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9719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51 大小:49.4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51页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51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docx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0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5则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

  只有一个地球教学实录

(一):

  上课铃响,师生问好

  师:

同学们,美国有一家世界著名的杂志叫《时代周刊》,听说过吗?

  学生有的听说过,有的没有

  师:

没听说过没关系,这家杂志每年要在世界范围内评选一位年度新闻人物,评出来的这个人往往在这一年当中在全世界影响最大。

我举两个例子,比如说,2001年周刊评选出来的年度新闻人物是美国纽约市的市长朱莉.安妮,明白为什么评她?

  生:

不明白

  师:

因为那一年在美国纽约发生了震惊全球的恐怖事件,明白吗?

  生:

明白

  师:

那个事件发生以后,整个纽约几乎成了人间地狱啊,但是,就是在这样的状况下,朱莉.安妮领导纽约市的市民,全力救灾,重建家园,短短的三个月内,就让纽约的市民过上了正常安定的生活,厉害吗?

  生:

厉害

  师:

所以那一年她成了时代周刊的新闻人物。

再比如说,1992年,周刊评选的年度新闻人物是咱们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我们喜欢叫他小平同志,因为那一年小平同志发表了著名的南巡讲话,那个讲话把我们国家的改革开放又推向了一个崭新的高潮,而且,这个影响一向到此刻还在继续。

厉害吧,自豪吧?

但是,1998年时代周刊却评选了一位十分特殊的年度新闻人物,当结果一公布,所有人都大吃一惊,有人问,大家想明白吗?

  生:

想!

  师:

来!

我们一齐来看看,1998年时代周刊评选的年度新闻人物是——(视频演示地球)谁?

谁?

谁?

  生:

地球

  师:

当你从王老师口中明白这个消息的时候,你吃惊吗?

  生:

吃惊

  师:

为什么?

  生:

因为地球同是我们人类中的一员。

  师:

说得多好啊!

(问另一学生)你吃惊吗?

  生:

吃惊,因为地球默默地为我们奉献。

  师:

地球默默地为我们奉献,毕竟它不会说话,它怎样能够成为年度新闻人物呢?

想明白答案吗?

  生:

  师:

真想?

  生:

想!

  师:

别说话,用眼睛告诉王老师想不想?

  生睁大眼睛,不住地点头(笑)

  师:

答案在这。

(拿出课文)每人一份,拿到的大声朗读,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完后问一问自己你的情绪怎样样?

来吧!

咱们开始,拿到以后大声地读出来。

  生自由朗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

读书的声音越来越觉得轻。

王老师在看每一个同学的表情,我发现你们的脸色也开始变得凝重起来。

因为我看到你们在读这篇课文的时候自己的情绪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呀!

是吗?

那么大家来说一说你读完这篇课文以后你的情绪是什么,好吗?

来,请你先说。

  生:

沉重的。

  师:

你为什么而感到沉重?

  生:

因为人类随意破坏地球,造成地球也许会发生悲惨,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但是又十分容易破碎,这是人类随意破坏地球才造成地球容易破碎。

  师:

说得多好啊!

她为我们这个地球太容易破碎才感到情绪沉重,她更为人类对地球的随意毁坏而感到情绪沉重。

女孩子读书的感情就是细腻这是她读完以后的感情。

我问一个男孩子。

你读完书以后的情绪怎样样?

  生:

沉重

  师:

也是沉重,你读完书除了情绪沉重以外,你还体会出其他情绪吗?

  生:

担心

  师:

你说得对!

你为什么担心?

  生:

担心人类再这样破坏地球,地球会在不久的将来破碎。

  师:

(深沉而有力地说)他担心如果这样继续下去,地球总有一天要——破碎。

王老师相信,到那个时候破碎的不仅仅仅是地球,破碎的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心!

我明白你也想说自己的情绪。

请你说说,除了沉重,除了担心,你还读出了什么情绪?

  生:

悲哀

  师:

你说。

  生:

悲哀人类破坏地球会使地球破碎。

  师:

你看看,同样的现象,他体会到的是担心,他体会到的是悲哀。

一个是悲观主义者,一个是理性主义者。

你看两个人的反思就是不一样。

再问那个女孩子,除了沉重,除了担心,除了悲哀,你还体会出其他什么情绪?

