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90129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5.0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1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docx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

试析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地区安全

姜振飞

2013-2-1615:

56:

02  来源:

《当代亚太》(京)2007年9期

  九一一事件后,核恐怖主义与地区核扩散共同成为美国面临的主要核扩散威胁。

2002年9月20日,美国白宫公布的《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明确指出:

“我们所面临的严重威胁是激进主义和技术的结合,如果恐怖分子掌握了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将对美国的国家安全造成极其严重的威胁。

”①2006年3月16日,美国白宫公布的布什总统上台以来的第二份《国家安全战略》报告称:

“伊朗支持恐怖主义、威胁以色列并阻挠伊拉克的民主进程,对美国的威胁可能比任何一个国家都严重,伊朗可能成为美国的最大威胁。

”②报告同时认为,“朝鲜在核扩散问题上构成严重威胁”③。

随着核扩散威胁的变化,与冷战时期相比,目前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了一些显著变化:

  第一,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指导思想发生了变化。

冷战时期,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指导思想在于:

美国用其核不扩散政策来维护其核垄断或核优势地位,并与苏联等国进行政治斗争。

当时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对其与苏联正激烈进行的核军备竞赛起了很大的掩护作用。

例如,在美国约翰逊政府和苏联达成《不扩散核武器条约》谈判的同时,美国的核武库于1967年达到了最高值,库存的核弹头总数超过了32000枚④。

此外,美国和苏联在维护其核垄断地位方面找到了共同利益,它们在核不扩散问题上曾进行过密切的合作,最初是非正式和不系统的合作,之后则是有诚意和系统的合作。

这一合作成了不断增加的双方友好关系的一个因素,而且还成了它们在其他问题上进行合作的先例⑤。

  冷战结束后,特别是进入21世纪以来,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指导思想则变成了主要是维护美国的全球超强地位和在一些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地区维护美国的利益。

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在其《大棋局》一书中就曾指出:

“随着控制整个欧亚大陆成为取得全球主导地位的主要基础,地缘政治已从地区问题扩大到全球范围。

在欧亚大陆这个全球最重要的竞赛场上,美国的一个潜在对手可能在某一天崛起。

因此,在为长期掌管美国在欧亚的地缘政治利益制定美国的地缘战略时,出发点必须是特别注意最重要的赛手并恰当地评估这一大的情势。

”⑥故而美国把其核不扩散政策的重点放在了地缘政治上具有重要地位的地区、那里的“邪恶国家”以及恐怖主义势力。

美国2002年12月11日公布的《针对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国家战略》指出:

“敌对国家和恐怖分子拥有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WMD)(包括核、生物和化学武器)是美国国家安全的最大挑战。

一些国家,包括个别曾经帮助并且准备继续帮助恐怖主义的国家已经拥有WMD,并还在寻求更大的威力,将此作为强权政治和威胁的工具。

我们不会允许世界上最危险的区域和恐怖分子使用世界上杀伤力最大的武器来威胁美国。

我们必须努力实行一项全面的战略,以从各方面来对付这种威胁。

”⑦

  第二,美国推行核不扩散政策的手段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冷战时期,美国推行其核不扩散政策的手段主要为:

在防止纵向核扩散(防止核国家核武库的扩大和升级换代)方面,美国推动了国际核军备控制和核裁军,于1972年和苏联签署了《反导条约》,1991年7月31日美苏又签署了《第一阶段削减战略武器条约》。

而在防止横向核扩散(“核俱乐部”的扩大)方面,美国的努力有:

美国和英国、苏联于1968年在莫斯科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奠定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的基石;加强核出口控制,如推动国际社会于1971年成立了国际核出口国委员会(桑戈委员会),1975年成立了核供应国集团;和其他核国家一起对无核国家提供“消极安全保证”(即承诺不对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1978年卡特政府声明,不对签署《不扩散核武器条约》的任何无核国家使用核武器,除非该国与一核国家结盟攻击美国、美国武装力量或美国的盟国⑧;对美国的无核盟国提供“核保护伞”;推动国际社会于1957年7月成立了国际原子能机构;支持建立世界无核区,如对1967年建立的拉美无核区表示支持;进行有关核不扩散的国内立法,如1978年美国《核不扩散法》,等等。

