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9954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5.7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docx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第一课时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形成原因,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严峻现实。

2.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分析归纳能力及表达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和搜集分析资料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能力以及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索精神,环保意识及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黄土高原的位置、范围及千沟万壑的地形特征。

 

教学难点

黄土高原地表特征和黄土的形成原因。

教学方法

讨论法、归纳法、对比法、启发引导法。

课前准备

学生:

查阅与黄土高原自然特征有关的知识点。

教师: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屏幕上依次出现四段描述,都是关于我国的一个著名地形单元,大家一起猜一猜.(可以随时抢答) 

1、从飞机上看下去,褐黄色的原野,几乎看不到一丝绿色. 

2、从出发地看目的地并不远,但车子上坡下坡,绕了好几道梁子才到. 

3、这里的人们因地制宜,挖了窑洞居住,冬暖夏凉. 

4、我国科学家刘东生因毕生研究黄土成因取得巨大成效而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被称为“黄土之父”——(黄土高原) 

设计意图:

通过猜谜语的形式引出,一方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另一方面让学生很自然地思考有关黄土高原的相关知识,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入新课。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录像\录音,收集学生典型成果,在“授课”系统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

(一)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教师:

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唯一一个地形区。

(帮助同学复习一下中国的地形区) 

活动一:

学生分小组找出黄土高原的位置和具体分布范围?

(培养学生概括和总结的能力。

) 

学生:

1、黄土高原东起太行山,西至乌鞘岭,南至秦岭,北抵长城.(落实到地形图上) 2、包括:

陕西、山西、甘肃东部和宁夏大部分地区(落实到政区图上)。

 

活动二:

信息交流―――黄土高原知多少 

学生:

一一说出涉及到黄土高原的知识(学生个人以及小组之间回答,对表现好的给以表扬鼓励.) 

教师讲解:

黄土高原概况。

展示图片:

黄土高原景观图。

学生:

根据讲解和图片组内讨论交流形成对黄土高原的整体认识。

教师引导:

积极鼓励思考快而正确的同学在班内展示成果。

(倡导以强带弱,追求课堂效率。

) 教师:

难怪美国记者斯诺在《西行漫记》中写到:

“有的山丘像巨大的城堡,有的像成队的猛犸,有的像滚圆的大馒头,有的像被巨手撕裂的岗峦,上面还留着粗暴的指痕”。

展示黄土高原的地貌。

学生:

根据课件内容简单说明世界最大的黄土堆积区的特点。

(增强印象,培养学生的数据整理能力,以检验课堂学习效果。

教师:

(首先赞扬学生认真观察和思考的学习态度)。

有人曾经形容如果将黄土高原上的黄土做成1米宽和1米厚的黄土墙,则能从地球到月球一个来回。

活动三:

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的成因。

教师:

关于黄土高原的成因,许多科学家已经在我们前面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其中“风成说”是得到广泛支持的观点.我们可以客观地对这一学说进行分析。

学生:

从图“黄土风成示意图”中可以看出,黄土的形成与我国的戈壁、沙漠、黄土的分布是一致的。

(理由) 

(黄土高原是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来的。

) 

学生:

从课下搜集的资料中找出哪些“风成说”的证据。

(学生小组分析讨论;教师穿插其中,及时解难答疑并了解学情。

培养学生依据资料分析问题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 

学生:

个人或小组发表不同的意见或见解。

(教师对学生发表的见解给以正确的评判,对有创新性的见解加以表扬、鼓励和推广。

) 

1.“黄土的厚度均匀”说明黄土是从上空吹来的,而不是流水冲来的。

2.“从西北向东南颗粒越来越细”说明带来黄土的方向是自西北向东南。

3.“黄土高原黄土的矿物质成分与堆积地方的基岩的矿物种类极不相同,却与中亚、蒙古等地戈壁、沙荒的矿物成分相同.”说明黄土不是本地产生,有可能是从中亚、蒙古一带而来。

4.“黄土中有随地形起伏的多层古土壤”说明黄土不是当地岩石风化逐渐形成的,而是外来的。

教师:

介绍获得200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的“黄土之父”——刘东生院士的研究黄土成因的感人事迹。

(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

(二)水土流失严重

教师:

既然“风成说”认为是黄土高原的形成原因,那么黄土应该是均匀覆盖在现在的黄土高原地区,为什么形成沟壑纵横的景象呢?

 

学生:

严重的水土流失。

活动四:

分小组讨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原因。

读“延安气温年变化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和“延安年降水量的变化”图,分析延安的气候特征以及可能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及发生的季节。

学生:

延安市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季风气候,气候特征是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

发生的主要气象灾害是干旱灾害,发生的季节是春季。

老师:

完成课本P26页第2题,分析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自然原因(地形、气候、土壤、河流、植被等)和人为原因(毁林、开荒、开矿)。

教师引导:

思考并讨论各因素对水土流失的影响,对困难问题逐一通过分析,帮助学生理解,达到较好的学习效果。

(1)地形:

地面破碎平地少,斜坡多易造成水土流失。

(结合物理知识) 

(2)气候:

降水集中在夏季且多暴雨,易造成水土流。

(3)土壤:

土质疏松易溶于水。

(对比黄土和岩石的溶解性) 

(4)植被:

数量多少影响水土流失的强弱。

总结:

看来黄土高原沟壑纵横的地形特点与自然要素密切相关,同时人类活动也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并且使区域的特点发生变化. 

活动五:

出示“中国水土流失严重地区”图,分析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自然原因还是认为原因?

除了黄土高原外,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还有哪些地区?

学生: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人为原因。

除了黄土高原外,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还有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

小结:

因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使黄土高原成为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如此严重,会带来什么后果呢?

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三、结论总结

总结黄土高原的深厚黄土形成的原因和千沟万壑地表形成的原因。

学生回答(合理即可)。

最后老师再作补充。

生:

(1)黄土高原的深厚黄土形成的原因是风力作用。

(2)黄土高原千沟万壑地表形成的原因是流水作用。

四、课堂练习

读“黄土高原”略图,答题。

(1)①是河。

(2)山脉②东面的地形区是。

(3)山脉③以南的年降水量在毫米以上。

(4)省区④的行政中心是。

(5)该地区最大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6)该地区跨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⑤是。

参考答案:

(1)黄河

(2)华北平原(3)800(4)西安(5)水土流失(6)甘肃

试题分析:

(1)①是黄河;

(2)②太行山东面的地形区是华北平原;

(3)③秦岭、淮河一线与我国800以毫米等降水量线经过的地方,该线南的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

(4)④陕西省的行政中心是西安;

(5)黄土高原土质疏松,植被稀少,在夏季暴雨的冲刷下,水土流失严重.这里不少地区是国内闻名的贫困地区;

(6)我国唯一跨四大地理区域的省级行政区⑤是甘肃省。

五、作业布置

完成学习探究的基础梳理和综合测评。

六、板书设计

黄土深厚千沟万壑的地形区——黄土高原

第一课时

1、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

(1)黄土高原的位置:

太行山脉以东,乌鞘岭以西,秦岭以北,长城以南。

(2)黄土高原的范围

(3)深厚的黄土

(4)黄土地貌:

塬、梁、峁

(5)风力作用形成

2、水土流失严重

(6)气候、气象灾害

(7)水土流失成因:

自然、人文(主要)

(8)除了黄土高原外,我国水土流失严重的地区还有云贵高原、东南丘陵、山东丘陵和辽东丘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文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