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82026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65 大小:134.33KB
下载 相关 举报
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5页
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5页
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5页
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5页
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5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

《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65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一建高分总结市政.docx

一建高分总结市政

沥青路面构造构成特点

一、构造构成

二、构造层与性能规定

(一)路基

性能重要指标:

1)整体稳定性

2)变形量控制

(二)基层

性能重要指标:

1)应满足构造强度、扩散荷载能力以及水稳性和抗冻性规定。

2)不透水性好。

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为防止地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立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构成不透水底基层。

(三)面层

路面使用指标:

1)承载能力

2)平整度

3)温度稳定性

4)抗滑能力

5)透水性

6)噪声量

降噪排水路面构造组合:

上面(磨耗层)层:

OGFC沥青混合料

中面层、下(底)面层:

密级配沥青混合料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特点

水泥混凝土路面构造构成涉及路基、垫层、基层以及面层。

一、构造特点

(一)垫层

(1)防冻垫层——在季节性冰冻地区。

排水垫层——水文地质条件不良土质路堑,路基土湿度较大时。

半刚性垫层——路基也许产生不均匀沉降或不均匀变形时。

(2)垫层宽度应与路基宽度相似,其最小厚度为150mm。

(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

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二)基层

(2)基层材料选用原则:

依照道路交通级别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取基层材料。

特重交通宜选用贫混凝土、碾压混凝土或沥青混凝土;重交通道路宜选用水泥稳定粒料或沥青稳定碎石;中、轻交通道路宜选取水泥或石灰粉煤灰稳定粒料或级配粒料。

湿润和多雨地区,繁重交通路段宜采用排水基层。

(3)基层宽度应依照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

(三)面层

(1)面层混凝土普通分为普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持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当前国内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

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备足够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抗滑、耐磨、平整。

(3)纵向接缝——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立。

一次铺筑宽度不大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立带拉杆平缝形式纵向施工缝。

一次铺筑宽度不不大于4.5m时,应设立带拉杆假缝形式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

横向接缝——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①横向施工缝——尽量选在缩缝或胀缝处。

②横向缩缝——迅速路、主干路横向缩缝应加设传力杆;

③横向胀缝——在邻近桥梁或其她固定构筑物处或与其她道路相交处、板厚变化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立胀缝。

(4)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级别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立传力杆。

在自由边处,承受繁重交通胀缝、施工缝,不大于90º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检查井周边,应配筋补强。

混凝土既是刚性材料,又属于脆性材料。

二、重要原材料选取

(1)重交通以上级别道路、都市迅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以上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她道路可采用矿渣水泥,其强度级别不适当低于32.5级。

(3)细度模数在2.5以上干净粗砂、中砂。

使用机制砂时,还应检查砂浆磨光值,其值宜不不大于35,不适当使用抗磨性较差水成岩类机制砂。

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

淡化海砂不应用于都市迅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可用于支路。

(1)具备软化与渗入能力,即具备恰当粘度;

(2)具备良好流变性质,复合流动度接近1;

(3)具备溶解分散沥青质能力,即应富含芳香酚;

(4)具备较高表面张力;

(5)必要具备良好耐热化和耐候性。

再生沥青混合料性能实验指标有:

空隙率、矿料间隙率、饱和度、马歇尔稳定度、流值等再生沥青混合料检测项目有车辙实验动稳定度、残留马歇尔稳定度、冻融劈裂抗拉强度比等,其技术原则参照热拌沥青混合料原则。

(1)填土应分层进行。

下层填土合格后,方可进行上层填筑。

路基填土宽度应比设计宽度宽500mm。

(一)实验段

(2)实验目重要有:

1)拟定路基预沉量值。

2)合理选用压实机具;选用机具考虑因素有道路不同级别、工程量大小、施工条件和工期规定等。

3)按压实度规定,拟定压实遍数。

4)拟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

5)依照土类型、湿度、设备及场地条件,选取压实方式。

改性沥青混合料摊铺除满足普通沥青混合料摊铺规定外,还应做到:

(1)摊铺在喷洒有粘层油路面上铺筑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宜使用履带式摊铺机。

改性沥青SMA混合料施工温度应经实验拟定,普通状况下,摊铺温度不低于160℃。

(2)摊铺速度宜放慢至1~3m/min,松铺系数应通过实验段获得。

(3)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中、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铝合金导轨引导高程控制方式,上面层宜采用非接触式平衡梁。

