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91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37.3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

《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1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第五章挫折与应对.docx

第五章挫折与应对

第五章挫折及其应对

【名言感悟】加上一句

顺境使精力闲散无用,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并加以运用。

——休谟[英国]

人的一生总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应对各种各样的挫折。

正如中国有句古话说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

”这句话虽然夸张了一点,但如果要我们记述生活中大大小小不如意的事,也的确数不胜数。

我们应该知道:

挫折是一个人长大、成熟的必要条件,只有勇敢地面对挫折,应对挫折,才会使自己充满生命成长的力量。

【案例导入】

小王是大一的新生,最近她向老师反映:

自己总是感到特别压抑,动不动就爱生闷气,同学之间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都会当真,然后很自然的就生气,看到什么都烦,觉得自己快郁闷死了。

经过交流得知,小王原来在中学时有个好朋友,两人在一起玩得很好,后来就一起考入了同一所大专院校。

可是,到大学以后两人的关系却出现了变化,原来的好朋友变成了敌人,总是诋毁自己,而且还发动了宿舍的同学都站在了自己的对立面。

小王和好朋友之间的友谊破裂了,并且因此影响了自己的情绪,让自己变得很郁闷,很压抑。

很显然,小王遇到了自己人生历程中的一次挫折。

经过深入了解,老师发现小王是个很小心谨慎的人,而她的好朋友则是个性格外向,大大咧咧的人。

随着年龄的增长,小王慢慢发现自己和曾经的好友之间差异越来越大,到最后竟开始排斥对方,甚至厌恶和她有关的人和事。

这件事让她陷入了无穷的烦恼之中。

讨论:

1.小王的遭遇是一次挫折吗?

2.什么样的事会引发人的挫折经历?

3.是什么原因让小王产生挫败感呢?

4.小王应该怎样做才能走出痛苦?

 

第一节挫折概述

一、挫折的含义

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无法克服或自认为无法克服的障碍,而使个人动机或需要不能获得满足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或心理紧张状态。

可见,挫折是一种主观体验,是一种心理感受。

它与客观障碍有关,但与客观障碍并不是一回事。

挫折的产生必须具有以下条件:

①主体具有必要的动机和目标。

正如恩格斯所说的那样,“就个别人来说,他的行为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那愿望的动机,才能使其行动起来”,这样就会因需要和动机得不到满足或目标无法实现而产生挫折。

②有满足动机和达到目标的手段或行为。

③必须有挫折的情境发生。

如果动机和目标能顺利获得满足和实现,则无所谓挫折。

但在实际生活中,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常常会遇到阻碍,如果能改变行为,绕过阻碍而达到目标或阻碍虽不能克服,但能改变目标与行为方向时,也不会形成挫折情境,只有在有阻碍而不能克服或超越时,才构成挫折情境。

④个体对实现目标的行为受到阻碍而产生的挫折情境必须有所知觉。

如果客观上有阻碍存在,但主观上并无知觉,就不会构成挫折。

⑤必须有对挫折的知觉体验,从而产生紧张状态与情绪反应。

二、挫折的类型

大学生的生活内容相对单一和稳定,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一般来看,大学生的挫折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学习挫折、生活挫折、人际交往挫折、恋爱挫折以及择业挫折等。

(一)学习挫折

学习挫折就是由于学习上的失败或偶尔失败而给学生造成的一种心理障碍。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也是大学生的主要挫折源。

大学学习专业性强,注重自学能力、分析能力和独立精神的培养,一部分学生受思维定势的影响,学习方法仍停留在中学模式上,尤其是不知道如何安排充足的自由时间,这就容易使他们感到无所适从,严重影响其学习效率。

还有的学生不顾自己的实际情况,把学习目标定得很高,认为只要我努力了,就一定能成功。

但由于目标太高而难以企及,他们总是对自己的现状不满意,使自己常常处在紧张、焦虑和不安的情绪状态中。

此外,由于一些学生的专业选择不当和学校在招生或调配时未充分考虑学生实际情况等原因,一些大学生并不适应所学专业。

另外,部分学校为了发展,不顾教育本身的规律和客观条件,盲目扩张,不仅挤占了学生的空间,破坏了学校的自然和人文环境,而且还增加了校园生活的不安全感,这种外部环境也会影响大学生的学业,使大学生产生挫折感。

因为专业问题去找老师咨询的学生很多,有个大二的学生因为报志愿的时候只听从父母的意见选择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

