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8617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38.52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7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docx

部编版小学语文二年级上册10《日月潭》教案设计

10 日月潭

教案设计

设计说明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本着这一教学理念,学习本文,要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自读课文,在领略日月潭秀丽风光的同时,感受语言的优美,丰富语言的积累。

为了达成这一目标,这里主要作了如下设计:

初读课文,让学生初步了解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并圈画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细读品味;指导学生通过反复诵读课文,理解词句,培养语感;语言实践,用“介绍”的方式引导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回顾课文内容,积累、内化语言。

课前准备

教师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

2.搜集日月潭的有关资料:

日月潭风光的视频、图片、平面图等。

学生准备:

自读课文三遍,自学生字新词。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导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旅游吗?

你们都去过哪儿?

你们觉得那里怎么样?

(学生自由交流)今天,我们将学习本单元的第三篇课文,一起去领略祖国的秀丽风光。

现在,我们就登上飞机出发吧!

(课件出示飞机图)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去看看宝岛上这颗耀眼的明珠——日月潭。

(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2.简介台湾省。

(课件出示台湾风光的图片)台湾省有著名的阿里山、景色奇绝的太鲁阁国家公园、景致清幽的莲池潭和风光秀丽的日月潭。

设计意图: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课文题目入手,引领学生领悟文章“眼睛”的妙处,激发学生的阅读热情。

通过交流搜集的资料、图片展示、教师描述等方式,创设学习环境,使学生充满期待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读文学词,扫清障碍

1.课件出示自读要求,引导学生自读课文。

(1)大声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边读边圈画出生字,然后借助拼音把生字多读几遍。

(2)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自然段,练习朗读,准备读给大家听。

(3)在课文中画出自己喜欢的四字词语。

2.反馈自读情况。

(1)课件出示带有会认字的词语及相应的图片,指名读,齐读。

重点指导学生读准“潭”“绕”“茂”“盛”“胜”“纱”“童”“境”等字的音。

(2)学生讨论并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

①利用形声字特点认识:

潭、湾、湖、绕、茂、盛、围、胜、纱、境、客。

②用“加一加”的方法记住:

湖、胜、湾。

③用“换一换”的方法学习:

“绕—浇—烧”“纱—沙—吵”“境—镜”。

④熟字换偏旁的方法识记:

鸟—岛。

同时进行扩词练习,帮助区分。

⑤变换语言环境识字。

指名交流所画的四字词语,引导学生读读词语所在的句子。

3.游戏巩固识字。

(1)抢摘“丰收果”:

以小组为单位,一人读字,其他几个人找出字卡并用字组词。

找得快、组词多的人获得字卡,比比谁的收获多。

(2)夺红旗:

后鼻音“盛、胜、央、童、境”,前鼻音“潭、湾、引”和翘舌音“绕、盛、胜、纱”不易读准,可采用“夺红旗”的形式,借助拼音使学生再一次明确读音。

可以在小黑板上画出两个台阶,台阶上是字,台阶下是可供选择的读音,分两组进行选字音比赛,选得最快最准的小组即可获得台阶上的红旗。

(3)看部分猜整体:

两个同学合作,一个人遮住字的一部分,另一个人根据露出的部分猜猜是什么字。

4.指生朗读喜欢的自然段。

教师相机正音,指导学生读通顺、读流利。

设计意图:

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识字、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识字、在读文中识字等,把识字与认识事物紧密联系起来,与朗读感悟有机结合。

同时通过多种游戏活动巩固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特别是本文优美的词语较多,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有意识地让学生学习一些词语,初步感悟和积累,为精读、品味课文语言做好铺垫。

三、再读感悟,理清脉络

1.引导学生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

从文中你了解到了什么?

2.交流讨论从文中读懂了什么,并用读课文的方法展示出来。

 

可以用抓要素的方法概括主要内容。

3.学生汇报,教师相机引导点拨,使学生了解每一个自然段的主要内容。

(1)第1自然段:

写日月潭的位置及周围的环境。

(2)第2自然段:

写日月潭的形状和名字的由来。

(3)第3自然段:

写清晨有雾时湖面的美景。

(4)第4自然段:

写中午晴天和雨天日月潭的美景。

(5)第5自然段:

写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多中外游客。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的教学,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文章脉络,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读书、学会交流、学会讨论,为文本的学习奠定基础。

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提高了从文本中获取信息的能力。

四、巩固识字,规范书写

1.指导识记。

(1)课件出示会写字。

指名读,巩固认读。

(2)给生字扩词。

2.指导书写。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些生字,说说自己觉得哪个生字容易写错。

(2)交流互动,师生共同找出易写错的字。

重点强调:

①“名”,“夕”的短撇从竖中线右侧起笔;第二笔横短撇长,撇过田字格中心;第三笔是点,不出头儿,也不要多写一点。

②“胜”,左窄右宽,第一笔是竖撇,第五笔是短撇。

③“迹”的部首是走之,不要写成建之旁,要先写“亦”,再写“辶”。

④“展”里面的竖提左边不要多写一撇。

⑤“现”的第四笔是提,不是横。

      

强调“王”作偏旁时最后一横变为提。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描红、练写。

教师巡视指导。

(5)集体评价。

设计意图:

让学生自主发现易写错的字,培养学生观察字形的能力。

在写字指导中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提高了识字和写字的效率。

第二课时

一、范读导入,引领期待

1.导入正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位于宝岛台湾上最耀眼的明珠——日月潭。

(板书:

日月潭)同学们,你们喜欢日月潭吗?

老师读了课文,也被日月潭吸引了,忍不住想要介绍一下日月潭的风光,你们想听吗?

