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85668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9.1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docx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docx(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docx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及成因分析

【摘要】伴随着幼儿性别意识的产生,其性别刻板印象也产生了。

本研究采用访谈和实验结合的方法,发现幼儿的性别刻板印象主要表现在外表、内在、社会等方面,而且刻板印象的类型、程度和幼儿的年龄存在一定的关系。

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除了来源于幼儿自己的观察总结外,更多的是由于家庭、学校或社会传媒的直接间接影响。

【关键词】幼儿;性别意识;性别刻板印象

Manifestationandcausesofchildren’sgenderstereotype

GAOYinghao,CHENGYongjia

SchoolofEducationalSciences,HenanNormalUniversity,Xinxiangxxxx,China

【Abstract】Children"sgenderstereotypeformsastheydeveloptheirgenderconsciousness.Thisstudyemployedinterviewandexperimentalmethodsandproducedthefollowingresults:

Children"sgenderstereotypewasmainlyshownintheirappearance,personality,andsocialexpectation.Thetypesandlevelsofstereotypecorrelatewiththechildren"sage.Children"sgenderstereotypeisformedbytheirownobservationanddefinition,andmoreover,bytheindirectinfluencefromfamily,schoolandsocialmedia.

【Keywords】children;genderconsciousness;genderstereotype

刻板印象(Stereotype),也叫类属性思维,指的是人们通过整合有关信息和个人经验形成的一种针对特定对象的既定的认知模式。

而性别刻板印象(genderstereotype)指的是人们对男女“应当”具有的特定行为、特征的相对稳固的信念,是特定社会或群体按照人的男女性别规定的不同行为模式[1]。

很多研究者都对性别刻板印象进行了研究,不过,其中大部分的研究是以中学生、大学生或成人为研究对象,以儿童和幼儿为研究对象的较少。

苏彦捷和杜丹(2009)[2]对256名3~8岁儿童的研究表明,儿童存在性别刻板印象,这种刻板印象的存在能够影响到为他人选择玩具的结果,如认为女孩喜欢洋娃娃,男孩喜欢变形金刚等。

武萌等人(2010)[3]对小学生的研究表明,小学生对于欺负现象存在性别刻板印象,更易将被欺负和女孩建立联系。

国外也有许多相关的研究,如Leinbach,Hort和Fagot(1997)[4]等人研究发现,儿童对于有一定性别含义的玩具,如小熊、积木(男性倾向)或丝带、蝴蝶(女性倾向),有着一定的性别刻板印象。

此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发现,儿童在职业、情绪等方面也存在性别刻板印象,如Wilbourn和Kee(2010)[5]进行了一项研究,让儿童用一些带有性别倾向的名字(如Mary或Henry)和一些带有性别倾向的职业(如医生或护士)造句,结果发现儿童存在一定程度的性别刻板印象,其中对男性的刻板印象比对女性的刻板印象更强。

为了进一步了解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年龄差异和表现形式,本文采取了调查法和实验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

1研究方法

1.1访谈方法

以某幼儿园4个年级(托班、小班、中班和大班)的32名幼儿为研究对象,其中每个年级8人,男孩16人,女孩16人。

对每个幼儿进行访谈,内容包括幼儿的姓名、自己的性别、男性和女性的区别等,并向幼儿的教师了解每个幼儿的出生年月。

1.2实验方法

运用E-prime软件编制实验程序,在电脑上呈现不同的男女图片,让孩子通过按键进行辨认和选择。

在8张图片的练习之后,是24张图片的正式实验。

其中12张符合刻板印象(如女性长发、裙装,男性短发、有胡须),12张不符合刻板印象(如女性短发、裤装,男性长发、带项链);男性和女性各12张。

32名幼儿逐个在研究者的指导下单独完成实验,利用实验程序搜集幼儿的反应结果和反应时间。

实验被试除了访谈中的32名幼儿外,又补充了21名,共53名被试,其中,36~47个月(3岁组)17人,48~59个月(4岁组)19人,60~71个月(5岁组)9人,72~80个月(6岁组)8人。

男孩28人,女孩25人。

2幼儿普遍存在性别刻板印象

2.1访谈结果

对于男性和女性的区别这个问题,不同年级的幼儿回答很不一样。

8名托班的幼儿中,5名因害羞一言不发或者只说不知道;1名回答“脑袋不一样”,1名回答“颜色不一样”;1名回答“男的不梳头,女的梳头”。

表现出最基本的外形刻板印象。

8名小班的幼儿中,3名害羞或不知道;3名提到了女人头发长、男人头发短,或者女人梳辫子,男人不梳辫子;1名回答“女人穿桃红色衣服,男人的衣服什么颜色都有”;最后1名回答“男人鼻子长,女人鼻子短”。

仍然是以外形指向的性别刻板印象为主。

而对于中班的小朋友来说,外形刻板印象有所消解,虽然也有几名幼儿提到了发型、服装等,但都会辩证地加上“有时”、“有的”等词语来说明。

比如,“女人有的扎辫子,男人大部分头发短”之类。

除了发型、服装以外,他们还在鞋子、化妆、声音、眼镜等方面指出了两性的区别,有些方面仍然存在刻板印象,或者无法解释。

比如,一个女孩说,“男人戴眼镜,女人不戴眼镜”,笔者(女性)问她“那我戴眼镜,我是男人还是女人?

