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1033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9 大小:32.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9页
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9页
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9页
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9页
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2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物理 11认识运动教案2 粤教版必修1.docx

高中物理11认识运动教案2粤教版必修1

2019-2020年高中物理1.1认识运动教案2粤教版必修1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

让学生从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热爱自然、勇于探索的精神。

2.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3.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4.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剖析

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

要描述物体的运动,首先要对实际物体建立一个物理模型,最简单的是质点模型。

由于运动的相对性,描述质点的运动时必须明确所选择的参考系。

为了准确地、定量地描述质点的运动,还要建立坐标系。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是描述物体运动的基础知识,教材逐步展开这些内容,最后介绍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本节知识是学习后面内容的基础,也是整个力学的基础。

本节课教学重点:

1.理解质点概念以及初步建立质点要点所采用的抽象思维方法。

2.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3.如何用数学上的坐标轴与实际的物理情景结合起来建立坐标系。

本节课教学难点:

质点模型的建立。

三、教学思路与方法

质点模型是高中物理提出的第一个理想模型。

我们对质点概念的形成,以及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其教学要求是初步的。

学生对科学思维方法也只能是有所认识,要求不能太高。

教科书对质点模型建立的思维过程有以下考虑:

1.物理概念、规律是对一定的物理模型来说的,物理模型的建立过程体现了科学思维方法

2.质点概念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领悟质点概念的提出和分析、建立质点模型的过程。

为此,教材通过实例说明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是十分困难的,分析困难的原因,并逐步指出建立质点概念的必要性,充分展示了物理学研究的科学思维过程,让学生体验什么是科学思维的方法。

本节可采用的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思考,讨论、交流学习成果。

四、教学准备

液晶投影机、笔记本电脑、三角尺。

五、课堂教学设计

教学环节

教学内容

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

备注

引入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师:

请同学们观看一段录像后思考问题.

(放映录像)选择有关反映物体运动的画面播放给学生看(可搜集整电视片《科技之光》和《动物世界》中的图像).如:

雄鹰、小鸟在空中飞翔,飞机在天空中划过,行星、卫星在宇宙中运行,航天员杨利伟在宇航舱中给地球拍照,汽车在公路飞驰,轮船在海水中搏击海浪。

师:

雄鹰在空中翱翔,足球在绿茵场上飞滚,连静静的山川也在“坐地日行八万里”……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无论是巨大的天体,还是微小的原子、分子等.请大家根据刚才观看的录像片,回顾初中学过的机械运动,提出一些关于运动的话题.

生1:

宇宙中一切物体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生2:

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生3:

物体空间位置随时间的变化就是机械运动,片中记录了大量物体的运动情景.

生4:

描述物体的运动要选择参照物.

生5:

“坐地日行八万里”,我怎么没感觉到呢?

教师总结学生发言,讲述机械运动.

师:

我们知道宇宙中的一切物体都在不停地运动着,机械运动是最基本、最普遍的运动形式,那么什么是机械运动呢?

请列举几个运动物体的例子。

生:

机械运动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

如:

刮风、下雨;人的心脏跳动、身体中血液的流动;大到天体的运动,小到原子内部的运动。

通过“话题”自主思考,激发学生探索自然并从中发现问题的热情。

引导学生思考、想象、归纳、总结;

参考系

1.参考系是参照物的科学名称,是假定不动的物体。

2.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的。

3.参考系的选择是任意的,一般选择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

展示问题:

1.电影《闪闪的红星》中有两句歌词:

“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这其中分别描述了两种运动情景,那么它们分别是以什么为参考系的?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在美丽的校园内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

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答案:

1.河岸竹排.

2.云朵

3.地心、地面.这种说法不矛盾,是参考系的选择不同.人随地球一起围绕地轴自转,而地球赤道周长大约是s=4.0X104krn,即大约为八万里.

4.这两种现象是由于选取的参考系不同造成的.第一种现象是以人为参考系,人看到远处的山向人靠近;第二种现象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山是静止的,船在行驶.

