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1200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38.8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1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docx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

第二单元综合评估(基础巩固卷)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班级:

________ 姓名:

________ 得分:

________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樯橹(qiánɡ)       匮乏(kuì)

骤雨(zhòu)文采斐然(pèi)

B.萧条(xiāo)窗帷(wéi)

玉簪(zān)羽扇纶巾(ɡuān)

C.锦书(jǐn)夜泊(bó)

螺髻(jī)天堑无涯(qiàn)

解析:

A.“斐”应读fěi;C.“髻”应读jì;D.“

”应读yǎn。

答案:

B

2.下列词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良晨美景春寒料峭

风情万种狼狈不堪

B.明眸皓齿梳装打扮

久负盛名轻歌曼舞

C.人才辈出三顾茅庐

苍海桑田寻常巷陌

D.平仄不调烟柳画桥

流连忘返乍暖还寒

解析:

A.晨—辰;B.装—妆;C.苍—沧。

答案:

D

3.下列句中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国都、都城)门帐饮无绪

多情自古伤(为……悲伤)离别

B.此去经年(年复一年)

便纵有千种风情(相爱、相思之情)

C.封(封闭山界)狼居胥

红巾翠袖(代指女子)

D.留恋处,兰舟(对船的美称)催发

这次第(光景,状况),怎一个愁字了得

解析:

封:

封山。

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

答案:

C

4.读下列四首诗,选出与“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一句意境上相似的一首是(  )

A.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

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B.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C.寥落古行宫,宫花寂寞红。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D.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解析:

都表现物是人非的变化。

答案:

D

二、(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

词在发展的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

不过,起源于民间的文体,到了文人手中,往往被赋予更深的意义,因而几乎在词得到北宋文人比较普遍喜爱的同时,词坛就出现了尊体注之说。

这一学说大致是在相反相成的两个层面展开的。

北宋前期,《花间》、南唐词风盛行,学之者多追求风格细腻柔婉,至柳永则趋于平俗浮靡,于是有苏轼对传统词风的改革。

苏轼改革词风的方式是“以诗为词”,主要表现为对题材内容的拓展,对格调意蕴的重视等。

这在主要以倚红偎翠为基本内容的传统中,显得非常另类,所以当时经常得到讽刺性的评价。

值得提出的是,苏轼的这一类创作有着非常鲜明的自觉意识。

这表现在,首先,他要突破传统,自成一家。

其次,他在文学创作上一贯具有争胜心态。

对词坛上某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的努力,他应该是曾经注意的。

以我们对苏轼个性的了解,他肯定要在这方面继续力争超越前人。

所以,苏轼实际上是在几个方面争胜,既有和传统词风的争,也有和体现士大夫意识的新兴词风的争,前者是破,后者则是进一步立。

就在苏轼提出词“自是一家”不久,李清照又提出了词“别是一家”的说法,同样进行了“尊体”的探讨。

不过,和苏轼不同,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的。

在其著名的《词论》中,这位女词人对北宋词坛作了全面梳理,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主要批评了忽视词的音乐性的做法。

因为词自产生以来,本身就是一种音乐文学,到了李清照的时代,仍然主要是音乐文学。

偏离了这一传统,或者使得这一传统变味,显然不能为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尽管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彼此带有一定的否定性,但不可否认,二者都有尊体的动机。

前者是从意义的层面上,要把词向传统诗文的表达功能靠拢,从而否定“小道”之说;后者则从词的本来意义上,强调艺术的精工,从而保证这一文体的特殊性。

看似相反,实则相成。

苏轼和李清照的尊体论,实际上从两个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因而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

【注】 尊体,指词这种体裁被词作家所推崇,不再被视为“小道”。

5.下列关于“尊体”的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词在发展初期,普遍被视为“小道”,到北宋时期,词坛开始出现尊体之说。

B.苏轼“以诗为词”,对传统词风进行改革,这在当时是非常另类的表现。

C.当时词坛有人正努力冲破《花间》、南唐词风,苏轼也力争以创作实践来超越前人。

D.李清照并不反感北宋词坛的“俗词”,她主要批评了词作忽视音乐性的做法。

解析:

从第四段“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同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对“俗词”是反感的,因此D项说法不当。

答案:

