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773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174.0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

《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docx

拉萨市版七年级上学期月考生物试题II卷

拉萨市2020版七年级上学期9月月考生物试题(II)卷

姓名:

________班级:

________成绩:

________

一、单选题

1.蚯蚓的刚毛有助于它在洞穴中运动,另外蚯蚓的钻穴等活动使土壤变得更加疏松和肥沃,这说明了()

A.生物能适应环境

B.生物能影响环境

C.生物既能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

D.生物存在遗传现象

2.下列生态系统分别被誉为“地球之肾”与“绿色水库”的是()

A.湿地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

B.草原生态系统、湖泊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

D.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

3.如图为某同学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临时玻片和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操作图,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步骤②滴加的液体均为清水

B.步骤⑤的操作是避兔产生气泡

C.两种玻片均为装片,标本薄而透明的目的是便于透光

D.步骤⑥用碘液染色,染色最深的结构是细胞核

4.地衣能在岩石表面上生长,这说明

A.生物影响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适应环境

D.环境适应生物

5.蚯蚓的活动使土壤变得疏松、肥沃.说明了()

A.生物依赖环境

B.环境影响生物

C.生物影响环境

D.生物适应环境

6.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一条河流

B.池塘中的鲤鱼

C.湖中的所有生物

D.草原上的全部羊

7.下列关于生物基本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都需要不断补给营养

B.生物都能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

D.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8.若A→B→C→D→E表示一条食物链,则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为生产者,E为分解者,BCD为消费者

B.BC为消费者,ED为分解者,A为消费者

C.BCD为分解者,A为生产者,E为消费者

D.A为生产者,BCDE为消费者

9.在组成你的手指皮肤结构的细胞中,可以将有机物氧化分解并释放其中的化学能,同时放出二氧化碳的结构是()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核

D.细胞膜

10.稻田里,水稻与杂草之间的关系是()

A.捕食

B.寄生

C.共生

D.竞争

11.含羞草受到触碰后,展开的叶片会合拢,这种现象说明生物具有的特征是()

A.能生长和繁殖

B.能进行呼吸

C.生活需要营养.

D.能对外界刺激做出反应

12.下列现象中,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干旱的沙漠地区往往降水较少

B.竹节虫具有与树枝相似的体形

C.变色龙的体色随环境的变化而改变

D.黄蜂腹部有黑黄相间的条纹

13.下列关于生物与环境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生物的生存环境是指影响生物的所有非生物因素

B.现存的每一种生物都有着与其环境相适应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

C.“大树底下好乘凉”体现了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只有合作关系

14.下列四个选项中,正确表示食物链的是

A.阳光→草→牛→虎

B.鼠→蛇→鹰

C.鹰→蛇→青蛙→昆虫→草

D.草→鼠→狐

15.生态系统多种多样,其中有“绿色水库”、“地球之肺”之称的生态系统是()

A.草原生态系统

B.森林生态系统

C.海洋生态系统

D.农田生态系统

16.下列各项中,属于食物链的是()

A.山鹰→蛇→鼠→植物

B.阳光→草→兔→狐

C.植物→鼠→蛇→山鹰

D.田鼠→蛇→山鹰

17.下列不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A.鲨鱼捕食

B.钟乳石慢慢长大

C.玉米种子萌发

D.含羞草遇到刺激叶子合拢起来

18.用显微镜观察标本时,第一次使用5×目镜、8×物镜,第二次使用20×目镜、45×物镜,那么,第二次观察到的情况与第一次相比()

A.细胞变大,数目减少

B.细胞变小,数目减少

C.细胞变大,数目增多

D.细胞变小,数目增多

19.某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分布”时,用10只生活状态正常的鼠妇作为探究材料,记录的数据如下:

下列关于该小组探究中的某些说法或做法比较科学的是:

()

时间

环境

2

3

4

5

6

7

8

9

10

明亮

9

7

6

5

5

4

3

1

0

阴暗

1

2

3

4

5

6

6

8

10

A.提出问题是:

鼠妇为什么喜欢生活在阴暗潮湿的地方?

