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90213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78.3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1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docx

高一语文下学期开学考试试题

安徽省太和中学2017级高一下学期开年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山林是一个隐秘的宝库,为隐士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以维持他们最基本的生活。

但有时候,这并不足够。

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隐士》里曾说:

“凡是有名的隐士,他总

是已经有了‘优哉游哉,聊以卒岁”的幸福的。

”北宋时隐居龙山的孔旼,据称有田数百亩还有一些隐士得到了官府的赏赐或官员赞助,也饶有资财。

陈抟就屡次被皇帝接见,受到賞赐,他隐居的华山云台观也为官府修建。

这些隐士,大抵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生活。

但是大多隐士并没

有这么幸运,特别是山林隐士,往往是清贫的,为了“讨生活”,他们还是需要从事一两种职业,以

谋生计。

农夫是隐士们最普遍的职业。

躬耕,作为一种直接作用于自然的劳动,被视为是符合隐士

身份的。

并且,隐士的躬耕,与求取什一之利的田舍翁不同,被赋子了一种修身的意义。

在春耕

秋收中,隐士们体会着自然的韵律在土地、植物和自身之上的响应,进而让身心达到与自然同步的境界。

正如《高士传》中所言:

“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养。

”从事躬耕的隐士代不乏人。

上古有许由,春秋有老莱子,三国时的诸葛亮在出山之前,也躬耕于南,静观天下之变。

渔樵也是隐士从事的一种重要职业。

不过,与自给自足的躬耕相比,渔因为要出售其剩

余产品,不得不与人

世发生联系。

但一些决绝的渔樵者仍然坚持不在俗人前露面。

如南朝人朱

百年,以伐樵采箬为业,每次他将樵箬放在路边,自己走开,人们便自取樵箬,按价放钱。

朱百年

仍可隐藏自己的面目。

而有一些渔樵者则选择性地出现,在人世留下雪泥鸿爪。

展原行吟泽畔时遇到的沧浪渔父,《庄子·渔父》中假托孔子所遇到的渔父便是这样的世外高人。

渔父、夫来自隐士的世界,却对人世有着独特的见解,只言片语,拨醒梦中人。

渐渐地,渔樵问答亦成为

世外人看世内事的一种象征。

除此之外,隐士还依托山林资源,从事其他职业,如安期生卖药,

姜歧蓄养蜜蜂,范元琰种菜,傅山行医等,凡此种种,行于世间。

尽管隐士也在谋生,却无贪欲,所谋乃是最本源的生存需要,而在谋生过程中,他们也绝不放弃隐士的自尊。

因此,隐士一般是贫穷的,甚至是赤贫的。

而这种赤贫成就了一种高尚,所谓士不穷无以见义,不奇穷无以明操”。

正因为隐士们安于贫穷,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他们才绝少欲望,无需对繁华世界阿谀取媚,才可昂起高傲的头,立于山林之间。

(摘躺自《住在云山深处:

隐士的衣食住行及其他》)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林为隐上们供给了衣食住等诸方面的所需,对于隐士来说,这已经能够维持基本生活。

B.如果自己拥有良田数百亩,或者有官府的赏赐,那么隐士是可以过着超然世外的悠游生

活的

C.田舍翁躬耕是为求取什一之利,但隐士的躬耕却是为了修身,达到道家所谓天人合一的

境界

D.来自隐士世界的渔父、樵夫对人世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们能用只言片语点醒“梦中人”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引用鲁迅《且介亭杂文·隐土》里的话以证明在古代有些隐士物质生活相当优渥,

他们不满足与山林所提供的基本生活所需。

B.文章论述隐士也要“讨生活”,并阐明了讨生活的具体做法,其中详写了躬耕和渔樵,也

提到卖药、养蜂、种菜、行医等等

C.农夫、渔樵是隐士所从事的普遍且重要的职业,作者在论证时多用举例论证的方祛

D.无论隐土的生活是优渥还是贫穷,他们都能不困于功名利禄的樊笼,超然世外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隐士并不需要完全与外界隔绝,即便是不得已与外界接触,也并不影响隐士的身份。

B.比起不在俗人前露面的隐士,那些行于世间的隐士们更能抵御繁华世界的诱惑,毕竟

“小隐于野,大隐于市”

C.人们认同隐士是因为其决不放弃隐士的自尊,即使有的隐士因生存所需而被迫谋生计,

也仍然是高尚的。

D.从一定意义上讲,隐士的贫穷生活成就了其高尚情操,因为安于贫穷也就无需迎合

他人。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

题共3小题,14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出门在外

夏鲁平

坐在从延边开往长春的动车上,我有些寂寞难耐。

两个小时之前,远在北师大读研的女儿来电话,说房屋中介要收取房租。

我只好让妻子去处理,现在闲下来,很想知道此事办得怎样,这时,他跟我搭话了。

这是位农民兄弟,他的身旁立着一个大大的蝙织袋。

“我向你打听个事,从长春到公主岭怎么倒车?

