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81404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2 大小:115.9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

《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3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教学设计习题答案.docx

教学设计习题答案

《百分数的认识》

一、学习内容分析

1.教学主要内容

《百分数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第五单元的第一课时。

这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认识百分数,会正确读写百分数。

在具体情境中,正确解释百分数的意义,了解百分数与分数的异同,体会百分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教材编写特点

百分数学生曾经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但没有一个完整的正确的认识。

本课是在学生学过整数、小数特别是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的基础上设计的。

教材在设计上注重了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以足球比赛中谁来罚点球这一具体情境导入,让学生通过比一比,算一算等多种形式与方法来感悟学习百分数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然后再以形式多样的习题来巩固学生的认知。

教材遵循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引领学生逐步认识百分数。

充分关注了学生学习兴趣与各种能力的培养。

3.教材内容的数学核心思想

由实际生活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在尝试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关注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与各种能力的形成情况,再将抽象的数学思想运用于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从而使学生感受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体会数学学习中的乐趣。

4.我的思考

教材中呈现的内容与我本节课想传授给学生的内容有一定的距离,在充分研读教材后,我对教材进行了再创造,放弃了教材中的二个情境,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了评选文艺节目的教学情境,从而引出百分数,体会引入百分数的必要性。

而且本堂课我努力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让学生在课前搜集生活中的百分数,自主探索百分数的意义。

学生对“百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在具体的实例中自主感悟和逐步抽象,在探讨选哪个节目参加公开汇演时,自然而然的明确了百分数的优越性。

练习的内容只有一个题是来源于教材,这样会不会与教材编写者的看法有所背离。

但就我个人认为教师在课程实施中完全有空间和可能对教材进行“再加工,即“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鉴于此,我在传授本课时,对教材进行了部分改动,但我认为这很重要,因为每位教师的教学方法、思路都不尽相同,面对的教学个体——学生也不一样,只要这种方式有利于学生的学就可以。

二、学习者分析

1.学生已有知识基础(包括知识技能,也包括方法)

在四年级与五年级学生已学过了小数、分数的相关知识。

对于将分母不同的分数如何进行通分已掌握的相当熟练。

2.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习该内容的经验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过百分数,并且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白百分数表示的意义。

3、学生学习该内容可能的困难

①   百分数与分数的区别。

②   练习题中关于百分数填空的活用部分。

4、学生学习的兴趣、学习方式和学法分析

以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通过比一比选哪个节目比较合适,读一读百分数、写一写百分数、选一选百分数等多种方式进行新知的传授与学习。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读、写法;知道百分数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

能够正确读写百分数。

弄清分数百分数的异同。

会用百分数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培养学生的搜集信息、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

以选节目的情境作为本课的切入点,让学生体会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是很重要的,激发学习百分数的兴趣。

围绕这一情境出现的百分数来传授百分数的读、写法。

再联系生活中的百分数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以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来巩固学生对百分数的认知。

3.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在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气氛中学习,使学生能体验到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激发学生求知欲,并适时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百分数的意义和读法、写法

教学难点:

百分数与分数的联系和区别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课前搜集的如商品标签、包装盒上的百分数等资料。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探究新知:

(大约30分钟)

1、探究意义及写法:

(14分钟)

(1)导入

师:

同学们喜欢看文艺节目吗?

前段时间,在我们学校进行了紧张的文艺节目排练,上周六代表我们学校参加了市里的文艺调演,还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

据说,市里还将会在这些节目川评选出一些更优秀的节目参加全市的公开汇演,如果我们学校也有幸要选送一个节目去,你觉得选哪个节目去更合适呢?

老师已调查了一些同学,你们看:

出示表格信息:

节目

喜欢的人数/人

红灯笼

9

媒婆下岗

17

扇舞新韵

21

从这里起飞

43

看了这张表格,你认为应该选送哪个节目?

(设计意图:

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学生探究新知的欲望。

预设:

当学生说选《从这里起飞》最好。

没有其它同学说别的,老师说:

好,这是你们的想法。

我们再看一下被调查的人数。

你们还坚持自己的想法吗?

(2)课件再补充出示:

节目

喜欢的人数/人

被调查的人数/人

红灯笼

9

10

媒婆下岗

17

20

扇舞新韵

21

25

从这里起飞

43

50

问:

现在有别的想法吗?

