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725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0.2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

《《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docx

《社会保障概论》备课教案

 

《社会保障概论》

 

备课教案

 

铜陵学院公共管理系编写

 

教学目的和要求:

《社会保障概论》课程,是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和财政专业的必修课。

《社会保障概论》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是:

1、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社会保障制度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重要地位和使用,理解社会保障的有关基本理论,了解与我国社会保障工作有关的政策、法令和制度,学会和掌握相关社会保障工作的方法和技能。

2、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密切课堂讲授和实际的联系。

注意吸收国内外社会保障的最新理论、关注国家社会保障的最新法规,不断充实教学内容。

培养和提高学生独立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通过短期工作实践,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

第一讲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和历史发展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社会保障制度产生的经济社会背景

1、社会保障制度的定义:

社会保障制度是以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规定,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丧失劳动能力、失去就业机会和遇到不幸事故或国为其他原因而贫困的人提供基本的生活保障,以保证劳动力再生产、社会安定和经济稳定增长。

2、社会保障制度的产生

(1)是生产手段和方式变革的结果。

(2)家庭结构变小,家庭保障功能下降。

(3)贫富分化现象严重。

(4)失业是市场经济的普遍现象。

(5)阶级矛盾加剧。

二、社会保障制度简史

1、社会保障制度形成时期(1883-1934)

2、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时期(1935-1947)

3、社会保障制度的繁荣时期(1948-1979)

4、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时期(20世纪70年代至今)

本讲重点:

社会保障制度定义

本讲难点:

社会保障制度产生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丛书海,社会保障经济理论,上海:

上海三联书店,1996

2、李珍,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发展,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1998

第二讲社会保障的理论依据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新历史学派

新历史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施穆勒和布伦坦诺,其社会改良政策有两个支撑点:

一是他们从伦理道德出发,认为劳资冲突不是经济利益上的对立,而是感情、教养和思想上存在差距引起的对立。

二是它们的国家观,该学派主张国家至上,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生活,负起“文明和福利”的职责。

二、福利经济学派

以庇古为代表的福利经济学派认为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会增加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英国牛津大学威廉·贝弗里奇提出了一个题为《社会保险与联合服务体系》的报告,即著名的贝弗里奇报告,强调由政府统一管理社会保障项目,建议政府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来实施社会保障措施。

1984年,英国首相艾德礼宣布英国第一建成了福利国家。

三、瑞典学派

瑞典学派又称北欧学派或斯德哥尔摩学派。

维克赛尔是这一学派的代表人物,瑞典学派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1、老年福利;2、医疗保障;3、失业保险等。

四、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

1、凯恩斯的理论主张

认为经济危机主要源于有效需求不足,主张通过一定措施将富人的收入转移给穷人会增加整个社会的消费水平,从而刺激总需求,以拉动经济增长,摆脱经济危机。

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包括:

(1)边际消费倾向递减

(2)资本边际效率递减

(3)流动编好规律

2、凯恩斯的政策主张

(1)国债政策

(2)投资政策

(3)税收政策

(4)转移支出政策

本讲重点:

凯恩斯有效需求理论

本讲难点:

福利经济学派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方福前,福利经济学,北京:

人民出版社,1994

2、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徐毓,木丹译,北京:

商务印书馆,1996

第三讲社会保障制度的内容、特点和功能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社会保险

1、定义

以国家为主体,通过立法手段,对有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时,或虽有劳动能力而无工作机会的情况下,给予一定程度的收入损失补偿。

具体包括:

(1)老年社会保险

(2)疾病社会保险

(3)失业社会保险

(4)工伤社会保险

(5)生育社会保险

(6)残疾社会保险

(7)死亡社会保险

2、特点

(1)强制性

(2)互济性

(3)储备性

(4)补偿性

(5)与就业或贡献相联系

二、社会救济

1、定义

是指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因自然灾害或其他社会、经济原因而无法维持最低生活水平的成员给予救助,以保障最低生活水平的制度,是社会保障制度的最后一道防线。

