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

上传人:b****9 文档编号:889153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PPT 页数:167 大小:21.06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_第1页
第1页 / 共167页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_第2页
第2页 / 共167页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_第3页
第3页 / 共167页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_第4页
第4页 / 共167页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_第5页
第5页 / 共16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16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 TFPPT..ppt

幼儿行为观察与记录,1,书籍推荐:

2,课程概览,第一节幼儿观察与评估概述第二节观察评估与幼儿的发展理论第三节幼儿行为观察:

描述的方法第四节幼儿行为观察:

取样的方法第五节幼儿行为观察:

评定的方法第六节幼儿行为观察的实施第七节观察实例,3,第一节幼儿观察与评估概述,4,第一节幼儿观察与评估概述,一、什么是观察二、为什么观察三、观察的类型四、注意事项,5,一、什么是观察?

幼儿教育中所说的“观察”,与纯生理器官的“注视”进行区分:

当注视某个物体时,投射在视网膜上的影像对每个视觉正常的人来说都是相同的,也就是在感官上看到的都是一样的当“观察”某一个事物时,则是不同的。

例如,同一张X光片,病人看到的与医师看到的截然不同(病人看到的只是一些阴影和模糊不清的线条,医师可能发现肿瘤或动脉阻塞等病变),6,幼儿教育中的“观察”http:

/,包含一系列有关幼儿和观察者的活动与行为:

幼儿进行一定的行为,观察者对这些行为有某种程度的回应(如注视、观察、记录与说明)+解读儿童案例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几天,几周或数月)不会一直保持相同的行为,因此要学习、研究有关观察的理论,获得有关观察知识与技巧,并不断练习,7,二、为什么观察,

(一)讨论:

观察的目的我们为什么要观察?

https:

/3min),8,为什么要观察?

观察的目的,接手新班级,要了解孩子的现状?

最近班级中发生了一些小的事件(如告状),想要了解具体情况?

一些孩子出现了行为习惯方面的问题,严重性程度如何?

开展主题活动中,想要了解班级孩子的一些经验、想法、水平?

在开展个别化的活动中,投放了材料,想了解这些材料的适合性?

想了解个别孩子的特殊情况?

9,

(二)观察意义及教师的观察力,1.幼儿教育家蒙台梭利对观察儿童有过经典论述:

在实施教育活动时,需要及时对幼儿进行观察和记录,并以此为依据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以设计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幼儿教育活动。

因此,观察能力是幼儿教师在幼儿教育活动中,首先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能力。

10,2.意义:

(一)对游戏的观察是了解幼儿的最佳途径案例1:

某幼儿园开展自由游戏以来,老师观察了解幼儿的机会增加了。

老师发现一个平时特别是在集体活动中很不起眼的男孩,在游戏中特别活跃,他特别喜欢插塑并能插出多种造型,边说边插,还向别人讲解展示。

教师通过观察改变了对幼儿的原有看法。

(二)观察是对游戏实施有效指导的前提案例2某班老师来到蚂蚁建构区,看到5个孩子拿着乐高玩具开始搭建,她观察了一会发现班上幼儿对于乐高玩具的搭法只是局限于将乐高玩具一层层的垒高。

于是,老师找来几本关于建构类的图书放在旁边,并告诉幼儿可以模仿书里面的图案搭建,逐渐地,幼儿搭建的图形越来越丰富,还创造性地搭建出许多新的造型。

(三)观察是对游戏进行正确评价的保证案例3当听到老师发出“下班了”的信号时,孩子们都在忙着收拾、整理自己的玩具。

老师发现娃娃家里满地“菜”而无人收拾。

其他几个忙着收拾玩具的孩子告诉老师是童鑫把这些东西扔在地上的。

老师正想发火,只见童鑫正在认真地收拾餐具。

原来她是为了收拾摆放娃娃家的餐具,才把“菜”倒在地上的,在讲评中,老师组织幼儿讨论怎样才能收拾地又快又好。

(四)观察是制定下次游戏计划的依据案例4班上常设的区角有娃娃家、菜场、医院着几个。

暑假回来以后,老师发现幼儿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出去旅游时乘坐的交通工具,于是老师就制定了一个关于“交通工具”游戏的月计划。

小结:

