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

上传人:b****7 文档编号:8878461 上传时间:2023-02-02 格式:DOCX 页数:82 大小:626.41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82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82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82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82页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82页
点击查看更多>>
下载资源
资源描述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82页珍藏版)》请在冰豆网上搜索。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docx

高考生物全国通用二轮专题复习突破选择题高频考点11份

目录

2

8

16

22

30

37

44

51

60

67

74

通关

(一) 突破选择题11个高频考点

第一关 切入高考——判一判

[考点透视]

组成细胞的化学元素与无机物

(2014·新课标卷Ⅱ,T5)

(2014·广东卷,T1)

(2014·四川卷,T2)

(2014·海南卷,T5)

组成细胞的有机物

(2014·课标卷,T5)

(2014·江苏卷,T1)

(2014·四川卷,T1)

有机物的鉴定

(2014·江苏卷,T22)

(2014·广东卷,T5)

(2013·全国Ⅰ卷,T29)

病毒及细胞的多样性与统一性

(2014·北京卷,T1)

(2014·天津卷,T3)

(2014·江苏卷,T3)

细胞膜与生物膜系统

(2014·课标卷,T1)

(2014·山东卷,T1)

(2014·重庆卷,T6)

(2014·课标Ⅱ,T1)

细胞器与细胞核

(2014·全国卷,T1)

(2014·安徽卷,T1)

(2013·安徽卷,T1)

[对点排查]

1.相对于微量元素,大量元素的作用更重要,故其含量更高。

(  )

2.活细胞中氢原子的数目最多,但C是最基本元素。

(  )

3.细胞中一种元素的作用不可能被其他元素替代,主动运输有助于维持细胞内元素组成的相对稳定。

(  )

4.在基本的生命系统中,H2O有自由水和结合水两种存在形式。

(  )

5.细胞中的无机盐多以离子的形式存在,是维持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

(  )

6.脂质中的磷脂是细胞膜的主要成分。

(  )

7.血红蛋白中不同肽链之间通过二硫键连接。

(  )

8.蛋白质、核酸、糖原的彻底氧化分解产物都有CO2和H2O。

(  )

9.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中只有脂肪鉴定需借助显微镜观察。

(  )

10.鉴定脂肪中使用的50%的酒精溶液作用是去除浮色。

(  )

11.HIV的蛋白质外壳不是病毒自身合成的。

(  )

12.含有中心体的细胞不一定是动物细胞;动物细胞一定含有中心体。

(  )

13.蓝藻细胞虽不含有叶绿体,但可以进行光合作用;蓝藻细胞虽不含线粒体,但能进行有氧呼吸。

(  )

14.常用差速离心法将细胞中的细胞器分开。

(  )

15.蛋白质类激素经囊泡运输分泌到细胞外。

(  )

16.激素与细胞膜受体的结合体现了细胞膜传递信息的作用。

(  )

17.动物细胞间的黏着性与细胞膜上的糖蛋白有关。

(  )

18.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  )

19.核仁的大小、核孔的数量与细胞代谢正相关;核膜和核孔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  )

20.经健那绿染色既可观察口腔上皮细胞的线粒体,又能观察其染色体。

(  )

答案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错因分析 1.微量元素在生物体内很重要,生物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正常发育,引起疾病。

20.健那绿是线粒体的活体染料,可用于观察线粒体,不可用于观察染色体。

第二关 链接高考——想一想

1.是否所有的糖类都只由C、H、O三种元素构成?

是否所有的糖类都可作为能源物质?

答案提示 所有糖类均只由C、H、O三种元素组成,并非所有糖类都可作为能源物质如核糖、脱氧核糖、纤维素等。

2.含有3个肽键的肽链叫做三肽吗?

答案提示 含有3个肽键的肽链由4个氨基酸脱水缩合而成,叫做四肽。

误读误解 不清楚多肽的命名原则而误认为含有3个肽键的肽链就叫做三肽。

其实多肽的命名是根据组成多肽的氨基酸的数目,而不是多肽中肽键的数目。

3.有机物的水解与氧化分解?

答案提示 凡是脱水缩合形成的有机物均可与水反应而分解(即水解),不产生ATP;有机物氧化分解释放能量,其中细胞内有机物氧化分解也就是细胞呼吸,产生ATP。

误读误解 不理解水解、氧化分解的实质而混淆二者,认为水解也产生ATP,也有的认为水解消耗ATP。

4.动物激素的受体一定位于靶细胞的膜表面吗?