”他好像观察我好半天,充满信任地将手里擎

着的两张车票伸了过来。

我接过车票——一张是廷吉到长春,另一张是长春到公主岭。

这位农民兄弟问:

“我是不是不用出站台,就可以直接上下一趟车?

真就把我问住了。

我把票递还给他说:

“我也说不清楚,一会儿,等乘务员过来,打听一下。

我说:

“你下了这趟车,离那趟车开车时间还有二十分钟,时间够用,先不用着急。

我拿起电话打给妻子,想知道我女儿的房租付了没有,那个接收房款的卡号早已发到她的

机上,我本不该操心。

电话响了十次她也没有接听。

这位农民兄弟毫无避讳地说:

“我这次去延边是帮一个亲戚干粗木工活儿。

那亲戚说,只要

来,干一天活儿,给我一百五十块,不干活儿

一天也给一百块。

这样我就去了,结果呢,我有天没活儿,那亲戚也没给钱。

也许那一百块被当作饭钱和住宿费扣掉了,我想问,这到底是怎回事?

我小舅子不让我问,他在那亲戚家已经干半年了,他怕我说不好听的话,让我回来,回就回来吧,我也不想干了,我小舅子当天帮我买了车票。

我问:

“你以前出来打过工吗?

他迟疑了一下,皱起眉头说:

“三十岁那年出来过一次,在建筑工地上干力工,半年,一分钱也没挣到,腰还被砸伤了,以后就再没出来,心寒了,想不到这次出来又被骗了。

动车停下了,车门打开,他抓起织袋就往肩上杠,也许是体力不

支,编织袋在他的手里晃

悠了一下,我伸手帮了一把,编织袋扛在了他肩上。

他在前,我在后,一点点走出车厢。

这时,一位身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向这边走来,我赶紧冲上去问:

“往公主岭倒率在几站台?

那位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停下脚步,看着我,又看看他,不紧不慢拧动着手里对讲机的键钮,

然后用嘴吹了一下,再次拧动,面无表情。

我的这位农

民兄弟赶紧递上他手里的两张车票。

穿

铁路制服的男人翻看着两张车票,攥在手里,又开始拧动对讲机键钮。

我极力控制着情绪问:

“你能告诉我们,他在哪个站台倒车吗?

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对我的问话没有回应,就像我这个人压根不存在。

我应该走了。

我顺着通道台阶往下走,那位农民兄弟气喘吁吁跑过来了,我停下脚步问:

“搞明白了?

哪个站台?

“第五。

我看看表,离那趟车开车时间还有十三分钟,位农民兄弟不顾一切往前跑,我像被传染,

也跟着小跑起来。

面对着长长的通道,他左看一眼,右看一眼,又不知往哪走,然后回头看向我。

这时我正好跑下最后一级台阶,帮他查看通道口的数字:

“三、四、五·…”我话音未落,身后响起

了一声呐喊:

“你想干什么!

是喊我吗?

我转回头,看见那穿铁路制股的男子站在我们刚走下来的那个通道口,怒目圆

睁,竟然也开始顺着台阶跑下来。

我想干什么?

这位农民兄弟在地下通道奔跑起来,我看着远处最后一拔即将消失的人群,也赶紧追了过

去。

追着追着,我忍不住回头看了一眼,那穿铁路制服的男子居然还站在通道里,身子一动不动。

我沮丧地走出车站,乘上公交车回家,一路上我对自己说,没关系,我被人误解了,事情过去

就好了。

这时,我的手机响了,妻子說:

“刚把房租转入对方银行卡里,要是再晚一点儿,今天这款就

转不成了。

”:

我问:

“为什么把时间搞得这么紧张?