2、社会救济的对象

主要指“三无”对象,无依无靠、无劳动能力和收入来源,无稳定住所的人员。

3、社会救济的内容

(1)贫困救济

(2)灾害救济

三、社会福利

1、定义

广义的社会福利包括公共文化、教育、卫生设施和社会救济、社会保险在内都属于社会福利,狭议的社会福利包括在社会保障之内。

2、社会福利的三种含义

(1)公共福利事业

(2)特别的专门的福利事业

(3)局部性或选择性的福利事业

3、社会福利的内容

(1)未成年人福利

(2)老人福利

(3)劳动者福利

(4)女职工福利

4、社会福利的形式

(1)货币形式

(2)劳务形式

(3)实物形式

四、社会保障的功能

1、社会稳定是社会保障的主要功能

2、保障基本生活功能

3、稳定经济增长功能

4、促进社会文明进步

五、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1、社会保障制度对储蓄的影响

2、社会保障制度对消费的影响

3、社会保障制度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4、社会保障与劳动力流动

5、社会保障与劳动力市场

本讲重点:

社会保险

本讲难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经济效应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孙炳耀,当代英国瑞典社会保障制度,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0

第四讲社会保障水平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

1、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

(1)从微观层次上看,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成员享受社会保障经济待遇高低的程度,可以用受益给付与社会工资水平之比来测量。

(2)从政府角度看,社会保障水平是社会保障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

(3)从宏观层次上看,社会保障水平是指社会保障支出总额占GDP的比重。

2、社会保障水平的制约因素

(1)经济规模与经济发展水平

(2)政治社会结构

(3)制度年龄与人口结构

(4)历史、人文特殊因素

二、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

1、指标社会保障支出占GDP的比重

2、根据美国经济和统计学家柯布、道格拉斯的总量生产函数Y=AlaK(1-a)(0

3、在社会保障支出额和GDP两个基本要素间加一个中间要素“工资收入总额”。

Sa表示社会保障支出额

G表示GDP,W表示工资收入总额,S表示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S=Sa/G=Sa/W·W/G

Q=Sa/W称为社会保障负担系数

H=W/G表示劳动生产要素分配比例系数

S=Sa/G=Sa/W·W/G=Q·H

4、社会保障负担系数的数理分析

Q=养老保险系数+失业保险系数+医疗保险系数+工伤保险系数

5、劳动生产要素分配系数的数理分析

(1)H=W/G

(2)Y=ALaK1-a

(3)a表示产出相对于劳动投入弹性

(4)1-a表示产出相对于资本投入弹性

6、社会保障支出水平

S=Sa/G=Sa/W·W/G=Q·H

以上值由各步分析结果得出。

本讲重点:

社会保障水平的概念及其制约因素

本讲难点:

社会保障水平的测定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穆怀中,中国社会保障适度水平研究,沈阳:

辽宁大学出版社,1998

第五讲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1、从马克思“六项扣除”原理有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导言》当中,针对拉萨尔的“不折不扣”的理论,提出社会产品在分配给劳动者个人之前必须作如下六项扣除:

(1)用于维持生产资料消耗的补偿。

(2)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追加。

(3)用于防止自然灾害和不幸事故而设立的后备基金和保险基金。

(4)用于同生产没有直接关系的一般管理费用。

(5)为社会共同需要部分而设立的基金。

(6)用于为丧失劳动能力等人设立的基金。

2、从财政的本质看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1)国家分配论

(2)社会公共需要论

3、社会保障财务应纳入财政预算统一管理

4、社会保障产生与发展是财政发展演化的结果。

二、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

1、税收与转移支出

2、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

(1)一般补助

(2)专项补助

本章重点:

社会保障制度的财政支持

本章难点:

财政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陈共,财政学,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

2、李珍,社会保障理论,北京:

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1

第六讲社会保障基金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特点及作用

1、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

社会保障基金是指为实施各项社会保障制度,通过法定的程序,以各种方式建立起来的用于特定目的的货币资金。

2、社会保障基金的特点

(1)强制性

(2)储备性

(3)互济性

3、社会保障基金的作用

(1)增强国家和社会抵御风险的能力

(2)为社会形成一笔巨额积累基金,可用于长期投资

(3)社会保障基金具有自动稳定器的功能

二、社会保障基金的筹集

1、社会保障基金筹集的原则

(1)确保社会保障制度正常运行

(2)妥善安排好积累和消费的关系

(3)有利于资源配置

2、社会保险基金的来源

由雇主、雇员和政府分别按照一定的比例分担。

3、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方式

(1)税

(2)费(3)税费结合

本讲重点:

社会保障基金的概念

本讲难点:

社会保障基金的缴纳方式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李绍光,养老金制度与资本市场,北京:

中国发展出版社,1998

2、耿志明,养老保险基金与资本市场,北京,经济管理出版社,2000

第七讲席卷全球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浪潮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发达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

1、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目前存在的问题

(1)社会保障成本太高

(2)社会保障的经济效率太低

2、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措施

(1)改革缴费和给付制度,增收节支

(2)养老保险制度变革

(3)医疗保险制度改革

(4)应付就业模式变革对社会保障制度的挑战

3、促进就业以减轻社会保障的负担

二、经济体制转型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计划体制下高就业和低效率

2、东欧和苏联等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的中国

三、发展中国家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

1、经济结构调整对社会保障的影响

2、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

3、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

本讲重点:

发达国家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的措施

本讲难点:

东欧和苏联等国家的激进式改革和渐进式改革的中国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刘燕生,社会保障的起源、发展和道路选择,北京:

法律出版社,2001

2、刘明慧,陈君辉,社会保障理论与改革探索,大连:

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98

第八讲老年社会保障(上)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社会保障的概念

1、老年社会保障的概念及对象

(一)年龄的几种含义

(1)日历年龄

(2)生理年龄

(3)心理年龄

(4)社会年龄

(二)老年社会保障的年龄界定

二、老年社会保障的历史沿革

1、古代的老年社会保障

(1)经济上由国家规定亲属的赡养义务;

(2)我国古代的法律还从财产制度上对老年人提供物质上的保障

(3)我国古代的官吏退休制度也是国家对老年人社会地位的认定。

(4)除了朝廷的某些赡养规定以外,整个封建社会的论理道德规范、风俗民约都在维护家庭对老人的赡养制度。

2、近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建立

(1)1988年11月,德国俾斯麦政府推出了老年和残疾社会保险法草案,交付国会讨论通过。

(2)继德国之后,西欧和北欧的资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建立起了老年社会保障制度。

三、现代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类型

1、国家统筹的保险模式

2、投保资助型的保险模式

3、自我保障模式

四、现代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1、基本原则

(1)享受保险的权利与资格条件对应的原则

(2)保证基本生活水平的原则

(3)分享社会经济成果的原则

2、享受社会保险的资格条件

(1)年龄与投保年限条件

(2)年龄与工龄条件

(3)年龄、工龄与投保年限条件

(4)年龄与居住期限条件

本讲重点:

现代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基本类型

本讲难点:

现代老年社会保险的基本原则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李珍,关于退休年龄的经济学思考,经济评论,1996.6

2、杜鹏,中国人口老龄化过程研究,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4

第九讲老年社会保障(下)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和主要内容

1、我国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历史

(1)国民党统治时期的有关规定

(2)中央苏区1931年通过《中华苏维埃土地法》的有关规定。

(3)1948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哈尔滨召开了第六次全国劳工大会,颁布了《东北分营企业战时暂行劳动保护条例》。

(4)建国后我国老年社会保险制度的形成与初步发展。

2、我国现阶段有关老年社会保障制度的特殊规定

(1)关于退(离)休年龄的特殊规定

(2)有关退(离)休待遇的特殊规定

二、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主要介绍1997年7月16日《国务院关于建立统一的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决定》。

1、目标:

资金来源多渠道、保障方式多层次、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权利与义务相对应、管理服务社会化的养老保险体系。

2、缴纳养老保险费的比例。

3、设置账户:

分设个人账户和统筹基金账户

4、支付方法

5、缴费工资

6、存在问题

(1)基金收不抵支

(2)缴费比例与覆盖面

(3)人口老龄化与抚养比

(4)退休年龄

(5)缴费费基

(6)混账管理、空账运行

(7)个人账户做实的难处

(8)“中人”的过渡办法

(9)养老金待遇支付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10)从退休年龄与抚养的关系来看延迟退休的必要性

三、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1、农村社会保障面临的新形势

(1)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改变了人民公社时期“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农村经济体制,实行了分散经营为主的生产方式。

