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

上传人:b****6 文档编号:8879985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39 大小:107.6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9页
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9页
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9页
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39页
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3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

《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3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docx

论文正文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完善版

中共中央党校

在职研究生毕业论文

江西省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

学号:

姓名:

导师:

专业:

经济管理

年级:

2009级

中共中央党校函授学院

2012年2月25日

 

摘要

 

铜鼓县隶属江西省宜春市,是宜春市所辖十个县市(区)中人口最少的县。

铜鼓县是革命老区县,一直以来受区位条件、资源禀赋等因素的制约,工业经济发展落后,县域经济综合实力位居全市末位,全省倒数3位。

本文着重分析了在同等自然环境、政治环境条件下,发展差异产生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找出铜鼓县的整体优势、劣势及发展中可能的机遇和挑战。

再通过借鉴县域经济发展较快的省市、地区的成功经验,扬其长,避己短,找出促进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对策。

全文共分六个部分。

第一部分,引言。

这一部分对本文要研究的背景、目的、意义,以及本文的研究思路,采用的方法,创新之处作了论述和说明。

第二部分,着重论述了县域经济的内涵、核心竞争力、理论研究现状,以及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第三部分,主要是对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进行分析,利用SWOT模型进一步研究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了铜鼓县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

第四部分,阐述了铜鼓县经济发展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第五部分,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路径选择。

主要分别从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对策和保障措施三个方面进行了重点阐述。

第六部分,结论。

关键词:

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研究

 

目录

第一章引言........................................................1

1.1研究的背景......................................................1

1.2研究的目的和意义................................................1

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2

1.4研究的创新之处..................................................2

第二章县域经济理论研究综述.........................................3

2.1县域经济的内涵..................................................3

2.2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3

2.3中国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4

2.4县域经济理论研究现状............................................4

2.5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5

第三章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现状及主要制约因素分析.....................7

3.1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况....................................7

3.2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比较优势...................................13

3.3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制约因素.....................14

第四章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面临的机遇和挑战........................17

4.1机遇..........................................................17

4.2挑战..........................................................17

第五章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与路径选择..........................18

5.1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定位...................................18

5.1.1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指导思想.................................18

5.1.2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任务.................................18

5.1.3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遵循原则.................................18

5.1.4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战略目标.................................19

5.2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对策.........................................19

5.2.1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把生态优势转换为经济优势...............19

5.2.2实施经济技术合作战略,促进外向型经济发展.....................20

5.2.3实施产业集群战略,促进园区经济和集群经济发展.................20

5.2.4实施品牌带动战略,加快总部经济与品牌经济发展.................20

5.2.5实施基础平台提升战略,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基础支撑平台.........21

5.3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21

5.3.1建立科学的考评激励机制.......................................21

5.3.2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21

5.3.3建立人才机制.................................................22

5.3.4大力倡导发展低碳经济意识.....................................22

第6章结论........................................................23

参考文献............................................................24

致谢............................................................25

作者简介............................................................26

第1章引言

 

1.1研究背景

“县乃国之基”,“郡县治、天下安”。

县域生活着大部分人口,是国家最基本的经济社会单元;县域涵盖城镇与乡村,是承上启下、沟通条块、联结城乡的枢纽;县域兼有农业与非农产业,是宏观和微观、城市和农村的结合部,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载体。

党的十六大第一次使用了“县域”这个概念,而且发出了“壮大县域经济”的号召,十六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强调“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再次指出:

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

这充分表明党中央对县域经济发展的高度重视。

同时,我国正处于特殊时期,从国际上看,世界经济市场低迷,增收回落,复苏乏力,发达国家的债务危机愈演愈烈。

从国内来看,我国的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矛盾依然突出。

处理好经济平稳增长和控制通货膨胀,调整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的难度在加大。

因此,一方面,县域经济发展要成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县域经济工作要不折不扣地贯彻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一系列要求和部署。

就江西省而言,县域是江西经济的主体。

江西共有县(市)80个,其中70个县,10个县级市。

全省县域土地面积为15.55万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93.2%。

人口3592万人,占全省总人口的81%。

2009年,江西省县域创造生产总值4503.1亿元,占全省生产总值的64.3%,已由新世纪初的半壁江山上升至主体地位。

可见,县域经济对江西省经济发展影响重大。

要提升江西省在中部地区的经济地位客观要求加快县域经济的发展。

就宜春市而言,近年来宜春市发展迅速,其经济和社会实现了赶超式发展,面貌发生了令人瞩目的变化。

2011年全市完成生产总值1078亿元,增长12.8%;财政总收入149.1亿元,增长38.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2.3亿元,增长39.3%,两项增幅均列全省第3;税收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为88.7%,高出全省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

