缘的信息)

2、思维途径

①把握文本的主要内容:

概括各段的主要内容。

②筛选出相关信息:

从文本中筛选能够支撑结论的相关内容。

③整合信息简明表述:

用简明的语言有理有据地阐释。

 

第四部分概括题型解析

一、《课标》阅读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文章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体味和推敲重要的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对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结合相关材料,对一些问题进行判断和探究。

5、欣赏文学作品(散文或小说)的要求是:

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

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二、应考策略

1、主体不同,表述有别

解读叙事为主的记叙文时,要注意六要素,即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和结果。

可用句式概括:

“本文记叙了XX人XX时XX地XX情况下,做XX事有XX结果,表现了XX人的XX品质。

2、理清线索,梳理情节

明确记叙线索,分析其作用,就可理清故事情节。

3、提炼整合,关键语句

如找准起首句、总结句、过渡句、中心句、体现思路的标示句等,就容易解决梳理情节。

4、发挥想象,合理补写

考查角度:

一是根据选文相关情节进行合理想象;二是按要求补写与材料相关的具体事例。

但侧重点不同:

后者侧重于素材积累,前者侧重于想象能力。

解答的关键是准确把握原文的主旨,紧扣原文。

5、小结思路

(1)审清要求,从要求里找关键词和主语。

(2)分析格式,由已知推未知。

(3)划分层次,根据已给出的答案,明确其余各空所对应的段落。

(4)运用原文,明晰答案。

考题类型为:

填表题、填空题、简答题等。

三、经典例题解析

例1、现代文阅读(共12分)

人生没有永远

杨绛

①自从迁居三里河寓所,我们好像跋涉长途之后,终于有了一个家,我们可以安顿下来了。

②我们仨,却不止三人。

每个人摇身一变,可变成好几个人。

例如阿瑗小时才五六岁的时候,我三姐就说:

“你们一家呀,圆圆头最大,钟书最小。

”我的姐姐妹妹都认为三姐说得对。

阿瑗长大了,会照顾我,像姐姐;会陪我,像妹妹;会管我,像妈妈。

阿瑗常说:

“我和爸爸最‘哥们’,我们两个顽童,爸爸还不配做我的哥哥,只配做弟弟。

”我又变为最大的。

钟书是我们的老师。

我和阿瑗都是好学生,虽然近在咫尺,我们如有问题,问一声就能解决,可是我们决不打扰他,我们都勤查字典,到无法自己解决才发问。

他可高大了。

但是他穿衣吃饭,都需我们母女把他当孩子般照顾,他又很弱小。

他们两个会联成一帮向我造反,例如我出国期间,他们连床都不铺,预知我将回来,赶忙整理。

我回家后,阿瑗轻声嘀咕:

“狗窠真舒服。

”有时他们引经据典的淘气话,我一时拐不过弯,他们得意说:

“妈妈有点笨哦!

”我的确是最笨的一个。

我和女儿也会联成一帮,笑爸爸是色盲,只识得红、绿、黑、白四种颜色。

其实钟书的审美感远比我强,但他不会正确地说出什么颜色。

我们会取笑钟书的种种笨拙。

也有时我们夫妇联成一帮,说女儿是学究,是笨蛋,是傻瓜。

我们对女儿,实在很佩服。

我说:

“她像谁呀?

”钟书说:

“爱教书,像爷爷;刚正,像外公。

”她在大会上发言,敢说自己的话,她刚做助教,因参与编《英汉小词典》,当了代表,到外地开一个极左的全国性语言学大会。

有人提出凡“女”字旁的字都不能用,大群左派都响应赞成。

钱瑗是最小的小鬼,她说:

“那么,毛主席词‘寂寞嫦娥舒广袖’怎么说呢?

”这个会上被贬得一文不值的大学者如丁声树、郑易里等老先生都喜欢钱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