(2)家庭保障功能削弱。

(3)农村贫困问题仍然严重。

(4)农村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

(5)农村社会保障范围狭窄。

2、家庭养老呼唤立法保障

(1)背景

(2)困难

①农民收入低;

②农庭结构变小;

③传统道德观念变化;

④人口流动性大;

⑤封建男女有别的养老观。

⑥计划生育与养老冲突。

⑦隔代抚养问题。

(3)矛盾

①代际矛盾

②同代人矛盾

③夫妻矛盾

(4)危害

(5)非法制解决手段受阻

(6)依赖法制手段解决问题

本讲重点:

我国城镇养老保险制度的改革与发展

本讲难点: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邓大松等,中国社会保障若干重大问题研究,深圳:

海天出版社,2000

2、王鉴岗,社会养老保险平衡测算,北京:

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

第十讲就业社会保障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西方就业理论的演变

1、萨伊定律西方传统就业理论的基础,认为供给能够创造自身的需求,否定失业的存在。

2、庇古,承认自愿性失业和摩擦性失业的存在。

3、凯恩斯认为存在着非自愿性失业。

二、劳动力的供给与需求

1、劳动的供给

(1)劳给者最优化行为

maxU(l,m)

r2(24-l)=m

对于既定的工资,消费者可以确定闲暇的最优数量,从而确定劳动量。

(2)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

(3)劳动的供给曲线

2、劳动的需求

在完全竞争市场上,劳动的需求取决于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因为MRP2=MFC2

VMP2=P.MPL=MRP2

Rl=MFC2

在产品价格(P)是既定的情况下而要素(工资)价格R2是变动的,那么要素的边际产品价值就是厂商对劳动这一要素的需要。

三、中国失业问题分析

主要侧重于对失业原因的分析

1、城乡差距的存在,刘易斯定律在中国体现

2、就业观念的问题

3、磨擦性失业的存在体制转轨的必然

4、经济周期的存在

5、人才高消费,劳动力定价不合理

四、失业预防和失业补救

1、对解雇的约束

(1)解雇必须有正当的理由

(2)必须得到有关部门的同意

(3)必须支付一定的解雇费

(4)被解雇者有权享受再培训

2、职业教育和培训

(1)职业教育的三个类型

①职前培训

②在职培训

③失业培训

(2)政府对此项活动提供资助

(3)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日趋融合

3、就业创造

(1)鼓励失业者创办企业

(2)帮助失业者从事社区服务

(3)开辟家庭雇工就业领域

(4)鼓励失业者向劳动力短缺地区流动

(5)实施职业轮换制度

(6)建立就业信息服务网络

五、失业保障概述

1、定义:

失业社会保险是劳动者由于非本人原因失去工作,中断收入时,由国家和社会依法保证其基本生活需要的一种社会保障制度。

2、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

(1)国家强制实施的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2)非强制的失业社会保险制度;

(3)失业救济制度;

3、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1)失业保险范围的界定;

(2)领取失业保险的资格条件;

(3)失业保险金给付标准;

(4)失业津贴给付期;

(5)失业保险基金的筹集。

六、我国的就业保障制度

1、历史回顾

(1)建国初期第一次失业高峰;

(2)七十年代后期的第二次失业高峰;

(3)九十年代以来出现的第三次失业高峰;

2、我国现行的就业保障制度

──国务院1998年12月26日发布《失业保险条例》

(1)覆盖范围

(2)失业保险基金的来源

(3)失业保险基金的开支范围

(4)享受失业保险的条件

(5)失业保险金的标准

(6)失业保险的给付期限

本讲重点:

我国现行的就业保障制度

本讲难点:

失业保险制度的类型;失业保险制度的基本框架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杨伟民,失业保险,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郑功成,社会保障学,北京:

商务印书馆,2000

第十一讲医疗社会保险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医疗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1、定义与特点

医疗社会保险是指由国家立法,通过强制性社会保险原则和方法筹集医疗资金,保证人们平等地获得适当的医疗服务的一种制度。

其具有以下特点:

(1)强制性

(2)复杂性

(3)短期性和经常性

2、医疗社会保险的产生与发展

按历史顺序列出医疗社会保险类型:

(1)教会模式

(2)民间模式

(3)俾斯麦模式

(4)贝弗里奇或福利国家模式

(5)美国模式

二、医疗社会保险的筹资机制

1、筹资原则

(1)现收现付制

(2)以支定收、收支平衡、略有节余

2、筹资来源

由雇主、雇员和政府各承担一定的比例。

三、医疗社会保险的支付

1、给付条件

2、给付项目

3、给付方式

(1)按服务项目付费

(2)按人头付费

(3)总额预算制

(4)定额付费

(5)按病种分类付费

(6)工资制

4、医疗费用的分担方式

(1)定额自付

(2)起付标准

(3)限额报销

(4)共付保险

四、我国城镇医疗社会保险制度

1、传统的医疗保险制度

(1)行政事业单位的公费医疗制度

(2)企业的劳保医疗制度

(3)农民的合作医疗制度

(4)改革后从总体上看,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费用呈上升趋势,但受面呈下降趋势。

2、国务院《关于建立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决定》(1998年12月14日)

(1)改革原则;

(2)统筹级次和缴费办法;

(3)账户管理;

(4)费用报销;

(5)定点医疗机构;

(6)其他:

①离休人员;②国家公务员;

3、存在的问题

(1)覆盖面问题;

(2)设置个人账户存在的问题;

(3)定点医疗机构存在的问题;

(4)不利于监管;

3、关于我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及其改革

(1)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建立及其历史沿革;

(2)建立现时期的医疗保险制度的争议:

①“保小不保大”;

②“保大不保小”;

③“保大不保小+附加健康”;

本讲重点:

我国城镇医疗保险制度

本讲难点:

医疗保险给付方式和费用的分担方式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仇雨临,孙树菡,医疗保险,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第十二讲工伤社会保险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工伤社会保险概述

1、工伤社会保险的必要性

(1)减少劳资纠纷;

(2)分散企业风险;

(3)促进职业康复和工伤预防;

2、工伤社会保险的定义及特点

(1)定义:

由社会统一对在工作中受伤致残者或死亡者的遗属提供保障的制度,包括工伤事故和职业病。

(2)工伤社会保险的特点

①是强制性最强,实施得最普遍的保险;

②实行“无责任赔偿制”;

③费用全部由雇主承担,劳动者个人不缴费;

④待遇优厚,项目完备;

3、工伤社会保险的范围

(1)工伤事故和职业病的范围

①工伤事故:

由于工作原因直接或间接引起的事故称为工伤事故;

②职业病主要通过开放式列表或封闭式列表的方式确定;

(2)受保人范围

①初期,从事有危险工作的靠工资收入的体力劳动人群;

②近代,从体力劳动者扩大到非体力劳动者;

4、工伤社会保险待遇

(1)残废等级评定;

(2)待遇给付内容;

①工伤医疗及其护理费用;

②暂时失能补助金;

③永久性残废年金和一次性残废补助金;

④护理费;

⑤丧葬费和一次性工亡补助金;

⑥工伤保险的遗属津贴。

二、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1、工伤预防

(1)法律手段;

(2)经济手段;

(3)积极地将工伤保险基金使用到预防工伤事故上;

2、职业康复

(1)康复治疗;

(2)辅助费用;

(3)文化娱乐;

三、我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1、改革前的工伤保险制度

存在的问题有:

(1)范围狭窄;

(2)缺乏社会化的基金制度;

(3)缺乏科学、统一、规范的劳动鉴定制度;

2、1996年8月12日劳动部颁布《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

3、2003年4月《工伤保险条例》自2004年元月1号起实施

(1)参保范围

(2)缴费费率和工伤保险基金

(3)工伤认定

(4)劳动鉴定

(5)工伤保险待遇

本讲重点:

我国工伤社会保险制度

本讲难点:

工伤预防和职业康复

本讲主要课后参考书目:

1、孙树菡,工伤保险,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刘艾玉,劳动社会学教程,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第十三讲生育社会保险

课型:

理论教学

教学实施手段:

课堂讲授

教学对象:

本科生

教学内容:

一、概述

1、妇女劳动保障作用

(1)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条件;

(2)有利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力水利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