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9218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6 大小:323.1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6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6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6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6页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6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26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docx

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2020届天津市和平区高三第二次模拟语文试题

学校:

___________姓名:

___________班级:

___________考号:

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当一种美,美得让我们()时,人就会意识到自身的局限。

“山阴道上,目不暇接”之时,我们不就能体验到渺小的()与有限的感官无福消受这天赐的过多福祉吗?

读庄子,我们也往往被庄子拨弄得(),有时只好手之舞之,足之蹈之。

除此以外,我们还能用什么方式来表达内心的感动?

这位“天仙方子”,他幻化无方,意出尘外,鬼话连篇,奇怪迭出。

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懂的地方,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他永远有着我们不曾涉及的境界,仰之弥高,钻之弥坚。

“造化钟神秀”,造化究竟是把何等的神秀聚焦在这个“槁项黄馘”的哲人身上啊!

一部《庄子》,一言以蔽之,就是对人类的怜悯!

庄子似因无情而坚强,实则因最多情而最脆弱!

胡文英这样评价庄子:

“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

眼冷,故是非不管;心肠热,故悲慨万端。

虽知无用,而未能忘情,到底是热肠挂住;虽不能忘情,而终不下手,到底是冷眼看穿。

”这是庄子自己的“哲学困境”。

此时的庄子,徘徊两端,在内心的矛盾中作团兽之斗。

他自己管不住自己,自己被自己纠缠而无计脱身,自己对自己无可奈何。

,于是,随着诸侯们的剑锋残忍到极致,他的笔锋也就荒唐到极致:

因着世界黑暗到了极致,他的态度也就偏激到极致。

1.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词语,最怡当的一组是()

A.莫衷一是心智束手无策B.莫衷一是心志手足无措

C.无所适从心智手足无措D.无所适从心志束手无策

2.在选文中横线处填入句子,表述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

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忘怀。

B.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

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只好冷眼相看,但终于耿耿而不能释怀。

C.他有蛇的冷酷犀利,更有鸽子的温柔宽仁。

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但终究耿耿而不能忘怀,只好冷眼相看。

D.他有鸽子的温柔宽仁,更有蛇的冷酷犀利。

对人世间的种种荒唐与罪恶,他自知不能用书生的秃笔来与之叫阵,但终究耿耿而不能释怀,只好冷眼相看。

3.对选文中涉及的文化常识解说恰当的一项是()

A.庄子,战国时期哲学家,名周。

代表作《庄子》,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主张“天人合一”和“兼爱非攻”

B.“仰之弥高,钻之弥坚”语出《论语》,《论语》是叙事体散文集,与《中庸》《孟子》《大学》并称“四书”。

C.“造化钟神秀”这句诗出自杜甫的五言绝句《望岳》,“造化”指“大自然”。

D.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

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过去的百年里,人类社会变化最大的领域之一是人口。

一方面,今天的人们寿命更长,发达国家人均寿命从40岁增加到80岁,并且还在不断延长:

另一方面,家庭規模急剧变小,生育率持续下滑。

世界平均生育率,已经从20世纪50年代的4.9%,下降到21世纪最初10年的2.5%左右。

生育率下降的现象,不仅出现在发达国家中,同样出现在中等收入国家和低收入国家中。

大多数发达国家和东亚国家出现了人类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低生育率现象,生育率水平已经低于更替生育率。

所谓“更替生育率”,是指为了让每一代人的规模大致相仿,需要达到每名妇女平均生育2.1个孩子的生育率。

这种新的人口趋势,导致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例如劳动力短缺、老龄化等。

在一个老龄化社会中,年轻人的数量下降了,年轻人特有的活力也就减少了。

伴随着年轻人数量的减少,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力都会遭到削弱。

通过分析其他发达经济体的数据,我们发现在人口老龄化的国家中,创业活动要稀少得多。

例如,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的人口老龄化极速加剧,其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急剧下降,是其过去25年经济衰退的原因之一。

