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79883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2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9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docx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以《吾国与吾民》黄嘉德汉译版为例        摘要:

对几位知名语言学家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作了大概分析,并提出了自己对现代汉语形容词分类的研究。

本人认为形容词的分类一定要结合语义和语法功能,并根据两个标准,对形容词所在的语句进行综合分析。

文中把现代汉语形容词分为静态和动态两类,并作了大量比较分析。

第二部分本人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的语义功能和语法功能作了细致的分析和举例。

从语义的角度,形容词主要起抽象表述、状态描写、程度区分、感情表达、施事陈述和未来驱动的作用。

从句法功能的角度,本人详述了形容词作定语和谓语的主要功能。

第三部分本人选取了形容词的三个特殊现象作具体分析。

  关键词:

语义功能语法功能状态描述程度区分形容词叠词    第一部分前人对形容词的定义及分类的论述    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对形容词的论述  马建忠先生在《马氏文通》里把形容词定义为能惟妙惟肖地描绘事物的实字。

《文通》中把形容词定名为“静字”,我们现在通常所说的形容词实为“静字”中的“象静”一类。

他认为,客观世界的事物都存在着差别,而形容词承载着细致描绘这些差别的功能。

  在《文通》的实字卷里,马建忠先生讨论了文言文中形容词的构词方式主要有三类:

一,名词、代词、动词、副词作状语形容词二,同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圣明、辛勤、端庄等;三,有反义语素构成的复合式形容词,如安危、奸贤、公私等。

  尽管一个世纪以来部分学者指责此书以文言文为研究对象,不能作为现代汉语的语法书,同时还批评它机械模仿西方语法,但《文通》作为中外文化产物,它的研究价值和开创之功是不可否认的。

  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对形容词的论述  新中国第一部白话文语法著作是黎锦熙先生的《新著国语文法》,在此书中        1  3  1  2  《马氏文通》:

出版于1898年,是我国第一部系统地用现代语言学理论研究古代汉语语法的著作。

以下简  称《文通》2  原文为:

“凡实字以肖事物之形者”3  《文通》第112页  黎锦熙先生给形容词下的定义是“用来区别事物之形态、性质、数量、地位的,所以必附加于名词之上”。

因此,黎先生根据其定义把形容词细分为形状形容词、数量形容词、指示形容词和疑问形容词四大类。

但根据后人在诸多语法书中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定义和学术研究著作中,黎先生所谓的四类形容词只有描述实体事物的性状、形状、程度的性状形容词才是严格意义上的形容词。

  在《文法》中,黎锦熙先生有两个重要的理论被后人所引用、学习和研究。

其一是形容词作修饰语是否需要添加“的”字。

黎先生认为是否需要添加“的”字的原因和规律主要有四个:

  一,习惯熟语具有结构凝固性,所以不必添加“的”字;  二,根据表达情况,以句子的整洁、调节和流利为标准和要求决定添或不添;三,一个句子的附加成分太多,即多层定语时,则有必要添加“的”字;四,从语义表达的角度,词句的意思决定添与不添。

  其二,黎先生还揭示了汉语与英语形容词的一个重要区别,即英语的形容词只能做定语,而汉语的形容词可做定语、状语、补语和谓语,在书中这些形容词被称为“用作述语的形容词”  7  6  5  4  。

  黎锦熙先生的《文法》仍带有“模仿”马建忠先生《马氏文通》和西方先进语法著作的痕  迹,但其中对现代汉语形容词极有个人见解的看法和理论创新点成为后来学者研究学习的对象。

二十世纪中期关于形容词的论述  二十世纪中期我国四大语言学名家:

吕叔湘、王力、高名凯和朱德熙。

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和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都把形容词归为实词一类,并都把形容词定义为描写事物性状的词,描写性是形容词的主要特点。

吕叔湘先生在《汉语语法分析问题》中首次提出了“非谓形容词”这个概念。

他认为有些形容词充当句中的谓语,已经不具备形容词的一般特征,应另外归为一类,即“非谓形容词”。

这类词一般不直接以定语的形式出现在句中,并且一般不加“的”,如《吾》书中首要、上好、新式等词。

事实证明,        45  8910  11  黎锦熙先生《新著国语文法》第19页,以下简称《文法》《文法》第114页6  《文法》第121页  78  《文法》第124页  吕叔湘:

我国语言学界的一代宗师,他的研究重点是汉语语法。

主要著作有《中国文法要略》、《语法修辞讲话》(与朱德熙合著)、《汉语语法分析问题》、《汉语语法论文集(增订本)》等。

9  王力: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有《中国现代语法》(1943)、《中国语法理论》(1944)以及《中国语法纲要》(1946)等著作。

10  朱德熙:

我国著名古文字学家、语言学家、语法学家、教育家。

主要著作:

《语法修辞讲话》(与吕叔湘合著)、《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形容词的性质范畴和状态范畴》、《现代汉语语法:

1956-1957学年》等。

11  吕叔湘《汉语语法分析问题》第39页  随着时代的进步,科技的发展,非谓形容词的数量和应用正逐日上升。

所以,吕先生对“非谓形容词”这个概念的提出是极有远见的。

  朱德熙先生在《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

形容词的性质范畴和状态范畴》中首创用语音形式、语法形式和语义相结合的标准来划分形容词。

按照形容词的语音形式,语法形式和词的搭配功能分为简单形式和复杂形式两类。

简单形式形容词是基本形容词,包括单音节和双音节两类。

复杂形式形容词包括重叠式形容词,后加成分的形容词,状态形容词。

重叠式形容词又可分完全重叠式和不完全重叠式两类。

后加成分的形容词分双音节和多音节两类。

简单形式的形容词描述人或事物属性和性质为主,是性质形容词;复杂形式的形容词则以人或事物的状况或情态为主,是状态形容词。

朱先生在此书中还讨论了形容词的语法意义和句法功能的关系,并指出形容词在行文中可充当定语、状语、补语和谓语。

  二十世纪后期有关汉语形容词的论述  作为现当代最有影响的现代汉语教材,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里给形容词下的简洁定义是表示事物性质和状态的词。

书中把传统的形容词分为“形容词”和“区别词”两类,前者表示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后者表示事物的属性,有分类的作用,在句中只作定语,不作谓语、补语和状语。

在语义和结构特征方面,多数形容词都能添加“的”,在表示否定时一般加“非”,不加“不”。

在语法功能方面,黄、廖二人认为,多数形容词以定语形式做名词修饰语放在名此前,另有小部分形容词做补语,形容词亦可以以谓语形式出现在句中。

  我国著名语言学家马真教授在《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中明确根据形容词的语法功能把形容词分为形容词、状态词和区别词。

其中区别词不同于形容词和状态词,语法功能单一,只能作定语,或与“的”字连接组合。

  第二部分本人对形容词定义和分类的分析和研究    对前人研究的分析        12  12  马真《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1998北京大学出版社,以下简称《教程》  汉语形容词研究在经历从文言文到白话文研究的转变之后,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研究、探讨和创新,学者们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发展已基本趋于稳定,许多学者对形容词系统内部的研究和挖掘已逐步发展扩大到对现代汉语形容词与外语形容词的比较和翻译研究中,同时于时代发展的需要,人们对个别形容词或某一类形容词的灵活应用的研究也逐步增多,未来五十年,人们对现代汉语形容词的研究将更加专业、细致、深刻、全面和系统。

  马建忠先生在《文通》中给形容词的定义对后来学者的形容词研究影响是极大的。

首先,直至今日,所有语言学家都认为形容词是一种实词,即具有实在意义,在句中能单独作为句法成分存在的一类词,这一点与马先生的观点不谋而合。

其次,马先生用“描绘”二字概括了形容词的作用和意义。

他认为,形容词承载着区别世间事物差别的功能,在行文中起描述、修饰名词等中心语的作用。

综合后来学者的研究,黎锦熙的《新著国语文法》,吕叔湘的《中国文法要略》,王力的《中国现代语法》,朱德熙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马真的《简明实用汉语语法教程》和黄伯荣、廖序东在《现代汉语》都大体上认为形容词的功能和意义在于区分事物之间的差别,包括他们的性质、特征、属性,或者是事物所表现出来的状况和形态。