答案提示 不同的激素化学成分不同,大分子的激素(如胰岛素、生长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的膜表面,小分子的激素(如性激素)受体位于靶细胞内。

误读误解 不理解激素分子大小与受体位置的关系,认为动物激素的受体一定位于靶细胞的膜表面。

5.双缩脲试剂、斐林试剂、甲基绿吡罗红染液用法?

答案提示 前者使用时先加A液,混匀后再加B液;后两个均为混合后使用,且现用现配。

误读误解 不理解反应原理而导致用法混淆不清。

6.观察分析下图,思考下列问题:

(1)分泌蛋白形成过程中直接参与的膜性细胞器有图中的哪些?

答案提示 ①高尔基体、③内质网。

误读误解 读题时未能捕捉到“直接”、“膜性”有效信息,而回答为①②③或①②③⑤。

(2)同时具备图中各结构的细胞类型是什么?

答案提示 低等或高等植物细胞。

误读误解 不清楚高等植物细胞与低等植物细胞的区别。

(3)可发生碱基配对的结构有图中的哪些?

答案提示 ②线粒体、④叶绿体、⑤核糖体。

误读误解 对中心法则涉及的各过程理解不透彻以及对结构②④⑤含DNA、RNA的情况不清楚,导致错误。

第三关 仿真高考——练一练

1.脂质在生物体内的含量较少,但具有重要的作用。

下列关于脂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脂肪中C、H、O含量很多,N、P含量很少

B.由于脂肪中C、H所占比例较高,因此是生物体内重要的能源物质

C.细胞内外的液体环境和磷脂分子的性质决定了磷脂分子在细胞膜中呈双层排列

D.胆固醇跨膜运输时需要消耗能量

解析 脂肪中不含N、P元素,脂肪中C、H原子比例高,是生物体内主要的储能物质,胆固醇跨膜运输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消耗能量。

答案 C

2.下列有关糖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

(  )。

A.糖蛋白的构成元素中至少含有C、H、O、N

B.同种生物精子和卵细胞结合的物质基础是细胞膜上糖蛋白的识别作用

C.依据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分布情况可判断细胞膜的内侧和外侧

D.癌细胞表面糖蛋白较多,导致黏着性降低,故易扩散和转移

解析 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导致黏着性降低,易扩散转移。

答案 D

3.(2014·乌鲁木齐诊断)一定在细胞器中进行的化学反应是

(  )。

A.光合作用中二氧化碳的固定

B.乳酸杆菌中肽键的形成

C.叶肉细胞中[H]的产生

D.蓝藻细胞中氧气的生成

解析 自养型细菌二氧化碳的固定发生在细胞质中,叶肉细胞呼吸作用第一阶段可产生[H],场所是细胞质基质;蓝藻细胞中的氧气产生于光合片层,肽键的形成必须在核糖体上。

答案 B

4.(2014·深圳二调)右图中a、b和c构成了化合物m。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

A.若c为腺嘌呤,则m为腺嘌呤脱氧核苷酸

B.禽流感病原体和幽门螺杆菌体内的m都为4种

C.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可形成m中的一种

D.b和c交替连接,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

解析 由图示可知,m为核酸的基本组成单位。

若c为腺嘌呤,则m可能是腺嘌呤脱氧核苷酸或腺嘌呤核糖核苷酸;禽流感病原体体内的m有4种,幽门螺杆菌体内的m有8种;构成遗传物质的基本骨架的应该是a和b交替排列。

答案 C

5.如图表示某分泌蛋白的合成、加工和运输过程,①②③表示细胞器,a、b、c、d表示过程。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物质X可能是细胞呼吸酶

B.磷脂总量最多的细胞器是①

C.③的内膜中蛋白质种类和含量比外膜的多

D.d过程体现了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特点

解析 分析图可知①②③分别表示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a、b、c、d则分别表示氨基酸脱水缩合、内质网的加工、高尔基体再修饰加工包装、细胞膜分泌;物质X为分泌蛋白,呼吸酶是细胞内蛋白,故A错误。

答案 A

第一关 切入高考——判一判

[考点透视]

渗透作用的原理及应用

(2014·课标卷Ⅰ,T4)

(2014·课标卷Ⅱ,T4)

物质出入细胞的方式

(2014·课标Ⅱ卷,T4)

(2014·北京卷,T3)

(2014·安徽卷,T2)

(2013·全国Ⅰ卷,T3)

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2014·福建卷,T1)

(2013·全国Ⅱ卷,T6)

(2014·重庆卷,T5)

(2013·安徽卷,T2)

ATP在代谢中的作用

(2014·全国卷,T2)

(2013·山东卷,T4)

细胞呼吸的原理及应用

(2014·重庆卷,T5)

(2014·广东卷,T5)