到学校以后,感到对学习十分厌倦,无论如何努力也提不起对学习的兴趣,内心十分矛盾,不学习吧,对不起父母,将来就业也会受影响,学习呢,因为是自己不喜欢的专业,实在难以学进去,于是人变得焦躁不安,觉得日子过得非常艰难。

这种学习上的挫折应该引起人们的注意,选择专业不能盲目,要照顾自己的兴趣所在,这样才能学得好,学得快乐。

(二)生活挫折

大学生活的不适应,也是他们产生挫折的原因之一。

中学时期,大部分学生以学习为头等大事,生活方面家长安排的井然有序,大部分学生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进入大学后,学校实行的是较为严格的集体生活管理模式,许多学生由于自理能力相对较差而不适应这种生活,产生在生活上的不适应感,从而造成挫折。

有个大一新生,是独生子女,家庭条件较好,从小受到家长的百般呵护,生活中也没碰到过什么挫折,但入学以后,却不断碰壁。

她和同宿舍同学之间矛盾不断,由于自己的生活自理能力较差,总是搞不好个人卫生,因而影响了宿舍的集体荣誉,遭到同学议论,自己因此也变得苦恼不已。

(三)人际交往挫折

大学生正处于向独立社会成员过渡的时期,生理和心理日渐成熟,自我意识迅速发展,逐步产生成人感和独立意向,心理的闭锁性较强,不轻易同家长、教师进行心理交流,不愿事事依赖成人,希望独立自主,而且富于幻想,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与渴望。

尽管他们思维的独立性有一定的发展,常常提出疑问和不同意见,但是他们的社会阅历较少,面对新的学习生活环境的一系列变化、人际交往范围的不断扩大,往往一筹莫展、充满迷惘,对人与事的看法和想法容易情绪化、主观化,而且思维方法带有片面性和表面性,当与同学、朋友、老师等交往中遇到矛盾时,往往不知如何化解,从而产生人际交往方面的挫折感。

(四)情感挫折

处于青年时期的大学生往往对感情非常执着,往往受到伤害,受伤害后又往往受不住沉重打击,容易产生苦闷、抑郁等不良情绪,甚至陷入其中,不能自拔。

大学生情感挫折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

第一种是来自家庭的情感挫折。

研究表明,在不良家庭环境中长大的孩子很容易形成极端的个性,他们经常逃避集体活动,怕别人议论,还会拒绝老师、同学善意的关怀。

第二种是来自朋友之间的情感挫折。

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可以获得情感满足,这是人类情感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在大学生中,因为同学、朋友之间的关系冲突而造成情绪、情感波动是很常见的,他们常常因与好朋友闹矛盾而倍感苦恼,以至于影响其正常的生活秩序。

第三种是来自异性的情感挫折。

正值花样年华的大学生开始对异性产生好感,很想与异性接触,但其思想还未成熟,经验较少,在与异性交往中难免出现矛盾,加上他们感情上很执着、敏感,一旦出现矛盾便十分苦恼,严重影响学习、生活。

对于这种情感挫折如不及时加以引导,容易对他们今后的成长产生不良影响。

有一对大学生恋人在交往半年以后出现了矛盾,主要是女方觉得男方不太适合自己,所以提出分手,而男方则不愿分手且希望继续保持恋人关系,他以为会失去对方因而感到焦虑不安,为此男方到老师处咨询。

该男生表现得非常痛苦,可见其深陷其中已不能自拔。

大学阶段,恋爱容易发生,也容易出现裂痕。

如何摆脱失恋的痛苦成为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

因失恋而带来的挫折感往往比较强烈,轻则让当事人精神痛苦,无心学习,重则可能导致失恋者出现极端行为。

大学生应妥善处理好恋爱问题,学会恋爱,正确处理好恋人之间的矛盾。

(五)就业挫折

目前,大学生就业难的现象极为普遍。

一方面,社会上市场经济下的企业和用人单位的规则、机制是以效用为原则,追求利益最大化,对人才需要的主导趋势表现为是否具有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是否能为企业带来效益,是否具有开创性,而对理论知识相对轻视。

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处于相对劣势的高职、高专生将会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由于“双向选择”对高职、高专生的专业、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不少学生都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心理恐慌。