  生沉默

  师:

我明白你此时的情绪已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生笑)来,你说。

  生:

不仅仅仅感到悲哀,除了担心,我还感到十分地难受。

  师:

你是真难受吗?

你说说你是怎样个真难受?

  生:

因为人类无节制地破坏地球,看伐树木,才导致地球不能更好地为我们服务,而且有一天它会破碎,所以我感到十分难受。

  师:

你在为自己的命运,在为人类的命运而难受啊!

她看得多远哪。

同学们,我明白,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每个同学都有自己的情绪,但是王老师相信,读完这篇课文没有一个人能高兴得起来的,也没有一个人简单得起来。

每个人的情绪都是复杂的,又是沉重的。

那么,你再到课文当中去找一找,仔细找一找,你想想看,到底课文当中的哪些文字,哪些叙述,还有哪些描述让你的情绪变得如此糟糕又如此沉重?

请在这些地方画下让你颤抖的线条。

  生仔细阅读课文,师巡视。

  师:

我转了一圈,发现有的同学画了一处,有的同学画了两处,有的同学画了三处、四处、甚至五处。

我想在你画的波浪线的地方,其中肯定有一处能让你怦然心动的,是吧?

把那一处读给大家听一听好吗?

来,谁来?

请你。

  生齐读“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严重的威胁”

  师:

你在画这个地方时的情绪是什么?

  生:

担心

  师:

你最担心的是你刚才读这段话中的哪个词?

  生:

威胁

  师:

威胁是吧?

这威胁都来自于生态灾害。

(板书:

生态灾难)咱们一齐来读读刚才那个同学读过的几句话。

你们要一边读一边在脑袋里搜索,要明白在咱们这个地球上有哪些生态灾难?

(师引读)

  生齐读: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严重的威胁”

  师:

你明白在咱们这个历史上有哪些生态灾害吗?

  生:

龙卷风

  师:

龙卷风它怎样就成为生态灾害呢?

  生答不出来

  师:

龙卷风是人为的还是自然的?

(生沉没)那叫自然灾害。

当然,你明白龙卷风说明你的课外知识还是比较多的,你请坐下,谢谢你。

  问另一学生,你明白什么生态灾害吗?

  生:

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

  师:

水资源怎样变成了生态灾害呢?

  生:

因为人类把污水排除到长江、黄河。

  师:

人类把内含各种化学品的有毒的污水排入了河流

  生:

使河流里是干净的水变成了污水

  师:

干净明净的水变成了污水,继续,你将会在水面上看到什么?

  生:

看到许多我们水里堆积的垃圾,

  师:

你会看到许多本来活泼自由地在河水里边游来游去的快活地鱼儿们一条条地变成了什么?

  生:

变成了死鱼。

  师:

死鱼,当你经过这条河的旁边的时候你将会问到什么?

  生:

一股臭味。

  师:

一股臭味,如果这条河水继续这样下去你将会看到河两边还有人居住吗?

  生:

没有。

  师:

她说的这一切的一切,四个字,什么?

  生:

生态灾难

  师:

大声地读,什么?

  生:

生态灾难

  师:

真好!

这是一种生态灾难,请坐。

好,继续,谁还明白别的什么?

  生:

沙尘暴。

  师:

说,沙尘暴是什么?

  生:

这是因为那些人们为了谋取暴利而乱砍乱伐树,原先的那些森林,那些大树都被砍掉了,所以那空气,因为植树吸进去的是二氧化碳,而呼出来的是氧气,故而有时候有些地方的氧气也变得污浊。

  师:

你说的沙尘暴,你说得十分好!

大片的森林被砍伐代尽,超多的植被被破坏,于是,本来是绿油油的草原变成了——

  生:

只剩下一片沙地

  师:

变成了一片荒凉的沙漠,狂风四面的时候,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沙子怎样样?

  生:

飞扬。

  师:

飞扬啊,吹得很远很远,于是,你会看到城市本是晴朗干净的天空

  生:

变得一片黄色。

  师:

变成一片黄色,于是人们出行的时候不得不戴上,戴上什么?