(2013·全国Ⅱ卷,T3)

(2013·安徽卷,T3)

(2013·福建卷,T26)

光合作用的原理、过程、影响因素及应用

(2014·课标卷Ⅰ,T2)

(2014·四川卷,T6)

(2014·海南卷,T7)

(2013·天津卷,T8)

(2013·北京卷,T29)

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综合

(2014·课标Ⅱ,T6)

(2014·天津卷,T2)

[对点排查]

1.具有半透膜及半透膜两侧具液体体系是渗透作用发生的必备条件。

(  )

2.当半透膜两侧溶液浓度相等时,细胞处于动态平衡状态,同样发生渗透作用。

(  )

3.海带细胞通过主动运输积累I-等溶质,因而不会在海水中发生质壁分离。

(  )

4.与主动运输相比,协助扩散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ATP。

(  )

5.植物的根细胞能逆浓度梯度吸收土壤中的矿质元素。

(  )

6.用呼吸抑制剂处理细胞,受影响的是主动运输及胞吞、胞吐,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均不受影响。

(  )

7.酶不仅具有催化作用,还具有组成细胞结构、调节细胞代谢等多种生理功能。

(  )

8.酶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使反应速率提高。

(  )

9.绝大多数酶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其组成单体为氨基酸。

(  )

10.所有活细胞均能产生ATP。

(  )

11.淀粉酶催化淀粉水解为葡萄糖不消耗ATP。

(  )

12.是否有CO2生成可作为判断动物细胞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依据。

(  )

13.真核细胞中没有线粒体就不能进行有氧呼吸。

(  )

14.植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有酒精产生,动物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没有酒精产生。

(  )

15.植物细胞的叶绿体可将CO2和H2O合成C6H12O6,线粒体不能将C6H12O6分解为CO2和H2O。

(  )

16.叶肉细胞中CO2固定的唯一场所是叶绿体基质,CO2产生的场所不只是线粒体基质。

(  )

17.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  )

18.某一光照强度下,检测到新鲜叶片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则可判断出此叶片没有进行光合作用。

(  )

19.当在光照下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同时进行时:

光合作用实际产氧量=实测的氧气释放量+呼吸作用耗氧量。

(  )

20.有氧呼吸与光反应中产生的[H]不是同一种物质,而作用也不同,前者用于与O2结合生成H2O,后者用于还原C3化合物。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错因分析 7.酶的唯一功能就是催化作用。

17.叶绿体是植物细胞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18.光下叶肉细胞没有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说明此时光合速率等于呼吸速率。

第二关 链接高考——想一想

1.小分子和离子均可透过生物膜?

离子跨膜运输均为主动运输?

答案提示 生物膜具有选择透过性,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可以通过,而其他的小分子、离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离子顺浓度梯度运输一般为协助扩散,如Na+进入神经细胞,K+流出神经细胞。

误读误解 未能理解教材中“选择透过性膜”的含义,而未挖掘出细胞不需要的小分子、离子与大分子一样,也不能够通过生物膜。

片面认为只要是离子就一定是主动运输,忽略主动运输的条件。

2.胞吞、胞吐属于跨膜运输?

答案提示 大分子物质出入细胞依赖的是细胞膜的流动性,而没有通过细胞膜,因此胞吞、胞吐不属于跨膜运输。

误读误解 被教材这一节的标题“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误导,认为胞吞、胞吐也属于跨膜运输。

3.思考肌肉细胞内线粒体、人体成熟的红细胞ATP的产生量与O2浓度的关系曲线?

答案提示 

误读误解 读题不细,忽略“线粒体”关键信息,而惯性画出如下曲线;没有注意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的特殊性,而画成其他走势。

4.探究温度和pH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时,能否先将酶和底物混合后再分别放置在不同条件下处理?

答案提示 不能。

二者混合后立即发生反应,从而导致实验误差。

误读误解 未能够充分理解酶的高效性,而将酶和底物混合后再分别放置在不同条件下处理。

5.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分离原理?

答案提示 提取时用无水乙醇,因绿叶中色素能溶于无水乙醇;分离时利用层析液用纸层析法,因绿叶中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溶解度大的随层析液在滤纸上扩散得快,反之,扩散得慢。

误读误解 没细品教材本实验的原理,分不清提取和分离,更谈不上区分原理。

6.右图所示a、b植物适宜条件下光照强度与CO2吸收量的关系,思考:

(1)对于a植物,A、B、C三点含义?

