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90112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8 大小:70.6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

《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38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培养孩子的品格.docx

培养孩子的品格

第一章:

懂得赏识自己的人才拥有成功的可能

——自信的品格应从小培养

善于欣赏自己的人,才会有进一步挖掘自己潜能的冲动和能力,自信是关系到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重要品格。

可自信天生是一粒尊贵的种子,需要悉心培养,而且也只能在无微不至的呵护下才会在一个人的身体中安营扎寨,变成足以影响一个人一生的力量。

1.让孩子大声喊出“我是最棒的!

有这样一个美国男孩,从出生开始,他就对篮球有一种近乎偏执的热爱,对他来说,打篮球就像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天赋一样,甚至比语言更早地出现在他的生命里。

当他还处于襁褓中的时候,他的家人就发现这个整天哭泣的小宝贝似乎对篮球有着非同寻常的情感,每当电视里播放篮球比赛时,无论哭得多凶,他都会马上止住哭泣,将注意力全部转移过去。

等男孩再大一些的时候,父亲用挂衣架为他制作了一个比他稍微高一点的篮筐,他竟会模仿着电视里那些球星的样子,磕磕绊绊地用一个小皮球练习着“投篮”,就此他开始了与篮球的缘分。

8岁的时候,他终于拥有了第一个真正的篮球,从那以后,这个篮球就像影子一样时时伴随在他身边,吃饭的时候抱着它,睡觉的时候将它搂在被子里,走路的时候则边走边拍……有一次,他替母亲出门倒垃圾,又像往常那样左手提垃圾袋右手练习运球,因为过于专注,他被地上突出来的一块小石子绊了一下,不仅把垃圾洒得到处都是,而且还摔得很惨。

父亲因此而责骂他,邻居家的小孩看到他的狼狈相也趁势羞辱他,但他却笑着大声说:

“等我长大了,我要去NBA打球,所以我现在要加紧练习!

是的,去NBA打球!

这成了男孩朝思暮想想要实现的愿望,他一直都觉得只要自己足够努力,这个理想就一定能够实现。

但等他上了中学之后,他的自信开始有一些动摇了。

当别的男孩子的个头像禾苗一样迅速地向上蹿时,他却依旧是个1.60米的矮子,这样的个头别说是去NBA打球了,就是站在人群中也会因为低人一头而被他人嘲笑。

个头上的弱点和伙伴们的不屑让男孩子变得无比沮丧,他开始怀疑自己坚持了多年的理想。

“妈妈,你说我还能再长高一些吗?

”失去信心的男孩在一个傍晚这样询问着母亲。

母亲看着满脸委屈的儿子,笑盈盈地将答案大声说了出来:

“能!

只要你相信自己,将自己的梦想坚持下去,你肯定能成为人人都知道的大球星!

在母亲的鼓励下,男孩又继续朝着自己的愿望努力了,他像拼上了性命一般地练习,练速度、练运球、练投篮的准确度。

中学毕业后,他进入了巴尔的摩的韦克·福雷斯特大学,经过一段时间的历练,男孩靠卓越的组织能力和灵活的运动能力获得了人们的赞誉,凭着这些,他于1986年入选进美国队。

这个身高只有1.60米的矮子在职业篮球赛场上依旧受人瞩目,在比他高出好几头的队友和对手们中间,他像一匹紧盯猎物的豺狼一样,在那些大个子们所无法顾及的空隙间自由穿梭,让手中的篮球在空中一次又一次地画出完美的弧线。

1988年,他与夏洛特黄蜂队签约,很快便成为黄蜂队后场的重要力量,他终于实现了自己的愿望,在NBA赛场上成为了镁光灯竞相追逐的明星。

就这样,这个身高1.60米、体重只有64公斤的“小矮子”在NBA赛场上活跃了14年。

他是NBA赛场中有记录可查的最矮球员,同时也是NBA赛场上最杰出、失误最少的后卫之一,这两个“最”,足以让他永载NBA史册。

这个男孩就是蒂尼·博格斯,一个造就传奇的NBA球星。

当人们问蒂尼·博格斯是不是靠着什么常人无法感知的神秘力量才创造了奇迹,他给出了这样的回答:

“当时我没有多少信心能够进入NBA,但我的亲人们却都说我能行。

说实话,我相信自己的实力,NBA并不是只有7英尺的大汉才能进入,因为我能投篮、助攻、抢断,当发动快攻时,一些大个子不如我跑得快。

原来,能让这个矮子叱咤篮坛的并不是什么神力,而是他的自信。

自信能够造就的奇迹和所拥有的神秘力量是肉眼无法见识的,自我赏识的确能带来超越自我的力量:

自信能让人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

对很多孩子来说,造成他们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对自己估计不足,在还没有开始的时候就因为胆怯泄下气来;二是因为对自己估计过高,为自己制订了一些超出能力之外的遥不可及的目标。

出现这些状况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很多孩子由于智力和经验的局限,使得他们无法很透彻地看清自己。

而当一个孩子能够在对自己有所把握的基础上对自身产生绝对信赖的话,他就能在理性层面对自己和所要从事的事情有个整体的辨识,从而制订符合自己实际的目标。

自信能使人超越高度

一位儿童教育专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

“奇迹更容易发生在拥有自信的孩子身上。

”当一个人满怀信心地投入到所从事的事业之中时,自信除了能让他拥有向前迈进的力量之外,也会将他体内的潜能进一步激发出来,他相信自己能做到,于是,他身体内部的大多数机能便自然而然地朝着这个目标努力了。

自信才会让人不断进取

自信与谦逊是相辅相成的,一个拥有自信的人,不会在暂时的成绩面前忘乎所以,而是会秉着谦虚谨慎的态度,努力从别人的教诲中汲取能够促进自身发展的成长力量。

由此可见,在促进孩子走向成功的诸多要素中,最为关键的是自信。

但自信并不会像个头那样能够自然生长,它需要人为的培养。

在孩子获得成功时,让他体验到成功的乐趣,对自己树立信心。

当别人对他表示认可和鼓励时,肯定他的成绩。

对父母来说,培养孩子自信心最关键的就是少一些挑剔,多一些欣赏和认可,人为地为孩子制造些成功,让孩子敢于并乐于喊出“我是最棒的”,让孩子在成功的体验中拥有完善的人格。

2.培养自信,从认识自己开始

从出生开始,小男孩彼得就注定穷困。

他并不是像别的孩子那样出生在医院里,而是出生在他残破的家中。

那个所谓的家,其实就是位于犯罪率很高的贫民窟中的一间低矮的窝棚,那里居住着彼得的父母和他的三个哥哥、两个姐姐。

一般来说,新生命的到来肯定会给家庭增添新的欢乐,但新生儿彼得却并没有给家人带来欣喜,因为这个嗷嗷待哺的婴儿最先让家人们想到的,是又多了一张吃饭的嘴。

小彼得就在这种穷困的环境下生长着,4岁的他早早地明白了生活的艰辛:

母亲揽了很多洗衣的活儿,每天白天,他的主要工作就是爬上高高的梯子将母亲洗好的衣物晾晒起来;空余时间,他就坐在门口糊纸盒,那是爸爸从一个工厂里揽来的营生;下雨天的时候,他还得跟在母亲身后用残破的小水桶将灌入家里的雨水一桶桶舀出去……

小彼得又长大一些之后,他逐渐意识到了自己的不幸。

当他穿着破破烂烂的衣服在街上为糊口替别人擦皮鞋时,他总会因为那些衣着光鲜、背着书包走向学校的同龄孩子倍感自卑。

他由此对人生和自己产生了怀疑,他不明白人活着是为了什么,觉得像自己这样的穷人就不该出生在世界上。

这天,彼得又因为在街上受到了富人家小孩的羞辱躲在街角伤心垂泪,街边杂货店的那个很好心的老板看到了哭泣的彼得,便走过来安慰他。

10岁的小彼得绝望透顶,他大声地发泄着自己的不满:

“为什么要让我出生到这个世界上?

