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91205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37 大小:183.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7页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3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docx

最新人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教学案导学案

第三单元比例

1、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第一课时

学习内容:

比例的意义。

课本第32-33页例1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3题。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我能理解比例的意义,掌握组成比例的关键条件,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我会通过观察、计算、比较、讨论等方式完成学习任务。

学习重难点:

重点:

理解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难点:

能快速、正确判断两个简单的比能否组成比例,形成一定的数感。

下面学的知识和比有着密切的关系哦!

教学流程:

【课前独学】

一、旧知铺垫

1、两个数()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2、火车4小时行320千米,火车行驶的路程与时间的比是():

(),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的前项是(),比的后项是(),比值是()。

二、自学课本第32-33页,完成下面各题。

1、第32页左上图和右下图中的两面国旗长和宽的比和比值分别是:

左上图:

():

(),比值是(),右下图:

():

(),比值是()。

2、计算后我发现:

所以,可以将这两个比用()连接,写成一个()式,即15:

10=():

()或15/10=()/(),像这样表示两个比值相等的式子叫做()。

3、我还发现,组成比例的条件是:

必须有()个比,且()相等。

【知识链接】上网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法》

我的小问题:

【课中导学】

三、情境导入

1、同学们,国旗是祖国的象征,我们每一个人都要尊重和爱护它,我国国旗法第十七条 “不得升挂破损、污损、褪色或者不合规格的国旗”,这句话是什么含义呢?

2、观看课本上的四幅图。

这4幅图中都有国旗,在不同的场合国旗大小一样吗?

国旗是可以随便制作的吗?

究竟国旗的尺寸中存在着什么有趣的比呢?

同学们想不想探究一下?

这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比例的意义(板书)

小组评价:

四、独学检测

1、说一说:

小组展示独学收获。

2、批一批:

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习题,并互评。

五、合作探究

1、比例的意义

(1)找一找:

这4面国旗中,你还可以找出哪两个比的比值是相等的?

(2)归纳:

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叫做()。

(3)写一写:

比可以写成分数形式,比例可以写成分数形式吗?

试一试。

(4)想一想:

比和比例有什么不同?

由()个数组成,是一个(),表示(),有()项

比例

由()个数组成,是一个(),表示(),有()项

2、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1)思考:

比例由几个比组成?

这两个比必须满足什么条件?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关键看什么?

(2)试一试:

完成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1题。

3、写出比值是5的两个比,(     )和(    ),组成比例是(         )。

4、讨论:

课本第33页做一做第2题右图中的4个数可以组成多少个比例?

六、小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评价、质疑、优化。

【检测反馈】

一、填空 。

1.表示(         )相等的式子叫做比例。

 

2.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要看他们的(         )是不是相等。

 

3.4:

6和8:

12,他们的比值都是(   ),组成的比例可以写成(            ),也可以写成(            )。

 

4.12的因数有(                             ),选出其中4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二、判断是否能组成比例(括号里写上是或否,照例子写出理由。

) 

(1)3:

8和15:

40 (    )  因为3:

8=,15:

40=,两个比的比值,所以两个比组成比例。

 

(2)下表中相对应的两个量的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本第36页练习六第1题)

【总结评价】

自我评价:

太棒了!

()有进步!

()加油哦!

()

1、我的收获:

2、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满意吗?

第二课时

学习内容:

比例的基本性质。

课本第34页教学内容及练习六第6、12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懂得比例各部分名称。

 

2、经历探索比例基本性质的过程,理解并掌握比例的基本性质。

 

3、能运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学习重点:

比例的基本质性。

 

学习难点:

发现并概括出比例的基本质性。

 

教学流程

【课前独学】

一、旧知铺垫

1、表示()叫比例,比例是由()个数组成的。

2、哪组中的四个数可以组成比例?

把组成的比例写出来。

(1)4、5、12和15

(2)2、3、4和5

(3)1.6、6.4、2和5(4)1/2、1/3、1/6和1/4

二、新课预习

同学们,比例中的四个数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你能发现吗?

下面请同学们预习课本第34页的内容,把重要的地方画上线,不懂的问题用铅笔标在书上。

提示:

可以结合以下问题进行预习:

1、组成比例的四个数,叫做比例的()。

两端的两项叫做比例的(),中间的两项叫做比例的()。

2、比例9:

6=12:

8中的()和()是外项,()和()是内项。

两个外项的积是9×8=(),两个内项的积是6×12=()。

3、我发现:

在比例中,两个外项的积()两个内项的积,这叫做比例的()。

小组评价:

4、你能把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吗?

改写成分数后你还能找到比例的外项和内项吗?

试试看。

【课中导学】

三、谈话导入

四、独学检测

1、组内交流将独学收获及发现的规律与同伴交流,看看大家是否同意?

2、组际交流小组代表汇报收获及发现的规律。

3、考一考:

(1)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是20,其中一个内项是4,另一个内项是()。

 

(2)如果4:

a=b:

5,那么ab=()。

五、合作探究

1、比例3/8=6/16中,哪两个是内项?