县域经济实力增强,财政总收入突破10亿元县市区达6个,其中丰城财政总收入超30亿元,居“全国百强县”第97位、比上年前移2位,并首次挺进“中部十强县”;樟树超20亿元,继续跻身“全省十强”;高安超15亿元;上高、万载均超10亿元。

宜春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对铜鼓县具有巨大的带动作用,而作为宜春市组成部分的铜鼓县,其县域经济的发展及探讨具有重要意义。

就铜鼓县而言,近年来铜鼓县经济迅速发展,2011年全县完成生产总值24.2亿元,增长14%。

完成财政总收入4.1亿元,增长57%,增幅位居全省第一,首次突破4亿大关,其中地方收入2.856亿元,增长65.8%,财政总收入和地方收入均实现“三年翻番”。

如何继续保持铜鼓县快速发展态势,并在宜春市“县域经济三年大竞赛”的比拼中追赶进位?

对铜鼓县县域经济的研究和探析就显得尤为重要。

1.2研究目的和意义

铜鼓县在江西省属于典型的偏远山区县。

尽管对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已成为时下关注的热点,但因各地存在要素禀赋、制度、产业结构、人文环境、区位、市场化程度等方面的差异,发展县域经济不可能照搬照抄同一种模式,正因如此,笔者结合工作实际,拟从分析铜鼓县比较优势入手,运用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对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进行较为全面、深入地阐述,提出存在的问题和发展对策,同时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目前在江西省较为全面系统地研究典型偏远山区县县域经济发展的还不多,尤其是对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研究的还没有,因此,做好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研究,不仅对铜鼓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也对江西省偏远山区县县域经济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1.3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31研究的思路

本文基于基层实践者的视角,将区域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铜鼓县的实地调查相结合,对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研究。

首先从县域经济的宏观演化角度,对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发展等问题进行理论探索,并在此基础上分析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劣势,提出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战略思路,并进一步找出发展铜鼓县县域经济行之有效的对策。

1.32研究的方法

(1)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在对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具体问题分析上既要进行定性分析也要进行定量分析。

(2)理论与实证相结合的方法,既运用县域经济发展的理论作指导,又通过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相关数据进行实证分析。

(3)静态与动态相结合的方法,既要把握铜鼓县县域经济的发展现状,又要动态地分析其发展过程。

(4)总体与结构相结合的方法,既要对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情况进行分析,又要对其具体结构进行深入系统的分析。

1.4研究的创新之处

(1)系统地将区域经济与发展经济学理论应用于铜鼓县经济与产业建设,提出针对性强的对策与建议。

(2)运用SWOT分析法,分析了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的优势与劣势,在此基础上存在的弱势原因,从根源上把握和提升铜鼓县域经济发展的能力。

(3)通过综合运用铜鼓县县域经济发展各项经济指标和实际发展状况,提出铜鼓县域经济发展的模式。

 

第二章县域经济理论研究综述

2.1县域经济的内涵

“县域经济”英文对照countyeconomy;。

从广义上看,所谓县域经济,是指县域范围内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总和。

从生产力的角度看,包括理论生产能力、实际生产能力、潜在生产能力、生产竞争力、创新力等。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以市场为导向,以县级政权为重要推动,优化配置资源,具有地域特色和功能完备的区域经济。

(1)县域经济属于区域经济范畴。

县域经济是一种行政区划型区域经济,是以县城为中心、乡镇为纽带、农村为腹地的区域经济。

但是,区域经济学的不少理论、方法在运用时尚需结合我国县域经济的具体情况,有关县域经济的发展规律还需要我们努力探索。

  

(2)县域经济具有一个特定的地理空间,是以县级行政区划为地理空间,区域界线明确。

  (3)县域经济有一个县级政权作为市场的重要推动,有一个县级财政,因此,县域经济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并有一定的能动性。

温家宝同志指出“农村的发展,县委、政府是关键。

”。

  (4)县域经济具有地域特色,这种地域特色与其地理区位、历史人文、特定资源相关联。

  (5)县域经济是以市场为导向。

县域经济不是封闭的“诸侯经济”,具有开放性。

县域经济虽然是在县级行政区划上形成的,但它又不同于县级行政区划,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县域经济要突破县级行政区划的约束,在更大的区域内进行资源配置,获取竞争优势。

县域经济还要接受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指导。

  (6)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本单元。

县域经济是功能完备的综合性经济体系,县域经济活动涉及到生产、流通、消费、分配各环节,一、二、三产业各部门。

但是,县域经济又不同于国民经济,县域经济不能“小而全”,要“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旅)游”,注重发挥比较优势,突出重点产业。