  在对形容词的分类问题上,许多名家存在着差别。

马建忠先生在《文通》中误把数词也归入了形容词一类,扩大了形容词的范围;黎锦熙先生在《新著国语文法》中对形容词的分类上文已提到,也扩大了形容词的界定范围,只有性状形容词才属于严格意义上的形容词。

真正意义上对现代汉语形容词进行较为正确、严格分类的是朱德熙先生的《现代汉语形容词研究》,书中提到:

形容词应分为描述事物性质的简单形式形容词和表示事物状况的复杂形式形容词。

而后在对形容词分类时吕叔湘提出了“非谓形容词”,马真提出“区别词”?

?

这些都表明,在经历了一个漫长曲折的过程后,随着时代发展,理论的充实和更新,形容词分类从概念模糊到清晰,范围扩大到缩小,定位偏差到准确,概念的提出也更严谨、更明确更深入、更科学。

  本人对形容词分类的研究  综合分析与评论  我认为,无论是对词的分类还是只对形容词的分类,都不能完全按照词本身的意义去划分,即语义不能决定词类。

长期以来,许多人一直把词语的意义作为划分形容词的标准,如把高、胖、红、美等词当作形容词,这是因为通常情况下他们都是表示同一概念,即起描述事物特征        13  14  13  《文通》原文中,马建忠先生把形容词定名为“静字”,“静字”又分为“象静”和“滋静”,“象静”即为我们现在认为的形容词,“滋静”是我们现在所说的数词一类。

14  朱德熙先生在《语法讲义》把形容词分类改为性质形容词和状态形容词两大类。

  或性状的作用,但他们在具体的行文中可能会代表不同的语法性质。

如《吾》书中“典型的中..国妇女”和“你碰到的人物却属于另一个典型”就能说明问题。

所以要划分词类,应按照语句..环境,确定词语的语法功能才能判断其词性。

以上结论也正是至今为止形容词划分标准尚未有一个公认体系的原因。

  因此当我们欲把某一个词划入形容词范围时,我主张把词义作为“参考项”,把词的语法功能作为“决定项”。

“真正的结合是要使形式和意义互相渗透。

讲形式的时候能够得到语义方面的验证,将意义的时候能够得到形式反面的验证。

”与此同时考虑以下三个标准:

①是否是表示事物性质、属性或状态的词;②能否在词前添加“不”作否定修饰;③能否在词前添加“很”、“非常”、“极其”等程度副词作修饰。

但有很多形容词,如最好、冰凉、雪白、等却不符合后两条标准,理是:

①这些词的词义是肯定的,它们的否定形式有相应的反义词,如最坏、火热、乌黑等②这些词本身就带有程度性。

总之,形容词是一类起修饰作用的词类,并能单独做谓语,具有极高的结合能力和组合能力。

两类形容词的分析和比较  按据以上所述,本人按照“语义特征”和“语法功能”两个标准把形容词大概分为两类:

静态形容词和动态形容词。

静态形容词因其性质决定作定语的几率更高,大大超过了作状语和谓语的比率;而动态形容词作状语和谓语的比率是最高的。

吕叔湘先生曾说过:

“范畴性的语义成分即语义特征决定聚合从而间接地决定组合的语法性质。

”两类形容词的语义差异决定了它们句法功能的不同。

  ①A类形容词举例及分析  它的笔墨是那样的豪放瑰丽,巍巍乎,焕焕乎,幽默而优美,严肃而愉悦。

  这些和尚们是文雅的清淡家,他们款待香客以丰盛的素斋而收获可观的报酬于银柜。

.........  因为在西洋人的拟想中,把女人视为圣洁的象征,奉以精神的微妙的品性,代表一切....清净、高贵、美丽和超凡的品质。

........  他们那含有粗涩的变音的言语,高巍的体格,有趣而质朴的性情,都为其特征。

  我们概括A类形容词包括描述人和描述事物两类。

描述人的A类形容词主要描述人的外貌、        1516  17  16  15  朱德熙《语法讲义》1982以下简称“两个标准”17  吕叔湘《中国文法要略》1992商务印书馆

  

