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91812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0 大小:55.0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0页
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0页
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0页
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0页
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40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

《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40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docx

常庆传播学最终整理图文版

专题一传播学的孕育、创立与发展

一、传播与传播学

1、传播的外在表现形式

达摩:

面壁而坐终日默然(自己冥思若想)

大仲马:

蘑菇雨伞(两人交流)

林肯:

葛底斯堡演说爱德华•弗雷德

“民有、民治、民享”(组织者组织演讲)

1969年7月20日阿波罗宇宙飞船阿姆斯特朗

(1)自身传播intrapersonalcommunication

●体内传播或人的内向交流

●自我信息沟通——自我思考、自我陶醉、自我表露、自我宣泄等

●信息的传播者和接受者合为一体,传播过程仅限于自己,常常不要求、不希望与他人分享

例如:

达摩面壁沉思默想

(2)人际传播interpersonalcommunication

个人与个人之间面对面的信息交流——亲身传播

利用电话、书信等媒介协助进行的传播

●人际传播是社会信息的传播

●人际传播和人际关系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

大仲马与服务员的误会

(3)组织传播organizationalcommunication

●一种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一定规模的信息交流活动

●“组织”:

A.指具有一定的目的、任务,按照一定的形式建立起来的集群结构;

B.也指自发形成的短暂的人数很多的的共同体。

●形式——企业内部和企业相互之间的信息交流,各单位围绕思想正字工作开展的一系列活动,各地举办的报告会、演讲会、研讨会、展销会等。

例如:

林肯在集会上的演说

(4)大众传播masscommunication

●传播组织通过现代的传播媒介——报纸、广播、电视、电影、杂志、图书等,对极其广泛的受众所进行的信息传播活动

●大众——分布广泛、互不相识的广大受众,不含褒贬之意

例如:

电视转播登月实况

2、传播的内涵

●传播——信息流通的过程(communication拉丁语communis)

汉语:

交流、通讯、沟通、交际等

⏹传播定义的三种类型:

(1)强调传播是信息的共享(施拉姆“传播之父”)

——施拉姆:

传播“是对一组告知性符号采取同一意向”

(2)强调传播是有意图地施加影响

——霍夫兰:

传播是“某个人(传播者)传递刺激(通常是语言的)以影响另一些人(接受者)行为的过程”

(3)强调传播是信息交流的互动过程

——美国传播学者贝雷尔.森:

“运用这一符号——词语、画片、数字、图表等,来传递信息、思想、感情、技术以及其他内容,这种传递的行为或过程通常称作传播”

⏹何为传播

●传播是人类交流信息的一种社会性行为,是人与人之间,人与他们所属的群体,组织和社会之间,通过有意义的符号所进行的信息传递、接收与反馈行为的总称。

●传播——是带有社会性、共同性的人类信息交流的行为和活动。

3、关于传播学

●传播学就是研究人类传播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

●研究范围——人际传播和大众传播两大方面

2、传播学的形成

1、传播学形成的外部条件

●孕育——20世纪20~30年代美国

●形成——20世纪中期

●中国——20世纪80年代(1986年新华社出版施拉姆的《传播学概况》第一部)

⏹传播学学形成的四个主要外部因素:

A.政治因素:

选举

B.经济因素:

广告

C.军事因素:

战争宣传一战时,拉斯韦尔《世界大战中的宣传技巧》

艾森豪威尔:

“在战争上投入五美元,不如在宣传上投入一美元”

D.媒介因素:

报纸催生新闻事业、电子媒介促进传播学

2、传播学形成的内因机制:

●传播学——典型的交叉性学科

●传播学——从方法到理论大量借鉴其他学科的内容

A.行为科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社会心理学、符号学、语言学、新闻学、宣传学、人类学等

B.信息科学——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统计学等

⏹最具代表性、经典性的研究成果:

●从库里到米德的“象征互动理论”(社会学、社会心理学)