(捕编自《人口是提升创新力的重要因素(序与跋)》《人民日报》2021年07月10日)

材料二:

近日,一份《拯救中国人口危机刻不容缓——中国生育报告2019》以“2018中国人口负增长”为关键字上了微博热搜。

报告撰写团队连用了多个“前所未有”来强调中国生育率下跌的严峻形势:

“中国生育率下降速度在国际上前所未有,当前不仅远低于2.45的全球平均水平,还低于1.67的发达国家水平。

”“我们预计中国将于2023年前后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再10年后即2033年前后进入超级老龄化社会,2050年老龄化率达30%,老龄化速度前所未有。

”“并且,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老年人口规模也是前所未有。

”。

(摘编自《中国生育报告2019:

求求你们去生孩子吧!

》,今日头条2021年1月17日)

材料三:

■出生率——出生人口

D15—64岁人口(万人)一占总人口比例

选自《大国空巢!

出生率创40年新低,人口形势究竟有多严峻?

》,国民经略2021年1月21日)

材料四:

老龄人口化既是发展问题,也是民生问题。

近年来,我国采取诸多有力举措,积极推动老龄事业发展,应对人口老龄化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无论城镇还是乡衬,老人享有医疗保障的比例均超过98%;以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让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物质基础更牢固;创设适合老年人的就业岗位,让人们老有所获、老有所为:

不断上调退休人员养老金,直接为老年人群体“输血”……中国的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不断完善,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银发社会”既带来新的挑战,也蕴含新的机遇。

我国老年群体数量庞大,老年人用品和服务需求巨大,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发展空间十分广阔。

“银发产业”的方兴未艾从一个侧面说明,老年人群体不是拉低人均GDP的“分母”和负担,而是可以成为发展的新动力。

引导发展好老龄事业,不仅是给老年人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还能为市场开拓出一片新蓝海。

(摘编自《老年群体不是拉低人均GDP的负担》,光明网2021年6月7日)

4.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2010到2021年我国出生人口和出生率整体呈上升趋势,2016到2021年持续下降,2014到2021年起伏变化大。

B.以2003年为分界点,此前我国15-64岁劳动力人口整体呈上升趋势,2003年后整体呈现下降的趋势。

C.劳动力人口没有明显下降,但其占总人口比例却有明显下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我国人口老龄化日趋严重。

D.从近年我国出生人口的走势来看,2021年全面放开二胎政策没能改变出生人口和出生率走低的趋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其生育率密切相关,国家越发达,生育率越高,国家越贫穷,生育率越低。

B.一个国家的生育率长期低于更替生育率,这个国家就必然会出现人口减少、老龄化等一系列问题。

C.《中国生育报告2019》的撰写团队连续使用多个“前所未有”,这证明拯救中国人口危机刻不容缓。

D.人口老龄化有利有弊,因此不能把老年人看作拉低人均GDP的负担,而应将其当作发展的新动力。

6.下列选项中的表述,不属于人口老龄化带来的主要挑战或机遇的一项是()

A.劳动力人口短缺,创新精神和创业活力削弱。

B.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压力大。

C.“养老产业”发展空间广阔。

D.老年人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听海的心

迟子建

十一年前,在爱尔兰的都柏林海湾,我遇见一对特殊的看海人。

那该是一对母子吧。

一个胡子拉碴、衣衫不整的中年男人,扶着一个穿黑袍的老妪,从一辆破烂不堪的轿车下来,缓缓走向海滩。

中年男人弯着腰,耷拉着脑袋,步态疲沓;老妪则努力昂着头,将身体拔得直直的,缓缓而行,一幅庄严的姿态。

待他们走到近前,我发现老妪原来是盲人!

