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74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7 大小:3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2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docx

八年级生物下复习提纲

 

八年级(下)生物复习资料

第七单元第一章生物的生殖和发育

§7.1.1植物的生殖

1.生命在生物圈中的延续和发展,最基本的环节是生物通过生殖和发育,世代相续,生生

不息。

花萼、花冠等柱头

成熟

雌蕊

花柱

植株

花蕊

子房

胚珠

卵细胞

花药

花粉

受精卵

雄蕊

花丝

 

2.有性生殖:

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例如:

种子繁殖(通过开花、传粉并结出

果实,由果实中的种子来繁殖后代。

)(胚珠中的卵细胞与花粉中的精子结合成受精卵→胚→

种子)

3.无性生殖: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例:

扦插、嫁

接、压条、组织培养等。

4.嫁接就是把一个植物体的芽或枝,接在另一个植物体上,使结合在一起的两部分长成一

个完整的植物体。

接上去的芽或枝叫接穗,被接的植物体叫砧[zhēn]木。

嫁接的关键:

接穗

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经嫁接产生的新植物体保持原接穗植物的性状。

如,将甜桃嫁接到毛桃树上,接穗长成的新枝上会结出甜桃。

苹果、梨、桃等果树常进行嫁接繁殖。

扦插就是指从植物体上剪取一部分茎、叶或根插入土壤中,使其生根发芽长成新植株的方法。

甘薯、葡萄、菊、月季等进行扦插繁殖。

5.植物的组织培养是利用无性生殖原理,使植物组织在人工控制的条件下,通过细胞的增

殖和分化,快速发育成新植株的高新技术手段。

组织培养要求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组织培养

可用来培育植物新品种,可在短期内大量繁殖植物,还可培养脱毒植株。

〖练习〗将马铃薯的块茎切成小块来种植时,

每一小块都要带有一个芽眼,理由是有一个健

壮饱满的芽,才是繁殖成功的关键。

芽可以成长为新的个体。

没有芽的马铃薯小块,在土壤

中会很快腐烂,很难实现繁殖的目的。

§7.1.2昆虫的生殖和发育

1.家蚕通过有性生殖方式产生后代。

家蚕的一生要经过受精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

完全变态发育,幼虫在发育过程中要蜕皮

4次。

比较家蚕的幼虫、成虫和蛹的形态特点和生活习性,并填写下表。

时期

形态特点

生活习性

幼虫

身体柔软,具有环节,胸腹部

主要以桑叶为食,有蜕皮现象。

化蛹前

有8对足

吐丝结茧

成虫

有三对足,两对翅,体被白色

不取食,几乎不能飞行,雌雄交尾后,

鳞毛

雄蛾死亡,雌蛾产卵后也死亡

体表光滑,体型呈椭圆柱状

不食不动,羽化成蛾,破茧而出

变态发育:

在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过程中

幼虫与成体的结构和生活习性差异很大,

种发育过程叫变态发育。

完全变态:

卵→幼虫→蛹→成虫

举例:

家蚕、蜜蜂、蝶、蛾、蝇、蚊

不完全变态:

卵→若虫→成虫。

举例:

蝗虫、蝉、蟋蟀、蝼蛄、螳螂

蝗虫的发育:

受精卵→若虫(又叫跳蝻)→成虫。

若虫蜕皮

5次后才能发育成成虫。

1

 

〖练习〗列表比较家蚕与蝗虫的生殖和发育的异同点

比较

家蚕

发育经过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时期,幼虫的形态结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构和生活习性与成虫有显著不同,为完全变态发育

发育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个时期,幼虫与成虫的形态

蝗虫

有性生殖,发育为变态发育

结构、生活习性相似,为不完全变态发育

§7.1.3

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

1.两栖动物的特点:

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成体水陆两栖,用肺呼吸。

2.蛙的生殖发育过程:

雄蛙鸣叫→雌雄蛙抱对→受精卵→蝌蚪→先长后腿→后长前腿→尾逐渐消失→成蛙

(求偶)(排卵排精,

提高受精率)

繁殖行为个体发育(卵→蝌蚪→幼蛙→成蛙)

 

雄蛙鸣叫的器官:

鸣囊。

3.蛙生殖发育特点: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水中发育、变态发育。

4.列表比较早期蝌蚪与成蛙在外部形态上的不同点。

比较

早期蝌蚪

外形特征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尾部,没有四肢

身体分为头、躯干和四肢,没有尾

头部

感觉器官不发达,头后两侧有鳃

视觉、听觉敏锐,无鳃(有肺),适于陆地上生活

躯干、四

通过躯干和尾部的摆动产生运动,适

后肢强大,前肢短小,适于陆地上跳跃。

后肢趾

肢、尾

于在水中游动

间有蹼,适于在水中游泳

5.两栖动物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而成体则需在陆地上生活。

这样就使大多数两栖动物

只能分布在水域附近的潮湿的地区。

环境变迁也是影响两栖动物分布的重要因素,随着池塘、河流、湖泊等水域环境的缩小,两栖动物的分布范围也愈来愈小。

因此,两栖动物的生殖和

幼体发育必须在水中进行,是导致两栖类分布范围较小,种类也较少的重要原因之一。

3)科学家根据地理学和生物学的相关知识推断,两栖动物在生物圈中的发展经历了由盛到

衰的过程,如下表。

距今大概的年数

两栖动物发展状况

环境条件

3.45

亿~2.25

亿

种类繁多,是两栖动物发展的繁盛时

气候温暖湿润,水域分密布,食

期。

物丰富。

2.25

亿年至今

两栖动物走向衰退,种类减少,分布

部分地区出现了干旱和沙漠,

范围小。

候干燥。

§7.1.4鸟的生殖和发育

1.鸟卵的结构和功能

②卵壳

①卵壳膜

③气室——供给氧气

鸟卵结⑦系带——悬挂固定卵黄

构④卵白——营养、保护

⑧卵黄膜——保护

⑥卵黄——营养卵细胞

⑤胚盘——内有细胞核

卵壳和卵壳膜对卵起保护作用,在卵壳上有许多气孔可以透气,以确保卵进行气体交换。

 

2

 

白对胚有营养和保护作用。

卵黄是卵细胞的主要营养部分,为胚胎发育提供营养,在卵黄外面包裹着卵黄膜。

未受精的卵,胚盘色浅而小;已受精的卵,色浓而略大,这是因为胚胎发育已经开始。

2.鸟类的生殖发育过程:

一般包括求偶、交配、筑巢、产卵、孵卵、育雏几个阶段。

3.鸟类生殖特点:

体内受精,卵生(有性生殖的一种形式)。

4.

生物种类

生殖方式

发育方式

昆虫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完全变态或不完全变态

两栖动物

有性生殖、体外受精、卵生

多为变态发育。

在变态发育中,幼体离不开水

鸟类

有性生殖、体内受精、卵生

受精卵经过孵化发育成雏鸟,雏鸟发育为成

鸟,没有变态发育

第二章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

遗传:

是指亲子间的相似性。

?

变异:

是指子代和亲代个体间的差异。

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是通过生殖和发育而实现的。

§7.2.1

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1.生物的性状:

遗传学中把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结构、生理特征和行为方式,统称为

性状。

2.相对性状:

同种生物同一性状的不同表现形式。

3.基因控制生物的性状。

例:

转基因超级鼠和小鼠(大鼠生长激素基因→转基因超级鼠)

4.生物遗传下去的是控制性状的基因而不是性状本身。

5.把一种生物的某个基因,用生物技术的方法转入到另一种生物的基因组中,培育出的转

基因生物,就有可能表现出转入基因所控制的性状。

§7.2.2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

1.基因:

是染色体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状的DNA片段。

2.DNA:

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呈双螺旋结构。

3.染色体:

细胞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

一条染色体上包含一个DNA分子。

 

请你简略概括染色体、DNA和基因三者之间的关系。

一条DNA上有许许多多的基因,一个基因只是DNA上的一个片段,生物的各种性状都是

分别由这些不同的基因控制的。

一条染色体上携带着许多基因。

每一种生物细胞内的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都是一定的。

5.在生物的体细胞中,染色体是成对存在的,如人体细胞中染色体为23对。

基因也是成对

存在的,分别位于成对的染色体上。

6.生物体的各种性状都是由基因控制的,性状的遗传实质上是亲代通过生殖过程把基因传

递给了子代。

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精子和卵细胞就是基因在亲子代间传递的“桥梁”。

7.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形成生殖细胞(精子或卵细胞)的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要

减少一半,成对的染色体彼此分开,分别进入不同的生殖细胞中。

8.为什么无性生殖的后代,个体之间十分相像呢?

