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

上传人:b****8 文档编号:8879070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12.1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14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docx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1

【压轴题】中考八年级历史上第七单元人民解放战争试题含答案

(1)

一、选择题

1.对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以下表述错误的是

A.依据《中国土地法大纲》

B.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

C.实行耕者有其田

D.没收地主和中农的土地

2.下图是某同学的笔记该笔记归纳的是解放战争

政治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

经济

解放区土改

军事

战略正确,英勇作战

民心

争取民主,人心所向

 

A.爆发的时代背景

B.取得胜利原因

C.主要历史进程

D.取得胜利影响

3.观察下列《三大战役人民支前不完全统计表》,它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

战役

民工

担架

大小车

牲畜

粮食

辽沈战役

160万

13800副

6750辆

80万头

0.35亿千克

淮海战役

543万

305000副

88万辆

76.7万头

4.8亿千克

平津战役

180万

20000副

40万辆

100万头

1.5亿千克

 

A.解放军英勇作战B.人民大力支持

C.党的正确领导D.国民党政府的腐败

4.以下历史史实有错误的是

A.平型关大捷——抗战以来第一次大捷。

B.渡江战役的胜利,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府垮台。

C.转战陕北,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

D.千里跃进大别山,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上被消灭。

5.自古以来,和平就是人类最持久的夙愿。

为争取国内和平,1945年8月毛泽东参加了

A.开国大典B.遵义会议C.重庆谈判D.中共七大

6.毛泽东说:

“蒋介石两个拳头(指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

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胸膛(武汉、南京)插上一刀。

”这里“插上一刀”的军事行动是指:

()

A.粉碎国民党军队的重点进攻B.人民解放军发动准海战役

C.人民解放军发进辽沈战役D.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7.1945年9月,毛泽东幽默地说:

“国共和谈,宛似两个人谈恋爱,总要论及婚娶。

现在吾党有诚意,事情先成功一半。

”毛泽东所说的“国共和谈”指的是

A.国民党六大B.西安事变C.重庆谈判D.北平和谈

8.如图所示,中国共产党领导土地改革的主要影响是

A.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

B.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击日本侵略

C.废除封建土地制度,保障解放战争胜利

D.发展农业生产,联合农民建设社会主义

9.徐中约在《中国近代史》中写道:

蒋介石将大批部队派往东北,结果便是令其中的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淮海战役和平津战役指挥不当,再一次导致了无可挽回的兵员损失。

“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指的是

A.淮海战役B.辽沈战役C.平津战役D.渡江战役

10.“1947年7月至9月,解放战争形势起了一个根本的变化,即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人战略进攻。

这一转变,是以解放军渡过黄河向南进攻,把战争推进到国民党统治区为标志的。

”毛泽东这段话所指的历史事件是

A.重庆谈判B.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C.三大战役D.渡江战役

11.“本军……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

”结合相关历史,你认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出以上公函是在

A.辽沈战役B.平津战役C.渡江战役D.淮海战役

12.下面的示意图有助于我们了解

A.中国逐步走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

B.国民大革命的主要进程

C.人民解放战争的主要进程

D.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历程

13.揭开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序幕的事件是

A.转战陕北

B.辽沈战役

C.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D.渡江战役

14.1947—1948年解放区农村的阶级关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改革的实行B.北平的和平解放

C.农村经济的发展D.敌后战场的开辟

15.1945年8月29日《大公报》社评:

“昨天下午三点多钟,毛泽东先生到了重庆。

毛泽东先生来了!