      性格、特征、品质等内在特性;根据对A类形容词语义特征的综合对比研究,可以概括出描述事物的A类形容词则描述事物的颜色、形状、度量、味道、大小、质地、属性、温度、环境、价值、氛围等内在属性。

两类描述性形容词都是对静态的,固定化的人或物体作形象描述。

A类单音节形容词直接作定语,修饰名词,放在名词前,如:

高官富豪,异域奇闻,甜言蜜语等。

A类双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作定语,在书......面体中,多在中心语前添加“的”。

  A类形容词是一类描述人或事物静态性状的词类,多与中心名词连接构成偏正结构。

在这一常用结构中,形容词作定语,起修饰描写作用,作定语的形容词往往是A类形容词。

  我们以为静态形容词是一类描述人或事物性状的词类,因此它多半都与实物名词相结合。

但通过对《吾》书中形容词的大量分析比较,本人发现有一定数量的静态形容词修饰抽象概念的名词,作定语成分,如真实的案例,密切的关系,丰富的学问等,静态......形容词分别修饰抽象概念“案例”、“关系”和“学问”。

  ②B类形容词举例及分析  他们和和顺顺工作着,宽宏大度忍耐着,俾得快快活活的生活。

  有时则他的羞耻本能占了优势,而真切的革新愿望与肤浅的摩登崇拜,又只隔....着一线之差,当亦不妥。

  爱尔兰现在很平静,因为爱尔兰曾经艰苦奋斗,吾们目前还在继续辛苦奋斗,因为吾....们还没有奋斗得够艰辛。

..  因为世界既已紧密地联系起来,就免不了相互的容忍,故西方人营营不息的进取欲将........为之稍减,而了解人生之企望将渐增。

  B类形容词主要反映人的态度、思想、情感、心理、精神状态,人和事物动作行为的状态、方式、程度、方向、驱动、过程和效果,与人的动作行为和行为方式密切相关,在句中常作状语和谓语。

  常作状语的B类单音节形容词数量不多,并且多半是一些固定组合和常用结构,如误用、.详述、速成等。

经常作状语的B类双音节和多音节形容词一般在书面体大量使用,使得文章更..加真实、生动、丰富。

  但并不是说B类形容词只能做状语或谓语,也有一定数量的B类形容词在句中充当定语,修饰名词,例如:

  放荡的生活及女人的温情的服侍,颇足以满足登徒子之迷梦。

  它需要勇气,更需要一种更稀有的德性:

诚恳。

..  假使他再郑重地引证禁烟委员会,不知要引起怎样更响亮的笑声哩!

  中国人的头脑近乎女性的神经机构,充满着“普通的感性”,而缺少抽象的辞语,..像妇人的口吻。

  以上四句例句中动态形容词放荡、温情、稀有、响亮、抽象分别修饰抽象名词生活、服侍、德性、笑声、辞语。

通过观察可以看出,B类形容词充当定语时,其语法功能和静态形容词充当定语时语法功能是相同的。

但B类形容词因其性质的特殊性,作定语时常和人相关的名词连接。

B类形容词充当定语的情况可以用袁毓林先生根据语言心理学创造的“谓词隐含”理论来解释和分析。

他认为,事实上在动态形容词和名词之间有一个隐含的动词,其语义关系连接的作用,从而激活此形容词,在一定程度上使语境中的形容词转化为状语,名词转化为动词。

  因此,无论B类的形容词在句中充当状语还是定语,它的语义都是行为指向性或带动作意义的。

小结  但正如“两个标准”所述,我们在给形容词分类时会发现有些形容词会分别属于两个类别中,如“大胆的中国妇女”和“从不敢大胆替妻子辩护”中的“大胆”一词,既可以和静态的....名词—“中国妇女”连接,又可以同动作行为“辩护”组合,在两个不同的行文中分别充当静态和动态两类形容词。

所以,尽管这样的形容词数量有限,但我们依然要根据具体语言环境,认真分析语法结构,严谨比对才能加以确定。

  同时,我们不能忽视汉语中有一定数量的形容词是多义词。

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行文语境中有时表示不同的意思,语法功能也存在着差异,即不同的义项充当不同的语法功能。

