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85307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23 大小:64.45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23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docx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论文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刘杰

摘要

近年来,在中非双方共同努力下,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更进一步加强中非经贸合作是符合中非双方人民利益的。

本文从分析中非经贸关系发展现状入手,分析了中非经贸关系发展面临的新的机遇与挑战,并为加强中非经贸关系的发展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非 经贸关系 机遇与挑战

 

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facingbySino-African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

LiuJie

ABSTRACT

Inrecentyears,jointeffortsbetweenChinaandAfricafurtherstrengthentherapiddevelopmentofSino-African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whichisinlinewiththeinterestsofboth.ItwasexpectedthatthefindingsofthisstudycanputforwardpolicyrecommendationsbyanalyzingthepresentsituationofSino-African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thenew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thatitisfacing.

Keywords:

Sino-Africaneconomicandtraderelationsopportunitiesandchallenges

 

中国与非洲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双方的经贸往来可追溯到公元九、十世纪的唐、宋时期,至今已具逾千年的历史。

新中国成立初期,多数非洲国家仍未获得独立,仅有埃及和摩洛哥同中国有经贸往来,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至七十年代,许多非洲国家获得了独立并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从而为中非经贸合作奠定了良好的政治基础,使得中非经贸合作得以稳步发展并初具规模。

1980年—1999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政策的顺利实施和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中非经贸关系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的进展,双方的合作领域不断拓宽,合作力度也不断加大,中国在非洲的十一国建立了“中国投资开发贸易中心”,为中国企业开拓非洲市场提供各类服务,进一步推动了中非经贸关系多元化。

 

进入21世纪以来,非洲地区政局总体稳定,经济继续好转,这个约占世界陆地总面积的20.2%,世界第二大洲,曾被世界忽视的大陆一夜之间成了世界关注的地方。

中国与非洲几十年来奠定的友好与合作的基础,使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和投资合作具有广阔前景。

近年来,在中非合作论坛的推动下,中非经贸合作发展迅速。

目前中国与49个非洲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与22个非洲国家签署了涉及33个项目的优惠贷款框架协议。

为扩大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的进口,自2005年起,我国就开始对非洲最不发达国家实施部分输华商品免关税待遇。

2006年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后,中方又将受惠商品范围扩大至478个税目。

为进一步向非洲商品开放市场,增强非洲商品的出口竞争能力,2010年之后的三年内,中国政府将逐步给予非洲所有与中国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5%的产品免关税待遇。

2010年中国首先开始对60%的产品实施免关税,非洲最不发达国家输华免关税受惠商品由此前的478个税目扩大到4700多个税目。

中非经贸关系已由过去的单一的政府间援助向形式多样、互利合作的方向发展,其形式包括工程承包、提供劳务、咨询设计、合资、合营等,中非贸易额也比过去有较大的增长,我国与非洲的经贸合作呈现蓬勃发展的新态势。

 然而,在近年来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双方贸易也潜伏着不可持续性的问题,我们必须正视这些问题并加于解决。

一、现阶段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特点

中非经贸关系发展迅速、成果显著,表现出贸易额增长趣闻、贸易结构稳定、投资规模增长、投资领域拓宽、经济技术领域合作成果显著等特征。

(一)贸易总额不断增长,增幅趋稳

2000年以来,中非贸易总额持续不断增长,从2000年首次突破100亿美元,持续增长到2008年的1068亿美元。

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中非贸易额为910.7亿美元,首次超过美国,成为非洲第一大贸易伙伴国,中非贸易占中国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2%上升到4%,占非洲对外贸易总额的比重由4%上升到10%。

2010年仅1~11月,双边贸易总额就达到1148.1亿美元,再过1000亿元大关,如图1-1所示。

图1-1中非贸易总额

从贸易总额增长率看,如图1-2,从2001年的2.17%迅速上升到2002年的14.72%,到2004年时达到接近60%的高峰,而后逐渐有所回落。

在2005年、2006年、2007、2008年四年间贸易的增速呈现出高潮后逐渐回落趋稳的状态(2009年受金融危机影响,出现负增长)。

这一方面是由于贸易总额基数的增大,另一方面由于双边贸易产品结构单一,使得增速受到有限种类产品消费量的影响,从而也限制了贸易额度。

图1-2中非贸易总额历年增长率

数据来源:

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网站

(二)贸易商品结构比较稳定,贸易依存度增强

非洲地大物博,具有资源的比较优势,以当前的消费量和经济发展状况看,尽管非洲经济平均增长率保持在5%左右,但由于经济起飞较晚,原材料的供应量大于本国的经济需求。

而中国人均资源相对短缺,经济起飞比非洲早且快,原材料需求量大。

中国从非洲主要进口5类产品(原油、铁矿石、木材、钻石和棉花),以2009年为例,原油占整个进口额的72%,各类矿产为7%,棉花为1%,铜制品、钻石、钢铁制品、木材均为2%,其他产品为12%;与从非洲进口相比,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更为多样化,其中机器设备和电子产品占比例较高,其次是纺织品和衣服,另外还包括高科技产品、塑料制品、钢铁制品等,由于非洲独立前长期受西方剥削,经济基础非常薄弱,几乎所有的轻工产品都依赖进口。

中国对非洲出口也充分体现了这一点。

随着中非贸易的发展,非洲对中国贸易依存度逐年提高,中国对非洲经济的推动作用不断增强。

中非经贸连年的高速增长证明,中非贸易是对双方有利的,是双方都愿意积极推动的。

一方面,虽然中国对非洲出口产品占中国出口总额的比重较小,但总量却是可观的,而且中国的出口产品符合非洲人民的实际需要,能够适应非洲市场,非洲人民需要中国价廉适用的商品。

另一方面,中国经济的发展也离不开非洲的市场和资源。

双方贸易依存度大大增强。

新中国成立以来,50年代,中国仅仅同埃及、摩洛哥、突尼斯签订政府间贸易协定;60年代这一数字增加到13个,1987年达到了46个,到1999年中国已经与53个非洲国家中的50个签订了政府间贸易协定;2006年第三次中非经济合作论坛53个国家都有代表参与,这充分说明了中非双方对双边贸易的重视。

(三)中国对非洲投资不断增长,领域扩大

随着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国对能源和原材料需求与日俱增,中国庞大的生产能力也需要足够的市场支撑。

1999年以来,中国政府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非洲作为地球上“最后一块未开垦的土地”无疑为中国企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从2003年开始中国对非投资增长势头迅猛,2006年中国对非直接投资额为5.2亿美元,2007年迅速提高到15.743亿美元。

2009年以来,在金融危机的冲击下,全球外商直接投资加速下滑,但中国对非投资没有像一些国家那样釜底抽薪、大量抽逃,而是迎难而上保持快速增长。

截至2009年底,中国对非直接投资存量达93.3亿美元。

2000年以来中国对非投资快速增长,逐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中国对非投资分布在49个非洲国家,涉及采矿、金融、制造、建筑、旅游、农林牧渔业等领域。

国有大中型企业、民营企业和个体从业者等均在非洲投资兴业,各有所长,相互补益。

2007年6月,中国金融机构设立的专门用于支持国内企业对非投资的股权基金——中非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基金成立3年来已决策投资30多个项目,涉及农业开发、机械制造、电力、建材、工业园区、矿业、港口物流等领域。

目前基金一期10亿美元额度已安排完毕,将逐步扩大到50亿美元。

同时,中国正通过在赞比亚、毛里求斯、尼日利亚、埃及和埃塞俄比亚等非洲国家建设经贸合作区,吸引中外企业入驻,逐步形成产业集群。

  

中国对非投资,拓宽了非洲发展的资金来源,带动当地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发展,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广泛欢迎。

中国企业在实现自身良好发展的同时,也带去了适用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当地的税收和就业,为当地培养了经营管理人员。

(四)中非经济技术合作与对非援助成果显著

中非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为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

近年来,众多实力雄厚的中国承包工程企业,凭借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参与非洲国家基础设施建设项目。

