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29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384.8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docx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

承载千年药乡历史打造中国药都辉煌

定西日报新闻时间:

2009年08月24日来源:

定西日报(04版)

作者:

  定西自古以来就以“千年药乡”著称,是全国“道地”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

据《汉代医简》、《居延汉简》、《敦煌汉简》、《名医别录》等文献记载,所辖岷县生产的当归入药已有1700多年历史,世称“岷归”。

明清时期,当归、党参等中药材已由野生发展到家种,开始规模生产。

陇西等地生产的黄芪,以其根条粗大、质坚而绵、粉性足、药用成分含量高而成为芪中精品,梁代大药学家陶弘景《本草经集注》载:

“黄芪第一出陇西,色黄白,味甜美,今亦难及”。

渭河发源之地——渭源被誉为“党参故里”,所产白条党参,因其体胖梢长、皮肉坚实、品质优良而闻名。

全市中药材不仅种植历史悠久,而且资源十分丰富,共有各类中药材资源313种,在全国统一普查的363个主要品种中,定西就有135种(植物药130种、动物药3种、矿物药2种),占37.2%;常用的130多个品种中,定西就种植97种,占75%左右。

  定西市之所以为“千年药乡”和“道地”药材的重要主产区之一,是由这里得天独厚的地理气候条件决定的。

全市地处黄土高原和青藏高原过渡地带,气候的垂直性、水平性特征都十分明显,海拔1420—3941米,气候属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区,年降水量350—600毫米,年无霜期120—160天,年平均气温7℃,且日照时间长、昼夜温差大。

同时,大气、水质、土壤均无污染。

这些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气候资源和生态环境,与中药材本身的生物学特性相吻合,适宜中药材的生长和发育,也为开发绿色中药材产品提供了先决条件。

  近年来,定西市委、市政府依据全市中药材的道地特征和种植规模优势、品种品质优势、规模仓储优势、加工增值优势,提出将定西打造成“中国药都”,并将中药材产业确定为战略主导产业力促发展,使中药材基本完成了产业聚集和规模扩张的历史性跨越,开始步入标准化种植、规模化贮藏、精细化加工、市场化营销发展阶段。

全市中药材种植面积稳定在110万亩左右,占全省的49%、全国的8%,种植面积在全国地级市中稳居第一。

其中当归25.8万亩,党参31.5万亩,黄(红)芪26.3万亩,分别占全省的73.6%、70%和65.2%,全国的60%、20%和40%。

中药材总产量16.5万吨,占全省的39.7%、全国的4%。

中药材产业总产值15亿元,农民从中获得纯收入390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18%。

  为了加大产学研对接,引领中药材的产业化发展,定西市依托科研单位和陇西、岷县、渭源3个中药材科技园区,采取传统系统选育和辐射育种等手段,成功选育出当归、黄芪、党参三大中药材新品系7个,先后引进和驯化野生中药材品种120多个,筛选和成功驯化出防风、羌活、独活、丹参、红花、远志等30多个适宜全市不同生态类型区种植的品种,建立示范种植基地50多个5600亩,对丰富当地药材品种资源、实现品种多元化、有效抗御市场风险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此基础上,积极对接甘肃中医学院、甘肃农业大学等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联合开发出当归、黄(红)芪、党参等5个符合GAP种植规范的操作规程(SOP),建立中药材无公害标准化基地56.7万亩,标准化示范基地34万亩,其中GAP示范基地30.2万亩。

2个基地被认定省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当归GAP基地已于2005年获得认证。

同时,全市中药材种植的组织化程度不断提高,订单种植占比在40%以上。

  在市场交易方面,全市已建成陇西文峰、首阳,渭源会川和岷县城郊、梅川、“当归城”等6个大中型中药材专业市场,中药材年交易量达27.6万吨,交易额29.4亿元。

陇西文峰、首阳两大市场常年交易的中药材品种500多个,其中大宗品种130多个,年交易量18万吨,交易额20亿元,已发展成为仅次于安徽亳州的全国第二大中药材专业批发交易市场、集散地以及北方大宗药材的价格形成中心。