海上波涛翻卷,鸥鸟盘旋,老妪看不到这样的景象,可她伫立海边,与海水咫尺之遥,双手抱拳,像个虔诚的教徒,祈祷似的望着大海。

扶着她的男人,不时在她耳边低语着什么,她也不时回应着什么。

从他们驾驶的汽车和衣着来看,他们是生活中穷苦的人。

但大自然从来都不摒弃贫者,它会向所有爱它的人敞开怀抱。

在我眼里,一个人的身体里埋藏着好几盏灯,照亮我们与这个世界的联系。

我们的眼睛、耳朵、鼻子、舌头和手,都是看不见的灯。

眼睛是视觉之灯,耳朵是听觉之灯,鼻子是嗅觉之灯,舌头是味觉之灯,而手,是触觉之灯。

当一盏灯熄灭的时候,另外的灯,将会变得异常明亮!

站在海边的老妪,她的视觉之灯熄灭了,但依赖听觉,她依然能听到大海的呼吸;依赖嗅觉,她仍能闻到大海的气息;而她只要弯下腰来,掬一捧海滩的沙子,就能知道大海怎样淘洗了岁月,她的触觉之灯也依然是明亮的。

我相信那个老妪感受到的大海,在那个静谧的午后,比我们所有人都要强烈,因为她有一颗苍桑的听海的心!

看来世上没有什么事物,能阻隔人与大自然最天然的亲近感。

我热爱大自然,因为自童年起,它就像摇篮样,与我紧紧相拥。

在故乡的冬天,雪花靠着寒流,一开就是一冬!

雪花落在树上,树就成了花树了;雪花落在林地上,红脑门的山雀就充当画师,在雪地留下妖娆的图画了;而雪花落在屋顶上,屋顶就戴上一顶白绒帽了!

在大雪纷飞的时令,我们喜欢偎在火炉旁,听老人们讲神话故事。

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

在故事中,一个僧人走在夕阳里,突然就化作彩云了。

而一条明澈的溪水,是一颗幽怨的少女的灵魂化成的。

山川草木和人,生死转换,难解难分!

听过这样的故事,我往往不敢睡觉,怕一觉醒来,自己成了一棵树,或是一条河。

虽然树能招来美丽的鸟儿,河流里有色彩绚丽的鱼,但我更爱家人,更爱我家中院子的狗!

当春风折断了雪花的翅膀,冰封了一冬的河流就开了!

雪化了,这样的神话故事也就结束了。

人们不必居于屋内,用故事打发长冬了。

大家奔向森林,采集一切可食之物,野菜野果,木耳蘑菇,甚至花朵。

一个在山里长大的孩子,在用脚翻阅大自然的日历时,认知了自然。

我们知道采花时怎样避开马蜂的袭击,又不扫它的兴;知道去河岸采臭李子时,怎样用镰刀头敲击铁桶,赶走贪吃的熊;知道在遭遇蛇时,怎样把它甩开;知道从山里归来时,万一身上被蜱虫附着,怎样用烧红的烟头把它们烫跑。

热爱大自然的人,一定会记得雷切尔.卡森的名字。

她的不朽之作《寂静的春天》,是这位伟大女性,满怀悲悯地敲给这个越来越物质化的世界的晚钟,她是环境保护的先驱者和实践者。

她的《惊奇之心》,像一座魔法小屋,吸引你走进,不忍离去。

雷切尔.卡森曾说,假使她对仙女有影响力,她希望上帝赐给每个孩子以惊奇之心,而且终其一生都无法摧毁,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雷切尔·卡森离开这个世界整整半个世纪了,但她的作品带来的潮汐,一直回荡在我们耳畔,让我们能够静下心来,看一眼头顶的月亮,让我们能够满怀柔情,把一颗清晨的露珠当花朵来看待。

看到她用朴素纯净的文宇勾勒的那片缅因州的海,我蓦然想起了在都柏林海湾相遇的那位看海的盲人老妪,这两个不同时空、不同地域的观海者,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

在我心中,她们同样的清癯、内敛,同样的骄傲和高贵!