2008年9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了《对外工程承包管理条例》,对外工程承包的法规更加健全,管理更加规范,促进了相关业务的健康发展。

中国企业承担的项目技术含量高、质量过硬、价格合理,为非洲国家节约了建设资金,赢得了当地政府和民众的认可。

截至2008年底,我国企业在非累计签订承包劳务合同额1392.1亿美元,完成营业额709.8亿美元,分别占我国企业累计在境外承包劳务合同额和营业额的28.2%和22.3%。

受金融危机影响,非洲国家建设资金短缺,我国企业的成本优势更加突出。

2009年1—6月,我国企业在非新签承包劳务合同224.5亿美元,完成营业额115.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5%和61.1%。

种种数据显示,中非经济合作的发展正在为中非经贸关系的深化注入新的动力。

对非洲援助长期以来是中国对非洲经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主要包括援建成套项目、粮食等物资援助和技术援助等,成果显著。

五十多年来,中国为非洲50多个国家援建了900多个项目,涉及农牧渔业、轻纺工业、水利、电力、通讯、交通、食品加工业等各个领域;中国还向广大非洲国家提供了大量的物资援助和技术援助,为非洲国家培训了3万名各类人员,向非洲派出医疗队员1.7万人次,派遣技术人员35万人次。

减免债务也是中国对非援助的方式之一。

在2000年第一次中非合作论坛上,中国政府一次性取消了156笔延期两年的非洲国家贷款,总金额为13亿美元。

2006年11月,在中非第三次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上,中国政府再次取消了33个非洲债务最严重国家的168笔免息贷款。

这批贷款已经于2005年末到期,总额约为13亿美元。

到2009年初,中国已经与33个债务较重的非洲国家签订了《债务豁免协定》(该协定主要是针对债务豁免就债务双方做出程序和债务豁免标准上的规定)。

二、中国与非洲经贸关系发展的机遇

中非经贸关系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新中国成立及非洲独立解放运动后,虽然偶有局部动荡,但和平的经济建设是世界发展的主基调;中非贸易互补性强,双方政府都对双边贸易给予了极大的政策支持,中非经贸合作赶上了一个历史机遇期。

(一)非洲独立解放运动后,各国都致力于经济发展,为中非经贸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

20世纪50、60年代,非洲国家纷纷独立,将经济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大部分国家开始调整原有的产业政策,重新配置资源,加大对基础设施的投资,积极扶持本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据世界银行下属国际金融公司评估,未来十年非洲的基础设施建设需耗资2500亿美元,市场容量巨大。

埃及政府自2000年起就启动了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更新改造项目,每年雨季投入0亿美元。

而阿尔及利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是居民住宅、大学城和高速公路项目。

除交通住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外,解决电力供应短缺问题也是不少非洲国家的当务之急。

南非政府拟投资65亿美元,将全国的电网相连,并在2012年前是先户户通电的目标。

安哥拉政府也批准了一项庞大的西部电力走廊工程计划,拟投资60亿美元。

非洲国家广泛存在的问题不仅是基础设施落后,从学校到医院、商场,以及包括各类日用品和视频在内的设施和物资也是其所大量短缺的。

这些都为我国企业走进非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二)中非贸易互补性强

贸易互补性主要表现在:

(1)资源互补性。

中国近年保持高速的经济发展,对资源的需求量极大。

而非洲是一个资源丰富的大陆,其石油、天然气、矿产品、木材等,是中国经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物资。

(2)技术互补性强。

非洲的采矿业、轻工业、农业等,大多面临着生产技术落后、设备陈旧、技术工人缺乏等问题,急需技术更新,而中国的一些实用技术,不像发达世界的技术这么昂贵,涉及面又比较广,适合非洲需求。

(3)需求互补性强。

非洲的石油、矿产品、木材等商品,对于中国有重要意义。

几乎所有非洲国家对轻工、家电、电子、纺织、家电、建材、农业、食品等的进口需求量很大,这些领域恰恰是中国企业的强项,中国商品性价比高,较适合非洲消费者的需求,也受到经销商的欢迎。