”她有些犹豫不决。

大班的幼儿基本已经能够从观念上避免外形的刻板印象,语言的逻辑性更为严密。

比如,有个男孩说,“女人化妆,男人不化妆,不过有的女人也不化妆,老人都不化妆”。

也有一些大班的幼儿把刻板印象扩展到了别的领域,如“男人出去工作,女人不工作”、“男人看起来凶,女人爱笑”、“男人强壮,女人温柔”、等等。

总之,性别刻板印象在幼儿中普遍存在,只是不同年龄的幼儿,刻板印象的表现形式不一样。

2.2实验结果

实验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对于符合刻板印象的图片,幼儿的反应时间较短,正确率较高;而对于不符合刻板印象的图片,幼儿的反应时间较长,正确率较低。

这种差异都达到了显著性水平(t反应时=-4.477,P3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形式

根据对访谈结果的分析,可以看到,幼儿的性别刻板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外形刻板印象,即根据男女两性在外形上的差异来对其进行区分,并以此作为区分两性的关键因素,从而使之固化。

如:

男性头发短(没有辫子),女性头发长(有辫子);男性穿裤子,女性穿裙子;男性穿皮鞋,女性穿高跟鞋;男性不化妆,女性化妆;男性戴眼镜,女性不戴眼镜,男性声音粗,女性声音细,等等。

内在刻板印象,即根据男女两性在内在的差异来对其进行区分,并以此作为区分两性的关键因素,从而使之固化。

如:

男性强壮,女性温柔等。

社会刻板印象,即根据男女两性在社会分工或社会交往上的差异来对其进行区分,并以此作为区分两性的关键因素,从而使之固化。

如:

男性工作,女性不工作;男性严肃,女人爱笑,等等。

4讨论

4.1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年龄差异

结合访谈和实验结果可以看到,不同年龄的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程度有所不同。

对于3岁组(托班和小班)的幼儿来说,由于认知水平所限,他们并不能总结和归纳出男性和女性的差异;4岁组(中班)的幼儿已经能够说出男性和女性的差异,但这种说法表现出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

而在实验中,这个年龄的幼儿对符合性别刻板印象的图片反应时间较短,正确率较高,也表现出了明显的性别刻板印象;5岁组和6岁组(大班)幼儿的性别刻板印象已经开始得到消解,他们对男性和女性差异的描述已经体现出了一定的辩证性,对各种图片(符合和不符合刻板印象的)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差异不太显著。

说明这个年龄的孩子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克服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做出更为准确和全面的判断。

4.2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特点

访谈的结果可以看出,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表现形式既有外形方面,又有内在和社会刻板印象。

但就不同年龄的孩子来说,这种表现形式也是不一样的。

年龄较小的孩子(托班、小班和中班)往往更容易产生外形刻板印象,而大班的孩子更容易产生内在的社会刻板印象。

4.3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产生原因

幼儿性别刻板印象可以说是和其性别意识同步产生同时发展而来的。

究其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4.3.1幼儿自己的观察总结任何个体都是认知的吝啬者,幼儿也不例外。

在纷杂的客观现实面前,个体总是对各种认知对象进行分类汇总,产生特定的图式,并运用这些图式来指导以后的认知活动。

这样,难免会产生过度类化的现象,也就是刻板印象。

4.3.2家庭因素影响家庭成员往往都是幼儿生活中的重要他人,他们对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形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

除了这种间接的影响之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往往在有意无意间,会把自己的性别刻板印象表现出来,幼儿通过观察学习,也能够进一步形成新的刻板印象。

4.3.3学校因素影响学校中,老师对于不同性别的幼儿,期待和要求往往有所不同,这也是幼儿性别刻板印象形成的一大原因。

此外,幼儿园所采用的教材,也会对幼儿的性别刻板印象产生作用。

一方面,教材中的女孩儿大多长头发、穿裙子,男孩儿大多短头发、穿短裤;另一方面,一些教材中还明确指出男孩儿和女孩儿的不同,如“我是女孩子,梳着小辫子,穿着小裙子;你是男孩子,戴着小帽子,穿着短裤子”之类的儿歌,[6]对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影响也不容忽视。

4.3.4大众传媒影响虽然幼儿特别是低年级幼儿的阅读能力有限,但在科技发展的今天,电视、网络等大众传播媒体也在方方面面对幼儿产生了影响。

很多电视剧中,男主角勇敢、坚强,女主角敏感、温柔;男主角工作挣钱,女主角购物消费,有时成人会认为孩子在一边玩,没有看电视剧,但不知不觉中,孩子已经接受了电视剧里的信息和观念。

综上所述,幼儿期,性别刻板印象已经形成。

性别刻板印象作为一种过度类化的产物,虽然有着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消极影响也非常大。

幼儿期形成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孩子成人以后的发展有着很大的影响,具体可表现在健康、家庭、职业选择等方面[7]。

许多研究者认为,双性化人格对于男性和女性都是更健康的,因此,有必要从家庭、学校和传媒等各个角度入手,避免幼儿性别刻板印象的过度发展,在实现幼儿性别认同的基础上,发展成为健康的双性化人格特征。

参考文献

1金盛华.社会心理学[M].北京:

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2苏彦捷,杜丹.儿童的性别刻板印象对其愿望理解的影响[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

1-6.

3武萌,等.小学生对于欺负/被欺负问题的性别刻板印象研究[J].心理研究,2010,3(4):

81-84.

4Leinbach,M.D.,Hort,B.E.,Fagot,B.I...BearsAreforBoys:

MetaphoricalAssociationsinYoungChildren’sGenderStereotypes[J].CognitiveDevelopment,1997,(12):

107-130.

5Wilbourn,M.P.,Kee,D.W.HenrytheNurseisaDoctorToo:

ImplicitlyExaminingChildren’sGenderStereotypesforMaleandFemaleOccupationalRoles[J].SexRoles,2010,(62):

670-683.

6王洁.多元整合幼儿园活动课程,幼儿用书,托班(上册)2[M].北京:

少年儿童出版社,2010.

7张清霞.论儿童性别角色教育中的双性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7,(21):

5-7.

[收稿日期:

2011-11-0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表格类模板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