这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

况有关吗?

无性生殖过程都不涉及性别,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参与,也没有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

新生的个体是由母体直接产生的。

通过无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只具备母体的遗传特性,所以,

无性生殖的后代能够较稳定地保持母体的遗传性状,个体之间十分相像,与染色体和基因在亲子代间的传递状况无关。

 

3

 

9.请用图解、表解或漫画等方式,表示染色体、DNA、基因之间的关系。

染色体由DNA和蛋白质组成,DNA上控制生物性状的特定片段叫基因,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10.玉米、水稻和马的体细胞中的染色体数分别是20、24和64条,它们产生的精子和卵细

胞的中染色体数目分别是多少条?

还成双成对吗?

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是体细胞中的一半,不成对存在。

§7.2.3基因的显性和隐性

1.遗传学之父——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

由于豌豆是严格自花传粉植物,且具有明显的相对性状,因此,被孟德尔选作杂交实验材料。

孟德尔将纯种的高茎豌豆和纯种的矮茎豌豆种下去,进行人工控制的传粉杂交,得到高茎的

杂交豌豆种子。

然后再把这种高茎杂交豌豆种子种下去,结果发现长成的植株有高有矮,不

过矮的要少得多,约占1/4。

2.孟德尔对杂交豌豆实验现象的解释:

①相对性状有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之分。

杂交一代中表现出的性状是显性性状。

②隐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

dd;显性性状控制基因组成为:

DD或Dd

③基因组成是Dd的,d(隐性基因)控制的性状不表现,d(隐性基因)和D(显性基因)

互不影响,各自独立遗传。

DD×dd

 

Dd

 

Dd×Dd

 

D、dD、d

 

DD

DdDddd

1

2

1

基因型比例:

DD:

Dd:

dd=1:

2:

1

表现型比例:

3:

1

3.我国婚姻法规定:

直系血亲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之间禁止结婚。

直系血亲是指有直系关系的亲属,从自身往上数的亲生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等均为长辈直系血亲。

从自身往下数的亲生子女、孙子女、外孙子女均为晚辈直系血亲,是与自

己同一血缘的亲属。

而兄弟姐妹、伯伯、叔叔、姨母和侄、甥等这些平辈、长辈、晚辈,都是旁系血亲。

所谓三代内的旁系血亲,是指从自己上溯至同一血缘的亲属,再向下数三代。

凡兄弟姐妹、堂兄弟姐妹、表兄弟姐妹,以及姑侄舅甥女等均属三代以内旁系血亲,均禁止结婚。

4.如果一个家族中曾经有过某种遗传病,或是携带有致病基因,其后代携带该致病基因的可能性就大。

如果有血缘关系的后代之间再婚配生育,这种遗传病出现的机会就会增加。

血缘关系越近的人,遗传基因越相近,婚后生育的子女得遗传病的机会越多。

近亲结婚的后代中隐性致病基因纯合的机会比随机婚配的后代要高许多倍。

§7.2.4人的性别遗传

1.每个正常人的体细胞中都有23对染色体,其中有22对男女都一样,叫常染色体,有1

 

4

 

对染色体,因男女而有差异,叫性染色体,男性为XY,女性为XX。

(男:

44+XY女:

44

+XX)

2.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为1:

1

女性在两次月经之间,

会排出1个含1条X染色体的卵细胞(22+X);男性产生的精子有两

种类型的,一种是含X染色体(22+X)的,一种是含Y染色体(22+Y)的,在生殖活动中,

这两种不同类型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机会均等,即形成染色体为(

44+XX)和(44+XY)

的受精卵的机会均等。

因此,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图解如下:

X

XX:

女:

XX

XY:

X

X

XX:

男:

XY

Y

XY:

“曼哈顿原子弹计划”、“阿波罗登月计划”和“人类基因组计划”并称为

20世纪科学史上

著名的三大计划。

§7.2.5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

变异首先决定于遗传物质基础的不同,其次与环境也有

关系。

由遗传物质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叫可遗传变异;单纯由环境引起的变异,如没有影响到遗传物质基础,是不遗传的,叫不遗传变异。

因为有可遗传的变异,就能不断产生新的生物类型,生物就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

由此可见,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对生物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