  (7)县域经济是以农业和农村经济为主体,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是县域经济的发展主题和方向。

发展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新的切入点,是全面推进小康建设的重要任务。

2.2县域经济的核心竞争力

作为整体和组织意义上的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是县域经济竞争力的突出表现,是指县域经济发展中所特有的在资源利用、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市场开拓及服务中,与其他县域相比具有更大的竞争优势,且不易被他县所模仿、学习、超过的综合能力和素质。

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特点是具有独特性,且是他县所没有的,或者是虽然有但优势不及的,在竞争中能获得较大的差别利益,同时,具有充分的经济和市场价值,能够极大满足经济和市场不断发展的要求,具有发展的长远性和持续性,能为县域发展带来持续发展的能力。

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主要由以下要件构成:

企业竞争力、产业竞争力、政府竞争力和环境竞争力。

企业竞争力主要指企业的凝聚力(聚集生产要素的能力)和延伸力(延伸产业链的能力),是构成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基础。

其中,产业竞争力是企业竞争力的提升和整合。

产业竞争力,尤其是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竞争力是构成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政府竞争力是一种吸引力和推动力。

吸引力是政府团结、率领和引导人民群众万众一心搞好经济建设而产生的凝聚力。

推动力是政府通过宏观调控及必要的行政手段对经济发展的促进力。

政府在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环境竞争力是指社会环境对经济发展的亲和力,是一种社会和谐力。

社会环境也是县域经济核心竞争力的组成因素。

在核心竞争力发展过程中,必须积极营造宽松的经济环境和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打造“洼地效应”,搭建发展平台,让各种生产要素充分流动,切实提高竞争力。

2.3中国县域经济的总体情况

截止2001年12月31日,全国的县级行政区划有2861(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省除外),其中:

市辖区808个,县级市393个,县1489个,自治县116个,旗49个,自治旗3个,特区2个,林区1个。

由于我们讲的县域经济是与城市经济相对应的一个综合概念,农村性是其重要特征之一,因此,我们通常讲的县域经济不包括市辖区经济。

这样,目前全国的县域单位共有2053个,占县级行政区划综述的71.8%。

(1)县域的分布状况。

从经济区域的三大地带看,根据2001年底的统计数据,东部地带县域单位631个,中部地带县域单位702个,西部地带县域单位738个。

另外,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概念下的西部地区(即传统的西部地带加上内蒙古、广西两个自治区)共893个。

从传统的中国南方、北方看,南方(包括江苏、上海、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福建、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1077个,占52%;北方994个,占48%。

从县域地形分布来看,平原县600多个,约占31%;山区县910多个,约占43%;丘陵县560个,约占26%。

(2)我国县域的人口状况。

截止2001年底,全国县域内人口总数达到9.35亿,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3.3%。

(3)县域国土与经济状况。

全国县域内国土面积896万多平方千米,占全国国土总面积的93%。

全国县域经济的国内生产总值(GDP)2002年底为5.4万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56%。

2.4县域经济理论研究现状

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县域经济相关研究的文献开始剧增,截至目前仅在中国知网(CNKI)就可以搜索到相关学术期刊23990篇、博士论文268篇、硕士论文1844篇、会议论文794篇。

国内外学者们从各自不同的思维和逻辑角度来探究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形成了不同的县域经济发展观。

(1)国外相关研究。

县域经济是以县级行政单位为基本单元,是中国所特有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济单元,虽国外与之严格意义相对应的经济单元甚少,但县域经济终属于区域经济的范畴,所以其研究成果及现状对我们研究、发展县域经济甚多。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研究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方法的应用经济学科。

区域经济学产生的主要学科渊源是经济学、生产布局学和经济地理学。

自19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先后形成了杜能的“农业生产布局区位论”、韦伯的“工业生产布局区位论”、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及廖什的“市场区位论”等4种传统经济布局理论。

20世纪50年代后,随着经济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原有的社会经济结构和生活环境发生了急剧的改变,形成了“累计因果理论”、“核心与边缘区理论”等。

为解决地区经济两极分化的问题,逐步提出了“点轴派理论”、“梯度推移理论”、“大推动理论”等,区域经济研究转向关注区域的均衡发展,要求各地区间建立合理分工协作的综合优化的经济结构。

近期,随着计算机科学的迅速发展,电子计算机技术被引入区域经济的科学研究中,为区域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新的贡献。