我这样的穷人就该去死!

“孩子,你为什么要这么说呢?

”杂货店老板轻轻地抚摸着彼得的头。

“贫困并不是你的错!

再说了,你一点儿都不穷啊!

“我怎么不穷?

”小彼得泪眼婆娑地询问着老板。

“我来给你算笔账!

”杂货店老板蹲在地上,随手捡起一根树枝边问边在地上写了起来:

“如果有人用100美元买你的眼睛,你卖不卖?

“不卖!

”彼得慌忙用手把眼睛捂了起来,好像马上就要有人把他的眼睛抢走一样。

“好,你现在有100美元了。

”杂货店老板在地上写下了“100”这个数字。

“如果有人用1000美元买你的双腿,你卖不卖?

“不卖,我宁愿死也不愿意变成瘸子!

“好,你又多了1000美元。

”杂货店老板又用树枝将这个数字记录下来。

“如果有人想用10000美元换取你母亲30年的寿命,你愿意不愿意?

想起慈爱的母亲,小彼得的脑袋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好了,这些钱又归你了!

”地上又多了一个数字。

“如果我现在给你100000美元让你像街上那些和你同龄的小混混一样,帮我去偷,去抢,你愿不愿意!

小彼得略微考虑了一下之后,给出了答案:

“不愿意,妈妈说让我做个正直的人,我要是去偷东西的话,爸爸会打死我的!

“好的,我就先跟你说这么多吧,你把这些加起来看看,你觉得你还能算得上是个穷人吗?

彼得看着地上那一串长长的数字,不用加起来,他都知道那对他来说就是个天文数字,他突然明白了,虽然自己在别人眼中贫贱得有些卑微,但起码他拥有健康,拥有同是穷困的却深爱自己的家人,最可贵的是,他并没有因为穷困而堕落,依旧保持一颗正直而美好的心灵。

在意识到这些之后,彼得的自信心顿时高涨起来,他笑了,晶莹的泪珠依旧挂在脸上,但却没有那么苦涩了。

他朝杂货店老板深深地鞠了一躬,之后,他跑回家中,继续坚强而乐观地生活着,他觉得自己身上拥有无限潜力,只要努力,他一定能够摆脱贫困。

二十年后,已经成人的彼得终于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他靠着勤奋和努力一步步将自己的擦鞋摊发展壮大,成为了拥有四家连锁店的大型制鞋公司。

如何看待和认识自己,这是关系到一个人有没有自信的最为关键的因素。

对一个刚出生的婴儿来说,他对于世界和自己肯定是懵懂的,在自我意识觉醒之后,他首先想到要认识的就是自己。

这个认识过程最先是从生理方面开始的,等孩子长到差不多3岁的时候,智力的进一步发展便促使他们开始从社会层面出发对自己进行评价和判断了,外貌、性格、人际交往等等,都被他们纳入到在与他人的对比中获得认知的范畴。

在这个过程中,父母可以通过对孩子进行有益的引导,帮助他们正确地认识自己:

帮助孩子看清自己身上的闪光点

在日常生活中,总有一些孩子像故事中的小彼得一样,因为那些难以人为控制的因素而看轻自己,觉得自己不够完美,有时甚至还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针对这样的情况,父母一定要像画重点一样,帮孩子将他们在品格、能力或是其他一些方面的可贵之处加上着重号。

具体的操作方法就是多鼓励并赞美孩子的进步和长处,比如,对那些自认为自己有些笨的孩子来说,父母可以经常鼓励他们亲自动手去制作一些小手工,并赞美他们在制作过程中的创造。

这样的称赞会让孩子在短时间内扭转对自己的认识,父母通过不断的鼓励和赞美对这种短时情绪进行强化,这种情绪就会慢慢在孩子的体内留存下来。

帮助孩子正视自己的缺点

正所谓当局者迷,在孩子身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两个极端:

一是看不清自身的缺点盲目乐观,二是在看到自己的缺点之后将缺点无限放大,甚至在心目中放任缺点将优点掩盖。

对孩子来说,这些会影响他们对自己的认识和判断,而且这两种状态还会经常性地互相转化。

因此,家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决不能因为怕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就放任他身上的“恶”,同时也不要为了达到更为深刻的警示效果,而对“恶”漫天渲染。

假如一个口齿伶俐的孩子总是喜欢在大人说话的时候插话,父母就可以在和客人进行对话的过程中对孩子进行指正,“这个小家伙,嘴皮子就是溜!

