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上传人:b****4 文档编号:889846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74 大小:134.8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4页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4页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4页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4页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7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docx

XX乡XX村土地复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1综合说明

1.1工程根本特性

1.1.1工程背景

XX县XX乡XXX村灾毁耕地复垦工程位于XX县XX乡XXX村,属于自然侵蚀灾毁工程,工程建设总面积1.45hm2,由XX县国土资源局承当。

由于2004年XX县修建怀通高速公路,在XXX村设一处面积为1.45hm2的弃土区,因当时高速公路修建时未规划弃土区耕地复垦方案,该处经多年废置和自然侵蚀,导致耕地丧失生产力。

当地群众强烈要求进行灾后复垦,经XX县国土资源局和XX乡政府屡次现场勘察和商议,工程区地势平缓,土地权属明确,适宜耕地复垦。

1.1.2工程类型和性质

该工程为XX县县本级投资土地复垦工程,工程性质为土地复垦。

1.1.3工程区位置和范围

工程区位于XX侗族自治县东部,涉及XX乡XXX村一个行政村一个村民小组。

地理坐标如下:

东径:

109°46′27″—109°46′33″,北纬:

27°24′05″—27°24′14″。

工程区地处舞水中下游,属丘山地陵地区,区内地貌类型为丘岗冲垅地貌。

1.1.4工程区地貌类型

工程区位于XX县东部,XX县地处舞水中上游,属雪峰山脉与武陵山脉之间的山间盆地。

XX乡XXX村灾毁耕地土地复垦工程区地处舞水中下游,属丘山地陵地区,区内地貌类型为丘岗冲垅地貌。

1.1.5工程建设规模

本次设计确定的工程建设规模用地面积为1.45hm2。

1.1.6工程预计新增耕地面积、新增耕地率

本次设计确定的工程预计新增耕地面积1.29公顷,新增耕地率为89.35%。

1.1.7工程建设工期及工程量

工程建设总工期为5个月,其中土地平整工程、农田水利工程和田间道路工程施工工期预计为3个月。

1.1.8工程总投资

工程总投资为33.00万元〔其中工程施工费27.45万元,占总投资的83.17%;前期工作费1.98万元,占总投资的5.99%;工程监理费0.69万元,占总投资的2.08%;竣工验收费1.06万元,占总投资的3.21%;业主管理费0.87万元,占总投资的2.64%;不可预见费0.96万元,占总投资的2.91%〕。

2工程概况

2.1工程区所在县〔市〕简况

XX县位于湖南省西部,XXX市中部,舞水中游。

地理位置跨东经109°17′31″~109°54′49″,北纬27°04′12″~27°38′24″。

地处武陵山南麓、雪峰山西脉与云贵高原东缘的结合地带。

东倚皇榜坡,与中方县、鹤城区接壤,南界清水河,与洪江市、会同县及贵州省天柱县毗邻,西界贵州苗岭,与新晃侗族自治县及贵州省铜仁市交界。

全县总区域面积2098.90平方公里,约占湖南省总面积的1%,占XXX市总面积的7.62%。

区内交通方便,湘黔铁路、320国道贯穿全县,乡村均通公路。

XX以山地为主,占总面积的61.7%,丘陵次之,占28.6%,岗地占4.4%,平原占3%。

XX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中间形成凹陷的山间盆地。

北部、西部和西南部为中山、中低山区,地势高竣,山峦叠嶂,是林木主产区;东部和东南部波状起伏的高丘,是经济林果主产区;中部为低丘岗地,地势开阔平缓,土地肥沃,水源条件好,是粮食主产区。

全县耕地总面积3.31万公顷,其中水田占1.79万公顷。

农作物以玉米、油菜、粮食为主。

2.2工程区根本情况

工程区距县城20公里,有320国道通往县城,涉及XXX一个行政村的局部土地。

工程区位于XX县东部,涉及XX乡XXX村。

地理坐标如下:

东径:

109°46′27″—109°46′33″,北纬:

27°24′05″—27°24′14″。

工程区建设规模面积1.45公顷,涉及XX乡XXX村1个村民小组,10户农户50人。

2.2.1气象

工程区内属中亚热带大陆性季风湿润气候,热量丰富,光照充足,雨水充分。

年平均气温在15.8℃~17.3℃之间,1月最冷,平均气温为2.3℃~5.2℃。

无霜期为260~278天。

  日照历年平均为1527.7小时,年日照率为35%,年均太阳辐射总量104.30千卡/cm2,历年来≥10℃的活动积温为5176.6℃,持续日数为241天。

年平均降雨量1156.4~1432.9毫米。

2.2.2水文

工程区内雨量充分,四季清楚,雨量充分,工程区内多年平均降雨量1300毫米左右,年内主要分布在汛期〔4~6月〕,其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2.1%,5、6月尤为集中,降水量月、季变化的特点是:

春、夏多,秋、冬少。

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323.3mm。

由于自然降水量的月季分布极不均匀,水量供求矛盾十分突出,易造成前涝后旱,农业生产对农田水利工程的依赖性较强。

2.2.3地质

本区地下水属碎屑岩孔隙裂隙水,地质上属白垩纪及第三系下岩组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

由于水位埋藏较深,水量比拟贫乏,主要由地表水渗漏补给,所以本区地下水未作大规模开发利用,只有少数民采点,无地面沉降发生可能。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工程区内无活动性断裂通过,历史上亦未发生过强烈地震,构造上属于相对稳定地块。

据GB18306—2000版1:

400?

中国地震动值加速度区划图?

和?

中国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

,本地区地震动值加速度小于0.5g,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小于0.35s,相应的地震根本裂小于Ⅵ度。

下伏地层主要为白垩纪及第三系下岩组的紫红色粉砂质泥岩、钙质泥质粉砂岩。

工程地质条件较好。

2.2.4地形

根据?

湖南省XXX市农业区划报告集?

,工程区位于XXX市中北部,工程区内地形地貌均为构造侵蚀,溶蚀残丘地形地貌,山体浑圆,山脊延伸短,山坡平缓相对高差不大。

2.2.5土壤

工程区土壤主要为第四纪红色粘土与河流冲积物所发育的土壤,土层较厚,多在70cm以上,腐殖质含量高,有机质含量2-3%,全氮含量0.10-0.15%,全磷含量0.12-0.18%,全钾含量1.20-1.60%,土壤通透性好,保水保肥性能佳,呈酸性至中性反响,PH值在6.5-7.0之间,利于水稻、油菜高产。

2.2.6自然灾害

工程区自然灾害主要表现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到春寒和秋寒冷害;3~5月影响早稻的寒潮降温,5月影响早稻分蘖和幼穗分化的5月寒;9月出现的影响晚稻正常扬花抽穗“寒露风〞。

二是暴雨形成的洪涝;日降雨量大于50mm为暴雨,大于100mm为大暴雨,大暴雨3~5年出现一次,主要集中在5~8月。

三是夏秋高温干旱,以7~10月最严重。

四是冰雹,对农作物造成消灭性的灾害,每年的2~6月都有可能发生,但发生几率很少。

工程区自然灾害最主要的为水旱灾。

2.3社会经济条件

工程区建设规模面积1.45公顷,涉及1个村,人均纯收入1860元。

长期以来,工程区农民以土为本,主要靠种植水稻、油菜等粮食作物为生。

工程区农民正在寻求通过增加土地投资,实行规模化经营的路子。

农民这种适应市场变化调整产业结构及通过规模化经营降低生产本钱的经营理念,为工程区土地复垦后的土地经营提供了良好的组织和经营保障,同时也表现出工程区农民希望对土地进行整理的强烈愿望。