  生:

戴上口罩

  师:

戴上口罩,不光是口罩,甚至除了留出一双眼睛以外整个人的头部都得把他裹起,于是你会从电视上、从广播上听到交通事故的发生率突然就?

  生:

升高了

  师:

升高了,那都是谁作的孽啊?

  生:

都是我们人类所作的孽

  师:

都是沙尘暴的孽,沙尘暴的背后就是你所讲的那些无知的人们,他所讲的这一切一切……你们大声地读!

  生:

生态灾难

  师:

再读

  生:

生态灾难

  师:

真好,王老师有一个推荐,推荐你们在这四个字的下面打上重重的三角符号,来,咱们再一齐回顾刚才的话。

用你们那敏锐细腻的心灵你再细细地去感受那段文字,读着读着你会发现“生态灾难”这四个字,它已经不是四个字了,在你们眼前,你仿佛看到的是什么?

(师引读)

  生齐读: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严重的威胁”

  师:

威胁,读着读着,看着生态灾难这四个字,看重重的三角符号,这个时候,在你的眼前,你看到的仅仅是这四个字吗?

  生:

不是。

  师:

不是,你看到的是什么?

  生:

看到了许多受到危害的地方人类所受到的伤害,像大洪水啊、沙尘暴啊什么的。

  师:

是,在她面前生态灾难这四个字成了大洪水,成了沙尘暴。

  生:

在你的眼前,这四个字成了什么了?

  师:

在我的眼前,这四个字让我仿佛看到了地球上的资源正在渐渐地消失

  生:

他看到了地球的资源正在慢慢地消失啊。

  师:

你们看到了什么?

这四个字在你们的眼前仿佛变成了什么?

你说

  生:

仿佛变成了

  师:

我相信它已经不再是四个字了,是吗?

你仿佛把它看成了什么?

  生:

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的灾难。

  师:

“给人类带来严重威胁的灾难”,好,这是你看到的,好,你来说,这四个字仿佛变成了什么?

  生:

这四个字仿佛变成了人类的杀手。

  师:

“杀手”,那是一个个黑面杀手啊!

它们的威力是如此的巨大。

多好啊!

他把这四个字读活了。

在他们眼前这四个字不是死的四个字,而是活的杀手、恐怖的杀手,给人们带来灾难的杀手。

当我们看到这四个字,我们再来读这段话,王老师相信你们必须能读出新的感受,新的体会。

(师范读: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给人类的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生有感情齐读

  师:

好,我们继续。

你还画了别的什么地方?

请读给大家听。

  生:

“科学家已经证明……让地球更好地造福于我们的子孙后代吧!

  师:

是。

感觉越读越真诚,越读越强烈。

你怎样会这样读?

  生:

因为等到地球的资源枯竭后,人类不能指望到别的星球去居住。

  师:

是的,为此你感到十分地着急,十分地担忧,是吧?

所以有这样的体验,才会有这样的朗读。

来,继续。

你还画了别的什么地方?

  生:

“地球是无私的……地球上的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师:

王老师想问你一下,你在读刚才那段话的时候,你有没有注意到(板书:

不加节制)这个词?

  生:

  师:

当你读到这个词的时候,你是怎样想的?

  生:

我想人类如果再这样不加节制的话,地球将会破碎。

  师:

是啊,你不想带来这样严重的后果,是吧?

你也来读读,当你读到这四个字的时候,你的脑海里边首先跳出的是别的哪个词语?

开始。

  生齐读

  师:

当你读到不加节制这四个字的时候,你首先想到的是哪个词?

  生:

灭亡

  师:

他想到的是灭亡。

你想到的又是哪个词?

  生:

贪婪

  师:

她想到的是贪婪。

你又想到哪个词?

  生:

破碎

  生:

破碎

  生:

没人性的行为

  生:

资源越来越少

  师:

用不加节制这个词我们想到的是贪婪、自私……你们能够在这个词语下面画上重重的三角符号。

  生拿出笔画上记号

  师:

(将板书画上一个圆圈)我什么都不用说,你必须能发现这两个词语之间存在着多么可怕,多么恐怖的关系。

(师生沉没)正是因为这样,所以我们的作者他才会发出这样的感叹“只有一个地球,如果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呀!