不过,宝贝,你想说话可以等我们讲完了你再说,在你讲话的时候,你肯定也不喜欢别人突然从中打断吧!

”这种先肯定后劝导的方法比“大人说话的时候小孩子不要插话”这样直接训斥孩子的效果好得多。

既能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至于让他以为父母的训斥是因为他犯下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他会觉得,“这是个小问题,我可以改!

评价孩子时不要自相矛盾

对于尚处于自我意识萌芽阶段的学龄前的儿童来说,他们很容易被他人的评价所影响,如果评价是来自于他们信任的父母,则影响更甚。

但很多父母并没有意识到自己的看法对孩子的巨大影响,总是会在不经意间由着性子对孩子进行评判,这种随意性很容易使评价出现前后不一的现象,这会在无形之中对孩子的认知行为造成阻碍。

他们会茫然,不知道父母口中所说的两种截然不同的形象哪个才是真正的自己,也搞不明白那两种大相径庭的判断标准哪个才是需要长久坚持下去的唯一准则。

所以,评价孩子的时候,父母请避免前后矛盾,赞扬的话语可以强化孩子正确的行为,批评孩子的时候请尽量把孩子往好的方向引导。

3.“第一”与信心的不等量代换

12岁的桃子刚上初中,从小到大,她在大人们眼里几乎就是完美的代名词。

桃子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

她的爸爸是一家国营企业的工程师,外表看起来又高又壮的他,实际上却温柔体贴得很,不管工作有多忙,他都会抽出时间去陪女儿和妻子。

桃子爸爸还特别喜欢桃子,无论桃子如何“欺负”爸爸,爸爸都笑嘻嘻的一点也不生气。

桃子的妈妈在一个初中任语文老师,性格温和,说话声音柔柔的,总是无微不至地照顾着女儿的生活。

从桃子出生的时候起,夫妻俩就立志要把女儿培养成为一个卓越的人。

因此,桃子妈妈牵着桃子出现在各种培训班:

钢琴班、芭蕾舞班、奥数培训班……父母对桃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而聪明的桃子也没有辜负父母的这份期望,她不仅没有像很多孩子那样因为过于繁重的学习课程产生抵触情绪,相反,她对爸爸妈妈给她安排的生活和学习都表现得兴致勃勃,她的成绩也总是能在同龄人中拔得头筹。

因此,桃子爸妈的朋友便很喜欢逗弄这个总是笑嘻嘻的小女孩,“嗨,No.1!

”他们总是这样叫桃子。

上学之后,已经习惯了处处拿第一的桃子更是将自己这种“第一”的品格发扬下去。

在学校组织的演讲比赛中,她是第一;在全市小学生绘画比赛中,她是第一;在全校的作文比赛中,她是第一……学习成绩就更不用说了,在课堂上,桃子总是最活跃地与老师进行互动的那个,考试之后的排名榜,桃子总是稳居第一的宝座。

桃子家客厅的墙壁上贴着很多写着她名字的第一名的奖状……这些让桃子的父母倍感骄傲的成绩,在桃子看来却不值一提,她已经习惯于第一。

上了中学之后,桃子第一名的位置却有些岌岌可危了。

虽然桃子仍旧像以前那样不断努力着,但强中自有强中手,更多优秀的人出现在桃子的生活中,这让同样也在进步着的桃子在无形中感受到了莫大的压力。

其实,桃子已经很优秀了,她的努力和认真让所有的老师同学都对她刮目相看,但因为不能像以前那样时时刻刻都争得第一,让桃子变得焦虑起来。

她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即使在考试或比赛中取得了很不错的成绩,桃子也并不会表现得多么高兴,她会陷入到没有取得第一的自责中难以自拔。