你能一下子看出选哪个节目最好吗?

怎么办呢?

(引导学生计算)

(3)找生板演方法。

预设学生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化小数:

9÷10=0.917÷20=0.8521÷25=0.8443÷50=0.86

化分数:

9÷10=9/10=90/10017÷20=17/20=85/10021÷25=21/25=84/10043÷50=43/50=86/100

(4)订正做法:

(找学生做:

得几分之几的分数的)

我们来看看他是怎么做的?

生说:

9÷10用喜欢的人数除以被调查的人数,师接问:

也就是谁和谁比呢?

比的结果是谁占谁的几分之几?

第二个算式呢?

第三个呢?

(设计意图:

订正做法,与其他学生形成互动。

(5)现在一下子看出来了吗?

选哪个节目最好呢?

刚才有同学说通分,就是把分母怎样?

行吗?

那就通分吧。

谁来说:

这三个分数都通分成多少?

(6)现在你能一下子看出来选哪个节目最好吗?

为什么现在就看出来呢?

(设计意图:

揭示分母相同便于比较)

(7)看样子光看喜欢的人数是不行的。

那我们必须求什么?

各个节目喜欢的人数占被调查的人数百分之几,这样的数叫做百分数,为了与分数区别及便于书写,一般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常写成带有这种%符号的形式。

问:

谁知道这叫什么?

怎样把90/100写成带%的呢?

谁愿意到黑板上给大家示范写呢?

纠正百分数的写法,一般先写分子(指90/100)分母和分数线简写成%,

谁来把85/10086/100写成带%的呢?

其它同学练习本上。

(同桌评价)

写百分数时你想提醒同学们注意什么?

会写百分数了,会读吗?

指70%。

(生读)评价:

还没学百分数,就会读了,90%是谁和谁比得到的?

喜欢《红灯笼》的人数是被调查的人数的90%(贴条)这个怎么读?

(85%)表示什么意思?

喜欢《媒婆下岗》的人数的占被调查人数的85%(贴条)

(设计意图:

教写、读百分数)

现在你能试着说一说百分数表示什么,什么叫百分数?

两个同学先说一说再概括出来。

(8)师生概括百分数的意义。

(9)解释百分比和百分率。

(学生畅所欲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比较喜欢的人数占被调查人数的百分之几,从而引出百分数。

师:

将这些数据转换成百分数的形式,比较起来更方便、简捷。

因此学习百分数很重要,也很必要。

2、交流生活中的百分数。

(约10分钟)

师:

像黑板上这样的分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非常常见,课前老师让大家收集了生活中的百分数,搜集到的请举手,(全班同学都举手了)这么多同学搜集到了百分数,看来呀百分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真的是很常见。

现在请大家将你搜集到的百分数按顺序写在黑板的右侧。

我们来一起交流交流。

(学生到黑板板演)

师:

指着黑板上的百分数,问生:

这是谁搜集的百分数?

你在哪收集到的?

能说一下它表示什么意义吗?

(找两名同学说过后)

师:

指6—8个百分数。

师:

像90%、85%、84%、(在学生写的百分数里选择几个写到黑板上)等等这样的分数我们就叫它百分数。

(师板书定义)

师:

刚才我们大家一起交流了搜集到的生活中的百分数,那百分数表示什么意义呢?

你能来总结一下吗?

生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师板书)

生2:

表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之间的比例关系。

师:

百分数还有两个名字,百分比;百分率。

(师板书)

师:

找一名同学来读定义。

师:

百分数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例如我们刚才的90%就表示喜欢《红灯笼》的人数占被调查的人数的90%。

(设计意图:

全班汇报再一次理解生活中百分数的意义,使学生感悟到百分数有便于比较的特点,及时进行思想教育。

(二)百分数的用途、优点、特点:

(4分钟)

1、刚才同学们在衣服标签上,食品包装盒上、酒瓶上见到了这么多的百分数,这说明了什么?

(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的应用很广泛,生活中处处有百分数)

2、人们在比较时为什么采用百分数呢?

(百分数便于比较)

3、认识了这么多百分数,同学们观察:

百分数的分子有什么特点?