这一时期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一个突出特征则是立足于被动防核扩散,即建立防止核武器扩散的国际体系。

  九一一事件后,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的手段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其标志就是美国执行的“先发制人”反核扩散战略。

2002年1月,布什总统在其国情咨文中指责朝鲜、伊朗和伊拉克构成一个“邪恶轴心”,同时宣布“对这样的威胁发动‘先发制人’打击符合美国的利益,免得美国再遭受九一一那样的没有预警的袭击。

”⑨2002年6月,布什总统在西点军校的讲话中和在同年9月向国会提交并于12月公布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中详细阐述了美国“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与合法性,以及如何用这一战略预先制止“流氓国家”及其委托人可能使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对美国实施的威胁或攻击。

这种“先发制人”战略原则的推行意味着,美国将按照自己选择的时间和方式任意对别国发动“事先毫无警告的突然打击”,甚至包括使用核武器。

这不可避免地成为刺激美国所谓“邪恶轴心”国家核武器开发的一个重要动因。

  第三,现在美国核不扩散政策所面临的矛盾也与冷战时期不同。

冷战时期,一方面,美苏为争夺核优势和世界霸权进行了激烈的核军备竞赛;另一方面,为了维护其核垄断利益,在美苏的推;动下形成了国际核不扩散体系。

这一时期,美国核不扩散政策所面临的矛盾主要是其“纵向核扩散”与国际社会防止核武器的“横向核扩散”努力之间的矛盾。

今天,鉴于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为其全球战略以及地区战略目标服务的狭隘性,就使得它不能不与现在国际社会的防扩散要求存在着较大的距离,决定了它必然面临着一些内外矛盾。

而不同的国际形势和美国与其他国家力量对比的不同也对现在美国核不扩散政策所面临的矛盾的变化存在着不能忽视的影响。

今天美国核不扩散政策所面临的矛盾主要有:

(1)美国“先发制人”反核扩散政策与美国所谓的“邪恶轴心”的国家安全需求形成“囚徒困境”;

(2)美国借遏制核扩散之机遏制其潜在的全球性竞争对手的战略目标与在解决核恐怖主义和地区核扩散问题方面又对它们有所需求之间存在着矛盾;(3)美国借推行其核不扩散政策之机推广美国式的“民主”、“自由”和“人权”与核恐怖主义和地区核问题产生根源之间的矛盾。

  由于美国面临核威胁的变化所导致的美国核不扩散政策与国际社会核扩散的内在要求之间的矛盾,这就使得美国在促使利比亚核问题得以解决和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防止核恐怖主义发生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对地区安全产生了一些不利影响。

  首先,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导致了伊朗核问题等地区性核问题的再次升温,加剧了地区紧张局势。

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

核武器不是根本问题,当核武器落入“流氓”国家或恐怖主义组织手里时就变成了一个主要的安全问题;全球规范有自己的位置,但应对核扩散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民主国家结盟,如果有必要的话就使用军事力量;应该避免对美国和其他民主国家维持其安全所必要的核能力进行限制⑩。

因此,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除了要阻止不负责任的国家或非国家行为体发动核袭击的可能这个公开宣布的原因外,背后更重要的考虑是为了防止更多的国家在拥有核武器后所获得的外交杠杆。

这就导致美国核不扩散政策存在着严重的双重标准,如美国对待以色列、印度和对待伊朗核问题的态度就存在着明显差别。

即使同为美国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的朝鲜和伊朗,美国对待其核武器开发的态度也有很大不同,如美国现在出于战略需要在核问题上对朝鲜做出了让步,而对伊朗则是一味地进行武力恐吓和寻求国际社会制裁。