”我们一齐读一读作者的感叹,请——开始!

  生齐读,感情越来越强烈。

  师:

所以1998年新闻周刊才会把我们的地球评为年度新闻人物。

同学们,我们要爱护地球,因为我们——(生读课题)

  师:

善待地球,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因为人类只有一个地球。

  整理:

林丽蓉

  “读”你千遍也不厌倦——我的《只有一个地球》成长纪实

  王崧舟

  在我的眼里,自己创作的教案是有生命有灵性的。

这正如画家之于他的画、音乐家之于他的谱子、作家之于他的小说、设计师之于他的时装……很多时候,自己创作的教案往往是以溪流、璞玉、小白杨、丑小鸭等意象呈现的。

因为是溪流、是璞玉、是小白杨、是丑小鸭,所以它们就有了属于它们自己的成长诗篇和流转旋律。

  我的《只有一个地球》,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像一条小溪,从我生命的心泉中汩汩地溢出。

它无法明白去路是坎坷还是平坦,明天是风雨还是响晴?

是痛苦的降临,还是其乐也融融?

但它的天性却是一向地向前流淌。

不管是曲曲折折,还是平平庸庸,它终归摆脱不了流入大海的宿命。

于是,就有了这样的成长轨迹和生命节律:

  起——孤帆一片日边来

  我创作《只有一个地球》动念于2003年3月30日。

那时,我正在西安讲课,遇到了江苏海门实验小学的周益民老师。

周老师是一位质朴真诚、才情四溢的青年教师,他在西安上了《只有一个地球》,可惜我无缘聆听。

晚上,周老师拿了整理好的课堂实录请我指点。

我看完这一课的实录,不禁惊诧于他对文本独特而细腻的对话。

在旁人眼中,地球本是一个纯粹的星球,没有生命,没有感情。

但是,在周老师的课上,地球已经不仅仅仅是地球,地球是母亲,是人类的母亲,是可爱、可亲、无私、美丽的母亲。

正如周老师在课堂上所讲的:

“文字后面是地球母亲的心跳,是地球母亲的呼吸。

”于是,与文本的对话成了与母亲的对话,与地球的沟通成了与母亲的沟通。

周老师的《只有一个地球》,如一片来自日边的孤帆。

它给我带来的,是生命的灿烂之光,是人性的海阔天空,是浪漫而多情的海市蜃楼。

  就在那一刻,我产生了创作《只有一个地球》的冲动在003年4月4日,是我祖母的百年诞辰。

回到老家做完祭祀,我就一个人在昏暗的灯光下开始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创作。

身边除了《只有一个地球》这篇课文,没有其他任何资料。

但我的创作状态却出奇得好,冥冥之中如有神助。

到子夜时分,在一片如潮的蛙声中,《只有一个地球》在我的笔下诞生了。

也许,这是我献给祖母的最好的一炷心香吧!

  这个版本的《只有一个地球》,大体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资料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情绪。

  三、了解课文的主要资料

  引导学生初步读悟写地球资源的两段话和写人类别无去处的两段话,然后借助课文的最后一段来归纳课文的主要资料。

  四、回归课文整体

  引导学生将课文的最后一段跟课文的资料、课文的结构、《时代周刊》评选地球为新闻人物等联系起来,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想像情境

  (呈现“地球”图片。

  师: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人类的母亲。

是她,无私地养育着我们;是她,精心地保护着我们。

以前,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以前,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但是这天,就在这天,就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这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富足的这天,我们的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声。

这哭声,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传来的呢?

  二、品读重点语段

  1.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地球上的一天》,引导学生品读第4自然段。

  2.从倾听地球母亲哭诉的角度切入,补充《生物圈2号》,引导学生品读第8自然段。

  三、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

(播放满文军的《懂你》)地球!

