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9427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5 大小:30.6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1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docx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

中考作文备考策略

第一讲:

考场作文要注意的问题和临考作文突击复习的要点

考场作文因受时间及学生心理因素影响,往往会影响学生水平的发挥,从中考阅卷中我们发现学生习作重要有以下问题:

1、龙飞凤舞,字迹马虎。

2、非驴非马,文体不清。

3、东拉西扯,切入太慢。

4、套作抄袭,流行"克隆。

5、内容造作,虚情假意。

如何在考场作文中排除不必要干扰,出奇制胜,便成了千万学生梦以求的事情。

下面将考场作文应注意的问题及求胜技巧罗列如下:

    一、美观的书写。

书写是文章的“脸面”,给阅卷老师的第一印象非常重要,它或多或少地左右阅卷老师的打分。

因为中考阅卷时,正是叁伏天气,老师要在较短的时间内阅完成千上万份卷子,工作强度非常大,时间不允许阅卷老师一字一句地修改,而是快速阅过之后便打分。

如果卷面不整齐,阅卷老师很可能会认为:

书写如此马虎,内容、结构等大概也好不到哪里去。

带着这样的“偏见”,耐着性子看完,也不可能打出很高的分数。

现在是网上阅卷,书写不美观,会把你的缺点放大,这会大大影响阅卷老师对你文章的评分,所以说,书写问题是万不可轻视的。

再说,即使一篇内容不错的文章,如果“面目”(字迹)可憎,其分值往往不理想。

为何?

其一,书写和卷面差,按评分要求要扣分,其二,试卷的“面目”在一定程度上控制着阅卷者打分的情绪。

美观整洁的书写是文章最好的“外衣”,它对阅卷者评分印象的形成是直接有效的。

所以说,答卷时,首先笔划要清楚、字体端正,切忌龙飞凤舞,一路狂草,让人难以辨认,就算文章写得好,也难以让人欣赏。

其次,字体要适中。

字体过大,卷面有拥挤繁乱之感,观之不雅。

字体过小,阅读起来如觉蚁行,极其费神。

再次,尽量少涂改。

要涂改也须规范地涂改,切忌乱涂乱画,在卷面留下醒目的墨点,造成凌乱之感。

还要给同学们提醒一下,从现在开始,答卷中都要注意不要使用改正带和涂改液。

二、拟题的创新

  “巧笑倩兮,美目盼兮”,标题是文章的眼睛,作文如能有一双美丽的眼睛,瞬间便能吸引读者,出奇制胜。

请看下列作文题目:

  A《1—2—3》《0与1》《5+2=0》以数字为题,《“C”的联想”》《“W”的联想》以字母为题。

  B《我渴望老师的“阳光”》修辞比喻、《黑白债》修辞借代、《好读书、读好书、读好书》修辞层递、《读智慧书,做有用才》修辞对偶、《都是作弊惹的祸》修辞仿拟、《躺着读书,站着做人》修辞对比、《错?

对!

》修辞设问、《绿色可听》修辞通感。

以上两组题目:

A组以数字或字母为题,新颖奇特,设立悬念,起到未见文章,先声夺人的效果。

B组题目则以修辞运用于题目当中,从题目中就能够看出出作者的巧妙构思,标新立异,同样起到夺人视线的效果。

  三、开头应简明扼要且快速入题

      文章好不好,开头很重要。

一篇文章如何开头,这影响到全文的好坏。

考场作文时间性特别强,一般六七百字就可以了,这就要求我们能迅速切入主题。

虽然不一定有"凤头"的效果,但简洁、明了是最起码的要求,从字数上说六七十字就可以了,行数上不要超过5行。

考场作文中常见的问题有下面几种:

1.没有注意文章的布局,随心所欲,显得主次不分,好半天引不出写作的主体内容。

2.一些基础较好的同学总想把最好的内容,最美的句子全写下来,出现了词语堆彻,拖沓冗长的问题,细细一推敲,完全是空洞的或无为的表达。

3.有的同学简单地把命题中所给的材料当做开头,在这次一诊考试中,大家在写《经历初三,也是一种幸福》时,有的同学就存在这样的问题。

4、盲目地写“题记”,或用小标题结构全文。

文章空有一副架子,而缺少具体的内容。

5、忽视“扮靓”开头或“突兀而起”,完全是平白如话的表达,激不起老师的阅读兴趣。

这样的文章一看开头,老师就可能“先入为主”地把你的文章归入三类文或四类文。

四、选材的创新

  拟个新颖别致的题目之后,考生该考虑如何以独到的眼光从素材库中迅速选定材料,做到在材料上立异标新,打破传统思维。

那就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一)、比如《良师》这个题目,不少考生都把“师”定格为“人”上写老师写父母,这就缺少新意。

如果能打破这个“人”为师的传统思维模式,把“师”定格为一句话,一个暗示,一个微笑或一次心灵的颤动,不就能使阅卷者获得更深刻的感受吗?