工程区位于XX县XX乡,距县城20km,320国道从工程区旁经过,对外交通十分便利,为有利于工程区农业经济的开展奠定了根底。

2.4农作物种植情况

工程区季节性植被中粮食作物以单季水稻为主,经济作物以油菜、西瓜、红薯、大豆、蔬菜为主;另有少局部林地、荒草地。

2.5工程区根本设施状况

2.5.1交通设施

工程区区里紧邻G60沪昆高速怀通段,另临近320国道,交通方便。

2.5.2水利设施

工程区属XX乡XXX村。

工程区农田用水正常年份主要来源于水库引水渠,利用新修农渠引入工程区内灌溉,且为自流灌溉。

工程区原有较完善的排水系统。

但在近几年特大洪涝灾害中遭到了消灭性的破坏,多处被完全冲毁,大部份丧失了灌溉与排水功能。

2.5.3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工程区内属低山丘陵,气候温和,水分充足,植物生长繁茂,工程区内无工业生产,农民的生活污水是主要的环境污染源,生产中的农药化肥污染,根本上不会超过环境的自净能力。

但工程区受暴雨等灾害的威胁,自然侵蚀的现象比拟严重,导致区上下不平容易积水,并且还带来了大量的砾石和草屑杂物,需要对区里进行土地平整改造和完善沟渠等。

2.6土地利用现状

2.6.1土地利用现状

XX侗族自治县XX乡XXX村一带常遭受特大暴雨洪灾,年雨次数频繁,造成XXX村南门组这块历史遗留弃土区耕作地自然侵蚀严重,XX侗族自治县国土资源局提供的地籍台帐,并按照实际受灾情况,确定工程区建设总规模为1.45公顷,其中自然侵蚀毁地1.45公顷。

2.6.2土地利用结构

根据土地利用现状图,结合实地勘查,对工程区现状地类进行统计。

工程区土地总面积为1.45公顷,工程区规模面积为1.45公顷。

详见表2-1

表2-1土地利用结构统计表

土地

整理

性质

一级类

二级类

三级类

工程区总计

面积

(公顷)

占总面

积比例

〔%〕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编号

名称

建设

规模

用地

1

农用

11

耕地

111

水田

0.00

0.00

114

旱地

0.00

0.00

小计

0.00

0.00

13

林地

132

灌木林地

0.00

0.00

15

其他

农用地

153

农村道路

0.00

0.00

156

农田水利用地

0.00

0.00

157

田坎

0.00

0.00

小计

0.00

0.00

合计

0.00

0.00

2

建设用地

25

住宅用地

253

农村宅基地

0.00

0.00

28

特殊用地

285

墓葬地

0.00

0.00

3

未利

用地

31

未利用土地

311

荒草地

0.00

0.00

31

315

裸土地

1.45

100.00

合计

0.00

0.00

建设规模面积合计

0.00

0.00

总计

1.45

100.00

 

3设计依据和任务

3.1设计依据

3.1.1相关的政策、法规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

根本农田保护条例?

〔4〕、?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

〔7〕、?

湖南省土地开发整理条例?

〔8〕、?

湖南省耕地质量管理条例?

〔9〕、?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资金管理暂行方法?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假设干政策的意见?

3.1.2设计采用的主要规程标准

〔1〕、?

土地开发整理工程规划设计标准?

〔TD/T1012-2000〕;

〔2〕、?

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GB/T16453.1-16453.6-1996〕;

〔3〕、?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标准?

〔GB/50288-99〕;

〔4〕、?

节水灌溉技术标准?

〔SL207-98〕;

〔5〕、?

公路桥涵设计通用标准?

〔JT/J021-1989〕;

3.2设计任务

工程区建设总规模1.45公顷,规划恢复耕地1.29公顷。

本工程包括以下3个方面的任务:

(1)、根据工程区地形条件、灾毁情况和田块划分方式确定整治及土地平整方案与设计高程、设计坡降及整治工程量。

(2)、根据规划作物的灌溉需求及水资源分析结果,确定工程区灌溉水源,工程区配套完善的灌排系统。

工程区现有灌排渠系局部遭洪水破坏而损毁,已不能使用。

因此,本工程设计新修农渠。

(3)、本次规划设计中为方便农村生活耕作。

因此,本工程设计新修田间道、生产路。

 

4工程规划

4.1根底分析

4.1.1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教育 > 语文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