(二)压实与成型

改性沥青混合料除执行普通沥青混合料压实成型规定外,还应做到:

(1)初压开始温度不低于150℃,碾压终了表面温度应不低于90~120℃。

(3)宜采用振动压路机或钢筒式压路机碾压,不应采用轮胎压路机碾压。

OGFC混合料宜采12t如下钢筒式压路机碾压。

(4)振动压实应遵循“紧跟、慢压、高频、低幅”原则,这是保证平整度和密实度核心。

拌合机宜备有保温性能好成品储料仓,贮存过程中混合料温降不得不不大于10℃且具备沥青滴漏功能。

改性沥青混合料贮存时间不适当超过24h;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只限当天使用;OGFC混合料宜随拌随用。

(3)施工程序:

清地表→地基压实→锚固土工合成材料、摊铺、张紧并定位→分层摊铺、压实填料至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铺设标高→下一层土工合成材料锚固、摊铺、张紧与定位。

相邻两幅加筋材料应互相搭接,宽度宜不不大于200mm,并用牢固方式连接,连接强度不低于合成材料强度60%。

台背填料应在最佳含水量时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宜不不不大于300mm,边角处厚度不得不不大于150mm。

(一)模板

(1)宜使用钢模板,钢模板应顺直、平整,每1m设立1处支撑装置。

如采用木模板,应质地坚实,变形小,无腐朽、扭曲、裂纹,且用前须浸泡,木模板直线某些板厚不适当不大于50mm,每0.8~1m设1处支撑装置;弯道某些板厚宜为15~30mm,每0.5~0.8m设1处支撑装置。

(2)模板安装应符合:

支模前应核对路面标高、面板分块、胀缝和构造物位置;模板应安装稳固、顺直、平整,无扭曲,相邻模板连接应紧密平顺,不得错位;禁止在基层上挖槽嵌入模板;使用轨道摊铺机应采用专用钢制轨模;模板安装完毕,应进行检查,合格后方可使用;模板安装检查合格后表面应涂隔离剂,接头应粘贴胶带或塑料薄膜等密封。

三辊轴整平机分段整平作业单元长度宜为20~30m,振捣机振实与三辊轴整平工序之间时间间隔不适当超过15min;在一种作业单元长度内,应采用迈进振动、后退静滚方式作业,最佳滚压遍数应通过实验段拟定。

传力杆固定安装办法有两种。

一种是端头木模固定传力杆安装办法,宜用于混凝土板不持续浇筑时设立胀缝。

胀缝宽20~25mm,使用沥青或塑料薄膜滑动封闭层时,胀缝板及填缝宽度宜加宽到25~30mm。

传力杆一半以上长度表面应涂防粘涂层。

另一种是支架固定传力杆安装办法,宜用于混凝土板持续浇筑时设立胀缝。

胀缝板应持续贯通整个路面板宽度。

桥梁分类

多孔跨径总长L(m)

单孔跨径L0(m)

特人桥

L>1000

L0>150

大桥

1,000≥L100

150≥L0≥40

中桥

10C)>L>30

40>L0≥20

小桥

30≥L≥8

202>L0≥5

(4)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抗倾覆稳定期,各施工阶段稳定系数均不得不大于1.3。

(5)验算模板、支架和拱架刚度时,其变形值不得超过下列规定:

1)构造表面外露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1/400;

2)构造表面隐蔽模板挠度为模板构件跨度1/250;

施工预拱度应考虑下列因素:

1)设计文献规定构造预拱度;

2)支架和拱架承受所有施工荷载引起弹性变形;

3)受载后由于杆件接头处挤压和卸落设备压缩而产生非弹性变形;

4)支架、拱架基本受载后沉降。

1)钢丝检查每批重量不得不不大于60t;对每批钢丝逐盘进行外形、尺寸和表面质量检查。

从检查合格钢丝中抽查3盘,在每盘钢丝任一端取样进行力学性能实验及其她实验。

实验成果有一项不合格则该盘钢丝报废,并从同批次未实验过钢丝盘中取双倍数量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复验,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应逐盘检查,合格者接受。

2)钢绞线检查每批重量不得不不大于60t;逐盘检查表面质量和外形尺寸;再从每批钢绞线中任取3盘,并从每盘所选钢绞线任一端截取一根试样,进行力学性能实验及其她实验。