例2、甲、乙、丙三架观光电梯,甲中乘客看一高楼在向下运动;乙中乘客看甲在向下运动;丙中乘客看到甲、乙都在向上运动。

这三架电梯相对地面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甲向上、乙向下、丙不动

B、甲向上、乙向上、丙不动

C、甲向上、乙向上、丙向下

D、甲向上、乙向上、丙也向上,但比甲、乙都慢

请你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火车中去旅行在飞快地离去,铁路边的人看到火车中的乘客,而乘客自己却认为自己是静止的;

教师可展示F1ash动画课件,动画内容描述为:

两位同学在路边看到急驰而过的一辆小汽车,大声叫喊,

“唉呀!

你看他们跑得真快啊!

车中的人对司机说:

“你动了吗?

引导学生分析片中的对话.为什么路边的同学说车上的人跑得快?

为什么车中的一个人又认为他和司机没有动?

投影教材中的图1-1-1,让学生自己分析,教师加以引导.

生1:

车中乘客都是静止的,他们都没动.

生2:

车中乘客是运动的,因为车在运动。

师:

乘客和车都是运动的,这是相对地面来说的,而乘客之间是相对静止的,他们的相对位置没有改变.

师:

平时我们说树木、房屋是静止的,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这是以地面作标准来说的.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而在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在运动,他还认为路旁的树木在向后倒退,这些都是以车厢作标准来说的.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参考系.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提取有用知识的能力。

物体和质点

1.只有质量,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叫做质点。

2.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一一种理想化的模型,这种忽略次要因素、突出主要因素(质量)的处理方法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成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问题的性质,同一个物体在不同的问题中,有的能被看作质点,有的却不能被看成质点。

例1:

撑杆跳高是一项非常刺激的体育运动项目,一般来说可以把撑杆跳运动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助跑、撑杆起跳、越过横杆.讨论并思考后回答,在下列几种情况下运动员能否被看作质点,从中体会质点模型的建立过程.

(1)教练员针对训练录像纠正运动员的错误时,能否将运动员看成质点?

(2)分析运动员的助跑速度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3)测量其所跳高度(判断其是否打破纪录)时,能否将其看成质点?

参考答案:

(1)不能,纠正错误动作时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也就是说不能忽略运动员的形状和大小.

(2)能,分析助跑速度时,可以忽略运动员的姿势及动作.(3)能.

在刚才同学们所列举的心脏的跳动这一运动实例中我们发现要描述这一物体的运动不容易,我们需要了解物体各部分运动的区别吗?

师:

可以将问题简化吗?

为什么?

生:

思考讨论

要准确描述物体的运动,特别是物体各部分的详细运动情况,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因为物体本身都有一定的大小和形状,物体各部分的运动情况一般并不一样.

师:

2003年10月15日9时,“神舟”五号飞船成功发射升空,9时34分航天员杨利伟向地面报告:

“感觉良好”,这就是让我们激动不已的那一刻.据报道,“神舟”五号飞船载人舱长7.4m,直径2.8m,用长58m、重达480t的“长征”2号火箭发射.升空后,显示在指挥部荧光屏上的仅是一个小小的光点.科学家研究它在空中的位置、离开地面的高度、飞行的速度、运动轨道等问题时,需要考虑它本身的大小和形状吗?

生:

不需要,我们可以用荧光屏上的小光点代替这个“庞大”的飞船呀!

师:

在地球绕太阳转动的图片中,地球在绕太阳公转,注意地球同时又在自转,所以地球的各部分离太阳的远近在不断变化,可见要准确地描述物体的运动,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分析:

当我们讨论地球的公转时怎么看待地球?

有什么巧妙的方法。

地球是一个庞然大物,直径约为12800km,与太阳相距1.5×108km,也就是说地球直径约是它与太阳距离的万分之一。

生:

因此,研究地球公转时,由于地球的大小而引起的地球各个部分的差异很小,可以忽略不计,也就是说可以忽略地球的大小,把它视为一个点。

引入质点:

用来代替物体的有质量的点.根据所研究问题的性质和需要,抓住问题中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建立一种理想化的模型,使复杂问题得到简化,这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研究方法.

