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摄像基本知识.docx
《1摄像基本知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1摄像基本知识.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1摄像基本知识
摄像基本知识
一、电视摄像在拍摄之前要了解以下几个问题:
1、该镜头的拍摄目的是什么
2、 该镜头表现的是客观事实还是主观感受
3、与该镜头前后衔接的画面是什么
4、该镜头的主体元素是什么
5、拍摄的机位、焦距、高度、角度、景别
6、注意背景对主体的分散力、影响
7、不要将主体信息安排在边缘位置
拍摄令观众无从感知体积大小的物体时,有必要让画面适当包含一些比较熟悉的参照物,人的形体具有易于辨识的特征,是衬托其它物体尺寸的理想参照每拍一个镜头, 必须事先考虑好拍摄目的以及如何达到这个目的,如:
景别、机位、角度的选择、光的运用和正确聚焦等等。
作为一位摄像师掌握与此相关的基本知识和娴熟地操作技能是十分必要的。
二、电视摄像的基本要求
电视画面应给人以美的享受, 力求精美、平稳、清晰。
而要做到这三点, 必须掌握和应用好电视拍摄的基本功, 包括平、稳、准、匀等几方面。
1. 要求“平”, 就是在拍摄外景时, 地平线不能倾斜; 室内拍摄时, 桌椅橱柜和人物都要与地面垂直; 在肩扛摄像时, 人要站平稳, 参照镜头中的边框线, 力求平; 如用三角架, 必须按照三角架上的水平仪调平三角架。
2. 要求“稳”, 就是要保持画面稳定, 不抖动。
尤其是用长焦拍摄时, 应尽量寻找身体的支撑点, 如墙壁、树杆等, 拍摄时, 两脚分开, 重心下沉, 摒住呼吸; 如条件许可, 应尽量使用三角架。
3. 要求“准”, 包括二个方面, 一是准确曝光, 二是准确聚焦, 这二点是拍摄出清晰画面的最基本要求。
曝光过度, 会使画面灰白而无层次; 曝光不足, 画面会太黑太暗, 看不清被摄物, 使人感到压抑。
只有准确曝光, 才能使被摄物清晰而有层次感。
一般情况下, 置于自动光圈, 就可得到正确的曝光。
但有些情况下应使用手动光, 一是逆光较强, 被摄主体正面部分会显得暗, 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大光圈, 以提高正面部分的亮度; 另一情况是对画面有特殊要求, 需要对画面作或明或暗的夸张描述, 这时就需要调大或缩小光圈, 以得到预期的艺术效果。
精确的聚焦也是保证画面清晰的必要条件, 应仔细调整聚焦环, 使被摄物最清晰。
4. 要求“匀”, 这是对各种运动拍摄的共同要求, 无论是推、拉、摇、移中的那一种方式(包括变焦拍摄), 节奏都必须均匀, 更不能跳跃。
有的初学者刚拍一个镜头, 突然快速划向另一个镜头, 好象用照相机拍完一张照片, 再去拍另一张照片似的, 完全忽视了摄像(活动画面) 与照片(固定画面) 的本质区别。
关于“匀”, 在下面运动拍摄中还要进一步阐述。
三、电视摄像中的景别及运用
景别, 是指被摄主体在电视屏幕框架结构中所呈现的大小和范围。
景别的取决因素有两个方面, 一是摄像机与被摄主体之间的实际距离, 二是指所使用镜头焦距的长短。
在摄角度不变的前提下, 改变摄像机与被摄物的距离或改变镜头焦距, 都可使景别发生变化。
距离越远或焦距越大, 被摄物越小, 景别越大, 反之亦然。
在实际操作中, 摄像师可根据所表现的内容、目的, 把那些次要的、繁冗的部分去除, 保留那些本质的、重要的能够引起观众充分注意的画面内容。
从某种意义上讲, 景别的选择, 就是摄像师叙事方式和对故事结构方式的选择, 是摄像师创作思维活动的直接的表现。
不同的景别, 往往意味着不同的视野、气质、和韵率节奏。
因此, 景别选择正确与否, 也体现了摄像师创作思维水平和对故事的理解程度。