D

6.下列对苏轼、李清照尊体的“两个层面”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苏轼突破词的传统,主要表现为拓展词的题材内容,重视词的格调意蕴,因此自成一家。

B.李清照主要是从词的体性入手,来维护“别是一家”的词的本来特征——音乐性。

C.苏轼和李清照的词论,分别从意义的层面上和艺术的层面上尊体,两者相反相成。

D.两种尊体论从不同方面画出了中国词史的轨迹,但都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

解析:

D项表述不当,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答案:

D

7.依据文中信息,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苏轼的幕僚调侃“学士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体现当时词坛对苏轼“另类”词风的讽刺性评价。

B.超越传统词风是“破”,超越新兴词风是“立”,由于创作上的争强好胜,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

C.进入南宋以后,李清照由于有了国破家亡的惨痛经历,其词作内容转为深沉,但依然保持了音律之美。

D.苏、李的尊体论,不断在后世得到回应,可以推想,它们会在拓展主题和遵守音律两个方面不断互补。

解析:

文章并未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B项错。

答案:

B

三、(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

刘行本,沛人也。

行本起家武陵国常侍,寓居京兆之新丰。

每以诵读为事,精力忘疲,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

高祖为丞相,尉迥作乱,进攻怀州。

行本率吏民拒之,拜仪同,赐爵文安县子。

及践祚,征拜谏议大夫。

未几,迁黄门侍郎。

上尝怒一郎,于殿前笞之。

行本进曰:

“此人素清,其过又小,愿陛下少宽假之。

”上不顾。

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

“陛下不以臣不肖,置臣左右。

臣言若是,陛下安得不听?

臣言若非,当致之于理,以明国法,岂得轻臣而不顾也!

臣所言非私。

”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

雍州别驾元肇言于上曰:

“有一州吏,受人馈钱三百文,依律合杖一百。

然臣下车之始,与其为约。

此吏故违,请加徒一年。

”行本驳之曰:

“律令之行,并发明诏,与民约束。

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

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

”上嘉之,赐绢百匹。

在职数年,拜太子左庶子。

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为太子所昵,尝于阁内与太子戏,福大笑,声闻于外。

行本时在阁下闻之,待其出,行本数之曰:

“殿下宽容,赐汝颜色。

汝何物小人,敢为亵慢!

”因付执法者治之。

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

太子尝得良马,令福乘而观之,太子甚悦,因欲令行本复乘之。

行本不从,正色而进曰:

“至尊置臣于庶子之位者,欲令辅导殿下以正道,非为殿下作弄臣也。

”太子惭而止。

复以本官领大兴令,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

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未几,卒官,上甚伤惜之。

及太子废,上曰:

“嗟乎!

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选自《隋书》卷六二,有删节)

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虽衣食乏绝,晏如也   晏如:

安然,平静

B.性刚烈,有不可夺之志夺:

使之改变

C.愿陛下少宽假之宽假:

宽容、宽纵

D.待其出,行本数之曰数:

计算、查点

解析:

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的含义的能力。

A项“宴如”,可以联想到《五柳先生传》中“短褐穿结,箪瓢屡空,宴如也”这句话。

B项“夺”,可以联想到《陈情表》中“舅夺母志”这句话。

C项“宽假”在现代文里也出现过,如鲁迅《且介亭杂文》“第一事,是宽假奴隶的皇帝中,汉人居很少数”,译为“宽容、宽纵”是对的。

D项“数”,根据语境应译为“数列罪状”,如《<指南录>后序》中“数吕师孟叔侄为逆”这句话。

答案:

D

9.下列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刘行本敢于直言的一组是(  )

①行本率吏民拒之'②行本于是正当上前曰'③岂得轻臣而不顾也'④数日,太子为福致请,乃释之'⑤至尊……非为殿下作弄臣也'⑥若使刘行本在,勇当不及于此

A.②③④        B.②③⑤

C.①②⑥D.①②⑤

解析:

本题考查筛选文章重要信息的能力。

首先要理解题干中“直言”的意思。

“直言”指的是不畏惧权势或不躲避危险而进谏、劝说等,侧重于“言”(即“说”),而非一些肢体行为。

①④是他的行为,不是“直言”。

⑥是皇上的话,不是刘行本说的。

故B项是正确的。

答案:

B

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行本读书刻苦,聚精会神、不知疲倦,虽然穿衣吃饭都有缺乏的时候,也不能干扰他读书。

