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610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950.4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1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docx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河北省隆化县第二中学2020-2021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历史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史实能体现唐朝较为开放的社会风气的是()

①唐朝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容并蓄

②武则天成为中国历史上的唯一的女皇帝

③妇女骑马、打球成为时尚

④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

A.①②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③④

2.“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是唐诗《陇西行》中的一句,它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下列对诗句的理解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唐太宗被尊为“天可汗”B.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C.藏族社会风俗完全汉化D.吐蕃归属唐朝管辖

3.小强和爸爸都是历史迷。

一天,小强让爸爸猜我国古代的一位皇帝,他给出如下提示词:

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

爸爸给出的正确答案应该是

A.唐太宗B.隋文帝C.隋炀帝D.唐玄宗

4.“北通涿郡(北京)之渔商,南运江都(扬州)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这是对古代哪一水利工程历史作用的评价?

A.郑国渠B.白渠C.大运河D.都江堰

5.庙号,是皇帝死后被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常用“祖”字或“宗”字,开国皇帝一般被称为“太祖”、“高祖”等,但是也有例外。

下列皇帝中不是其当朝开国皇帝的是

A.唐高祖B.宋太祖C.元世祖D.明成祖

6.隋朝于公元六世纪末高调登场,却又匆忙谢幕。

在历史的长河中书写了一段宛若昙花绽放般短暂的辉煌。

《昙花皇朝——隋朝帝国的短暂与辉煌》一书详细介绍了这一段历史。

书中最不可能出现的内容是

A.三省六部制

B.科举制的创设

C.贞观之治

D.大运河的开凿

7.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8.史载唐太宗时,有大臣奏请修复长城,太宗一笑置之,太宗不修长城的理由是()

A.唐初北方无隐患B.长城已彻底失去防御功能

C.唐国力虚弱无财力支持D.开明的民族政策使民族关系更融洽

9.温总理曾说:

“国之命在人心,解决人民的怨气,实现人民的愿望就必须创造条件,让人民批评和监督政府。

”“国之命在人心”之内涵与下列政治思想家一致的是()

A.有教无类,因材施教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知己知彼,百战不殆D.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10.观察下列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这些出土文物说明了

A.唐代没有统一的货币

B.中国古代金币、银币流通时间长范围广

C.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D.证明唐代日本、新罗与中国交往密切

11.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曾多次出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的盛世局面,如西汉时期的“文景之治”,唐朝时期的“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等。

从这些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中我们得到的启示有(  )

①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

②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③国内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社会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④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直接推动了社会经济发展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12.歌手河图在《不见长安》中唱到:

“长安城有人歌诗三百,歌尽了悲欢”。

下列属于曾经发生在长安城的“悲”的是

A.盘庚迁殷B.开元盛世C.安史之乱D.黄巾起义

13.“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

A.秦始皇B.汉武帝C.赵匡胤D.李世民

14.北宋在地方上具有监察职能的官员是()

A.知州B.通判C.转运使D.枢密使

15.下列关于宋朝重文轻武政策的表述正确的是()

A.派武将担任地方的知州B.知州的权力很大,不受牵制

C.武将主持国家的军政大事D.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

16.16.他是我国历史上伟大的少数民族领袖,他于1038年11月10日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他来自下列的哪个民族呢

A.契丹

B.女真

C.党项

D.突厥

17.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

“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

‘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

”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A.①③④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18.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①③B.③④C.①②D.②④

19.下列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是(  )

A.元昊向宋称臣

B.宋给西夏岁币

C.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

D.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

20.图示法是我们学习历史的一种方法。

下面对辽、西夏与北宋并立局面示意正确的是

A.

B.

C.

D.