1)教师了解幼儿的最基本、最有效的途径(如toilettraining)观察力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理解幼儿的能力2)教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个人专业成长的需要3)与家长沟通、交流的需要,15,3.教师的观察力教师的观察能力受到许多自身因素的制约,如个性特征、教育经验、教育态度、儿童观、价值观将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与随时随地的观察,普通观察与重点观察,全面观察与某方面的观察结合起来;运用多种形式(采样法、日记法、检核表法、摄影、录音等),进行客观、公正的记录,16,三、观察的类型,

(一)观察法研究者通过眼睛、耳朵等感官或辅助仪器,有目的、有计划地对人、物体或事件进行系统感知观察并记录、分析有关感性资料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

17,

(二)观察的类型,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2、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3、现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4、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5、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6、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18,1、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根据观察的对象不同),直接观察:

是指对当前所发生的事或人的行为的直接观察和记录。

间接观察:

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追溯和了解过去的社会情况和过去所发生过的事情。

19,2、自然观察与实验室观察(根据观察的情景与条件的不同),自然观察是在一般的日常现实生活场景中,观察行为或事件的自然发生与进程。

实验室观察是在实验室有控制的条件下的观察,需要设置特定的情景,观察特定条件下的特定行为。

20,3、现场参与性观察与非参与性观察(根据观察者不同的参与身份),现场参与性观察是观察者参与到被观察者的活动当中去,在相互接触与直接体验中倾听和观察被观察者的言行。

观察者既是研究者又是参与者。

非参与性观察是研究者不介入被观察对象的活动,而是以局外人或旁观者的身份来进行观察。

21,4、封闭式观察与开放式观察(根据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封闭式观察指在观察时用表格进行记录,需预先选择行为及其项目类别,观察集中于所选择的内容,在观察表格上划记号或打勾。

开放式观察是随事情的自然进程作实况描述,其特点在于记录保留了较多细节和事件行为的顺序。

事后仍能通过文字记录重现所观察的事情和现场情景。

22,5、正式观察与非正式观察(根据观察的性质、结构及观察过程控制程度的不同),正式观察结构比较严谨,观察前要做大量准备工作,如需预先作周密的计划,且通常需要严格确定行为定义和编制记录表格,还需预先训练观察者和建立观察的信度,对观察结果可以进行数量化统计分析。

非正式观察结构比较松散,较易实施,观察前没有周密的计划,只是带着一定目的,进行观察。

23,6、叙述性观察、取样观察与观察评定(根据观察记录方式和对所观察行为的选择控制程度的不同),

(1)叙述性观察(描述性观察)观察者对所观察的对象或现象作详细的观察记录,然后对观察资料加以分类,进行分析研究。

叙述性观察比较适合教育这类实践性强的学科,特别对幼儿发展与教育是一种有效的研究手段。

(非)正式观察、开放式/封闭式观察?

(2)取样观察取样观察法是一种以行为为样本的观察法,它依据预先确定的标准,选取行为样本,确定其操作定义,确定观察的形式,及设计观察记录表格。

http:

/,24,(3)观察评定法,观察评定法也称为等级量表法,指观察者根据预定标准、不仅要观察行为,同时要对观察的行为作出评价。

25,思考:

1.教师平时在幼儿园主要运用的是哪些观察方法?

2.下列视频分别运用了哪些观察方法?

https:

/,26,四、注意事项:

1、观察需要系列过程2、观察的结构对观察者的要求3、观察是连续的4、观察知识与技巧的获得,27,第二节观察评估与幼儿的发展,28,第二节观察评估与幼儿的发展,一、发展概论二、心理学家各种观点三、遗传与后天影响的争论四、各心理学派关于遗传与环境的争论五、主动性或被动性争论六、观察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29,一、发展概论,

(一)发展的涵义发展是一种连续的现象,是随着生命周期变化而产生的一系列变化。

(二)发展的质与量量:

生理上的变化(可测量的,如身高、体重)质:

心理功能的变化(情绪、智力),30,(三)相关概念,分化性:

起初行为是以一种较笼统的方式呈现,渐渐彼此分离、发展出一种较熟练、特殊及彼此独立的方式(手的分化,如撕纸)特殊化:

使原先未限定功能的身体功能及反应,具有特定的功能或扮演特定的角色(如用一些大肢体动作表达情绪)阶层性整合:

能将各种技能、行为或动作协调、合并,使之具有整体性功能,31,(四)儿童发展的特点,1、不能跳越阶段(阶段性)2、有次序(连续性)3、婴儿生理发展的原则:

头尾发展原则,即身体各部分的发展必须从头部到躯干再到身体的下半部身体发育遵循远近发展原则,即从中心到四周向外生长(胸腔和内部器官-胳膊和腿-手和脚),32,二、心理学主要流派有关发展的观点,

(一)简要阐述一些心理学流派观点精神分析(弗洛伊德)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33,1、精神分析(弗洛伊德)童年经历;意识、前意识、潜意识;催眠-解梦;本我、自我、超我2、行为主义(华生、斯金纳、班杜拉)刺激-反应基本假设:

行为是学习者对环境刺激所做出的反应条件反射观察学习理论(榜样),3、人本主义(马斯洛、罗杰斯)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

(二)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感觉运动阶段(02岁)前运算阶段(27岁)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形式运算阶段(1115岁),皮亚杰关于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观点,1.儿童认知发展的本质就是适应(同化、顺应)2.儿童认知发展是连续的(一定顺序)3.儿童认知发展具有明显的阶段性4.儿童认知发展阶段的进程体现出差异性,(三)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每一个发展阶段上都会面临一个确定的主题,或是说一个特定的心理危机。

而每一个危机都涉及到一个积极的结果和一个消极结果所谓积极结果就是指由于特定心理危机得到恰当地解决而使这个危机所对应的发展阶段对人的人格所产生的积极的影响消极结果是指某个发展阶段对人格所产生的消极影响。

38,(四)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学生的发展有两种水平:

一种是学生的现有水平,另一种是学生可能的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教学应着眼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带有难度的内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其潜能,超越其最近发展区而达到其困难发展到的水平。

皮亚杰关于认知发展阶段的实验:

https:

/,40,三、遗传与后天影响的争论,儿童的发展主要是遗传的作用还是环境的影响?

(一)遗传因素来自成熟过程:

格塞尔成熟理论(爬梯实验)格塞尔找来一对同卵双生子A和B,A从出生后第48周起接受爬梯及肌肉协调训练,每日练习10分钟,连续6周;B则从出生后第53周开始,仅训练了2周,就赶上了A的水平由于同卵双生子有相同的基因,格塞尔得出结论:

在儿童的生理成熟之前的早期训练对于最终的结果没有多大的作用,而一旦在生理上有了完成这种动作的准备,训练就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发展关键期-拔苗助长),42,

(二)关于环境刺激的学习理论发展通常来自外在环境的刺激,儿童对刺激的反应及根据增强原则获得的学习(学习理论、环境理论、行为主义)(三)来自环境与成熟因素交互作用皮亚杰、弗洛伊德、艾里克森,43,四、各心理学派关于个体差异的争论,

(一)行为学家改变是个体与刺激、反应及反应间相互连接的结果

(二)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差异,即不同幼儿有不同的生活经验、生活环境和学习过程(三)认知学派必须了解内在心理机制,才能真正了解行为改变的原因,亦即无论外显或内蕴的改变机制都会影响一个人的发展(四)认知发展理论强调认知发展须赖以生理成熟及社会文化经验的交互作用,44,儿童是主动成长,还是被动成长?

45,五、主动性或被动性争论,

(一)环境论者将儿童视为被动的角色,透过增强、学习、环境刺激、反应结果完成发展的过程

(二)认知学派幼儿在发展及心理层次经验、刺激寻求上都扮演着主动的角色,其遗传、环境上的贡献就是发展上改变的结果,46,六、观察与幼儿心理发展的关系,情境一:

小宁在听到玩伴小华的喊声“走开!

我不要跟你一起玩”之后,离开了大型积木区。

问题:

你如何解读这个现象?

47,

(一)解释解释的层次1、环境造成:

刺激-反应2、解释行为、目的时,寻找最适当且说明其行为的理由3.依据于进化的基础

(二)观察与推论除了对现象的描述外,当进行观察时须试图做出一些解释,即赋予所描述的事物意义,48,情境二:

小明正驾驶一辆用积木堆成的汽车,小刚走过来问:

“我可以和你一起玩吗?

”“当然可以”,小明答道:

“不过我是老板,这是我的建筑公司,你要到我的公司上班吗?

”小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