雷切尔·卡森是大自然的修士,把芬芳采集,播撒给世人。

所以她的音容失明于这个世界了,但她作品的光辉,从未落入黑暗之中。

我们在捧读她著作的时候,依然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勃勃跳动的听海的心!

(选自《青年博览》2021年第19期)

7.文中加点字的字音和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疲沓一幅老妪(yù)

B.伫立咫尺(zhǐ)祈祷(qǐ)

C.苍桑摒弃(bǐng)清癯(qú)

D.静谧幽怨蓦然(mò)

8.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文章开头对母子的动作、神态做了精细地描写,以中年男人精神的萎靡来反衬盲人老妪精神的昂扬,引发了读者的好奇心,点明了文章的中心。

B.文章说“故事中的人,是人,又是物;而故事中的物,是物,又是人”,这一思想洋溢着“万物有灵”的神秘气息,给本文带来了瑰丽的神话色彩,令人神往。

C.文章看似散漫,其实匠心独运。

从都柏林的海湾到作者故乡的雪原,再到那片缅因州的海,文笔酒脱自如,而精神贯通,充分体现了现代散文“形散神聚”的特征。

D.文章语言朴实,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谈起,娓娓道来,将诗性与智行有机结合,细腻而又张扬。

E.作者认为,拥有一颗“惊奇之心”,能够永远有效对抗以后岁月中的倦怠和幻灭,摆脱一切虚伪的表象,不至于远离我们内心的源泉。

9.作者在文中为什么描绘童年的“我”与大自然亲密接触的生活?

10.结合上下文,赏析文中划横线句子。

11.请结合文章内容概括“听海的心”的意蕴。

立足文本,联系现实,谈谈你对“人与自然”的认识。

三、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今天下之人恶介甫之甚者,其诋毁无所不至。

光独知其不然,介甫固大贤,其失在于用心太过,自信太厚而已。

何以言之?

自古圣贤所以治国者,不过使百官各称其职、委任而责其成功也:

其所以养民者,不过轻租税、薄赋敛、已逋责也。

介甫以为此皆腐儒之常谈,不足为,思得古人所未尝为者而为之。

于是财利不以委三司①而自治之,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聚文章之士及晓财例之人,使之讲例。

孔子曰: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樊须讲学稼,孔子犹鄙之以为不知礼义信,况讲商贾之末利乎?

使彼诚君子邪,则固不能言利;彼诚小人也,则固民是尽,以饫上之意,又可从乎?

是知条例一司已不当置而置之,又于其中不次用人,往往暴得美官,于是言利之人皆攘臂圆视,炫鬻争进,各斗智巧,以变更祖宗旧法,大抵所利不能补其所伤,所得不能偿其所亡,徒欲别出新意,以自为功名耳,此其为害已甚矣。

又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使行新法于四方。

先散青苗钱,次欲使比户出助役钱,次又欲更搜求农田水利而行之。

所遣者虽皆选择才俊,然其中亦有轻他狂躁之人,陵轹州县,骚扰百姓者。

于是士大夫不服,农商丧业,故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迹其本原,咸以此也。

孔子曰:

“君子求诸已。

”介甫亦当自思所以致其然者,不可专罪天下之人也。

夫侵官,乱政也。

介甫更以为治术而称施之:

货息钱,鄙事也,介甫更以为王政而力行之:

徭役自古皆从民出,介甫更欲敛民钱雇市佣而使之。

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而介甫独以为可,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

此光所谓用心太过者也。

(选自司马光《与王介甫书》②,有副减)

注释:

①三司:

宋初以盐铁、户部、度支为三司。

司,官署、机构。

②《与王介甫书》:

王安石变法后,引发了社会各阶层的震动,司马光写这封信,目的是劝王安石放弃新政,这里节选的是第三段。

(乙)

某启:

昨日蒙教,窃以为与君实游处相好之日久,而议事每不合,所操之术多异故也。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故略上报,不复一一自辨。

重念蒙君实视遇厚,子反覆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今君实所以见教者,以为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也。

某则以谓受命于人主,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延,以授之于有司,不为侵官;举先王之政,以兴利除弊,不为生事;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辟邪说,难壬人,不为拒谏。

至于怨诽之多,则固前知其如此也。

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上乃欲变此,而某不量敌之众寡,欲出力助上以抗之,则众何为而不汹汹然?