我亲爱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

  你的孩子:

  四、点题结课

  2003年4月10日,温州苍南,我的《只有一个地球》首次登台亮相。

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将与地球的对话转换成与母亲的对话,这个对话角度是新颖的、独特的。

阅读教学中的对话,基础在教师与文本的对话。

倘若教师与文本的对话能够“见人所之未见,发人所之未发”,那课的成功就有了一半的根基。

  2.以感情为主线构筑对话的流程,避免了常识课的嫌疑。

文本中有关地球环保的知识点成了培植、激荡、融化学生感情的支撑点,课有了活的气韵和美的意境。

语文课中“知识和潜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维目标的融合,感情是一个不错的平台。

许多课文,知识是浸润着感情的知识,过程是流淌着感情的过程,潜力因了感情才有动力,方法因了感情才有灵性。

如此一来,感情就成了一个场,融入其中的有知识、有潜力、有过程、有方法,当然更有态度和价值观。

  3.补充的两个课外资料典型而具有震撼力,它们既是一种对文本的拓展,又反哺了对文本的感悟。

这在拓展阅读的理论上,是一种具有原创好处的概括。

从某种角度看,拓展阅读是基于文本、服务文本的,拓的是文本深藏着的意蕴,展的是文本包裹着的内涵。

  4.遗憾的是,这个版本对课文的感悟缺乏层层剥笋式的深入,必要的咬文嚼字、字斟句酌因为缺乏点的开掘而显得浮华、浅薄。

语文意识、语文味道反而被知性的拓展和感性的激荡给稀释了。

  承——桃花潭水深千尺

  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是在经过灵魂的涅槃之后悄然再生的。

我在想,语文味是怎样烹调出来的呢?

烹调语文味的油盐酱醋又是些怎样的作料呢?

通读就应是的,品词就应是的,写话也就应是的。

第一版的《只有一个地球》,诵读占了它足够的分量,写话也有了它恰当的位置,缺的恐怕就是品词了。

  品哪些词?

为什么要品这些词?

品词的什么?

怎样引导学生去品好这些词?

品词与感情这条主线怎样融合?

品词与知性的拓展怎样结合?

品词如何使学生对课文的感悟层层深入?

  思考是痛苦的,否定自我是痛苦的。

此时的我,应对着《只有一个地球》,“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而心里却“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品词”的问题一向索绕着我,像一群嗡嗡闹转的蜜蜂,又像一个个深不见底的漩涡。

这样煎熬着达数月之久。

直到2003年的9月18日,在我完成了户外语文综合性学习课《相约拱宸桥》的电视直播之后,思考的触角才真正钻入了词的沙滩,并最后挖出了一个个五光十色、形态各异的词的贝壳。

  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大体思路如下: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资料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情绪。

  三、品读1-4自然段

  1.用反诘法引导学生品读“很小很小”。

(跟茫茫宇宙比、跟浩浩大海比、跟芸芸众生比)

  2.品读“生态灾难”。

说说你明白的生态灾难,想像你看到的画面,补充《地球上的一天》。

  3.品读“不加节制”。

由这个词你联想到了哪些词?

  四、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1.应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

  2.应对生态灾难,《时代周刊》是怎样呼吁的?

  3.应对生态灾难,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呼吁呢?

  第二课时

  一、创设想像情境

  (呈现“地球”图片。

  师:

同学们,这就是我们的地球,这就是人类的母亲。

是她,无私地养育着我们;是她,精心地保护着我们。

以前,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美丽壮观;以前,我们的地球母亲是那样的和蔼可亲。

但是这天,就在这天,就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这天,就在人类生活日益富足的这天,我们的地球母亲却止不住发出了悲惨的哭声。

这哭声,是从课文的什么地方传来的呢?

  二、品读5-8自然段

  1.品读“四十万亿公里”。

猜想:

时速为一万公里的宇宙飞船要飞多久?

  2.品读“移民基地”。

补充《生物圈2号》(播放)

  三、再次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1.应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

  2.应对生态灾难,《时代周刊》是怎样呼吁的?

  3.应对生态灾难,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呼吁呢?

  四、倾诉读后感

  从向母亲诉说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写话并朗读。

(播放满文军的《懂你》)地球!