  

(二)以理出新。

比如《5+2=0》这个题目,题目本身就足够吸引人的了,“5+2”怎么可能会等于“0”呢?

原来,这里一名考生对教育现状的思考。

五天的学校教育对学生积极的影响,抵不过两天周末社会及电视节目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当学生周一返校时,上周的一切教育已返归为“0”。

这样的构思,这样的材料怎能不引人入胜呢?

文章的内容如能超越一般学生的认知领域,体现一种积累的广度和深度,也能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比如有一篇以“关爱”为题的作文,这篇文章很容易把视觉定格在亲情之间,最多不过是陌生人的关爱。

但也有的考生能联想到关爱我们生存的环境,关爱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

能以丰富的知识展现我们人类家园的现状,给读者送去了知识和情感的双重体验。

  五、语言的创新

  好的语言在文字中犹如空中蹁跹的蝶影,直接影响着文章的魅力。

优化作文语言,对于考场作文来说,俨然是成败的关键,其方法技巧如下:

  

(一)情感化技巧。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将真情灌注到字里行间,方能击人心扉,扣人心弦。

如作文《黑白债》,考生紧扣母亲乌黑发丝中的白发展开叙写,揭示岁月无情,母爱无价这一真谛,寄托了对母亲的一片深情。

  

(二)细节化技巧。

真情实感离不开典型生动的细节。

细节的多少与真实与否,反映出作者对生活的体验程度。

正是纤毫毕现的细节,才重现了鲜活的生活,才塑造了血肉宛然的人物形象。

优化语言,必须抓住细节,例如:

考生在“我喜欢童年的竹林”里写到:

伸出手,扶住竹杆使劲一摇,“哗啦”一声,雪花簌簌地如天女散花般地飘落下来,落到我的脖子里,凉丝丝的,滋润我“咯咯”的笑声。

又如:

有时,我从家里偷出绳子,牢牢地拴到竹子上,做成秋千,摇啊,荡啊,从那秋天底下,摇出我心中的歌。

这些细节,不但真实,而写得也富有新意。

  (三)人格化技巧。

人格化技巧要求无生命的事物生命化,让他们活起来,用生命之气息感染人,拉近人心。

最典型的作家刘亮程对乡野感情人格化的表达:

我一回头,身后的花全开了,一大片,好象谁说了一个笑话,把这一滩草惹笑了。

在青少年的眼里,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美好的。

人格化的语言技巧也能够将平淡之事、平常之事幻化成神奇。

  (四)动作化技巧。

动作化技巧就是把动作连贯化,它意味着紧张的节奏感,用一连串的表示动作的语言表现生活,冲击阅读的视觉,给读者以震撼。

中学时代的所有经历,大都可以通过细腻的动作描写,展现生活的真实。

  六、要沉着冷静随机应变

      我曾听一位老师说过这么一件事情,他说,有所学校有一次进行语文测试,作文题目是《我的母亲》,既可气又可笑的是有一位同学竟然写成了《我的母校》,当他醒悟时,想重新写一篇,时间却已经来不及了。

怎么办?

只见他灵机一动,提笔在文章的结尾写道:

“我的母校像我的母亲一样,我在她的怀中健康顺利地成长。

我要衷心地感谢她——我的母校——我的母亲。

”这样一来,这篇文章化腐朽为神奇,本来要离题的了,却在结尾扣住了文题,得了个合理的分。

由此可见,在考场上同学们一旦出现意外情况,千万不能惊慌失错乱了方寸,若能沉着冷静随机应变,那么就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无论何种技巧,无外乎见乎其微,见乎其真,只有如此,在平时生活积累的基础上,才能在考场中著出华章。

七、临考作文突击复习的要点

1、考试之前熟记几篇范文

考试之前熟记几篇非常优秀的范文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这样做不仅会理清临考时那种相对混乱的思路,而且会无形中记住一些好词好句,这些都是在考场上能够派上用场的。

关键在于灵活运用,而不能不顾题目要求生搬硬套。

背范文的好处在于学会一篇好的作文应该怎么写,应该包含哪些要素,并从中运用不同的句式和表达方式。

2、分析历年中考试卷

中考试题是经过千锤百炼形成的题目,它的价值相当高,同学们可以把这四五年我市的中考卷分析分析,设想如果自己做这份卷子会怎样来写?

