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0638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62.1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1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docx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高中化学教材常考实验总结

     化学实验在高考题的比重是越来越大,目前高考实验命题的特点有二:

一是突出考查实验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能力,二是突出考查实验探究能力,这一点在考试大纲中已有明确要求。

课本实验往往成为考查学生实验探究能力命题的载体。

一、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

以配制100mL1.00mol/L的NaOH溶液为例:

1、步骤:

(1)计算

(2)称量:

4.0g(保留一位小数)(3)溶解(4)转移:

待烧杯中溶液冷却至室温后转移(5)洗涤(6)定容:

将蒸馏水注入容量瓶,当液面离刻度线1—2cm时,改用胶头滴管滴加蒸馏水至凹液面最低点与刻度线在同一水平线上(7)摇匀:

盖好瓶塞,上下颠倒、摇匀(8)装瓶贴标签:

标签上注明药品的名称、浓度。

2、 所用仪器:

(由步骤写仪器)托盘天平、药匙、烧杯、玻璃棒、(量筒)、100mL容量瓶、胶头滴管

3、 注意事项:

(1)容量瓶:

只有一个刻度线且标有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只能配制瓶上规定容积的溶液。

(另外使用温度和量程规格还有滴定管、量筒)

(2)常见的容量瓶:

50mL、100mL、250mL、500mL、1000mL。

若配制480mL与240mL溶液,应分别用500mL容量瓶和250mL容量瓶。

写所用仪器时,容量瓶必须注明规格,托盘天平不能写成托盘天秤!

(3)容量瓶使用之前必须查漏。

方法:

向容量瓶内加少量水,塞好瓶塞,用食指顶住瓶塞,用另一只手的五指托住瓶底,把瓶倒立过来,如不漏水,正立,把瓶塞旋转1800后塞紧,再倒立若不漏水,方可使用。

(分液漏斗与滴定管使用前也要查漏)

(4)误差分析

(5)命题角度:

一计算所需的固体和液体的量,二是仪器的缺失与选择,三是实验误差分析。

二、Fe(OH)3胶体的制备:

1、步骤:

向沸水中加入FeCl3的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红褐色,停止加热。

操作要点:

四步曲:

①先煮沸,②加入饱和的FeCl3溶液,③再煮沸至红褐色,④停止加热

2、涉及的化学方程式:

Fe3++3H2O=Fe(OH)3(胶体)+3H+强调之一是用等号,强调之二是标明胶体而不是沉淀,强调之三是加热。

3、命题角度:

配制步骤及对应离子方程式的书写

三、焰色反应:

1、步骤:

洗—烧—蘸—烧—洗—烧  

2、该实验用铂丝或铁丝

3、焰色反应可以是单质,也可以是化合物,是物理性质

4、Na,K的焰色:

黄色,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

5、某物质作焰色反应,有黄色火焰一定有Na,可能有K

6、命题角度:

实验操作步骤及Na,K的焰色

四、Fe(OH)2的制备:

1、实验现象:

白色沉淀立即转化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沉淀。

2、化学方程式为:

Fe2++2OH-=Fe(OH)2   4Fe(OH)2+O2+2H2O=4Fe(OH)3

3、注意事项:

(1)所用亚铁盐溶液必须是新制的,NaOH溶液必须煮沸,

(2)滴定管须插入液以下,

(2)往往在液面加一层油膜,如苯或食物油等(以防止氧气的氧化)。

4、命题角度:

制备过程中的现象、方程式书写及有关采取措施的原因

五、二价铁三价铁的检验

铁属于变价元素。

有三价铁离子和二价铁离子,二价铁离子又称为亚铁离子。

在高考化学与化学竞赛中铁元素是热点之一。

鉴别这两种离子的溶液有多种方法,物理方法是观察法:

三价铁溶液显黄色,二价铁溶液显浅绿色。

以下还有几种化学方法。

1、显色法:

三价铁离子与硫氰化钾溶液显色

利用可溶性硫氰化物法(这是高中化学最常用的方法)

用2支试管分取两种溶液各少量,分别滴入可溶性硫氰化物(如KSCN、NaSCN、NH4SCN)等溶液,变血红色的是Fe3+的溶液:

Fe3++SCN-=Fe(SCN)2+。

不变血红色的是Fe2+的溶液,因为Fe2+与SCN-生成的络合物Fe(SCN)2为无色。

Fe2++2SCN-=Fe(SCN)2

六、硅酸的制备:

1、步骤:

在试管中加入3—5mL饱和Na2SiO3溶液,滴入1—2滴酚酞溶液,再用胶头滴管逐滴加入稀盐酸,边加边振荡,至溶液颜色变浅并接近消失时停止。

2、现象:

有透明的硅酸凝胶形成

3、化学方程式:

NaSiO3+2HCl=H2SiO3↓+2NaCl(强酸制弱酸)

4、NaSiO3溶液由于SiO32-水解而显碱性,从而使酚酞试液呈红色。

 七、重要离子的检验:

1、Cl-的检验:

加入AgNO3溶液,再加入稀硝酸,若生成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或先加硝酸化溶液(排除CO32-干扰),再滴加AgNO3溶液,如有白色沉淀生成,则说明有Cl-存在

2、SO42-的检验:

先加入盐酸,若有白色沉淀,先进行过滤,在滤液中再加入BaCl2溶液,生成白色沉淀即可证明。

若无沉淀,则在溶液中直接滴入BaCl2溶液进行检验。

3、命题角度:

检验方法、除杂、沉淀洗涤及相关纯度的计算

八、氯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注意

(1).二氧化锰为难溶于水的黑色固体.

(2).稀盐酸与二氧化锰不反应.

(3).此反应必须加热.

2、发生装置

固+液(加热)型

有关仪器的名称:

铁架台(带铁圈铁夹)、酒精灯、石棉网、烧瓶、双孔塞、分液漏斗、玻璃导管.

3、净化装置

先用饱和食盐水吸收氯气中混有的氯化氢气体;再用浓硫酸干燥氯气.

装配原则:

先洗气后干燥、气体从长导管进短导管出.

4、气体收集和尾气处理装置

氯气微溶于水且比空气重,故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氯气有毒,污染空气,故用浓氢氧化钠溶液吸收.

5、检验和验满

氯气可用湿润的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2KI+Cl2=2KCl+I2(碘遇淀粉变蓝)

可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检验氯气是否收集满(先变红再褪色)

实验步骤

①连接好装置,检查气密性

②在烧瓶中加入二氧化锰粉末

③往分液漏斗中加入浓盐酸,再缓缓滴入烧瓶中

④缓缓加热,加快反应,使气体均匀逸出

⑤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氯气,尾气导入吸收剂中

九、氨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理:

2NH4Cl+Ca(OH)2

CaCl2+2NH3↑+2H2O

2、收集:

向下排空气法(管口塞一团棉花,避免空气对流)

3、验满:

①将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试管口,若试纸变蓝,说明氨气已收集满②将蘸有浓盐酸的玻璃棒靠近试管口,出现大量白烟,则证明氨气已收集满

4、干燥方法:

碱石灰干燥(不能无水氯化钙)

5、装置图:

固体和固体加热制气体的装置,与制氧气的相同

拓展:

浓氨水或浓铵溶液滴到生石灰或烧碱中制氨气,或浓氨水直接加热也可制氨气

6、命题角度:

因氨气作为中学化学实验制取气体中唯一的实验,其地位不可估量。

主要角度为:

反应原理、收集、干燥及验满等,并以此基础进行性质探究实验。

 十、喷泉实验

1、实验原理:

氨气极易溶于水,挤压胶头滴管,少量的水即可溶解大量的氨气(1:

700),使烧瓶内压强迅速减小,外界大气压将烧杯中的水压入上面的烧瓶,

故NH3、HCl、HBr、HI、SO2 等气体均能溶于水形成喷泉。

2、实验现象:

产生红色喷泉(氨气溶于水形成碱性溶液,酚酞遇碱显红色)

3、实验关键:

①氨气应充满 ②烧瓶应干燥  ③装置不得漏气

4、实验拓展:

CO2、H2S、Cl2等与水不能形成喷泉,但与NaOH溶液可形成喷泉

 十一、铜与浓硫酸反应的实验

1、实验原理:

Cu+2H2SO4(浓)

CuSO4+SO2↑+2H2O

2、现象:

加热之后,试管中的品红溶液褪色,或试管中的紫色石蕊试液变红;将反应后的溶液倒入盛有水的烧杯中,溶液由黑色变成蓝色。

3、原因解释:

变黑的物质为被浓硫酸氧化生成CuO,CuO与冲稀的硫酸反应生成了CuSO4溶液。

【提示】由于此反应快,利用铜丝,便于及时抽出,减少污染。

4、命题角度:

SO2的性质及产物的探究、“绿色化学”及尾气的处理等。

 十二、铝热反应:

1、实验操作步骤:

把少量干燥的氧化铁和适量的铝粉均匀混合后放在纸漏斗中,在混合物上面加少量氯酸钾固体中,中间插一根用砂纸打磨过的镁条,点燃。

2、实验现象:

立即剧烈反应,发出耀眼的光芒,产生大量的烟,纸漏斗被烧破,有红热状态的液珠,落入蒸发皿内的细沙上,液珠冷却后变为黑色固体。

3、化学反应方程式:

Fe2O3+2Al 

2Fe+Al2O3

4、注意事项:

(1)要用打磨净的镁条表面的氧化膜,否则难以点燃。

(2)玻璃漏斗内的纸漏斗要厚一些,并用水润湿,以防损坏漏斗

(3)蒸发皿要垫适量的细沙:

一是防止蒸发皿炸裂,二是防止熔融的液体溅出伤人。

(4)实验装置不要距人太近,防止使人受伤。

5、命题角度:

实验操作步骤及化学方程式。

十三、中和热实验(了解):

1、概念:

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生成1mol水时所释放的热量

注意:

(1)酸、碱分别是强酸、强碱对应的方程式:

H++OH-=H2O△H=-57.3KJ/mol      

     

(2)数值固定不变,它与燃烧热一样,因具有明确的含义,故文字表达时不带正负号。

2、中和热的测定注意事项:

(1)为了减少误差,必须确保热量尽可能的少损失,实验重复两次,去测量数据的平均值作计算依据

(2)为了保证酸碱完全中和常采用H+或OH-稍稍过量的方法

(3)实验若使用了弱酸或弱碱,引种和过程中电离吸热,会使测得的中和热数值偏小

 十四、酸碱中和滴定实验(了解):

(以一元酸与一元碱中和滴定为例)

1、原理:

C酸V酸=C碱V碱

2、要求:

①准确测算的体积. ②准确判断滴定终点

3、酸式滴定管和碱式滴定管的构造:

①0刻度在滴定管的上端,注入液体后,仰视读数数值偏大②使用滴定管时的第一步是查漏③滴定读数时,记录到小数点后两位④滴定时一般用酚酞、甲基橙作指示剂,不用石蕊试液。

④酸碱式滴定管不能混用,如酸、具有氧化性的物质一定用酸式滴定管盛装。

4、操作步骤(以0.1molL-1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为例)

①查漏、洗涤、润洗

②装液、赶气泡、调液面、注液(放入锥形瓶中)

③滴定:

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溶液中溶液颜色的变化,当滴到最后一滴,溶液颜色发生明显变化且半分钟内部不变色即为滴定终点

5、命题角度:

滴定管的结构、读数及中和滴定原理。

十五、氯碱工业:

1、实验原理:

电解饱和的食盐水的电极反应为:

2NaCl+2H2O

2NaOH+H2↑+Cl2↑

2、应用:

电解的离子方程式为2Cl-+2H2O==2OH-+H2↑+Cl2↑,阴极产物是H2和NaOH,阴极被电解的H+是由水电离产生的,故阴极水的电离平衡被破坏,阴极区溶液呈碱性。

若在阴极区附近滴几滴酚酞试液,可发现阴极区附近溶液变红。

阳极产物是氯气,将湿润的KI淀粉试纸放在阳极附近,试纸变蓝。

3、命题角度:

两极上析出产物的判断、产物的性质及相关电解原理

 十六、电镀:

(1)电镀的原理:

与电解原理相同。

电镀时,一般用含有镀层金属阳离子的电解质溶液作电镀液,把待镀金属制品浸入电镀液中,与直流电源的负极相连,作阴极;用镀层金属作阳极,与直流电源的正极相连,阳极金属溶解,成为阳离子,移向阴极,这些离子在阴极上得电子被还原成金属,覆盖在镀件的表面。

(2)电镀池的组成:

待镀金属制品作阴极,镀层金属作阳极,含有镀层金属离子的溶液作电镀液,阳极反应:

M–ne-=Mn+(进入溶液),阴极反应Mn++ne-=M(在镀件上沉积金属)

 十七、铜的精炼:

(1)电解法精炼炼铜的原理:

阳极(粗铜):

Cu-2e-=Cu2+、Fe-2e-=Fe2+阴极(纯铜):

Cu2++2e-=Cu

(2)问题的解释:

铜属于活性电极,电解时阳极材料发生氧化反应而溶解。

粗铜中含有Zn、Ni、Fe、Ag、Au等多种杂质,当含有杂质的铜在阳极不断溶解时,位于金属活动性顺序表铜以前的金属杂质,如Zn、Ni、Fe、等也会同时失去电子,但它们的阳离子得电子能力比铜离子弱,难以被还原,所以并不能在阴极上得电子析出,而只能留在电解液里,位于金属活动性表铜之后的银、金等杂质,因失去电子的能力比铜更弱,难以在阳极失去电子变成阳离子溶解,所以以金属单质的形式沉积在电解槽底,形成阳极泥(阳极泥可作为提炼金、银等贵重金属的原料)。

(3)命题角度:

精炼原理及溶液中离子浓度的变化

 十八、卤代烃中卤原子的检验方法(取代反应、消去反应):

1、实验步骤

2、若为白色沉淀,卤原子为氯;若浅黄色沉淀,卤原子为溴;若黄色沉淀,卤原子为碘

3、卤代烃是极性键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只有卤原子,并无卤离子,而AgNO3只能与X—产全AgX沉淀,故必须使卤代烃中的—X转变为X—,再根据AgX沉淀的颜色与质量来确定卤烃中卤原子的种类和数目.

4、加入硝酸银溶液之前,须加入硝酸酸化中和掉混合液中的碱液方可。

5、用酸性KMnO4溶液验证消去反应产物乙烯时,要注意先通入水中除去乙醇,再通入酸性KMnO4溶液中;也可用溴水直接检验(则不用先通入水中)。

 十九、醛基的检验(以乙醛为例):

A:

银镜反应

1、银镜溶液配制方法:

在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2%的AgNO3溶液

(2)然后边振荡试管边逐滴加入2%稀氨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制得银氨溶液。

 

反应方程式:

AgNO3+NH3·H2O=AgOH+NH4NO3 AgOH+2NH3·H2O=Ag(NH3)2OH+2H2O               

 2、银镜实验注意事项:

(1)沉淀要恰好溶解

(2)银氨溶液随配随用,不可久置 (3)加热过程不能振荡试管(4)试管要洁净

3、做过银镜反应的试管用稀HNO3清洗

B:

与新制Cu(OH)2悬浊液反应:

1、Cu(OH)2悬浊液配制方法:

在试管里加入10%的NaOH溶液2ml,滴入2%的CuSO4溶液4—6滴,得到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2、注意事项:

(1)Cu(OH)2必须是新制的

(2)要加热至沸腾(3)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NaOH要过量)

二十、蔗糖与淀粉水解及产物的验证:

1、实验步骤:

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蔗糖溶液,并加入几滴稀硫酸,将试管放在水浴中加热几分钟,然后用稀的NaOH溶液使其呈弱碱性。

2、注意事项:

用稀硫酸作催化剂,而酯化反应则是用浓硫酸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在验证水解产物葡萄糖时,须用碱液中和,再进行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的反应。

二十一甲烷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

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

(2)反应原理:

CH3COONa+NaOH

Na2CO3+CH4↑

拓展: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S+S

g(大试管、酒精灯等)

收集装置:

排水法或向下排空气法

(4)尾气处理:

点燃法

(5)注意事项:

①药品为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

②生石灰可稀释混合物的浓度,使混合物疏松,便于甲烷逸出,同时也减少了固体NaOH在高温时跟玻璃的作用,防止试管破裂。

此外,NaOH吸湿性强,生石灰还起到吸水的作用可以减小对制备甲烷反应的不利影响。

二十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

乙醇、浓硫酸

(2)反应原理:

CH3CH2OH

CH2=CH2↑+H2O

副反应:

2CH3CH2OH

CH3CH2OCH2CH3+H2O

C2H5OH+6H2SO4(浓)

6SO2↑+2CO2↑+9H2O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l+l

g(圆底烧瓶、酒精灯、温度计等)

收集装置:

排水法

(4)尾气处理:

点燃法

(5)注意事项:

①配制乙醇和浓硫酸体积比为1:

3的混合液应注意:

应将浓硫酸缓缓注入乙醇并不断摇匀。

②温度计水银球(或液泡)应插入反应混和液,液面以下,但不能接触瓶底,以便控制反应温度为170℃。

③反应时应迅速升温到170℃。

④为防止加热过程中液体爆沸,应在反应液中加少许碎瓷片。

⑤如控温不当,会发生副反应,是制得的乙烯中混有CO2、SO2、乙醚等杂质,必须通过浓NaOH溶液(或碱石灰)后,才能收集到比较纯净的乙烯。

⑥若实验时,已开始给浓硫酸跟乙醇的混合物加热一段时间,忽然记起要加碎瓷片,应先停止加热,冷却到室温后,在补加碎瓷片。

二十三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1)反应原料:

电石(主要成分为CaC2)、水(用饱和食盐水代替)

(2)反应原理:

CaC2+2H2O

Ca(OH)2+CH≡CH↑

副反应:

CaS+2H2O

Ca(OH)2+H2S↑

Ca3P2+6H2O

3Ca(OH)2+2PH3↑

Ca3As2+6H2O

3Ca(OH)2+2AsH3↑

(3)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发生装置:

S+l

g

(广口瓶(或锥形瓶、烧瓶、大试管等)、分液漏斗等)

收集装置:

排水法

(4)尾气处理:

点燃法

(5)注意事项:

①不能用启普发生器制乙炔:

a、反应产物Ca(OH)2微溶于水,呈糊状堵塞反应容器,使水面难以升降;

b、反应速率快且放出大量的热,会损坏启普发生器。

②电石与水反应很剧烈,应选用分液漏斗,通过控制水流的速度,来控制产生乙炔的速度。

③电石与水反应剧烈,用饱和食盐水代替水可减缓反应速率,获得平稳的乙炔气流。

④由于电石中含有其他杂质(如:

CaS、Ca3P2、Ca3As2等)。

使制得的乙炔中含有(H2S、PH3、AsH3等)难闻的气体。

要想制得较纯净的CH≡CH可将气体通过盛有CuSO4溶液或NaOH溶液的洗气瓶。

二十四石油的分馏

(1)反应原料:

原油

(2)反应原理:

利用加热和冷凝(蒸馏),把石油分成不同沸点范围的馏分。

(3)反应装置:

蒸馏烧瓶、酒精灯、温度计、冷凝器(冷凝管)、锥形瓶等。

(4)注意事项

①温度计水银球(或液泡)应位于蒸馏烧瓶支管口略低处,测定的是馏分蒸汽的温度。

②冷凝器中冷凝水的流向与气流反向相反,应从下口入水上口出水。

③为防止爆沸,反应混合液中需加入少量碎瓷片。

二十五乙醛的银镜反应

(1)反应原料:

2%AgNO3溶液、2%稀氨水、乙醛稀溶液

(2)反应原理:

CH3CHO+2Ag(NH3)2OH

CH3COONH4+2Ag↓+3NH3+H2O

(3)反应装置:

试管、烧杯、酒精灯、滴管

银氨溶液的配置:

取一支洁净的试管,加入1mL2%的硝酸银,然后一变振荡,一边滴入2%的稀氨水,直到产生的沉淀恰好溶解为止。

(注意:

顺序不能反)

(4)注意事项:

①配制银氨溶液时加入的氨水要适量,不能过量,并且必须现配现用,不可久置,否则会生成容易爆炸的物质。

②实验用的试管一定要洁净,特别是不能有油污,用热的NaOH溶液清洗。

③必须用水浴加热,不能在火焰上直接加热(否则会生成易爆物质),水浴温度不宜过高。

④如果试管不洁净,或加热时振荡,或加入的乙醛过量时,就无法生成明亮的银镜,而只生成黑色疏松的沉淀或虽银虽能附着在试管内壁但颜色发乌。

⑤实验完毕,试管内的混合液体要及时处理,试管壁上的银镜要及时用少量的HNO3溶解,再用水冲洗。

(废液不能乱倒,应倒入废液缸内)

二十六乙醛被新制的Cu(OH)2氧化

(1)反应原料:

10%NaOH溶液、2%CuSO4溶液、乙醛稀溶液

(2)反应原理:

CH3CHO+2Cu(OH)2

CH3COOH+Cu2O↓+2H2O

(3)反应装置:

试管、酒精灯、滴管

(4)注意事项:

①本实验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成功,NaOH过量。

②Cu(OH)2悬浊液必须现配现用,配制时CuSO4溶液的质量分数不宜过大,且NaOH溶液应过量。

若CuSO4溶液过量或配制的Cu(OH)2的质量分数过大,将在实验时得不到砖红色的Cu2O沉淀(而是得到黑色的CuO沉淀)。

③用酒精灯直接加热

二十七乙酸乙酯的制取实验

(1)反应原料:

乙醇、乙酸、浓H2SO4、饱和Na2CO3溶液

(2)反应原理:

(3)反应装置:

试管、烧杯、酒精灯

(4)注意事项:

①加入试剂的顺序为:

乙醇→浓硫酸→乙酸

②浓H2SO4在反应中起催化剂、脱水剂、吸水剂的作用。

③饱和Na2CO3溶液的作用:

中和乙酸、吸收乙醇、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使之分层析出

a、中和挥发出来的乙酸,生成醋酸钠以便于文乙酸乙酯的气味;

b、溶解挥发出来的乙醇;

c、冷凝酯蒸汽且减小酯在水中的溶解度,以便于分层析出,分液。

④不能用NaOH溶液代替饱和Na2CO3溶液,因为乙酸乙酯在强碱NaOH存在下水解较彻底,几乎得不到乙酸乙酯。

⑤导管末端不能插入液面以下,是为了防倒吸。

⑥加热时要用小火均匀加热,防止乙酸、乙醇的大量挥发和液体的大量沸腾

⑦装置中的长导管作用:

导气冷凝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