妻子无奈地说:

“这不能全怪我,在银行往对方卡里转款的时候,窗口人员让我反复确认信

息,拖延了一段儿时间,他们怀疑我被骗子盯上了。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待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编织袋”在文中前后出现了多次,它突出了那位农民兄弟的身份,也是那穿铁路制服的

男子疑心“我”的原因。

B.小说中的那位农民虽然出门做工受过两次骗,但他对“我”却一点也不疑心,甚至一直非

常信任“我”,接受“我”的帮助。

C.小说对那位农民兄弟的小舅子描写不多,但也深刻地表现了他的个性,是一位生怕惹出

麻烦来,息事宁人,但也乐于助人的人。

D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对“我”走出车站,乘上公交车回家的描写,主要运用了神态和语言描

写,“沮丧地”写出了“我”无精打采的状态。

5小说中身穿铁路制服的男子有什么形象特点?

请简要分析。

(5分)

6.小说有明暗两条线索,分别是什么?

设置两条线索在表现主题上有什么作用?

请简要分析。

(6分)

(三)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材料一

材料二:

今年6月,《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

正版的应用程序每天只能免费查两个宇,超出限定

再行查询需要支付40元使用費,自去年以来,多家互联网内容平台和自媒体,纷纷推出了知识

付费产品,一时间语音问答、会员订阅、直播课程等知识服务爆红。

是谁在为这些付费内容买单?

记者调查发现,年轻人在享有丰富物质生活的同时,对文化消费的支出也越来趙大,正成为付费阅读中越来

越具话语权的群体。

用户为内容付费的习惯并非天然形成,这部分归功于政府近年来加强网络版权保护的力

度,尤其是连续多年的“网剑行动”有效打击了网络侵权盗版行为。

与互联网商品靠吸引流量

构建庞大生态系统变现的模式相比,知识付费因其投入成本低、产品链条短、变现直接而备受个体创业者欢迎,也契合了当下国内的创新创业热潮。

摘编自:

《中国江苏网》2017年11月23日)

材料三

但问题不在于解答是否令人满意,而

是这种方式容易让人养成依赖性——只要我点点鼠标、花点儿小钱,所有我寻求的答案立即一目了然。

我得到了答案,却失去了存疑、寻找、分析、判断、论证的过程。

换向话说,我在没有思考的情况下就拿到了答案,痛快倒是痛快,但我怀疑长此以往自己会不会上瘾。

用户之所以愿意付费阅读,除了要获取某些急需的知识、技能或经验外,更多的是希望通过

学习有所成长,但知识付费碎片化的解答方式显然难以满足这种需求。

知道了某些问题的答案会让你看起来很聪明,但那只是因为你记住了答案,与你的实际思考能力无关。

下次碰到问题,你照样一筹莫展。

知识多和思考能力强之间是不能画等号的。

(摘编自:

《人民日报》2017年11月23日)

材料四:

为知识付费是信息时代的必然趋势。

有人担心为知识付费会造成网络用户间因经济因素

而不平等,其实,互联网对知识的普及化程度一直在加深,我们获取各类信息也更加容易。

是,信息的数量不等于知识的精度和深度,为知识付费所对应的信息服务主要是后者。

网络提供知识的模式大致有两种:

一种模式以信息全面广博为特征,另一种模式则追求信

息的深刻新颖。

前者多采用免费服务,信息上传和分享者并不求经济回报。

不过,越来越多的

人已经无法满足于普及型的信息提供,如果想知道的东西在XX、谷歌上能轻松查到,知识精英也就不存在了。

对那些渴望得到更精准、更前沿信息的人来说,有针对性地付费获取知识,无疑是最佳选择。

(摘编自:

《中国青年报》2016年07月27日)

7.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一侧重于用户需求角度,分析2017年中国内容付费用户的倾向领域的份额比例,

能对我国内容付费发展产生一定的指导意义。

B.材料二通过《新华字典》应用程序上线的例子引出内容付费的发展盛况,对其快速发展

原因的分析,揭示了其在我国的广阔前景。

C材料三侧重于分析内容付费存在的不足及原因,是作者个人的冷静思考,但也具有一定

的普遍意义,这必将在客观上限制其发展

D.材料四侧重于网络对知识付费提供内容的分析,并对人们担忧的内容进行了解释,指出

这种消费形式对

于部分人是最好的选择。

8.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两项是(5分)

A.专业资料和文学书籍两类的用户倾向占到将近六成,表明我国内容付费的消费者是专

业研究人员和文学的爱好者。

B年轻人在对文化的消费中是具有话语权的群体,这与他们享有丰富的物质生活和对于

内容付费的支出有很大关系

C与互联网商业的模式不同,知识付费契合了国内创新产业热潮,具有投入成本低,产业

链条短、变现直接等特点。

D.付费阅读提供的碎片化解答方式,难以满足消费者通过学习有所成长的需求,答案知识

和思考能力没有必然联系。

E.以信息全面广博为模式的知识在网络上是免费的,而以追求信息的深刻新颖为模式的知识必须付费后才能得到。

9.对于促进“内容付费”的快速良性发展,你有怎样的建议?

