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9193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47.8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1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docx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

智慧城市建设规划背景

一、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状况

信息化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对人类社会信息和知识,对生产和传播进行全面的改造,实现人类社会生产体系的组织结构和经济结构全面变革的一个过程,是一个推动人类社会从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变的动态过程,是一场产业革命的历史进程。

信息化成为全球经济社会发展的显著特征,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织,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重塑着全球经济竞争格局。

进入21世纪,信息化对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日益深远。

广泛应用、高度渗透的信息技术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突破。

信息化与经济全球化相互交融,推动着全球产业分工深化和经济结构调整。

信息资源日益成为重要生产要素、无形资产和社会财富。

全球信息化正在引发当今世界的深刻变革,重塑着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军事发展的新格局。

加快信息化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选择。

发达国家及其城市信息化成功实践证明,“数字城市”是通往城市现代化的必经之路。

智慧城市是“数字城市”的有机组成部分。

成熟阶段的智慧城市是将知识管理与经济社会的运转过程紧密结合起来,能够为经济社会各主体的科学决策提供强大的信息支持和知识支持,从而提高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和经济运行效率;是将知识管理和政府决策过程紧密结合起来,实现政府决策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从而提高政府的决策品质。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现状

国外智慧城市最早可追溯到1992年新加坡首次提出智慧岛计划,随着信息技术不断快速地发展,推动了社会不断进步,很多国家和地区开始进行智慧城市建设,直至2010年开始在全球掀起了智慧城市建设的热潮。

到目前为止,全球开始智慧城市发展建设,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萌芽期、探索期、建设发展期(见图表)。

图表1: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美国北卡州“科学三角区”、新加坡“智慧岛”、台湾新竹工业园、北京中关村和亦庄软件园、苏州工业园区等一系列国内外经济技术1市腾飞的经验表明,信息化是经济技术1市实现科学发展的新动力,智慧城市是现代经济技术发展的新形态。

我国智慧城市发展情况

国内智慧城市发展历程

纵观国内外智慧城市的发展历程和趋势,大致可划分为起步、发展、成熟三个阶段。

就目前总体状况而言,国外大多数国家尚处于发展阶段,而美国、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正在逐步迈向成熟阶段。

国外智慧城市发展的主要趋势是:

科学规划,确保智慧城市建设有序进行;积极探索,建立有效的信息化推进机制;优化配置,强调服务于经济发展;信息化的重点是为公众和企业提供服务。

国内一些信息化发展较快的城市大都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纷纷进行“数字城市”规划和建设,并取得了一定的经验,主要表现为以下几点: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个渐进式的过程,建设时间有些城市可能需要两三年,而有些城市则需要10年甚至更久。

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既可以全面推进,也可以重点突破。

目前国内已经提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市中,有的是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提出了“智慧深圳”、“智慧南京”、“智慧佛山”等;更多的是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选择相应的突破重点,提出了“数字南昌”、“健康重庆”、“生态沈阳”等,从而实现智慧城市建设和城市既定发展战略目标的有机统一。

(1)创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这类城市将建设智慧城市作为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实力的重要途径。

代表城市有深圳、南京、沈阳等。

(2)以发展智慧产业为核心

这类城市把建设智慧产业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

如昆山提出了要大力发展物联网、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智慧产业,支撑智慧城市建设。

宁波以建设6大智慧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推进智慧产业发展。

(3)以发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为重点

昆明发展重点包括智能交通、智慧医疗、服务型电子政务等方面,从而为城市运营和管理提供更好的指导能力和管控能力。

佛山市为了打造“智慧佛山”,提出了建设智慧服务基础设施十大重点工程:

即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工程、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工程、农村信息化工程、U-佛山建设工程、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信息化便民工程、城市数字管理工程、数字文化产业工程、电子商务工程、国际合作拓展工程。