(三)非洲国家推出各式各样吸引投资的优惠政策

面对自身技术力量的薄弱,为实现发展经济的目标,不少非洲国家以立法的形式出台了一系列的优惠措施。

以埃及为例,投资者可以根据其《公司法》和《投资保护鼓励法》选择投资地区,并通过合资、有限责任公司、合作和国内投资等方式进行投资。

同时,埃及还在国内兼有亚历山大、开罗等11个自由区以及12个新城区和40个工业区,在这些特区内企业可以享受优惠措施,如免交所得税或利润税、在自由区投资生产的产品外销可以终身免税等。

相累死的政策在阿尔及利亚和尼日利亚也可以见到。

阿公布《投资法》修正案,广泛地给予所有符合法律规定的投资项目以优惠,并对在国家特别扶植地区和对国民经济发展有特别利益的投资给予特别优惠,如在10年期内免征利润税和职业活动税,并也可由国家全部或部分承担实施投资所需的基础建设费用等。

尼政府颁发《出口加工区法令》,对于外商在出口加工区投资办厂提供棉进出口许可证、工厂建设期免交土地租金、进口设备和原材料免交关税等优惠措施,并推出“一站式服务”为投资者提供公司注册、员工拘留许可、工作许可、税务登记等一系列服务,以简化投资程序,缩短有关手续办理时间。

这些优惠政策的着眼点在于给于外国投资以超国民待遇以吸引投资,对于我企业走进非洲是非常实惠的利好因素。

(四)我国政府对非的宏观政策为我企业在非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和日益完善的平台与政策

半个多世纪以来,中非双方政治关系密切,高层互访不断,人员往来频繁,这为双方经贸合作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坚强的政治保障。

伴随中非经贸合作的不断加强,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政策和措施,并加以持续扶植,成为我企业走向非洲的强力后盾。

1995年以来,中国成立了中国投资开发利用贸易促进中心、对非经济贸易技术合作协调小组等机构,中非于1999年10月举办中非合作论坛,加强了中非之间的贸易往来。

此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和许多非洲国家签署了配套广泛的协议,这些协议为当地带来各种好处,如现金、投资、较低成本的信贷、技术专家和技术培训,有力协助了我企业对非走出去工作。

我金融机构也在逐步加大对非业务的支持力度。

2007年6月,中国金融机构设立的专门用于支持国内企业对非投资的股权基金——中非发展基金正式成立。

基金成立3年来已决策投资30多个项目,涉及农业开发、机械制造、电力、建材、工业园区、矿业、港口物流等领域。

与世界银行及OECD国家不同,我国对非洲的援助和优惠贷款是不附带注入增加透明度、问责、法制以及其他新自由主义条件和制裁的,这使得传统上在资金方面必须依赖西方的非洲国家获得了更符合自己口味的选择,而转向我们。

由于政策的倾斜和外交努力,很多西方国家视为政治高风险而不愿向其投资的非洲国家向中国开放了市场,这就使得我企业在当地获得了具有竞争力的投资环境。

尽管非洲国家普遍存在政治风险高这一投资弊端,但是我国政府整套连贯的友好政策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抵消其中的不确定性。

三、中非经贸关系面临着挑战

虽然中非经贸往来基础良好,也取得了巨大发展,但面对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的中非经贸关系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主要表现在:

(一)国际资源争夺在非洲愈演愈烈,中国居于不利地位

2002年以来,西方大国对其与非洲的政治和经济政策进行重大调整,西方对非洲国家频频示好,千方百计加强和巩固与非洲国家的关系。

这种情况使非洲国家选择合作伙伴的余地加大。

中国在资金、技术、区位、语言等许多方面均不占据上风,在发展与非洲国家的经贸关系时,将面临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

非洲多数国家以前是英法德殖民地,官方语言基本为英语和法语,文化和诸多行业标准也深受西方国家的影响。

以阿尔及利亚建筑工业为例,阿现有建筑系统多使用西方标准和参数,我国多数工程承包商对西方涉及标准不够熟悉,所以在执行和同时需要同业主和西方咨询公司进行大量谈判,经常为此耽误工期,影响进度。