大学生李某是因为就业问题来找老师咨询的。

他向老师诉说自己已面临崩溃的境地。

一想到找工作所面临的困难,就对未来的生活充满了恐惧感。

他说自己学历不高,专业也不好,自身条件又不过硬,在择业竞争中,必然会遭遇失败,如果工作找不到,将来生活就成问题,还要连累父母,有时候竟然会产生轻生的想法。

其实,就业压力是大学生普遍面临的一大难题,谁也不能保证自己能一次择业成功,由此就很容易产生就业挫败感。

如果不加强自己的心理承受力,面对就业挫折则很容易被困难打败。

大学生择业一要增强心理耐挫力,二要调整好自己的择业目标,如此才能减少自己的就业挫折。

三、挫折的原因

引起挫折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原因不同,造成挫折情境的轻重程度也不相同。

概括起来,大致可将其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客观环境因素,一类是主观因素。

(一)客观环境因素

1.经济困难

由于大学实行缴费制度,加上物价上涨、学生之间相互攀比而追求高消费等原因,大学生的经济负担普遍加重。

有调查资料表明,高校中35%左右的大学生来自农村,其中不少学生是贫困学生,来自城镇低收入家庭的大学生也不在少数。

据1998年资料显示:

普通地方高校的“特困生”比例在10—25%之间,现在要远远超过这个比例。

据统计,全国每年有26.4%的大学生支付不起学费,13.5%大学生甚至连生活费用都有问题。

贫困生中,有的因为借贷交学费而产生巨大的心理压力;有的为衣食无着落而日夜焦虑不安;有的因为经济困难、穿戴不如别人而产生自惭、自卑心理,从而产生挫折体验。

学生张某因为不堪忍受内心的痛苦来到咨询室,他讲述了自己的经历。

一个来自山区的孩子,家里经济困难。

中学的时候,一心只为读书,倒也没有什么问题。

可考入大学以后,面对新的同学,新的环境,他渐渐感到了自己和别人的差距。

别人可以花钱去娱乐,而自己却不敢去想。

自己在各个方面都比同班同学有着巨大的差距,原先还可以靠学习成绩来平衡自己,但现在,学习成绩已变得不那么重要,而除此之外,自己别无所长,于是,一种强烈的自卑感,挫折感占据了自己的内心。

2.家庭环境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环境,既是个人成长的温床,又是塑造情感、意志、性格、品德的场所。

父母是子女的启蒙老师。

父母对挫折的态度影响子女对挫折的认知,父母的挫折教育意识和方式影响子女的挫折承受力;父母自身的素质、道德品质、文化素养、价值观念和经济状况等,对子女个性形成和心理发展有潜移默化的影响;父母的职业、阅历、政治地位、家庭成员的健康状况、家庭矛盾及家庭与邻居之间的关系等等,无不影响着家庭里每一位成员的心理状况。

例如,亲人的突然生病、亡故或遭遇灾害而使人产生强烈的伤感;父母失业下岗或感情不和,纠纷迭起,为此而烦恼不断;有的从小父母离异,家庭破裂,内心苦闷;家长粗暴的教育方式给个体心理留下阴影与创伤等等。

总体看来,大多数学生遭受的挫折,或多或少都能找到家庭方面的原因。

3.学校环境

社会心理学认为,受挫者的不良情绪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发生的。

学校是大学生的主要活动场所,健康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对学生影响重大。

目前,由于校园环境等方面的问题给学生带来的挫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1)所在学校或所学专业的不如意:

在我国高等学校存在着重点院校与非重点院校、本科和专科的差别,高校专业设置存在热门和非热门的差别。

现实和理想的差距,使这些没能读满意学校(或专业)的学生感到失望、怅惘,表现出对以后生活的担忧。

(2)基础设施方面:

大多数大学存在资金紧张、设备陈旧等问题。

如体育设施少、陈旧,学生们喜欢的一些运动项目无法开展;图书馆藏书量较小,自己想读的书借不到;实验室紧张,一些实验课不能开设;电子阅览室设备较为陈旧,在电脑和网络使用上存在诸多不便等。

所有这些受制于资金、设备方面的问题,都可能使学生感到不满,开始对学校进行抱怨。

(3)教师方面。

学生理想中的大学教师是学识渊博、风度翩翩、能言善辩、平易近人的专家学者。

然而通过一段时间的了解和接触后,学生们发现大学教师和中学教师一样,也是平常之人,有的教师在学识方面存在欠缺,不能解答所有学生的疑惑和问题。

由于教师自身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原因,学生开始烦躁、郁闷。

理想与现实的差异给学生带来挫折感。

(4)管理方式。

目前,我国多数高校的学生管理方式重过程管理,轻目标管理,学生自由发展的空间较小,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

