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94349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52.47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docx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

关于红色教育的心得体会大全

红色教育有哪些心得体会呢?

小伙伴是否在为这个问题而烦恼呢?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相关的范文,下面大家一起来参考借阅一下吧。

篇一

深秋的闽西,呼吸的每一口空气都带着沁人心脾的寒意。

经过一整天的奔波劳顿,虹口区第十七期青干班全体学员终于来到了福建上杭这片红色的土地。

从今天起,他们将在这里回眸硝烟弥漫的革命血火,重温那激情燃烧的光荣岁月。

11月22日上午,青干班全体学员来到古田会议会址,在工作人员的讲解下,参观古田会议纪念馆,深入了解古田会议的背景、内容、意义等。

1930年1月5日,古田会议一周之后,为了回答一些人“红旗还能打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同志挥毫写就了名篇《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中国革命高潮快要到来……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

”激动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学员们还瞻仰主席园,向毛主席像敬献花篮,并在庄严肃穆的气氛中,青干班临时党支部的全体党员一起举起右手,重温入党誓词。

回顾历史,是为了更好地开创未来,古田会议精神永放光芒,也将永远照亮我们前行的路。

下午,全体学员驱车赶往才溪乡。

才溪乡调查纪念馆前,“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几个鲜红的毛体大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旁边的“红军公田”里,郁郁葱葱的绿芽从泥土里探出,历史的沧桑厚重与现实的勃勃生机在这里交汇、碰撞……

在才溪乡调查纪念馆里,学员们认真观看一件件展品,学习毛泽东同志开展调查研究的方法。

他白天奔走在窄小崎岖的山村小道上,进村入户,遍访农家;农耕时节,他习惯卷起裤脚,下田帮农民干活,与群众打成一片。

他说:

“向群众求师调查,要有眼睛向下的决心,还要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

”他召开各行各业人员参加的座谈会,访贫问苦,探望烈军属。

每召开一次座谈会,他会事先列出详细的调查提纲。

座谈会上,他仔细询问,认真记录,并不时起身给与会的群众发卷烟,“我请你们来,你们就是我的先生,学生对先生理应恭敬嘛”。

《才溪乡调查》体现了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优良作风,是我们党群众路线形成过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和践行群众路线的典范,至今仍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指导意义,无论是在当前的学习培训期间,还是今后回到工作岗位以后,都要时刻牢记群众观念,发扬求实精神,按照市委和区委的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不断提高工作和决策的科学化水平,为虹口高水平高品质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篇二

11月15日,中共上海市委党校2017第1期(总第1期)处级干部进修班的学员们迎来了本期培训的一场“重头戏”——奔赴云南省文山州老山前线进行为期四天的现场教学活动。

15日一早,天还蒙蒙亮,学员们就在学员工作处副处长杨育林、班主任袁伟以及徐一文老师的带领下,乘大巴赶赴虹桥机场。

3个小时的空中飞行,近6个小时的长途大巴后,入夜时分,我们终于来到了老山干部学院。

征尘未除的学员们,连夜换上戎装,进行了教学活动开班式。

当大家穿着墨绿色的65式军装,在专业老师的辅导下,深情唱起《老山兰》等革命歌曲时,我们仿佛置身那个战火纷飞、硝烟四起的战争年代,喷涌的青春扑面而来,至今仍能感到它灼人的热度。

第二天上午,一位老政委的深情讲述又一次将激情点燃。

王锦志政委是当年从上海部队开赴老山前线的一名老兵,战后退役留在文山一直工作至今。

世事变迁,却不能改变他军人的气质;生活重担,压不弯他挺直的脊梁。

当王政委用饱满深情又激昂顿挫的语调,娓娓讲述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老山精神”,讲述张大权烈士、吉兴林烈士、赵占英烈士、周世军烈士以及上海籍烈士刘贵彦的故事时,很多学员无法抑止自己的喷涌眼泪,“老山精神”就这样走进了每个人的心田,在那里悄悄埋下了一颗革命的种子。

授旗、出征,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午饭后,我们一路行车来到麻栗坡县边防部队老山干部学院训练基地,开展军人队列和军容军纪训练。