(4)以发展智慧技术和智慧基础设施为路径

新推出的《上海推进云计算产业发展行动方案》,即“云海计划”,将为上海‘智慧城市’建设所需要的云计算提供非常优秀的基础条件。

南昌提出把打造“数字南昌”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突破重点,通过实施数字南昌综合指挥调度平台、智能交通系统、市政府应急系统、“数字城运”、“数字城管”等重大工程,提升城市运行监测和城市公共信息服务水平,从而率先在中部地区建成具有区域竞争力“数字城市”的战略目标。

(5)以发展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为目标

成都提出要提高城市居民素质,完善创新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机制,以智慧的人文为构建智慧城市提供坚实的智慧源泉。

重庆提出要以生态环境、卫生服务、医疗保健、社会保障等为重点建设智慧城市,提高市民的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打造“健康重庆”。

上海世博会的主题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借助现代信息通讯技术(ICT),打造出智慧城市的新样板,向全球展示了未来智慧人文和智慧生活的新方向。

(二)智慧城市的发展趋势

城市可持续发展是城市发展的最佳选择,它既是城市发展的应循之路,也是城市发展的最终目标。

如果说可持续发展理论是未来城市发展的理论依据,那么与之内涵一致的“智慧化”城市则可以被看成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实例示范。

针对国内社会的具体需求,我国未来智慧城市将在以下三个领域重点突破:

(1)以人为本的民生服务

“以人为本”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理念。

其内涵是以城市生态系统中的“人”为焦点,最大限度地为城市中的“人”提供医、食、住、行、游、教等方面全面细致的服务,最终达到使城市居民都享受到安全、高效、便捷、绿色的城市生活。

具体来说,包括:

智慧医疗、智慧食品、智慧家居、智慧社区、智慧交通、智慧旅游等应用系统的建设,以最终实现全面的“智慧民生服务”。

(2)集约高效的产业体系

过去几十年来,我们的城市经济走的是一条“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效能”的发展之路。

面对日益严峻的国际挑战和资源环境约束,未来在城市产业选择上应以信息技术与一、二、三产融合为手段,加快提升经济发展智能化水平。

从国外已有的经验来看,智慧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将催生出一批新生的产业,同时也将促进现有产业快速发展,智慧城市的发展将以智慧城市产业为纽带,从而推动整个城市的良好运转。

对于我国而言,智慧城市建设将直接催生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云计算、物联网等)的飞速发展,而且也是促进城市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契机,将会带动一大批具有广阔市场前景,资源消耗低,产业带动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的产业发展,堪称“一把钥匙开多把锁”。

从产业催生、产业促进和产业提升的角度来看,智慧城市产业主要有四种形态:

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促进先进制造业、促进智慧农业和提升现代服务业。

(3)科学合理的规划管理

在城市中,至少包含了市民、工商组织、政府部门、公共设施(交通、通信等)、环境资源(水、能源等)等核心系统,这些核心系统相互联系并且交互利用。

在城市化进程飞速发展的今天,以上系统不仅受到了来自各自内部的挑战,还面临着相互关联的挑战。

如频繁的商务活动将加重公共设施系统的负担,公共设施系统的运行将占据大量的环境资源,市民的素质会影响公共设施的利用效率等等。

因此,城市建设中的规划和决策问题与生俱来就有着非同一般的复杂性。

应用信息技术手段构建一个综合的行政决策辅助系统,是提升政府部门规划和决策水平的有效方法。

行政决策辅助系统能够使决策者在广泛了解决策所需信息的前提下进行决策,不但能够提高决策的效率还能保障决策结果的合理性、时效性和适应性,从而有效避免以往靠主观经验决策而导致的失误。

例如,在城市的规划方面,通过对地理、人口等信息数据的分析,可以清晰地认知城市未来的人口数量和增长趋势。

根据城市的发展策略和经济特点,市政部门可以在不同的地理位置设定功能区域规划,包括工业1市、物流1市、居住城、医院、警署、文化场所、运动设施等城市配套服务设施。

二、现状与问题

(一)1市自然情况

 1市位于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腹地,鸭绿江畔,与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两道(两江道、慈江道)三郡(中江郡、金亨稷郡、慈城郡)隔江相望,边境线长146公里,幅员3008.5平方公里,全市辖7个乡(镇)、6个街道,人口21.6万人。