21.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

全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

郭靖和杨康。

并各赠一剑。

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

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A.金灭北宋B.辽灭北宋C.西夏灭北宋D.蒙古灭南宋

22.某电视剧摄制组根据剧情布置了一个岳飞书房的场景,其中错误的是()

A.书柜中放有苏轼的词集B.另一面墙上挂着宋金和议后的《金、南宋对峙形势图》

C.书桌上摆放着一本《资治通鉴》D.一面墙上挂有一柄宝剑

23.下图中的历史人物年少有大志,“思大有为于天下”。

他一生征战,一统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下列关于他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建立了元朝②创立行省制③灭亡南宋④废除丞相

A.①③B.①②③

C.①②D.①②③④

2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起来的全国性的统一的封建政权是

A.元朝B.秦朝C.夏朝D.隋朝

25.下图为我国古代的“瓦舍”,取“来时瓦舍,去时瓦解”之意。

它的出现反映了

A.隋唐科举制的发展B.唐朝民族关系和谐

C.宋代市民文化生活丰富D.明清工商业繁荣

26.元朝是我国古代戏剧发展的黄金时期,名家辈出,关汉卿就是其中的一位。

他和白朴、马致远、郑光祖一起,被人们称作“元曲四大家”。

关汉卿的代表作是(  )

A.《窦娥冤》B.《西厢记》C.《牡丹亭》D.《桃花扇》

27.如下图内容记载的科技成就是(  )

A.造纸术B.指南针C.造船技术D.活字印刷术

28.宋朝李刚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

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

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

”李刚的高度评价反映出隋文帝一生最大的功绩是

A.加强中央集权B.实现国家统一C.发展社会经济D.大运河的开凿

29.“北通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厚)。

”这反映出隋朝开凿的大运河()

A.促进了经济交流B.促成了贞观之治

C.巩固了封建统治D.结束了分裂局面

30.“十年苦读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

”科举制度对于平民老百姓最大的意义是()

A.增强了国家机构的活力和办事效率B.拥有相对公平的竞争机会

C.扩大了中央政权的社会基础D.给社会带来了革新气象和创造精神

31.毛泽东在其词作《沁园春雪》中有一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这里“唐宗”的统治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B.“开元之治”C.“贞观之治”D.“开元盛世”

32.《旧唐书》称:

武则天“制公卿之死命,擅王者之威力”(意为诛杀公卿,独断专权)。

但有人说:

“对人民来说,武则天不算是坏皇帝。

”得出这个结论的主要依据是武则天()

A.改国号为周B.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C.修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D.减轻人民负担,推动社会经济发展

33.宰相魏征去世后,唐太宗说: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魏征逝,朕亡一镜矣”由此可见,唐太宗()

A.提倡节俭B.爱民如子

C.善于纳谏D.勤于政事

34.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盛,农业丰则基础强,而农业的根本出路则在科技创新。

唐朝时创制的农业生产工具是

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

35.周杰伦在歌曲《青花瓷》中唱道: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歌词赞美了我国古代瓷器的精美。

你知道唐朝著名陶器和瓷器有哪些吗?

①唐三彩②白瓷③青瓷

A.①②③B.②③C.①③D.①②

36.“文皇南面坐,夷狄千群趋……献号天可汗,以覆我国都。

”这首诗颂扬的是唐朝的

A.经济繁荣

B.政治清明

C.对外开放

D.民族政策开明

37.朱德“草堂留后世,诗圣著千秋”的对联中,“诗圣”指的是()

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杜牧

38.《西游记》中的唐僧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艺术原型就是唐朝时期远足印度、寻求佛教经书的

A.玄奘B.鉴真C.法海D.如来

39.我们想要了解7世纪时中亚、印度半岛以及我国新疆地区的历史状况,可以阅读

A.《大唐西域记》B.《金刚经》

C.《西游记》D.《史记》

40.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而衰的转折点。

下列关于安史之乱的原因,说法错误的是()

A.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B.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

C.节度使势力膨胀,内轻外重D.人民赋役繁重

41.“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等历史典故与下列哪一个历史人物有关?