如“一片轻薄的纸张”和“这女子太轻薄”两句中的“轻薄”,前者是静态形容词,作定语,反映纸张....具有重量轻,形状薄的属性,而后者的“轻薄”是动态形容词,作谓语,表述女子言语举动或态度具有轻佻或玩弄意味,不够稳重和自重。

类似的例子在现代汉语形容词中还有许多,如老实,勉强等,这里不再一一列举。

  第二部分现代汉语形容词语法功能和语义功能分析    一,  现代汉语形容词的语法功能分析  18          18  袁毓林《谓词隐含及其句法后果》1995  形容词语法功能综合分析  在现代汉语词类体系里,形容词是一类活跃的多功能词类,它能在句中分别充当定语、谓语、补语、状语、宾语、主语等语法成分,但在其主要功能的问题上,历来存在分歧。

“一致之处在于人们一般都认为作主语、宾语、状语、补语不是形容词的主要功能,分歧的地方在于形容词的主要功能究竟是作定语,还是作谓语,抑或两者都是形容词的主要功能。

”朱德熙,吕淑湘等先生认为形容词的主要功能是作谓语,而黎锦熙、王力等先生均认为定语是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本人赞同后者的观点,因为综合形容词的起源、定义、分类和应用,形容词最大的作用便是描述事物的性质和状态,在具体行文中经常起修饰作用。

但贺阳在对数量相等的书面材料和口语材料进行统计分析后,给出了具体数据来比较形容词语法功能的差异,数据显示:

  形容词所作语法成分书面体口语体定语%%谓语%%状语%%主语、宾语、补语%%20  19  此图表我们可以得出结论,现代汉语形容词在口语和书面语的使用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书面语中形容词被广泛应用作定语起修饰作用,而在日常口语中,为了表示简洁,并达到传意作用,形容词充当谓语。

因此,定语和谓语都是形容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具体如下:

形容词作定语  ①单音节的形容词放在名词前作定语,不加“的”,如好人、.奇谈、巨资、贤妻良母等;....  ②单音节的形容词放在名词前作定语,一般不加“很”、“非常”等程度副词,除非在形容词后加“的”,如挺好的人、非常奇怪的谈论、非常巨大的资金等;.....③双音节和多音节的形容词放名词前一般都要添加“的”,如愚拙而顽强的苦役,....典型的女性,博爱自然的精神等;......  ④双音节形容词和双音节名词已构成固定组合的,则可以不添加“的”,如基本思..想、传统美德,恶劣影响。

....形容词作谓语  正如前文已经提到,形容词充当谓语成分主要出现在日常对话等非正式语体中,并且通过对这些形容词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形容词作谓语往往需要一些附加成分作辅助词或辅助字,如表示时间的“了”、“已经”等,表示程度的“太”、“挺”、“十分”、“很”等,表示否定的”不”等,表示感叹的“真”、“那么”等。

例如:

人生真美好,太棒了,...        1920  胡明扬《词类问题考察》第128页  数据来源:

胡明扬主编《词类问题考察:

性质形容词句法成分功能统计分析》第128页  男人不伟大等。

..  作谓语的形容词中意欲形容词占很大一部分。

所谓意欲形容词就是以人为主体,表达主观意图、想法、欲望、要求、命令、感叹的一类形容词。

这类词以语义为区别和体现,并有标记词作辅助,如别、点儿、太、挺、不、的、下去等。

意欲形容词所在的句子一般结构较简单、简短,并且多在口语中出使用。

  形容词作状语  形容词作状语主要修饰和限制后面的形容词或动词,分别具有运动、人或事物的语义特征。

我们发现部分双音节的形容词作动词的状语时要添加“地”,如顺利地解决,坚...决地阻拦,千变万化地歌颂等。

朱德熙先生曾提出:

“书面语中,双音节形容词加上‘地’.....以后可以自地作状语”,但单音节形容词一般则不需要,如新建、快跑、猛打等。

形...容词作状语修饰形容词,一般不添加“地”,并且作状语的形容词一般以程度形容词为主,如飞快进步、过分紧张等。

....  形容词作状语时修饰对象取决于词义和语法功能两方面。

近几年已有许多学者对状语形容词的指向问题进行研究,认为状语形容词在语义关系中,语义指向可以是主语、谓语、宾语等词类。

  形容词作补语  形容词作补语修饰的是动词,放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程度、结果、状况等,常有“得”连接,如看得清楚,说得出色,表演得机械,隐喻得巧妙等,但有些........形容词的性质决定其不需要添加“得”,如放大,吃光,进展顺利等。

