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官之道老子道德经新解 4.docx
《王官之道老子道德经新解 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王官之道老子道德经新解 4.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王官之道老子道德经新解4
译文:
有一种东西混然而成,它在天地生成以前就存在了。
寂寞啊无寥啊,但都独立存在永不改变,循环运行而不停歇。
它可以作为天下的生生母亲。
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名字,就叫它“道”吧,或者勉强给它起个名字叫做“大”。
之所以叫“大”,因为它广大而容易流逝,流逝又非常遥远,可是再遥远又能够返回来。
所以说,道、天、地、人这四样东西都叫“大”,人也是其中之一。
这四者是什么关系呢?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老子在这里把“道”进一步作了描述,并指出“道”即是无形无影,看不见摸不着的,但又是广大无边,无处不在的,并且在天地生成以前就存在了。
最后,老子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作了总结,这是理解“道”的一把钥匙。
法在这里有效法、学习的意思,也有产生于、生成于的意思。
“人法地”,人是大地润育出来的精灵,是大地产生的儿子,因此,大地是孕育人类的母亲,没有大地就没有人类,因此,人类要象热爱自己的母亲一样热爱大地,效法大地,象大地一样,不讲任何回报把一切无私的奉献给人类。
“地法天”,虽然大地非常伟大,但地上万物的生长、繁殖,都是上天赐与的,没有上天赐与的阳光雨露,没有上天区分出白昼阴阳,也就没有世上的万物,因此,大地应效法上天的伟大和高尚。
“天法道”,上天之所以伟大高尚,是因为它有自己生存运转的规律和法则。
其伟大并不在于天的本身,而是在于其运转的规律、法则,因此,研究宇宙运行的规律、法则,了解、认识其中的规律、法则才是最重要的,故而是“天法道”。
“道法自然”,自然就是自然世界,自然规律。
我们研究天象,研究大地,研究人类,最重要的是研究什么呢?
是要研究了解其中的运行运动规律,特别是研究天、地、人这三者之间的规律,以便顺应自然规律,遵循自然规律办事。
我们从以上这些文章论述中,是否可以得出这么一个概念:
老子所说的“名”和“有”,就是指世界上一切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直接的名称,有实质性物质的东西,它包括宇宙、天空及天上的一切,包括地上的山川河流及动物、植物,这些都是有名有实的物质。
而“道”和“无”则是宇宙及世界上所有物质之间的那种看不见、摸不着但能够感知到、认识到的运动规律和法则,包括宇宙、社会、人类、自然界的一切事和物发展运动的规律和法则。
因此,依笔者理解,老子讲的“道”就是指规律和法则,但他不是指一般的规律和法则,依据后一句话来理解,他是指事物自然发展规律这样一个大法则。
当人们认识了“道”与“名”、“实有”与“空无”之间的这种“玄之又玄”的规律法则之后,也就打开了“妙”和“徼”之间的“众妙之门”。
也就是说,人们无论作什么事情,首先解决认识问题是首要的前提,那么,认识主要认识什么呢?
就是正确认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只有认识掌握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规律,才称得上是个明事理的聪明人,也才能成功作事,这就是老子道学理论的核心论点,是人类认识世界认识论上的一个非常伟大的进步。
我们在研究老子的“道”这个问题时,时常会想一个问题,老子为什么提出“道”这个概念?
当我们认真研究了第六章后,就有一些答案了。
第六章原文:
谷神不死,是谓玄牝。
玄牝之门,是谓天地根。
绵绵若存,用之不勤。
译文:
山谷里神秘的万物之所以不会消失死亡,它就象母性产婴儿的神秘产道一样。
母性产婴儿的神秘产道,就是产生天地万物的根源。
一代接一代绵绵不断的生存下来,所以她的作用永无休止。
“谷神”,有的学者解释为是养神,有的学者解释为就是指“道”,有的学者则解释为山谷。
我们认为指山谷里神秘的万物比较合适。
“玄牝”,有的解释为口即嘴巴,有的解释为母体或母性生殖器,我们认为指母性神秘的产道比较合适。
为什么呢?