(  )

A.秦始皇B.汉武帝C.赵匡胤D.李世民

42.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统治阶级内部争夺皇权的斗争B.唐末以来藩镇割据局面的延续

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D.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的表现

43.下列有关宋朝重文轻武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武将能安照自己的意志指挥军队作战

B.扩大科举考试的名额

C.中央派文臣担任地方的知州

D.中央机构的要职由文人出任

44.“(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体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苏辙:

《栾城集》)出现该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民族交流、融合加强B.宋、辽边境开设榷场

C.宋辽订立澶渊之盟D.岳家军的抵抗

45.一位南宋抗金名将认为“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便可太平”,这位名将是()

A.岳飞B.文天祥C.戚继光D.郑成功

4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

请问辽、宋、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B.民族政权并立

C.诸侯争霸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47.下面是唐代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它不仅有极高的艺术价值,而且是汉藏民族友好情谊的见证。

它的内容能够反映的历史事件是( )

A.玄奘西行B.金城公主入藏C.文成公主入藏D.张骞出使西域

48.原创史诗歌剧《鉴真东渡》2021年12月20日在东京奥查德剧场成功举行首演。

为契合鉴真大师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鉴真东渡》有意引入扬州民歌《拔根芦柴花》部分旋律,并在舞台布景中展示瘦西湖、大明寺等扬州著名景点。

歌剧中鉴真随身行囊中不可能有()

A.《论语》B.《史记》C.佛学经典D.《西游记》

49.下列有关黄巢起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爆发的原因是阶级矛盾尖锐

B.起义军一度占领长安

C.起义军建立了自己的政权

D.起义军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50.下列三幅图片共同反映了

A.寺院建筑的中国化B.佛教文化的传播与发展

C.文化传播者的坚韧D.雕塑艺术的古朴与精湛

参考答案

1.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唐朝时期经济繁荣,社会风气开放,对各派学说和外来文化兼容并蓄,妇女骑马、打球成为当时的时尚,唐朝时期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和做官,①③④符合题意;②武则天成为女皇帝只是个例,不属于社会风气,不符合题意;故选C。

2.B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可知,此诗反映了当时的汉藏关系,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了汉藏密切交往,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C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隋文帝废除选官制度,改以考试选官,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隋炀帝统治残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故C符合题意;唐太宗、隋文帝、唐玄宗与题干信息无关,故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点睛】

抓住题干关键词“开通大运河、正式设置进士科、暴君”是解题的关键,隋炀帝时创立进士科,科举制诞生;为了加强南北经济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命人开凿大运河;隋炀帝统治残暴,多次发动对外战争。

4.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A项是战国时期秦国兴建的水利工程,D项是西汉时期兴建的水利工程,C项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目的就是要加强南北经济的交流,适应我国经济重心南移的趋势,B是战国时期秦国蜀守李冰主持修建的,故本题选C。

【点睛】

隋朝大运河对当时南北经济的文化交流和发展,促进隋朝的巩固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隋朝大运河流经今天的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北京五个省市,通达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海河五大水系,希望同学们好好把握。

5.D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

唐高祖、宋太祖、元世祖分别是唐、宋、元的开国皇帝;明成祖不是明朝开国皇帝,明朝开国皇帝为明太祖朱元璋。

故应选D项。

6.C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由此判断是与隋朝相关的史实;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的出现的清明政治,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选项C与隋朝无关。

而隋朝是在581年北周外戚杨坚掌握大权,夺取北周政权后建立的,杨坚就是隋文帝,589年隋文帝统一全国,结束了中国长期混乱的局面;隋炀帝开凿大运河,促进南北经济的交流和发展;隋朝首创科举制,设立三省六部制,选项ABD与《昙花王朝——隋帝国的短暂与辉煌》相关。

因此不应在书中出现的内容只有选项C,故选C。

7.A

【详解】

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建立隋朝,589年,隋文帝灭陈,实现了南北统一。

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从605年开始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选A。