陇西文峰、渭源会川、岷县“当归城”均建有“全国中药材信息发布中心”,全方位为药农和市场主体提供产、加、销、贮等方面的信息服务。

同时,当地冷凉干燥气候资源优势催生了仓储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南药北贮”地域优势,涌现出了一批以陇西惠森为代表的现代物流仓储企业,目前全市中药材静态仓储能力已达10万多吨。

  在提升原药质量、加大品牌营销的同时,定西市依靠政策、投入和科技措施,不断扩大加工规模,提升精深加工水平。

全市现有较大规模的中药材加工企业78家,其中省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0家,2008年实际加工中药材7.51万吨,占中药材总产量的46.2 %,加工产值7.4亿元,产品已发展到中药饮片、中药半成品(标准提取物)、中成药、保健、美容化妆品等多个系列,其中中药饮片粗精加工企业64家,年实际加工中药材5.3万吨,加工产值4.34亿元。

有17家企业已通过国家GMP认证,年内还有10家企业实现GMP认证达标。

市内已通过国家GMP认证的有3家中型制药企业,年实现产值近2亿元。

全市已建成中药材半成品(标准提取物)生产线5条、当归系列美容化妆品生产线2条、中药保健品生产线6条,这些生产线年加工中药材近2万吨,实现产值近亿元,还有中药材清洗、分级包装等初加工1.5万吨,年产值8000多万元。

 陇西药材资源丰富,种植历史悠久。

这里盛产304种中药材,素有“千年药乡”和“西部药都”之美称,是全国“地道药材”的重要产区之一。

人工种植的中药材主要有党参、当归、黄芪、红芪、柴胡、板蓝根、三七、大黄、桔梗等,野生中药材主要有柴胡、甘草、秦艽、地骨皮、续断、丹皮、贝母、冬麦草、冬花等。

南北朝时期的大药学家陶弘景在《本草经集注》中有“黄芪第一出陇西”、“独活生陇西者质佳”、“当归生陇西川谷、四阳黑水,俗称马尾归”等记载。

汉朝末期,与华佗齐名的陇西药师封衡,用中草药为曹操调理养生,深得其宠。

盛唐时期,药王孙思邈曾到陇西昌谷进行药事考察,留下了“药王山”、“药圣村”的传说。

黄芪、党参等地道药材的采集、种植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

2002年,在陇西首阳挖出八株黄芪王,最长的一株长2.45米,粗8.5厘米,充分证明陇西是党参、黄芪等药材的地道产区和最佳生长环境。

1986年,陇西文峰药市被评为全国十大药材市场之一。

2001年,该县被中国农学会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委员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

2003年,“陇西白条党参”、“陇西黄芪”获得了国家质监总局的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得到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2008年,“陇西黄芪”、“陇西白条党参”证明商标在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成为陇西中药材走向世界的又一张通行证。

  近年来,陇西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富民兴县的支柱产业来发展,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以项目为依托,以龙头为带动,狠抓基地建设、龙头培育、精深加工、市场营销、仓储信息等各项关键性工作,使全县中药材产业逐步走上了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发展道路。

今年以来,陇西县委、县政府根据形势和发展的需要,在广泛征求意见建议和认真讨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全力打造中国药都、陇中现代物流中心和世界李氏文化中心,建成全省经济强县和现代化中等城市”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要把陇西建成全国最大的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生产基地和全国重要的中药材现货期货市场。

  按照这一发展思路,该县抢抓省上大力扶持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历史机遇,不断加大培育力度,全县药材种植基地稳步扩大,药材加工初具规模,龙头企业蓬勃发展,市场体系不断完善,产业效益日益提高,初步形成了种植基地化、加工精深化、市场专业化、服务配套化、产品品牌化的发展格局。

目前,全县中药材年种植面积稳定在26万亩,年产量达到4.5万吨,年加工转化能力达到2.5万吨,年仓储交易量达到18万吨,市场交易额达到20亿元,产业总产值达到5.8亿元,农民从中药材种植、加工、运销、信息服务等各个环节获得的收入占到人均年纯收入的近三分之一,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优化品种结构,基地建设稳步发展

  陇西县把品种改良和选育放在中药材产业开发的重要位置,先后与丽珠集团、千金药业、扶正药业等企业和中科院西北高原生物研究所联合开展了GAP研究和基地建设工作,完成了中药材产地环境监测,取得了板蓝根、党参GAP研究基础数据和《甘肃陇西黄芪规范化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等一系列科研成果,并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使中药材种植科技含量不断提升,品质不断优化,产量大幅提高。