如每批少于3盘,应全数检查。

检查成果如有一项不合格时,则不合格盘报废,并再从该批未实验过钢绞线中取双倍数量试样进行该不合格项复验。

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绞线应实行逐盘检查,合格者接受。

3)精轧螺纹钢筋检查每批重量不得不不大于60t;对其表面质量应逐根进行外观检查,外观检查合格后每批中任选2根钢筋截取试件进行拉伸实验。

实验成果有一项不合格,则取双倍数量试样重做实验。

如仍有一项不合格,则该批钢筋为不合格。

(4)预应力筋必要保持清洁。

如长时间存储,必要安排定期外观检查。

(5)存储在室外时不得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要垫高、覆盖、防腐蚀、防雨露,时间不适当超过6个月。

(6)预应力筋制作:

1)预应力筋下料长度应通过计算拟定,计算时应考虑构造孔道长度或台座长度、锚夹具长度、千斤顶长度、焊接接头或镦头预留量,冷拉伸长值、弹性回缩值、张拉伸长值和外露长度等因素。

2)预应力筋宜使用砂轮锯或切断机切断,不得采用电弧切割。

(1)锚具、夹具及连接器进场验收时,应按出厂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核查其锚固性能类别、型号、规格、数量,确认无误后进行外观检查、硬度检查和静载锚固性能实验。

(2)验收应分批进行,批次划分时,同一种材料和同毕生产工艺条件下生产产品可列为同一批量。

锚具、夹片应以不超过1000套为一种验收批。

连接器每个验收批不适当超过500套。

1)外观检查

从每批锚具(夹片或连接器)中抽取10%且不少于10套,进行外观质量和外形尺寸检查。

当有一套不合格时,另取双倍数量锚具重做检查,如仍有一套不符合规定期,则逐套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2)硬度检查

从每批锚具(夹片或连接器)中抽取5%且不少于5套进行硬度检查。

对硬度有规定零件做硬度实验,对多孔夹片式锚具夹片,每套至少抽取5片,每个零件测试3点。

有一种零件不合格时,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零件重做检查,仍有一件不合格时,则应对该批产品逐个检查,合格者方可使用。

3)静载锚固性能实验

对大桥、特大桥等重要工程、质量证明资料不齐全、不对的或质量有疑点锚具,在通过外观和硬度检查同批中抽取6套锚具(夹片或连接器),构成3个预应力筋锚具组装件,由具备相应资质专业检测机构进行静载锚固性能实验。

如有一种试件不符合规定期,则应另取双倍数量锚具(夹具或连接器)重做实验,如仍有一种试件不符合规定期,则该批产品视为不合格品。

(1)基层混凝土强度应达到设计强度80%以上,方可进行防水层施工。

(2)当采用防水卷材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应为1.5~2.0mm;当采用防水涂料时,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应为0.5~1.0mm。

对局部粗糙度不不大于上限值部位,可在环氧树脂上撒布粒径为0.2~0.7mm石英砂进行解决。

(3)混凝土基层平整度应不大于或等于1.67mm/m。

(4)当防水材料为卷材及聚氨醋涂料时,基层混凝土含水率应不大于4%(质量比)。

当防水材料为聚合物改性沥青涂料和聚合物水泥涂料时,基层混凝土含水率应不大于10%(质量比)。

(5)基层混凝土表面粗糙度解决宜采用抛丸打磨。

三、防水卷材施工

(1)卷材防水层铺设前应先做好节点、转角、排水口等部位局部解决,然后再进行大面积铺设。

(2)当铺设防水卷材时,环境气温和卷材温度应高于5℃,基面层温度必要高于0℃;当下雨、下雪和风力不不大于或等于5级时,禁止进行桥面防水层体系施工。

(3)铺设防水卷材时,任何区域卷材不得多于3层,搭接接头应错开500mm以上,禁止沿道路宽度方向搭接形成通缝。

接头处卷材搭接宽度沿卷材长度方向应为150mm,沿卷材宽度方向应为100mm。

(4)铺设防水卷材应平整顺直,搭接尺寸应精确,不得扭曲、皱褶。

卷材展开方向应与车辆运营方向一致,卷材应采用沿桥梁纵、横坡从低处向高处铺设办法,高处卷材应压在低处卷材之上。

(5)当采用热熔法铺设防水卷材时,应满足下列规定:

(1)混凝土基层检测主控项目是含水率、粗糙度、平整度。

(2)混凝土基层检测普通项目是外观质量,应符合下列规定:

1)表面应密实、平整。

2)蜂窝、麻面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0.5%,并应进行修补。

3)裂缝宽度不不不大于设计规范关于规定。

4)表面应清洁、干燥,局部潮湿面积不得超过总面积0.1%,并应进行烘干解决。

(三)防水层

(1)防水层检测应涉及材料到场后抽样检测和施工现场检测。

(3)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主控项目为粘结强度和涂料厚度。

(4)防水层施工现场检测普通项目为外观质量。

(2)护筒埋设深度应符合关于规定。

护筒顶面宜高出施工水位或地下水位2m,并宜高出施工地面0.3m。

其高度尚应满足孔内泥浆面高度规定。

3.冲击钻成孔

(1)冲击钻开孔时,应低锤密击,重复冲击造壁,保持孔内泥浆面稳定。

(2)应采用有效技术办法防止扰动孔壁、塌孔、扩孔、卡钻和掉钻及泥浆流失等事故。

(3)每钻进4~5m应验孔一次,在更换钻头前或容易缩孔处,均应验孔并应做记录。

(5)冲孔中遇到斜孔、梅花孔、塌孔等状况时,应采用办法后方可继续施工。

(6)稳定性差孔壁应采用泥浆循环或抽渣筒排渣。

长螺旋钻孔

(1)钻机定位后,应进行复检,钻头与桩位点偏差不得不不大于20mm,开孔时下钻速度应缓慢;钻进过程中,不适当反转或提高钻杆。

(2)在钻进过程中遇到卡钻、钻机摇晃、偏斜或发生异常声响时,应及时停钻,查明因素,采用相应办法后方可继续作业。

(3)钻至设计标高后,应先泵入混凝土并停顿10~20s,再缓慢提高钻杆。

提钻速度应依照土层状况拟定,并保证管内有一定高度混凝土。

(4)混凝土压灌结束后,应及时将钢筋笼插至设计深度,并及时清除钻杆及泵(软)管内残留混凝土。

(五)钢筋笼与灌注混凝土施工要点

(2)吊放钢筋笼入孔时,不得碰撞孔壁,就位后应采用加固办法固定钢筋笼位置。

(3)沉管灌注桩钢筋笼内径应比套管内径小60~80mm,用导管灌注水下混凝土桩应比导管连接处外径大100mm以上。

(4)灌注桩采用水下灌注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其骨料粒径不适当不不大于40mm。

(5)灌注桩各工序应持续施工,钢筋笼放入泥浆后4h内必要浇筑混凝土。

(6)桩顶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高出设计标高0.5~1m,保证桩头浮浆层凿除后桩基面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

(7)当气温低于0℃如下时,浇筑混凝土应采用保温办法,浇筑时混凝土温度不得低于5℃。

当气温高于30℃时,应依照详细状况对混凝土采用缓凝办法。

(8)灌注桩实际浇筑混凝土量不得不大于计算体积;套管成孔灌注桩任何一段平均直径与设计直径比值不得不大于1.0。

(六)水下混凝土灌注

(1)桩孔检查合格,吊装钢筋笼完毕后,安顿导管浇筑混凝土。

(2)混凝土配合比应通过实验拟定,须具备良好和易性,坍落度宜为180~220mm。

(3)导管应符合下列规定:

1)导管内壁应光滑圆顺,直径宜为20~30cm,节长宜为2m。

2)导管不得漏水,使用前应试拼、试压。

3)导管轴线偏差不适当超过孔深0.5%,且不适当不不大于10cm。

(5)开始灌注混凝土时,导管底部至孔底距离宜为300~500mm;导管初次埋入混凝土灌注面如下不应少于1.0m;在灌注过程中,导管埋入混凝土深度宜为2~6m。

(6)灌注水下混凝土必要持续施工,并应控制提拔导管速度,禁止将导管提出混凝土灌注面。

灌注过程中故障应记录备案。

(二)预制钢筋混凝土盖梁安装

(1)预制盖梁安装前,应对接头混凝土面凿毛解决,预埋件应除锈。

依照吊装机具不同,梁板架设办法分为起重机架梁法、跨墩龙门吊架梁法和穿巷式架桥机架梁法。

(二)吊运方案

(1)吊运(吊装、运送)应编制专项方案,并按关于规定进行论证、批准。

(2)吊运方案应对各受力某些设备、杆件进行验算,特别是吊车等机具安全性验算,起吊过程中构件内产生应力验算必要符合规定。

梁长25m以上预应力简支梁应验算裸梁稳定性。

(三)技术准备

(1)按照关于规定进行技术安全交底。

(2)对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

(3)测量放线,给出高程线、构造中心线、边线,并进行清晰标记。

补充:

技术准备工作通用内容:

1.熟悉、审核设计文献和图纸;

2.现场踏勘;

3.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方案;

4.技术安全交底;

5.测量放样;

6.其她。

三、安装就位技术规定

(2)吊装时构件吊环应顺直,吊绳与起吊构件交角不大于60º时,应设立吊架或吊装扁担,尽量使吊环垂直受力。

(3)构件移运、停放支承位置应与吊点位置一致,并应支承稳固。

(4)吊移板式构件时,不得吊错板梁上、下面,防止折断。

一、支(模)架法

(一)支架法现浇预应力混凝土持续梁

(1)支架地基承载力应符合规定,必要时,应采用加强解决或其她办法。

(2)应有简便可行落架拆模办法。

(3)各种支架和模板安装后,宜采用预压办法消除拼装间隙和地基沉降等非弹性变形。

(4)安装支架时,应依照梁体和支架弹性、非弹性变形,设立预拱度。

(5)支架底部应有良好排水办法,不得被水浸泡。

(6)浇筑混凝土时应采用防止支架不均匀下沉办法。

(1)挂篮构造重要设计参数应符合下列规定:

1)挂篮质量与梁段混凝土质量比值控制在0.3~0.5,特殊状况下不得超过0.7。

2)容许最大变形(涉及吊带变形总和)为20mm。

3)施工、行走时抗倾覆安全系数不得不大于2。

4)自锚固系统安全系数不得不大于2。

5)斜拉水平限位系统和上水平限位安全系数不得不大于2。

(2)挂篮组装后,应全面检查安装质量,并应按设计荷载做载重实验,以消除非弹性变形。

在梁段混凝土浇筑前,应对挂篮(托架或膺架)、模板、预应力筋管道、钢筋、预埋件、混凝土材料、配合比、机械设备、混凝土接缝解决等状况进行全面检查,经关于方签认后方准浇筑。

悬臂浇筑混凝土时,宜从悬臂前端开始,最后与前段混凝土连接。

桥墩两侧梁段悬臂施工应对称、平衡,平衡偏差不得不不大于设计规定。

(四)张拉及合龙

(1)预应力混凝土持续梁悬臂浇筑施工中,顶板、腹板纵向预应力筋张拉顺序普通为上下、左右对称张拉,设计有规定期按设计规定施做。

1)合龙段长度宜为2m。

3)合龙前应按设计规定,将两悬臂端合龙口予以暂时连接,并将合龙跨一侧墩暂时锚固放松或改成活动支座。

4)合龙前,在两端悬臂预加压重,并于浇筑混凝土过程中逐渐撤除,以使悬臂端挠度保持稳定。

5)合龙宜在一天中气温最低时进行。

6)合龙段混凝土强度宜提高一级,以尽早施加预应力。

7)持续梁梁跨体系转换,应在合龙段及所有纵向持续预应力筋张拉、压浆完毕,并解除各墩暂时固结后进行。

8)梁跨体系转换时,支座反力调节应以高程控制为主,反力作为校核。

(五)高程控制

预应力混凝土持续梁,悬臂浇筑段前端底板和桥面标高拟定是持续梁施工核心问题之一,拟定悬臂浇筑段前端标高时应考虑:

(1)挂篮前端垂直变形值;

(2)预拱度设立;

(3)施工中已浇段实际标高;

(4)温度影响。

因而,施工过程中监测项目为前三项;必要时构造物变形值、应力也应进行监测,保证构造强度和稳定。

(1)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组织编制并签字确认;

(2)报送公司技术负责人审批,并加盖公章;

(3)报送总监理工程师和建设单位签字确认;

(4)实行过程中发生变更时,应按上述程序重新报批。

(3)钢梁制造公司应向安装公司提供下列文献:

1)产品合格证;