继续沿用过去那种“我说你听”、“我牵你走”的单向线性传统管理模式,不仅违背了大学生走向成年的生理、心理特点,也在一定程度上挫伤了他们的自尊心和积极性,降低了学生的挫折承受能力。

一位坚决要求退学的学生,被老师叫去了解情况。

据他讲述,自己退学的主要原因就是对学校的不满,说自己当初是被骗到学校里来的。

来的时候校方说有自己喜欢的专业,但到学校报到以后,却发现自己被分到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业,为此,他天天苦恼不已,最终决定选择退学。

据相关老师介绍,学校每年选择退学的学生不在少数,其中有一部分是因为对学校不满意而选择退学的。

由此可见,学校的发展滞后是学生退学的一大原因。

学校自身存在的问题也会使学生产生挫折感。

4.择业就业压力

近20年,由于传统就业模式的变革,毕业生分配制度、分配政策的变化,毕业生人数的增多及就业市场不规范带来的不公平竞争,求职难己成为公认的现实,给大学生就业带来了压力。

《中国青年报》2003年12月7日报道,在择业标准上,当今中国青年对“能发挥能力和个性”的选择排在最高序位上,选择“为了成为成功人士”是日本青年的三倍。

这些显著差异表明,中国青年在择业标准和就业选择上面临的压力很大。

5.生理条件限制

个体的生理条件是指个体与生俱来的身材、容貌、个性、智力和生理缺陷疾病等。

生理条件所造成的限制,常可能导致学生学习、就业、交往和恋爱的受挫。

如一个身材矮小、弹跳力一般的人,一心想成为职业篮球运动员,这个愿望会使他体验到挫折感;而一个色盲者则无法进医学院念书,或从事某些特殊的工作。

一位身材矮小,其貌不扬的男生走进心理咨询室,他说因为身体的原因从小就很自卑。

进入大专学习以后,这种感觉更加强烈,而且由于自己的自尊心很强,面对同学的冷眼、挖苦、嘲笑,自己越来越不能忍受,他对嘲笑自己的同学产生了仇恨,甚至产生过极端的想法,想要报复他们。

因为生理缺陷而导致挫折的现象比较常见,有生理缺陷的人一般都比较敏感,自尊心容易受到伤害,如果不注意疏导不良情绪,就会产生不好的后果,或者伤害自己,或者会攻击他人。

6.偶发事件

有的大学生在学习期间突然遭受家庭不幸;有的突然患重病不能继续上学;有的遭遇失恋等等。

这些由于非人为力量所造成的时空限制、天灾人祸、环境污染等偶发事件都会引起挫折心理的产生。

(二)主观因素

1.归因不当归因是指个体依照主观感受或经验对自己对他人行为及其结果发生的原因予以解释与推测的心理活动过程。

美国心理学家韦纳在研究人遭受挫折后的归因倾向时,提出了著名的韦纳模型。

他认为,影响人们对成功和失败归因的主要因素有四种,即任务难度、努力程度、机遇和能力。

把自己的失败归于内部稳定的因素(如能力和努力程度),会使个体产生内疚和羞耻感,引起无助忧郁的情绪情感体验。

相反把自己的失败归因于外部的不稳定的因素(如任务难度和机遇),则会对未来类似活动的成功期望不至于过低,会继续努力,这将有助于保持乐观的情绪情感体验。

2.动机冲突当若干个动机同时存在而难以取舍时,就会形成动机冲突。

日常生活中,大学生经常面临多种动机冲突,这就需要从中进行取舍。

尤其在目前这个新旧交替,价值观念趋向多元的社会背景下,大学生的选择就变得更错综复杂、难以把握,而由选择冲突所带来的困惑、不安等等,也就表现得更明显。

这是现代大学生心理健康受到挑战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

每个人的动机、目标的实现,只能局限在一个有限的范围内,心想事成只是个良好的愿望。

3.期望值过高,目标选择不当心理学研究表明:

“需要和动机越强,行动的动力就越大,在目标受挫时反应也越强烈。

其目标越具体,愿望和动机越强烈,当遇到挫折时,其耐受力就越差,越容易出现心理障碍。

”也就是说决定苦乐感受的不只是成功与失败本身,而是人原来对某事所抱的期望值,期望值越高,心理情绪冲突越大。

一些大学生好高鹜远,无法对自己的人生进行准确定位,造成目标与理想远远超出了自己的能力范围,结果四处碰壁。

只有学生对自己有了客观的认识和评价,才能确定符合实际的抱负水平和奋斗目标,才能将目标与社会需要以及自己的能力一致起来而取得成功,减少挫折感,从而进一步激励追求成功的动机和积极性。

张某主动找老师倾诉,说自己已无法忍受内心的苦闷。

经了解发现,此学生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而进入了一个自己不喜欢的专科学校。

她认为自己的人生不应该是这样的,没能进入一所像样的大学,是她永远的一块心病。

由此,陷入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之中,周围的一切在她眼里都不顺心。

经过详细了解,老师发现她有追求完美的倾向。

对自己的人生目标总是定的过高,因而总遭受失败的痛苦,对周围的一切都不满意。

因此,只有制定合理的目标,才能避免不断的挫败感,从消极的情绪中走出来。

4.对自己的认知评价个体对自己所的生理条件、人格特质及自身生理缺陷等会有一个认知评价,而认知评价的不恰当会导致挫折产生。

大学生的生理成熟与心理成熟并不同步,在心理上,仍带有许多少年时期的痕迹,表现为自制力差、幼稚、好冲动、感情脆弱、依附性强、好高骛远、成功心切、急躁冒进等。

有的大学生过多地关注自身的客观条件,如有人为身材长相烦恼;有人为不善言表、不讨人喜欢而自责;有人为缺乏特长,不受重用而黯然伤神;有人为自己没有毅力、恒心而悔恨。

殊不知,成功并不绝对取决于个体所具备的生理条件、人格特征。

大学生只有以平常的心态肯定自己、悦纳自己、悦纳环境,才能更好地发展自己,走向成功。

5.不合理的认知方式认知是指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或观点。

由于认知方式的差异,大学生对同一事物有可能产生不同、甚至完全相反的看法,从引起不同的心理反应。

大学生的挫折感的产生主要源于不合理的认知,大学生不合理的认知主要表现为:

(1)不应发生:

人生的航程不是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障碍。

每个步入大学校门的大学生都有一个或长或短的适应过程,适应中的矛盾、冲突、痛苦在所难免,也是很正常的现象。

然而,一些大学生却不能很好地接受这一现实,他们常常把生活中的不顺利、不愉快,学习、交往中的失败看作是不应该发生的。

面对考试亮红灯、竞选班干部落选、与同学发生矛盾等等,他们要么束手无策,变得烦躁易怒;要么失去信心,抑郁自闭;个别学生甚至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

(2)以偏概全:

有的大学生一次考试不理想,就认为自己头脑笨,将来不会有什么大的前途;一次失恋,就断定自己不讨人喜欢,对异性没有吸引力。

这种以一两件事情来评价自己整个人、评价自身价值的认知,很容易使大学生走上自我否定、悲观失望的狭路,引起强烈的挫折反应。

(3)夸大后果:

夸大后果是指把某一个挫折的发生想象得非常可怕、糟糕透顶。

此时的挫折感受主要是想象中的挫折感受,这比实际挫折所带来的影响要大得多,是一种放大了的挫折。

其实,许多事情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可怕,很多情况下是人们自己在吓自己。

第二节大学生常见的挫折心理

一、挫折的心理行为表现

由于个体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同,自我调适能力不同,遇到挫折后会有不同的心理行为表现。

总体上可将其分为两种,一种是积极的心理行为表现,指个体在遭受挫折后能够审时度势,不失常态地、有控制地、以摆脱挫折情境为目标的理智性行为;另一种是消极的心理行为表现,指失常的、失控的、没有目标导向的情绪性行为。

(一)积极的心理行为表现

1.坚持目标,继续努力当个体受到挫折后,根据自己的知识、经验,通过分析,发现自己追求的目标是现实的,即使暂时遇到挫折,也应克服困难,找到摆脱挫折情境的办法,毫不动摇地朝既定目标迈进,最终实现自己的愿望,达到预定的目标。

2.降低目标,改变行为当个体经过多次尝试仍不成功,达不到既定目标时,其调整原来不切实际的目标,改变行为方向,则有可能取得成功。

3.改变目标,取而代之。

当目标由于自身条件或社会因素的限制而不能实现、受到挫折时,个体可以改变目标,用另一目标来代替,以使需要得到满足;或通过从事另一种活动来弥补心理的创伤,驱散由于失败而造成的内心忧愁和痛苦,增强前进的信心和勇气。