(2)国内研究现状。

县域经济是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以来我国不少专家学者从我国的基本国情出发,致力于县域经济的研究和探讨,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农村到城市已全面展开,县域经济以“经济小巨人”的姿态异军突起,活跃在经济舞台上,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

时至今日,我国关于县域经济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不少学术成果见诸书刊。

如孙学文等编著的《中国县域经济学》,从我国的具体国情出发,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县域经济学作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分总论、结构、运行、发展等四个部分从基本原理到结构、运行、发展战略等提出了独到的见解;王怀岳编著的《中国县域经济发展实论》及张金山主编的《中国县域经济导论》等书,也较系统地介绍了我国县域经济最新研究的内容和成果。

在专题研究中,学者们致力于县域经济的不同方面,提出了众多的看法和观点,主要围绕:

①县域经济现状、问题及对策;②县域经济发展道路、模式、战略;③县域经济与专题研究(如:

县域经济中的“三农问题”、农业产业化问题、工业化问题、乡镇企业与小城镇发展问题、主导产业选择及产业结构调整问题、民营企业问题、特色经济问题、教育问题、融资问题、体制探索问题、土地利用问题等)。

国内外学者尽管认识到县域经济发展研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但研究方向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农村经济等方面,而从生态优势、发展低碳经济的视角来探索县域经济发展的研究尚显不足。

因此,本文以铜鼓县县域经济为特定的研究对象,从铜鼓的生态优势为切入点,多方面对铜鼓县县域经济进行研究,着力探索类似铜鼓这样县域经济总量较小、缺乏主导产业支撑的山区县县域经济发展的新途径,为研究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多的视角和理论参考。

2.5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性

2.51县域经济是中国的“民生经济”

县域经济是和中国绝大多数人口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民生问题”是县域经济发展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和根本问题。

由于中国是发展中国家,消除贫困是发展的一个核心主题,而县域集中了中国主要的贫困人口。

2.52县域经济是中国的“国本经济”

县域是我国工业资源的主要供给地,同时也是我国劳动力资源的主要供给地。

另外,农业是县域经济在整个国民经济体系中所承担的重要分工,县域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地域依托,县域经济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职责。

2.53县域经济是中国最根本的生态经济

县域经济的发展要从根木上维护中国的国土资源和生态基础,建立和维护城市及其城市经济发展的生态屏障。

县域经济工业必须强调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过去那种“村村办厂,户户冒烟”的分散、污染的工业道路必须改变。

因此,我们强调,县域招商引资一定要注意环境保护,不能将中国的县域变为西方先进工业化国家转移污染的场所。

县域应率先在全国实行“绿色GDP”的考核指标和评价指标。

2.54县域经济是中国的“稳定经济”

当前,我国的基础产业大部分是和县域相关的,而且县域也是目前我国弱势群体最大的聚居地是二元结构矛盾的突出区域,也是各种社会危机的高发区。

农民起义在历代都没有被根除,县域治理在传统社会中并没有从根本规范化。

2.55县域经济是中国巨大的市场后备

目前,在全国县域范围内有五六万个小城镇和集镇,集中了全国一半以上的购买力,占全国零售商品总额的1/2以上。

如果加上农民从城市购买的部分,则达70%以上,集中了全国货币流通量的60%:

当前我国县域消费的大都是初级消费品,如果消费层次提高对我国内需将是个巨大的拉动。

2.56县域经济也是中国的“良心经济”

据统计1952~1990年县域经济为国家工业化提供了l1594亿元的剩余积累,平均每年近300亿元,扣除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县域经济剩余积累的净流出量也达10000亿元,平均每年近250亿元。

1953—1978年农业总产值只增加1.3倍。

县域人均收入年增加仅2.7元.县域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由57.8%下降到32.8%。

县域经济由于体制原因多年来为大都市、大工程的发展做出了巨大奉献。

因此说,县域“三农”问题是中国的良心问题,县域经济也是中国的良心经济。

2.57县域经济是中国新的增长极

据2002年统计,第二届百强县的平均水平是:

人口89.8万人、GDP135.8亿元、地方财政收入5.6亿元、人均GDP16400元,如果全国县域经济都能达到这个水平,我国的经济总量将放大到2O万亿元,等于我围的经济总量又翻了一番,基本达到已测算出的2020年全国达到小康的标准。

2.58县域经济是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基础

随着“市县分治、省县直辖”改革的深入,县域将被赋予更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自主权,将会成为中国区域经济的主要基础。

县域以其丰富独特的资源、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进入的优势,将会逐渐取代城市经济成为未来中国区域经济合作的基础,也将会成为未来中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打造“中国制造”的主要基础。

2.59壮大县域经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全面小康社会的主要问题,是党和国家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