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783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7 大小:59.2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7页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7页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7页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7页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5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docx

苏教版三上科学教案全册

课题:

怎样上好科学课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科学课堂常规训练;

2、初步了解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和内容,讨论本学期的主要学习方法和学习制度。

3、让学生知道如何才能上好一堂科学课。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喜欢科学,喜欢科学科学老师。

教学重点:

让学生知道怎样上好一堂科学课。

教学准备:

空蛋壳、橡皮泥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教师自我介绍

二、科学课是什么样的一门课?

1、科学课是一门让人聪明的学科,用心学好科学课的孩子,将来一定会是一名聪明的人。

2、做了一个简单的实验,利用橡皮泥使空蛋壳竖立在桌上。

努力调动课堂气氛,让孩子们的热情充分地调动起来。

告诉孩子们:

科学课是让我们观察、实验,在观察中、实验中思考,知道很多知识的一门课。

三、怎样学好科学课

1.课前三分钟排队到实验室门口集中,课代表检查同学课前准备情况。

2.上课时遵守纪律,积极动脑,积极举手发言。

3.小组工作

推选一位科学课代表,明确相关责任和权利。

分好实验小组,4人小组学习单位。

设定好实验小组长、材料员、记录员、观察员,布置好工作任务。

小组长做好三件事:

管好小组成员的纪律;

收缴小组成员的作业本;

分配好小组的实验工作任务。

组长享受的权利:

享受布置工作的权利,有权利在小组成员各奖励一张科学家名片的时候能特权奖励两张。

四、奖惩制度

奖励上课遵守纪律、积极动脑、举手发言的孩子;科学作业本5次获得五星的孩子;实验课上最先养成实验课习惯的孩子;课外观察仔细认真坚持不懈的孩子;多写观察小日记的孩子就可能获得“科学家名片”

不遵守实验纪律,被老师两次点名批评的孩子;作业不认真的孩子;观察中不够认真仔细的孩子都要被扣除科学家名片,如果屡次翻错误将要惩罚给老师准备实验器材。

所有小组成员中,如果有一个同学违反纪律,被老师点名批评了,所有小组成员都要扣除一张科学家名片。

所有小组中,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团结,实验非常认真的可以每人获得科学家名片,其中有人如果外出比赛获得荣誉的孩子,咱们小组的所有成员都将奖励科学家名片。

讲解每月科学之星评选方法(从作业、器材准备、上课、合作等方面加星)

 

板书设计:

怎样上好科学课

一、科学课是一门什么样的课?

二、怎样学好科学课

三、奖惩制度

课后反思:

第1单元我们都是科学家

课题:

1.科学是……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知道科学探究包括过程与结果。

(2)能够从提出的问题中选择适合自己探究的问题。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科学的作用。

(2)知道生活中处处有科学。

(3)知道科学探究的主要环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对科学课的学习产生兴趣。

(2)意识到科学探究是为了解决与科学有关的问题而开展的一系列活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科学是什么。

教学难点:

从科学家的经历中了解科学探究的大致过程。

教学准备:

1.每人一张长30CM、宽10CM的纸条、长杆铅笔、彩色笔等。

2.课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新课:

谈话:

今天,我们来上一节科学课。

(板书:

科学)

(二)了解科学是什么

1.提问:

当你听到“科学”这两个字的时候,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回答)

2.出示教科书上的图,提问:

图上的人在做什么?

3.小结:

刚才大家说的和在图上看到的都是科学家在搞科学研究。

那么科学是不是只和科学家有关系?

4.提示学生看教科书上的图,提问:

你是否有过类似的经历?

(学生交流)想一想,你为什么会做这些事情?

5.谈话:

好奇心让我们想弄懂许多事情,想知道为什么会是这样、那样的。

我们的这些经历其实和科学家的工作十分相似。

6.活动:

请大家来读琴纳和牛痘的故事。

(可以分组读,也可以指派学生一幅图一幅图地读)

7.谈话:

琴纳发现了接种牛痘可以预防天花,还有科学家在其他方面也有重大的发现,我们来看一看。

8.师生总结:

按照教科书上提示的4个环节,找出几位科学家的研究活动中共同的地方。

(三)做活动,理解科学是什么

1.谈话:

我们来做一个有趣的活动。

2.讲解:

动起来小人“的制作方法。

(学生制作)

讲解如何“玩“。

在学生“玩”之前提出要求:

仔细观察,看看有什么发现。

3.交流“玩”后的发现。

4.读教科书,了解罗杰特的发现。

5.小结:

只有像罗杰特那样善于思考,才能把小发现变成大科学。

(四)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1.科学是……

提出问题作出猜测寻找证据得出结论

课后反思:

 

课题: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通过探究让纸鹦鹉“站立”的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能将探究的结论运用于日常生活或小制作中。

学会从身边的事物中提出问题。

知识与技能

找出自己亲身经历的事与科学家发明创造的相似之处,认识科学是什么。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我们也能做科学的信心,立志从小做一位小科学家。

教学重点:

感受自己的探究活动与科学家研究活动的相似之处。

教学难点:

找出降低重心使物体平衡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曲别针、卡纸等。

学生准备:

剪刀、彩笔、夹子等;课前收集自己最喜欢的科学家的资料。

教学过程

批注

一、会站立的纸鹦鹉导入

1、教师出示会站立的纸鹦鹉。

2、谈话:

今天科学课老师带来了一只纸鹦鹉,它能够站立在老师的手上。

好玩吗?

你们想不想也来做一个呢?

二、探究活动:

活动一、制作纸鹦鹉,探究其中的奥秘。

1、教师介绍做纸鹦鹉的材料。

2、学生动手做,教师巡视指导。

3、尝试:

让纸鹦鹉站在自己的手指或是纸环上。

(或成功或失败)

4、引导学生思考:

鹦鹉为什么能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怎样才能让鹦鹉站在纸环上不掉下来?

5、分组试验,商量可行办法。

(提示:

把想到的办法简单记录在活动记录纸上。

6、分组汇报、评价方法的可行性和简便性。

7、教师做整个活动的总结。

活动二:

想办法让更多的东西“站在”手指尖上。

1、提问:

除了让纸鹦鹉站在你的手指上,你还能让其他东西(比如:

铅笔、尺子等)也站在你的手指尖上吗?

2、学生分组活动。

3、谈话:

别上回形针试试,换作夹子试试。

4、交流发现,寻找相似之处。

(1)、提问:

刚才大家在研究其他物体是否能站立时有什么发现呢?

(2)、学生交流、汇报。

(3)、谈话:

同学们想想看今天我们科学课上是如何去研究的?

课后继续研究怎样让更多的物体站起来。

三、总结拓展。

1、讲述:

科学研究是个复杂的过程,有些结论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得出的,有些甚至到现在都内有得到准确的答案。

比如:

……

2、谈话:

运用大家发现的原理,可以让许多物体“站”起来,你能利用这个原理制作一个玩具吗?

3、你们准备怎么做?

做之前需要准备些什么?

4、学生分组讨论、思考,巩固课中的学习发现。

四、布置任务:

1、下节课把制作好的玩具带到班上来,交流大家制作的方法。

 

板书设计:

2.做一位小科学家

自然界→提出问题→观察测量查问资料→思考→得出结论。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我眼里的生命世界

课题: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多种感官对生命体进行观察。

2、能将大自然中区分有生命的和没生命的两大类。

   2、能利用语言、文字或图画来描述观察结果。

   3、初步了解有生命物体具有的基本特征。

   4、增强爱护动植物的意识。

教学重点:

能找出有生命的物体,并初步了解其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能概括出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教学准备:

校园环境,笔,记录纸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教师朗诵单元小诗,让学生接着读下去……

2、美丽的大自然处处都有生命的火花在闪烁,这节课我们就来我们就来“寻找有生命的物体”(板书课题)

二、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1、你们瞧我们教室里哪些是有生命的物体?

2、指名说

3、想不想去校园找一找?

我们来进行一个比赛,看哪一组找得对,找得多。

小组选举一人作记录员。

4、表格:

有生命的物体:

共同点:

 

  

 

 

   5、讨论:

在校园里寻找需注意些什么?

   6、分组活动。

寻找、观察。

   7、教师巡视指导,及时与学生沟通、交流。

三、交流,总结有生命物体的特征

   1、交流:

刚才大家在校园里找到哪些“有生命的物体”呢?

   2、出示交流的表格。

   3、讨论:

为什么说它们是有生命的?

共同点:

需要水、营养、呼吸,能够生长、繁殖后代等。

4、师小结:

所以我们把这一类物体都叫有生命的物体,简单点叫“生物”。

四、辨析明理,分类深化

1、看书上13页,你认为它是有生命的物体吗?

为什么?

2、指名说(瀑布、云朵,机器人、瓜果、摘下的花朵、种子……)

3、师补充:

果实和蔬菜收获后仍然是有生命的活体吗?