◆中国工程院袁隆平院士——被称为“杂交水稻之父”。

高产奶牛的选育——人工选择

从产奶量不同的奶牛中选择繁育出高产奶牛,请你尝试说明其中蕴含的科学道理。

不同品种或同一品种的奶牛由于遗传物质的不同,控制产奶量的基因组成可能不同,通

过人工选择可以将产奶高的奶牛选择出来,通过繁育,后代仍然有产奶量高的的和产奶量低

的,将产奶量高的继续选择出来繁育,数代后可以获得高产奶牛。

高产抗倒伏小麦的培育——杂交育种

高产倒伏小麦现形低产抗倒伏小麦杂交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杂交,低产抗倒伏小麦把抗倒伏的基因传给高产不抗倒伏的小麦,搞倒伏基

因与高产基因组合到一起,产生高产抗倒伏小麦。

即“基因重组”。

(2)你认为这种杂交有可能产生低产倒伏小麦吗?

有可能

(3)如果用黄色圆粒豌豆品种与绿色皱粒豌豆品种杂交,你能推测后代产生哪几种豌豆品种吗?

黄色圆粒、黄色皱粒、绿色圆粒、绿色皱粒。

太空椒——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普通甜椒的种子经卫星搭载后播下,经选择培育成太空椒,请尝试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太空椒是在太空条件下,引起基因发生改变而培育成的新品种。

〖练习〗1.“南橘北枳”是指南方的橘子移栽到北方之后其味道、色泽等品质都发生变化,不能称为橘,只能称为枳的现象。

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二者基因型虽然相同,但环境条件的改变可使性状发生改变。

 

5

 

2.用一种化学药剂处理甜菜的幼苗,能够使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

这样的甜菜含糖量

高。

你认为这种变异能遗传吗?

这种变异能够遗传。

由遗传物质基础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是可遗传的变异。

染色体属

于遗传的物质基础。

使用化学试剂使亲代细胞内的染色体加倍,当亲代细胞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生殖细胞时,生殖细胞内的染色体数也会比正常的增加一倍,产生可遗传变异。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

§7.3.1地球上生命的起源

科学的推测:

①需要有确凿的证据,凭空想像是站不住脚的;②还需要有严密的逻辑;③也需要有丰富的联想和想像。

地球大约是在46亿年前形成的,在36亿年前,逐渐形成了原始的生命。

1.原始地球特点:

天空中赤日炎炎,电闪雷鸣;地面上火山喷发,熔岩横流;表面笼罩着

原始大气。

2.原始大气成分:

水蒸气、氢气、氨、甲烷、二氧化碳、硫化氢等。

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

3.生命起源的条件:

原始大气、原始海洋、高温、紫外线以及雷电等

4.原始地球上不存在生命。

因为原始地球上没有生命存在的环境条件。

5.生命起源的过程:

无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小分子物质→有机大分子物质→多分子体系→原始生命。

6.原始生命起源于原始海洋中

根据米勒以及其他学者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测,原始地球上尽管不能形成生命,但能产生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

因此,生命的起源从无机物生成有机物,这一阶段是完全能够实现的。

多数学者认为:

原始大气中的无机物到有机物,再到原始生命,这一过程是在原始地球上进行。

7.根据陨石中含有构成生物体所需要的有机物的事实可以推测:

构成生物体的有机物能够

在地球以外形成并被带到地球。

〖练习〗1.你认为在现在的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会不会再形成原始生命为什么?

在现在的地球环境条件下,地球上不会再形成原始的生命。

因为不存在原始生命形成时所需要的环境条件,如原始大气、高温、持续不断的雷电等。

另外,现在的海洋的成分也发

生了改变。

2.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老子说:

“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

于生命起源的观点是不谋而合还是大相径庭?