电视景别可分为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
下面分别叙述。
1. 远景:
远景是电视景别中视距最远、表现空间范围最大的一种景别。
远景视野深广宽阔, 主要表现地理环境、自然风貌和开阔的场景, 如莽莽群山、浩瀚的海洋、无垠的草原等。
远景的特点是开阔、壮观、有气势和抒情性。
拍摄时要注意调动各种手段表现空间的深度和主题效果。
所以在拍摄远景时尽量不要用顺光和逆光, 而要用侧光或侧逆光, 以形成画面层次感和空气的**效果。
由于远景所表现的内容较丰富,有抒情性, 因此拍摄时要有足够的长度, 运动速度不宜太快, 以便为后期制作提供条件。
另外, 拍摄远景要注意大拍线条的走向, 如公路的方向、河流的走向等, 并使线条在画面中延伸最长, 使画面更美更壮观。
远景一般作为电视的开头和结尾, 或作为过渡镜头, 所以远景一般无明显的主体物。
参考长度10秒。
2. 全景
全景主要是用来表现被摄对象的全貌或人体的全身, 同时保留一定的环境和活动空间。
全景和远景相比, 全景有明显的中心内容和结构主体, 象的真实性、生动性和情节的使观众对所表现的事物和场景有完整的了解, 向观众交待被摄对象及其所处的空间位置。
全景还能够表现人物的形体动作, 观众可以根据人物的活动了解人物的内心情感和心理状态。
由于全景景别的特定性(处于远景和近景之间), 容易拍得单调呆板, 因此拍摄时应尽量调动各种手段, 如选择拍摄角度, 尽量利用前景, 选择侧逆光等, 使画面活跃而有生气, 并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层次感。
参考长度6秒。
3. 中景
中景是表现场景、物体的局部或人物膝盖以上部分的画面, 它比全景更重视具体的动作和情节。
拍摄物体时, 一般表现其有典型意义的部分, 即能反映总体特征的部分, 如拍摄人物时, 可通过人物的视线、人物的动作线、人与人、人与物的关系来表现主题, 所以中景常被用作叙事性描写。
因此, 拍摄中景不仅要注意构图美, 还要对故事的主题、镜头的内涵有充分和深刻的认识。
4. 近景
近景是指表示物体局部或人物胸部以上部分的画面。
与中景相比, 近景画面表现的空间进一步缩小, 画面更趋单一, 环境及背景的作用进一步降低。
通过正确用光, 近景应拍摄出人物的体貌特征及物体的质感, 同时通过人物的神态、眼神探视人物的内心世界。
因此, 拍摄时除了正确地运用光线, 还要注意画面中形客观性。
否则, 只要有一点瑕疵, 就不能被观众理解和接受。
5. 特写
特写是表现人物肩部以上或物体某一细部的画面。
特写画框更进一步接近被摄体, 常用来表现人物面部表情和物体局部细节。
因此, 特写更能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和物体的质感。
由于特写在画面中排除了一切多余的形象, 从而强化了观众对所摄对象的认识。
特写还有音乐中的“重音符”、文章中的“惊叹号”的作用, 往往会给观众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拍摄特写时, 构图应力求饱满, 尽可能地突出要表现的某一细部; 更要注意掌握好正确的曝光和精确的聚焦; 还要注意运用好光线的方向。
以上三点中无论那一点有所欠缺, 都会直接影响被摄物质感的细腻表现和色彩的饱和度, 从而失去或减弱特写应有的艺术力量。
由于特写所具有的特殊的艺术感染力, 所以运用特写时一定要根据剧情的需要, 恰到好处地运用。
四、电视画面的拍摄角度
拍摄角度表示的是摄像机与被摄体之间相互位置关系。
它是由水平、垂直和纵深三个方面的变化来决定的。
拍摄位置的选择,不仅直接决定画面的艺术感染力,而且还表达摄像师的感情倾向。
对于任何一个电视节目来说,总是由多个镜头编辑而成的,如果一个电视节目从头到尾没有任何拍摄角度和景别的变化,那还有什么艺术可言!