由于古代科学不发达,对母性生产小生命极为神秘,因而对母性生产婴儿抱着一种即恐惧又好奇又崇拜的复杂心情。
之所以恐惧,是因为母性生产是很恐怖很痛苦的事情,可以说母性生产往往是经历一场生死劫,特别是在古代科技不发达,生产都是采取自然分娩方法,往往一旦难产就要两条人命。
之所以好奇,是因为古代科学不发达,不知道小生命是精子与卵子结合的产物,搞不懂怎么会从产道产生出鲜活的生命。
之所以崇拜,是因为这种生产现象是人类和动物延绵不绝的,玄之又玄的神秘所在。
我们认为正是“产道”这种神秘触发了老子探索“道”生万物的灵感。
老子为什么不用其它名词,而是用道这个词呢?
这是老子对事物深入观察分析,特别是对人出生的分析观察的结果。
道学的产生则是人类认识的扩展,是对自然规律的认识和总结,道是老子的伟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哲学的丰碑。
老子总结前人几千年、特別是自黃帝以来历代伟人对天象运行规律,地球运行规律,自然万物运行规律,人生道路成长规律辛勤探索的结果,所以道家又称为黃老之道。
为什么道家又和黄帝扯上关系了呢?
一是因为学术活动的普遍规律是要傍名人,要想自已的学术思想为人们所接受,就要与前辈名人挂钩,当然更重要的是这种思想理论的根基来源于前辈。
我们来看一看黃帝等前辈作了些什么事就比较清楚了。
任何一种思想都不是凭空产生的,它是人们生产、生活实践经验的总结,是对前人思想研究与提升。
早在7000年前的伏羲时期,人们就开始了对天、地、人自然规律的研究,八卦图,河洛图就是对天、地、人规律研究的成果。
从黄帝时期开始,人们对天、地、人的研究进入了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实用研究阶段,这种研究探索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时期,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
在原始社会后期,农耕经济已比较发达,人们学会了种置粮食,但是,种粮食是要讲季节的,季节不对,粮食就会颗粒无收,因此,农业生产的特性迫切要求人们掌握季节时令,因此,从皇帝开始直到以后的几个帝王作了一件很伟大的事情,就是制定历法。
这项工作经历了几代人的努力,特別是尧帝把这件事作为国家头等大事来作,前面我们讲过这个事情的。
制定历法,这实际就是在研究天道,也就是研究天象运转的规律,研究天气与人类生存的规律。
这项工作的重大意义在于,掌握了天象的规律就可以根据不同季节插种不同的植物以觧决人类的生存问题。
尧帝、舜帝时期人们还作了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大家都知道大禹冶水的故事。
之前,人们抵卸自然灾害的能力很弱,洪涝灾害很多,史书记载是浊浪滔天,淹没了平原和山丘,洪水给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很大损失,给人们的生命财产造成很大损失。
因此。
人们对洪水非常恐惧,有洪水齐天的传说,洪水猛于虎的畏惧。
为冶理这种灾害,尧帝就命令大禹的父亲鲧带领人们去治水,大禹的父亲鲧用了九年的时间也没达到目的,因此受到严历惩罚,被流放到一个叫羽山的边远地方去,后来忧愤而死在羽山。
洪水没治住,还是年年灾害,年年死许多人。
怎么办呢,
这时是舜帝统治,于是舜又命令禹去负责治水,禹总结他父亲治水失败的原因,认识到他父亲治水的方法是错误的,因为他父亲主要采取堵的办法,那里有大水就在那里修堤垻把水堵住,但是,洪水是很难堵住的,这儿堵住了那儿又垮了,因此大禹认为洪水的特性是水往低处流。
要用输导的办法才行,要开沟挖河让洪水顺着水道河流走,那它就不会到处泛滥了,
于是,大禹带领人们翻山越岭泼山涉水进行考察测量,用了十三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并带领人们测量了九大山系,开挖了九大湖泊,开发了九州土地,疏通了九条大河,让洪水顺着河流湖泊流淌,从此,洪水再也不到处泛滥了,人们安居乐业,大禹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的英雄。
大禹冶水实际上是人类研究地理之道的典型范例,是觧决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灾害规律的典范,
为什么他父亲治水全失败呢,就是因为他父亲没有认识把握洪水的规律,而大禹之所以能成功,就是认识把握了洪水的规律,认识到洪水用堵的办法是堵不住的,必须顺着水往低处流的规律,顺着水的规律去疏导才行。
大禹作了这么大一件事,内中包含着极其深刻的科学哲学道理,但那时没有人进行总结,没人从理论上去进行提炼,而老子从前人的生产生活实践中,从理论上,从哲学角度进行研究,提出了道的概念。
归纳以上内容,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什么是“道”?