师:

物理中的“质点”跟几何中的点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生:

相同之处为:

都是没有形状和大小的点.不同之处为:

质点是实际物体的抽象,它具有一定的物理内涵,不仅具有物体的全部质量,而且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几何学中的点没有质量,仅表示一个位置,而且应该是“绝对得小”.

师:

请同学们对质点进行小结:

生:

对质点小结:

1.质点是一种科学抽象,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

2.质点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这也是物理学中常用的一种重要的研究方法.

3.一个物体能否看成质点,取决于它的形状和大小在所研究问题中是否可以忽略不计,而跟自身体积的大小、质量的多少和运动速度的大小无关.

4.一个物体能否被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问题的性质.

注重引导学生对物理研究方法的选择,让学生明确物理研究的一种重要方法是:

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以“神舟”五号为例讲述,能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热情和爱国热情。

小结

本节学习的参考系和质点的概念是运动学甚至整个力学的最基本、最重要的概念,并且还提供了重要的科学思维方法.了解参考系的概念,对于观察、比较、研究物体的运动有实际的意义.同学们要明白,严格意义上的“有质量的点”实际上是不存在的,是一种理想化模型,是对实际物体的近似,是一种科学抽象.自然界中任何一种事物及其运动变化,都是比较复杂的,研究问题,要暂时撇开起作用很小的因素,抓住主要因素.如果在我们研究的问题中,物体的形状、大小,以及物体上各部分运动的差异是次要的或不起作用的,就可以把它看成质点.

布置作业

1.教材第3页”练习”.

2.上网查找与全球定位系统(GPS)有关的资料,写一篇调查报告。

研究性作业利于拓宽学生知识面,渗透了新课标理念。

六、视野拓展

天球坐标系

为确定天球上某一点的位置,在天球上建立的球面坐标系。

有两个基本要素:

①基本平面。

由天球上某一选定的大圆所确定。

大圆称为基圈,基圈的两个几何极之一作为球面坐标系的极。

②主点,又称原点。

由天球上某一选定的过坐标系极点的大圆与基圈的交点所确定。

天球上一点在此天球坐标系中的位置由两个球面坐标标定:

①第一坐标或称经向坐标。

作过该点和坐标系极点的大圆,称副圈,从主点到副圈与基圈交点的弧长为经向坐标。

②第二坐标或称纬向坐标。

从基圈上起沿副圈到该点的大圆弧长为纬向坐标。

天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都可以由这两个坐标唯一地确定。

这样的球面坐标系是正交坐标系。

对于不同的基圈和主点,以及经向坐标所采用的不同量度方式,可以引出不同的天球坐标系,常用的有地平坐标系、赤道坐标系、黄道坐标系和银道坐标系等。

 

2019-2020年高中物理1.1认识运动教案4粤教版必修1

这一章从最基本、最简单的直线运动入手,引导学生认识运动的基本概念和运动状态的描述方法.通过本章的教学,要让学生认识描述运动的基本物理量——位移、路程、速度、加速度,了解和体会物理学研究问题的一些方法,如运用理想模型和数学方法(图象、公式等),以及处理实验数据的方法等.

本章在内容的安排顺序上,既注意了科学系统,又注意了学生的认知规律.从认识运动开始到如何描述运动,贴近学生的实际.

在认识运动这一部分,教材尽量以学生现有的概念出发,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力图让学生自主将生活中的概念上升到物理中的概念,让物理贴近生活,使学生产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概念的得出不是直接给出,而是通过具体的生活情景或讨论与交流的形式,让学生感觉到运动必须要求的量,进而上升到物理概念.如:

参考系、质点等的概念.

描述运动的物理量这一部分,教材采用了同样的方法.如:

时间与时刻、路程与位移、速度等,从学生初中已有的相应知识结构出发进一步通过生活中的例子让学生明白这些概念所包含的意义,达到概念的升华,而不是用教条说理的方式让学生明白概念的内涵.而加速度对学生来说既是一个新的概念也是生活中已有的概念,教材同样通过实例让学生产生对这个概念的需求,再直接给出明确的定义.矢量在教材中采用旁批的形式出现,同时全书中也按照学生的实际将矢量分为大小和方向分别进行讨论,更有利于学生的学习.