整整一个下午,顶着烈日,学员们站军姿、练稍息、踢正步,尽管并不专业,尽管腿脚酸麻,但所有人都拿出最饱满的精神状态,投入到军训中,一招一式都力争完美,心中所想,就是不能让身上的这件军装蒙羞。

翌日一早,我们又出发前往麻栗坡烈士陵园,祭奠英烈,瞻仰先贤。

青山处处埋忠骨,何须马革裹尸还,960位烈士在这里长眠。

在他们曾经抛洒过青春和热血的地方,为他们点上一支烟,为他们献上一枝花,为他们轻轻擦拭墓碑,先烈们,安息吧!

你们的精神永垂不朽,你们的功绩永垂不朽!

祭拜过先烈,是时候登上老山主峰。

这座英雄的山峰,作为名震中外的自卫还击和防御作战的主战场,耸立在祖国的南疆,屹立于人们的心中。

在老山连连长的一路讲解下,学员们参观了烽火台、瞭望台、猫耳洞等战地设施,每到一处,对不怕苦、不怕死、不怕亏的“老山精神”又多了一份切身的感受。

在茂密的丛林中,嘹亮的冲锋号仿佛再一次划破长空,激励着所有人沿着先烈走过的足迹,砥砺前行。

11月18日,在完成四天紧张而忙碌的现场教学后,学员们踏上了归途。

此刻,每个人心里都是沉甸甸的,当硝烟散去,和平降临,当年发生在中国南方边境的那场军事冲突已经成为历史,与人们渐行渐远。

然而,“老山精神”却一直占据着几代人的心灵制高点,我们来过,触摸过,感受过,这份精神的力量让我们淬炼了信念,洗涤了灵魂,净化了心灵。

老山精神作为井冈山、延安精神的延续,是国家民族精神的一个组成部分,不断地激励我们后来人,走好新的长征路。

组织活动中,学员们纷纷表示,作为上海宣传系统的处级干部,在新时代上海当好全国改革开放排头兵和创新发展先行者新的征程中应尽力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发挥自己最大的能量,以告慰革命先烈的在天之灵,让老山精神在新时期再放光芒!

真是一次老山行,一生老山情!

篇三

红旗渠之行让人倍感震撼、催人奋进。

前后三天的现场教学,是一次收获满满的党性洗礼,也是一次“三观教育”的实在体验。

通过这次学习,我了解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深刻感受了老百姓的“扁担精神”和“四有”好干部的谷文昌精神,对“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句话也有了更深的理解,具体有以下几点体会。

一是要正确处理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的关系。

红旗渠工程涉及两省的水资源和房屋拆迁补偿问题,签订的协议内容充分体现了当时领导的大局意识和宽阔胸怀,包括当时山西省有关领导的全局意识和整体观念,这也是团结协作的生动写照。

当今时代需要这样的意识,也呼唤这样的意识。

二是干事创业要有精神和信念的支撑。

“用上水”“吃上水”是林县人民千百年来的追求和梦想,也是党组织和广大群众的共同愿望,由此产生了“战太行,定叫漳河来我乡”的豪迈气概、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紧迫感以及宁愿苦干不愿苦熬的“倔脾气”。

这些精神和信念就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就是敢于战胜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扁担精神”。

三是党的工作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

发动群众建设社会主义事业仍然是我党在新时代的重要命题,红旗渠工程是经典教案。

在60、70年代,党组织广泛动员,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重要作用,取得很多非凡成就。

如今,我们党正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依然必须依靠群众,发挥人民群众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四是要有艰苦奋斗的精神。

60年代初正是我国三年自然灾害最严重时期,林县人民为了早日通渠,上山挖野菜、爬树摘树叶、下河捞水草充饥,甚至得了浮肿病,在这样极其恶劣的条件下,还坚持开山凿洞,如果没有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精神是很难做到的。

当今时代,我们的物质生活富裕了,但还存在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要实现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仍然需要我们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