慢慢地,桃子不再像以前那样自信了,她变得无精打采,患得患失,身体状况也因为情绪低落而变差了。

桃子的父母为女儿的这种状态心痛不已,可无论怎么开导,桃子就是无法解开自己的心结。

这个故事会让大家感到心痛,故事中桃子的形象是现实中很多个孩子的缩影:

他们习惯了第一,或者说已经习惯于成为父母口中的第一,他们的所有行动都是为了这个第一服务的,他们所有的自尊与自信也都是建立在这个“第一”之上的,一旦“第一”不在,他们的自信和追求也就会轰然倒塌……

促使孩子将所有自信和追求都建立在“第一”之上的原因有很多,最为关键的一个就是身边对他们有重大影响的人,尤其是孩子的老师和父母总是喜欢对“第一”进行浓墨重彩地渲染。

能在成绩排名榜上位列第一的孩子通常都会享有很多特权,比如说,在排座位时能坐到前排受老师关照的位置、经常受到老师的赞扬、可以避开一些小差池带来的惩罚、得到父母在物质上的奖励或精神上的鼓舞等。

可如果在成绩排行榜上位置居中甚至是处于榜尾,情况就有些不妙了,在学校里受同学和老师的鄙视自不必说,回到家后可能也会受到父母的责骂。

在这种情况下,孩子怎能不把“第一”作为追逐的主要目标?

而又如何能在成绩平平之时依然保持良好的心态呢?

其实,对很多父母来说,将能否争得“第一”或是在竞争中争得好的名次来作为评判孩子的标准是非常不明智的做法。

虽然这样的做法能为孩子树立一个目标,并且有可能让孩子在这个目标实现之时迅速增强信心,但这个“第一”却并不是一只总是能飘红的绩优股,出现波动的风险是非常大的。

对父母来说,帮孩子增强自信的最为科学的做法就是不要强迫孩子跟别人比,而要鼓励他们跟从前比。

考试之后,虽然孩子努力了很久,成绩却仍然差一大截,当同事在办公室里炫耀自己孩子的优秀时你只能在一旁黯然,但你要看到,同时也要让孩子知道,他在努力着,同时也在进步着——上次只考了75分,这次却考到了85分。

这就是进步,这就值得肯定。

我不是最优秀的,但我一直在努力,并且已经尽力做到最好!

当孩子能这样认识自己,并且能够看淡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将自信完全变成一件与他人无关而只与自己有关的事情的时候,他将成为自信、优秀、坚强的人。

4.六条秘诀,让孩子抬头挺胸

望子成龙,望女成凤。

这大概是所有父母终身为之奋斗的目标。

不管家庭条件贫富,父母们总是希望能最大限度地满足孩子的所有要求,并且尽力将孩子培养成为一个真正卓越之人。

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很多父母都会竭尽所能,把孩子送入那些价格不菲的各类学习班中。

父母们都知道,要想让孩子在竞争异常激烈的社会中立足并且出人头地,就一定不能落后于人,别人家孩子会的,自己家孩子一定要会,别人家孩子不可能学会的,自己家孩子也一定要学会。

但父母们尽心竭力地帮孩子完善着那些关乎生存的基本技能时,有没有分一点精力去关注一下儿童的心灵是否充盈呢?