说明你的看法。

对这一问题的答案取决于对老子原话的理解。

如果理解为“天下的任何事物都是从

“有”,即现在已经存在的事物中产生的,而这些事物又是从“无”,即目前不存在的事物,

而是从别的事物中产生的”,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于生命起源的观点不谋而合。

如果理解为“有生于无中的‘无’,是虚无,是不存在的、什么都没有的状态”,则与现代生物学中关

于生命起源的观点大相径庭。

§7.3.2生物进化的历程

1.学习研究生物进化的方法——比较法

比较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把彼此有某种联系的事物加以对照,确定它们的相同和不同之处。

通过对各个事物特征的比较,可以把握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认识事物的本质。

1)化石在地层中埋藏的顺序比较:

在越古老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简单、越低

等,水生生物化石也越多;在越晚近的地层里,成为化石的生物越复杂、越高等,陆生生物化石越多。

2)始祖鸟的身体结构既与爬行动物有相同之处,又和鸟类有相同之处,是爬行动物向鸟类的过渡类型。

(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

 

6

 

3)蛋白质分子差异比较:

动植物体都有细胞色素

C的事实说明动植物具有一定的亲缘

关系,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细胞色素

C的差异越小;亲缘关系越远的生物,细胞色素

C

的差异则越大。

——分子生物学上的证据

2.化石:

是生物的遗体、遗物或生活痕迹,由于种种原因被埋藏在地层中,经过若干万年

的复杂变化系形成的。

例如:

始祖鸟化石

(古代爬行动物→古代鸟类)——古生物学上的证

据。

植物进化的历程:

苔藓植物

原始藻类

蕨类植物

种子植物

无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单细胞动物→腔肠动物→扁形动物→线形动物→环节动物→节肢动物

脊椎动物进化历程

哺乳类

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

鸟类

哺乳类

动物进化历程:

原始单细胞动物→无脊椎动物→脊椎动物(鱼类)→两栖类→爬行类→

3.生物进化的总体趋势:

鸟类

形态结构由简单到复杂;

生理功能由低等到高等;

生活环境由水生到陆生。

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既有新的生物种类产生,也有一些生物种类绝灭。

各种生物在进

化过程中形成了各自适应环境的形态结构和生活习性。

〖练习〗1。

生物进化的许多环节还缺少化石证据。

化石证据不够全面的原因可能是有的化

石人类还未发现;有的生物没有留下化石;地壳或环境的变化导致一些化石的毁灭等等。

§7.3.3生物进化的原因

1.模拟保护色的形成过程:

动物在适应环境过程中所表现的一个方面,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动物的保护色有利于躲避敌害或捕食猎物。

保护色、警戒色、拟态等都是动物适应环境的方式。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长期的自然选择的

结果。

2.自然选择:

在生存斗争中,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3.自然选择学说的要点:

过度繁殖(条件)生存斗争(动力)遗传变异(基础)适者生存(结果)

4.意义:

生物通过遗传、变异和自然选择,不断进化。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5.在人为控制的条件下,选择对人类有利的生物变异以形成新品种,这属于人工选择。

6.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

遗传和变异是进化的基础(内因),自然

选择是进化的动力(外因)。

◆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

“自然选择”是“达尔文进化论”的核心。

第八单元第一章传染病和免疫

§8.1.1传染病及其预防

1.传染病:

由病原体引起的,能在人与人之间或人与动物之间传播的疾病。

传染病特点:

传染性和流行性,有的还具有季节性和地方性。

病原体:

引起传染病的细菌、病毒、和寄生虫等生物。

 

7

 

2.传染病流行的基本环节:

传染源——能够散播病原体的人或动物。

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到达健康人所经过的途径。

如空气、饮食、生物媒介等。

易感人群——对某种传染病缺乏免疫力而容易感染该病的人群。

3.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

4.人类常见的几种传染病

传染病类型传播途径

呼吸道传染病空气、飞沫

消化道传染病饮水、食物

血液传染病吸血昆虫

体表传染病接触

 

〖练习〗

1.请你设计一个表格,并将你对传染病特点的归纳,以及相应于每个特点的实例说明填入

表中。

特点说明

有病原体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

有传染性传染病能在人群中通过不同的途径相互传播

①在一定条件下,有的传染病可呈爆发、流行以至大流行;

有流行性、地方性和季

②有的传染病只限于在某地区流行;

节性

③有的传染病受气候影响,只在一定的季节发病。

人们在患过某些传染病并痊愈后,可产生不同程度的免疫力,在一定时间

有免疫性

内不再受该病的感染。

只要做好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这三方面的工作,传

可以预防

染病是可以预防的。

§8.1.21.人

线

 

免疫与计划免疫

第一道

组成:

皮肤、黏膜和呼吸道黏膜上的纤毛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党团工作 > 入党转正申请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