五是要有创新创造意识。

这种创新创造意识来自实践,来自对困难的克服。

在开凿青年洞等工程段时,面对坚硬的石英岩,青年突击队和开凿群众想出很多开山放炮的方法,极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工程进度也大大推进。

我们因此坚信:

只要真正想干事创业,办法永远比困难多;真正的创新来自实践,人民群众是创新的主体,真正的智慧来自于人民。

   六是要正确看待干部的错误和不足。

红旗渠修建过程中,上级部门对杨贵私自动用3万斤国库粮之事作了宽松处理,这在当代依然有其现实价值和借鉴意义。

2016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报告中专门提到容错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和容错机制,给改革创新者撑腰鼓励,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这一机制如真正落地,将极大地挥散干部心头“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的阴影,有利于干部放开手脚大胆干。

是否能容错的关键,应该是看事情的出发点,是不是一切为了人民,是不是为人民群众谋利益。

    七是只有领导带头,群众才有劲头。

领导干部要有担当、敢担当,红旗渠精神也是党员干部勇于带头、勇于担责的写照。

副县长、红旗渠指挥长马有金与群众一道打钎放炮的画面深深印在我的脑海。

在上级调查组调查核实情况时,杨贵书记为县委组织部长主动担责的话语言犹在耳。

杨贵书记步行三天查看工地,开展调研也牢牢地记在我的心间。

领导干部特别是基层领导干部不能停留在号召发动上,而是要深入基层一线,开展调查研究,了解实际情况,甚至与群众干在一起。

只有这样,才能在第一时间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和解决问题。

更重要的是,群众知道领导与自己干在一起,信心更足,劲头更大,成效更明显。

八是求真务实始终是我们必须坚持的工作作风和良好品行。

红旗渠工程修建过程中,当发生政策举措和实际不相符的情况,林县县委班子能坚持实事求是的精神,及时调整施工方案;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一刀切”地执行上级决定,这是务实作风,也是共产党人党性所在。

由此,我深深感到,我们党员干部应该加强责任如山、敢于担当、无私奉献和辩证思维的党性锻炼,使自己成为新时代忠诚、担当、干净的人民的好干部。

责任如山意味着我们共产党人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负责敬业和对群众满腔热情的关怀;意味着在百姓遇到困难和受灾受难时,要与他们共渡难关、共建家园;意味着党的干部始终要不忘初心,牢记历史使命;意味着在深入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工程和伟大梦想过程中,至死不渝为百姓谋幸福的党性要求。

敢于担当意味着我们共产党人在困难面前不低头,在挫折面前不言败,在逆境之中不退缩的豪迈气概和坚强的党性要求;意味着在带领人民群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新征程中,要锐意进取,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意味着要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铁一般的意志,敢于破题;意味着在成绩面前不骄傲,在问题面前不畏缩;意味着既敢于坚持原则,又敢于反思自己,还勇于容纳他人批评,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担当如铁。

无私奉献意味着我们共产党人要冲在前沿阵地,与群众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干;意味着要像王有金那样发挥勇挑重担、轻伤不下火线的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意味着要像谷文昌那样,“不制服风沙,就让风沙把我埋掉”大无畏气概;要有“敢叫日月换新天”的豪情和“精卫填海”执着精神;意味着要有为人民谋利益而不怕牺牲自身利益的党性要求。

辩证思维意味着我们共产党人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意味着要坚持矛盾论、“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意味着要既看现象,又看本质,深刻认识和把握事物的内在规律,找准解决问题的突破口。

篇四

毛主席说过,“人是要有点精神的”。

红旗渠不仅是技术、工具的胜利,更是人的精神的胜利。

它饱含着在极端艰苦的环境下,不畏艰险、攻坚克难的斗志;蕴藏着万众一心、携手并肩,为了一个共同的目标而奋勇进击的豪迈;彰显着无所畏惧、九死一生,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韧性。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改天换地的创业精神。

林县人民为了改变干旱缺水的贫困面貌,仅靠一锤一铲一双手,苦战10个春秋,战天斗地、矢志不渝,在太行山的悬崖峭壁上凿石掏渠,修成了“人工天河”红旗渠。

他们没有向贫困的生活环境低头,没有向贫瘠的自然环境屈服,他们通过科学论证、大胆决策,加上人定胜天的自信,充分发扬敢想、敢干的精神,修建了举世闻名的红旗渠,改变了面貌。