●卢因的“群体动力学”和“场论”(社会心理学)

●李普曼的《舆论》(新闻学)

●拉斯韦尔对战争宣传的分析(政治学、宣传学)

●拉扎斯菲尔德,对选举投票行为的调查(社会学)

●霍夫兰“劝服态度政变”的研究(实验社会心理学)

●盖洛普对舆论调查方法的改进(社会学)

●申农和韦纳对创建信息理论的贡献(信息科学)

⏹“三论”对于传播学形成的重大意义:

(1)信息论(开启鸿蒙、启蒙)

●创始人——美国贝尔电话公司电气工程师申农(香农)

●1948年——《通信的数学理论》——信息论的奠基之作

●信息——“不肯定程度减小的量”、“两次不定性之差”

●核心观点——“通信的基本问题是在通信的一端精确或近似地复现另一端所挑选的消息”

◆申农信息通信模式:

编码——把信息转换成可以传递的信号的过程

译码——将信号还原成信息的程序

(2)控制论

●创始人——美国通信工程师维纳

●1948年——《控制论或关于在动物和机器中控制和通讯的科学》——控制论的奠基之作

●核心概念——反馈——信息的反向传播

●只有经过信息的反馈,传播活动中的各方才会发生传播关系,才能得以处在同一传播系统之中

(3)系统论

●大致形式于20世纪中期

●系统论——系统工程、系统科学、一般系统论等

●基本结构——“整体大于各孤立部分之和”(亚里士多德)

●数学观点——3=1+1+1

系统观点——3大于1+1+13小于1+1+1

●整体绝对不等于组成整体的各部分简单的相加

三、传播学的“四大先驱”

◆“三论”及其他相关科学——为传播提供基本框架

1、政治学家哈德罗.拉斯韦尔(1902—1977)(美)

●代表作《世界大战中的传播技巧》(博士论文)、《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等

●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1)从内部结构上分析了传播过程的要素,提出传播的5W模式

Who——saywhat——inwhichchannel——towhom——withwhateffect

传播主题——传播内容——传播渠道——传播对象——传播效果

控制分析内容分析媒介分析受众分析效果分析

(2)提出“社会传播”概念,从外部功能上探讨了传播的社会作用。

●“三大功能”——监视环境、联系社会、传递遗产

●美国社会学家查尔斯.赖特增加第四项功能——提供娱乐

(3)倡导并亲身实践“内容分析法”

●“内容分析法”——传播学的基本方法之一

●拉斯韦尔的“内容分析法”带有精确定量的特色为使传播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立下功勋

2、心理学及社会心理学家——库尔特·卢因

●原籍德国的美国社会心理学家(1890—1947)

●原为杰出的心理学者,属“格式塔”学派——“完形心理学”

●“完形心理学”强调人的经验、行为的整体性,主张整体先于部分并制约部分——与系统论思想相似

●首创“群体(团体)动力学”和“场论”

●核心内容——强调“群体”对“个体”的影响和作用,将社会因素引入心理学研究。

其研究因此转入社会心理学的领域

●社会心理学:

社会对个人心理的影响;个人心理对社会的作用

●“群体动力学”——研究团体与个体二者之间的关系,揭示团体规范对个体行为的制约与影响

——个体必须受所属团体的支配

3、社会学家保罗·拉扎斯菲尔德

●原籍奥地利的美国社会学家(1901—1976)筹建哥伦比亚大学“应用社会学研究所”

●拉扎斯菲尔德对传播学的贡献

(1)创建“二级传播理论”、破除“魔弹论”

●“二级传播理论”:

1948年《人民的选择》、“伊里县的调查”

●“二级传播理论”的核心:

A.“舆论领袖”opinionleaders

B.指与媒介关系十分密切,在形式和引导舆论中起关键作用的少数受众群体。

信息信息

大众媒介———→舆论领袖———→社会公众

一级传播二级传播

(2)倡导确立“实地调查法”