2013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8.5亿元,增长9%;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5.7亿元,公共预算财政支出20亿元,分别增长6%和10.9%;争取各类专项资金和转移支付资金18.1亿元,增长9.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340元、10060元,分别增长10%和12%。

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突出发展民营经济,激发了全民创业热情,民营企业达到665户,增长31.7%;个体工商户达到7569户,增长22.7%。

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完成129亿元,增长21.2%;上缴税金3.5亿元,增长16.3%。

农业经济健康发展。

预计实现农业总产值13.3亿元,增长5.5%。

“退粮进特”成效明显,大栗子农业生态产业园和沿江等4个农特产品经济带建设初具规模,新增经济作物面积3万亩,高效作物占有率达到65%以上。

(二)信息化现状

1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工作。

1市主要领导多次讲话中谈到要大力度提升1市软实力,多次谈到信息化的重要性。

1市各级领导和主管部门高度重视电子信息产业等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通过做好产业规划,推进产业整合,实现产业集聚,使电子信息产业成为1市主导产业之一。

近几年来,1市电子信息产业一步一个脚印的不断向前发展。

在两委的正确领导下,1市信息中心与各业务部门大力合作,积极推进信息化,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二)问题与挑战

1产业发展问题

(一)产业发展不均衡。

以硅藻土助滤剂、矿产冶金、水电煤炭为主的传统产业一支独大的局面未得到根本改变,特色产业发展较慢,新兴产业更是处于刚刚启动阶段,未形成产业多元化强有力支撑。

(二)受经济下行、价格下滑、安全监管以及限采限伐、主体功能区、环保节能等市场和政策叠加因素影响,冶金矿产、硅藻土等产业出现下滑,林产品加工产业急剧萎缩,产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

(三)产业龙头企业数量少且不优,带动作用不强,产业延伸链条短,上下游衔接不连贯,辅助型企业较少。

(四)产业技术创新能力不强,初级产品居多,产品结构仍以原料型为主。

(五)产业转型发展所需的融资、技术、人力资源、基础设施等配套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加强。

(六)近几年新上项目质量不优,许多项目迟迟不能竣工,竣工项目达产达效情况也不理想。

信息化以解决产业问题为主导,重点解决上述6条问题。

在信息化建设方面,1市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是:

1、政府职能转变还不到位,部分公务员信息化意识和紧迫性还不强,业务流程没有优化。

例如:

部分委办局与企业沟通过程中,仍然停留在面对面或电话交流阶段,造成人力的大量浪费。

2、信息化系统布局存在结构性缺陷,例如:

专业系统分散建设、低水平重复,缺乏不同业务系统之间的互联互通,综合性集成系统较少。

各个部门过分强调自身的特殊性,条块分割现象严重,突出表现为一些纵向信息网络自成体系,不能实现互联互通等,形成了许许多多“信息孤岛”,难以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3、信息安全问题仍然比较突出。

信息安全管理体制和工作机制尚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有力的保障体系。

信息安全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安全管理不规范。

计算机病毒、网络攻击、垃圾邮件等问题日渐突出,如应对不当,可能会给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带来不利影响。

4、缺少信息化专业人才,1市信息技术领域研究开发力量和专业人才队伍还相当薄弱,信息技术管理和应用水平不高。

各委办局的业务信息化系统缺少专人管理,遇到复杂操作问题不会使用时,缺乏专业的人员进行实时培训。

(三)风险评估与对策

1、风险分析

总结国内外经验和教训,“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风险有:

一是在缺乏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情况下,有一哄而起的迹象。

不切实际地追求大而全,盲目追求设备的先进性,许多基本问题没搞清楚就匆匆上马。

这种势头如果得不到及时制止,势必造成大量的重复建设和信息孤岛,给国家带来难以估量的损失。

二是在信息化建设中只关注资金、软硬件等“硬投入”,而忽视行政组织结构的调整和行政业务流程的整合。

信息化的本质是要推动政府治理的改革与创新,如果只是对现有体制、管理模式及业务流程简单地“信息化复制”,就可能使电子政务建设走偏了方向。

尽管这个问题的解决有诸多困难,但必须给予认真考虑。

三是对已经建立的行业或部门信息化系统在没有进行有效整合的同时,急于再上新项目。

多年来经过金税、金关、金卡等工程及各部门的办公自动化建设,我国已形成了较为雄厚的信息化基础设施,不可能一切推倒重来,关键是整合,否则旧的信息孤岛未除又出现新的信息孤岛,从而使未来的整合变得更加困难。

四是在政府信息化建设中,重监管、轻服务,重视政府内部的信息化,忽视政府对企业、公众服务的信息化。

这将达不到建立“管理服务型”电子政府的目标,也不能使百姓尽快从电子政务建设中受益。

五是出现半拉子工程。

通常是项目还在继续实施中,但已经变了样,目标和功能设计都与过去的设计差异很大,项目效果稍微显露,但不清晰;只有部分功能达到预计构想项目在某个或某几个模块与功能上达到了预设的目标,但其他功能模块作用发挥不充分。

六是出现时间延迟、费用增加类项目。

通常由于过去的设计和考虑不周全,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例如增加功能模块、采用更先进的平台、更换设备等;功能上基本达到。

当然也有一种情况,就是技术上完成了目标,但效益无法完全发挥出来,这类项目比较多,也就是常说的技术上的成功和功能上的失败。

2、风险来源分析

从执行角度来看,信息化项目通常存在多种风险,如方案风险、选型风险、设备采购风险、实施风险、运营风险、系统更新换代风险、管理冲突风险、与实施企业配合风险、投资风险(高失败率)、机会成本风险、与原有信息设施整合风险等。

如果我们进一步分析风险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维度:

协调性风险(即合作主体之间形成的矛盾)、技术性风险和执行过程产生的风险。

技术性风险:

对实施方案的选择,对软件开发工具的选择,对设备购买的选择,对软硬产品的选择等。

在这方面,可能会差之毫厘,缪之千里;

协调性风险(即政企之间形成的矛盾):

对目标的期望和认同不一致,责任不对称,信息不对称,文化意识和沟通上的矛盾。

执行过程产生的风险:

包括人员的组合不恰当与变动造成团队涣散,项目监理不到位,双方的信息沟通问题,实施过程遇到意外问题,实施与运营没有很好交接等。

例如南方某一著名旅游景点区的政府委托外地一家IT企业做了一个旅游网。

网站做成了,但是景点区人员不能维护,只好委托这家IT企业来维护,但由于网站缺乏整体发展思路,也缺乏有效的宣传,影响力和效果非常差,这个网站几乎半途而废了,双方合作也就此弄僵。

3、对策设计

根据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风险控制的成功经验,主要的对策是:

一是要加强总体规划的制定和实施管理。

聘请有经验有实力的机构协助进行规划分解、计划制定、项目管理等。

二是要保障目标清晰。

目标既要适中——可以达到,又要具体——可以评价。

例如“保持全天候的信息管理”、“能够在市长信箱收到来信后自动回复确认收到函”、“能够保障各个部门的表格信息网上下载”、“能够保证每个工作日页面更新”等等。

三是加强组织协调,做好项目前期咨询。

信息化项目建设是一门比较新和比较深的学问。

政府决策层往往不懂技术,而IT企业又不懂政府运作,因此仅仅靠双方的磨合与研究,通常很难得出一个完美的方案,必须在前期引进相关专业咨询人员。

四是注意搞好后续运营,防止建用脱节。

项目建设是否成功,关键在于运营结果。

许多企业和政府只是重视建设,而忽视其运营,项目的效益当然无法充分得到体现,因此电子政务项目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与运营环节相结合。

三、技术要求

(一)标准化、规范化

标准化是支撑“智慧城市”的重要手段,“智慧城市”工程首先应遵循国际上成熟的、通用的标准、规范和协议。

其次要遵照执行国家颁布的现有法律、标准以及即将推出的各类规范,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资源目录国家标准》、《交换体系国家标准》、《基于XML电子公文格式规范》、《XML在电子政务中的应用指南》、《电子政务流程设计方法通用规范》等。