2)钢材和其她材料质量证明书和检查报告;

3)施工图,拼装简图;

4)工厂高强度螺栓摩擦面抗滑移系数实验报告;

5)焊缝无损检查报告和焊缝重大修补记录;

6)产品试板实验报告;

7)工厂试拼装记录;

8)杆件发运和包装清单。

2.吊装前准备工作:

(1)编制钢梁吊装专项施工方案和安装专项施工方案,并组织专家论证;

(2)依照专家论证报告规定修改专项施工方案,经公司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建设单位签字后,由项目技术负责人进行书面交底,签字确认后归档保存;

(3)编制交通导行方案,报送市政主管部门和交通管理部门审批后,超大件钢梁方可运送;

(4)运至施工现场钢梁,应进行书面检查、外观检查;

(5)对墩台顶面高程、中线及各孔跨径进行复测;

(6)钢梁安装前应对暂时支架、支承、吊机等暂时构造和钢梁构造自身在不同受力状态下强度、刚度及稳定性进行验算;

(7)对钢梁吊装场地进行硬化解决,并设立排水系统。

(1)本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属于超过一定规模危险性较大分某些项工程专项施工方案,应涉及重要内容如下:

1)工程概况:

危险性较大分某些项工程概况、施工平面布置、施工规定和技术保证条件;

2)编制根据:

有关法律、法规、规范性文献、原则、规范及图纸(国标图集)、施工组织设计等;

3)施工筹划:

涉及施工进度筹划、材料与设备筹划;

4)施工工艺技术:

技术参数、工艺流程、施工办法、检查验收等;

5)施工安全保证办法:

组织保障、技术办法、应急预案、监测监控等;

6)劳动力筹划:

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等;

7)计算书及有关图纸。

(2)施工监测重要内容:

1)变形:

主梁线形、高程、轴线偏差、索塔水平位移;

2)应力:

拉索索力、支座反力以及梁、塔应力在施工过程中变化;

3)温度:

温度场及指定测量时间塔、梁、索变化。

泥浆应依照地质和地面沉降控制规定经试配拟定,并在泥浆配制和挖槽施工中对泥浆相对密度、粘度、含砂率和pH值等重要技术性能指标进行检查和控制。

二、支撑构造类型

(一)支撑构造体系

(1)内支撑有钢撑、钢管撑、钢筋混凝土撑及钢与混凝土混合支撑等;外拉锚有拉锚和土锚两种形式。

(2)在软弱地层基坑工程中,支撑构造承受围护墙所传递土压力、水压力。

支撑构造挡土应力传递途径是围护(桩)墙→围檩(冠梁)→支撑。

(3)

现浇钢筋混凝土支撑体系由围檩(圈梁)、支撑及角撑、立柱和围檩托架或吊筋、立柱、托架锚固件等其她附属构件构成。

钢构造支撑(钢管、型钢支撑)体系由围檩、角撑、支撑、预应力设备(涉及千斤顶自动调压或人工调压装置)、轴力传感器、支撑体系监测监控装置、立柱桩及其她附属装配式构件构成。

(一)基坑边(放)坡

(2)基坑边坡稳定影响因素:

基坑边坡坡度是直接影响基坑稳定重要因素。

另一方面,施工不当也会导致边坡失稳。

重要体现为:

1)没有按设计坡度进行边坡开挖;

2)基坑边坡坡顶堆放材料、土方及运送机械车辆等增长了附加荷载;

3)基坑降排水办法不力,使土体湿化,土体自重加大,增长土体中剪应力;

4)基坑开挖后暴露时间过长,经风化而使土体变松散;

5)基坑开挖过程中,未及时刷坡,甚至挖反坡,使土体失去稳定性。

(3)基坑放坡规定如下:

放坡应以控制分级坡高和坡度为主,必要时辅以局部支护构造和保护办法,放坡设计与施工时应考虑雨水不利影响。

当条件允许时,应优先采用坡率法控制边坡高度和坡度。

按与否设立分级过渡平台,边坡可分为一级放坡和分级放坡两种形式。

分级放坡时,宜设立分级过渡平台。

分级过渡平台宽度应依照土(岩)质条件、放坡高度及施工场地条件拟定,对于岩石边坡不适当不大于0.5m,对于土质边坡不适当不大于1.0m。

下级放坡坡度宜缓于上级放坡坡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研究 > 教学计划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