答案提示 A点表示呼吸强度。

B点表示光补偿点,此光强时光合强度等于呼吸强度。

C点横坐标表示光饱和点,此光强时光合强度达到最大;纵坐标表示光饱和时对应的净光合强度,即最大净光合强度。

误读误解 不清楚纵坐标含义,错误认为纵坐标表示实际光合速率,从而不知道三点含义,尤其是以为B点时光合强度为零。

(2)将a植物放置在缺镁培养液中培养,A、B、C三点的移动情况?

答案提示 A点不移动,B点右移,C点左下移。

误读误解 主要是不理解A、B、C三点含义,导致移动方向错误。

(3)AB段、C点后限制光合强度的环境因素?

答案提示 AB段限制因素是光照强度,C点后是CO2浓度、温度等(内部因素是酶和色素等)。

误读误解 不会分析思路,曲线平缓前限制因素是横坐标,最高点以及最高点之后限制因素是除横坐标外的其他因素。

(4)a、b植物哪个更有可能是阴生植物?

答案提示 b植物。

误读误解 对阴生植物和阳生植物的区别不理解,导致分辨不清。

阴生植物在弱光下正常生长,阳生植物在强光下正常生长,所以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低,阳生植物的光补偿点高。

7.原核生物能否发生如图所有过程?

若能发生,其场所是否也在细胞器中?

答案提示 原核生物无线粒体、叶绿体,但却能发生题图所示的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过程,只是所有过程均不发生于细胞器中。

第三关 仿真高考——练一练

1.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  )。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内质网的膜

D.蓝藻(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解析 本题考查ATP的合成过程与部位以及归类比较能力。

真核生物有氧呼吸第三阶段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释放大量能量,生成大量ATP。

真核生物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光能转化为ATP中活跃的化学能,光反应的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

内质网上进行的反应过程是需要消耗ATP的。

蓝藻(蓝细菌)进行光合作用时也产生ATP,其场所是光合片层结构的薄膜。

答案 C

2.(2014·山东调研卷)下列能够证明某种酶的化学本质是RNA的实验设计组合是

(  )。

组别

实验处理

待测酶液+吡罗红染液→是否呈现红色

待测酶液+双缩脲试剂→是否出现紫色

已知RNA溶液+吡罗红染液→出现红色

已知蛋白液+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对于酶本质的验证,需要设置对照组,即第③组,此外检测RNA利用吡罗红染液。

答案 C

3.(2014·温州四校联考)将完全相同的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置在甲、乙溶液中,对细胞失水量进行统计后绘制出如下曲线。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甲溶液比乙溶液浓度高导致植物细胞失水较快

B.植物细胞在乙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和自动复原

C.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可能左移

D.放入甲、乙溶液的细胞质壁分离后放入清水均有可能复原

解析 若乙溶液的浓度稍增大,则曲线中B点(质壁分离复原的时间)应右移。

答案 C

4.为了测定某植物细胞呼吸速率,下列关于甲、乙装置烧杯中盛放的溶液最合理的是

(  )。

A.甲、乙装置烧杯中盛放适量等量清水

B.甲、乙装置烧杯中盛放适量等量NaOH溶液

C.甲装置烧杯中盛放适量NaOH溶液,乙装置中盛放等量清水

D.甲装置烧杯中盛放适量NaHCO3溶液,乙装置中盛放等量清水

解析 欲测定植物呼吸速率,烧杯中宜盛放NaOH溶液,图乙装置的作用是校正物理误差,与甲装置相比,除植物为杀死的植物外,其余均应设为无关变量。

答案 B

5.为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某同学设计了一个实验方案,见下表:

试管

底物和试剂

实验条件

1

1mL10%鸡蛋清溶液

37℃水浴

2

1mL10%鸡蛋清

溶液+1mL胰蛋白酶

37℃水浴、

pH为5

3

1mL10%鸡蛋清

溶液+1mL胰蛋白酶

4

1mL10%鸡蛋清

溶液+1mL胰蛋白酶

5℃水浴、

pH为8

下面有关分析合理的是

(  )。

A.实验想要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是温度

B.1号试管设置正确合理,为空白对照组

C.3号试管的实验条件是37℃水浴,pH为8

D.蛋清液和酶液应混合均匀后再进行水浴

解析 表中3号试管实验条件若设为37℃水浴,pH为8,则一方面可与2号试管对照探究pH对胰蛋白酶活性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与4号试管对照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1号试管设置不合理,与任意一组间均存在2个或3个变量,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答案 C

6.下图为细胞膜结构及物质跨膜运输方式示意图,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

A.②可代表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

B.甲可能与机体的免疫、癌变等有关

C.乙作为细胞膜的基本支架,不可以运动

D.神经递质通过③方式由突触前膜释放进入突触间隙

解析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吸收葡萄糖的方式为“主动运输”,图中②所示的方式为协助扩散;乙为磷脂双分子层,它具有一定的流动性;神经递质的释放方式为“胞吐”,不属③所示的“主动运输”。