其实,如果想让自己的孩子能在长大之后成就一番事业,能力只是一个方面的因素,起到决定性作用的还是孩子的心态。

只有那些果敢而又自信的人,才能有足够力量抵御外界的风寒。

以下六条建议就是儿童教育专家专门针对树立孩子的自信心而提出的,希望父母采纳这些建议后,能够让你的孩子抬头挺胸。

第一条:

让孩子更多地感受成功

体育课上,体育老师教小朋友们练习投篮。

小男孩晶晶虽然已经掌握了投篮的基本要领,但看着高高的篮筐,他一直担心自己投不进去。

当轮到他投球的时候,他果然没投进去,再投,还是没进,老师又给了他几次机会,可晶晶最终都没能将篮球送进篮筐。

那天,他是全班唯一一个没有投进球的男生。

回到家后,自尊心严重受挫的晶晶闷闷不乐。

晶晶的爸爸了解了事情的原委之后,就拿着篮球领儿子去篮球场上进行练习。

爸爸帮晶晶复习了几遍投球的要领之后,便鼓励儿子放松心情全力投球,那天下午,晶晶练习得很好。

在下一堂体育课上,晶晶自信满满地站在篮筐前,将手中的球轻松地推了出去,随着一道完美弧线,篮球稳稳当当地落入了篮筐。

成功是自信的力量之源,无论对大人还是孩子来说,愈挫愈勇只是个美好的愿望。

如果一个人的生命中总是充满失败的记录,这个人肯定会在失败的眼泪中怀疑自己的能力。

而当一个人在经受失败之后经过自己的努力获得成功的话,他就不会产生“自己很失败”的心理暗示,而会在积极情绪的推动下继续努力,直到获得最后的成功为止。

每个孩子都是不平凡的,父母不要总是将目光集中到孩子亮起红灯的成绩上,而是要想办法将孩子的注意力从那盏不尽人意的“红灯”上移开,只有这样,孩子身上的闪光点才会突出瑕疵的重围,孩子也会因此变得积极自信。

第二条:

让孩子参与家庭生活

“小博,你觉得咱们家买市郊的房子还是买市中心的房子呢?

不用去问,任何人看到一个七尺男儿正满脸认真地向个头未及大人腰部的小孩就买房子征询意见时,肯定都会哑然失笑,同时还会加上一句,“他个小屁孩儿懂什么!

”不过,这个小屁孩儿貌似还真的懂一些:

“买市郊的吧,市郊空气好、安静,有利健康,爸爸妈妈上班都有车,所以住市郊也是没有问题的。

这小屁孩儿居然还能说得有理有据。

不用过于惊奇,习惯参与家庭生活,并且帮父母和自己作决定的小博总是表现得信心满满,同时也常常能在这份自信的驱使下语出惊人。

参与家庭生活能够提高孩子的自信。

当孩子发现父母并没有把自己当成个不懂世事的小孩子,而自己的某些看法和意见竟然能在某种程度上左右父母的最后决定时,孩子的情绪一定会高涨起来,同时也会积极进行思考,为家人建言献策。

第三条:

杜绝说“你看×××”

“你怎么就这么不争气呢,你看人家×××,每次考试成绩都那么好!

你再看×××,他家条件多差呀,每天放学了还得回去给奶奶熬药,可人家那学习就愣是从来没有落下!

还有×××,人家就住咱家对面,你看她每天是怎么学习的,我就从来没看到人家房间在12点之前熄过灯……”

每次考试之后,很多孩子的父母父母总要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将自己的孩子与孩子的同学,与同事和左邻右舍家的孩子进行一次系统而又完整的横向对比。

这些父母的本意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对比激起孩子的羞耻心,激发孩子奋进的力量。

但孩子不仅不为所动,反而变得越来越颓废,大有破罐子破摔的趋势。

孩子的自尊本身就很脆弱,如果父母总是摆出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架势,刻意拿孩子去跟别的孩子进行比较的话,不仅不能有效激发孩子的斗志,在很多情况下,甚至会将原本就自信不足的孩子的仅有自尊全部践踏。

当自信完全与一个孩子分道扬镳的时候,孩子怎么还会有奋进的力量?