形容词作补语时,....其语义指向的目的是在它之前,并与它有紧密关系的动词本身和动词所论述的宾语。

二,  汉语形容词的语义功能分析  21  我们在前文给形容词定义时已经提到,形容词最重要的语义功能即通过描述事物的特征、属性和所处的状态来区别事物之间的差别,这里我们把形容词的这种能力定义为特征阐释。

我们在具体的行文里,无论是书面体还是口语体,都能发现形容词围绕这一概念有许多细致的语义功能:

  抽象表述。

世间万物是客观存在的。

当人类有了情感、思想、观念等主观想法,或者为了满足表达需要时,无论在文学作品中,还是在日常对话里,都会在表述某一事物时,添加一些形容词。

这些形容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但是,信息接收员能够根据经验领会词义,并在第一时间得到与信息发送员相同的感受。

在这个过程中,经        21  朱德熙1980第25页  验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对这个形容词的认知和理解。

如在“人类的幸福是脆弱的物体”..  22  这句话中,“脆弱”是一个抽象形容词,在句中作“物体”的定语。

黄嘉德先生为了描  述人类的幸福是柔弱,不坚强,易受伤,经不起挫折的意思,选择了“脆弱”一词来翻译“frail”,倘若读者不理解这个词的意义,就无法琢磨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

  状态描写。

最早提出形容词具有状态特征的学者是罗安源先生。

他认为,所有重叠形容词都是状态形容词。

状态形容词在行文的语义上起描写人或事物所存在或活动的状况、形态和风格,而不是事物本身具有的性质和属性。

如干干净净、热热闹闹、鬼鬼祟祟等。

  程度区分。

形容词程度区分功能指形容词通过文字形式的变化,产生某种特殊意义,达到增强表达效果的目的。

我们认为形容词描述事物特征时只能反映相对应的一个程度,及“量”的增加或减小。

英语主要通过形容词原级、比较级和最高级的形态变化实现程度区分。

而现代汉语程度区分的主要形式主要有三类:

形容词叠词法,添加程度副词法和添加程度语素法。

  形容词叠词法。

黎锦熙先生曾说过:

“形容词重叠后可以产生特定的附加意义”。

他的意思是一个单音节或说音节的形容词重叠后相当于在原词前加了“很”、“非常”、“相当”等程度副词,如红红红的太阳=很红的太阳,静静的夜晚=非常安静的夜晚等。

形容词叠词法根据音节数不同大致可以分为两类:

  ①单音节形容词按AA式重叠,如长→长长,大→大大,满→满满等;  ②双音节形容词按AABB式或ABAB式重叠,千万→千千万万,勤恳→勤勤恳恳,快活→快活快活,潇洒→潇洒潇洒,着实→着着实实等  需要补充的是当双音节形容词按ABAB式重叠后,形容词往往不是提高词的表达程度,而是我把形容词动态化,在语句中起动词的语法功能。

并且叠词法在多音节的形容词,如货真价实、独一无二、美轮美奂等词中都不能适用。

  形容词添加程度副词模式中的形容词本可以单独使用,但为了贴合文意,提升表达效果,可以在形容词前添加程度副词:

  非常,很,极其,最,十分,太,一点25?

?

+健全,愚拙,仁慈,渺小?

?

  至于形容词前添加程度副词后究竟对性状形容词的表达效果提升了多少。

我们无法用“定量”的方法去衡量,因此只是一个模糊概念的用法。

        2223  24  23  《吾》第98页  罗安源《简明现代汉语语法》第118页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4  黎锦熙《汉语语法教材》1957商务印书馆25  “一点”程度副词往往置于形容词后,如精神一点儿,严肃一点儿。

  

      添加程度语素指在形容词原词基础上添加能增强表达效果的语素。

这种构词法的根据有在形容词前添加具有该性质的名词,如白—雪白,热--火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