出示信息:

1)围棋获奖的是围棋参赛的70%。

2)排球报名的人数今年是去年的100%。

3)足球报名的人数今年是去年的110%。

4)乒乓球报名的人数今年是去年的116.7%。

5)某种钙奶中含钙3.7%。

特点:

分子有的是小数、整数、有的大于分母、小于或等于分母。

这是为什么?

(设计意图:

认识百分数分子的特点,使学生明确百分数分子形成的原因)

今天我们一起认识了百分数,(揭示课题):

百分数的认识

二、有层次的练习,深化新知。

(10分钟左右)

1、选一选.

师:

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选一选。

(1)一条路已修的占全长的(),剩30%没修。

A、70%千米B、70%C、70/100千米

(2)一堆煤的质量是()。

A、97/100吨B、97%

通过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

分数与百分数有相同也有不同。

(设计意图:

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概括等思维能力)

师:

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得出:

分数、百分数的区别

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带单位名称,又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量,带有单位名称。

而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之间的倍数关系,不带单位名称。

引导学生总结。

然后出示表格明确:

分数

百分数

意义

可以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只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

(没有单位名称)

2.设计图案

(1)说一说(人教版课本79页第三题)

师:

老师这儿有一个图案,背景是100个方格,仔细观察一下蓝色部分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白色呢?

(2)设计图案

师:

老师知道我们班的同学很擅长美术,于是就给大家创设了一个展示自己才艺的机会,请同学们用你手中的神笔采用涂格子的方式自己设计一幅图案。

师:

请听要求:

限时一分钟,时间到请停笔。

师:

停,请同学们说说你的涂色部分占整幅图的百分之几?

师:

请问你设计的图案是什么呀?

3、师:

同学们学的这么投入,老师很高兴,下面我们来做个互动小游戏放松放松,好吗?

老师这儿有几个我们以前学过的成语,你能用百分数来表示一下这个成语吗?

(教师口述,学生抢答)

师:

百发百中(100%);百里挑一(1%);十拿九稳(90%)

三、全课总结,畅谈收获

1、评价自己

师:

这节课我对同学们的表现是100%的满意,那你们达到自己预期的目标了吗?

请用百分数表示。

愉快占()%紧张占()%遗憾占()%

2、说收获

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意义、用途、分子特点、与分数的关系、优点)百分数就在我们身边,请同学们带着对百分数的认识和理解,到生活中去寻找更多的百分数。

3. 最后送给同学们一句话:

成功=99%的汗水+1%的灵感

教学反思:

 我本节课的教学设想是通过传授百分数的认识后,能使学生对百分数的相关基础知识有个清楚的认识,但在授完本课后,我发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面临的对象——学生,其实有很大的潜力可以挖掘,我将本课的难点定位为百分数与分数意义的区别,本以为这一处的练习题的解决会很吃力,结果让我很吃惊,学生在学习了百分数的读写法与意义后,很自然的、水到渠成的就将这个难题突破了,而且陈述理由也井井有条。

因此,我又及时的调整了教学预设中的环节,利用形式多样的练习题来充实、提高学生的认知。

使得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并且注意在数学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1、我整节课的教学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思想。

我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无论是在引入课题,还是在巩固练习中,都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认识到百分数在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

此外,还安排了让学生交流在实际生活中收集到的百分数这一环节,师生共识、共享、共进,形成了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这样,把生活和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白知识来自于生活。

2、“到黑板写搜集到的百分数”这一环节的教学更让课堂闪耀创新的光辉。

黑板上,学生写了很多的百分数。

在学生说出所写的百分数的意义的一刹那,学生的交流已不是将已经获得的主观印象投射在所写的百分数中,从学生的解说中完全折射出了学生对百分数的认识。

3、课尾让学生结合百分数,说说这节课的表现及收获。

这种生活化、趣味化的学习情境,使教学显得丰富与生动,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与参与的热情。

并在学生评价后引导、暗示学生“天才不仅来自于1%的灵感,更重要的是来自于99%的汗水。

”树立一种大学习观。

4、另外授完本课后,我还有一个新的认知,电教媒体的运用应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朴实的教学也会收到同样的教学效果。

总的来说,本节课的教学始终贯穿着学生的自主参与,我只是引导学生参与到整个过程中,学生由探究到发现到总结,思维活跃,兴致勃勃。

课堂成为师生、生生的互动过程,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在数学知识技能的形成、情感态度的发展、思维能力的培养等方面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当然,每节课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本节课,我认为也还有很多细节的地方需要改进,比如教师语言的启发性,以及学生汇报的形式等等,这都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以完善。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法》

设计导入:

1.曹冲称象

1.电脑出示曹冲称象的动画画面。

2、师:

你想说什么?