盘庚之迁,胥怨者民也,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盘庚不为怨者故改其度,度又而后动,是而不见可悔故也。

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未能功上大有为,以膏泽斯民,则某知罪矣;如日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

(选自王安石《答司马谏议书》)

1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过轻租税、薄献敛、已逋贵也已:

免除

B.又于其中不次用人次:

第二,次一等

C.辟邪说,难壬人辟:

驳斥

D.士大夫多以不恤因事恤:

顾念,忧虑

1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此三者常人皆知其不可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B.上乃欲变此臣乃敢上璧

C.度义而后动今行而无信

D.如君实责我以在位久前以降及物故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最合理的一项是()

A.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己/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B.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己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C.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D.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15.下列句子分编为四组,其中属于王安石变法措施的一组是()

①更立制置三司条例司②置提举常平、广惠仓使者四十余人③散青苗钱

④敛民钱雇市佣而使⑤侵官,生事,征利,拒谏⑥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

A.①②③B.①②⑤C.②⑤⑥D.③④⑥

16.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司马光在信中批评了青苗、助役、农田水利诸法,其中“谤议沸腾,怨嗟盈路”诸语,虽措词尖锐,但因放在“用心太过”这个观点之下,又使文势显得舒缓婉曲。

B.《与王介甫书》引用孔子的话,论述充分,表达了司马光诚挚恳切之情,有较强的劝谕说服效果。

C.“人习于苟且非一日,士大夫多以不恤国事、同俗自媚于众为善”一句,表明王安石对当时士大夫苟且偷安、墨守成规、随和世俗的不满。

D.王安石的回信逻辑严密,针对司马光提出的质疑,从侧面一一委婉回应解答,体现了政治家以国家兴亡为己任的胸怀与眼界。

17.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迹其本原,成以此也。

(2)非介甫之智不及常人也,直欲求非常之功而忽常人之所知耳。

(3)故今具道所以,冀君实或见恕也。

18.根据甲段选文,概括司马光主要从哪几个方面指出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引起了社会各阶层的抵触?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山石①(节选)

(唐)韩愈

山石荦确②行径微,黄昏到寺蝙蝠飞。

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僧言古壁佛画好,以火来照所见稀。

铺床拂席置羹饭,疏粝亦足饱我饥。

人生如此自可乐,岂必局束为人鞿③

嗟哉吾党二三子,安得至老不更归。

[注]①一般认为本诗写于唐德宗贞观十七年(801年)七月,韩愈辞去节度推官一职,离徐州去洛阳的途中。

作者所游的是洛阳北面的惠林寺。

②荤确:

指山石险峻不平的样子。

③鞿:

马缰绳。

这里作动词用,比喻受人牵制、束缚。

1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歌以“山石”二字为题,却并不是歌咏山石,而是一首叙写游踪的诗。

按照行程的顺序,叙写到惠林寺的所见所感。

B.“山石荦确行径微”一句,概括到寺之前的行程,险峻的山石,狭窄的山路,展现行程的艰苦。

C.结尾四句,总结全诗。

“人生如此”概括了此次出游山寺的全部经历,然后用“自可乐”加以肯定。

D.本诗是一首古体诗,诗风绚丽飘逸,洋溢真挚之情,状写美妙之景,从而生发出无限的诗情画意。

20.诗歌的三四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21.结合诗句简要分析本诗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句子默写