中国人听了高兴,世界人听了高兴,无疑问的,大家都认为这是中国的一件大事”。

文中所说的“毛泽东来重庆”做什么大事

A.参加重庆谈判B.协调西安事变C.筹办遵义会议D.协商合作抗日

16.下表为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

对此解读不正确的是

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

拥有军队

430万人

127万人

武器装备

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

基本上是步枪

拥有人口

3亿多

1亿多

拥有地区

大城市,绝大部分铁路交通线

小城镇、乡村、偏远地区

 

A.国共力量势均力敌B.国民党军事装备比较先进

C.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在军事上处于劣势D.国民党拥有多方面优势

17.1948年11月,美国军事顾问团团长提出:

“依我看来”,国民党军队的败北是因为糟糕透顶的指挥和其道德败坏的因素,把军队弄得毫无战斗意志……在整个军界,到处是平平庸庸的高级军官,到处是贪污和欺诈”。

对此,下列叙述不恰当的是

A.1948年,国民党在军事上不断遭受失败

B.解放战争中美国并没有干涉中国的事务

C.国民党的腐败是其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

D.国民党毫无斗志,从侧面体现了国民党的统治不得人心

18.下图描述了解放战争期间某一阶段的战略态势,该军事行动旨在()

A.“千里跃进,逐鹿中原”B.“攻占锦州,关门打狗”

C.“分割包围,瓮中捉鳖”D.“百万雄师,三路渡江”

19.下图是一幅漫画:

《沉重的铁锤连续地打在蒋介石的脊骨上》,它反映了解放战争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

你认为这一历史事件是

A.红军接连四次粉碎了蒋介石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围剿

B.彭德怀率领西北野战军,粉碎了敌人对陕甘宁边区的进攻

C.人民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D.除台湾和少数海上岛屿外,中国领土全部获得解放

20.学习历史地图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时空意识,下图反映的史实及其影响是(  )

A.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反攻的序幕

B.渡江战役的胜利,统治中国22年的国民党政权垮台

C.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D.渡江战役的胜利,振奋了人们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

21.1947年夏中共某报刊要用下列诗句作为时事评论文章的标题,你觉得哪一个最合适?

A.打倒列强,除军阀

B.战无不胜刘伯承,神机妙算邓小平

C.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D.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22.漫画多以含蓄、隐晦的方式论说世事下图是华君武先生在抗战胜利后的创作的一幅名为《磨好刀再杀敌》的漫画,这幅漫画主要反映了国民党

①积极准备内战

②在政治上欺骗人民

③为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

④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23.美国密勒氏报评论:

“(中国)内战战场的真正分界,是在这样两种个同的地区中间,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材料反映解放战争胜利的原因是

A.中国共产党作战方针正确B.国民政府政治腐败、民心焕散

C.人民解放军作战英勇顽强D.解放区土地改革激发革命热情

24.中共中央向前线发出指示:

“应极力在徐州附近歼灭敌人主力,勿使南窜。

华东、华北、中原三方面应全力保证我军的供给。

”此指示指导了……

A.淮海战役

B.辽沈战役

C.渡江战役

D.平津战役

25.下图新闻报道中事件的意义是()

A.粉碎了国民党全面进攻B.揭开了战略反攻的序幕

C.华北全境基本得到解放D.结束国民党在大陆统治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根据所学可知,解放战争时期,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中,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没收地主土地,故D说法错误,符合题意;1947年,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进行土地改革,故A说法正确,排除A;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翻身农民踊跃参军参战,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故B说法正确,排除B;抗战胜利后,中共将抗战时期的减租减息政策改为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故C说法正确,排除C;故本题选D。

2.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信息可知,解放战争期间形成的反对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二条战线,即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在经济、军事是发挥了重要作用,是解放战争取得胜利原因。

B项符合题意,故此题选B。

3.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人民解放战争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有中共中央及时、果断的战略决策;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人民解放军广大官兵的英勇善战等。

通过《三大战役人民支前不完全统计表》可知,它反映了解放战争胜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人民大力支持,所以B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CD三项均与表格信息不符,排除。

故选B。

4.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强渡黄河,千里挺进大别山,直接威胁南京、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进攻的序幕。

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三大战役共歼灭和改编国民党军队150多万人,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基本被消灭。