(果实采收脱离母体后,失去了从根部得到水分和矿物质,也无法从叶部得到正常的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机营养物质,但仍是具有生命活动的活体。

它们利用自身在田间积累的有机物进行新陈代谢,保持其抵抗病虫害的能力。

贮存期间,果实组织逐渐趋于衰老,最后死亡,不能抵抗病菌的侵蚀而腐烂变质。

五、补充延伸,拓展深化

师:

种子是不是生命体?

种子的寿命有多长?

(补充介绍黄豆、小麦、萝卜、绿豆等常见种子的寿命以及最长寿种子“古莲子”)

六、总结全课

板书设计:

1、寻找有生命的物体             

植物 

                           生物{能生长   繁殖后代   有生命}

                                                                                             动物

                       非生物{没有生命}     

课后反思:

 

课题:

2.校园里的植物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

1、会对各种各样的植物进行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按一定的标准给植物排序和分类。

3、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知识与技能:

1、知道大自然中有种类繁多的植物。

2、认识到植物是各不相同的。

3、知道植物都有相似的形态构造,有共同的需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验认识植物的乐趣,感受到植物的美,产生亲近自然的感觉。

2、意识到植物也是有生命的,应该珍惜,不损伤一草一木。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植物在形态方面的一些特征。

教学难点:

找出植物的相同之处。

教学准备:

各种植物、纸、笔。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寻找到了校园里有很多有生命的物体,说说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

   2、今天我们要来特别认识一下生物里的其中一类————“植物”(板书)

   3、你以往知道的植物有哪些?

长得什么样子的,举个例子。

   4、学生说。

(玫瑰花,柳树,青草,竹子……)

5、师:

看来它们都长得各有特点,说明植物的外部形态是各种各样的。

二、认识植物的多样性

   1、同学们,你还知道植物一般有哪些部份组成吗?

   2、学生说,(根、茎、叶、花、果实……)能说多少是多少。

   3、我们来观察不同植物的相同部位,是一样的吗?

   师出示:

拓好的两张树皮的图案,(杨树和柳树)观察比较有什么不同?

当然在面对实物时还可以摸摸有什么不一样。

学生交流.

师出示三种树叶,观察形状.

再观察在树枝上看一个节上的叶子是怎么排列的?

画一画。

根据学生的结果,归纳出:

叶子的对生、互生、轮生三种形态。

讲解如何观察花:

它的形状,气味,大小等。

观察卡片上的花,再交流。

过渡:

同学已经掌握了这么多观察植物的方法,让我们到校园里去观察植物吧。

你可以选两株最喜欢的植物,进行仔细观察比较。

并且把你观察的结果填在这张表格上。

三、实地观察,比较植物差异,总结共同特征。

   1、学生活动,师巡视指点。

2、完成表格:

       

3、交流观察的结果。

说说我们观察到的植物有哪些相同点?

               

四、给植物分类

1、看看书上17页,你认识这些植物吗?

2、你可以给它们分分类吗?

怎么分?

板书设计:

2、 校园里的植物

       多样性:

外形不一

       共同性:

位置一般不移动,需要阳光,   水分……

课后反思:

 

课题:

3.校园里的小动物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小动物进行细致观察并用文字、图画描述观察结果。

   2、能够围绕小动物自行一些简单探究活动。

从中发现小动物的更多习性特征。

   3、认识到动物具有多样性和共同性。

能用自己的标准对动物进行分类。

教学重点:

观察小动物,并能概括特点。

教学难点:

围绕小动物如何开展有意义的探究活动。

课时安排:

两课时

教学过程

批注

第一课时

活动目的:

观察了解蜗牛

活动准备:

活体的蜗牛,记录纸,放大镜、玻璃片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了解蜗牛喜欢的环境

1、同学们,课外你们都去捉蜗牛了,说说你是从哪里捉来的?

2、交流

3、小结:

由此看来,蜗牛一般喜欢生活在怎样的环境里?

(阴暗,潮湿,或有蔬菜、嫩叶的地方)

过渡:

今天我们要来好好认识这位朋友,老师事先已经画好了一只蜗牛,瞧(出示卡通蜗牛图),你们说像不像?

真的像吗?

我们可得用科学说话,经过自己仔细观察比较以后才可以下结论哦!