而且,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还与对“邪恶轴心”国家进行政权更替的目标相联系。

这些因素都加重了美国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在安全方面与其他国家的不平等,从而刺激了这些国家核武器研发的要求。

  其次,美国在反核扩散过程中追求建立“核常结合、攻防兼备”的全面军事和战略优势的企图不利于大国在反核扩散过程中的相互合作和战略互信,从而也不利于核扩散问题的解决和地区安全形势的缓和。

美国2002年《国家安全战略》就指出:

“我们的力量将强大到足以劝阻我们潜在的敌人不要指望通过加强军备建设超过或赶上我们。

为此,美国公开寻求确立自己在现代军事技术的每一个领域的优势,不管是常规军力还是核力量。

”(11)为此,借反核扩散之机,一方面,美国废除研究低当量核武器的禁令,着手研究核钻地弹、低当量核武器和“除剂”武器。

美国2002年《核态势评估报告》认识到缺乏有效的钻地核武器是目前美国核武库的一个缺陷。

报告宣称:

“必须开发新的能力以应付正在出现的坚固而又深埋地下的目标所构成的威胁。

政府正寻求在2005年度国家预算中拨出2800万美元,并在未来五年多的时间中拨出4.85亿美元来开发这种新武器。

”(12)美国海军也正在升级W-76核弹头以及改进潜射导弹的准确性(13)。

  另一方面,利用对付地区核威胁的借口在具有地缘战略意义的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加强对其竞争对手的遏制,是美国利用其核不扩散政策建立战略优势的另一个重要表现。

继在阿拉斯加和加利福尼亚中部部署导弹防御系统后,美国2007年1月又借口伊朗核威胁宣布要在东欧的波兰和捷克部署导弹防御系统,美国这一举措被俄罗斯认为是对其的进一步战略挤压,引起了俄罗斯的强烈反对。

俄罗斯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AnatolySerdyukov)表示,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所有战略元素是一个可能对全球及地区安全产生重大影响的不稳定因素(14)。

可以说,反核恐怖主义和地区核扩散需要国际社会的共同努力,特别是大国的通力合作。

而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却是企图借反核恐怖主义和地区核扩散之机寻求自己的绝对核优势及控制世界上的关键地区,这就不能不影响到大国在解决反核恐怖主义和地区核扩散过程中的相互信任问题,从而对这些问题的解决产生不利影响。

  再次,美国把反扩散重点指向“无赖国家”,有可能使恐怖主义渔翁得利,促进地区核竞赛。

美国没有给出恐怖主义的明确定义,运用恐怖主义这一万能词,美国给其所谓的“无赖国家”扣上支持恐怖组织的帽子,以其开发核武器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对其进行核恐吓,中东等地区安全环境的恶化在很大程度上也与此有关。

而且,现在美国把其核不扩散政策的重点转向伊朗等国家,也给“基地”组织等恐怖主义势力提供了喘息之机。

这就导致了恐怖主义不仅没有消除,而且还使核材料和核技术落入恐怖主义分子手中的危险大增。

另外,伊朗核问题僵局的出现,也促进了中东地区国家核开发的欲望。

2006年12月,海湾合作委员会六国首脑会议决定将启动有关和平利用核能的技术研发,并将着手制定联合发展核能的计划(15)。

目前,包括以色列和伊朗在内,已有或已宣布核计划的中东国家达15国(16)。

中东地区出现了核竞赛的趋势。

  目前,美国反扩散战略在某种程度上已经陷入了困境。

在这种形势下,美国的核不扩散政策如何向前发展,成为整个国际社会都非常关注的重大问题。

根据美国政府文件和国际形势发展,本文认为:

  第一,美国仍会把防止核恐怖主义和地区核扩散作为其反扩散战略的重点。

鉴于核恐怖主义和地区:

核扩散可能对美国国家利益构成的巨大威胁,防止核恐怖主义和地区核扩散仍将是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反扩散战略的重要任务。

2006年9月美国白宫网站刊登的《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家战略》指出,“美国未来所面临的挑战包括:

恐怖分子已经宣称,他们打算获取和动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的是对美国、美国的盟国、伙伴国和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其他相关利益发动更加灾难性的袭击;一些国家,譬如叙利亚和伊朗,继续在国内收留恐怖分子并资助国外的恐怖活动。

”(17)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美国将会:

(1)继续看重多边主义在反核扩散中的作用。

鉴于美国单边主义反核扩散战略已经导致美国地区战略陷入困境,将来美国反核扩散战略中的单边主义倾向将有所收敛,美国可能会继续寻求其他国家在反核扩散方面和美国的合作。

美国《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家战略》就指出,“我们将利用我们的全球伙伴关系和国际协议,并做出持续不断的拦截努力。

我们还将继续与各国合作,以严惩偷运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以及与之相关的其他可疑活动。

”(18)当然,这并不是说美国会放弃单边主义反核扩散战略,遇到有利时机,美国还是有可能实行这一战略的。

(2)将会继续以“无赖国家”支持恐怖主义为名对它们实行强硬政策,但会基于美国战略需要对它们区别对待。

《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家战略》提出:

赞助国对恐怖主义敌人来说是一项十分重要的资源,其中一些国家已经开发了或者拥有开发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等可能会落入恐怖分子之手的破坏性技术。

美国目前列出了恐怖主义的五个赞助国:

伊朗、叙利亚、苏丹、朝鲜和古巴,并表示将继续对其采取制裁措施,并促使其在国际上陷于孤立,直到它们不再支持恐怖分子,包括提供庇护所为止(19)。

(3)会继续以对恐怖主义和其所谓的“无赖国家”进行威慑为名提高美国核能力。

《打击恐怖主义的国家战略》提出:

必须对恐怖分子及其支持者产生威慑,使之不敢考虑发动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袭击,并将努力提高自己对减轻涉及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恐怖主义袭击影响的能力(20)。

  第二,中东将仍是美国反核扩散的重点,而朝核问题将走上外交解决之路。

美国的中东战略是利用应对核恐怖主义和伊朗核问题之机加强自己在这个地区的主导地位,并以此为据点,向欧亚大陆腹地进行渗透。

因此,利用其核不扩散政策打击伊朗等中东国家,不仅是为了扫除现实障碍和后顾之忧,确保美国在这个地带本身的现实利益,更是它为了未来更好地应对其他主要战略力量所做的战略准备。

具体来说,如果通过推行其核不扩散政策把整个中东地区纳入其战略轨道,那么首先在政治方面,美国就可以彻底降服在冷战以后仍然不肯向其低头的伊朗等国家,完全控制整个中东地区,建立对美国有利的战略态势,削弱其潜在竞争对手特别是俄罗斯在该地区的地缘政治影响,进而从这些地区分割、包围、制约其他战略力量,尤其是压缩其潜在竞争对手——中、俄的战略空间。

其次在经济方面,美国可以通过掌控中东地区的石油资源来影响国际能源格局,控制其潜在竞争对手特别是中国的能源来源。

所以美国对该地区的政策一直是在保证石油流向西方的同时,设法“剥夺”对手获取石油的机会(21)。

再次在军事方面,美国可以把在中东的驻军和近年来通过军事调整部署到“新欧洲”国家的驻军以及在亚太地区的美军连成一线,构成针对中、俄的巨大“弧形”包围圈,从而建立有利于美国的欧亚大陆地缘政治格局。