哪两个是外项?

改写成乘法等式是:

2、说说比例的基本性质:

两个()的积等于两个()的积。

3、想一想:

判断两个比能不能组成比例,除了应用比例的(),还可以利用()。

4、1/2:

1/3=6/4是不是比例?

为什么?

5、小红说得对吗?

为什么?

(课本第35页第6题)

六、小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评价、质疑、优化。

【检测反馈】 

1、指出下面比例的外项和内项。

 

4.5∶2.7 = 10 ∶6        6∶3= 8∶5 

2、把下面比例改写成分数形式,并找出它的外项和内项。

 

6  :

10=  9 :

 15     0.2 :

 2.5  =  4 :

 50 

 

3、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判断下面哪组中的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课本第34页做一做)

【思维拓展】

把下面的等式改写成比例。

(课本第38页第12题)

(1)3×40=8×15

(2)2.5×0.4=0.5×2

【总结评价】

一、我的收获

1、通过学习,我知道了在比例里,两个()的积等于两个()的积,这叫做比例的()。

2、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有()种方法,一种是应用比例的(),看两个比的()是否相等,另一种是根据比例的基本(),看比例式中的两外项之积是否()两内项之积。

二、这节课对自己的表现:

第三课时

学习内容:

解比例。

课本第35页例2、例3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1、13题。

学习目标:

1、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2、学会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

学习重点:

理解解比例的意义。

学习难点:

学会解比例的方法。

教学流程:

【课前独学】

一、旧知铺垫

1、什么是比例?

2、什么是比例的基本性质?

3、填一填。

(1)5:

()=2.4:

1.6,5×(   )=(   )×(   )

(2)8×0.1=1×(),8:

()=():

()

二、新知预习

同学们,应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还可以用来做什么呢?

下面请同学们结合以下问题,自学课本第36页的内容。

1、比例中共有()个项,它们之间的关系是:

如果已知比例中的任何三项,根据()就可以求出这个比例中的另外一个未知项。

求比例中的未知项,叫做()。

2、在12:

3=16:

x这个比例中,两个外项是()和(),两个内项是()和()。

因为12:

3=4,所以16:

x=4,那么未知项x=()。

3、学习例2:

根据题意可知模型铁塔高度:

原塔高度=():

()。

已知原铁塔的高度为(),如果设模型铁塔高为()米,则可以列出比例式为:

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上面的比例式可改写成:

,这是我们以前学过的(),解方程得这座铁塔模型的高为()米。

4、试一试:

完成课本第35页中的例题3。

5、我发现:

解比例要依据(),先把比例转化为(),然后解()。

6、我还有不明白。

【课中导学】

三、问题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比例的基本性质,它有什么用处呢?

(板书课题)

四、独学检测

1、说一说:

小组展示独学收获。

2、批一批:

两人小对子互批独学习题,并互评。

3、问一问:

各小组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板书到黑板上。

五、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1、什么叫做解比例?

2、怎样解比例?

(1)汇报板演例2解答情况。

解:

设这座模型的高度为X米。

    X:

320=1:

10(根据是)

       10X=320×1      (根据是)

         X= 

X=

(2)汇报板演例3解答情况。

小结:

根据问题设()为X→依据比例的意义列出()→根据比例的基本性质把比例转化成()→解()。

3、解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六、小组展示合作学习成果,评价、质疑、优化。

【检测反馈】

1、解比例。

课本第35页做一做。

2、应用比例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练习六第11题。

【思维拓展】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课本第38页第13题)

(1)5/()=()/8

(2)0.63:

()=():

10

2、A、B两种商品的价格比是7:

3,如果它们的价格分别上涨70元,那么它们的价格比是7:

4,这两种商品原来的价格各是多少元?

解:

 

【总结评价】

1、这节课我的收获是:

2、自我评价:

()()()()

第四课时

学习内容:

课本第36-38页练习六第2、4、5、7、8、9、10题。

学习目标:

1、进一步理解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运用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快速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2、进一步理解解比例的意义,会用比例的基本性质或比例的意义解比例。

3、会运用比例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点:

运用比例知识解决问题。

学习难点:

阐述解题思路。

教学流程:

【课前独学】

一、明确概念

1、关于比例你知道哪些?

你能区分下面的概念吗?

比例的意义:

比例的基本性质:

解比例:

解比例的方法:

2、判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方法有()种,一种是根据()

看两个比的()是否();另一种是根据(),看组成比例后的两()之积与两()之积是否()。

二、我能独立完成课本练习六第2、4、5、7题。

三、试一试我能否解决课本练习六中的8-10题。

我的小问题:

【课中导学】

四、谈话导入

五、独学检测

1、在小组内说说独学第一题。

2、展示独学第一、二题内容。

3、互批独学第一、二题,并进行星级评价。

六、合作探究,质疑优化。

1、小组展示独学第三题内容。

2、组际之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