我亲爱的母亲:

_________________

  你的孩子:

________________

  2003年9月21日,台州临海,第二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粉墨登场。

课后我做了如下反思:

  1.咬文嚼字、浓墨重彩的处理,最后烹制出一堂语文味十足的课。

单就“生态灾难”这一貌不惊人的词语,就大有点石成金的味道。

“生态灾难”,实在是一汪深及千尺的桃花潭水,平平淡淡的四个字,却写尽了《只有一个地球》的全部忧患和震撼。

但如果不加品味,其中的信息、形象、情感、意蕴是难以生成的。

怎样品?

一是调取积累以丰厚信息,让学生说说自己了解的某种生态灾难;二是展开想像以彰显形象,让学生说说随着生态灾难的降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怎样的情景;三是拓展背景以激荡感情,透过教师声情并茂地朗读每一天发生在地球上的污染数据,激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四是奇特联想以敏化语感,让学生说说此刻读着“生态灾难”四个字,它们仿佛变成了什么。

正是字词句篇,将语文和人文牢牢地粘在了一齐。

  2.对地球、对人类的忧患和珍爱之情依然让人荡气回肠。

感情依然是那样鲜明、那样执著地成为第二版《只有一个地球》中最亮丽的一道风景线。

有所不同的是,这一版的感情更深地根植于语文这片广袤而肥沃的原野上。

学生的感情是在品味和咀嚼文本的重点词句后油然而生的,不架空、不做作、不浅薄、不浮华。

而教师充满着强烈的抒情色彩的话语风格,也为课堂上诗化情感场的营构带给了强有力的支架。

  3.相比第一版的《只有一个地球》,第二版对课文1-8自然段的处理,采用了相对集中、层层深入的板块策略,避免了第一版由于分散感悟、螺旋递进带来的不必要的重复和烦琐。

而对课文最后一段的感悟,则采用了一唱三叹、螺旋上升的复沓回环结构,大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课堂韵致。

  4.问题呢?

我茫然四顾,却只见“竹影扫地尘不动,月穿潭底水无痕”。

等着瞧吧!

  转——惊风乱芙蓉水

  转的机缘最之后了!

2003年10月11日,我在广东番禹讲课,遇到了上海师大的吴立岗教授。

在上午的学术报告中,吴教授谈到了“阅读教学中质疑问难和感悟积累的关系”问题。

他的基本观点是:

1.要辩证地理解感悟和质疑的关系。

2.要在阅读教学中腾出时间让学生质疑问难。

3.感悟和质疑的安排,要因文而异、灵活处理。

4.要教给学生质疑的方法。

  悟则有余、疑却不足,正是第二版《只有一个地球》的问题所在。

两个课时,纯而又纯的感悟,看似通达、实则平庸。

我猛然想起了清人唐彪的话:

“凡理不疑必但是悟,唯疑而后悟也。

小疑则小悟,大疑则大悟。

故学者非悟之难,乃疑之难也。

”学生在课堂上能主动质疑,不正是一种“惊风乱芙蓉水”的课堂审美意象吗?

它们溅起的是一圈圈思考的涟漪、是一叠叠好奇的波纹、是一朵朵才情的浪花。

说来惭愧,我自1998年出道以来,大大小小上过500多节公开课却从未上过质疑型的语文课。

对感悟型的语文课可谓驾轻就熟、游刃有余,但也大有“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的感喟了。

我突然产生了试一试质疑型语文课的冲动。

说不上为什么,也许是静极思动、物极必反吧?

第三版的《只有一个地球》,就这样被催生了:

  第一课时

  一、创设问题情境

  讲述《时代周刊》评选“年度新闻人物”的故事,然后导入本课教学。

  二、初步感受课文资料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后畅谈自己的情绪。

  三、深入感悟课文资料

  1.学生自由读课文,划出带给你这种情绪的文字。

  2.组织交流,根据学生的发言,随机抓住下列几点引导学生深入感悟:

  ①人类活动的范围就很小很小了。

  ②但是,如果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必将越来越少。

  ③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了严重的威胁。

  四、读悟课文最后一段

  1.应对生态灾难,作者是怎样呼吁的?

  2.下应对生态灾难,《时代周刊》是怎样呼吁的?

  3.应对生态灾难,我们又该做怎样的呼吁呢?

  第二课时

  一、激发质疑兴趣

  古人说过:

读书,必须要学会主动提出问题,自主解决问题。

但是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