因此,尽管美国的反核恐怖主义和反扩散战略目前在中东地区已经陷入困境,然而美国不会因为一时的挫折而轻易放弃控制中东地区的既定战略目标。

  目前,对美国来说,伊朗已经成为其实现控制中东地区这一战略目标的主要障碍,美国不能容忍伊朗挑战自己在中东的地位,同时由于伊朗还没有研制出核武器,美国对伊朗进行制裁的风险也相对较小。

更重要的是,美国共和党要想在2008年大选中获胜,美国政府的中东政策就要有所突破。

这些因素决定了伊朗核问题上美国和伊朗的对抗有升级的可能。

例如,尽管2008年美国大选的真正角逐尚未开始,不过雄心勃勃的候选人们已经开始勾画入主白宫后的政策。

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2007年4月26日披露,热门候选人希拉里•克林顿24日在全国犹太人民主党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做出表态:

所有的方法都应该被考虑到,美国可能有必要与伊朗进行军事对抗。

如果我们确实对伊朗动用了军事手段,希望全世界都能将其视为我们最后的选择,而不是第一个选择。

因为战争的影响将是全球性的(22)。

  而在朝核问题上,由于:

(1)几乎可以肯定朝鲜拥有包括核武器在内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如果美国对朝鲜继续推行强硬外交政策只会迫使朝鲜增强其核遏制力;

(2)如果美国维持目前对朝鲜的强硬贸易禁运等政策,虽然会引起朝鲜经济崩溃,但也可能导致朝鲜采取诸如出售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给其他反美国家以换取硬通货的极端措施;(3)中国等国的积极斡旋;(4)美国政府由于提高其民意支持率而需要在外交上特别是在朝鲜核问题上有所突破;(5)美国已经在伊拉克陷入困境,伊朗核问题又陷入僵局,美国需要优先集中注意力于伊朗核问题;(6)美国也清楚朝鲜核武开发的真正用意在于和美国讨价还价,以打开其经济发展的外部空间并最终与美国恢复正常关系,故而美国也企图通过对朝鲜让步和抛出经济援助的诱饵削弱中国对朝鲜的影响力。

因此,美国现在寻求与朝鲜达成一定的妥协,朝核问题目前外交谈判解决的道路有可能得以延续。

但由于美国需要朝鲜半岛保持适度紧张,以使美国有借口继续在东亚地区扩大自己的军事存在,并控制东亚地区局势;而朝鲜方面则把核武器看作国家安全的根本保障,在达不到朝鲜的要求之前不会轻易做出放弃核武器的选择,所以朝鲜核问题距离彻底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第三,美国将会加大利用其核不扩散政策遏制其全球性竞争对手的力度。

九一一事件后,尽管美国政府对军事战略进行了调整,但并没有改变冷战结束后美国确立的全球战略,美国仍然谋求建立单极世界秩序并把欧亚大陆作为全球战略重点。

2005年《美国国防战略》报告认为,“几个关键国家在其全球和地区政治、经济和安全的作用上面临某些基本抉择,这些抉择可能改变它们在世界的战略地位,以及它们同美国的关系。

这种不确定性对美国既是机遇又是潜在的挑战。

美国对大国竞相复兴的可能性保持警惕。

”(23)最近几年,由于美国深陷伊拉克泥潭,而中、俄却迅速崛起和复兴,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明显增强,这些因素都加剧了美国维持其全球霸主地位的紧迫感和焦虑感,因此,在未来一段时间里,美国将会加强利用对付地区核威胁为借口加速在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布局以遏制中、俄的挑战。

  而美国这一布局的突出表现仍将是在欧亚大陆周边具有重要地缘战略意义的地区部署导弹防御系统。

美国副国防部长戈登•英格兰在2006年3月20日在第四届导弹防御年度会议上表示:

“美国面临一个主要大国或正在崛起的大国对美国采取敌对路线的可能。

导弹防御过去是、现在仍然是我们保护美国战略的一个中心组成部分。

”(24)现在,在亚太地区,美国除了加强日美在导弹防御系统方面的合作外,还力图把澳大利亚也拉入针对中国的反导包围圈。

而在东欧地区,美国认为,现在应该趁俄罗斯势力还未完全恢复,及时构筑对俄进行军事遏制的地缘防御线。

于是美国借口伊朗核问题于2007年1月宣布要在东欧部署反导系统。

美国在欧亚大陆两端部署反导系统的目的是企图确立美国相对其全球竞争对手中、俄的战略和军事优势,打破美国与中、俄等国的战略平衡,以确保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

尽管美国反复声称其在亚太地区部署的这些导弹防御系统绝对不指向中国,而是防御伊朗和朝鲜。

但这种“项庄舞剑,意在沛公”的做法势必导致大国关系紧张,迫使大国重新考虑战略威慑力量建设。

  总之,地区性核问题产生的根本原因在于美国所谓“无赖国家”的安全困境。

而美国核不扩散政策由于和其反恐战略结合在一起,并为其全球和地区战略目标服务,导致地区核问题陷入僵局。

只有美国政府开始致力于解决像伊朗等地区性国家的安全困境,回到包容政策立场并和伊朗等国进行严肃谈判,目前的核危机才可能得到解决,地区紧张局势才能得以缓解。

朝核问题走向外交解决之路促使朝鲜半岛核危机得到很大程度的缓解就是一个有力证明。

  注释:

  ①Th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oftheUnitedStateofAmerica.http:

//www.whitehouse.gov.nsc/nss.html

  ②TheNationalSecurityStrategy,March2006.http:

//www.whitehouse.gov/nsc/nss/2006/

  ③Ibid.

  ④王仲春:

《美国核力量与核战略》,国防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第40页。

  ⑤BenSanders,"TheTreatyontheNon-ProliferationofNuclearWeaponsandtheRelationsbetweentheSuperpowers",inM.P.FryN.P.KeatingeandJ.Rotblat,eds.,NuclearNonproliferationandtheNonproliferationTreaty,Springer-VerlagBerlinHeidelberg,1990,pp.80-81.

  ⑥[美国]兹比格纽•布热津斯基:

《大棋局——美国的首要地位及其地缘战略》,中译本,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52~53页。

  ⑦NationalStrategytoCombatWeaponsofMassDestruction.http:

//www.armscontrol.org/act/2003_01_02/document_janfeb03.asp

  ⑧U.S.NuclearPolicy,"NegativeSecurityAssurance".http:

//www.armscontrol.org/factsheets/negsec.asp

  ⑨JihwanHwang,"RealismandU.S.ForeignPolicytowardNorthKorea:

TheClintonandBushAdministrationsinComparativePerspective".http:

//www.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m2393/is_1_167/ai_n6145285

  ⑩JamesE.Goodby,"NuclearNonproliferation'sMissingLink",Dec.1,2006.http:

//www.brook.edu/

  (11)KeirA.LieberandDarylG.Press,"TheRiseofU.S.NuclearPrimacy",ForeignAffairs,Mar./Apr.2006,Vol.85,Issue2,pp.42-54.

  (12)DavidKrieger,"USPolicyandtheQuestforNuclearDisarmament".http:

//www.wagingpeace.org/articles/2004/07/00_krieger_us_policy_quest.htm

  (13)KeirA.LieberandDarylG.Press,"TheRi5eofU.S.NuclearPrimacy",p.13.

  (14)PeterGrier,"NewUSMissileProposalsCauseOldAdversariestoStir",April25,2007.http:

//www.csmonitor.com

  (15)JalilRoshandel,"Commentary:

NewWaveofNuclearDevelopment",March21,2007.http:

//www.metimes.com

  (16)唐志超:

《中东:

核竞赛已开始?

》,新华网,2007年12月3日。

  (17)NationalStrategyforCombatingTerrorism,September2006.http:

//www.whitehouse.gov

  (18)Ibid.

  (19)Ibid.

  (20)Ibid.

  (21)Sh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