——传播学的基本研究方法之一

——使传播学打破囿于理论的局限,将传播学的研究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代表作品:

《人民的选择》、《个人影响力:

人在大众传播中的作用》等

4、心理学家卡尔.霍夫兰(美国实验心理学家1912—1961)

霍夫兰涉及的传播研究:

(1)研究人的心理对人的行为的影响

(2)在耶鲁大学主持“劝服传播和态度改变”的研究课题

(3)创立主持传播学的“耶鲁学派”

(4)“耶鲁学派”研究宗旨——“提出科学的见解,以辨别那些条件可以使这类或那类劝服性传播的效果有所增强或减弱”

研究特色:

A.由微观入手,对传播的技巧(而非原理)进行了前所未有的、深入细致的总结。

B.主要研究方法采用“控制实验法”

代表作品:

《传播与劝服》、《耶鲁大学关于态度和传播研究丛书》等

三、传播学之父——韦尔伯·施拉姆

——美国传播学集大成者(1907—1988)

施拉姆对传播学研究的贡献

1、早期——挖掘和整理他人的传播研究成果和思想学说

A.出版信息论的奠基之作——申农《通信的数学理论》

B.创办伊利诺伊大学传播研究所

C.编纂《大众传播》一书

2、中期——确立传播学集大成者的学术地位

A.创办“斯坦福大学传播研究所”

B.1956年,参与撰写《报刊的四种理论》

C.开展“媒介与发展”等传播学重大研究

D.1964年,撰写《大众媒介与国家发展》

3、后期——确定“传播学之父”地位

A.1973年,在夏威夷“东西方中心”创办传播学研究所

B.出版代表作——《男人、女人、信息、媒介:

人类传播概览》

专题二传播符号

传播——信息的流通

信息——经由符号得以流通

符号——负载或传递信息的基本元素,表现为有意义的代码及代码系统,如声音、图形、姿态、表情等

符号的两大区别:

语言和非语言符号

信息首先表现为符号,或者说一种信息的外在形式就是某一种符号

一、语言符号

1、语言符号:

语言——口头语言

文字——书面语言

语言及文字的传播功能:

语言——共时性——直接符号——把握具体现实——形而下

文字——历时性——间接符号——探寻抽象真理——形而上(横线应为箭头)

语言符号的两个部分:

外在形式——读音——能指(声音形式)——表达面——语言学

内在含义——意思——所指(语义内容)——内容面——语义学(横线应为箭头)

2、语义与传播

语义学——属于语言学的分支,专门研究语言符号意义的学科

(1)柯日布斯基及其普通语义学

(1879—1950)原籍波兰,美国哲学家和语言学家,1938年在美国创立普通语义学研究所,代表作《科学与精神健全:

非亚里士多德体系和普通语义学概括》

“人是时间的连接体”

普通语义学原理

A.非等同原理

——世界上没有各方面完全相同的两个事物,而且由于变动不居,一个事物本身也不等同

B.非全原理

——任何一个事物都有无数特点,人是无法说完全的

C.自身反映原理

——表达离所表达的事物越远,价值就越小

(2)语言的陷阱

A.语言是静态的,实际则是动态的——非等同原理

事物——运动性语言——静止性

B.语言是有限的,实际是无限的——非全原理

C.语言是抽象的,实际是具体的——自身反映原理

第一级:

科学上所知道的微观与亚微观的奶牛

抽象第二级:

我们所看到的奶牛

第三级:

贝西这头牛

“抽象阶梯”

第四级:

奶牛(代表包括贝西在内的所有奶牛)

——早川一荣具体第五级:

牲畜(代表奶牛及猪马羊等共有特点)

第六级:

农场财产(代表牲畜及农场其他东西共有特点)

第七级:

财富(包括农场财产及其他方面的所有资产)