(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设疑激趣:

如果只用一句话来介绍日月潭,你们想用哪句话呢?

同学们可以在课文中找找看。

(课件出示: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如果只用一个词语介绍呢?

(在句中圈画出“风光秀丽”)作者是怎样介绍日月潭的秀丽风光的?

让我们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品一品吧!

设计意图:

教师进行范读,用优美的语言和意境感染学生。

然后由“一句话介绍”到“一个词介绍”,教给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

最后紧扣“风光秀丽”一词,激发学生探究课文、品味语言的愿望。

二、自主阅读,品味意境

1.引导学生大声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把优美的语句画下来,有滋有味地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1自然段。

(1)引导学生思考:

从这段话中你知道了什么?

(地理位置)

(2)引导学生交流体会日月潭的美。

①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教师相机引导学生学习词语:

群山环绕、树木茂盛。

②引导学生读读这两个词语,再看看图片,想象一下:

如果你就在湖中的小岛上,往四周看,看到了什么?

③引导学生交流总结:

看到了四周全都是山,山上长满了树,好像群山把日月潭抱住了。

再鼓励学生想象自己就在小岛上,指导学生美美地读读这个句子。

3.课件出示第2自然段。

(1)指导学生运用多种形式读这一自然段。

(2)引导学生交流:

从这一自然段中你知道了什么?

(3)指导学生朗读比较:

体会去掉了“像圆圆的太阳”“像弯弯的月亮”,就体现不出日月潭的样子了。

①北边像圆圆的太阳,叫日潭;南边像弯弯的月亮,叫月潭。

引导学生了解这里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是为了突出日月潭的形状特点。

②北边叫日潭,南边叫月潭。

(4)引导学生练习仿写“圆圆的太阳”这类词语。

(5)课件出示日月潭的图片,指导学生欣赏后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课件出示第3自然段。

(1)引导学生讨论:

这一自然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风光?

(板书:

清晨)

(2)引导学生交流:

你最喜欢清晨日月潭的什么景象?

①湖面上飘着薄薄的雾的景象。

②点点灯光隐隐约约地倒映在湖水中的景象。

(3)课件出示飘着薄雾的日月潭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

课文中哪个词最能表现飘着薄雾的日月潭的特点?

(相机板书:

隐隐约约)

(4)指导朗读,品味日月潭的风光之美,感受作者的语言之妙。

5.课件出示第4自然段。

(1)引导学生交流:

这一自然段介绍的是什么时候的风光?

(2)继续交流:

中午时有什么不同的景色?

你喜欢哪一种?

引导学生说出喜欢的理由,再读一读自己喜欢的景色。

(3)出示两幅图画,一幅清晰,一幅朦胧。

①引导学生交流:

比较两幅图片,你发现了什么?

②相机学习“清晰”“朦胧”两个词,重点指导理解“朦胧”带来的意境美。

③引导学生交流:

这就是下起蒙蒙细雨时的美,从这幅图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远处能看得清吗?

这种若隐若现的感觉就是朦胧。

作者为了体现雨中的朦胧美,连用了两个比喻句,你们能找出来吗?

(4)引导学生发现:

“清晰”和“朦胧”正好是一对反义词。

(5)指导朗读:

第一句,语调可稍高,突出晴天日月潭的清晰之美;第二句,语调要舒缓,突出下雨时日月潭的朦胧之美。

6.课件出示第5自然段。

(1)教师课件出示:

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

(2)引导学生拓展语言:

看到这么多人都去日月潭游览,你高兴吗?

相机指导朗读。

你猜猜游客们会更喜欢日月潭怎样的景色呢?

(3)学生说说自己的猜想。

7.小结:

教师指着板书带领学生一起总结日月潭的美。

设计意图:

循着“感受日月潭的美”这条主线,让学生潜心入文,读文悟情,领略日月潭的秀丽风光,品味课文的优美语言。

教师在学生遇到困难时,适当引领,或是追问点拨,或是图文结合,或是引导想象,使学生对课文意境的感悟和对语言的体会都不断走向深刻。

三、创设情境,内化语言

1.引导学生练习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组织学生同桌互背。

3.过渡:

同学们,日月潭可真是个迷人的地方,你愿意把日月潭的秀丽风光介绍给爸爸妈妈吗?

你最想介绍哪方面的内容呢?

4.指名试着介绍。

5.师生评议,教师相机针对每一个自然段的特点指导或示范。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从“介绍日月潭”的角度切入,引导学生背诵课文,再对学生进行“介绍方法”的指导,把背诵课文和口语交际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在语言实践活动中加强语言的积累,同时增强学习的信心。

四、课外拓展,升华情感

1.总结:

日月潭仅仅是宝岛台湾的一部分,台湾还有许多风景名胜,有机会我们一起去看看。

 

此处教师应适时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2.拓展:

(1)了解自己美丽的家乡,包括有哪些风景名胜,有什么风味小吃,有哪些风俗习惯、文化名人等。

(2)向台湾小朋友介绍自己的家乡,100字左右。

设计意图:

由课内向课外、由书本向生活延伸,引导学生介绍自己的家乡,使学生充满喜悦与激动,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激发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1.以朗读教学为重点。

这篇课文,无论是从日月潭的图画上,还是从语言文字中,都能让学生感受到日月潭的特点。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了学生的语感,特别是引导学生抓住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的景色的变化,来进行朗读训练,学生读得很投入、很陶醉,把无法用语言来表达的感受尽情地展示了出来。

2.多种方法识记生字。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的教学重点,在识记生字的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发现识字方法,运用自己的方法记忆生字,通过自主识字,进一步掌握识字方法和识字规律。

在课堂上采用不同的方式识字,运用游戏巩固识字,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真正提高识字效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