(生答。

3、师:

曹冲把大象的体重转化成了什么?

4、师:

曹冲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巧妙地称出了大象的体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设计意图:

数学与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我将学生熟悉的《曹冲称象》故事作为本节课学习的开篇,课件中播放的动画片《曹冲称象》,提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求知欲,并初步感受到了‘转化’的方法,体会了‘转化’的策略。

2.拼地图

制作一张世界地图,背面是小孩子的照片,把他剪成碎片,找学生在5分钟内拼起来。

如果拼起来了,让他说说方法,没拼起来,讲《拼地图》的故事。

1、讲故事:

一位牧师在一个星期六的早晨,打算在很困难的条件下,准备他的唠叨的讲道。

他的妻子出去买东西了。

那天在下雨,他的小儿子吵闹不休,令人讨厌。

最后,这位牧师在失望中拾起一本旧杂志,一页一页地翻阅,直到翻到一幅色彩鲜艳的大图画——一幅世界地图。

他就从那本杂志上撕下这一页,再把它撕成了碎片,丢在起坐间的地上,说道:

 “小约翰,如果你能拼拢这些碎片,我就给你2角5分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小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时间。

但是没有10分钟,就有人敲他的房门。

这是他的儿子。

牧师惊愕地看到约翰如此之快地拼好了一幅世界地图。

2、师生谈话:

你知道小约翰为什么能这样快吗?

学生自主交流自己的猜想。

师:

其实约翰的父亲也有这样的问题,让我们继续听故事吧。

继续听录音故事:

 “孩子,你怎样把这件事做得这样快?

”牧师问道。

  “啊”,小约翰说:

“这很容易。

在地图的背面有一个小孩的照片。

我就把这个小孩的照片拼到一起。

然后把它翻过来。

我想如果这个人是正确的,那么,这个世界就是正确的。

牧师微笑起来,给了他的儿子2角5分钱。

“你也替我准备好了明天的讲道。

”他说:

“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也就会是正确的。

一、学习内容分析

例1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变形,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教材接着又引导学生回忆运用转化策略曾经解决过的问题,从而将以往运用的一些数学方法上升到策略的高度,以增强策略意识。

“试一试”、“练一练”和练习十四第1-3题,分别安排了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加以解决,从而深化对转化策略的认识,提高灵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在六年级下学期安排转化策略的教学,我想一方面是转化策略运用的广泛性需要学生积极丰富的转化体验,另一方面由于其重要性需要学生理性地对小学阶段运用转化策略解决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总结,起到优化认知结构的作用。

所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进一步体验与主动应用,形成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这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二、学习者分析

学生在进行本课学习之前,已经初步掌握了图形的旋转和平移,因而旋转和平移的方法不是本节课的重点,重点是引导学生进一步体会转化的思想,感受转化的价值。

其实转化的思想在数学领域里应用比较广泛,因此教学时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一些过程,学生就能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学生也能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三、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

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能力目标:

通过回顾曾经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情感目标:

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四、教学重、难点

重点:

运用转化策略分析问题,灵活解决问题,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难点:

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五、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作业纸

六、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感受转化方法

1、电脑出示曹冲称象的动画画面。

2、师:

你想说什么?

(生答。

3、师:

曹冲把大象的体重转化成了什么?

4、师:

曹冲运用了‘转化的思想’巧妙地称出了大象的体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揭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掌握转化策略。

1、唤醒已有认知经验。

谈话:

在以前的学习中,我们已经学习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呢?

四年级:

列表法、画图法

五年级:

一一列举法、还原法

六年级:

替换法

谈话:

说一说你学习上述策略后有何感受。

2、初步理解“转化”策略。

课件出示例1:

师:

你能直接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隐去花纹,衬上小方格,课件出示下图)

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并汇报。

(把原来的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一比。

师:

你是怎样转化的?

