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础》.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9922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2.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经济学基础》.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经济学基础》.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经济学基础》.docx

《《经济学基础》.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经济学基础》.docx(1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经济学基础》.docx

《经济学基础》

《经济学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

经济学基础

课程编

适用对象: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总学时/学分:

实践(实验)学时:

22

考核性质:

考查

编制单位:

执笔人:

企业审核人:

标准定位:

近似国标中高

○●○

教学建议:

●任务驱动●项目化○学赛一体化●情境教学

专业审定人:

审定日期:

系主任:

二、课程概述

(一)制订依据

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学理论既是社会大众从事经济活动的潜在行为准则,也是政府调控经济的基本理论依据。

学习经济学理论有助于读者正确认识身边的经济现象,解读经济信息与经济政策,为学习经济管理类专业课程奠定理论基础,更有助于理性参与经济活动。

本书是针对高职高专、成人高等教育院校财经类、管理类专业经济学基础理论教学而编写的教材,可作为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作为经济师考试的参考用书和经济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

(二)课程性质和作用

《经济学基础》是高职会计、市场营销及工商管理等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主要介绍经济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为后续学习《财务管理》、《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创业教育》等课程奠定理论基础。

通过学习该课程,不仅可以正确认识经济现象,还可以有助于正确解读经济信息与经济政策,有助于理性参与经济活动,同时可为备考经济师奠定经济学知识基础。

(三)课程设计思路

充分考虑高职学生及高职教育的特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备基本的经

济常识,掌握经济学基本理论和分析方法,培养经济思维能力,培养大局意识、竞争意识与创新意识,为学习相关后续专业课程奠定良好基础,坚持理论密切联系实际,突出学以致用,提升决策能力。

三、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1)掌握市场上商品的供求规律及均衡价格的形成原理;

(2)能够运用消费者行为理论分析解决消费决策问题;

(3)能够进行生产者行为与决策分析;

(4)运用成本分析的基本原理解决收益与利润分析问题;

(5)掌握四种市场类型及每种市场结构中厂商均衡分析;

(6)学会运用分配理论分析社会收入分配问题;

(7)学会国民收入指标核算指标的运用与核算方法;

(8)掌握失业与通货膨胀、经济周期与经济增长等基本的宏观经济理论;

(9)学会运用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对经济运行调控时的应用及其配合使用;

(10)掌握在开放经济的条件下宏观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

(1)运用相关经济学专业知识解释部分经济现象;

(2)能够根据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和技能,对市场供求发展趋势做出科学合理的预测;

(3)具备能够运用辩证思维方法、逻辑思维方法以及实证分析方法分析社会经济现象和具体问题;

(4)具有一定的运用经济学知识处理相关经济问题的能力。

(1)通过指定学习内容和课外阅读,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2)通过指定学习内容和课外阅读,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3)通过指定学习内容和课外阅读,培养自我学习的能力。

四、课程内容与教学目标

课程内容

教学目标

项目一:

认识经济学

子项目1:

什么是经济学

子项目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

子项目3: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

子项目4: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与方法

知识目标

1.理解经济学的含义。

2.能够区分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技能目标

能够正确解读经生活中的济现象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关注经济新闻的热情;

项目二:

价格理论

子项目1:

需求理论 

子项目2:

供给理论

子项目3:

均衡价格理论

子项目4:

弹性理论 

子项目5:

运用供求与价格理论进行预测

知识目标

1.掌握影响需求的因素;

2.理解供给理论

3.理解按照不同的方法对弹性进行的不同分类。

技能目标

1.对生活中商品价格变动的理解;

2.学会用需求理论相关的原理对有关经济现象进行解释;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培养学生的调查分析能力。

项目三:

消费者行为理论

子项目1:

基数效用论;

子项目2:

序数效用论;

子项目3:

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

子项目4:

消费政策 

知识目标

1.了解欲望与效用的含义;

2.了解基数效用理论具体内容;

3、掌握边际效用递减规律

技能目标

能运用边际效用递减规律来指导日常的消费行为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调查的能力。

项目四:

生产理论

子项目1:

厂商概述

子项目2:

短期生产函数;

子项目3:

长期生产函数;

知识目标

1.了解生产理论;

2.掌握生产者均衡的条件;

3.了解规模经济在生产中意义。

4.掌握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项目五:

成本与收益理论

子项目1:

成本概述

子项目2:

短期成本函数;

子项目3长期成本函数

子项目4 收益与利润 

知识目标

1.了解几组重要的成本概念

2了解长短期函数的概念及相关运用

3.理解利润最大化的条件

技能目标

能够运用成本规律、利润最大化原则分析厂商成本和收益行为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的组织和协调能力;

2.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项目六:

市场结构理论

子项目1:

完全竞争市场;

子项目2:

完全垄断市场;

子项目3:

垄断竞争市场;

子项目4:

寡头垄断市场;

知识目标

1.掌握完全竞争市场、完全垄断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和寡头垄断市场四种市场的结构条件。

2.掌握各个市场商家竞争的策略

技能目标

学会为不同市场中的厂商制定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策略。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市场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项目七:

收入分配理论

子项目1:

生产要素市场;

子项目2:

要素收入的决定

子项目3:

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与控制 

子项目4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思想

知识目标

1.掌握生产要素需求的性质。

2.掌握工资、利息、地租、利润的决定

技能目标

学会为完全竞争厂商使用生产要素的原则。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市场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项目八: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子项目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概述;

子项目2:

垄断与反垄断;

子项目3:

外部性

子项目4公共物品

子项目5信息不对称

知识目标

掌握市场失灵及其相关概念

技能目标

能够对政府相关干预措施进行分析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调查的能力。

项目九:

国民收入的衡量与决定理论

子项目1:

国内生产总值;

子项目2: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

知识目标

掌握国内生产总值的计算方法

了解国民经济总量指标及其相互关系

技能目标

能够应用基本概念和原理对我国宏观经济进行分析和衡量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调查的能力。

项目十:

宏观经济政策

子项目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

子项目2:

财政政策;

子项目3:

货币政策

子项目4:

相机抉择

知识目标

理解宏观经济政策目标和需求管理

掌握财政财政和货币政策的具体内容

技能目标

能够对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进行分析运用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项目十一: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

子项目1:

失业理论;

子项目2:

通货膨胀理论;

子项目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知识目标

1.掌握通货膨胀的定义及条件;

2.掌握通货膨胀的原因及其对经济的影响

3.了解失业和通货膨胀的概念及分类;

技能目标

学会应对通货膨胀的方法进行分析

学会分析失业的影响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项目十二: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

 子项目1:

经济周期理论

子项目2:

经济增长理论

子项目3可持续发展理论

知识目标

掌握经济周期的含义和其类型

技能目标

学会根据经济增长的概念和特征对经济进行判断

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分析市场的能力;

2.培养学生调查能力。

五、实施建议

教学内容与建议学时

教学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策略等)

项目一:

认识经济学(6学时)

子项目1:

什么是经济学;(2学时)

子项目2: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1学时)

子项目3:

经济学的基本分析方法(2学时)

子项目4:

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与方法(1学时)

教师活动:

通过创设情景,讲述生活中常见的经济学现象,引发学生思考经济学就在身边的例子,利用任务引出课程知识,结合案例,明确课程所需要掌握的知识点(1、经济学概念;2资源配置;3;资源利用;4、微观经济学;5、宏观经济学;6、均衡分析法、边际分析法和经济模型分析法7、学习经济学的意义与方法

学生活动:

成立学习小组,学习案例,进行讨论与思考,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回答课堂发布的问题;

教学策略:

讲授与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相结合

项目二:

价格理论(14课时)

子项目1:

需求理论 ;(3学时)

子项目2:

供给理论(3学时)

子项目3:

均衡价格理论(3学时)

子项目4:

弹性理论 (3学时)

子项目5:

运用供求与价格理论进行预测(2学时)

教师活动:

学生通过学习相关案例,明确本章节的工作任务,掌握需求和供给的定义及相关理解,经过组织小组成员讨论,学会理解需求和供给的弹性类型变化,并能够解释供求如何达到均衡,同时对市场中供给与需求相互的影响做出分析;

实训活动1: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辩论,房产调控政策对房产价格有什么影响。

实训活动2:

进行市场调研(家电的价格调查),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汇报,

教学策略:

讲授与小组讨论、案例教学相结合

项目三:

消费者行为理论(8课时)

子项目1:

基数效用论;(2学时)

子项目2:

序数效用论;(2学时)

子项目3:

消费结构与恩格尔系数(2学时)

子项目4:

消费政策 (2学时)

教师活动:

运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通过(最好吃的东西),案例(地主和长工),案例(吃三个面包的感觉)等案例分析讲解,带入知识点,引发学生的思考,让学生派代表发言总结从案例中知识点的提炼。

学生活动

实训活动1:

演讲(应对沉迷网络游戏的措施);

实训活动1:

市场调研(手机消费者偏好的差异);

教学策略:

讲授与小组讨论、情景模拟相结合

项目四:

生产理论(6课时)

子项目1:

厂商概述(2课时)

子项目2:

短期生产函数;(2课时)

子项目3:

长期生产函数;(2课时)

  

教师活动:

(1)通过案例(在土地上施肥量越多越好吗),通过案例引出课程知识,各小组讨论生产理论的相关概念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2)根据案例(为什么大商场平时不延长营业的时间),对章节课程知识进行梳理,带着学生一起理解长短期函数的应用

学生活动

实训活动:

各小组准备材料,结合背景案例,举例子说明说明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

教学策略:

讲授与情景模拟、小组讨论实训相结合

项目五:

成本与收益理论(8学时)

子项目1:

成本概述(2学时)

子项目2:

短期成本函数;(2学时)

子项目3长期成本函数(2学时)

子项目4 收益与利润 (2学时)

教师活动:

通过案例,引出课程知识,带着学生理解什么是成本,什么是收益,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探讨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通过导入案例,引领学生一起理解长短函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活动

实训活动:

举出几个典型事例,并能用所学知识给予解释。

教学策略:

以提出问题,思考案例内容为主线,讲授法与小组讨论法相结合。

项目六:

市场结构理论(6学时)

子项目1:

市场结构概述(2学时)

子项目2:

完全竞争市场(1学时)

子项目3:

完全垄断市场(1学时)

子项目4:

垄断竞争市场(1学时)

子项目5:

寡头垄断市场(1学时)

教师活动:

通过案例(铁路及养猪行业的进入和退出壁垒是否高的问题)引发学生对于市场的认识思考,抽小组派代表发言,引入市场结构的划分以及不同市场类型厂商的主要竞争策略等知识点。

启发学生能区分不同市场结构类型,策划不同市场类型厂商的竞争策略。

学生活动

实训活动:

根据问题(生产玉米或火箭发动机的厂商是否会花钱请明星作产品代言?

生产德芙巧克力的厂商为何要做广告?

),针对如上问题,各小组讨论思考后给出结论。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

项目七:

收入分配理论(8学时)

子项目1:

生产要素市场;(2学时)

子项目2:

要素收入的决定(2学时)

子项目3:

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的衡量与控制(2学时) 

子项目4关于效率与公平的思想(2学时)

教师活动:

通过案例(年收入过亿的姚明和年收入10万元的“抄表工”)引发学生对于收入差距的思考,抽小组派代表发言,引入生产要素概念和影响因素等知识点。

启发学生认识到不同的生产要素的作用及重要性

学生活动

实训活动:

材料(最低工资的利弊),针对背景资料存在的问题,各小组讨论思考后给出一个较好解决弊端的实施方案

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以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主教学策略:

讲授,案例讨论,小组发言为主

项目八: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6学时)

子项目1: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概述;(2学时)

子项目2:

垄断与反垄断;(1学时)

子项目3:

外部性(1学时)

子项目4公共物品(1学时)

子项目5信息不对称(1学时) 

 

教师活动:

通过案例(追求进步的后果)引发学生对于市场失灵的思考,抽小组派代表发言,说说市场失灵的表现有哪些,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市场失灵的现象,并且带入政府干预的相关知识点。

学生活动

实训活动:

材料(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针对背景资料存在的问题,各小组思考为什么不同动物却有不同的命运,原因何在,讨论后派代表上台发言

教学策略:

讲授,案例讨论,小组发言为主

项目九:

国民收入的衡量与决定理论(4学时)

子项目1:

国内生产总值;(2学时)

子项目2:

国民收入决定理论;(2学时)

教师活动:

提出问题,什么是GDP?

有什么含义及表现,对经济有何影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对着背景材料进行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失业背后的原因,同时带着学生思考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关系

学生活动

实训活动:

各小组进行调查后上台汇报,调查研究(中国的GDP是如何确定的)

教学策略:

讲授,案例讨论,小组发言为主

项目十:

宏观经济政策(2学时)

子项目1:

宏观经济政策概述;(0.5学时)

子项目2:

财政政策;(0.5学时)

子项目3:

货币政策(0.5学时)

子项目4:

相机抉择(0.5学时)

教师活动: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的运用,宏观经济政策目标。

使得学生能具备准确判断一国实施宏观经济政策的缘由,及现行宏观经济政策的内容、预期目标的能力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对案例(我国财政赤字政策的走向选择)进行分析,结合案例认识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及其条件

教学策略:

讲授,案例讨论,小组发言为主。

项目十一:

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2学时)

子项目1:

失业理论;(1学时)

子项目2:

通货膨胀理论;(0.5学时)

子项目3失业与通货膨胀的关系(0.5学时)

教师活动:

通过引入案例“招工难与就业难并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掌握失业与就业以及通货膨胀的基本概念,同时认识失业与通货膨胀的类型、成因、影响以及治理

学生活动

实训活动:

初步运用失业与通货膨胀理论分析现实问题,并正确解读宏观经济形势以及政策

教学策略:

讲授,案例讨论,小组发言为主

项目十二:

 经济周期、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2学时)

 子项目1:

经济周期理论(1学时)

子项目2:

经济增长理论(0.5学时)

子项目3可持续发展理论(0.5学时)

教师活动:

创设情景引导学生思考经济周期的影响,认识经济周期的含义及其类型,分析案例材料,理解经济增长的概念与特征

学生活动

以小组为单位,分小组讨论目前中国所处的经济周期,以及世界相关主要国家所处的经济周期

教学策略:

讲授,案例讨论,小组发言为主

六、考核及评价

本课程的学习考评分为过程性考核和结果性考核。

1.过程性考核说明

本课程过程性考核主要包括学习态度(出勤情况、课堂纪律等)、学习质量(课堂提问回答情况、实训等)和协作能力(小组活动参与程度及贡献)等,主要考核学生在课程教学和训练过程中对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程度。

具体考核标准和成绩分配见表一、表二。

表一过程性考核标准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1

学习态度

考勤、课堂纪律

10

2

协作能力

小组活动活跃程度及贡献

10

3

学习质量

课堂提问、实训(详见表二)等

80

合计

100

表二过程性考核项目表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及要求

成绩比例(%)

1

知识准备

能绘制生产可能性曲线,运用生产可能性曲线分析现实问题;计算机会成本,运用机会成本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

8

2

供求与价格理论

区分需求与需求量的变动,区分供给与供给量的变动,运用供求与价格理论解释现实经济现象,运用均衡分析法分析现实经济问题,计算各种弹性系数,分析需求的价格弹性与总收益的关系,运用供求与价格理论进行预测

27

3

消费者行为理论

能运用边际分析方法,能运用效用理论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能运用恩格尔系数及定律解释和分析现实问题

10

4

生产理论

能运用边际产量递减规律解释现实经济现象,能确定一种可变要素的合理投入区域,能确定两种生产要素的最优投入组合

10

5

成本与收益理论

区分各类成本,计算成本和收益,确定收支相抵点与停止营业点,确定盈利区间及最大利润,运用成本与收益理论解释和分析现实经济问题

15

6

市场结构理论

计算市场集中度,区分市场结构类型,完全竞争与完全垄断市场类型厂商的利润最大化分析,策划不同市场类型厂商的竞争策略,运用市场结构理论解释和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12

7

收入分配理论

运用均衡分析方法解释要素价格的决定,运用洛伦兹曲线与基尼系数评价收入差距

5

8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区分市场失灵情形,策划不同市场失灵情形的应对方案,运用相关理论解释和分析现实经济现象

5

9

宏观经济基本知识

能准确判断国内生产总值、消费、投资、政府购买的统计范围,区分名义GDP与实际GDP,计算经济增长率,运用AD-AS模型解释和分析现实经济现象,区分失业类型与通货膨胀类型,策划应对失业与通货膨胀的方案,能判断现实经济所处经济周期的具体阶段,能判断宏观经济形势,解读并预测宏观经济政策,联系实际,关注经济可持续发展问题

8

合计

100

2.期末理论考核方式说明

期末考核采用卷面考试,具体分值分布标准见表三。

表三期末理论考核分值分布标准

序号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1

知识准备

6

2

供求与价格理论

30

3

消费者行为理论

9

4

生产理论

8

5

成本与收益理论

15

6

市场结构理论

12

7

收入分配理论

5

8

市场失灵与政府干预

5

9

宏观经济基本知识

10

合计

100

3.课程成绩形成

本课程成绩形成包括过程性考核成绩和期末理论考核成绩。

具体分配比例见表四。

表四课程成绩形成标准及比例

序号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成绩比例(%)

1

学习过程考核

根据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质量及协作能力进行评分,详见表一及表二

50

2

期末理论考核

综合测试学生对本门课程理论知识掌握程度,详见表三

50

合计

100

七、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

(1)推荐教材和指导书

1.使用教材:

《经济学基础》,人民邮电出版社,主编:

邓先娥汪芳2019年8月(第三版)名称:

参考书:

《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  

《牛奶可乐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曼昆,《经济学原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一版;

梁小民,《经济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一版;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五版;

董曲波,一口气读懂经济学,新世界出版社,2009年11月第一版;

黄曲波,趣味经济学100问,机械工业出版社,2010年2月第一版。

(2)教学条件

1.多媒体资源:

多媒体网络教室;

2.实验(训)室利用:

网络教室、活动教室。

(三)师资条件

1.接受教育教学机构的专业培训;

2.具备一定的教研科研能力、开发基于工作过程课程的能力;

3.具备区域经济专业硕士以上学历,兼具商贸、管理等教育及实践背景。

(四)实践平台和信息化教学资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