“道”就是事物产生发展运动变化的规律、法则。
天有天道,地有地道,人有人道,事有事道。
天道就是有日月轮回,白昼阴阳,没有日月轮回,白昼阴阳的规律、法则就不称其为天;地道就是有岩石土壤,万物生长,没有岩石土壤,万物生长的规律、法则就不称其为地;人道就是有骨骼肌肤,行为思想,没有骨骼肌肤,行为思想就不称其为人;事有轻重缓急,时空顺序,没有轻重缓急,时空顺序就不称其为事。
道的特性—循环运动
第四十章原文:
反者,道之动;
弱者,道之用;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译文;
循环往复,是道的运动;
柔弱渺小,是道的运用;
天下的万物都是有派生出来的,而有又是无派生出来的。
老子在开篇中提出了一个“道”和一个“名”,一个“无”和一个“有”的概念,“名”是指物质性的东西,是指能摸得着看得见,有名有姓的东西,是指现实存在的东西,所以叫“有”。
而“道”则是指摸不着、看不见,无名无姓的东西,是指“空无”的东西,所以叫“无”。
那么,“道”和“名”,“有”和“无”,空间和物质之间有什么特性?
是什么关系呢?
人们又该怎样来认识它们之间的关系呢?
首先老子告诉人们,道的第一个基本特性是循环往复。
反在这里有反复的意思,也有返回的意思。
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就是说任何事物的发展都处在不断变化运动之中,有一个从弱小到强大,从新生到死亡,再从强大到弱小,从死亡到新生,物极必反,循环往复的规律,正是这种循环往复的运动规律,使得这个世畀的万事万物生生不息,永不竭止。
例如天上的太阳,早上从东方升起,光线还柔弱,象征着初生,到了中午,烈日当空,骄阳似火,光线很强烈,象征着成熟与威猛,到了傍晚,夕阳西下,光线逐渐暗淡,象征着衰亡,但这种衰亡又意味着新生,因为明天早上,太阳又会重新升起,进行新一轮运行。
地上的草木也是如此,世上的人类也是如此,从新生、成长、成熟、到衰亡,从弱小、强壮、衰亡到新生。
在这个过程中,虽然他们的前辈不可逆转的消亡了,但他们却留下了自已的种子,又重复着新一轮运动,使一个物种不断延续下去,使这个世界生生不息。
佛家有人生轮回说的理论,认为人都有来世今生,这也是天道轮回的说法,到底是不是,现代科学还不能作出解释,但科学暂时不能解释的问题并不说明就不存在,天道轮回,物极必反,循环往复却是物质不灭的根本规律,
许多事物,看上去仿佛显得那么柔弱渺小,但参天大树正是柔弱的苗木遵循成长规律变化运用的结果,所以,事物由小变大,由弱变强,循环往复的运动变化规律是世界宇宙万物的基本规律,普遍规律。
老子以后讲的许多事理都是遵照这个规律而生发开来的。
其次老子认为,世上万事万物都是“无”生出“有”,是“道”生出“名”,也就是说,道的弟二个特性是规律、法则这种空无的东西生出现实的,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的。
这一观点恐怕很难被大多数普通的人认知和接受,因为恰恰人类的习惯,人性的弱点就是见物不见人,见物不见智慧,见物不见思想,因此很难和老子的思想相通相融合。
但是,只要我们举几个例子就会恍然大悟了。
电这个“有”的物质是现代才发明的,古代是没有电的,但并不是古代的时空中就不存在电。
为什么瓦特发明了电,就是瓦特发现了磨擦生电的原理,认识并掌握了电的规律和法则。
电脑这个现实的有“名”的东西是现代才发明出来的,为什么会发明电脑,因为人们发现了0和1这两个数字,掌握了0和1这两个数字变化的规律和法则。
为什么飞机可以上天,卫星可以绕着地球转而不会掉下来,因为是牛顿发现了地球的万有引力,并掌握了万有引力的规律法则。
请问,这些东西是不是都是从空无的“道”,从认识和掌握规律中得到的?