请结合文本,从国家、商家或消费者

个人层面任选两点分析概括。

(4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10~13题。

郑文宝,字仲贤,右千牛卫大将军彦华之子。

彦华初事李煜,文宝以荫授奉礼郎,迁校书郎。

入宋,煜以环卫奉朝请,文宝欲一见,虑卫者难之,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

节奉上,勿为他虑。

煜忠之。

太平兴国八年登进士第,除修武主簿。

丁外艰,起知州事。

召拜殿

中丞,使川、陕均税。

次腧、涪,闻夔州广武卒谋乱,乃乘剂泛江,一夕数百里,以计平之。

文宝前后自环庆部粮越旱海

入灵武者十二次,晓达蕃情,习其语。

经由部落,每宿酋长帐中,其人或呼

为父。

加工部员外郎。

时龙猛卒戍环庆,七年不得代,思归,谋乱。

文宝矫诏以库金给将士,且

自劾,请代偿,诏蠲其所费。

朝廷议城古威州,文宝言:

“威州竖石盘互,不可浚池。

城中旧乏井

脉,一旦缘边警急,岂可御哉?

臣请建营田积秉实边之策,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

经营安西,綏复河湟,此其渐也。

”诏从其议。

真宗即位,徙河东转运使。

尝上言管内广锐兵万

余,难得资粮,请徙置近南诸州,又欲令强壮户市马,备征役。

宰相李沆等以为广锐州兵,皆本州

守城,置营必虑安土重迁,徙之即致纷扰。

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

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上曰"前令团并军伍,改置营壁,欲其互移本

行之已久。

”而文宝确陈其利,因命钱若水详度以闻。

著水所对与沆等同,遂罢之。

大中祥符

初,改兵部员外郎。

车驾祀汾阴还,文宝至郑州请见。

六年,卒,年六十一。

(节选自《宋史·郑文宝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

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B.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

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C.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

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D.又强壮散处/乡落无所拘辖/勒其市马/亦恐非便/上复令文宝条对/文宝固执/前议且言

土人久留/恐或生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千牛卫”这个名字,始于唐代,正式名称为“左右千牛卫”。

唐代禁卫军分为南、北两衙,

左右千牛卫是南衔卫兵。

B.矫诏,假托或假传的皇帝诏书,或者篡改皇帝的诏令。

《三国演义》第五回“发矫诏诸镇

应曹公,破关兵三英战吕布”中“矫诏”就是此意

C.“大中样符”和“太平兴国”都是皇帝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

也可以作为表示年份。

D.车驾,马驾的车。

如西汉司马相如《子虚赋》中“王车驾千乘,选徒万骑,畋於海滨。

”的

“车驾”和文中“车驾”就是此意。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郑文宝珍视情义,乔装劝慰旧主。

入宋以后李煜处境艰困之时,他还装扮成渔夫求见李

煜,对其劝诫宽慰,表现出对旧主的忠诚。

B.郑文宝注重团结,融洽民族关系。

他了解外族的风俗、语言,运粮途中他每次都住在所

经部落酋长的帐中,这些人都称他为父亲。

C.郑文宝思虑周到,得到皇上认同。

他认为在古威州筑城难以抵御边患,建议先制定合宜

的策略,笼络外族,皇上采纳了他的主张

D.郑文宝坚持己见,显露固执性格。

他进言移置军队并让强壮户买马,虽宰相等人的反对

意见也有合理性,但他还固执地坚持前议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多,景文

(1)乃被蓑荷笠,以渔者见陈圣主宽宥之意,宜谨节奉上,勿为他虑。

(2)臣请建营田积粟实边之策,以金帛啖党项酋豪子弟,使为朝廷用。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4~15题。

秋雨夜眠

白居易

凉冷三秋夜,安闲一老翁。

卧迟灯灭后,睡美雨声中

灰宿温瓶火①,香添暖被笼

晓晴寒未起,霜叶满阶红

注]①宿(xiǔ)夜。

瓶:

烤火用的烘瓶。

14.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首联诗人用气候环境给予人的“凉冷”感觉来形容深秋之夜,这就给整首诗抹上了深秋的基调。