在如何描述物体的运动中,本章只要求学生利用图象的方法进行描述.在现代生产、生活中,图象的运用随处可见,无论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掌握最基本的应用图象的知识,都是必需的.本部分内容教材力图通过数学与物理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让学生将数学知识迁移到物理学习中来,进而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

全章共六节,建议用8课时.各节课时建议安排如下:

第一节认识运动1课时

第二节时间位移第三节记录物体的运动信息2课时

第四节物体运动的速度1课时

第五节速度变化的快慢加速度2课时

第六节用图象描述直线运动1课时

复习1课时

第一节认识运动

从容说课

本节首先让学生阅读一段有关运动和静止的描述,让学生了解更广泛意义上的运动和静止.在回顾了机械运动的根本特征后,让学生知道如何确定物体的运动和怎样看待运动的物体的问题.通过对质点的认识,了解物理学研究中物理模型的特点,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用多个讨论与交流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从生活中的实际联系物理中的概念,通过讨论与交流将生活中的经验升华为物理概念.本节是高中学生学习物理的起始章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意的主要问题.教学内容看起来似乎显浅,但其中蕴涵着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时很少接触过的方法,教师在教学中要创设丰富多彩的情景,要使学生在愉悦的心境中开始高中阶段的物理学习.教师的教学方法要多样化,教学气氛要热烈,在教学中建立融洽、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使学生感受到物理的魅力.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学会归纳、学会表达、学会设想、学会讨论、学会交流、学会比较、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建立物理模型、学会小结.

教学重点1.在研究具体问题时,如何选取参考系.

2.质点概念的理解.

教学难点在什么情况下可以把物体看作质点.

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互动式.

教学用具录像资料、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2.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方法.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熟悉的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

2.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理想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例引出质点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考系和质点概念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2.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阅读下列一段文字,然后用恰当的文字进行归纳.

多媒体课件展示:

运动是物质存在形式及其固有属性.它包括宇宙中所发生的一切变化和过程,从简单的位置移动直到思维,运动同物质是不可分离的.物质的运动是由物质的内部矛盾引起的.运动和物质一样,是不可创造和不可消灭的,只能由一种形态转化为另一种形态.静止是有条件的、暂时的和局部的.静止是物质运动的特殊形式.世界上的各种现象,都是物质运动的表现形式.物质运动的基本形式有五种:

机械的、物理的(包括分子热运动、电磁运动、基本粒子和原子核运动等)、化学的、生物的和社会的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互相交错,如生物运动中包含着机械、物理或化学等运动.但它们各有自己的特殊的矛盾和独特的规律性.

生1宇宙中的一切都处在永恒的运动中.

生2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引子:

(播放“神舟”六号升空的录像片)“xx年10月12日—17日,“神舟”六号成功完成第二次载人航天飞行和多项技术突破后安全返回.

师飞船在茫茫太空中遨游,假如你是文学家,你如何描述它的运动呢?

生略

师如果你是科学家,你又将如何描述呢?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认识运动.

推进新课

一、参考系

机械运动:

简称“运动”.指物体与物体间或是物体的一部分和另一部分间相对位置随时间发生改变的过程,是最基本最简单最普遍的运动形式.

引子:

请你设想一下,你和一位同伴正坐在太空站里一边喝咖啡一边聊天.在“地球人”看来,你们随太空站以很大的速度绕地球运动.那么,你和同伴能感觉到自己在高速运动吗?

师平时我们说树木、房屋是静止的,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这是以地面作标准来说的.坐在行驶的火车里的乘客,认为自己是静止的,而在车厢里走动的乘务员在运动,他还认为路旁的树木在向后倒退,这些都是以车厢作标准来说的.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另外的物体——参考系.

参考系:

任何运动都是相对于某个参照物而言的,这个选来作标准的参照物称为参考系.

讨论与交流

展示问题:

下列描述中隐含的参考系是什么?

1.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

2.月亮在莲花般的云朵里穿行.

3.坐在美丽的校园里学习毛泽东的诗句“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时,我们感觉是静止不动的.这与诗句里的描述是否矛盾?