8.D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唐太宗时期实行的是开明的民族政策,这一政策是民族关系更加融洽,不用修复长城。

故D正确。

AB项说法错误,故排除A项。

唐太宗时期出现了贞观之治的盛世景象,故C错误。

故选D。

9.D

【详解】

依据题文信息,结合所学可知,“国之命在人心”的内涵与唐太宗时期的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思想一致,D项符合题意;A项有教无类,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主张;B项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董仲舒统一思想的主张C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是孙子的思想主张。

由此分析ABC不合题意,故此题选D。

10.C

【详解】

观察图片国币,可以发现在中国出土的唐代文物——货币有大食、波斯、东罗马的货币,这说明唐代中外贸易十分繁盛。

ABD在图片中不能体现,C符合题意。

故选C。

11.B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西汉、唐朝都是统一的封建王朝,因此国家的统一和社会的稳定是发展经济的必要条件,①正确。

汉文帝、汉景帝时期,实行积极有效的休养生息政策,从而带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统治时期,开元盛世是唐玄宗统治时期,两位皇帝在统治的前期都励精图治,实行有效的统治政策,因此统治者的励精图治是盛世局面出现的政治保证,但不能说是决定性因素。

②错误。

西汉时期,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唐朝时期实行兼容并蓄的政策,因此在汉唐两代,地区民族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畅通,也推动了社会的发展,③正确。

任何时代经济的发展都离不开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④正确,综上故选A。

【点睛】

盛世,指中国历史上社会发展中一些特定的阶段,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繁荣昌盛的时期,即一个国家内政外交均有建树时的状况。

内政方面:

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思想活跃,文化昌盛;外交方面:

军事强大,贸易繁荣,影响力大等等。

12.C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唐朝的都城是长安,唐玄宗统治后期发生的安史之乱,叛军曾逼近长安,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因此属于发生在长安城里的“悲”,C正确;商朝盘庚迁都到殷,殷是今天的安阳,与长安无关,排除A;开元盛世虽然与长安有关,但不属于“悲”,应属于“欢”,排除B;东汉末年的黄巾起义,与长安无关,排除D。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分析能力。

掌握安史之乱过程、影响来解答此题。

13.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960年,赵匡胤在“陈桥兵变”后,建立北宋。

后又通过“杯酒释兵权”巩固了统治。

故C符合题意。

秦始皇于前221年统一全国;汉武帝实行大一统措施,使西汉王朝开始进入鼎盛时期;李世民的统治时期被称为“贞观之治。

”故ABD均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B

【解析】

根据题干信息:

“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时,为了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和控制,防止知州职权过重,专擅作大,在州郡设通判。

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5.D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防止武将篡弑重演,宋太祖以“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对军队的控制,实行重文轻武政策,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

取消禁军最高统帅殿前都点检、副都点检职务,朝廷设枢密院掌管调动军队,但无统兵权。

三帅统兵权和枢密院调兵权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直接对皇帝负责。

故ABC的表述错误。

宋朝扩大了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是重文轻武政策的表现。

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

宋朝实行重文轻武政策的目的是加强君权,提倡文人典军,严禁武人干政。

重视文人,轻视武将是简单的理解。

理解这一点,解答此题较容易。

16.C

【解析】依据课本所学,宋辽政权并立时期,西北地区的党项族势力崛起。

1038年11月10日党项首领元昊自立为帝,脱离宋朝,国号“大夏”,亦称西夏,定都兴庆府。

C符合题意;契丹族首领阿保机建立契丹国有时也称辽,A不合题意;女真族建立的是金国,B不合题意;突厥建立的是匈奴国,D不合题意。

由此可知ABD不合题意,选择答案C。

17.B

【详解】

由材料内容并结合所学可知,①“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缴纳的岁币以及绢帛,符合题意;②“送礼”政策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符合题意;④“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其致命弱点之一,符合题意;③宋朝皇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表述不正确,如澶渊之战,北宋取得了胜利,但还是缔结了澶渊之盟,排除。