B.颔联中“卧迟”写出老翁的特性。

老年人瞌睡少,宁可闲坐闭目养神,不喜早上床,免得到夜间睡不着。

C,颈联以烘瓶里的燃料经夜已化为灰烬,照应老翁的“卧迟”。

才三秋之夜已经要烤火,突出天气的严寒。

D.“霜叶满阶红”,一夜之间树叶被秋风秋雨扫得飘零满阶,这里用了拟人的手法,表现了大自然的冷酷无情。

E.这首诗前两联是从老翁在秋雨之夜就寝情况刻画他的性格,后两联则从老翁睡醒之后

情况作进一步描绘

15.“安闲”是全诗的“诗眼”,试联系全诗,谈谈作者是怎样体现老翁“安闲”这一特点的。

(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5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琵琶女因为“_________,_________。

”从而造成“门前冷落鞍马稀,_______________”的结局。

(2)杜甫《登高》中,“__________,________”从横(空间)纵(时间)两方面着笔,由异乡漂泊写

到多病残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没有人愿意和他做朋友,因为他这种人,哪怕是极小的一点矛盾也会记在心里找机会打击

报复,如此的辎铼必较,谁愿意和他做朋友呢?

②有些领导干部在作决策时仅仅考虑“红头文件”,这种做法是值得斟酌的,因为“红头文件”

不足为法,在我国,宪法才是至高无上的法律。

③民间文化来源于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实践,受社会文化风尚、群众文化素养的影响,

往往存在精芜相杂、暇瑜互见的现象。

④互朕网十时代,社会快速发展,创客辈出,越是在这种时候,我们越要登高自卑,脚踏实地。

⑤在中国古代,底层农民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农耕生活,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终

年胼手胝足,创造着他们所属时代的绝大部分物质财富。

⑥今年大庆的冬天似乎来得很突然,刚刚还只是凉风习习,刹那间寒流狼奔豕突,气温一下

子降了好几度。

A.①⑤⑥B.①②⑥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在每一个重大历史时期,我国工人阶级总是在党的领导下,以主人翁的历史责任感,推

动我们的祖国不断迈入进步,迎来我们民族光明的前程。

B.这里是内蒙古唯一的疫源标准站,监测站每年都超额完成国家林业局下达的疫源监测

预警采样工作,并于2011年被列为全国5个重点监测站之一。

C.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新情况我们如果还是习惯于凭感觉办事,就有可能事倍功半

工作虽然很辛苦,但由于不对路,难以适应形势发展需要。

D.作为阿富汗最大邻国,中国通过贸易投资,积极参与阿和平重建,真心实意支持阿政府

施政,为达成阿国内和解的实现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

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

令郎

小学毕业了吧?

B.(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

“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某学校请一位全国著名的小小说作家来作报告,报告完了之后,主持人对这位作家说:

“您的报告还不错,对我们有些帮助,特此致谢。

D.一位到养老院釆访的记者动情地对老人们说:

“看到耄耋之年的您们,仍如此精神矍铄,

我就放心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6分)

惊蛰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之,其含义是春雷始鸣,惊醒蛰伏地下冬眠的昆虫。

实际上①,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

惊蛰雷鸣最引人注意。

现代气象科学表明,②,是因为大地湿度渐高,促使近地面热气上升;或北上的湿热空气势力較强,活动频繁。

从我国各地自然物候进程看,由于我国南北跨度大,③,“惊蛰始雷”的说法仅与沿长江流域的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

说明另外两处问题。

(5分)

现在很多人对土地不够珍惜,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种植西瓜,因为只有种植西瓜才

能深刻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增强我们节约用地的意识,而有了忧患意识,必将提高我们

的道德素养,将来也就一定能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更大贡献。

①不是只有种植西瓜才能深刻理解农民对土地的感情。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

(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

转身这个动作寻常可见,有些转身却意味深长。

在篮球中,转身是一项突破技能,球员们通过这一动作来摆脱对手的重重防守,一个漂

亮的转身,往往可以出其不意地突入禁区轻松得分。

此时的转身是一种变化,也是一种

策略。

当娇健的雄鹰厌倦了孑孓云端的乏味时,逍遥地转身,才发现云端虽好,人间却也芳菲

无限。

此时的转身,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认知,是对人生意义的再次探索。

一味倔强地向前走,不转身不回头,就会被现实撞得头破血流。

此时的转身未尝不是一

个明智的选择,或许,希望就出现在转身之后。

小光,他行渐远,此时,期待中的释一个转身会不会出现?

……

读了以上材料,你对“转身”有怎样的联想、感受和思考?

请任选一个角度,结合生活实

际,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题目自拟,不得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