说明理由.

4.敦煌曲子词中有这样的诗句:

“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和“是船行”所选的参考系分别是什么?

参考答案:

1.河岸竹排

2.云朵

3.地面地心人随地球一起围绕地轴自转,而且地球赤道周长大约是s=4.0×104km,即大约为八万里

4.这两种现象是由于选取参考系不同造成的.第一种现象是以人为参考系,人看到远处的山向人靠近;第二种现象是以地面为参考系,山是静止的,船在行驶.

课堂交流

(分四小组进行)

师下述物理过程中选择什么为参考系较恰当?

1.xx年,所有的目光都集中在火星.继美国宇航局的两台火星探险漫游者“勇气号”和“机遇号”之后,欧洲的火星快车飞船已顺利地将“猎兔犬2号”火星登陆车投放至火星表面.从地球表面向火星发射火星探测器的过程中,若要研究探测器的运动情况,各应选择什么为参考系?

(参考答案:

前者为地球,后者为火箭)

2.在抗洪救灾过程中,常常要用飞机向受灾的地区空投救灾物资.从匀速飞行的飞机上向地面空投物资,在不考虑空气阻力的情况下,飞机上的人以飞机作参考系,他看到投下的物体是沿什么线路下落的?

地面上的人以地面作参考系,看到物体又是沿着什么线路下落的?

(参考答案:

前者为竖直直线,后者为曲线)

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一次空战中,一个法国飞行员正在2000m高的空中飞行,忽然,他发现脸旁好像有一个小东西在飞舞,他以为是一只小昆虫,于是就伸手轻松地把它抓了过来,仔细一看,把他吓出一身冷汗来.他抓住的不是别的,是德国飞机射向他的一颗子弹.请根据上述信息讨论回答以下问题,并注意体会参考系的选取与运动的相对性.

(1)子弹飞得那么快(一般为几百米每秒),为什么没有把他的手打穿?

体会一下,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运动状态相同吗?

(2)受类似现象的启发,人们实现了飞机在飞行途中进行空中加油,在航天飞行中,宇宙飞船发射到太空和正在绕地球运动的空间站实行空中对接.实现“空中加油”和“空中对接”应满足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参考答案:

(1)因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考系有不同的运动状态.相对于发射子弹的枪而言,子弹的初速度虽然为几百米每秒,但相对于其他以不同方向和速度运动着的物体,其运动速度就会有明显不同.当子弹和飞机的速度大小方向相同时,则子弹相对于飞机静止,即出现上述情况.

(2)除了飞行员具有高超的飞行技术外,相对于同一参考系时两个“物体”的速度要相同,即二者相对速度为零,处于相对静止状态即可完成.

4.1997年6月10日,在我国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一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风云二号A”气象卫星,是我国研制成功的第一颗静止气象卫星,设计工作寿命三年.2000年6月25日,“长征三号”运载火箭又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第二颗“风云二号B”气象卫星成功发射上天,在太空中顺利完成与A星的“新老交替”,最终定点在东经105°赤道上空,将向地面传回中国及周边地区的更高质量的气象资料.

(1)上述材料中的“静止气象卫星”“最终定点在东经105°赤道上空”,是以谁为参考系来描述卫星的运动的?

该卫星相对地面来说,是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2)具有上述特点的卫星称为“同步卫星”.除了“气象卫星”外,“同步卫星”还有什么用途?

(3)“同步卫星”与普通卫星相比较,有哪些特点?

参考答案:

(1)是以地球为参考系,且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2)卫星通讯(3)学完必修2后会更了解.

①以地心为圆心,绕地球做匀速圆周运动,绕地球一周用时一天;

②轨道平面与赤道平面重合,且到地心的距离固定,即只能定点在赤道正上方确定的高度上;

③相对地球处于相对静止状态.

课堂探究

一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则直升机相对于地面的运动情况是怎样的?

参考答案:

跳伞运动员在下落过程中,看到身旁的直升机在向上运动,是以自己作参考系,即以跳伞运动员为标准,它们间的距离在不断增大.如果以地面为参考系,这种情况的出现有以下几种可能性:

(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