在贸易方面,许多西方公司在非洲设立分公司,他们资金多、实力雄厚、经营能力强,在非洲国家的进出口贸易中占相当比例。

他们主营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地区的商品,主要从事大宗进口和批发业务,有的还开设超市和商店,兼营零售。

目前在非洲的中国贸易公司主要集中在纺织品、保健药品、食品、摩托车等领域,高新技术领域如汽车、电脑手机等主要还是由欧美日等国的企业占领,我企业要分一杯羹确实不太容易。

与此同时,西方国家还以人权问题、环境问题、劳工权利问题等为借口指责中国在非洲的投资活动,鼓吹“中国威胁论”,例如,2008年联合国人权年度例会上,欧美代表就苏丹达尔富尔问题、津巴布韦竞选问题指责中国在上述两国的投资活动。

(二)非洲投资环境差

除南非、埃及等少数国家外,非洲国家普遍存在基础设施差、腐败严重等一些固有问题,具体包括:

1、基础设施落后

基础设施落后一直是非洲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瓶颈。

以尼日利亚的店里供应为例,尼目前发电量不到3000兆瓦,而整个国家的店里需求在10000兆瓦左右,缺口巨大。

只有40%的尼日利亚人口可以获得电力供应,实际电力用户不足400万个。

由于供电紧缺,尼大部分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97%以上的制造商不得不自卑发电机发点。

据尼日利亚制造商协会统计,尼制造商对公共电源以外的电源依存度达70%。

联合国工发组织报告显示,尼国家电网发点成本高达8美分、千瓦时。

由于发电量严重不足,工厂经常断电,加大了机器设备的损耗,提高成产成本。

众多企业使用柴油发电机发点,使成本升至14美分、千瓦时,是正常用电成本的2.43倍。

此外,多数非洲国家的电信服务和交通运输也不尽如人意,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极大增加了我企业在非得运营成本,特别对经营承包工程和投资制造业、采矿业的企业来说,更是影响巨大。

2、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健全

非洲国家,无论个体目前发展情况如何,由于相同的殖民地背景,其法律体系和法律环境有一定的共性。

经过多年努力和反复,大部分非洲国家都建立了宪法和宪政制度为基础的西方式法律体系,基本将司法与行政相分离,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司法独立的目标。

但这些立法对于适行多元法律融合的非洲来说还太过于先进,非洲的部落酋长制度作为一种根深蒂固的文化模式,加之腐败流行,妇幼现代精神的法律无法实际施行是目前最大的问题。

很多国家做到了有法可依,但是从广大民众的角度却没有建立起有法必依的手法一是,而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情况就进一步架空了法律。