目前,全县中药材种植品种达到30多个,其中党参、黄芪、甘草、黄芩、柴胡等5种大宗药材种植面积都在3万亩以上,年产量达4.5万吨,年产值达4.2亿元,正常年景亩均收益达到1400元,较粮食作物增收30%以上。

仅种植环节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386元,分别占农业提供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的48.2%和20.1%。

全县已基本形成了以党参、黄芪、甘草、黄芩、柴胡为主的5大中药材种植基地和以渭河沿川、南部二阴山区为主的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初步实现了以地道品种为主导的规范化、多元化、基地化种植。

  今年以来,为了进一步提升中药材品种改良和规范化种植技术,该县先后投入资金370万元,重点抓了优质种子繁育基地、优质种苗繁育基地和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三个示范基地”建设。

在首阳中药材示范园开展野生中药材引种驯化、新品种示范、GAP试验、设施栽培,在首阳镇、菜子镇、双泉乡、碧岩镇建成黄芪、甘草、黄芩、党参四个大宗中药材标准化种苗繁育基地,在首阳镇、福星镇、马河镇、柯寨乡、双泉乡、菜子镇建成党参、黄芪、黄芩、甘草、柴胡规范化生产示范基地3300亩,同时还在7个基地中建成占地70亩的规范化生产核心试验示范田,开展了利用生物农药防治病虫害等试验示范。

强化龙头引导,精深加工初具规模

  近年来,陇西县每年拿出资金近200万元,采用贷款贴息的办法,全力扶持龙头企业积极争取金融部门融资和国家项目支持,有效促进了一批中药材企业做大做强。

效灵、伊真堂等企业研发的脱皮黄芪、黄芪宽带片、党参条(片)以及保健药膳、药茶等系列产品大量出口或转口销往韩国、日本、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达300多万美元。

特别是效灵、陇兴、伊真堂、精萃、一方和中天药业等6家龙头企业积极顺应中药材现代化发展趋势,投资兴建中药提取物生产线,实现了全县中药材由简单的粗加工向精深加工的突破,其中一方、效灵、伊真堂和精萃4家企业已投入生产,陇兴、中天药业正在加快建设,这些项目全部建成后,年可加工中药材6万吨,生产中药提取物1.2万吨,实现产值2.4亿元。

目前,全县从事中药材精深加工的企业6家,有较大规模的粗加工企业42家,有11家企业通过了GMP认证,全县个体药材加工点2500多个,年加工中药材2.5万吨,年产值达到2.5亿元,较加工前增值在23%以上,上缴税金350多万元,从业人员达7900多人,年人均收入在10000元以上。

  为了充分发挥产业的聚集辐射效应,打造中药材加工高地,陇西县遵循“一次规划、分期建设”和“谁投资、谁经营、谁受益”的原则,启动建设规划占地面积5000亩、总投资60亿元的中药材加工园。

加工园分饮片生产、中药提取、现代制药三大主功能区,其中一期占地1180亩、总投资7亿多元。

目前,通过招商引资和整合资金,已有千金、牧特、效灵、丽珠、一方、九方药业6家企业入驻建设,另有奇正藏药、浙江中医药大学饮片厂等10个方面的招商引资重点项目正在积极协商。

园区全面建成后,年产值100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解决就业20000多人,将成为全国最大的中药材加工基地,成为全县新的经济增长点。

完善配套设施,市场体系不断健全

  按照建成汇集中药材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为一体的交易平台和辐射全国、面向世界的中药材物流中心的目标定位,近年来该县积极打造现代中药营销网络,率先在西北开展中药材期货贸易、电子商务,充分发挥市场在产业化中的资源配置作用。

目前,全县已经初步建成了以文峰、首阳两大专业市场为龙头,以菜子、马河、福星等产地集贸市场为依托,以各乡镇收购网点为延伸的中药材市场体系。

文峰、首阳两大中药材市场年集散各类中药材600多个品种18万吨,成交额达20亿元,陇西药材在全国市场上的份额已达到20%以上,所经营的党参、黄芪、柴胡、板蓝根、大青叶、大黄、甘草、黄芩等品种占全国的一半以上,其中党参、黄芪成为全国价格的“晴雨表”。