4.寻求支持在挫折的打击下,个人力量有限,个体将注意力转向寻求他人和社会的支持,如找亲朋好友倾诉衷肠,或找组织、团体要求得到帮助和关心,以此来减轻挫折感和烦恼程度,这也是一种理智性的挫折反应。

(二)消极的心理行为表现

个体在遭受挫折后,自己这种因动机不能获得满足而产生的消极情绪状态总会设法表现出来,进而对其行为发生影响。

个体受挫后消极的心理行为反应是多种多样的,常见的有如下几种:

1.攻击行为当个体受到挫折后,常常会引起愤怒的情绪,进而出现攻击性行为。

攻击行为可分为直接攻击和转向攻击两类。

直接攻击是个体受到挫折后将愤怒的情绪和行为直接指向造成挫折的人和物,常表现为对人反唇相讥、甚至咒骂、拳脚相加和毁物伤人等。

转向攻击是指不直接攻击阻碍自己达到目标的对象,而把攻击行为转向某种代替物。

这种攻击往往采取寻找“替罪羊”的形式,或者由于对自己缺乏信心而自卑、悲观,把攻击方向转向自身,产生自责心理甚至自残行为。

生活中转向攻击的例子比较普遍,如有的学生在受到教师的批评或家长的惩罚后,往往拿年纪小的同学或弟妹甚至小动物出气;有的成人在单位受了气,但愤怒的情绪未消,因此,回家后把气发泄到妻儿身上或家中用具上。

美国心理学家曾通过调查发现,父母不和的家庭中,打骂孩子的情况比夫妻关系和睦的家庭中多2.5倍;而孩子受到打骂后,又把攻击的矛头指向学校和社会。

这也是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之一。

2.退化退化指人们在受到挫折后,表现出与自己年龄不相称的幼稚行为,即表现出童年期的一些习惯行为方式或以幼稚而简单的方式来应付情境以满足自己的欲望。

如有的大学生每当学校要举行考试时,就声称自己“头痛”或者“肚子痛”,因为头痛或肚子痛就可以不去参加考试或上学。

倒退行为在疑病症中最常见。

有人认为疑病症本身就是一种倒退的表现。

因为,在疑病症患者的意识中,认为有病就可能得到别人的帮助,有病就可以逃离现实,就可以像儿童依赖父母一样依赖别人。

3.病态固着病态固着指人们被迫重复某种无效动作。

有的个体在受挫后,尽管从事的某种动作反复进行多次毫无结果,于事无补,但仍继续重复这种动作,而不能以其他更适当的行为来代替,表现出病态固着现象。

有心理实验表明:

学生在受到挫折以后,往往导致学习新问题的能力大为下降。

究其原因,是由于挫折使他们原有的行为凝固化,从而阻碍了学习新的反应。

这种病态的固着,表面上看,与正常习惯十分相似,但实际上二者存在根本上的不同。

一个人如果因行为习惯而受挫或受惩罚时,一般会改变习惯反应;而固着不但不会改变,相反会反常地加强起来,从而产生“变态固着”。

人在极端紧张的情况下,常可能出现这种反应形式。

如在发生火灾或沉船时,人们往往拼命推拉上锁的门,尽管越重复这种动作,就越可能丧失逃生的机会,但人们还是会重复这一动作。

4.冷漠冷漠指个体在挫折情境下持漠不关心与无动于衷的态度。

这是一种比攻击更为复杂的反应,是对引起挫折的对象无法直接攻击,或采取攻击反应后会遭受更大挫折又无法逃避,或无适当的替罪羊可以转向攻击时产生的一种反应。

冷漠大多出现在以下情况:

①长期遭受挫折;②情况表现明已无希望;③情境中包含着心理上的恐惧与生理上的痛苦;④个体心理上产生攻击与压抑之间的冲突。

冷漠并不表明个体不含有愤怒的成分,而是把愤怒压抑罢了。

所以,冷漠往往对个体心理健康产生更为有害的影响。

5.推诿推诿指一个人受到挫折后,把自己的不良行为推诿于人,以此来减轻内心的不安、内疚或焦虑。

如有的学生考试不合格,往往归罪于老师教得不好,试题出得太难、太偏或评分不公平,而不承认是由于自己平时不用心听讲、不充分复习或学习能力差等造成的;还有的学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自然科学 > 生物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