我们平时吃的、穿的、住的、行的、玩的、乐的许许多多的新产品、新科技、新方法、新技术、新思想是不是都是从“无”中生出“有”的。
因此,老子所说的“无”中生“有”,“道”里生“名”是大智大慧的见解,是破解人类思维难题,科学难题,人生难题的一把钥匙。
在科学创造的道路上,在人生奋斗的道路上,在治国安邦的道路上,在一切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生科学的道路上,成功的金钥匙莫不如此,莫不是在探求一条正确的规律,一条正确的道。
强弱相对,循环运动,无中生有是老子道学理论的三个最重要且即有区别又互相联系的核心论点,是人们认识世界,认识事物的基本思想方法,基本哲学观点,也是为后面各章的论述作出的重要铺垫。
正因为事物是强弱相对的,所以弱小的也会变成强大的,强大的也就意味着衰亡;正因为事物是处在循环运动中的,所以物质不灭,生生不息。
正因为事物是通过无生出有的,所以给人类留下了创造新事物,创造新世界的巨大空间,使新生事物层出不穷,也使这个世界充满了新奇感。
也正因为如此,他要求人类要自觉去学习、认识并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自觉遵从大道,自觉按自然规律办事,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获得成功并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道的作用----知常曰明
人们也许会问,既然“道”这个东西是个空无的概念,那研究这个空无的概念有什么作用呢?
请看老子在以下三章中是怎么样一层一层讲的。
第十一章原文: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
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
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
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
译文:
三十根车辐条构成一个车轮,因为中间是空无的,才有车的作用;
将陶土揉和做成器皿,正因为中间是空无的,才有器皿的作用。
开凿门户窗子建造成房屋,正因为中间是空无的,才能起到房屋作用。
所以,有形的东西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无形的东西才能发挥作用。
第十四章原文: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为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皦,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
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
执古之道,以御今之道。
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译文:
想看却看不见这叫“夷”,想听却听不见这叫“希”,想摸却摸不着这叫“微”。
这三种现象是无可探究的,所以它们是浑然一体的。
它的上面不显得光亮,下面也不显得阴暗,它象绳子一样连绵不断但又无法给它取名称,所以实际上又回到空无这一概念上了。
所以说是没有形状的形状,没有实物的形象,是一种缥缈恍惚的现象。
想迎接它,却看不见它的开始,想跟随它,却又看不见它的尾部。
按照远古形成的这种大道法则,来指导驾驭当今世界的具体事情。
能够认识远古事物发展规律开始,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大道的规律了。
第十六章原文:
致虚极,守静笃。
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
归根曰静,是谓复命。
复命曰常,知常曰明。
不知常,妄作凶。
知常容,容乃公,公乃全,全乃天,天乃道,道乃久。
没身不怠。
译文:
达到虚无的极至,坚守安静的真缔。
万物一齐生长发作,我则从中观察到它们循环往复的规律。
万物虽然纷繁复杂,但它们都要恢复原状回归到它的根本上去。
回归根本这就叫静态,回归静态是为了恢复它的生命。
恢复生命叫做事物发展的正常规律,知道这个正常规律就叫做明白事理。
不知道这个正常规律,强作妄为就会遭遇凶险结果。
知道这个常理才有包容之心,有包容之心才能大公无私,大公无私才能使事情周全完美,周全完美才符合自然规律,符合自然规律才合于大道,合于大道才能长久。
终身不会有危机。
老子在上一章里用车子、房子和器皿作比喻,,深刻讲述了空无的东西恰恰是有用的东西的道理。
古代马车的车轮是由一个圆形的轮盘和三十根辐条构成,正因为车轮的辐条之间是空的,才象个车轮,才能载人前进,具有车子的作用。
人们建造房子,把周围垒成墙壁,中间要留出空间来,才具有房子的作用,要是把空间都填充得满满的,那还叫房子吗,
喝水杯子中间是空的,才能装水,要不是空的还能装水吗,所以不要以为空的就没用,有形的东西是为我们提供了便利,无形的东西才能发挥作用。
接着,老子讲了“道”这种空无的东西是怎样来发挥作用的,
具体说就是用自古以来事物发展形成的规律,来指导驾驭当今世界的具体事情。
从认识远古事物发展规律开始,就可以知道什么是大道的规律。
从万物一齐生长发作,纷繁复杂的现象,从中观察到它们循环往复的规律。
知道这个正常规律就叫做明白事理,才能有包容之心,才能大公无私,才能使事情周全完美,才符合自然规律,才合于大道,才能长久,终身不会有危机。
从而层层解剖,阐述了“道”的总的作用。
老子这种从以前发生过,经历过的事情中去总结、分析、认识事物发展的规律,并用这些规律来指导自己现在的行为的观点无疑是非常正确的,重要的。
你要知道怎样造车子,无妨拿一架前人造的车子来照着造吧。
你要知道作人怎样才能成功,无妨研究一下前人成功的规律和失败的原因吧。
你要想成为王者,无妨好好学习历史,总结一下前人兴国的经验和亡国的教训吧。
世上的人作人作事有的很成功,有的很失败,为什么?