B.当高祖在殿前责打一位郎中时,刘行本进行了劝阻,皇帝马上就听从了刘行本的意见。

C.夏侯福与太子在阁内嬉戏,被刘行本听到,刘行本将他交付执法者治罪。

D.后来当太子被废弃时,高祖认为如果刘行本还在人世的话,太子就不会落到如此地步。

解析:

本题考查从整体理解文章重要内容的能力。

B项“皇帝马上就听从了刘行本的意见”表述与原文不符。

根据“上不顾”“因置笏于地而退,上敛容谢之,遂原所笞者”等句子可以推知。

答案:

B

参考译文:

刘行本,沛县人。

刘行本以担任梁武陵王的封国常侍而走上仕途,寄居在新丰。

他常常把诵读作为该做的事,投入精力忘记疲劳,虽然缺衣少食,却能恬然自安。

他性情刚烈,有不可改变的志向。

杨坚为北周宰相,尉迟迥举兵造反,进攻怀州。

刘行本率领官吏百姓抵抗了尉迟迥的进攻,因功任命为仪同,赐爵文安县子。

到杨坚登上皇帝位,任命刘行本为谏议大夫。

不久,升任为黄门侍郎。

皇帝曾向一郎官发怒,在大殿前抽打他。

刘行本劝谏说:

“这个人向来清正,他的过失又很小,希望陛下稍加宽容。

”皇上不理睬。

于是刘行本就正面上前说:

“陛下不认为臣不正派,把臣安置为近侍大臣。

臣说的如果正确,陛下怎么能够不听?

臣说的如果不正确,应当交给法官,以申明国法,哪能轻视臣而不理睬?

臣所说的并不是私事啊。

”随着把朝笏放在地上而退下去了。

皇帝马上郑重其事地向他道歉,也原谅了被抽打的那个郎官。

雍州别驾元肇告诉皇帝说:

“有一个州吏,接受别人馈赠三百文钱,按法律应当杖责一百。

因臣刚到那里的时候,与其有约定。

这个州吏故意违背,请加徒刑一年。

”刘行本批驳元肇说:

“律令的执行,都发布了诏书,和百姓作了规约。

现在元肇竟敢只重视他的命令,轻视国家法规。

要申明自己的言语一定实行,而忘记朝廷的大信,破坏国法而取个人权威,这不是人臣的准则。

”皇帝赞美了他,赐给绢百匹。

在职几年后,拜太子左庶子。

当时左卫率长史夏侯福被太子所昵爱,曾经在阁中和太子游戏打闹,夏侯福大笑,笑声在外边都能听到。

刘行本当时正在阁下,听到了夏侯福的笑声,待夏侯福出来,刘行本责备他说:

“殿下宽容,给你好脸色。

你是什么小人,竟敢如此轻慢!

”因此交给执法的人处治。

过了几天,皇太子为夏侯福求情,才释放出来。

太子曾得到一匹好马,让夏侯福骑乘而观看。

太子十分高兴,因此想让刘行本再骑一次。

刘行本不骑,严肃地劝谏说:

“皇帝把臣放在庶子这个位子上,是要让我用正道辅导殿下,并不是给殿下作亲近狎玩的人。

”皇太子听了惭愧而止。

后来又以本官兼任大兴县令,权贵惧怕刘行本的正直,没有人敢到他的门上。

因此请托办事的路断绝了,法令清简,官吏百姓都怀念他。

不久,死于官任上,皇帝十分悼念哀伤他。

等到太子被废,皇上叹息:

“哎!

假使刘行本还在,杨勇(太子)不会落到这个下场。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120分)

四、(23分)

11.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今肇乃敢重其教命,轻忽宪章。

欲申己言之必行,忘朝廷之大信,亏法取威,非人臣之理。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权贵惮其方直,无敢至门者。

由是请托路绝,法令清简,吏民怀之。

(5分)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现在元肇竟然敢重视他自己的命令,轻视法律条文,想要表明自己言之必行,而忘记了朝廷的根本信用,损害朝廷法律获取个人威权。

(这)不是人臣的礼节。

(2)权贵惧怕刘行本的正直,没有人敢到他的门上。

因此请托办事的路被断绝了,法律命令清明简素,官吏百姓都怀念他。

12.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问题。

(8分)

少年游

柳永

参差烟树霸陵桥,风物尽前朝。

衰杨古柳,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

  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

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

(1)这首词描摹了怎样的画面?