怎样来构思?

使用怎样的材料和怎样的语言?

试着把每一份试卷的作文题目都写一下,看看自己能够获得多少分。

3、熟记古诗词和名人名言

在具体写作中能够灵活运用古诗词和名人名言,可以增加文章的厚度,体现自己的语言功力和文学才华。

4、关注近期发生的重大事件

中考提倡学生写真话、抒真情,那就离不开学生的实际,同样也离不开时代精神。

如果中考试卷中出现了近期大家都很关注的事情,评卷老师会感觉你并不是一个只会埋头拉车,不会抬头看路的孩子,对你的印象自然会提高,如感动中国的人物、日本海啸地震、核扩散、物价的飞涨、兰州高铁的建设、虚拟养老院等。

5、练习开头和结尾

阅卷场上时间紧迫,工作辛苦。

一篇作文,阅卷只用两三分钟就可以看完,实际一些老师更快,更有“生死时速12秒”之说。

一般来说,作文的开头结尾会看得细致些,中间部分就看得快些。

因此,考场作文的开头和结尾就显得非常重要。

6、复习努力做好四件事

①把握复习目标,例如以写“中规中矩”文为基本训练,以写“别开生面”文为辅助手段。

或者说,先写基本得分文,再写创新文,以内容“中规中矩”为基本得分点,以形式优美为抢眼点,在题目优美、语言优美、段落清楚、行文优美、词章华美等方面狠下功夫。

重视基本文体的训练,如记叙文写作练习、议论文写作练习、散文写作练习等。

现在很多学生的考场作文常出现非驴非马、文体不清的问题,如写记叙性散文,没有记叙要素的交代,行文没有线索,语言平淡,缺乏细节化、情感化、人格化、动作化描写,全文只是概括性叙述;写作议论文则是或者堆砌事实,或者以叙代议,或者空洞说理,或者观点流于大众,毫无新意等。

“符合文体要求”这是同学们在写作中首先要注意的问题。

②明确复习重点,继续重视增强审题能力,尤其要理解题目中材料的意思和作用,如背景提示、语意提示、范围提示、角度提示等;要学会一套应用自如的文体形式,学会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做到呼之即出,该出手时就出手;要善于分析场上情况,选择“人无我有”的新颖观点和新颖形式。

重视考场作文的一些写作技巧的训练和写作心理的辅导。

③做好几个储备,做到胸中要有现成的文章套路,手中要有自己的作文范本,脑中要有熟透的新旧材料。

④把握复习内容,比如思维方式、现实生活、人文特点等,重点把握一些话题,如成长、做人、传统美德、幸福观、平凡与伟大、荣与辱、“扫一屋与扫天下”、环境等问题。

也要重视后期复习中写作练习的“量”和“质”。

以上所讲只是考前突击的参考,无论怎样,同学们要明确平时的努力是第一位的。

兰州市中考作文分项评分标准(60分)

综合评分

中心与材料(25分)

语言(25分)

思路与结构(10分)

A

60—5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有新意,对生活的认识正确,且有自己的见解,感情真挚,想象力丰富。

能准确,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言流畅,有一定的表现力。

 

思路通畅;层次分明,且结构安排有特色。

分项

得分

25—22分

25—22分

10---9分

B

52--43分

题意理解正确,中心明确;选材恰当,对生活的认识正确;感情真实,有一定的想象力。

能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语句通顺,用语恰当。

思路连贯,条理清楚,结构合理。

分项

得分

21---18分

21---18分

8----7分

C

42--33分

题意理解基本正确;选材基本能为中心服务;对生活的认识基本正确。

思想表达基本清楚;语句基本通顺,用语基本正确。

思路基本清楚,结构基本合理。

分项

得分

17---14分

17---14分

6---5分

D

32分以下

题意理解偏颇,中心不明确;内容空洞;选材不合理;缺乏真情实感。

(四项中符合一项,皆为D)