根本的区别就是成功者是认真研究分析了前人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摸索到了应该怎么作的规律,而失败者往往是自己想当然的,盲目的,不按规律或按错误规律去作人作事,所以不可能成功。
庄子讲了一则庖丁解牛的寓言故事,故事说庖丁给文惠君杀牛,手所触及的,肩所抵倚的,足所踩着的,膝盖顶做的,都发出哗哗的声音,牛肉随着刀子哗哗的掉落下来,看起来象很有节奏,很有韵律的音乐。
文惠君说:
“哎呀,你的技艺怎么达到这么熟练的地步啊。
”
庖丁放下屠刀回答说:
“我所爱好的是道,早就超越技巧了,我开始学宰牛的时候,看见的就是一只牛,几年后再宰牛就不曾看到一只整牛了,现在,我只用心神去体会而不是用眼睛去看,顺着牛体自然的生理结构,劈开筋肉的间隙,导向骨节的空隙,顺着牛体自然结构去用刀,从来不去碰筋骨紧密连接的地方,更何况那些硬骨头呢。
好的师傅一年换把刀,他们是用刀去割筋肉,普通师傅一月换把刀,他们是用刀去砍骨头,我的刀用了十九年了,杀了几千头牛了,刀还很好,因为我杀牛是顺着间隙用刀,当然就游刃有余了,所以这刀还象新的一样。
虽然这样,遇到筋骨盘结的地方,我还是小心谨慎,凝神专注去解牛,牛就哗哗的解体了,这时,那牛还不知道是怎么死的呢。
”这个故事就是说明作事要顺着自然规律去作,才能达到理想的境界。
我们在学习哲学,在探讨作人作事时,经常会提到一句话,叫发挥主观能动性,许多人把发挥主观能动性理解为可以运用人的智慧和能力去改变事物发展的规律,让事物按照自己的意志发展,这是人们认识论上的一大错误。
任何事物的发展变化,都有自身特定的规律,这种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按照老子的说法叫先天地生的,人们只有摸透了这个规律,并自觉顺着这个规律去作,才能成功。
所谓发挥主观能动性,就是指人们要积极主动去摸索这个规律,掌握这个规律。
所谓让事物按人的意志发展,就是指当人们的意志与事物发展规律相吻合,相一致时,事物当然就会按照人们的意志发展,并且取得预想的结果。
如果没掌握事物发展的规律,那怕意志再坚强,愿望再美好,也不可能实现。
在科学实验中,也许试验千百次,但没掌握到规律,就不可能成功,成功者,必是按规律办事的人。
问题的关健在于,你是不是真正认识并准确掌握了规律,是不是真正认识并掌握了道的真缔。
正如老子说的:
第四十七章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
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译文:
足不走出门户也能够知道天下大事;
不开门窗看,也能够明见自然规律和法则。
走得越远,知道的越少。
所以,圣人不出行也可知道事理,不亲眼看实物也知道事物名称,不作具体事情也能够使事业成功。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
其出弥远,其知弥少。
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这是否是先知先觉的唯心论调,与我们提倡的实践出真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是背道而驰的,
要是单从认识论上看,这当然是不对的,是违背唯物主义的。
老子本身就是讲究天道自然的人,怎么会不懂实践出真知的道理呢?