答案 B

7.据图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X、Y物质分别代表C3和丙酮酸

B.①④过程中可以产生[H],②过程需要消耗[H]

C.①过程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②过程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

D.①②③④四个过程中既没有消耗氧气,也没有产生氧气

解析 ①过程是指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中,不消耗氧气,产生少量[H],Y代表丙酮酸;④过程是指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发生在线粒体基质中,不消耗O2,产生大量[H];③过程表示CO2的固定,发生在叶绿体基质,X代表C3;②过程表示C3还原,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消耗[H]和ATP;②③过程均属于暗反应阶段,不产生O2。

答案 C

第一关 切入高考——判一判

[考点透视]

细胞的增殖

(2014·天津卷,T1)

(2014·浙江卷,T5)

(2014·海南卷,T1)

(2013·山东卷,T4)

细胞的分化及全能性

(2014·课标Ⅱ,T2)

(2014·安徽卷,T3)

(2013·山东卷,T2)

(2013·安徽卷,T29)

细胞的衰老、凋亡与癌变

(2014·四川卷,T7)

(2014·山东卷,T3)

(2013·天津卷,T3)

(2013·山东卷,T2)

[对点排查]

1.细胞的体积越小,其相对表面积越大,物质交换效率越高。

(  )

2.细胞分裂间期比分裂期长。

(  )

3.间期完成DNA复制和蛋白质合成,DNA数目加倍,线粒体为DNA的复制和蛋白质的合成提供能量。

(  )

4.染色单体形成于有丝分裂间期,消失于后期。

(  )

5.二倍体生物细胞着丝点分裂导致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加倍,但DNA数不变。

(  )

6.植物细胞有丝分裂中期出现赤道板,末期出现细胞板,高尔基体为细胞壁的形成合成纤维素。

(  )

7.无丝分裂过程中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但进行DNA的复制与均分。

(  )

8.细胞分化产生不同的组织或细胞,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  )

9.不是所有的基因都能进行选择性表达,比如维持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必要基因。

(  )

10.壁虎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证明动物细胞具有全能性,植物种子培育成植株证明了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

(  )

11.细胞分化是一种持久性的变化,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

(  )

12.皮肤上的“老年斑”是细胞衰老的产物。

(  )

13.细胞凋亡是一个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  )

14.癌细胞表面的糖蛋白减少,细胞间的黏着性降低导致在体内容易转移。

(  )

15.细胞癌变是细胞内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引起的。

(  )

16.发霉花生含有的黄曲霉素可作为生物致癌因子通过改变基因的结构而导致细胞癌变。

(  )

17.人红细胞凋亡基因的表达发生在细胞衰老前。

(  )

18.细胞衰老、凋亡对机体的正常发育是有利的,属于正常生命现象。

(  )

19.老年人头发变白与白化病患者头发变白根本原因不同。

(  )

答案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错因分析 6.赤道板不是具体的细胞结构,不可用“出现”一词。

10.细胞的全能性是指离体的组织或细胞发育成完整个体,壁虎长出尾巴,不属发育成完整个体,种子的胚是新植物的幼体,属于个体发育。

16.黄曲霉素属于化学致癌因子。

第二关 链接高考——想一想

1.下面为有丝分裂过程图,观察分析思考:

(1)细胞内DNA、染色体数目加倍和减半的原因及发生时期?

答案提示 DNA加倍是因为①间期DNA的复制,染色体加倍是因为④后期着丝点分裂,DNA和染色体减半均是因为⑤末期细胞的一分为二。

误读误解 不理解DNA和染色体加倍的原因,而误认为间期复制后DNA加倍了,染色体也加倍了,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加倍了,DNA也加倍了;读题时忽略研究的是一个细胞内数量的变化,故DNA和染色体的减半不是发生在后期,而是末期。

(2)染色单体形成和消失的原因及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

答案提示 染色单体形成是因为①间期染色体的复制,染色单体消失是因为④后期着丝点的分裂。

一般粗略认为存在染色单体的时期为②前期和③中期。

误读误解 对染色单体形成原因和消失原因理解分析不到位导致不清楚哪个时期存在染色单体。

(3)有丝分裂过程是否遵循孟德尔定律?

可发生的可遗传变异类型?

答案提示 不遵循孟德尔定律,可发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农学

copyright@ 2008-2022 冰豆网网站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鄂ICP备2022015515号-1