(3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作的主旨是什么?

词中作者用哪些意象来渲染自己的离思?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暮色苍茫,杨柳如烟,霸桥横卧,年去岁来,多少离人在此折柳送别。

杨柳屡经攀折,柳条竟至“憔悴”。

面对霸桥,已生离思,偏又是秋日黄昏,这令作者凄楚的心灵笼罩上一层黯淡阴影。

此时《阳关》曲起,作者送别友人,倍感凄楚。

(2)作者以哀景隐衬哀情,借伤柳以伤别,突出人间别离之频繁,别恨之深重。

霸桥暮色、衰杨古柳、夕阳残照、《阳关》古曲等意象,对作者的送别之愁做了反复渲染。

13.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念去去,千里烟波,________________。

(柳永《雨霖铃》)

(2)羽扇纶巾,谈笑间,________________。

(苏轼《念奴娇 赤壁怀古》)

(3)________________,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苏轼《定风波》)

(4)想当年,金戈铁马,________________。

(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5)________________,有暗香盈袖。

(李清照《醉花阴》)

答案:

(1)暮霭沉沉楚天阔 

(2)樯橹灰飞烟灭 (3)料峭春风吹酒醒 (4)气吞万里如虎 (5)东篱把酒黄昏后

五、(22分)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7题。

乱世中的美神

梁衡

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

作为女人,她处在封建社会的底层。

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人不追求的境界,这就难免有孤独的悲哀。

本来,3000年封建社会,来来往往有多少人都在心安理得、随波逐流地生活。

你看,北宋仓皇南渡后不是又夹风夹雨,称臣称儿地苟延了152年吗?

尽管与李清照同时代的陆游愤怒地喊道:

“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

”但朝中的大人们不是照样做官,照样花天酒地吗?

你看,虽生乱世,有多少文人不是照样手摇折扇,歌咏风月,琴棋书画了一生吗?

你看,有多少女性,不学什么辞藻,不追求什么爱情,不是照样生活吗?

但是李清照却不,她以平民之身,思公卿之责,念国家大事;以女人之身,求人格平等、爱情之尊。

无论对待政事、学业还是爱情、婚姻,她决不随波,决不凑合,这就难免有了超越时空的孤独和无法解脱的悲哀。

她背着沉重的十字架,集国难、家难、婚难和学业之难于一身。

凡封建专制制度所造成的政治、文化、道德、婚姻、人格方面的冲突、磨难都折射在她那如黄花般瘦弱的身子上。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从骨子里讲,李清照除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上的坚定外,还追求人格的超俗。

她总是清醒地持着一种做人的标准,顽强地守着自己的节操。

在未遭大难,生活还比较稳定时,已见出她高标准的人格追求。

当年赵明诚在莱州做官,她去探亲,见室中诗书不多,竟大不悦。

以后世事纷扰,她就更超群拔俗,出污泥而不染。

她是站在世纪的高阁之上,穿越时空,俯视众生的,所以有一种特殊的寂寞。

有一本书叫《百年孤独》,李清照是千年孤独,环顾女界无同类,再看左右无相知,所以她才上溯千年到英雄霸王那里去求相通,“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还有,她不可能知道,千年之后,到封建社会气数将尽时,才又出了一个与她相知相通的女性——秋瑾,秋瑾回首长夜三千年,也长叹了一声:

“秋风秋雨愁煞人!

如果李清照像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一样,是一个已经麻木的人,也就算了;如果李清照是以死抗争的杜十娘,也就算了。

她偏偏是以心抗世,以笔唤天。

她凭着极高的艺术天赋,将这漫天愁绪抽丝剥茧般地进行了细细的纺织,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李词的特殊魅力就在于它一如作者的人品,于哀怨缠绵之中有执著坚忍的阳刚之气,虽为说愁,实为写真情大志,所以才耐得人百年千年地读下去。

郑振铎在《中国文字史》中评价说:

她是独创一格的,她是独立于一群词人之中的。

她不受别的词人的什么影响,别的词人也似乎受不到她的影响。

她是太高绝一时了,庸才的作家是绝不能追得上的。

无数的词人诗人,写着无数的离情闺怨的诗词;他们一大半是代女主人翁立言的,这一切的诗词,在清照之前,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于是,她一生的故事和心底的怨愁就转化为凄清的悲剧之美,她和她的词也就永远高悬在历史的星空。

随着时代的进步,李清照当年许多痛苦着的事和情都已有了答案。

可是当我们偶然再回望一下千年前的风雨时,总能看见那个立于秋风黄花中的寻寻觅觅的美神。

14.作者将李清照称为“乱世中的美神”,她的“美”在文中有哪些体现?