作为摄像师,要找出最美的、最能表达主题的,同时还要考虑到这些镜头的组合最能体现创作目的和表现场面整体美的拍摄位置。
从理论上讲,拍摄位置是任意的,无限的,但最佳的拍摄位置只有一个。
这就需要摄像师去选择,去辨别,能否找出这个最佳位置,也是考验一个摄像师功底深浅的重要内容之一。
拍摄角度分为拍摄高度和拍摄方向(即垂直角度和水平角度)。
垂直角度可分为平摄、俯摄和仰摄。
水平角度可分为正面、背面、侧面等多个拍摄方向。
1.垂直角度的拍摄
(1)平摄
由于平摄时摄像机与被摄体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因而比较合乎人们的视觉习惯,被摄体不易变形,使人感到平等、亲切、和谐,在近距离拍摄坐姿人物或儿童时,摄像师应蹲或站,保证与被摄体保持同一高度,这样拍出的画面会使人感觉亲切、舒服。
在户外拍摄时,有利于强调前景的作用。
平摄的缺点是画面比较单调,尤其要注意拍外景时,不能让地平线分割画面,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
(2)俯摄
俯摄是指摄像机机位高于被摄体拍摄所产生的俯视效果。
拍摄风景、群众场面,能强调被摄对象的地理位置、层次、数量及规模,能把纵深线条充分展开,给人以深远、辽阔的感受;还能表现某种气势、气魄,展示图案美。
但俯拍不宜表现人物间的神情与感情交流,尤其是在拍摄中、近景人物时更要慎用。
由于俯拍人物时会使人物显得低矮、萎缩,带有贬低、蔑视的意味,往往用来拍摄反面人物的活动场面。
(3)仰摄
仰摄时,摄像机机位低于被摄主体,向上进行拍摄,从而产生一种由下向上、由低向高的仰视效果,能使被摄体显得高大、挺拔。
尤其是运用广角拍摄时,使画面更具夸张性。
常用于表现建筑物、纪念碑、英雄人物雕塑的高大、雄伟,使人产生赞颂、敬仰、自豪等感性色彩。
仰拍常常以出天空为背景,可以净化背景,突出主体,产生一种诗情画意的美。
但以天空作背景时,天空不宜太亮,否则会因对比度太大而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
另外,由于透视效果关系,仰拍容易使物体变形,所以要注意把握分寸,要充分注意到主题需要和画面美。
2.水平角度的拍摄
(1)正面方向拍摄
正面方向拍摄时,摄像机镜头在被摄主体的正前方,并与被摄人物的视线或建筑物的朝向基本成一直线,能表现被摄对象的正面全貌,给人以一目了然的感觉。
拍摄人物时,能看到人物的完整脸部特征、表情和动作,容易产生亲切感
和参与感,常用于各类节目主持人和采访类节目。
拍摄建筑物,能很好地表现建筑物的建筑风格。
给人以某种静态感使人产生庄重、平稳、严肃、亲切的感觉。
(2)侧面拍撮
侧面拍摄分正侧面和斜侧面拍摄。
正侧拍摄面是指被摄对象的正面视线与摄像机镜头成90。
角的位置;斜侧面拍摄是指正面与侧面90。
之间各点上的拍摄位置。
正侧面拍摄有利于被摄体的运动姿态及富有变化的轮廓线条的表现,能产生明显的方向性,常用于拍摄高速运动中的物体。
拍摄人物间的交流对话时,有利于表现双方的神情动态,常用于人物采访类节目。
斜侧面拍摄能在人与物之间分出主次关系,能使延伸的线条保留最长,最有利于表现物体的纵深感和立体感,能消除画面呆板的对称,能化平行线条为斜线条,从而使画面显得生动活泼。
(3)背面方向拍摄
背面方向拍摄是在被摄对象的正后方拍摄,这个角度常被摄像师所忽视,其实只处理得好,也能给人以新意、含蓄之感,尤其是在拍摄人物时,观众不能直接看到人物的面部表情,只能从人物的手势、体态去理解人物的心理状态,给人以悬念和不确定性,有时起到剪影和半剪影的效果。
五、电视画面的运动摄像及其运用
摄像机在连续拍摄的过程中,不断地改变其位置以及拍摄方向、角度或焦距而完成一个镜头的拍摄方式叫运动拍摄。
也就是通过推、拉、摇、移、跟等单独或综合运用所拍摄的镜头。
1.推摄
推摄机位、拍摄角度不变,改变镜头焦距,使画面景别由大到小,景物由远变近。
也可以不改变焦距和拍摄角度,通过机位前进,拍推镜头。
2.拉摄
拉镜头正好与推镜头相反,是摄像机逐渐远离拍摄主体,或通过变动焦距,使画面框架由近而远,与被摄主体逐渐拉开距离的拍摄方法。
3.摇摄
摇摄是指摄像机机位不动,借助三角架或人体作水平旋转或作上下移动的拍摄方法。
是运动镜头中运用最多,最广泛的一种拍摄手段。
摇镜头时需注意以下几点:
(1)和其它运动拍摄一样,摇镜头也必须有明确的目的,一是展示内容的需要,二是画面艺术的需要,或是兼而有之。