思想表达不清楚;语句不通顺;用语不恰当,或病句较多(三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思路不清楚;结构不完整。

(两项中符合任意一项,皆为D)

分项

得分

13分以下

13分以下

4分以下

说明:

(1)A等基准分为56分;B等基准分为47分;C等基准分为36分;D等基准分为25分。

(2)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达到B,可考虑A;其中一项富有特色,其他两项在A、B之间,可考虑满分。

(3)严重偏离题意,或语病严重,或不足300字,得分不超过16分。

(4)思想内容不健康,最多评C等。

(5)未写题目扣2分。

(6)标点不正确(标点不逗或一逗到底)总扣一分。

第二讲 关于作文中审题

(一)审题的含义

审题是作文的第一步。

“题”,包括作文题目、作文材料、写作要求。

“审”即是对“题”的内容逐项细读,体会题目及各项要求的内容,清楚准确地把握题中“明示”和“潜在”的各项要求。

它包括以下两点:

1.弄清作文题目的意思,具体指文体要求、内容要求、范围要求、重点要求。

2.弄清与作文题目有关的命题要求,包括格式要求、字数要求、写法要求。

(二)审题的方法与技巧

 1.命题作文

1辨明文体

辨明文体就是借助于一些经验上的认识来审视命题以确定该写何种文体的一种方法。

其技巧是:

  一是看题目中有没有表示体裁的字。

  有些命题作文题目中往往有表示体裁的字眼:

记叙文常带“记”“忆”“游”“事”“一件”“一位”“一场”等;说明文常带“介绍”“自述”“怎样”“什么”等;议论文常带“论说”“驳斥”“小议”“有感”“启示”“说开去”“之我见”等。

这些字眼可以帮助我们正确把握文章的体裁。

   二是看命题有没有提出体裁的限制。

有些命题作文虽然在题目上无法分辨体裁,但在作文要求上则确切指明。

如2009年浙江卷作文题紧接题目就提出文体要求(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2008年兰州市一诊作文题二选一,其一为以“温馨”为题目作文。

文体要求为“文体自定,诗歌除外”2010年兰州市一诊作文题为“与生命相关”,文体自选。

2010年兰州市中考作文题目“   让我陶醉”,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2011年中考作文题为“雨露”,文体自定,诗歌除外。

  2分析文题的语法结构

  这是一种通过对题目的语法结构作出分析,以确定作文的思维走向的审题的方法。

这种方法有助于我们确定写作的范围、对象、重点等,从而捕捉到命题意图,确立写作主旨。

   命题作文的标题一般有“独词式”“短语式”“单句式”“复句式”几种,以下分别举例说明。

独词式:

如“尝试”,“试”是“实验”,与“尝”同义,“尝试”就是在某种目的、想法支配下去做某事,事不是偶然的,不期而遇的事,也不是去做重复熟练的事。

再如“父辈”这个题目中含有两个语素“父”和“辈”,为偏正关系的词语,意为“父亲那一代人”。

显然题目要求写的对象是一个群体,并对这一群体的范围做了限制,只能写父亲所属的那一群体。

短语式:

如“我的财富”这是一个偏正短语,其中“财富”是中心词,限定了所写的主要内容,而“我的”又对“财富”起限制作用,表明只能写“我的”财富,而不是“他的”“你的”财富。

再如“要学会关心别人”这是一个动宾式短语,“要学会”这一动词词组所带的宾语是“关心别人”。

这个题目的范围已定,文章应该谈“关心别人”这种美德,但题目对写作的角度做了要求,须从“要学会”的角度来写,这实际上是告诉你“关心别人”的美德并非与生俱来,是要从学习中得来,有了这样的分析,就不会出现大谈“关心别人”,而忽略“要学会”这层意思,以致偏颇文题的情况。

单句式:

如“我们生活在同一块土地上”这是一个单句,对单句进行分析,可知题目是要求写我们生活的,而且限定了地点即“同一块土地上”。

其中主语“我们”表明文章不能只写一个人,补语“同一块土地”表明生活空间相同,这样就确定了文章所写的内容。

复句式:

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该题语出宋代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意为“在天下人忧之前忧,在天下人乐之后才乐”。

这是一个并列关系的复句,既然是并列,写作时当然应该“忧”“乐”并提,对这种“忧”“乐”所表达出来的人生观进行议论。

重前略后或重后略前都是不恰当的。

3分析文题中词与词之间的关系

有一类作文题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概念构成的,概念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审视这一类题目,必须辨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确定概念之间具有怎样的逻辑关系。

通常所提供的概念之间或是因果关系,或是目的关系,或是条件关系,或是递进关系,或是并列关系等,有时多概念之间还会是循环关系,在明确了题目之间的关系后再进行构思成文,才能做到切题。

如文题“树木.森林.气候”中,这三个概念之间有着内在的有机的联系,他们相互影响,相互促成,构成一种循环的关系。

树木组成森林,森林影响气候;气候形成后,又反过来影响着森林,促成树木的生长,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可以把这种相互关系和社会实际进行类比,挖掘出了它隐含的意思:

即可以把个人看成是树木,把社会风气看做气候,进而可以在文章揭示这样一种社会现象与道理,即“每一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许多人一起共同构成社会-----只有整个社会绝大多数成员的思想品德好了,整个社会风气才会好,但离开了一个个社会成员的思想好转,也就谈不上社会风气的好转------整个社会风气变好了,会使我们更快的成长----由此可见,要形成一个好的社会风气,就必须“从我做起”。

2012年《读者》杂志高考作文素材中有一篇文章——《我们是什么,中国是什么》就是讲这个道理。

又如,文题是“中学生活的回顾与思考”这两个概念之间本是并列关系,同时又是目的关系。

“回顾”的目的是为了引发“思考”,即由对中学生活的回忆,上升到理性的认识。

4增补信息

有些命题作文的题目具有外延相对大,内涵相对小的特点。

比如,作文题“习惯”和文题“尝试”就属于这一类。

大外延题目往往是由一个词充当的。

它不像短语或句子充当题目那样有修饰或限制成分。

由于内涵小,提供给我们的信息也少。

在这种情况下,增补信息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方法。

还是以“尝试”为例,可以把题目看成“——的尝试”或“尝试——”在横线上增补一些具体的信息,丰富它的内涵,缩小它的外延,这样,一个个小的命题就这样产生了:

“投稿的尝试”“演讲的尝试”“假期经商的尝试”“尝试独立”“尝试田间耕作”等等。

如此分解出大命题范围内的若干小命题。

这一个个小的命题,其实就是一个个具体的写作角度,一个个具体的写作方面,小命题包括在大命题的范围里,既切题,有将大命题的内涵丰富了,具体化了,自然写起来也就有着落了。

再如文题“机遇”就属于大外延命题,可增补的信息很多,诸如,“创造机遇”“机遇与成功”“不惧风险抓机遇”等等。

增补信息要考虑其可写性,不是所有的增补信息都有很高的可写价值。

怎样才能是增补信息具有可写价值呢?

这就需要对增补的信息做多角度的思考。

如从尝试的原因、尝试的心理、尝试的结果去思考。

同是尝试,原因有别:

有的出于好奇,有的有既定的目标;尝试的心理各异;有的谨慎;有的大胆;尝试的结果不同:

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这种多角度的思考,能帮助我们将可供选择的若干小命题加以筛选,写出角度新颖、选材不俗的佳作来。

5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推敲题目的比喻象征意义。

有些题目含有比喻、类比,双关意味,审题时不仅要看到题目表面的意义,还要透过表面弄清它的寓意。

如“行百里者半九十”,表层意思是说走百里路走到九十里才是一半,其比喻义是:

事情越是接近成功,越要集中精力,认真对付,做事要善始善终。

“树木、森林、气候”,明示给我们的是自然界的事物,是“此”,但命题者是要我们借“此”发表对社会的看法,分析这是“彼”。

我们要找到“此”与“彼”的内在联系,从树木发展为森林需要一定的气候,联想到“个人、集体、社会”,或营造好的社会环境从我做起,人人自律,形成全社会的好风气。

(2)材料作文

1给材料分类

给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是多种多样的,作者首先要对材料归类,看他属于什么类型,然后才能根据其特点确定思维走向,从而明确论题,确立论点,选择论证方法。

将中考作文所提供的材料按由材料引申出观点的角度分类,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阐述型的材料