B.该探究实验最成功的因素之一是设置了对照实验

C.探究中如果实验结果与做出的假设不一致时,可以修改实验结果

D.该探究实验的结论是:

10分钟时,鼠妇全部在阴暗的环境中

20.下列关于地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地衣是细菌与藻类共生在一起形成的

B.地衣中的真菌为藻类提供有机物

C.地衣中的藻类供给真菌水和无机盐

D.地衣中的真菌和藻类相互依赖,彼此有利

21.黄河是我国的母亲河,下列四个选项中,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黄河中的鱼

B.黄河中的水

C.黄河中所有的生物

D.整条黄河

22.我国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强调了保护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在经济建设中的重要性.这是因为生物圈()

A.是指地球上所有的植物

B.只包括岩石圈和水圈

C.各种资源都用之不尽

D.是地球上生物的共同家园

23.在下列生态危机中,通过食物链而引起的是()

A.洪涝酸雨

B.温室效应

C.汞、镉中毒

D.砍伐森林

24.下列中属于生物的是 ()  

A.生物课本

B.雪花

C.煮熟的鱼

D.蘑菇

25.“橘在淮南为橘,在淮北为枳”,造成此现象差异的影响因素是()

A.阳光

B.温度

C.水分

D.无机盐

26.“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

”该谚语描述了哪种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A.光

B.水

C.温度

D.土壤

27.生物具有许多特征,下列哪一项是所有生物都具有的()

A.需要营养和自由运动

B.由细胞组成和排出体内产生的废物

C.生长和繁殖

D.能进行呼吸和自由运动

28.下列属于生态系统的是

A.汉江中的白鱼

B.汉江中的所有鱼

C.汉江中的所有生物

D.汉江河

29.下图4种不同的生物,有关它们的叙述错误的是()

A.①是酵母菌,②是细菌,③是草履虫,④是衣藻

B.有成形细胞核的是①③④

C.可以用来酿酒的是②

D.有细胞壁的是①②④

30.下列不能说明生物适应环境的实例是()

A.生活在北极如海豹,胸部皮下脂肪厚度可达60毫米

B.生活在荒漠中的骆驼刺,地下的根比地上部分长得多

C.蚯蚓生活在土壤中,土质比较疏松

D.竹节虫静止不动时,像竹子

31.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是()

A.生物圈

B.森林生态系统

C.陆地生态系统

D.海洋生态系统

32.下图是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中有5条食物链

B.图中的①在该生态系统中属于分解者

C.能量流动的方向之一是①→②→③→④→⑤

33.生物适应环境也能影响环境,下列不属于生物适应环境的是()

A.春天,桃花、梨花竞相开放

B.夏天,大树底下好乘凉

C.秋天,杨树、柳树纷纷落叶

D.冬天,青蛙、蛇进入冬眠

34.能依次体现温度、光、水分、生物等因素对生物生活影响的排列组合是()

①仙人掌叶片退化为刺 ②草盛豆苗稀 ③南橘北枳 ④春兰秋菊

A.③④①②

B.②①④③

C.③①②④

D.③④②①

35.达尔文曾经做过一次实验,他把一段长11mm的细头发丝,放在食虫植物毛毡苔的叶子上,叶子立刻卷曲起来将头发“按住”,这说明了()

A.生物具有运动的能力

B.生物能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C.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

D.生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36.手摸含羞草它会动,这属于()

A.新陈代谢

B.繁殖

C.生长

D.应激性

37.观察法是我们认识世界的一种基本方法。

你使用显微镜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时,对观察过程与结果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使用的显微镜是观察工具

B.内表皮细胞是植物细胞

C.40倍物镜下看到叶绿体

D.观察结果可以拍照记录

38.下图是香山生态系统中食物网的一部分,关于该食物网叙述正确的是

A.该生态系统所需能量的最终来源是光能

B.食虫鸟和蜘蛛之间仅存在捕食关系

C.图中生物共同构成一个生态系统

D.该食物网中共包含4条食物链

39.“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从生物学角度分析,在落红(落叶)化作春泥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

A.阳光

B.生产者

C.消费者

D.分解者

二、综合题

40.地理中国栏目报道:

广西某地最近突然出现了一条“变色河”,该河大多河段清澈见底,唯独在靠河岸某处呈黄褐色;不久之后,该处黄褐色会逐渐消褪,却又在较远的河中央开始出现.   