二、观察蜗牛外形特点

1、找一找 你们都玩过“找不同”的游戏吧,那么请你观察自己手中的蜗牛和老师画的蜗牛到底有哪些不同,看谁找的多,找的细致。

小组一起找,师巡视,并提示:

要想看得清楚可借助放大镜。

交流汇报:

实际的蜗牛有两对触角,眼睛是长在大触角上而并非脑袋上;没有耳朵,有嘴巴;有一个螺旋状的壳,没有脚只有很大的一块肌肉(腹足);还有两个小洞那是肛门和生殖孔(要仔细找才能发现)。

观察不到的东西,教师可补充,比如介绍蜗牛的牙齿等

2、画一画

既然同学们找出了那么多的不同,看来是老师画错了,老师画的是加工后的带有拟人化的蜗牛,在科学研究上可是来不得半点虚假,我们要还蜗牛以真面目,好吗?

小科学家吗,请你把它画一画吧:

我观察的小动物是

请在右边画下来

 

生活环境

 

  身长

 

有哪些部分组成

 

运动方式

 

 

 

3、说一说 谁来当一回《动物世界》的解说员,客观科学地介绍蜗牛外形?

指名说一说(加深印象)

三、观察蜗牛的习性

4、蜗牛是怎样出壳的?

5、蜗牛是怎样爬行的?

6、蜗牛喜欢吃什么?

7、蜗牛对刺激有什么反应?

四、自己还想提出哪些研究蜗牛的问题

8、学生自由地提

9、如果有的班的孩子不善于提问,教师也可帮助其提出一些问题,再让他们选择一些问题去研究:

比如:

蜗牛怎么排便?

     蜗牛喜欢冷还是热?

     蜗牛会游泳吗?

     蜗牛有听觉吗?

     ……

五、课后有针对性的研究

1、把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设计成表格,看自己能完成几项。

并说说你准备怎么研究?

2、把研究的结果在下节课带来交流。

六、总结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了解蚂蚁的外形特征,探究蚂蚁的生活习性。

   能给动物分类,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活动准备:

几只不同窝的蚂蚁。

放大镜。

一些动物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通过上堂课对蜗牛的研究,我们知道了蜗牛的哪些特点?

   2、我们是怎么研究蜗牛的?

   3、今天我们可以用同样的方法来观察另一种小动物“蚂蚁”(板书)

二、观察蚂蚁外形并画一画

1、用放大镜仔细观察并能填写表格内的问题。

我观察的是蚂蚁(画一画在右边)

 

身长

 

颜色

 

身体分成几部分:

 

每部分上长着:

 

2、学生交流,师指导。

(蚂蚁有头、胸、腹三部分。

头上长着一对触角、一个口器、复眼;胸上有三对足,腹部看上去没有什么东西,其实是由许多环节组成。

一般有3—12个环节)

3、蚂蚁身上的这些部位对它都有什么作用呢?

4、学生猜测:

触角是传递信息;口器吃东西,攻击敌人;眼睛是看得;足用来爬行……

 过渡:

真是这样吗?

接下来同学自己观察蚂蚁的生活特点。

三、观察蚂蚁生活方式或习性

1、每一组桌上有面包屑、苹果皮,观察蚂蚁是怎样用口器吃东西的?

2、还发现了蚂蚁不仅吃东西,还搬粮食,用什么“搬”的?

(口器)

3、观察蚂蚁如何爬的?

4、小组内拿出两只蚂蚁放在一个小瓶子里,观察当它们碰到一起时,首先用什么来刺探对方信息的?

(触角)然后又会发生什么事情?

5、不同窝的蚂蚁相处会怎样?

猜测。

然后再观察

6、小结:

发现:

同一家的蚂蚁相遇后不会打架,不同窝的蚂蚁遇到后便“打”得不可开交。

(咬)

四、提出还想研究的问题?

比如:

蚂蚁会不会游泳……

课后研究

五、总结动物的共同特征

我们观察了蜗牛和蚂蚁,发现它们各有自己的特点和生活方式,但是它们又有着共同点,谁来总结一下?

小结:

它们都需要喝水、吃东西、呼吸;都会长大、繁殖、对刺激有反应;还有都会运动……

六、按一定标准分类

世界上的动物很多,我们不能一一列举,看书上这些小动物,你认识吗?

试着可以给它们分分类。

学生说。

七、总结延伸

1、讲述《珍古德与黑猩猩》的故事,激发学生继续研究动物的情感。

师问:

听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

2、从这两堂探究小动物的课上,你收获了什么?

觉得哪些还做得不够?

板书设计:

 3.校园里的小动物

会运动

                                会繁殖

                   特征   能长大

                                要呼吸

                                要吃东西

 

课后反思:

 

课题:

4.植物、动物、人

课型

新授

教学目标:

1、能够对植物、动物、人进行观察,比较出它们的不同与相同。

2、能够利用语言、文字、图表表达和交流观察的结果。

3、能利用集合图表现生物类别的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

知道生物的共同特征。

教学难点:

找出植物、动物、人的相同与不同。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准备:

一组萝卜生长与兔子成长的图片,一段黑猩猩的视频。

教学过程

批注

一、导入

1、这是什么?