这种类型的材料多为一首诗、一幅画、一则寓言、一段故事之类。

材料本身包含着确定的思想内涵,作者需仔细审读材料,琢磨其含义,并从一定的角度加以阐述,解释了自己所感悟到的中心。

如2008年兰州市一诊作文题

(二)“铅笔即将被装箱运走,制造者很不放心,把它带到一旁更她说:

在你进入这个世界之前,我有五句话要告诉你,如果你能记住这些话,就会成为最好的铅笔。

 ——你将来能做很多大事,但是有一个前提,就是你不能盲目自由,你要允许自己被一只手握住。

 ——你可能经常感受到刀削般的疼痛,但是这些痛苦都是必需的,他会使你成为一只更好的铅笔

 ——不要过于固执,要承认你犯的任何错误,并且勇于改正它。

 ——不管穿上什么样的外衣,你都要清楚一点,你最重要的部分总是在最里面。

 ——在你走过的地方,都必须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你管他属出于什么状态,你都必须写下去。

要记住,生活永远不会豪无意义。

论辩型的材料

这种类型的材料往往包含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观点,或是非曲直错杂,或相互对立,作者应从中找出谬误进行辩驳,或是从对立的观点中选择一个展开议论。

如文题中关于作文改革的讨论,文题关于填报中考志愿的命题,对以中学生为参加对象的各种竞赛的看法,都属论辩型材料。

引申型的材料

这种类型的材料本身所谈往往只是动植物界等方面的事情。

写作时却不能就事论事,而应将材料引申,进行类比立意——由此及彼,联想可比之事,可比之理。

材料在这里不是主要的议论对象,只是用来引发观点或感想的引子,具有类似特点的社会现象才是议论的对象。

2011年兰州市一诊的作文题:

“化学课上老师说:

“泪水与汗水的成分有99%是相似的,只不过一种是通过泪腺排出的,一种是通过汗腺排出的。

”学生们大惑不解。

这时,老师指着窗外不远处一位正在哭泣的农夫说:

“你们看,他现在流出的就是泪水。

”因为遭受了灾难,农夫庄稼歉收,正蹲在地边伤心的哭泣呢!

学生们都很同情农夫的遭遇,同时也明白了泪水是怎么回事。

这时,化学老师又指着不远处另一位正在劳动的农夫说:

“你们看,他现在流的就是汗水!

”那位农夫也遭受了灾难,但他没有哭泣,汗水将她的衣服浸湿了,他仍然在不停地劳动着。

写作要求为根据材料寓意,选取一个角度作文,题目自拟。

2把握材料精髓,概括主旨

一般来说,所供材料是一篇具体而微的短文,比一般的文章内涵更丰富,思想更深邃,更具有迷惑感,审题时要排除这些迷惑的干扰,就必须从整体上把握材料的实质,而不可断章取义,执其一端,错将枝叶当干,使思维走向误区,要正确把握材料的主旨一般要做到以下几点。

分析理解材料的表层含义与深层含义。

对所提供的材料的把握,如果仅仅停留在表层含以上,就会偏颇题旨。

如某地中考作文题提供了一则寓言故事,大意是: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一个小姑娘跑出来对妈妈说,这是个坏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一朵花下面都有刺”;另一个小姑娘跑出来对妈妈说,这是个好地方,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他们的话,母亲陷入了了沉思。

有的考生在文章中只谈表层含义,大谈教育子女的问题,说父母对应进行什么样的教育,却没有往深处挖掘它隐含的哲理----应当全面地看问题,不可以“以偏概全”等等。

这样就造成了作文无的放矢,出现严重失误。

从提供材料中抽取最关键最重要的信息

给材料作文所提供的材料信息量是比较大的,我们的思维容易被一些次要信息干扰,以致思维走向出现偏差,导致写出来的文章偏离题意。

为了避免这种现象,就需要抽取材料中之重要的概念,并借助这些概念把握材料,蕴含的主旨。

例如审这样一则材料:

有一次音乐会,人们听说将要使用文艺复兴时期的价值500万美元的名贵小提琴演奏,便趋之若鹜,听者如云。

可当人们沉浸在美妙的音乐之中时,小提琴手突然用力把小提琴摔碎了,立刻满座惊愕,人在嘈杂。

这是报幕员出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外语学习 > 法语学习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