(1)据此推测:

水发黄是河岸边黄土中的矿物质溶解其中的缘故,且该矿物质离子可能是_____。

           

A. Cu2+   B. Fe3+  C. NH4+   

A. Ca2+

(2)对黄褐色河水取样在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菱形褐色物(如图所示)在移动,且在其中观察到了叶绿体.从生态系统的成分分析,它属于________。

(3)经专家调查,是菱形褐色物大量繁殖导致了河水变色.这条“变色河”出现的原因可能是______ .            

A.村民生活污水直接排放 B.农民过度施用含N、P等的化肥  C.长期在河岸边堆放黄土

41.下图所示是农民采用笼养蝇蛆法而形成的食物网(说明:

鸡粪中含有较多未被消化的营养物质,因此,可添加其他饲料养猪,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看,这是一个理想的生态系统)。

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构成此生态系统,不可缺少的生物成分中生产者是_________。

(2)建立此生态系统的目的是使生态系统中的__________得以充分利用。

(3)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猪、鸡等属于__________。

(4)人们为了使农作物高产,常喷洒农药来消灭农田害虫,这残留的农药会通过______在人体中富集。

(5)通过微生物的作用,猪粪等物质可被分解,为农作物所利用,这类微生物在生态系统中所属的成分是____________。

42.我国海洋资源丰富,美丽的珊瑚星罗棋布,在这些珊瑚家族中生活着多种海洋生物,下图示表示海域某部分生物之间的食物关系,请分析回答:

(1)珊瑚礁是由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堆积形成的,珊瑚虫属于腔肠动物,身体呈    _______________对称

(2)扇贝的柔软身体外面有______________ ,可以向外分泌形成_____________ 。

 

(3)该食物网中梭子蟹和___________ 都属于无脊椎动物中的_____________ ,它们在成长过程会阶段性脱去限制身体长大的____________________。

(4)中国毛虾和扇贝的数量变化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因此动物在维持__________方面起着重要作用。

(5)写出扇贝所在的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

43.如图为某草原生态系统中的食物网简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该生态系统中,草属于__________,兔、狐等属于__________,还有肉眼看不到的细菌、真菌等属于__________,除此之外生态系统的组成还包括______________。

(2)图中有______条食物链,食物网中狐和兔的关系是____________。

(3)写出其中最长的一条食物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食物网中,数量最多的生物是______________。

(5)生态系统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

草原生态系统与森林生态系统相比较,自动调节能力相对较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实验探究题

44.伊乐藻是一种沉水植物,光合作用现象易于观察。

为研究“光照强弱对伊乐藻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探究步骤如下:

①8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量的清水,并置于可调节亮度的相同节能灯下方。

②每个烧杯中同时放入一片相同的泡腾片,泡腾片遇水能迅速释放大量含二氧化碳的气泡(不影响伊乐藻的其它生活),待泡腾片完全溶解(此时气泡消失),再将长势相同、等量的伊乐藻放入各烧杯中。

③调节不同的灯光强度,记录每分钟内气泡产生的数目。

观察3分钟后结果如图所示。

(注:

在光照强度约为850勒克斯时,伊乐藻吸入的氧气量与释放的量相等。

请回答:

(1)该实验的变量是_____。

步骤中“相同”和“等量”的操作都是为了_____。

(2)为减少实验误差,兴趣小组在步骤③进行的数据处理方法是_____。

(3)请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当光照强度高于850勒克斯_____。

(4)若将伊乐藻置于光照强度低于850勒克斯的环境中,随时间增加,植物体内的有机物含量会_____。

(5)若泡腾片还未完全溶解就放入伊乐藻会使步骤③记录的数据出现错误,原因是_____。

45.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进行了“探究制作酸奶需要的条件”实验,其实验步骤如下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兴趣小组在实验前将烧杯、广口瓶进行了加热、煮沸处理,在步骤①中,又将牛奶加热、煮沸处理,其目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步骤③:

“将准备好的酸奶加入牛奶中”相当于细菌、真菌培养中的___,________是培养基。

(3)步骤④:

将烧杯中的酸奶和牛奶混合物平均装到3个瓶中。

1号和2号瓶盖瓶盖,3号瓶不盖瓶盖。

又将1号瓶放置于0℃环境中,2号和3号瓶放置于30℃的环境中。

推测5小时后___号瓶中的牛奶变成酸奶。

这说明制作酸奶需要___的环境条件。

A.温暖、缺氧

B.温暖、有氧

C.低温、缺氧

D.低温、有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