尤其要注意摇出的每个镜头之间一定要有内在联系,要符合人们的视觉心理,不能无目的地乱摇一气。
(2)摇的过程一定要稳、匀,尽量使用三角架;如扛摄,要用转动腰肢来摇,切不可用移动脚步来摇,尽量借助支撑物以稳定身体;最好先预摇一次,以确定起幅、落幅和合适的体位。
另外,要以均匀的速度一气呵成,切不可时快时慢、断断续续,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
(3)摇的速度,一方面要与画面内容相协调,另一方面要根据后期制作的要求而定。
后期制作的要求不同,摇的速度也不同。
同一个场面,如用于专题片,因为专题片较长,有充分的时间来展示画面,可摇慢些;如用于新闻报导,则要摇快些,因为一条新闻一般只有一分钟左右,如果一个镜头就摇了30秒,那条新闻就无法编辑了。
摇的速度不要太快,特别是长焦,不然容易产生频闪。
如果要摇得快,加快快门速度。
4.移摄
摄像机沿一定的方向作直线运动或弧线运动所拍摄的镜头。
可分为横移(左右移动);升降(上下移动);旋移(以被摄对象为圆心,摄像机作圆周运动或弧形运动)。
通俗地来说,移摄就是“边走边拍”。
移摄可以肩扛拍摄,也可把摄像机架在车、船等运动中的物体上拍摄。
专业摄像中。
要铺设移动轨道,利用移动车和三角架来拍摄。
移动摄像摆脱了固定位置摄像的方式,使摄像师有更大的活动余地,能更好地发挥艺术创作思路。
使“死”的东西“活”起来,使静的东西“动”起来,使观众有参与感。
由于移动拍摄是摄像机在运动中拍摄的,所以比其它运动拍摄更难掌握好“稳”。
为了力求稳,一是要多拍,多练基本功,二是尽量使用广角镜头,并保证被摄主体始终保持在画框中的主体位置。
在移动拍摄中,适当安排一些前景元素横向滑过画面,以便强调镜头的动感,有时也利用背景的变化营造类似效果。
移动拍摄中为了表现运动的速度和动感,移动方向和主体运动方向相反。
5.跟摄
摄像机跟随着运动的被摄体拍摄。
摄像机可以是移动的,与被摄主体做同方向等速运动拍摄;也可以是固定机位的,用摇镜头的方法跟定一个目标拍摄。
它与移摄不同的是,移摄的被摄目标是多个,而跟摄是跟定一个固定的目标。
无论是哪种方法,跟摄能产生画面中被摄主体相对不变,而背景不断变化的一种独特的艺术效果。
6.综合运动拍摄及注意问题
以上介绍了各种运动拍摄的方法及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往往根据需要把各种运动拍摄手段有机地综合起来运用,形成多角度、多景别、多构图的多变画面,如先摇后推(拉)、先移后拉、先推后摇等。
综合运动摄像大致可分三种情况,一种是“先后”,如先推后摇、先跟后推等;另一种是“包容”,即多种运动方式同时进行,如摇中带推,边推边摇等;第三种是前二种情况的综合运用。
因为综合运动拍摄在一个镜头里包含了多种运动拍摄方法,有时需要几种拍摄方法同时进行,所以更难掌握运用好,这就需要摄像师多学多练多实践,方能应用自如。
综合运动拍摄除了和单一运动同样需要注意的问题外,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1)运动镜头的每次转换应力求与人物的视线、动作线或运动方向相一致,以保持画面的变化与内容相一致,形成画面外部变化与画面内部变化的完美结合。
(2)注意运动中的焦距变化,始终将主体置于景深范围之内。
运动中主体、景别在不断变化,这就需要在运动过程中不断调正聚焦,即“跟焦”。
一般初学者不易掌握好,要在实践中不断提高。
(3)一般情况下不宜作“拉锯”式运动。
如先左摇接着右摇、先推后拉、先上后下等往复运动,这样会使观众感到莫名其妙,破坏了画面的整体美。
以上介绍了提高电视摄像水平的五大因素,最后再次强调,无论是景别、机位、角度的选择。
还是拍摄固定画面或拍摄运动画面,都要把内容的主题需要摆在首先考虑的位置。
即每拍一个镜头都要有明确的目的,要对所采取的拍摄方式或镜头的运用有充分、全面的思考和准备,并在拍摄过程中严格把握好。
做到画面当大则大,当小则小,当动则动,当静则静,动静结合,使拍出的每个镜头都清晰、平稳、精美、运动速度流畅,符合主题要求。
当然,正如本文开头所说,电视摄像关系到多方面的知识,本文只不过是其中最基础的部分。
其它还有如光的运用,其中包括人工光源和自然光源,人工光源包括多种色温的光源及布光技巧和布光艺术,自然光可分早、中、晚.阴、晴、雨、雪天气,还有画面构图艺术等等。
需要通过刻苦学习,多拍多练,才能不断提高摄像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