因此历史史实有错误的是选项D,符合题意。

选项ABC反映的历史史实是正确的,不符合题意;故选D。

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共产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假和平的真面目,以利于团结和教育人民,1945年8月28日,毛泽东在周恩来、王若飞陪同下飞抵重庆,同国民政府进行谈判。

选项C符合题意;开国大典是1949年;遵义会议是1935年;中共七大是1945年4月,在延安召开;选项ABD不符合题意,故选C。

6.D

解析:

D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对准胸膛(武汉、南京)插上一刀”,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力,是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他们直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故D符合题意;ABC选项与题干无关,不符合题意。

故选D。

7.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据题干“1945年9月”及所学知识可知,“国共和谈”指的是重庆谈判,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

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C符合题意;国民党六大与“国共和谈”不符,A排除;西安事变发生在1936年,B排除;北平和谈发生在解放战争时期,D排除。

故选择C。

8.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所学可知,题干图反映的是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

1947年解放区土地改革使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的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农民踊跃参军,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故C符合题意;核定全国地价,逐步实现土地国有属于孙中山提出的民生主义,故A不合题意;联合地主阶级,共同抗击日本侵略属于抗战时期的土地政策,故B不合题意;发展农业生产,联合农民建设社会主义属于新中国成立之处的土地政策,故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9.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辽沈战役发生在东北,使国民党军队47万人被消灭或被俘,故B正确;淮海战役发生在淮海地区,故排除A项;平津战役发生在平津一带,故排除C项;渡江战役发生在长江以南,故排除D项。

故选B。

10.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1947年夏,刘邓大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进攻,直插大别山,威胁着南京和武汉,揭开了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的序幕。

故选B。

1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材料“本军……顾念两城数百万人民之生命财产、数千年之文化古迹……提出和平缴械或出城改编两项办法。

”结合相关历史可知,1948年11月,东北解放军又挥师入关与华北解放军合力在林彪、罗荣桓、聂荣臻领导下进行平津战役,1949年1月,国民党军队在总司令傅作义的率领下接受和平改编,北平和平解放,保护了北平这座驰名世界的文化古城免遭战争破坏,使华北全境基本解放,B符合题意;ACD项与“和平、改编”不符,排除。

故选择B。

12.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关键词“挺进中原”“三大战役”“渡江战役”等,可知是解放战争,转战陕北是在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防御阶段,挺进中原标志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三大战役是人民解放战争的战略决战阶段,渡江战役则结束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故答案选C。

13.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解放战争阶段的理解。

分析选项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揭开了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故C正确;转战陕北发生在解放战争战略防御阶段,辽沈战役发生在战略决战阶段,渡江战役是推翻国民党在大陆的统治,ABD排除。

故选C项。

14.A

解析:

A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7月,中国共产党在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村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解放区土地改革的总路线是:

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中立富农,有步骤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大批土改工作队深入农村,开展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实行“耕者有其田”土地政策,经过土地改革,解放区有1亿多农民获得了土地,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翻身后的农民踊跃参军,积极支援前线,为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人力物力保障,成为解放战争迅速胜利的可靠保证。

所以材料内容与解放区土地改革的实行有关。

故A符合题意;BCD项与题干信息不符,故选A。

15.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国内和平,戳穿蒋介石假和平真内战的阴谋,1945年8月,毛泽东偕周恩来、王若飞前往重庆,同国民党进行谈判,经过40多天的艰苦谈判,10月10日,国民党被迫同中国共产党正式签署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也就是著名的《双十协定》。

选项A符合题意;协调西安事变是1936年,B排除;筹办遵义会议是1935年,C排除;协商合作抗日,是1937年,D排除;故选A。

16.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解放战争开始时,国民党拥有军队430万人;中国共产党拥有军队127万人”可以看出解放战争开始时国共力量对比悬殊,故A符合题意;题干的“国民党接收100万日军的装备,取得美国大量武器;中国共产党基本上是步枪”表明国民党军事装备比较先进,故B不符合题意;题干的数据说明解放战争初期中共在军事上处于劣势,国民党拥有多方面优势,故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图表数据,从数据中获取信息,进行判断。