所以B符合题意,ACD排除。

故选择B。

18.A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宋辽议和和宋夏议和,宋朝答应给辽和西夏岁币,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故A正确;加重的北宋人民的负担,没有加重少数民族的负担;宋辽议和是北宋打败辽之后签订的进行的议和,宋夏议和是双方都有损伤的情况下签订的合约。

故排除BCD项。

故选A。

19.D

【解析】

本题考查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由于北宋和西夏之间多次征战,双方损失都很大。

后宋夏议和,内容是:

元昊向宋称臣,宋给西夏岁币,议和后宋夏边界贸易兴旺,促进了双方经济的发展。

北宋派兵镇压西夏起义不属于宋夏和议相关的史实。

故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0.B

【详解】

依据课本所学可知,960年后周大将赵匡胤在陈桥驿发动兵变,建立北宋,定都开封,10世纪初,我国北方的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了契丹各部,建立辽国,定都上京,辽国在北宋的东北。

11世纪前期,我国西部地区的党项族元昊称大夏皇帝,夏在北宋的西北,史称西夏。

所以B符合题意;综合上述分析可知ACD项不符,排除。

故选择B。

21.A

【详解】

根据题干“靖康之耻”结合所学知识,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以及宗室后妃等三千多人北去,并掠走宫廷仪仗、天下府州图、典籍、天文仪器、乐器以及大批珍宝器物,北宋灭亡,历史上把这次事件称为“靖康之变”。

故可以判断出当时的国耻是金灭北宋,A符合题意;北宋被金所灭,不是被辽所灭,B不符合题意;北宋被金所灭,不是被西夏所灭,C不符合题意;靖康之耻指的是金灭北宋,不是蒙古灭南宋,D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BCD都不符合题意,故选A。

【点睛】

题干“靖康之耻”是解题的关键,联系教材中靖康之变来解答此题。

22.B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岳飞被害后,南宋才与金和议,所以B项有误;苏轼是北宋词人,南宋时期会出现苏轼的词集。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所著,也有可能出现在南宋。

ACD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3.B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思大有为于天下”和“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的信息,结合所学知可知,这段材料描述的人物是忽必烈,他少年立大志,奋斗不止,成就大的事业,建立了元朝,结束了分裂格局的局面,创立行省制,建立了一个统一的王朝,B①②③符合题意;④废除丞相是明朝的政策,故D不符合题意;AC项不全面;所以本题应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抓住题干的提示词语“思大有为于天下”,“建立了幅员辽阔的统一多民族国家”,由此判断出涉及的人物是忽必烈,结合课本关于忽必烈的相关知识,利用排除法来解答本题。

24.A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1260年,成吉思汗之孙忽必烈继承蒙古汗位。

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建立元朝。

1272年,定都燕京,成为大都。

元世祖就是忽必烈,于1276年灭亡南宋,1279年灭南宋抗元势力完成统一。

而秦朝、隋朝、统一全国,但它是汉族政权,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奴隶制王朝,不是全国性的统一的封建政权。

由此判断,蒙古族建立的元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统一的封建政权,A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B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A。

25.C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瓦子是娱乐兼营商业活动的场所,北宋时期随着商业发展,市民阶层的扩大,出现了瓦子等与经济文化生活有关的娱乐场所,,C项符合题意;科举、民族关系均不符合题意;瓦子出现的时期是北宋,而不是明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26.A

【解析】

试题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汉卿,元代杂剧奠基人,我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曲四大家”之首。

最著名的是《窦娥冤》。

被誉“曲圣”。

所以答案选A

考点:

人教版新课标七年级历史下册•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灿烂的宋元文化

(一)。

27.D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文材料叙述了活字印刷术的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宋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提高了印刷速度,为文化的传播做出了重要贡献。

ABC不符合题意,故选D。

28.B

【详解】

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定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医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