目前,全县有中药材营销经营企业230家,其中13家企业办理了《药品经营许可证》并通过GSP认证,6家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经营权证》;县内常驻外地客商2000多人,营销人员1万多人,年人均收入2万多元。

发挥仓储优势,信息物流迅猛发展

  陇西县属干旱半干旱气候,湿度小,光照足,通风好,所存的药材不生虫、不发霉、不变质,适宜中药材贮存保管,有“天然药仓”的美誉。

全县现有惠森药业、神农药业等仓储企业23家,仓储容积100万立方米,仓储能力10万吨,吸引了千金药业、广药集团、中国药材公司等众多国内知名企业在当地建立了仓储中转基地,每年都有大型制药企业和江苏、浙江、福建等地的药材经销商储存各类药材,使陇西逐步发育成为全国重要的中药材期货市场。

同时,高度重视中药材交易信息服务网络和专业协会组织建设,全县已建成“中药材天地网”、“西部药都·网上陇西”、“惠森药业”、“通源药业”等专业网站13个,立足西北,服务全国,与国内外制药企业和专业市场广泛链接,日均发布各类信息1000多条;建成中药材专业协会组织14个,网络遍及全县各个中药材主产乡镇;有中药材货运信息中介组织44个,从业人员300多人,发展运输专线30多条,运销网络遍及全国各地。

  今年以来,该县采取“企业牵头、政府扶持、社会参与、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由甘肃陇原中天物流有限公司牵头,投资1.5亿元,占地340亩,建设集中药材现货交易、现代仓储、物流配送、质量检测、信息发布为一体的中药材物流园。

按照“三区(仓储区、加工区和商贸服务区),五中心(会展中心、质量检测中心、信息发布中心、物流配送中心和现期货交易中心)”的功能定位,目前已完成投资1亿元,建成了会展中心、配送中心、标准化仓库和园区主干道工程。

实施品牌战略,名牌效应初步显现

  紧紧抓住被中国农学会命名为“中国黄芪之乡”的历史机遇,在大力宣传推介的同时,积极组织中药材龙头企业申报注册了“陇原牌”黄芪、“效灵牌”药膳、“星月牌”和“利贞牌”保健品等产品商标10多个,先后有效灵、伊真堂、亨利、时珍4家企业申办订购原产地标识20余万枚,加工出口各类药材产品600多吨。

以此为带动,全县中药材销售量比以前增加了30%以上,受到了客户的广泛认可。

目前,我县的黄芪、党参、柴胡、甘草、板蓝根、大黄、黄芩、款冬花、独活、防风、牛子等产品已成为享誉全国的拳头产品,受到各大制药企业和专业市场的青睐。

积极宣传推介,招商引资成效显著

  依托全县中药材资源优势,全面加强对外宣传推介工作,积极寻求开发合作伙伴,切实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先后引进建设了千金药业公司、中天药业公司、一方制药公司等一批中药材精深加工企业,有效提高了中药材精深加工能力。

近三年来,全县共争取和引进中药材精深加工方面的项目8项,总投资达2.2亿元。

特别是2008年7月成功承办了中国·定西首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共签约项目26项13.62亿元,其中陇西县签约项目10项7.14亿元,分别占总数的38.5%和52.4%。

  泱泱东流的渭河水,见证了陇西的发展与嬗递;意气风发的陇西人,创造着自己的历史和未来。

当前,全县加快发展的热情空前高涨,积聚多年的发展能量将进一步得到释放,陇西将以其崭新的姿态、独特的魅力和巨大的潜力,谱写出辉煌壮丽的新篇章。

  本版组稿:

何 强  张爱平

热烈祝贺中国·定西第二届中药材产业发展大会8月28至29日在陇西县隆重召开

  陇西党参种子繁育基地

  陇西农民中药材田间管理

  陇西县中药材加工产品

  陇西中药材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

  蓬勃发展的陇西中药材加工业

  首阳中药材市场

  效灵生物公司中药材有效成份提取生产线

  市县领导在陇西县中药材产业园检查指导工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