“一根扁担创家业”,石板岩供销社的社员们肩挑货担绕山转,永不言苦;跌倒站立再前行,永不言败;与时俱进求发展,永不言止。

连接起一条工业与农业、城市与乡村、生产与消费的纽带,为山区经济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当前,上海正在全力推进自贸试验区和科创中心建设两大国家战略,浦东都是主战场。

在浦东二次创业中,当好改革开放排头兵中的排头兵、创新发展先行者中的先行者,需要我们有奋战于悬崖峭壁之上,逢山凿洞、遇壑架桥的勇气和魄力,在“创”上用劲使力。

当前,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没有先例可循,更需要我们进一步转变观念、勇于探索,稳步推进行业管理手段和监管模式等各方面的创新,充分激发新机制新体制的活力与效能。

比如,在生活垃圾综合单价试点工作中,我们探索推进以“总量控制、源头定价、经费包干、减量奖励”为目标的综合单价管理,建立以市场为导向和分类指标控制相结合的垃圾分类减量模式,确立各街镇生活垃圾源头管理的主体责任,激励和提升各责任主体的减量积极性。

通过此次重温红旗渠精神,感到与林县人民“定叫山河换新装”的豪情壮志确有差距。

在以后的工作中,在需要攻坚克难、爬坡过坎时,我们不妨问一下自己:

今日之困难,是否难过当年修建红旗渠?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为民服务的公仆精神。

所谓公仆精神,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属于人民的精神。

有人说,红旗渠能够修成,得益于一个字——“敢”。

那么,他们又凭什么敢呢?

老书记杨贵说,我们是为了人民修渠,依靠人民修渠,所以才“敢想敢干”。

“为了人民”是修建红旗渠的根本出发点,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党的宗旨的体现。

“依靠人民”是修建红旗渠的根本力量,是党的群众路线的体现。

红旗渠精神集中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体现了党员干部对党忠诚、矢志不渝的政治品格,体现了服务群众、为民造福的宗旨意识,体现了敢想敢为、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体现了同甘共苦、以身作则的工作态度。

新时代,再出发。

习近平同志说,“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十九大报告中,“人民”二字一共出现了203次,“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不变的初心和情怀。

作为一名城市管理的参与者,我的工作与民生息息相关,我们要围绕“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城市是始终有温度的”等顶层设计要求,加大“五乱”整治力度、持续推进违法户外广告整治、推进垃圾分类分流工作、绿化林业建设,加强区域精细化、精深化、人性化管理,确保设施齐全有序,马路平整干净,绿化美观舒适,不断提升城市品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

——红旗渠精神是一种造福子孙的奉献精神。

村民说:

“困难是暂时的,咱不吃点苦把漳河水引回去,能让子孙后代一直种旱地吃糠咽菜吗?

谁愿意叫孩子打光棍娶不上媳妇呢?

咱们受点潮挨点冻,为的日后有水喝,有粮吃,睡个暖和觉。

”质朴的语言蕴含着深远的意义。

红旗渠的建成,功在当代,造福千秋。

不仅解决了全县人畜吃水困难,而且把大部农田变成了水浇地,为农业生产创造了良好条件,为逐步实现工业化、现代化、城镇化奠定了基础。

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

生态文明建设就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大事。

作为一名环保市容工作者,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既是义务责任,更是历史担当,我们任重而道远。

绿水青山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金山银山”,也是我们可以留给子孙后代的“宝山福山”。

这些年来,我们加快推进滨江森林公园二期、南汇生态专项等外环生态专项建设,积极推进合庆生态廊道、老港固废综合利用基地周边生态防护林等市级生态廊道建设,推进川杨河生态廊道建设等公益林建设。

再难再累,也要给子孙后代创造一个优美环境。

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我们更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树立坚定的理想信念,将为民服务作为不懈的追求,凝聚起推动改革和发展的精神力量,奋力谱写时代新篇章。