三是参考吉林省有关技术规范和技术要求。

四是基于本项目的具体需要,补充和完善地方“智慧城市”建设标准,用于规范将来各类“智慧城市”应用的建设,为“智慧城市”应用整合和后期工程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二)技术要求

系统建设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架构;采用多层B/S应用结构体系,表示层、业务层、数据访问层分开;支持目录访问协议;支持主流数据库系统;具有分布式事务功能;支持消息服务;支持组件化开发;具有良好安全性;支持负载均衡和群集技术、提供良好的可扩展性和容错性。

(三)性能指标要求

系统应当满足以下性能指标要求:

✓采用三层架构和体系结构,充分考虑到系统今后纵向和横向的平滑扩张能力。

✓在访问量少于1000人时,静态网页的响应时间不超过1秒,一般的业务操作的页面的响应时间不超过2秒,大数据量的查询统计操作的响应时间不超过5秒。

✓支持最高1000个并发用户,正常500个并发用户的性能要求。

✓支持年数据量为5000万条记录数、5000GB的数据量。

✓系统提供7X24小时的连续运行,平均年故障时间:

<1天,平均故障修复时间<60分钟。

✓系统安全性好,按各用户的实际需求设定其严格安全等级来保证系统的可靠性。

✓具有较强的系统安全性和灾难恢复能力。

1市共有60个局,13个乡镇街道,10-20万人口,政府办公人员1万人左右

OA访问量1万人

OA对应各委办局

四、可行性分析

加快1市信息化建设进程,建设“智慧城市”,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1市作为吉林省重点发展区域,规划合理,政府支持有力,已经具备必要的社会经济基础和技术条件,建设“智慧城市”优势明显,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良好的组织领导

1市领导高度重视,党政机关人员对信息化认识的提高,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组织保障。

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成立了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智慧城市的组织领导和决策。

1市市委明确了把1市建设成为智慧城市的战略目标。

市委领导多次在会议中强调建设智慧城市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要求1市领导干部把建设智慧城市当成一项重要的任务来抓,要把对于智慧城市的配合工作、对于信息化的学习纳入到个人考核体系中去。

1市领导多次组织全体干部学习智慧城市方面的知识,提高了党政机关业务人员对信息化的认识。

各委办局已经成功使用一些业务管理系统,从而使1市领导和各委办局工作人员已经掌握一些信息化知识。

(二)坚实的经济基础

1市近年来经济实力持续增长,为“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智慧城市”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在基础设施上进行大规模资金投入,财力的支撑必不可少。

近年来,1市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随着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项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财政实力显著增强,为建设“智慧城市”提供了可靠的投入保障。

(三)成熟的技术条件

“智慧城市”建设在国内外有可以借鉴的成功案例和成熟技术。

1市信息化建设也已有一定的基础,已经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基础和技术条件,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初具规模。

1市的各个委办局已经拥有了多个信息化系统,部分委办局同时运行多个系统来完成日常业务工作,对于信息化系统的维护和操作积累了丰富经验,培养出了自己的专业信息化人员,同吉林省直属局实现了互联互通,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

在自动化办公系统的开发、实施和后期维护过程中,锻炼了信息化办公室的专业队伍,为1市以后的智慧城市建设奠定了技术基础。

(四)企业和公众积极支持

1市企业对信息化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加强自身信息化建设同时,积极支持政府主导开发面向企业的业务应用系统和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已经与人民群众的工作、学习、生活息息相关,融为一体,广大市民越来越感受到电子政务、电子商务等信息化服务给自己带来生活方式的变化,市民对信息需求日益旺盛。

(五)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国内外“智慧城市”建设的成功经验表明,实施“智慧城市”规划可以带来明显的社会经济效益。

通过“智慧城市”的建设,1市社会公众能够获得更多高水准的服务,也可以吸引更多国内外企业来1市洽谈投资事项,达到扩大招商引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