22.按序号在对应横线上补写空缺部分。

(1)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__________________。

(周邦彦《苏幕遮》)

(2)云销雨霁,____________。

(王勃《滕王阁序》)

(3)_________________,忽到庞公栖隐处。

(孟浩然《夜归鹿门歌》)

(4)为天下笑者,何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

(贾谊《过秦论》)

(5)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提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指出了教育民众的具体方法。

六、语言表达

23.我国的传统节日是民族之根,每一个节日都有其典型特征和节日内涵。

请从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重阳节等传统节日中任选两个仿写,结构与示例一致。

示例:

清明节——暮春三月,梨花微雨,清扫祭台怀亲人。

七、名著阅读

24.在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常常是举足轻重的:

或反映社会背景,或推动情节发展,或作为主要人物的有力衬托,或揭示小说主题思想。

请从贾雨村、刘姥姥、鲁肃、徐庶这四个次要人物中选择一个,结合具体情节谈谈他(她)在作品中的作用,不超过90字。

 

八、材料作文

25.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篇文章。

那些抱怨一代不如一代的人,应该看看你们。

因为一个国家最好看的风景,就是这个国家的年轻人。

因为你们,这世上的小说、音乐、电影所表现的青春就不再是忧伤迷茫,而是善良、勇敢、无私、无所畏惧。

不用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我们这一代人的想象力不足以想象你们的未来:

如果你们依然需要我们的祝福,那么,奔涌吧,后浪,我们在同一条奔涌的河流。

——《后浪》

2021年五四青年节,网络宣传片《后浪》被刷屏,上面一段是其文字稿节选。

该视频中的演讲者、中年演员何冰对年轻一代有诸多艳羡、激励和称许:

尽享文明成果、自由探索兴趣、拥有选择权力、叱咤互联世界、打破交际壁垒、分享快乐事业、包容多元审美……

结合上述材料,请你从下列任务中任选一个,根据要求完成写作。

①作为年青一代的你,给何冰或其他长辈写封信,让他们从某一方面能更加深入而立体地了解你们这一代。

②《后浪》中,年长一代对年轻一代充满赞许,从中我们也看到了年长一代的眼界、气度和胸襟。

请你以“致敬长辈”为主题写篇演讲稿,献给可亲可敬的他们。

要求:

结合材料,自选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切合身份,贴合情境;符合文体特征;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落款统一为“李明”;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C

2.B

3.D

【分析】

1.

本题考查近义词语的辨析能力。

应对此类试题一定要结合语境,从近义词语的语意侧重点、语体色彩、感情色彩、语法功能等角度加以辨析。

作答时,可先选择自己较为熟悉的词语来逐个排除选项,最终得出正确答案。

无所适从:

不知听从哪一个好或不知怎么办才好。

莫衷一是:

形容意见分歧,没有一致的看法。

这里强调一种“美”美得让人们“不知怎么办才好”,应选“无所适从”。

心智:

一指头脑聪明;二指才智,智慧;三指脑力,神志。

心志:

意志、志气。

这里与后文的“有限的感官”相并列,应选“心智”。

手足无措:

手脚不知放到哪儿好,形容举动慌张或无法应付。

束手无策:

形容遇到问题毫无解决的办法。

依据后文“被庄子拨弄得”,应选“手足无措”。

故选C。

2.

本题考查语句连贯。

填写衔接句一定要结合整个语段的语境,分析四个选项的不同,结合不同点主要从陈述对象的一致,虚词的运用,句式选用、情感基调、前后的逻辑顺序和音韵和谐的角度选取答案。

依据前文的“庄子眼极冷,心肠极热”可知,应将“蛇的冷酷犀利”放于“鸽子的温柔宽仁”前,排除AD。

“只好冷眼相看”与前文不能形成转折关系,所以不能放在“但”后,排除C。

故选B。

3.

本题考查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对文化常识的考查主要集中在古代的称谓、文学典籍、官职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资源标签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