17.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国民党军队的败北是因为糟糕透顶的指挥和其道德败坏的因素,把军队弄得毫无战斗意志……在整个军界,到处是平平庸庸的高级军官,到处是贪污和欺诈”的信息可知,此段材料描述了国民党失败以及失败的原因,ACD三项的内容都与题干材料的内容相符,不符合题意;而“解放战争中美国并没有干涉中国的事务”这一说法是不符合史实的,B项符合题意;故选B。

【点睛】

解题的关键是学生正确理解题干的内容,需要较高的理解材料的能力,利用排除法解答问题。

18.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关键词“大别山”,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夏,刘邓大军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区主力,是山东西南强渡黄河,向国民党统治区发动大规模进攻。

他们直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开辟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了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标志着人民解放战争转入全国性反攻阶段,“千里跃进,逐鹿中原”与题干漫画相符,故A符合题意;“攻占锦州,关门打狗”反映的是辽沈战役、“分割包围,瓮中捉鳖”反映的是平津战役、“百万雄师,三路渡江”反映的是渡江战役,故BCD与题干无关,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A。

19.C

解析:

C

【解析】

【分析】

【详解】

根据题干中的关键信息“解放战争时期”“蒋介石的脊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牵制了国民党军队,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进攻的序幕,从此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转入战略反攻。

因此漫画反映的是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故选C。

【点睛】

解答本题的关键要熟悉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的影响。

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威胁着国民党的统治中心南京和武汉,等于在蒋介石的脊骨上打上了沉重的铁锤。

20.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根据地图可知,图片反映的是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7年夏,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千里跃进大别山,揭开了人民解放军全国性战略反攻的序幕,人民解放军由战略防御变为战略进攻。

BD项渡江战役与图片反映信息不符;C项辽沈战役揭开了人民解放军战略决战的序幕。

故选A。

21.B

解析:

B

【解析】

【分析】

【详解】

题干里的“1947年夏”是解题的关键。

依据已学知识可知,1947年夏天,刘伯承、邓小平率领晋冀鲁豫解放军主力,在山东西南强渡黄河,直接插入敌人兵力空虚的大别山地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进攻,开辟了大别山根据地,严重威胁国民党统治中心南京和湖北重镇武汉,故选B。

22.B

解析:

B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漫画信息“和平建国、磨好刀再杀敌”,结合所学可知,抗战胜利后,全国人民渴望和平、,民主。

但是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在美国的支持下,阴谋发动反共反人民的内战,为了在政治上欺骗人民、抢夺抗战胜利果实赢得时间,蒋介石三次电邀毛泽东赴重庆商谈国内和平问题,仔细审查①②③表述正确,故B符合题意;争取抗战胜利后实现国内和平不是蒋介石的本意,故含有④的CD不合题意;A包含不全面,不合题意。

故此题选B。

23.D

解析:

D

【解析】

【分析】

【详解】

依据题干材料“一种是农民给自己种地,另一种是农民给地主种地”结合所学可知,这是1947年在解放区进行的土地改革。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完成后,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积极性,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和物力保障,所以D项符合题意;综上所述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不符,排除。

故选D。

24.A

解析:

A

【解析】

【详解】

材料反映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史实,由作战地点是以徐州为中心,华东、华北、中原军队提供支持,可以推知是淮海战役。

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5.C

解析:

C

【解析】

【详解】

依据题干的图片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8年11月29日,林彪、罗荣桓、聂荣臻、刘亚楼指挥中国人民解放军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部队共100万大军,以北平、天津为中心,以伤亡3.9万人的代价,消灭及改编中华民国国军3个兵团,13个军50个师共计52.1万人,解放了北平、天津在内的华北大片地区,史称平津战役,C项符合题意;ABD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表格模板 > 合同协议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