试结合全文,分条陈述。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追求民族气节和政治立场上的坚定;②追求人格的超俗;③化愁为美,创造了让人们永远享受不尽的词作珍品。

15.如何理解文章开头画线句子“李清照的悲剧就在于她是生在封建时代的一个有文化的女人”的含义?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在封建社会,作为女人,她们依附于男人而存在,没有独立的社会地位;作为一个知识分子,她又处在社会思想的制高点,她看到了许多别人看不到的事情,追求着许多别人不追求的境界。

正由于这两方面的矛盾,她只能生活在孤独与悲哀之中,这就是李清照的悲剧。

16.大量引用是本文的一大特色,试分析文章中引用陆游和王维诗句的作用。

(6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引陆游诗句的作用在于借陆游的愤怒揭示了当时的社会现实,交代了李清照生活的社会背景;引王维的诗句在于赞美李清照如“松间明月”、“石上清泉”般的超俗人格。

17.结合全文,你怎样理解那些写“离情闺怨”的诗词在李清照的诗作面前是“如粪土似的无可评价”?

(8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在写作的主题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写的都是男女相思;李清照的词作往往表现的是自己在国难当头的困境里的愁思。

②在诗词的格调上,离情闺怨类诗词表现的都是狭隘的个人愁绪;李清照的诗词往往表现出关心国家兴亡,坚守节操的大志。

③在艺术风格上,离情闺怨类诗词往往滥用感情,手法粗劣;李清照的诗词含蓄蕴藉,给人以美的享受。

六、(15分)

18.微笑匮乏,似乎已成为一种典型的“城市表情”。

“不要和陌生人说话”,也已经成了许多人社交的准则。

有感于此,某实验中学的学生设计了一项颇有创意的“采集微笑”的活动。

他们计划走上街头,主动向陌生人微笑打招呼,一旦路人以微笑回应,他们就拍下这微笑的瞬间。

为了使这一活动顺利开展,请你代为拟写一则宣传标语。

要求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不少于12个字。

(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露出真诚的微笑,留下美丽的瞬间”或“世界因沟通而和谐,生活因微笑而精彩”。

19.中国每年约有8万人死于滥用抗生素!

中国已成为世界上滥用抗生素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

抗生素的副作用会使身体器官受损,而且滥用抗生素将会破坏体内的正常菌群,使病菌耐药性增强而导致疾病无药可治。

抗生素滥用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

要求:

请参照上文写出两条以“安全用药”为内容的宣传语,分别面对医生和患者。

(5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手下留情,惠及患者;②慎重用药,保您健康。

20.阅读下面的材料,分析相关信息,写出两条结论性意见。

要求分析正确,语言简明、准确。

(6分)

在2011年“两会”来临之际,新商报社会调查中心进行“两会”民意调查。

在“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调查中,有86%的市民认为应该改善大学生就业环境,完善毕业未就业学生的见习制度;有89%的市民认为应该加强引导、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78%的市民认为应为大学生提供就业信息,并鼓励中小企业吸纳大学生就业;83%的人认为大学生应该多掌握一些基本技能,提升就业能力。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社会各方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帮助;②大学生自身要提升就业能力。

七、作文(60分)

21.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唐诗宋词是中国古典诗歌长廊中两处蔚为壮观的图景,她们是苍茫大地上的长江黄河,滔滔汩汩,汲灌着华夏子孙的心田;她们是中国诗坛上的高峰峻岭,辉煌壮丽,吸引着莘莘学子的目光;她们是悠悠岁月中的钟鼓琴瑟,铿锵幽雅,浸润着后世文人的性情。

让我们且歌且咏,低吟浅唱,使心灵变得丰富厚重、细腻充实,让唐诗宋词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