父母在教育儿童的时候一定要尽力杜绝此类对比,如果一定要比的话,不妨试着拿自己孩子的优点和别的孩子的缺点进行对比,这样会让孩子下意识地进一步强化自己的优势。

第四条:

用肯定成就孩子的自信

刚上初中的小俊无论在老师还是在同学们心目中,都无法算作是一个“好学生”。

调皮捣蛋的他不仅学习成绩差,而且经常自恃块头大而欺负同学。

老师在和小俊的父母进行过认真沟通之后认为小俊并不坏,他欺负同学是因为他在学习上难以寻求满足,转而通过这种极端方式来寻找自信。

于是,老师便在一次班会上出人意料地宣布让小俊当班长。

当上班长的小俊一反常态,不仅不再像以前那样欺负同学了,而且还拿出班长的威风将班级管理得很好。

小俊也将很多精力放到了学习上,而他的成绩较以前相比也有了很大的进步。

孩子需要肯定,就像幼苗需要雨露和阳光一样。

他人的肯定和赏识不仅能让孩子因为被重视而感到愉悦,也会令孩子在这种情绪的控制下变得更加积极。

因此,不要奢望孩子能主动将压力变成动力,对孩子的责骂甚至是拳打脚踢只能让孩子的自信消磨殆尽,而肯定和赞美则是激发孩子主动性和自信心的良药。

第五条:

给孩子最充分的信任

傍晚时分,一个小男孩爬上自家门口的那个草垛使劲往上跳,父亲怕他受伤,便问他要干什么,他的回答是这样的:

“我要跳上月球!

这个荒唐的答案并没有引起父亲过多的惊讶,他只是笑着将儿子从草垛上抱了下来,然后这样告诉儿子:

“儿子,这真是个不错的主意,爸爸支持你!

不过月亮太高了,站在草垛上是不可能跳上去的,但如果好好学习科学技术,等你长大之后,就能跳上月球了!

有了父亲的鼓励,这个孩子就信心百倍地为登上月球而努力着,后来,他真的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这个男孩,就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成功登月的美国宇航员阿姆斯特朗。

当孩子觉得被人放弃之后,他才会放弃自己,这是一条总是被大人们忽视的真理。

在大人看来,孩子放弃自己是因为他自己不争气,而从不会把孩子的自暴自弃归结到自己的教育失败以及自己对待孩子的态度上面去。

其实,孩子是最需要信任的,对他们来说,他人对自己的信任就像是养料一样,无须加工就能直接转化成为孩子的自信。

在孩子表现得十分糟糕的时候,父母的责骂并不能产生任何正面效果,而信任却能让孩子重新散发活力。

父母只要说一句“没关系,我相信你!

”就能鼓励孩子像故事中的阿姆斯特朗一样,将不可能变为可能。

“孩子只有被别人发现了,他才能发现自己。

”希望父母们能将这句话牢牢地记在心里。

第六条:

对孩子多些耐心

“妈妈,我要吃探头!

”妮妮大声叫喊着。

“探头?

什么是探头?

”妈妈听不懂女儿的话,觉得莫名其妙。

“探头呀……那个……”妮妮伸出小手指着茶几上的罐头。

“罐头,原来你要吃罐头呀!

”明白了女儿心意的妈妈忍不住大笑起来:

“探头!

哈哈,小笨蛋,连罐头都说不清楚!

”妈妈笑得前仰后合,妮妮却生起气来,撅着嘴巴坐在那里不说话,也不愿意吃罐头。

孩子的成长过程就是对身边事物进行认知并作出深入思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常常会因为认知方面的不足闹出一些笑话,同时也会提出很多让人匪夷所思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如果父母因为没有足够的耐心而嘲笑孩子的错误,或是粗暴打断孩子的问题,就很容易使孩子因为伤害到了自尊而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兴趣。

父母能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和耐心,你的耐心和热爱,对孩子来说是莫大的鼓励。

第二章:

要不得的“狼来了”

——诚信的品格应从小培养

当放羊娃第一次撒谎喊“狼来了”的时候,大部分原因都可以归结为他感到无聊。

当放羊娃第二次撒谎喊“狼来了”的时候,最主要的原因就源自他的恶作剧心态了,看着大人们被自己的谎言摆布得扛着锄头团团乱转时,他会觉得很有趣、很满足。

谎言是一场难以控制的疫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工程科技 > 电子电路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