(出示图:

兔子)你知道兔子有哪些特点?

2、学生说。

3、出示:

萝卜。

这是兔子喜欢吃的植物。

看看萝卜有什么特点?

4、学生说。

过渡:

一个属于动物,一个是植物。

(板书:

植物、动物)我们要来比较一下它们有哪些不同?

二、比较兔子与萝卜的不同与相同。

    1、学生汇报,师生共同完成集合图的填写:

2、小结:

兔子与萝卜有许多的不同之处,但是它们也有很多相同点与联系。

三、比较人与黑猩猩的不同与相似之处。

1、同学们,刚才我们观察了小兔子,接下来我们再来仔细看看另一个动物——黑猩猩。

(播放视频短篇,因为很多学生可能并没有见过黑猩猩)

2、黑猩猩与我们人来比较一下有哪些相同呢?

(板书:

人)

3、小组讨论。

比一比哪一组说得多。

4、交流。

5、补充知识:

黑猩猩属于灵长类动物,灵长类动物是哺乳类中结构最高等的一类动物。

脑很大且结构发达。

两眼向前第一指与其它四指相对,这样可以把握物体,指端长有指甲。

在中国分布的灵长类动物较多,如金丝猴,红面猴它们群栖高山,以野果、嫩芽为食,金丝猴毛色美丽。

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猩猩身高可达1、4米,体重79到80公斤,前肢长,直立时指可触地,头尖吻部突出,鼻平口大,耳和耳部小。

较聪明,能模仿人类的简单动作,检查黑猩猩的DNA时发现,大约有百分之99与人类相同,因与人类形态结构形似,所以在医学和生物学上有十分重要的研究价值。

6、师:

人与黑猩猩又有哪些不同之处呢?

比如:

人会制造工具……

  小组讨论完了,填写表格:

人和黑猩猩的相同之处

人和黑猩猩的不同之处

    都要吃东西

人会制造工具

 

 

 

 

7、交流答案,师可补充。

8、补充知识:

人类起源于动物,与现代类人猿有着密切的亲缘关系。

直到18世纪,人类才开始对人和动物的关系有了比较正确的认识,著名的瑞典分类学家林奈首先把人归入哺乳类灵长目,认为人是灵长目中最高级的动物。

后来英国生物学家赫胥黎通过比较解剖等方法,第一次提出人、猿同祖。

从生物学上考察,人类也属于动物的范畴。

四、比较植物、动物、人之间的不同与相同之处。

 1、通过刚才同学们的仔细观察比较了兔子与萝卜以及人与黑猩猩的相同点与不同  点,我们来总结一下植物、动物、与人三者之间主要的不同之处是什么?

(植物需要阳光,不会运动,动物会运动,人会说话,劳动……)

2、它们的相同点是什么?

3、学生说。

4、师:

是的,他们的共同特点就是所有生命体的共同特征,所以它们都叫“生物”。

如果我们要把它们的关系简单明了的表现出来的话。

可以用圆圈图来表示。

5、我们先来看一看“笔”的圆圈图的含义。

(师讲解)、

6、迁移:

填写“有生命的物体、人、植物、动物”的圆圈图。

五、总结延伸

思考:

我们人类和植物、动物共同生活在地球上,应该怎样相处呢?

板书设计:

4、植物、动物、人

相同:

需要呼吸、阳光、水分、食物、空间、能生长、繁殖

1.植物与动物的异同点

不同:

动物能运动,植物不能

相同:

能运动,需要呼吸、水分、食物、空间、能生长、繁殖

2.人与动物的异同点

不同:

人直立行走,有语言、思维,会劳动

3.人与动物、植物的关系

课后反思:

 

第二单元练习

一、填空题

1、校园里  (                               )是有生命的。

2、有生命的物体的共同特征是(        )、(                 )、(         )、(        )等。

3、蚂蚁的身体分为  (     )、(       )、(        )三部分。

4、动物和植物的不同点有 (                            )  。

5、在下面的圆圈里分别填写:

“人、植物、动物、有生命的物体”

 

 

二、判断在观察活动中下列行为对不对?

1、注意安全。

                                    (     )

2、不惊吓小动物。

                                (     )

3、不管什么动物可直接触摸、抓举它。

              (     )

4、保持安静。

                                    (     )

5、可践踏草坪。

                                  (     )

6、外出观察要获得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