在非洲国家中,这种表面的法制现代化和深层的民众法制意识淡薄的缺口短期难以弥合,法律法规体系不够完善健全为我企业在非经营带来了巨大的不确定性和风险。

3、政治局势不够稳定,政策缺乏连续性,腐败问题严重

作为世界上最后一个实现政治独立的洲,非洲的政治局势在本世纪已趋于稳定。

不过由于种族和宗教信仰造成的地区冲突和内战在部分国家依然存在,投资非洲仍有一定风险。

此外,多数非洲国家都经历过军政府或伊斯兰主义极端政府执政,时至今日,其民主基础仍很薄弱。

2011年埃及骚乱、利比亚动乱都是非洲不确定因素的表现,索马里海盗猖獗也给中非贸易带来不利影响。

另一方面,加之非洲民众普遍信用意识淡薄,导致其政府政策大多缺乏连贯性,每逢领导人更迭或政府换届都会给我企业在非业务,特别是承包和投资业务带来巨大不利影响。

而且非洲国家政府普遍效率低下,腐败问题严重,这也是我企业在非经营不得不面对的又一难题。

根据“透明国际”排名,非洲是世界上最腐败的洲,倒数的10个国家和地区有半数在非洲,其中比较严重的包括乍得、索马里、尼日利亚、赞比亚和津巴布韦等。

4、高素质劳动力匮乏

由于教育落后和自然条件优越养成的懒惰习性等原因,非洲缺乏高素质的劳动力,甚至一些基本的技工在当地也很难聘到,只能从国内或别的国家招聘。

于此同时,部分非洲国家对于本地化内容以及外籍劳务管理都有严格限制。

比如在埃及,外商只能以合资的形式成立建筑公司,且外资股权不得超过49%,非埃及员工在公司里的比例不得超过10%。

尼日利亚对外籍劳务也实行配额制管理,通过严格限制外籍劳务数量来保护本国就业,限制失业率。

这些国家工作签证的期限普遍较短,办理手续繁杂。

一方面是合格劳动力资源匮乏,另一方面又严格限制外国劳务数量,这给我企业在非承包和投资项目的正常经营带来极大困难。

5、安全问题突出

非洲属于流行病高发地区,多种致命传染病盛行外加防治不力,每年有数百万人口因此丧失性命,主要疾病有:

血吸虫病、艾滋病、病毒性出血热、病毒性肝炎、麻风病、痢疾、结核、霍乱、疟疾等。

以艾滋病为例,根据最新统计数据,目前全球感染艾滋病的人数约为4000万,其中次撒哈拉非洲国家约为2500万人,占了60%以上。

这些疾病,如疟疾和结核很难预防,对我在非务工人员的身体健康威胁极大,需要我走出去人员和企业格外注意。

除疾病问题外,非洲的治安形势不容乐观。

即使在肯尼亚、南非、埃及等非洲较发达国家,治安情况也难称良好,安保工作一直是我企业在非经营的工作重点。

(三)形式多样的贸易壁垒

为保护本国商品和工业,许多非洲国家都设置了多种贸易壁垒,给我企业对非出口增添了许多困难。

这些贸易壁垒主要有:

1、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

非洲各国一般都存在关税高峰和关税升级现象,如阿尔及利亚的高关税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烟草以及其他消费品,平均税率为30%;肯尼亚的关税高峰在各个领域普遍存在,尤其是58类敏感商品,如奶制品、谷物和糖类,存在35%到100%的高关税,部分纺织品、服装和床上用品的关税水平也高达50%;埃及对含酒精的饮料、烟草和排气量在2000CC以上的轿车等产品保留高关税;南非对糖类产品、羊肉、牛奶喝玉米征收较高的进口关税。

2、通关环节壁垒

由于部分非洲国家办事效率低下,政府部门之间协调性差,通关环节壁垒成为中非贸易一大障碍。

根据世界银行对51个国家通关时间的检查和排名,阿尔及利亚海关的平均通关时间长达23天,排名第一位。

阿尔及利亚的通关环节壁垒还包括:

不合理的滞港货物退运和转运规定以及不合理的税费。

尼日利亚通关环节壁垒情况也很突出,表现为清关手续冗长、停泊与装卸费用高昂。

尼日利亚政府目前实施装运前检测和货到目的港100%开箱检验的双重检验制度,因此造成港口货物积压,有时长达几个月。

目前通关最快需要一周左右,普遍在二、三周时间,远远没有实现其通关时间最长不超过48小时的承诺。

3、技术性贸易壁垒

技术性贸易壁垒是一些国家为保护其国内产业和市场,对进口产品和企业设置的技术性壁垒。

尼日利亚于2005年开始正式实施强制性合格评定程序,对出口到尼日利亚的部分产品,包括电子电器产品、汽车轮胎、汽车玻璃、玩具等强制执行安全认证。

埃及政府对进口产品实施严格的检验措施,根据强制性标准对进口产品施加了严格限制,尽管埃及政府称其标准同等适用于进口产品与国产品,但实际上进口产品必须接受不同管理机构的严格检验。

埃及标准由贸工部下属的埃及标准化和质量控制组织(EOS)负责制定,但合格评定工作却由附属于卫生部、农业部等不同部门的多个机构开展,而对于进口产品则由外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总结汇报 > 学习总结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