篇五

上世纪六十年代,林县人民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以“重新安排林县山河”的气概,在太行山上凿山开渠,历经十年建成红旗渠,孕育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红旗渠精神。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传承和创新红旗渠精神,在新的伟大实践中,丰富红旗渠精神的时代内容,激励人们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不断迈进。

传承红旗渠精神,要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的宗旨意识。

能吃上水、用上水是当年林县人民的最大梦想,修建红旗渠就是满足人民群众最迫切的需要,红旗渠精神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党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

传承红旗渠精神,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

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党的领导下最大限度的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主义优越性,红旗渠的精神蕴含着我们的制度自信。

实践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

新时代的建设,需要进一步强化理想信念,最大限度地凝聚共识、形成共同理想,精诚团结、同心共筑中国梦。

传承红旗渠精神,要坚持实事求是、科学发展。

红旗渠建设过程中“盘阳会议”及时调整施工方案、“百日修整”留下精兵强将凿通青年洞、“隔三修四”激发修渠热情等等,无不体现了林县共产党人因地制宜、科学决策的求实精神。

当前,我们已进入改革的深水区和攻坚期,必须立足中国实际,坚持求真务实、坚持问题导向,勇于修正错误,遵循历史发展的规律实现中国梦。

传承红旗渠精神,要坚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

林县人民“宁愿苦干也不愿苦熬”,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红旗渠的建成也极大激励了林县人民,正如杨贵书记所说的,林县人民的精神变了,激发了创造活力。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红旗渠精神也注入了改革开放的现代意识,上海在“勇当排头兵、敢为先行者”的征程中,要继承和发扬红旗渠精神,以敢为天下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迎难而上、奋勇争先。

篇六

50年前,在毛泽东思想指引下,在林县县委的带领下,英雄的林县人民发扬艰苦奋斗、开拓创新的精神,掘壁穿石、挖渠千里,历时十年,修建起“人工天河”——红旗渠,也铸就了“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

通过现场教学,我心灵上受到巨大震撼,精神上得到极大充实,感悟油然而生。

一是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林县党委一班人在上级党委的领导下,面对当时当地的实际情况,经过调查研究,倾听老百姓的需求,把老百姓的需求作为自己的使命,又把干部群众组织起来,这才能在那么艰苦的条件下,开凿红旗渠,干成了许多代人想干而没干成的事。

二是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精神。

林县的干部群众在当时那么艰苦的条件下,苦干十个春秋,硬是在那悬崖绝壁上“扒”出了一条渠,硬是把千里之外的漳河水引入了林县。

三是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严谨细致的科学精神。

观摩中了解到,当时他们专门组织技术人员,经过充分考察、精密测量、严格计算得出1/8000的坡降,他们还因陋就简利用脸盆、木凳作为测量工具,严格控制施工精度,这些都显出他们尊重科学的精神。

四是红旗渠的修建体现了敢于担当的精神。

当时县委一班人如果不提出修渠,照样可以都当太平官,也不会遇到之后一系列的困难和非议;在修渠过程中,发现原先思路有问题时,迅速召开大会,公开承认不足,调整建设方案;当上级调查组来调查时,县委一班人实事求是反映情况,不唯上,坚持安排300多名青年凿通青年洞,继续修渠工作,这些在当时都需要很强的担当精神。

党的十九大已经闭幕,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但要把蓝图变为现实还有很长、很艰难的路要走。

要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把我国真正建设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必须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行动指南,弘扬红旗渠精神,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强化宗旨意识,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脚踏实地、不懈奋斗。

篇七

陈潭秋纪念馆位于湖北省黄冈市黄州区陈策楼镇(原黄冈县陈策楼村),现纪念馆是“陈谭秋故居公园”的一部分。

纪念馆正门口,是一汪清水池塘。

进门往左,是著名的陈策楼,往右则是红色广场。

广场的主体是用黄冈特有的红色砂石制作而成的大型浮雕,浮雕的主图案是党旗,党旗下面则是各个历史画面,展示了陈潭秋光辉战斗的一生。

走进纪念馆,能看到:

陈潭秋的家庭情况与青少年时代,1920年他和董必武、刘伯垂等7人,创建武汉共产主义小组,组织马克思主义学说研究会;1921年7月他与董必武参加中共一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他担任中共武汉地委、湖北地委主要负责人,发动与领导武汉的反帝爱国运动,组织京汉铁路工人罢工斗争,以及出席中共五大;他到苏区后,先任福建省委书记,后又转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长),以及他在共产国际工作的情景;1943年9月,他在新疆迪化(今乌鲁木齐)惨遭杀害,壮烈牺牲于天山脚下。

在纪念馆里,我一边缅怀,一边学习,被深深地感动了,记忆最深刻的,要数“5个一”:

弥足珍贵的一大回忆文章。

1936年7月,陈潭秋写了《第一次代表大会的回忆》,发表在1936年《共产国际》第七卷第4、5期合刊上。

用一篇纪念文章来回忆中共一大,陈潭秋是第一人。

学界普遍认为陈潭秋的这篇回忆文章,是弥足珍贵的历史文献。

因为他的回忆文章是在国际性刊物上发表的,层次高;一大会议结束后不久,陈公博就写了《十日旅行中的春申浦》,但是他没有提及会议的内容。

1929年12月,董必武应何叔衡要求,回忆了一大召开的过程,但是以信函的方式出现的。

一批学生与高徒。

陈潭秋的父亲教师出身,他子承父业,也成了教师,并教了一批的有影响力的学生或徒弟,如张文秋、夏之栩、林祥谦、项英等。

毛主席的嫡孙毛新宇写道:

“董必武教国文、历史。

董必武参加过辛亥革命、反袁斗争和孙中山领导的护法运动。

陈潭秋教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英语。

这两位教师是驰名武汉的进步知识分子,日后成为中国共产党的重要创始人,也是外婆走上革命道路的引路人”(《母亲邵华》,毛新宇著,中国工人出版社,2014年10月第一版,第9页)。

张文秋后来成为毛主席的亲家,而且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儿女亲家,是双儿女亲家。

张文秋的大女儿刘思齐嫁给了毛主席的大儿子毛岸英,她的二女儿邵华嫁给了毛主席的二儿子毛岸青。

陈潭秋的学生夏之栩后来嫁给了赵世炎,学生袁震之后来嫁给了吴晗,学生杨子烈后来嫁给了张国焘。

书写了她们人生的另一段传奇,因为她们的他们都是党史上赫赫有名的历史人物。

一只耳朵与一个秘密。

陈潭秋到苏区后,先任福建省委书记,后又转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粮食人民委员(部长)。

现在玩粮票收藏的人都知道陈潭秋,因为苏区的粮票上,有陈潭秋的印章。

在反“围剿”的斗争中,他筹足了军粮,保证了部队的正常供应。

众所周知,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都是来自学堂的知识分子。

在他们中间,虽出现过毛泽东这样的军队统帅,在苏区却也有一人以战士之勇,持枪作战,火线负伤,被敌人打掉了右耳朵的,他就是陈潭秋。

1943年2月7日,陈潭秋被投入监狱,受尽各种酷刑:

“坐飞机”“坐坦克”“站火炭”“杠子夹”等,但他始终坚贞不屈。

9月27日,他和毛泽民、林基路被军阀盛世才秘密杀害于新疆。

在众多的党史书中,对此惜墨如金,只用了4个字“秘密杀害”,虽然精练了语言,节约了版面和纸张,但是也掩盖了敌人的凶残与狡诈。

因此在学习与传播的时候,一定要展开,什么是“秘密杀害”?

一是敌人怕群众知道后“闹事”,选择在深夜将烈士杀害的;二是敌人怕烈士本人知道,强行蒙上头布后将烈士杀害的;三是敌人怕枪声惊动了群众,用绳子将烈士勒死的(参考《新疆冤狱始末》,中国青年出版社,1991年版,第230页)。

“秘密”还真的起到了秘密的效果:

1945年在党的七大上,代表们不知道陈潭秋已经牺牲了,依然选举他为中共中央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