其实,老子在这里讲的意思是,天下的事物发展道理都是一样的,都是按照大道的规律、原理运动发展的,只要懂得了事物发展的总规律,总原理,其他任何事物也就触类旁通,一通百通了。
许多人都可能请道士先生算过命,有些道士是打着道家旗号骗钱,也有些道士也确有真才实学,可以运用宇宙万物的普遍规律来分析辩别事物,这就是道家思想预卜未来的作用,
预卜未来在许多人看来是一件很神秘的事情,有的信有的不信,不管信不信,其实都是盲目的,那么道家思想能不能预测未来呢,这首先得分清道家学说和道士先生的区别。
道家学说是老子庄子创立的,以尊重遵循自然规律办事的一门科学理论,而道士是有许多是打着老庄的旗号,干着骗人勾当的骗子。
我们说运用道家学说可以预测未来,是因为根据道家学说的观点,世上的万事万物的运动发展都有一定的规律,只要人们认识并掌握了这些规律,就可以预测到事物发展的方向和可能出现的结果,
认识和掌握这些规律的本领来自何处呢?
既不是特异功能,也不是先天神童,而是历史经验的累计和总结,
其实,这样的实际例子是很多的,例如从气象学的原理看,根据风云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气候变化,根据地磁学的原理,根据地球磁电的变化规律可以预测地震,根据社会历史学的原理和社会发展规律可以预测若干年后社会发展趋势,根据经济学的原理和规律可以预测经济发展的趋势,同样,根据人生成长规律可以预测人生走向和成就。
在这里,预测是否准确的要素取决于预测人的人生经验、知识水平和对事物发展规律的认知能力,只要我们懂得了按规律办事,按道的原理办事,平时善于学习,善于观察,善于动脑分析,预测未来并非难事,
老子在这里强调的是,要特别重视对大道,也就是事物发展规律的研究,彻底弄懂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只要懂得了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不面对实物,不出门,不远行也能把握事物的本质,把握成功的方向,这就是足不出户而知天下的真正含义。
马克思,恩格斯著有著名的资本论,并预测了资本主义社会必将灭亡,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他们和我们一样,并没有经历过共产主义社会,怎么会预测出共产主义社会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社会呢,这是因为他们研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特别是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运行规律得出的结果。
当然,这个结果不是我们这代人可以看到的,但历史发展的规律告诉人们,这个结果是一定会发生的,所以,共产党人都坚定的在为这个结果而奋斗。
不仅如此,老子又在以下几章继续讲了道的具体作用:
第四章原文:
道冲,而用之或不盈,渊兮似万物之宗。
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
湛兮似或存,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
译文:
“道”这个神秘的东西本是空洞虚幻的而作用起来却无穷无尽,渊博广大啊,就好象世上万物的祖宗。
它可以挫掉你的锐气,使你变得理智,它可以排解你的纠纷,使你心绪安静,它可以使你把刺人的光芒收敛起来,使你祥和可亲,它可以使你与满身尘土的普通老百姓打成一片,与他们同甘共苦。
本来很隐秘啊却又好象真实存在,我不知道它是谁家的儿子,好象早以出生在上帝以前。
第三十二章原文:
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
侯王若能守之,万物将自宾。
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
始制有名,名亦既有,夫亦将知之,知之可以不殆。
譬道在天下,犹川谷之于江海。
译文:
“道”这个东西能阴能阳,能弛能张,能存能亡,所以常常没有固定的名称。
道朴虽小,但天下谁也不能让它称臣。
诸侯王公若能坚守掌握“道”的规律法则,天下万物都将自觉遵从象宾客遵从主人一样。
天地间阴阳也会相合,普降甘露滋润人间,老百姓不须命令也会自然平等相处。
这样一来,“道”就能生出有名的万物,万物既然生成了,人也就知道自在其中了,到了这种境界,自有神灵保佑,就没有什么危险了。
就如大道保佑天下苍生一样,天人合一,又象那河川与大海一样,江海相通。
第三十四章原文:
大道泛兮,其可左右。
万物持之以生而不辞,功成而不有,衣养万物而不为主。
常无欲,可名于小;
万物归焉而不为主,可名为大。
以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