(3)语言失当

A.死线抽象(译)——出自温德尔.约翰逊

——指人们长在语言“抽象阶梯”的某一级上使用语言,把语言死钉在某一抽象水平上

B.忽视差异

——指人们在使用语言表达事物,只顾整体的一致,而不顾个体差异

C.非此及彼

——指人们在习惯于使用极端的词汇来表述事物的方式,亚里士多德形式逻辑——“排中律”

D.自我投射

——指人们再用语言表述事物时,会不自觉的将自己的主观认识投射到客观的事物上

——名为说他,实则说己

二、非语言符号

——指除语言以外的其他所有传播信息的符号,一般包括鼓掌、烽火、标志、图像、手势、表情、姿态、病症、气味等

——“一种不见诸文字,无人知晓,但大家全部都理解的微妙代码”(elaboratecode)

——语言学家萨丕尔

冰山理论:

语言符号——意识非语言符号——潜意识

冰山理论:

海明威(美·小说家)

创新出的理论

非语言符号包括:

1、体语——指通过人的举止、表情和装束来表情达意,传递信息的非语言符号

在西方,又称为“身体语言”body-language、“行为语言”behavior-language

体语学(kinesics)由伯德恵斯特创立

(1)类型:

动态动作、静态姿势、类语言

动态动作:

把眼神划入动态动作一类中

eg:

道路以目;体育比赛裁判手势;舞蹈

静态姿势:

eg:

呆若木鸡;脸色铁青

·面部表情:

eg:

金斯柏林(美联社记者)纽伦堡审判纪实

所有的符号都会给我们带来信息

·装束:

一战法国军队的服装为湖蓝色上衣+红色裤子

·气味、病症

类语言:

eg:

嗯;这个那个……占体语约90%以上

(2)体语与语言的关系:

A.体语丰富了语言的意味

B.体语的含义需要由语言赋予和界定

语言

体语

明确的语义心意

模糊的主观印象

理智——意识

本能——潜意识

有意的表达

无意的传播

思想、认识、观念

情感、印象、情绪

一切深刻的体验都拙于言辞,一切高贵的情感都羞于表达。

(周国平)

2、视觉性非语言符号:

分类:

A.象征符号:

代表一种抽象意义(如“十字架”)

B.实义符号:

用简洁明了、形象直观的方式表达某种比较确定的意义(公路标识)

3.、听觉性非语言符号:

泛指作用于人们听觉器官的非语言符号,

如:

鼓声、口哨、汽笛、乐声等,德沃夏克(捷克)Formthenewcotinent“自新大陆”第九交响曲

3、语言符号和非语言符号

1、语言符号的传播功能

(1)传播信息、表达感情、指导行动——维特提斯坦

(2)早川一荣:

A.报告——可以验证的表达(作为记者要尽量报告,而不是推论)

B.推论——从已知的推测未来的表述

(记者要尽可能的将语言保持在报告层面、尽可能不要用推论,若要用推论,即可“借他人之口说出”。

C.判断(judgements)——对客观事实的主观评价,带有强烈的个人色彩

2、非语言符号的传播功能:

(1)传播态度与感情

(2)辅助语言传播(3)代替语言

专题三符号互动——人际传播特征分析

互动即你来我往,周而复始的循环

一、编码与译码

信源——编码——信号——译码——目的地(横线为箭头)

(1954年,施拉姆提出的传播模式)

●传播学中的编码和译码:

编码:

把信息转换成可供传播的符号或代码的过程(传播者行为)

译码:

从传播符号中提取信息的过程(接受者的行为)

●施拉姆的人际传播模式:

传播中可能出现的状况:

传播者——变动信息接受者——曲解信息

二、左右认知的主观机制

●人的两种认知行为:

感知——感性认识理解——理性认识

1、影响感知的因素:

●完形心理学——“格式塔”心理学(卢因)

●“结构因素”(structuralfactors)——指先天性的存在于人的意识领域的一种本能的心理反应和一种先验的感知框架

●“结构因素”对认知活动的影响:

(1)类似与近似(resemblanceandproximity):

A

人们在感知事物时往往趋向于把相似的东西视为一类,归并在一起。

例:

12B14

(2)完形趋向(goodform)C

指人们对事物的感知总是趋向于整齐、规范、统一、完好,而力求避免残缺、凌乱、混杂、破损。

例:

情人眼里出西施

(3)残缺闭合(closure)

把接近完好的认识图像完善起来,将其中的残缺部分修补闭合的心理倾向。

(4)共同命运(commonfate)

指人们倾向于把类似的东西当做共同体来感知的心理倾向。

2、制约理解的因素:

理解——人们对感受到的各种刺激进行性选择、组织并解释,从而使来自客观世界的认知元素在脑海中形成一幅有意义的主观图景。

A.心理预设

人们在开始之前,都带有某种根据生活经验而形成的心理期待,都已经不知不觉的预先设定了理解对象应有的图景。

B.文化背景C.动机D.情绪E.态度

三、选择性定律

●受众在接受信息过程中势必要根据各人需要和意愿而有所选择和侧重,甚至有所曲解,以便使所接受的信息同自己固有的价值体系和既定的思维方式尽量的协调一致。

1、选择性接触(选择性注意)

指人们尽量接触与自己观点吻合的信息,同时竭力避开相抵触的信息的一种本能倾向。

2、选择性理解

指受众总要根据自己的价值观念及思维方式对接触到的信息作出独特的个人解释,使之痛手中固有的认知相互协调而不是相互冲突。

●李普曼——《舆论》

“对于所有的听众来说,完全相同的报道听起来也不会是一样的。

由于没有相同的经验,每个人的领会也就不同,每个人会按照自己的方式去理解,并渗入自己的感情。

3、选择性记忆

指人们根据各自的需要,在已被接受和理解的信息中挑选出对于自己有用、有利、有价值的信息储存在大脑中。

四、人际传播、人际影响和媒介效应

1、人际传播的特征——符号互动——周而复始的编码和译码

●编码与译码的能力:

听与说;认识与理解

相同或相似的经验范围:

生活阅历;知识结构

2、人际影响与媒介效应

●“两级传播理论”:

1、在一个群体中,常有少数人频繁结束各种媒介了解消息,并对这些消息进行发布和理解,他们被称为“舆论领袖”。

2、来自这些媒介的信息首先抵达舆论领袖,然后由舆论领袖通过人际传播传递给受其影响的追随者。

●两级传播模式:

⏹两级传播理论的局限——施拉姆“多级传播”或“N级传播”

●忽略了大量信息都是由大众媒介直接流向社会公众,中间并不需要经由舆论领袖的事实。

●将大众传播中的受众简单的分为主动与被动、活泼与代办、领导与追随者两类人是不符合传播实际的。

●信息的传播不仅只是两级,而是多级。

专题四大众传播及控制分析

一、大众传播概览

大众:

A、规模庞大的传播机构

B、大批复制的传播内容

C、人数众多的传播对象

施拉姆——大众传播模式:

反馈:

A.信息的反向传播或信息的部分倒流

B.受众对传播内容的反映

作用:

A.检验传播效果

B.规划和调整下一步的传播行为

二、控制分析:

微观——对具体传播过程的控制

宏观——审视传播活动的潜在控制因素

1、微观研究:

把关及把关人

(1)卢因的把关研究

1947年《人际关系》——把关(gatekeeping)——对信息的筛选与过滤

(2)怀特的把关研究

输入信息—输出信息=把关过滤信息

(3)麦克内利的把关模式

把关是多层的,——系列把关说

(4)巴斯德“双重行动模式”

新闻事件→新闻采集者→新闻稿件→新闻加工者→新闻成品

↓↓

第一阶段第二阶段

2、宏观研究:

深层的控制

(1)布里德与其“潜网说”沃伦·布里德

●《编辑部的社会控制》

●潜网,一方面可以确保媒介组织的传播意向顺利的贯彻下去,另一方面阻止不懂规矩的新来者对媒介组织既定行规的袭扰

●媒介组织内的潜网实际上是更大范围的社会体现的折射

(2)《报刊的四种理论》:

四人控制观念及控制体制

●“Fortheoriesofpress”(1956):

自由主义、极权主义、社会责任、共产主义理论。

●作者:

弗雷德里克·赛博特韦伯尔·施拉姆

A.集权主义理论——大众传播事业早期的受控状态

●16、17、18世纪,极权主义思潮,“国家的利益高于一切”——“朕即国家”

●真理是权利的产物,权利是衡量真理的尺度。

●集权主义思潮的代表——文艺复兴时期政治思想家——马基雅维利

代表作品——《君主论》——集权主义的“圣经”——马基雅维利主义

●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理论先河——先秦诸子百家中的《韩非子》

●西方封建专制王朝对新兴的大众传播的严格控制及垄断手段:

、向印刷商颁布经营许可证

、对有关出版物的内容进行检查以及严惩“违法犯纪”的传播者——罚款、抄没财产、逮捕监禁、刑讯拷打、处以极刑。

B.自由主义理论——自由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体现

●思想基础——资产阶级启蒙时代的天赋人权观

●代表人物——弥尔顿,英法启蒙思想家洛克、卢梭、伏尔泰,北美思想家潘恩,英19世纪哲学家约翰·穆勤

●基本主张:

a.个人权利高于一切,所谓国家归根结底应该用来保护个人权益——在个人权益中,最重要的就是自由地持有主张,自由地抒发己见。

b.人是有理性的动物,能凭理性辨别出真理及谬误——报刊自由主义的一大观念——“自我修正”

c..真理只有在各种意见展开“自由而公正”的竞争中才能产生和发展

——报刊自由主义理论的另一大观念——“观点的自由市场”

C.社会责任理论——对自由主义理论的改良和完善

●思想基础——哲学家沙非(chaffee)和霍京(Hocking)的哲学观

●核心——“积极自由权”(Positiveliberty)——“争取积极的自由”

●自由主义理论的典型概念——“消极自由权”——“避免消极的自由”

⏹两种理论的根本区别——对言论者和政府的相反态度

a.积极自由权——争取的是“公众利益”

在政府的协助下去追求

b.消极自由权——是个人被动的自由

避免的是政府的干预

●社会责任理论的本质主张:

a.传播媒介在享有充分自由的前提下,在社会为它提供自由保障的环境中,还应主动地、积极地承担社会责任

b.在没有“他律”的情况下自觉的进行“自律”,在没有外来约束,外来控制的条件下自觉的进行自我控制

●社会责任论的理论悖论:

a.重提对传播的控制,认为“不受限制的自由会带来危险”

b.这种控制是建立在自由传播基础上的,并且这种控制不是由外界强加到媒介身上,而是由媒介主动对自己实施的

D.苏联的共产主义理论(集权主义理论的继承与延续)——思想的偏见——“冷战”的产物

●四大传播控制观及四种控制模式:

a.集权主义理论——君主独裁式

b.自由主义理论——自由放任式

c.社会责任理论——自我约束式

d.苏联共产主义理论——国家统管式

◆《报刊的四种理论》的缺陷:

“LastRights:

RevisitingFourTheoriesofPress”——WilliamEBERRY

《最后的权利:

重议报刊的四种理论》

a.历史具体性不一致

b.单个理论过于简单化

c.对资本私有制的权力集中所论太少

(3)“批判学派”控制观的代表——阿特休尔及其《权力的媒介》

●“批判学派”——勃兴于20世纪60年代

●采用“政治——经济——文化”的分析方法

●特色:

a.蔑视“正统理论”b.批判缺陷

c.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病情”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