学生尝试将原来的两个图形转化成长方形。

交流转化方法并在课件上演示转化的过程。

(左图把上面的半圆向下平移五格,右图把左右半圆分别旋转180度)

一生完整复述“转化过程”,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动态演示转化的过程。

图形一的转化:

图形二的转化:

结论:

这两个图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长是5格,宽是4格,它们的面积是相等的,都是20格。

师:

现在你能比较出这两个图形的大小吗?

师生小结:

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运用了什么策略(转化)?

怎样转化呢?

(平移和旋转)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让学生通过观察、讨论、交流确定要运用转化的思想来解决这个问题。

自然而然地引申出了这节课要研究的问题。

这样做,既激活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又激发了他们进一步学习数学的热情。

3、回顾知识,感受转化价值。

师:

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

师配合学生的回答出示电脑闪动课件。

师生小结: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时,有什么特点?

(都是把陌生的问题转化成熟悉的或已经解决过的问题。

)转化的方法是一种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我们继续用转化的方法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板书:

陌生熟悉)

【设计意图:

本环节设计意在充分让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体验转化是一种常见的、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充分感受转化的应用价值。

三、运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1、练一练:

(72页)

(1)观察下面的两个图形,想一想,要求右边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课件演示平移的过程)

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右边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先解答,再在小组里说说你的解题方法。

学生计算后,再让学生说说解决这个问题的策略是什么。

2、试一试:

(72页)

计算+++。

引导学生观察算式特点,尝试用图形把算术表示出来。

(生回答,课件出示图)

学生尝试计算,在算法比较中体会策略学习价值。

生1:

通过后相加,结果是。

生2:

将单位1减去,结果是。

比较:

你认为哪种方法更简便?

他是如何进行转化的?

师生总结:

(把稍复杂的图形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板书:

复杂简单)

师:

由上面的题老师想到了司马光砸缸的故事,一般情况下,人落水后是想办法让人离开水,而司马光当时的策略是让水离开人,这种打破常规的方法的的确高人一筹。

(同时用课件出示司马光砸缸的动画画面。

(2)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

(图见74页第三题右图,根据学生的回答课件出示平移及旋转的过程)

(3)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74页第二题)

(图3,除转化阴影部分外,还可以转化空白部分,空白部分可以拼成两个长方形。

阴影部分=总面积-空白部分。

这道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情况,学生可能会把阴影部分整体旋转。

)(课件演示)

师生小结:

在解决问题时,我们要善于从不同的角度灵活地分析问题,这样有利于我们想到合理的转化方法。

把难题转化成容易的题。

(板书:

繁难容易)

(4)P74的第1题。

①学生数一数,得出结果。

(15场)

②交流简便思路,学生最初可能有两种情况。

生1:

用“顺加”的方法:

8+4+2+1=15场。

生2:

用“倒减”的方法:

16-1=15场

对于第二种方法,学生可能只是猜测,需要通过举例去证明。

③如果有64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比赛多少场?

学生独立完成解答,后汇报。

④教师讲授:

16支球队中只有1支球队是冠军,其他15支球队都要先后被淘汰,所以一共要进行16-1=15(场)比赛。

照此类推,64支球队参加比赛,产生冠军要进行64-1=63(场)比赛。

3、玩一玩。

(联系生活,体验转化思想)

10个人见面,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出示题目后,学生分小组试一试)

先让同学三人一组,每两个人握一次手,一共要握多少次手?

同学四人一组呢?

五人一组呢?

(请五位同学上台演示,演示完之后,老师即兴加入五位同学当中,从而使五人一组变成六人一组。

师提问:

每两人握一次手,六人应该握多少次呢?

学生发现规律。

(转化成数线段的方法。

即9+8+7+6+5+4+3+2+1=45次)

【设计意图:

本环节的设计意在培养学生动手、动脑,从多角度、多方位地探求和思考问题,灵活地分析和解决问题,发散学生的思维,体验成功的乐趣。

突破了学生的思维定势,提高了学生的推理能力,进一步完善新的认知结构。

四、故事收尾,再掀学习高潮。

师:

出示一个电灯泡,知道这是谁发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